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建筑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技术创新

第1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创新节能材料

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差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迹象表现缺乏资源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也日益艰巨。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 ~3 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2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平均为21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芬兰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 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煤180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 亿元,我国现阶段城市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

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 40 亿平方米,2000 年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 25 千克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 亿吨煤。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 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 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 10. 9 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

二、筑节能技术创新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1)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创新。对于整个使用寿命的建筑设计周期的思想,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技术概念,包括整个使用寿命的建筑能源消耗的设计标准、节能设计过程和整建筑物的经济指标等的评价。

(2)建筑节能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住宅小区规划和节能;建筑物节能设计(建筑的形状,建筑布局、建筑门窗、建筑物的屋顶);节能墙体材料、门窗、保温和采光技术;建立低水平能源消耗的墙体围护优化设计方法;使用的多种方法存储多余能源,转为可使用的能源建筑节能技术;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开发,积极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对在使用中的建设采取节能改造技术。

(3)建筑配套设备关键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不仅体现在建筑物本身施工建设中,还体现在建设配套设备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建筑配套设备关键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室内空调(变频技术、住宅中央空调、热泵除霜技术等);多级吸收式制冷机的研究和开发;加热/冷却计量收费的技术;加热方式和制冷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和分析比较;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筑吸收的多余能源存储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地热采暖和天花板吊顶的辐射冷却技术发展和应用;独立除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空调模拟自然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室内空气清新的处理和余热回收技术;在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地热、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储存、燃料电池以及其他形式的余热回收等 )。

(4)建筑节能施工管理技术。高性能少污染的建筑节能设备的开发和制造技术;基坑支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有效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节能和节材技术;外墙新型保温涂料的发展;建筑施工废料综合利用;围绕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增加资源和材料回收和循环使用的施工技术改革;在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节约组织管理。

三、筑节能的几个主要任务

(1)对建筑节能要加强宣传,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通过一系列的有效途径,宣传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建筑节能对国家的能源安全、社会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需要把建筑节能工作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来重视。政府的有关部门与建筑的研究单位、建筑施工、建筑开发、建筑设计、建筑监理以及物业管理都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建筑节能这一集约型社会的事业中,以确保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与技术可以真正得到贯彻于施行。进行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利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与之相配套的产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公共的知名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多种形式的推广示范,积极稳妥的推进建筑节能开展。

(2)严把建筑节能设计关,制定建筑节能标准规范。要针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制定颁布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形成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出台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规划部门要从节能角度进行城市、住宅区和建筑群体规划,设计部门要充分考虑建筑楼体的排列组合形式,建筑物的朝向、体型、体量、平面布置绿化、外部围护结构、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3)加大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强对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研究,为建筑节能提供技术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已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要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上成熟技术、体系,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推进建筑节能,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尤为重要。

(4)开展在用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在用建筑作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在用建筑节能改造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标准规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在用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选择在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试点示范,加大对在用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改造。

(5)积极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引导墙材生产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利废及建筑垃圾等再生墙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利用粉煤灰、工业矿渣、废石膏、石屑等各类工业废弃物生产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多孔砖、陶粒砌块等,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约宝贵的耕地资源和木材资源。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开始自觉利用交叉科学观念处理高层建筑上出现的问题,结构形式的跨越式进步、材料设备的变化和更替以及生态、智能技术与建筑功能的有机综合等等,都成为建筑师关注的新热点。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每一位建筑人都应感到身上肩负的历史,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饶戎.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第2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网络的特性及其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李志刚等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密度、互惠性、稳定性、联系强度、居间性和资源丰富程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曾德明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弱联结、疏松的网络结构与探索式创新搭配,强联结、密集的网络结构与利用式创新搭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网络中心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与探索型创新绩效之间有倒U型关系[5]。李玲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联合依赖与不对称依赖的水平会影响到企业在合作过程当中的开放度及企业的合作绩效[6]。施杨发现团队知识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与组织成员的中心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Burt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中心度可用来衡量企业充当网络中心枢纽的程度和对资源获取与控制的程度。通过对文献具体回顾分析发现,关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节点特征及创新网络绩效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具体结合建筑行业这个大环境,有关项目合作成员的节点特征研究还不是很多。基于此,本文借助阳京沪高铁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把项目合作方作为研究对象,将理论分析与具体项目工程案例相结合,运用ucinet软件绘制网络图,得出各网络节点的网络特征(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并分析产生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有助于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认清自己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积极寻找有益于自身的项目合作伙伴,搭建合理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项目的收益。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分析

本文以建筑技术创新中的网络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结构来研究网络节点特征,反映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中心性”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具有何种权力或者社会地位,一直是社会网络的研究重点之一。弗里曼总结提出了网络成员的“中心性”概念,主要分为中心度和中心势两种,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中心势指的是对群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代表着图的总体整合度或一致性。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点的中心度。沃瑟曼和浮士德给出了凝聚子群的定义:凝聚子群是一个行动者子集合,在此集合中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紧密、直接、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核心-边缘结构的理论最初源于美国经济学家JohnFriedmann,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作为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因素,并分析项目合作企业在构建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中形成以上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

1.1中心性通常来说,对网络成员的中心度指标进行研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许多点直接相连,则该点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9]。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程度,即一个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网络图中其他点的“中间”。除了上述两个中心度之外,还有一个刻画点的权力的指标,即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点的“距离”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网络中心性(networkcentrality)指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个创新网络中所处位置的结构性指标,其中心性程度高,代表这个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地位较高,而且网络成员中心地位与其创新能力提高具有正向关系。周密研究发现网络成员中心地位对个人知识在团队内转移的成效具有推动作用,汇聚点,集结各个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因此能取得较高的创新绩效。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能赢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因而获取更高创新绩效。

1.2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创新网络很多个企业之中某几个成员所组成的小团体,可以理解为“派系”。与此比较接近的概念就是“子群”、“成分”以及“圈子”等,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的、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凝聚子群具有“较强、紧密、经常以及积极”等关系的属性,因此凝聚子群的概念也不同,一般从子群成员之间接近性或者可达性、关系的互惠性、关系的频次等几个方面考察凝聚子群[10]。凝聚子群的出现在创新网络结构里可以理解为一个行业中细化领域合作的表现,或者是基于一个地区等环境的合作表现。在这个群体里各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当然也可能是整个网络组织出现了嫌隙[14]。

1.3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理论也称为“中心———”理论,最初源于经济学,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而对于企业网络来说,技术创新所组织的企业网络也有核心-边缘的结构特点,其中核心部分指具有技术核心、在技术研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而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比较小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则可以被看做处于边缘地区[10,15]。对核心-边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些项目上合作,而对于另一些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参与很少,对此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各个网络节点的优势,而为后期的合作提供参考价值。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别反映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合作情况以及项目参与情况,这三个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变量对于网络成员在网络中信息和知识获取、与其他网络成员连接以及权力掌控具有不同的影响,决定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位势,影响着网络成员的创新效率[16]。

2数据来源及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京沪高速铁路阳澄湖桥段。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一方面是作为京沪高铁的“铁路桥”,需要极高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所跨越的阳澄湖水质要求高,强调在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此在桥段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有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的选择、施工安全技术这三个方面,其中“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新,另外还有沉井施工、桩基础施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有技术创新参与单位是由中国铁道部所设置的科技领导小组所领导,有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密切合作所完成的。为了对该项目合作情况采集数据,笔者对相关施工技术项目创新合作关系进行了调查,步骤如下:1)界定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中施工技术创新的网络节点范围。本文根据所研究的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中和此类技术创新有合作关系所参与的企业和单位作为删选标准,得到网络节点成员的名单。2)设计并落实项目调查表。通过与中国铁路局所设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同意,对参与该次建设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放该项目调查表,对每次技术创新进行准确有效地核实。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回收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涉及了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技术创新中的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等17项创新项目,这些技术的创新多则得到几乎所有参与单位的参与,少则只有三个单位完成。将各个建设安全技术创新项目按照表1的顺序由“项目1”……“项目17”依次替代。并根据项目的创新情况,以参与某个项目创新的为“1”,未参与的设置为“0”,列出其网络联系表如表2所示。

2.2数据分析根据项目的网络成员联系表,运用ucinet6软件绘制得到相关的网络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由图1我们发现在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两个单位的中心性最强,这和他们具体的建设分工和责任有直接的关系;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和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中心性较弱,这主要因为高等学校在技术创新中受到专业性和技术实力的限制,而领导小组则无直接的技术性人员进行创新的支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点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体现了它们三个在创新网络中有着非常的影响力,对其他节点的控制能力较强。由图2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度数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这是因为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技术的创新和落实责任最重,也是技术创新的落实方,因此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而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则因为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在施工安全技术创新中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较为薄弱,参与度也不高。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自身在工程中所具备的地位和技术高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例如,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因其独特的技术高度而具备了更多的影响力;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则因为监理本身在技术上的创新性不足而缺乏话语权;沃森公司虽然参与项目不多,但因为涉及的项目比较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根据图3的接近性中心度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大桥局名列前茅,可见它们拥有比较高的整体中心度,它们离整体的中心节点较近,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重要程度,这三家公司都在整个工程实施和技术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参与的项目不多,但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而铁四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拥有较大的值,反映了他们整体中心度较低,这直接反映了无论是参与项目的多少,它们都因为在项目创新中多数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因此受制于人。其他单位则因为自身的专业性和责任承担的不同在不同的项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虽然只参与了一个创新项目,但因为主导性强,因此也排在居中的位置;沃森公司则因为自身的技术强健,在项目技术创新中有更关键的信心点;南京大学也因其较为专业的技术优势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图4可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一局排在前三位,这说明三者在进行网络合作时更容易受到其他相关单位的影响。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新项目,但作为施工建设方,需要最终听从甲方的意见,因此最容易受到影响;中铁十一局相应的也作为服务方的角色出现,因此参与多但多为提供建议。铁四院、上海铁路局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排在最后,说明他们在进行创新网络的工作时很难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其在进行技术确认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和最终的话语权。尤其是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因为其只参与了一项阳澄湖段安全技术创新的项目,所以其节点中心度值为零。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参与项目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中间中心度,比如武汉大桥局根据其专业性参与某些项目的创新,在其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威信;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也因为对当地地质比较熟悉在一些项目中拥有主导地位。由图5所示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图可以发现,项目1和2、项目6与11、项目3与9与12、项目4与13与16、项目5与8与14、项目7与17均为凝聚子群,因为这些项目的性质比较接近,它们各自之间具有最为接近的创新企业成员的参与。比如项目1是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技术,项目2是梅雨防汛警报技术,二者同为水上通讯技术,项目性质比较接近。由表2可知,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十一局、中铁四局、铁四院、铁一院、铁二院、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参与了项目1,同时也都参与了项目2。其他几个凝聚子群的情况大都如此,参与成员不是同一家单位就是性质相近的单位。也正是如此,这些单位通过一些相似项目的合作,相互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多,从而产生更强的凝聚力,形成了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特征的分析反映了某些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相对集中。图6则反映了绝对的核心-边缘分析趋势,此分析图把整个创新区域分成了四个部分,其中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中铁大桥局、铁一院、铁四院、武汉大桥、铁二院在项目1、2、4、5、6、7、8、9、10、13中比较集中,在另外的几个项目创新中则表现为比较少的“共同性”。而上海铁路局、中铁诚业监理公司、沃森公司、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项目3、12、11、14、15、16、17中比较集中,而在其余的项目创新中参与较少,这与它们的技术特点及项目本身的需求有关。

3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对建筑技术的创新网络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建筑技术的创新一直伴随着各种建筑工程的实施而推进,又因为其复杂而苛刻的要求,以及建筑技术创新组织的分散性,采用网络创新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本文以京沪高铁阳澄湖段施工技术的创新为例,对其涉及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网络组建与合作关系进行调查了解,并采用Ucinet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性三个角度的分析,深入总结建筑技术进行网络创新的特征。通过软件分析结合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案例实际,以及对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3.1结论1)通过分析各个项目参与单位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成因,使各参与方认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既可扬长避短也可以全面发展。2)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认清各自在项目建设中责任和分工,以及在建筑技术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指导他们下一步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有了明确的合作伙伴与合作目标,才能优质、高效地实现建筑技术创新。3)本文对凝聚子群的分析也从一方面表明了一些性质相似的项目的各合作团体其成员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可以作为以后项目合作的借鉴。以之前合作过的项目作为参考,寻找相应的合作方,使建筑技术创新少走弯路、错路,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4)通过对核心—边缘结构的分析,政府部门能够发现哪些单位在建筑技术创新上比较集中,然后以这些单位为领头羊带动其他技术相对薄弱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整个区域均衡全面的发展。

第3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 高空作业较多

高层房屋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建筑物本身就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在施工的过程中,运送施工材料就是首要的一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因此必须采取良好的手段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例如进行技术上的改良,采用质量很高的垂直运送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运送。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高,因此,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高空作业,在这基础上,如果技术的水平不够,就会造成一些事故发生,如高空材料运送等情况,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些危险的情况发生,因此,必须要求一些科技的运用和发挥,能在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

2. 工期长,工序复杂

因为是高层建筑,往往会出现工期会较长,工序也会相对的复杂的情况。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保证房屋的质量,加强技术的投入的力度,使得房屋的建设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必须全面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3. 要保证埋置的深度

高层的建筑的层数较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保证建筑的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埋置的深度一定要够,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事先研究分析土质,才能真正的促进施工的良好的进行。

4. 施工的工程量较大

施工的工程量较大,也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的一个特点,由于高层房屋的自身的体积就较大,因此,施工的工程量就相对较大,而且作用和需求也多样,这就决定了施工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到高层房屋建筑的多样实用性,保证能切实的顺利施工。

5.保证施工的长效性

保证施工的长效性也是高层房屋建筑中的重要的特点,由于高层房屋建筑一般使用的时间都会很长,而且再次施工更加的困难,就使得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技术,保证能切实的解决后顾之忧,能尽量的达到以后少养护的目的,直接从根本上保障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的现状

1.支护技术

高层房屋的建筑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使得建筑物的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物的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如何能在层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建筑的结构的稳定性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可以说,支护技术是建筑之中最重要的,目前,支护技术主要包括钻孔灌注桩、冲孔式灌注桩、钢板桩等等情况,在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使得同样的技术,不能够完全的适宜所有的建筑施工之中,因此,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考虑到建筑的特点,并以此选择最适宜的技术,全面的促进建筑的顺利实施。

2.预应力技术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预应力是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建筑的新技术,能在根本是哪个保证混凝土的横截面更小一些,体积也更轻一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抗裂度,使得建筑的整体的价值更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技术也是在高层建筑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由于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量的增大,导致变形的钢筋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到建筑之中,使得钢筋的街头也越来越多,钢筋连接技术,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钢筋的质量,能从根本上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创新

不断的加强建筑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能在根本上促进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顺利的进行下去。要不断的吸收和借鉴过往的、国内外的建筑上的技艺,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成熟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引进相关的成熟的技术,加以改进,应用到高层施工建设中,确保能推进和提高整体的技术的水平,确保更好的进行建筑施工,在方方面面都能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规划,全面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不断的增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不断的增强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中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在根本上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的全面的提高,能不断的根据先进的技术,对高层房屋建设进行更好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能更好的将技术应用到施工中,保障施工团队的专业性。不断的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保障更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应用到施工中去,保障在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有质的飞跃,全面的提高技术的整体水平。

3.要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

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想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就要切实的保证不断的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在先进的技术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可以在现代化的手段的帮助下进行模拟分析,确认技术要建筑施工中是否适宜,从而保障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施工中去。

4.要进行全面的统筹管理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进行要求,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管理的过程中尽量面面俱到,按照技术要求的工序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的结构的稳定,对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要尽量的细致,建筑与地基紧密的结合,使得内部和外部的墙面更加的安全稳固,能从根本上杜绝后续的修护,保证建筑的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

第4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技术创新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当中,建筑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建筑企业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同样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就要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注重对施工技术创新的研究与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相比国外,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施工技术创新方面。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可以通过社会生产力水平清晰的表现出来,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现在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研究与投入,不断提高现有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改良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研究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传播技术等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普及,这十分有利于建筑企业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但是也无形之中致使建筑企业施工技术创新成本增加。而今,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在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各个方面全面进步。建筑行业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样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的传统行业,建筑行业想要顺利的发展下去,则必须要本着创新的态度寻求机遇。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当中,建筑行业也不能例外。

3、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一旦沦为弱者,则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过于重视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问题,则必将在竞争中越来越脆弱,最终丧失竞争力,淘汰出局。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变大、变强,则要准确把握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前制定竞争策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融入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速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最终保证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策略

1、强化树立创新施工理念

市场经济有着开放性、竞争性的特点,建筑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存活下来,企业必需具备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强有力的发展途径。建筑企业想要持续、稳固的开发高品质项目,除了要具备雄厚的资本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所以,建筑企业处了要不断强化资源积累、扩大自身资本运动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注重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如不重视以及加强科技创新,则任何高品质的研发和生产都无从实现。

2、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在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建筑企业不能逆潮流而上,而是要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除了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之外,还应加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投入与重视,并且注意对创新程度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此外,建筑企业在积极构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的完善。比如:在建筑外墙施工易存在缝隙的问题上,硷导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通过取消硅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建筑企业想要实现企业创新机制的完善,则离不开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团队、灵活多变的企业组织结构,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致使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强大而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大部分建筑行业专业人员受自身素质根本达不到创新性组的技术化、专业化要求。所以,建筑企业除了要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之外,更要注重对创新性人才的引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对员工专业性、创新性的培养。要将培训的侧重点放在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非简单的检查监督工程质量。此外,也应注重对员工培训法律、管理以及经济方面的知识,确保建筑工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这与平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息息相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存在着技术创新意识不强,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创新机制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与引进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技术的创新除了要解决当前面对的三个问题之外,还应注重吸收引进国外相关经验以及理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而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捷.马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7).187-188

[2]郭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建筑业交流.2014(01).122-123

[3]王鑫.对建筑工程施工技市创新探讨[J].施工技术.2013(07).159-161

作者简介:

第5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建筑;技术创新;大体积混凝土;防水;作逆法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market competition is intense, in order to expand the market foothold,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we must rel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enterprise strength,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wit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industry advanced level synchronization. By increasing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engineering quality,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o create the best benefi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source of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has undoubted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mass concrete technology, waterproof technology and reinforcing steel bar conn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detail.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ss concrete; Waterproof; As the inverse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与部分建筑行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施工技术的创新程度与速度仍然相对较低,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缺乏,而导致大量毫无实际经验的农民工涌进建筑行业,这些施工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施工技术教育与培训,根本就难以符合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实际需求。由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差,顺利完成自身任务都具有极大的难度,更谈不上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献计、献策了。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总体态势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在各个细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若想完全摆脱和改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就必须从生产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抓起,要让他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且自觉、自主的进入到技术创新的队伍中,为了实现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创新的辉煌目标而共同努力。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原则

施工技术创新工作极其复杂,要想充分达成创新目标,必须在具体原则的指引下实施。本文下面就对几点原则加以分析:

(一)以具体状况与需求为基础

施工企业要以当前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现状、工程属性建设定位等为基础,制定技术创新的计划、方案、步骤等,推动现代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体系的有效构建,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二)借助现有的技术开展创新

技术人员要以对现有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提升技术的适用性以及实用性,实现对于技术的创新。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的新型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非对任何工程皆适用、实用,使得新型技术的研发无法充分达到对应用功能的实现。因此,施工企业技术研究人员要以传统技术为基点,在其应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转型,并将其应用于施工实践,对其中有益的技术进行推广。

(三)加强人员的技术创新引导

从整体水平层面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同时要结合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使用细节问题,以技术的创新作为切入点,对施工人员及技术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借助施工技术和实践的衔接,实现对于技术的创新研发。

(四)推动节能清洁的创新

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已经逐步朝向节能化、生态化发展,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人员必须以节能创新以及清洁创新的要求为原则,推动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节能型技术的研发为例,技术研究人员进行创新时,要结合创新技术的应用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技术应用时对材料、设备及人员的消耗,以提升技术应用的高效能。从清洁型技术研发发展来讲,技术研究人员必须在水、光、尘、噪声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研发。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裂缝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是相当复杂的。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包括混凝土收缩裂)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混凝土浇筑

根据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是整浇或分段浇筑。然后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劳动力数量。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

振捣

大体积混凝上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上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

4、养护

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岩棉被、革帘等)。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二)防水施工技术

1、屋面防水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

外墙防水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c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三)钢筋连接施工

目前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出现了,即直螺纹接头连接。

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端,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组,每批抽验一组,要求钢筋连接质量100%合格。

(四)作逆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是用基坑围护墙和工程桩、受力柱来作为工程中的垂直承重构件,利用主体结构的楼板和顶板来做支撑系统,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临时支撑,采用地下和地上同时施工的方式,或是从地下到地上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逆作法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一般来讲,部分逆作法和半逆作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逆作法的施工特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逆作法,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因为逆作法是地下和地上同时施工的方法,同步进行作业,立体交叉,能够使工期缩短。另外,还可使基坑变形小,因为逆作法采用的是封闭地下围护的结构,因此能够有效的保证基坑的变形小,也会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封闭的地下维护结构能够作为工程中的挡土墙,有挡土防渗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地下室的外墙,承重作用也较好,地下室的柱、墙、板还能够当做水平支撑系统,减小基坑的变形。

此外,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能够使建筑工程的底板设计更加合理,通常采用的明挖开槽施工,当坑基开挖达到坑底的设计标准高杜师,要立刻浇灌底板的钢筋混凝土,使地下室底板能够进行支撑,从而解决施工时地下室的抗浮问题。利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在地下室板封底的时候,地上的主体施工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因此地上结构能够起到平衡施工地板浮力的作用,地板结构的配筋量和厚度也可以达到较为合理的状态。

2、逆作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逆作法对施工中变形和沉降的控制

采用正做法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一般墙体和楼板以及柱都是在混凝土地板封闭之后再开始施工,维护的结构在开挖中的变形都已经结束,并能够为施工提供空间,经过测量之后,进行支模、绑钢筋等工作,而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时,由于楼板和柱是临时支护结构,也是结构墙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变形和沉降的控制必须要按照要求来进行,在施工中药注意加强施工监测的力度,精心负责的进行地下和地上的施工工作。

(2)逆作法在施工中的挖土工作

挖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有顶盖的地下工程中,挖土工作的难度较大,且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因此进行挖土工作时要特别进行注意。

(3)逆作法在施工中通风、照明、用电的应用

在进行浇筑地下室的各层楼板时,要预先留好通风口,因为如果在挖土工作向前进展时,一旦露出通风口,要立刻安装大功率流风机,并及时的启动风机进行送风工作,只有保持地下能够有清新的空气,才能够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时有足够的空气。

结语

综上,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技术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先进的技术观念与指导思想,并且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为行业内部的重点问题。伴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建筑工程施工将会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及新材料。

参考文献

[1]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J].吉林建筑,2008.7.

第6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高层综合楼;建筑技术;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36-01

综合楼主要是指办公、商业(娱乐、餐饮)、居住(住宅、公寓、酒店、商住楼)三大类功能综合在一起的建筑物。居住在综合楼的人们,如果上班办公也在其中,则工作、睡眠和商场、餐厅、娱乐等消遣均可在一座综合楼内。因此,高层综合楼是一个家,更是一座“城”。文章在了解高层综合楼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楼盖技术、幕墙设计技术和其它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技术相关的创新措施。

1 高层综合楼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的建筑格局以独门独院、自成体系为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生产关系比较落后的国情,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精细化,高层综合楼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层综合楼具有节约用地和室外工程费用,提高办公管理水平等优势,虽然单体造价较高,但整体的经济效益更高,而且新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也为高层综合楼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近年来,科学设计的高层综合楼通过自然通风的设计改善空气质量、防噪音的设计有效屏蔽了建筑外的施工和交通等噪声、合理的进深设计改善了建筑内的视野和采光、屏风隔断等设计保证私密性、优化的结构设计避免了震动或摇晃,有效的避免了其内居住、办公的人们产生“大楼综合症”,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性。

2 高层综合楼建筑技术创新的思路

高层综合楼具有规模大、结构和功能复杂、应用的技术和材料多等特点,在运用并创新建筑技术时需要注意其特点,满足经济性、功能性、舒适性、环保性等要求。

第一,高层综合楼应包括写字间、宾馆、公寓、酒楼、商场、展厅、咖啡厅、酒吧等工作空间、生活空间和娱乐空间,并应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广告性;第二,高层综合楼应以突出、独特、美观的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第三,高层综合楼应尽量节约用地,充分开发建筑空间;第四,高层综合楼应集中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缩短联系路线,促进交流,缓解交通压力,方便生活,并集中公共设施以降低能耗;第五,高层综合楼应设置共享大厅等设施,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为城市创造四度空间,方便人们休息、进餐、交往等;第六,高层综合楼应通过配套化建设和综合布置不同功能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第七,高层综合楼应在低层设置餐饮、商业、展览等功能区,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社会效益;第八,高层综合楼应大力采用新材料、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

3 高层综合楼建筑技术创新的措施

3.1楼盖技术创新的措施

由于楼盖的造价将近总造价的30%,自重将近总自重的60%,创新楼盖技术不仅能降低投资,提高结构性能,还可以提高降噪、隔热效果,使综合楼更加美观。这要求楼盖技术必须优化结构,降低自重和风载荷作用、地震作用,减少外部围护墙面积和内部间墙用量、装修面积,采取减少综合管线长度等措施降低采暖、电梯、空调、供水等负荷。

采用空心无梁楼盖技术能够增加建筑面积,可以自由布置管线、调整平面分割、简化楼板施工、减少装修费用,具有有效利用空间、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空心无梁楼盖技术时容易出现露筋等问题,需要规范施工工序,做好应对措施。除此之外,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板技术也具有相当的优势,例如某综合楼使用该技术的实例:8.6m×8.6m的主柱网、板厚0.2m、层高2.9m,各项指标十分好,但施工工艺标准较高,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耐久性、抗震性、锚固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幕墙设计技术创新的措施

由于幕墙只起到围护作用而不是受力构件,玻璃幕墙又具有脆性材料的特点,常常由于刚性连接、间隙过小、连接方式不当、板材承载力不足、连接件承载力不足等产生墙板脱落等问题,需要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墙板、连接件的承载力和连接方式满足实际要求。

因此,幕墙需要按照围护结构进行设计,悬挂于主体结构上,不承受荷载作用,幕墙和连接件的刚度、位移能力和承载力必须能够保证在温度、荷载等作用下不妨碍使用,非抗震设计需要保证玻璃不会在风力作用下破碎而且连接件需要保证幕墙不脱落,抗震设计需要保证玻璃在常遇地震中不破损、在设防烈度地震中修理后可继续使用、在罕遇地震中骨架不脱落,幕墙构件需要在重力、风力荷载和温度、地震、主体结构位移等作用下具备安全性。

3.3其它技术创新的措施

高层综合楼由于规模大、结构复杂而容易在设计、水暖等的协调上出现问题,这要求必须做好设计和施工,提高技术和材料的要求。

以防火防灾设计为例,由于高层综合楼诱发火灾的因素多,火灾的危害大,且扑救困难,需要建筑师针对建筑的类别设计耐火等级、消防给水、防护间距、排烟等内容,做好电梯井道和管道竖井的防火措施,选择高性能的耐火材料提高竖井、检修门等的防火、阻火能力;电梯井道不应设置电缆和天然气等管道,防排烟道需要分开设置;管道安装后需用非燃烧材料分隔封堵,并做好“三缝”、垃圾道的防火构造处理;外帷幕墙方面需要保证幕墙尽量选用非燃烧的填充材料。

4结论

高层综合楼的建筑技术设计中,不仅要按高标准、高品位、智能化来进行规划,还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各类建筑技术的创新与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使建筑具有合理的布局、完善的功能和控制系统、舒适的环境、简洁端庄的外表。

参考文献

[1]朱晓玲.广铁东山口高层综合楼消防设计[J].中华民居,2011(6).

第7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创新,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是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分析、研究、解题,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如何在此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指导教师具有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采用不同的选题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为学生毕业设计确定了设计框架和方向,选题是否恰当新颖、技术是否先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保障,因此,毕业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问题,在学生选题过程中积极培育大学生追求创新、推崇创新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专研、爱上创新,为成功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选题紧扣建筑工程企业(包括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装备企业)的工程项目。设计选题要接地气,选题不仅要有科学意义,而且要有经济意义,因此设计选题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要通过毕业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解决在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毕业设计题目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流培养的实际情况,在题目的设置中,要根据分流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项目,同时在题目的内容中要尽量覆盖本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并能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4)毕业设计题目要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要体现社会发展对专业的要求和特点,要体现专业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而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使同学们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信息、软件、办法,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3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流指导,要在不同的内容上、深度上、广度上进行指导;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不是要求学生单纯的按照指导老师的的方式方法去设计。对于校内外指导老师而言要从创新教育的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指导老师而言,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强化纪律;二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创新;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设计中加强创新性考核

改革现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考核时不仅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考核,还引入创新性知识点的考核,并提高其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中的分数比例,使其引导毕业设计的方向,推动毕业生在毕业生中向创新性方面健康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行,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就越显得重要的。

作者:蔡济众 张曦 王鹏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跃进.高校扩招环境下毕业生是选题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s1):109-111.

第8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79-01

随着各类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更新换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就表现为如何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逐步完善,通过技术创新来保证施工技术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保持建筑行业先进水平,由此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工程的质量,创造最佳效益。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2、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行业的竞争都呈现出了白热化的态势,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一旦沦为弱者,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入面临市场竞争时,若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跟不上,智力资源分散,管理水平下降,专业化水平降低,企业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而失去了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索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若想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则应该坚持以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在实现施工技术创新目标的同时努力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筑的开发手段、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培训和引进等方面,逐步建立适合建筑企业实际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同时积极地将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

3、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建筑行业也获得很大发展。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在建筑施工实践中的应用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程度,同时也作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能够反映出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此外,施工技术的创新叶能够促进相关生产力的进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创新能力也不强,很难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情况,不断地提高自身创新水平,并把施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方向。

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1、树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理念

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持续开发高品质产品的能力,这不但需要雄厚的资本基础,还要及时进行各项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创新首先要更新理念,就是树立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理念,强化建筑施工相关的管理,尝试着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与合作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 只有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才能保证高品质产品的生产。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站稳脚, 就必须树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理念,及时进行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才能持续获利,保证最大的利润点。

2、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坚持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不仅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的力度,同时也应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诉求,即以经济提升为根本目标,平衡经济效益与创新程度,构建战略发展目标,完善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在针对外墙施工缝的问题上,硷导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通过取消硅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引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4、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要完善自身创新机制,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搭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灵活性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施工技术创新上有自己独特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根本无法满足高创新性的组织的专业化、技术化和正规化等要求,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引进,更要对已在工作的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施行,加强他们专业性的培训和培养,重点放在灌输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绝不仅仅简单的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另外也要加强经济、法律和管理等其他相关方面知识的灌输,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养有质的提高。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水平尚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除了改变上述三个方面的现状外, 还必须吸取国内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借鉴世界各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措施与方法,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逐步完成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捷,马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87-188.

[2] 郭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通讯世界,2014,02:122-123.

[3] 李浩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2,31:395.

[4] 邹远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44-45.

第9篇:建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施工技术;技术创新;问题探究;土木工程

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使得国内的土木工程建设产生了进度滞后的状况。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要想真正的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那就要将过往的建筑经验进行有效整合,力求从中寻找出有利于建筑技术创新的有效经验,并积极落实到今后的工程建筑中。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应该充分重视自身建筑实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健康良好的保障作用。

1新技术在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在建筑时具有较为复杂的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建筑时环节的多样性和繁琐性中。土木工程要在建筑时保障质量,就要紧密连接土木工程的施工环节与最终工程环节,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起到一个更加有效的保障作用[1]。另外,要想真正有效地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提升,必须及时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图1是我国某大学生的一项毕业设计,是一个可以承载一定水量的水利枢纽工程。该同学在图纸设计时,首先找到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山体进行研究,在对山谷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开始对山体的基本构造进行描绘。之后在图纸上描绘山体的等高线模型,同时,也对周边的居民居住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收集了充分的数据后,该学生便开始设计图纸。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如果都能够在工程开展前把数据准备工作做好,就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处于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2.1整体性

土木工程是一个极具整体性的有机完整建筑,要想真正地有效保障建筑质量,就要从建筑环节入手,在建筑过程中将土木建设的每一道环节与工序做到完美连接,将人员做到有效配合,才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说,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的整体性对土木工程建设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今后在进行相关工程时首先考虑土木工程的相关整体性。

2.2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

土木工程建筑的2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就是建筑的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这些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体量巨大。土木工程是工程建筑时极其耗时与耗材的一项工程,要完整开展一项土木建设工程就要消耗巨大的资金来推进工程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其代表着多方面的利益。利益方的数量多就会产生许多的需求,这就需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土木工程的开展变得极为复杂,相关项目的推进也变得极为缓慢。

2.3渐变性

我国社会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需要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进行土木工程时,要有效考虑土木工程建筑的渐变性。在现今的建筑工程中,首先对建筑材料的渐变性做到合理有效的考虑,才能让土木工程建筑有着更加明显的渐变性体现,才能建设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建筑。

3存在的问题

3.1对于基础性与实用性理论的研究有许多局限性

现在大学中学到的有关土木工程的建设工作一般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只凭借这些知识是很难推进相关工程建设的。在推进工程建设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建设还存在一系列推进建设的实用性理论,这些实用性理论一般很难能从书本中学到,一般只有参与了足够数量的工程建设后才能将其熟练掌握,这就使得进行土木工程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3.2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创新管理团队

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建筑责任推脱的现象,建筑工程人员不能有效地对建筑中的各个施工项目做到一定的责任承担,这就使得土木工程项目开展时进展效率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对工程的开展产生恶性循环。如果不能及时规范的话,那将会对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起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4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途径

4.1生态化施工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时,建筑商不能只考虑建筑的利益,也应该对土木工程的生态性进行合理有效的考虑。所以,今后我国的建筑商在进行土木建设时应该积极应用一些生态化施工技术,才能保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2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业应该及时推进建筑技术的现代化,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建筑环节中,对土木工程建筑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

4.3深基坑技术

深基坑应用技术是项目方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最基础的保障工作,深基坑的建设会在建筑的稳定性方面得到有效体现。如果一个工程项目中的深基坑项目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那么工程项目的质量根本不能保障其使用上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应该更加注重深基坑方面的技术改进,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得到更加有效的质量保障[2]。现阶段,提高深基坑支挡技术稳定性的创新方向主要是向桩锚结合、旋挖、支挡与承重结构结合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果在土木工程开展过程中能够将以上方面考虑进去,那将会使我国的土木工程各项水准得到有效提升。

4.4自动化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如果有效运用自动化技术的话,可以有效减少土木工程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的推进效率,加速产业中人力资源的替代和有效利用,使我国土木工程的效率得到充分提升。

5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将施工技术创新放在土木工程建筑的重心位置,加强重视施工技术创新,才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有着更加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洪伟,程敬义,朱传奇,等.深部高温矿井大断面岩巷TBM智能掘进技术:以“新矿1号”为例[J].煤炭学报,2021,46(7):2174-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