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祝福祖国强大的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到文章,要是我写一大篇赞美祖国强盛伟大、祝愿祖国繁荣发展的话,我估计众多朋友会抖落一地的鸡皮疙瘩,因为太肉麻了,呵呵。事实上,祖国的强盛,祖国61年来的变化根本不用我用喊口号似的机械赞美来表达,我们老百姓生活细节的变化就足以展示出中国61年来的巨大的变化,嗯,范围缩小到我们家,就看看我们家年夜饭走过的61个春秋,在这61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吧。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打心里重视的节日——春节!在这岁末年初交替的神圣时刻,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既是对过去一年的辛劳的慰劳,也是对未来一年的努力耕耘的营养剂,马虎不得。所以人们的年夜饭都是能准备的有多丰盛就准备的有多丰盛。
61年前,我姥爷、姥姥还年轻,可家里孩子多,所以即使他们两个人工作很努力,也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什么营养搭配,四季均衡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年夜饭最丰盛的就是我姥姥用攒的半斤来的白面,和(huo)上莜面,包的白菜帮子馅儿的饺子,据我姥姥描述,全家围着这些饺子,吃得那叫一个香!吃完再来碗饺子汤,这一年的饥寒也仿佛都消失了一样,幸福的不得了!(那时的穷困是让人心酸的,可回味时似乎也参杂了一些淳淳的甘甜)
等到70年代,家里的经济情况稍微好转了一点儿,白菜馅儿的饺子就换成了山药馅儿的,还加了一点儿肉末,用白面包起来,下锅煮个热乎,捞起来沾着醋、就着腌咸菜来上那么一口......顶解馋!
改革开放了,经济发展了,我们这一辈儿赶着这个好时候出生了。年夜饭要吃饺子这是一定的,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也都端上了桌儿。我们小的时候虽然能吃上肉,但是不可能天天吃,可到了春节可不一样了,年夜饭准备了丰盛的一桌儿酒菜,鸡猪鱼肉,应有尽有,馋嘴的我们连着吃好几天,手抓嘴啃,狼吞虎咽,你争我夺,咳咳咳,注意,我们不是饿的,只是同龄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本来吃饱了,可从别人嘴里抢下来的食物似乎特别美味,所以就演变成了一场抢食大战,反正年纪小,也不用顾及形象,结果一个个儿把自己撑个够呛,不过,真的很开心啊。
20世纪末了,我们几个同龄的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年夜饭的品质也不甘落后的跟着我们一起长大了。吃肉?嗯~太油了;吃饺子?包什么馅儿的呢?是牛肉?猪肉?羊肉?还是三鲜?萝卜?青菜?唉!挑来捡去挑来拣去,干脆都包好,冰箱里搁着,想吃什么馅儿的直接拿出来煮就行。年夜饭里的大鱼大肉减少了,新鲜果蔬增加了,老人们也跟着电视里的词儿拽拽的说,这叫补充维生素健康!哈哈哈哈~欢声笑语中,快乐的新一年开始了......
我的一个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美国朋友,一位老太太,在给我邮件时,也对地震表示了问候,她说:灾难也让我自己感到了活着的感恩……
自然灾难面前,中国人的血肉相关性得到了证明
这两天,我在关注灾区新闻的同时,一直思考我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地震使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我个人与这场自然灾难的相关性――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中国人的血肉相关性得到了证明,它使我本人、以及每个国人有了一种共同的心情:灾区的事,是我们自己的事,是我们家里的事,我们必须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爱心……
本来,我想飞赴都江堰,去那座埋着1500学生的废墟里,用我的双手,能刨开多少水泥瓦砾是多少,如果能拯救一条年轻的生命,必将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但我怕我会占用输送专业救灾人士的运力、我更怕自己去了反而增添救灾人员的麻烦而帮倒忙……但是,我必须为灾区做点什么,我才能感到活着的感恩和价值!
我将向灾区人民捐赠100万人民币,同时献上我的祈祷:让更多的孩子得救,让更多的生命得救!
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号召我的学生读者,号召我的亲友熟人,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向灾区捐赠奉献一份我们的爱心:一元、五元、十元都可以,这不是金钱的问题,这是灵魂的展示。这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凝聚力、证明我们是最美丽中国人的最佳时机!
没有人希望自然灾难的发生。但自然灾难也能唤醒我们心中平时也许沉睡着的对国人、对同胞、对他人、对生命的热爱、关怀和救援。这样的自然灾难,就能成为凝聚我们民族团结的超自然力量,中国就会在灾难之后,更加自信和强大地挺立在世界面前,把我们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的朋友打电话来,让我在电话里对听众朋友说几句,我说来说去,平时伶牙俐齿的我,居然不知道说什么。想来想去,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祖国强大了,我们一定能在震后废墟上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是的,这是我此时此刻的心声:天佑中华!
捐献、奉献、关怀、祝福成了焦点
14号上午,我在新浪博客宣布了我捐款的消息后,自己感到神气,就问司机张奇:“你捐了吗?”张奇说:“昨天就在小区捐了四百块了,刚才坐在那儿等你时,又用手机连续发了十次捐赠短信,再捐20元。”400多元,已经占张奇工资不小的百分比。我暗自赞叹他的公民意识。
16日中午,我陪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去Google见李开复。开复是老朋友了,见面寒暄,不谈天气谈地震,不问身体问捐款。我问开复Google捐了多少钱,开复自豪地告诉我“1300多万,数字还在增加中。”除了捐款,谷歌中国的天才们还作了一个搜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找到亲人的下落。
17号上午,接到欧美同学副会长、商会会长王辉耀打来的紧急电话,告诉我欧美同学会在会员们呼吁下,发起召开“华夏海归情系灾区”大型赈灾募捐活动,希望我参加。我迅速做出参加活动的决定,为此推迟了两个月前就安排好的出国行程。国际机票退票费要400元,但国难当头,我就决定不找辉耀报销了(该活动已于18日下午成功举办,募得善款280多万元)。
到了17号晚上,我去大董烤鸭店赴一个地震前就安排好的晚饭。大董烤鸭的创始人大董先生,非常自豪地告诉我:12号下午地震消息传来之后几小时,他没等到傍晚就捐出了25万人民币,据他估计,他可能是北京第一个捐款(至少是第一批捐款)的企业老板。
我一想我自己的捐款行动是在14号早晨才宣布的,在大董面前,立即感到矮了半截!大董本来就是1米92的巨人,现在,他在奉献爱心时居然又超过我一大截,立即使我老人家感到相当自卑!
同桌的华兴资本(一家本土投行)董事长包凡,说他和公司一起已经捐了好几十万。包凡的客人、著名形象设计师李东田也在场。东田告诉大家,他的公司,东田造型,已经捐赠了20多万。
这本来是一场和商业相关的聚会,但我们4位来自不同行业(餐饮、美容、金融、教育)的朋友,加上晚餐的组织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吃喝玩乐大搜索》栏目主编董克平,却在汶川达地震前找到了共同点――我们的心,都被地震以及震区受难者命运牵动,对震灾的捐献、奉献、关怀、祝福成了晚上主要的话题之一。
我自己因为已经做过捐献,虽然比大董晚,但毕竟行动不算迟缓,所以听他们讲的时候,心里就很塌实。我没有告诉他们我是否捐过。但我心里,真的感到一种奇异独特的幸福感。
【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二】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公文有约提供)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后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的大约有四、五种说法,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战国末期楚国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和排挤,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之下,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得知消息后,划船拯救,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吃饱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端即是“初”的意思,人们也以吃粽子,喝黄酒来纪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听过无数遍,今天也无法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恍如昨日刚发生的事,最后以韩国成功申请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而告终。虽然专家称“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并非坏事。但毕竟“端午节”一词还是被别国抢先一步给端走了。
这件事情无疑给国人敲响了保护中华文化的警钟,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有很多正濒临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如世界三大艺术门类: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国的戏曲。而中国戏曲现在有很多剧种已经失传,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已不足几十人,整个赫哲族都在濒临消失,更别说民族文化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向日本人购买高质量的宣纸。试问,将来我们连过节都是要过别人国家的节日,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祖先。
所幸近几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一些重要文化遗产纳入国家保护单位加以保护,8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教育部还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在20多所学校尝试京剧进课堂的做法。刚刚过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但这些做法都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还引起各种争议。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时下,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把人们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灵空虚已成为社会的症结,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歹徒砍杀学生这些悲剧的发生更加向人们昭示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一起来好好度过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是我们非常简单就可以做到的,节日除了是一种欢庆活动外,更代表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积淀的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传承和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