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验注意事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教学研究
泌尿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居多。近20年来,我国的泌尿外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诊治技术在我国的许多医院都已经大规模的开展,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并且通过各种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所以就我国目前的泌尿外科技术水平来看已经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但是,有关泌尿科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研究较少。现就我院泌尿科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研究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 泌尿外科手术前患者的状态及注意事项
经过对多名需要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的观察来看,他们在手术前夕都会出现焦虑情绪。因为无论是谁在预感将要发生某些危险或不利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内心中产生紧张和不安,而这些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正好是处于面对即将自身受到创伤的情况,有压力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在这一时期自尊往往占据更大比例,因为每个人都想受到平等珍视和尊重,如果长期都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患者往往就会开始抑郁、社交焦虑以及疏离[1]。所以,在泌尿外科手术前,必须要重视患者这些普遍出现的情绪,并且需要给予相应的回应和消除的方法,而作为医务人员在这方面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作为一种社会支持载体的我们不仅要为手术患者提供物质与信息,还要重点注意精神上的帮助,这不仅包括医务人员具有权威性的安抚的话以及行为上的帮助,还需要交代病人的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使消极情感得到抑制,还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让患者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来迎接手术。
2 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状态及注意事项
手术后的患者往往对手术的结果的好坏总是持有执着的想象和期待,所以这更需要医务人员的安抚和解释,这就需要在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并且传达自己的关心以及美好祝愿;而其情绪上都会相对比较亢奋,不同于术前的焦虑,但是这种情绪更加难以控制,而且术后的患者身体都会相对虚弱很多,所以对于情绪和身体症状的变化,需要时刻的注意,对于患者不适的情况需给予及时的解救,除此之外,适当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措施的使用也是非常必要的[2]。
3 泌尿外科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教学研究
经过上述对泌尿外科手术前后患者状态和各种注意事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手术前后需要医师和护士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而这些则是需要在医师或者护士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就应该切实了解并能够真正实践的,所以,换言之这就是对于教学成果的一种考验,下面我们就泌尿外科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来探讨一下对教学的研究:①教育护理人员对“人本”观念的了解和认识。这一条主要针对泌尿外科手术前患者出现的不安情绪所提出来的对策,只有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然后直接或间接的安抚患者的情绪,同时这也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主动地讲解有关的内容和问题, 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传授技能,使其服务最终达到人性化、个性化,为后来的手术做好准备、以及术后的护理奠定积极的基础。②专业知识理论的严格培训。这种方法相当于对于理论专业知识的考核,这种方法可以切实有效地测评出每位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根据不同层次的划分,可以制定不同的培训指标和方法,这样的培训更具备针对性,也能明确筛选出各种情况下最合适人选,能够适才而定,那么所获得的效果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而且这种方法可使阶段性护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避免因护士年资浅、经验不足而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从而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③精益求精的临床实践。无论哪一种专业,理论和实际的操作实际上都是有一定距离的,而就医学上来讲,对于实践的要求也是更加严格的[3]。临床实践这一操作的进行主要是针对泌尿外科手术后对患者的关注,以及患者不适的情况需给予及时的解救而提出来的,这可以有效防止并及时解决患者的健康要求,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又一有力保障。④为护理人员的交流搭建平台。就医院来说护理人员的比重都是相对较多的,这也是与其起到的作用成正比关系的,然而不同部门的人员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就大不相同,而遇到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突发状况的时候往往无据可循,所以见了一个专门的护理人员的交流平台则是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各自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对于自己实践经验方面也是一种积累与充实。
总而言之,泌尿外科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多的,而且多数都是对于护理人员的各种考验,而对于这些医学生的教学方面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无论是理论知识、技术水平,还是临床的实践上,都需要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治疗或者护理中发挥最好的水平,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更有效的是提高患者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志峰,崔世维.关于内分泌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交通医学, 2006,20 (6):789.
【关键词】课堂设计 优化 材料准备 再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4-01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活动是最能反应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在苏教版的教材中,以实验为主的课程不占少数,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科学老师们思考较多的问题。下面就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色花》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
一、课堂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习惯。
一节科学课的好课,首先应该有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做为依托,优秀的标准应该符合学生的科学认知习惯,这种尊重科学认识习惯的设计不但有利于执教者本人理清上课的主线,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这比直接教给他们什么是科学研究对他们的帮助更大一些。以《变色花》为例,本课教材编排的结构是:以小魔术“变色花”导入——认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阅读资料——自制酸碱指示剂——检测各种物品的酸碱性。如果按这样的过程来上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不符合科学的认知顺序,于是我按照科学的一般研究过程将教学过程改进为:以魔术“变色花”导入——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分别研究可能的因素——自制酸碱指示剂——分组设计实验研究认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用实验验证猜想——拓展实验,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改变——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课的结构一目了然,更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习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不断验证猜想,重复,直至成功——得出结论——将科学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而《变色花》一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清晰的“主线”,才使一个个看似松散的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地创设了师生探究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同学们有动手实践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大胆地猜想,用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二、课堂中要优化问题设计。
要想上好科学实验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对于课堂的导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绝不能是随意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掌握好问题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问题是指“暗”含多个变量的问题,封闭性问题则往往只含两个或以下的变量。对于低年级或探究能力弱的学生要多采用封闭性的问题,如“溶解的快慢和搅拌有什么关系?”;对高年级或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采用开放性问题,但也要掌握好开放的度,如在展示完变色花时,向学生提问“它怎么会变色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思考,而是全面地考虑变色花变色的原因是什么了。然后再提出,“在研究问题时碰到有多种可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帮助学生在开放性思考后,确定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
三、课前重视实验材料的准备。
科学实验课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验材料的准备,科学老师应当把准备材料的过程本身视作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中不论是演示实验材料还是分组实验材料都应具有一定的系统和结构,使学生看到材料后能清楚地弄明白要做什么样的实验,对于一节有多个实验的课,则应将实验材料分类或分先后次序发放,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挠。
四、注重实验前步骤与方法的再指导。
科学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满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有时却也正是因为学生急于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老师在实验前提出的注意事项,导致实验失败,或同一个实验出现很多不同的结果。学生必竟是学生,探究也不是什么事都该由学生讨论自行解决的,前人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和经验是必须要学习和借鉴的,而且科学本身既是具有重复性这一特征的,学生在实验课上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来实验,能使他们在反复重复科学实验中的悟出科学的真谛,培养他们细致不浮澡的科学实验态度,因此,科学实验课应该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再动手,所做的实验才是有效的、科学的,才能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
如在《变色花》一课中,做两个学生实验之前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关键的地方还做了示范,并且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做实验时,做到了有的放矢,为下一步的探究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可以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素质起到潜移默化地养成作用。
五、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理论与实际联系是自然的一大特点,也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现象中,解决实际问题,解开学生头脑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这是他们学习的一大动力,也是兴趣的发源地。当他们发现所学能马上致用时,体验到的那种成功的快乐无疑又能催化他们进行下一步探究兴趣的生成。比如在本课中,当学生经过前三个探究步骤已经明白变色花变色的原因后,我又适时地引入了一个拓展实验——把已经变色的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新的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改变,将本课引入了一个新的,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引发了他们继续探究这一知识的欲望。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执教的老师要想上好实验课,应注意在课堂设计、问题优化、实验准备、实验前再指导及联系实际方面多多思考,尽可能细化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巧做;实验;有效;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85-02
新教改理念提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多学精教,教为学服务",以学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为主,然而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使教改实验顺利有效的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便是关键。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因此用巧妙的实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仅以本人亲身的教学经历,以供同行商榷:
1.巧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自觉养成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基本的科学能力,也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初一科学课堂学习上,我发现学生对实验观察得不够认真,看过了就只知道大概的印象,其它的不透彻。如在初一科学观察鸡蛋沉浮演示实验中,实验前我也曾提醒学生进行预习,认真观察实验册实验记录事项。结果许多学生只观察到鸡蛋浮起来了。鸡蛋开始是直立的还是横卧的?慢慢的鸡蛋发生怎样的变化?刚开始浮起来时,鸡蛋又是直立的还是横卧的等等,这些现象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观察到,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要观察哪些方面。通过巧做下面的科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在自学时养成细心的观察品质和观察能力。
例一:手指转换观察实验
实验原理:通过右手上的五个手指、三杯液体来设置干扰点,用哪个手指伸进哪杯液体的,又是用哪个手指伸进嘴里的,用右手的其他手指和先后两次使用不同手指作为干扰因素,来干扰学生的视线。导致实验中尝了辣油的同学,感到整个喉咙和嘴麻麻地、辣辣地、痒痒地,非常地痛苦难受,进行痛苦地情绪体验;尝到其他味道的同学一脸的诧异,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失败的情绪体验;手也不放进去,也不进行品尝,不敢去做的同学,引导他们进行对自己没信心的情绪体验。通过学生为自己不细心的观察忍受情绪刺激,进行情绪体验,化情绪为力量,感悟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洞察周围世界的能力。
实验步骤:
(1)把班内学生按6个一组进行分组。
(2)为每一小组准备三个一次性杯。
(3)在三个一次性杯中,分别倒入红糖水、辣油、和醋,且使三杯颜色相近。
(4)提醒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
(5)教师伸开手指让中指伸进辣油里,然后,让食指伸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尝。
(6)学生来重复步骤(5)实验,写出是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7)汇总味道、感觉,分析、评定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意事项:
(1)事先强调学生把手清洗干净,讲究个人卫生,教育应以人为本。
(2)在实验的三个观察干扰点:①是用右手中的哪个手指伸进杯子液体中的?②在三个分别放了红糖水、辣油、和醋的透明杯子中,是伸进哪杯液体的?③是哪个手指伸进嘴里的?操作中,不能进行语言提示,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观察错误。
(3)汇总味道、感觉,分析、评定学生行为是本实验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情绪体验,使学生感悟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取材非常方便,实验观察点多,发人深思,富有寓意。况且在实验中真正做到把中指伸进辣油而把食指放进嘴里的学生,所任教的两班中37人中只有4人做正确,34人中只有3人做正确;有1/3左右的学生是把中指伸进辣油里,品尝的也是中指;有1/4左右的学生在仔细观察的提示下,他们就手也不放进去,也不进行品尝,不敢去做实验;剩下的学生感觉是酸酸的醋的味道和甜甜的糖的味道,因此这个实验很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让大家自觉养成观察时要自始至终仔细观察,积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因素的观察品质,不断自觉积极地去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洞察周围世界的能力,才能更有效的学习。
2.巧做取球实验,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合作能力
在初中科学新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多学精教,教为学服务"教改理念的熏陶下,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养合作能力,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中科学实验的方法时,利用现实生活的资源,巧变了下面的科学实验。
例二:矿泉水瓶中拉出小球实验
实验原理:每组中的同学如果都想以自己最快地速度从矿泉水瓶拉出小球,由于矿泉水瓶口仅且只能通过一个小球,结果这组同学将会欲速则不达,小球无法很快从瓶中拉出来(如图一)。如果同学们事先在某一位同学的指挥下,约定好一、二、三的顺序,依次有序的拉小球,小球才能迅速地从矿泉水瓶中拉出来(如图二),获得胜利。即合作意识强的同学们,利用大家通力合作的方法,先舍弃一点个人的利益,不在小组内争第一,宁愿最后,从而获得小组的总体的最快速度,最终取得竞争的胜利。
实验步骤:
(1)按班内的四个自然组分成四组。
(2)每一组推选三位同学来参加实验。
(3)给每组提供一个带大半瓶水和内装三个带绳不同颜色小球的矿泉水瓶。
(4)每组三位同学分别提与小球相连的绳子,作好准备。
(5)教师发出指令,学生迅速地从矿泉水瓶中拉小球,观察现象。
(6)根据实验信息,反思、分析、交流、评定学生行为,引导自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注意事项:
(1)矿泉水瓶要各带大半瓶水来增加矿泉水瓶的稳定性,以免实验中争抢,矿泉水瓶摔倒。
(2)矿泉水瓶内的小球分三种颜色,便于认出球只能一个个地依次从瓶内拉出。
(3)反思、分析、交流、评定学生行为是本实验的关键,达到引导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合作能力的效果。
实验分析:本实验取材非常简单,变废为宝,重复利用生活资源,可操作性强,富有创新性,又发人深思。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发挥团队精神,学生会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方法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的去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积极、主动养成自身的合作能力,为今后的有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巧做氢气验满实验,培养迁移思维能力
新教改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为中心,但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是科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能力,把科学实验从一处活用到另一科学实验中,活用科学知识,创设自由放飞思维的环境,拓展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创造性地活用生活用品――肥皂泡,巧做氢气验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三:制取氢气巧验满实验
验满装置图:
实验原理:利用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和制取氧气时产生连续的气泡入手,采用尖嘴导管蘸取肥皂液,观察产生的气泡是否飘起上升,来证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和集气瓶内的氢气已经集满。
实验步骤:
(1)按验满装置图所示安装装置。
(2)制取氢气,将弹簧夹夹在玻璃管尾部。
(3)片刻后让肥皂液不断地被尖嘴导管蘸取,蘸取时,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4)先放松后松开夹子吹肥皂泡,观察气泡情况。
(5)气泡迅速持续上升,迅速取下双孔胶塞,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倒放在实验台上。
注意事项:
(1)导入氢气的玻璃管应靠近集气瓶底,而导出氢气的玻璃管以刚出胶塞为宜。
(2)反应开始时,将弹簧夹夹在玻璃管尾部,利于产生的氢气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出。
(3)尖嘴导管蘸取肥皂液后,适当的放松夹子,以控制气流,待气泡足够大时,才松开夹子,轻轻摆动导管,如果气泡能够迅速地持续上升,即已经集满。
实验分析:此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学生害怕验满过程,有创意地巧做科学实验,创设积极自由思维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各种实验的活学活用,加强了知识间迁移、普遍联系和相互联想。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利用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以吹肥皂泡知识,迁移应用于氢气验满实验中,拓展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里还可以用还有哪些方法来巧验满和怎样改进更加方便实用,进行思维的激发,给学生学习的知识留有尾巴,引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文是我在教学中创新活用各种生活资源素材,把它渗透到科学实验中,活化和巧做科学实验,提供一个生动、有趣、轻松、活泼、愉快、自由放飞思维的、富有体验氛围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得学生的学习具备趣味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忠平,制取氢气巧验满,中学科学2007.(2):21
一、加强对实验观察的指导
从一定意义上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更理想的观察机会,以便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观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发观察或被动观察;二是诱发观察或主动观察,即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科学实验的观察都属于后一种情况,然而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诱发观察即主动观察是他们的弱点。
针对小学生主动观察能力较弱的特点,要对实验内容指定范围,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指定的范围之内,以此确定观察重点。同时,还要利用小学生视觉敏锐,思维活跃,被动观察占优势的特点,引导他们观察正在进行着的实验,注意发现意料之外的现象。
二、加强对实验兴趣的培养
在科学课教学中,无论进行哪种实验,都应让学生亲自操作,分组实验,通过观察得出结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于每一个科学实验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器材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仪器在实验前进行检验,一切准备就绪才能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与检查,促使学生的操作都能按要求进行。
如:我在教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中《轮子的妙用》时,先指导学生了解杠杆和轮轴,指导他们观察两幅图:分析石磨上杠杆的工作原理,从而比较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然后小组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找出结论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找出生活中的轮轴:比如国旗杆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动滑轮与定滑轮等。再指导学生总结:使用定滑轮的优缺点,使用动滑轮的优缺点,然后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滑轮组合理地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省时,又能省力。使学生对这种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加强实验原理的了解
小学科学课涉及的实验项目,尽管多是容易的,但都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实验内容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验证科学知识,二是探索科学道理,三是总结科学规律。小学生,信息量小,在实验时,要介绍实验原理,让其了解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是课堂纪律不好,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出现纪律不好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师未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意义,忽视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和组织指导工作等因素而造成的。
教师有时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
教师有时在课前没有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和药品,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
教师有时没有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好周密的指导计划,上课时顾此失彼,陷于被动、忙乱。有困难的学生常因得不到及时指点而求助教师;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又因提前完成了实验而未得到很好安排,无事可作,互相谈论,甚至来回走动,影响别人操作。
二
要上好学生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教学预案。除掌握影响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环节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要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其次,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同学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情况。
再次,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笔记,为能独立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最后,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2.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要提问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挂出事先写好的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立刻在全班做必要的提示。指导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等。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
二是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征性质,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
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例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水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三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四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一、完善实验标准,有序的开展激趣活动
科学实验都有一套专门而严谨且复杂的科学流程,实验要考虑到外界各种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而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都是简单而浅显的,不复杂,又很贴近生活,学生能直接间接的获得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验的流程仍然需要从小做起,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严谨的思想态度。根据成功实验课的评价标准,需要我们从实验的准备、开展过程、最终结果开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切实做好以下方面: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小组搭配,简单且有条理的相互合作学习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小组的划分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相互之间的差距应该在同一个层次,需要精心的观察和了解学生,避免出现小组权威、组员分散等现象,力求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做好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一个环节,人人都能有机会动手去做,还能有机会发言。这样分工细致,有条理的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发挥了其主动性,他们的兴趣也被开动了起来。兴趣动机开始了才能进一步为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
2.实验中的帮助引导。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有的老师不停的在补充说明,深怕学生做错了或者不会做;有的老师事前安排了较为细致的实验步骤,分好了比较合理的小组,强调了几个注意的地方,课上就站着看学生们自己做。这是最不好的,前者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或者听到注意事项之后就不敢动手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思路会被打断,这就禁锢了小学生的天性,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后者立足观望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厌烦,甚至实验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帮助,就直接失去兴趣。最好的做法是教师尽量做好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给各个小组准备好材料,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好相关总结与发现,组织语言、材料,理顺思路,做展示发言的准备工作。另外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地方做积极表扬,不足之处给予修正和鼓励,让学生在试验中有收获,开心实验,快乐学习,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3.实验后做好总结点评。实验最后通常是小组的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在实验中的感悟心得,教师应该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对一些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实验器材的整理与保护等。同时也对学生个人和小组都进行“美”和“丑”两个方面的点评,积极给与鼓励和奖励,这样使得小组和个人都有面子,大家都努力的为了得到奖励而奋进,科学课堂的热度,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乐趣,更迫切的想要知道科学实验结果,学会更多知识,这就打下了更深的自主学习潜意识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简单的实验加强课堂趣味
1 开发校园实验资源的准备工作
环顾校园四周,教学楼前和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不少荒地,笔者向学校领导反映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所在,并建议可充分挖掘学校荒地的教学价值,在得到领导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后,该项任务落实到科学组的全体教师身上,科学组内各老师分工合作,仔细分析七至九年级《科学》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荒地情况,研究怎样在荒地上合理种植实验所需的花木、瓜果、蔬菜等,把荒地变成非常宝贵的实验资源。
校园内的荒地曾被建筑垃圾堆放,杂草丛生,高低不平,大小石块众多,我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其进行平整。绝大多数师生都不懂耕种,我们就积极上网查阅资料并聘请有种植经验的专家来校指导,同时介绍作物的栽培季节、技巧和管理的注意事项。土壤的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肥沃程度不同,所适合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在劳动实践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的道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 实验材料的种植和管理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科学组老师综合分析所需的实验材料的种植特点和开辟出来的荒地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土壤的不同性状等,把荒地分成4个区,并根据七、八、九年级教材内容给不同年级和班级指定具体的区域和种植不同的植物,由任教的科学老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种植和管理。
第一区为实验材料区:种植课堂实验所需的重要材料,如探究光合作用条件所需的材料天竺葵、制作临时装片所需的材料蚕豆、洋葱等,为实验室的取材和实验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二区为劳动实践区:种植了仙人掌、蟹爪兰、女贞、桂花等植物,为七年级学生开展植物的嫁接繁殖实验作准备。
第三区为花卉观察区:在校园东南角的围墙旁种植一些常见的花卉,为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探究植物的向性提供学习的场所。
第四区为果木生态区:在教学楼前的围墙边种植了几排桃树和桔树,当学生在学习花的结构、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就有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的机会。
实验基地的规划的和分工完毕后,师生们说干就干,各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负责,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劳动工具、幼苗和化肥,都在自己分到的地里忙碌着,科学老师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的播种、浇水、除草、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芽 、开花、结果等过程,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生活、体验生活的平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我听过的,我忘了;我看过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可能创设能够给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实践的机会。寒暑假时,就安排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值班,避免假期间花木出现凋谢、枯萎现象。
3 实验资源的利用
(1)校园内有了自己创建的实验园,解决了以前在做生物实验时,由于找不到实验材料而无法开展,只能用讲解代替实验过程的难题。如:要验证植物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我们可以直接到实验材料区搬几盆天竺葵、银边吊兰来使用;在学习植物的向触性时,提到含羞草的复叶受到碰触时能合拢,以前由于不容易找到含羞草,上课时只能观看课本的插图讲解,学生都感觉手痒,特别想碰碰含羞草的心愿都未能实现,教师在上课时也感觉光凭口说既费劲,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又不好。现在学生终于能如愿以偿了,上课时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2)嫁接是繁殖植物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还能够快速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虽然,我校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但真正操作过嫁接过程的学生几乎没有,碰到的机会也很少,有了劳动实践区,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在介绍了营养繁殖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直接到实践区去活动,进行花卉造型和果树改良等训练,特别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能真正发挥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在桃花盛开和桔花飘香的季节,我们种植的果树,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实验材料,还美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情操。还有,兴趣小组的同学摘下部分桃花进行解剖,观察桃花的结构,并做成标本保存在仪器室,这样,当下一届学生再学习桃花结构时,就不会只观察残缺的桃花模型和死记硬背桃花结构了。
一、活动内容
展演汇演分两个阶段,参加第一阶段展演汇演的为报名并符合条件的选手,参加第二阶段的则为第一阶段前18名选手。
1.第一阶段展演汇演内容为自选实验。
自选实验内容由选手自行确定并在规定时间内演示,自选实验限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等,时间限定6分钟,实验表演可以是独自一人或多人演示,讲演人员(如有)须佩戴耳麦,实验表演具体形式不限,但内容核心要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或传授科学方法。自选实验所需器材、材料由选手自行准备。
2.第二阶段展演汇演分自选实验和评委问答。
(1)自选实验要求参考第一阶段,同时允许在第二阶段对自选实验进行调整甚至变更。
(2)评委问答环节时间为2分钟,就选手的自选实验或科学素质进行提问,问题由评委随机提出,该环节主要考核选手的科学素养积累和随机应变能力。
(3)第二阶段展演汇演选手出场时,播放20秒自我介绍视频。该环节不作评分,视频由选手准备。选手制作视频统一用高清的MP4格式;提供的PPT(可配有背景音乐)须为WPS通用版本,画面比例16:9,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 PPT中若插入视频请使用MP4格式。
二、活动安排
1.领队选手会议
(1)时间:7月7日
(2)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14:00-15:00全体领队及选手参加,对所有人员进行赛前培训。明确规则、评分标准、展演汇演办法,讲解展演要求、优秀实验展演案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15:00-16:00选手抽签决定展演顺序。抽签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先抽取抽签顺序号,第二轮将按抽签顺序号抽取汇演顺序。展演汇演场地开放,供选手适应场地。
2.第一阶段展演汇演
(1)时间:7月8日
(2)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第一阶段展演汇演根据抽签决定分组及上场顺序,依次进行自选实验。第一阶段展演汇演阶段,专家评委共同对第一阶段展演汇演环节的自选实验进行打分。根据评分,第一阶段前18名选手参加第二阶段展演汇演。
3.第二阶段展演汇演
(1)时间:7月9日
(2)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参加第二阶段展演汇演的18名选手将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场进行汇演。
选手按抽签顺序先后进行比赛,最后总分按照预赛得分*0.4+决赛得分*0.6的方式计分(总分保留2位小数),根据分数高低确定选手排名并颁发奖项。
三、评比规则
1.第一阶段展演汇演规则
第一阶段展演汇演采用选手抽签确定上场顺序,配带号码牌上场,展演汇演总分100分,选手得分为现场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评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自选实验(100分)
评委分别从实验内容、演示效果、整体形象三方面进行评分,实验演示限时6分钟。
① 实验内容(40分)
科学准确,重点突出;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② 演示效果(40分)
动作标准,快速准确;
简单易学,互动性强。
③ 整体形象(20分)
衣着整齐,精神饱满;
举止大方,自然得体。
(2)补充说明
若遇选手总分数相同则按评委的第二个最高分高低决定名次,若评委的第二个最高分相同则按第三个最高分高低决定名次,以此类推;若遇评委具体打分均相同,则在监督组的监督下抽签决定名次。
2.第二阶段展演汇演规则
第二阶段展演汇演总分100分,专家评委共同对第二阶段展演汇演环节的自选实验和评委问答进行打分,并对选手整体表现进行点评。选手得分为现场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评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自选试验(80分)
评分规则同第一阶段。
(2)评委问答(20分)
随后决赛评委就选手的自选实验或科学素质进行提问,问题由评委随机提出,评委问答环节限时2分钟。
(3)补充说明
若遇选手总分数相同则按评委的第二个最高分高低决定名次,若评委的第二个最高分相同则按第三个最高分高低决定名次,以此类推;若遇评委具体打分均相同,则在监督组的监督下抽签决定名次。
四、奖项设置
1.一等奖。总分第1-6名的选手将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2.二等奖。总分第7-12名选手将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展演汇演”二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3.三等奖。总分第13-18名选手将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展演汇演”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4.优秀奖。参与本次比赛的其他选手将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展演汇演”优秀奖。
5.优秀组织奖。在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在组织单位中评选。
五、其他事项
1.报名时间及要求。各院属单位以团队为单位(如有团队)于6月25日之前扫描二维码(见附件1)进行在线报名,同时上传加盖单位公章的报名表。
2.费用安排。参加展演汇演选手的差旅费和食宿费用自理,无需缴纳其它费用。展演汇演阶段专家聘请、场地租赁、设备配置、服务及人员保障等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共同承担。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4.推测实验结果的运用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如《磁铁》单元,首先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力,和电一样,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可是它的影响力却处处可见。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磁铁很容易被制造,用途也相当广泛。那么通过学习谁还想到了磁铁的其他用途呢?比如,我们大部分学生都用过的画写板笔头部分最易掉下来,掉下来的两只笔头如果把它们笔尖对笔尖,拿在手里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也不会掉到地上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推测实验结果,学生知道了是因为笔尖部分的磁铁互相吸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安全和玩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金鱼的身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生存环境中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