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的推广将改变社会信息化建设和运作的基本模式,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加速全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便捷、高效、安全、和谐的生活。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带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便捷、高效、安全、和谐的生活。也为商业模式提供了新架构。
2.互联网的创新应用
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新应用,互联网发展的灵魂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互联网是应用推动型产业,市场的需求往往是互联网技术重要的推动力,只有满足社会与民众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技术的成熟会增加民众更广泛多层次的智能化需求。没有需求,犹如无源之水;没有技术,品质就没有保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进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必将出现。互联网企业在这样一场速度决定高度、规模决定位置、市场决定标准的变革中,必定要找到立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要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在庞大的互联网体系中,找准定位的企业,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商业模式,打通互联网财富之门。互联网将带动中国经济朝低碳、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互联网创新应用终将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民众。
3.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它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过搜寻和计算分析之后再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上亿条信息,完成与“超级计算机”效能相当的网络服务。可见云计算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场技术革命。
云计算所带来的商业模式使得IT技术成本更低、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更快捷,也必将是信息技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由于信息技术渗透到商业领域,经济周期变短,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4.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架构
如何能够高效率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除了有良好的“智慧城市”的全面规划外,还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保障“智慧城市”有序高效地建设。
在“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建设和更新必将引导城市管理者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各种厂商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
(1)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还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时间表。比如“智慧宁波”和连云港的“智能徐圩”等,其中“智能徐圩”的规划包括十大应用行业,并规划58大平台,超过266个智能化系统,“智能徐圩”建设中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营为辅对整个城市进行高效建设的商业模式。
(2)以运营商为主导推动当地政府进行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今“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最早在2008年就提出协助政府建设“无线城市”的战略规划,而中国电信2010年在广东首提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因此“智慧城市”就出现了一种由运营商推动建设的商业模式。其中厦门的“无线城市”,以及广东汕头的“智慧汕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运营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会在某些运营商业务无法覆盖的领域无法形成真正的智能化的建设,但能很好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智能管道和智能平台。
(3)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需要厂商参与。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落实为智慧政府、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而整个城市的智能化规划设计中通常所设计的领域都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这就是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特点。推动这种商业模式建设的典型城市代表就是昆明和天津等。
就以上三种商业模式分析,其中第一种商业模式最易被采纳,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更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发展。由于政府制订任何一个规划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资金的制约、人才的制约、产业结构的制约等,因此不论是哪种商业模式只要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都认为它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商业模式。
5.应用远景
在搭建了构建智慧商业的基于智能视觉互联网的视频分析系统之后,利用可视化管理平台技术,通过对城市综合体不同的楼群、不同的楼层及不同功能的楼内建筑进行可视化建模,可以构建基于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智慧城市综合体。其应用远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配合大屏幕投影、环绕屏幕等设备,将智慧城市综合体真实地展现在客户面前,大大提升城市综合体的整体档次和实力,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聚集商圈的亲和力
可视化系统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被动性,购物者可以通过链接到可视化管理平台的视频终端或手机,查看商业楼宇的三维地理信息,通过各类监控摄像头,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购物者的兴趣。
(3)可视化管理
城市综合体集购物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公园、酒店、写字楼及公寓为一体,通过大屏幕或一体机等,物业管理人员利用可视化管理平台对城市综合体进行在线管理。也可作为险情处置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4)综合集成
采用“云”单元主机技术,把通信办公系统、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场管理、楼宇自控系统、火灾消防与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综合集成为智能大厦管理系统,与可视化管理平台一起,嵌入“云”单元主机之中,实现“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城市运营”理念,为城市综合体创造舒适、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生活休闲和购物天地。
6.结语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计算方式,它是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在采用云计算技术以后,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在计算及存储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大幅提高,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在绿色和节能方面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将云计算技术与商业智能系统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云计算将不只是一个愿景、一项技术,而是21世纪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市场商机瞬息万变、一闪而过,企业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同时,从现在开始就踏上一条云计算之路。
参考文献:
[1]童晓渝,张云勇,徐雷.智能普适网络[J].通信学报,2011(7).
[2]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互联网的平台.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3]张云勇,房秉毅,陈清金.运营商互联网发展建议[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2009(12).
[4]陈伟利.楼宇智能化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5]中国工程院.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R].2010.
[6]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白皮书[R].2011.
[7]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8]孔祥娟.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设计实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通知显示,在提升大数据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方面,专项的重点内容包括建设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大数据系统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等五类国家工程实验室。
另外,在大数据应用技术水平方面,专项的重点内容则包括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八类国家工程实验室。
其别提到,针对我国流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和评价不足等问题,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面向海量在线设备的异构数据获取、数据甄别评价、聚类汇集和关联分析、云端处理、工业产品多维质量评价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此外,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设计局限化、信息碎片化、无法模拟仿真等问题,通知要求,建设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建设运营可视化、三维空间模型(BIM)及时空仿真建模、室内导航与定位、虚拟现实、图像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申报单位需具有顶层设计、仿真建模、三维模拟、虚拟现实、计算机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并初步建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仿真与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citie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nd the intelligent water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livelihood. Shaoxing i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smart water construction also referred to a new heigh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qiao Distri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intelligent water,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go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water construction is smooth and the main indicators are completed, which is propitiou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people' livelihood in Shaoxing.
关键词: 柯桥;智慧水务;建设;思考;构想
Key words: Keqiao;intelligent water;construction;ideas;thoughts
中D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70-02
0 引言
智慧城市被一些企业和专家称为“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近两年,智慧城市圈地运动越发火热。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已经有85%以上的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也已经比较普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主题中,智慧城市是重要内容之一,这给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热再添了一把火。
绍兴市为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制定并绍兴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就是智慧水务,柯桥区为改造提升集团信息化,高起点编制实施智慧水务“十三五”规划。2016年,重点建设了集团综合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等专业领域信息化、水库信息化二期、水司智慧管网、智慧排水和滨海营业系统等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改造和服务器设备更新等基础设施。
1 国内智慧水务现状
基于数采仪、无线网络和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这就是智慧水务。
武汉依托云计算技术将各种广域异构计算资源整合,形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再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按需提供配套服务。成都通过水务物联网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在饮水安全监测、水文监测及预警、污水处理排放、地下水监测、防汛抗旱、山洪灾害监测及预警和水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实现了平台整合。深圳信息化建设按照服务“低碳水务、安全水务、民生水务、效益水务”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实现了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跨跃式发展。
在“智慧水务”理念的引导下,绍兴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发生了变革,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水务物联网”。通过管理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进行集中存储和应用,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运营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使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2 柯桥区总体架构
智慧水务的本质就是要建立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符合智慧城市特点的城市水务系统。实现智慧水务的功能最大化,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供水、用水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诉求与矛盾,尚有一段路要走。柯桥结合区域特点,完成了信息化标准、运行管理维护和信息安全三大保障环境建设。整合多领域信息,构建了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提供智能化支持。运用成熟技术,构建水务物联网,实现了水安全智能保障,提高了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其水务构成及运行框架图如图1所示。
3 柯桥区建设任务
柯桥水务在已建成的智能设施硬件、软件和公众服务系统基础上,结合柯桥智慧水务“十三五”规划,将完善和提高智慧水务的内涵和外延,助力绍兴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五年,逐步实现自然水源、水资源调配、清洁水源供应、消费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整体管理。围绕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不断完善监控体系,确保信息互通和共享。其水资源管理方案框架图如图2所示。
4 结论
绍兴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水务是绍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实施阶段要侧重系统内如何推动业务的整合,这样有利于促进水务内部协同,以减少重复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突破关键技术,并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解决水务事业发展遭遇的瓶颈问题。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系统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推动智慧水务稳步推进。借助智慧水务建设,进一步推动绍兴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一体化建设、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娟,唐锚,刘梅,王昊.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构想[J].水利信息化,2014(01):64-68.
[2]杨明祥,蒋云钟,田雨,王浩.智慧水务建设需求探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33-136,144.
[3]李秀明.大连市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总体构思[J].安徽农业科学,2014(04):1245-1246.
[4]田雨,蒋云钟,杨明祥.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水利,2014(20):14-17.
[5]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呼和浩特智慧水务[J].中国信息界,2014(08):40-41.
[6]刘璐璐.城市智慧水务建设路径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99-101.
[7]张艳.浅析惠州市智慧水务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29.
[8]李贵生,谢远勇,陈家琳,李立春,林开荣.智慧城市趋势下的水务数据采集新要求[J].中国计量,2016(10):37-38,46.
[9]赵坚.市级水管理单位建设“智慧水务”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6(09):64-67.
[10]李树石.智慧水务建设方案探讨[J].硅谷,2015(01):187-188.
在我们脚下,城市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的地下,就拥有超过30公里长的管线。这些如迷宫般的生命线默默地维系着城市的运转。
地下管线对城市来说是生命线,一旦出了问题,有可能会出现爆炸、塌陷等安全事故,影响城市生活,智慧管网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地下空间本身不可见,它不同于地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设施。因而从最直接的管理上,都需要信息化,没有信息化,就是瞎子摸象一样的管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祝文君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下称CEI)的记者。
在他看来,智慧管网包括两个概念。第一,是信息化。让管理人员知道管线的状态,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管线,管道里面流动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空间信息。这样一旦出了问题,想要找到相应的管线,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达到目的。第二,是智慧化。智慧化需要传感、监控、自动化,甚至还需要可视化。
CEI:很多城市已经注意到地下管网的重要性了。在进行地下智慧管网建设时,应该注意什么?
祝文君:一共有三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连续性的问题。智慧管网既然是网,就不能有漏洞。一个智慧管网系统一定是连续性的。怎样能够保证连续的、不中断的无缝监控,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是成本问题。既要监控到位,又要保证成本在可控的范围内。比如智慧管网涉及到监控、物联网等方面,如果弄不好成本往往很高,但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智慧管网的建设中,必须同时关注性能和价格,达到一个性能和价格的平衡。第三,要注意管网智慧化的目的是什么。在建设智慧管网的时候要以目的为导向,抓住要害,按照真正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功能。
CEI:智慧管网的建设必然涉及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智慧管网的建设中,您认为政府、企业的角色都有哪些?
祝文君:从公共利益角度来讲,政府应该把握关键性的设置,掌握智慧管网对整个社会、城市的利弊关系。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政府需要把控大局,设置制度、进行监管和执法,实现制定决策和控制的权利。需要监管和判断,现在要建立一个设施或者系统,这个设施或系统对城市安全有没有隐患,用什么方法能够预防和应对隐患。政府本身不是技术部门,需要推动智慧管网的建设。从行政法规、从监管的角度,制定政策、法律,强制执行。或者政府通过鼓励一些行为实现导向性的目的,还有一些标准应该由政府负责督促。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专门明确和强调了能建市政管廊、具备条件的城市,必须建设市政管廊。这样从总体上把握大局、出台政策,主导顶层设计,就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
确定了顶层设计之后,下一步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就是行业、企业、技术部门需要操作的事情。企业应该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实现技术开发,实现性能和价格的平衡。
CEI:假设让您设想一下,最理想的智慧管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
祝文君:第一个功能是信息化和综合化,这是最基础的功能。尤其是地下管线这方面,包括设计规划的环节中,施工图、竣工图应该直接信息化。单系统要信息化,所有的信息系统也要综合汇总。智慧管网不能分散,整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地下管网的管理中心。即使没有统一的管理中心,管网系统应该是综合统一的。当出现突发事件或者需要做规划和勘察地质条件的时候,就能够进行统一的分析和管理。
第二个功能是监控的功能。这个监控不是指企业自己的监控,而是政府根据系统自身性能的要求,统一在智慧管网中实现实时监控、定期监控的功能。这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掌握定期、定向、定位的监控,尤其是对危险性比较大的管线实施监控。除了监控,还要能够反馈,反馈管线运行状态的安全信息,为政府提供判断,看相关的管线是不是存在潜在的危险。目前在监控方面,政府掌握的力度还不够。比如下雨了,管道里面的污水排水管满了,市政部门可能还没有监控到它的运行状态。这样有监控就需要调节,有调节就需要监控。通过定时的监控,适时的调节,我们能够保证地下的“生命线”运行的更加稳定和可靠。
CEI:智慧管网目前对于各大城市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您认为在建设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祝文君:最大的难点还是在监控上,想要监控到位是很难的。如果是在市政管廊里,安装一个摄像头就能看到管线外部的状态。但是管线里面流动的物质应该靠什么监控,这是个难点。监控还需要能够反馈信息,这样的监控才有意义,尤其对潜在危险性比较大的管线。比如自来水漏了,会导致路面塌陷;煤气漏了会导致爆炸;这些都是经常会出现的故障。管线很长,无法全线覆盖监控,目前能实现的只有节点式的监控。还有就是设置感知系统。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很大,在已有的管线中,实现起来很难。想要实现全线的智慧管网,投资会相当的巨大。因此,经济基础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没有经济基础,想智慧化肯定做不到。
CEI:在哈尔滨智慧管网的建设中,他们提到了一个难点,就是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的沟通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祝文君:首先要清楚智慧管网智慧化的目的。也就是说,需要先判断你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一个难点,一般人现在还说不清楚需要监控什么东西,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地讨论和沟通。
CEI:您觉得未来完全自动化的智慧管网能够普遍推广么?
祝文君:普遍推广还需要时间。在管网这个层面上,有一个方式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通过管廊至少能够实现可视化的监控,通过在管廊上设置可移动的摄像头,可以实现不同方位、移动的观看。
目前管线99.99%都是埋在土里的,对于这些管线里面流动的物质,怎样实现监控是一个问题。如果是暴露在外面的管线,或者管井,可以在表面设置一些仪表,它本身的感知系统可能要比埋在土里面容易实现监控。埋在土里的这种管线,实现智慧化难度很大,目前通过高科技还不能够解决。
目前,只有通过管井才能实现节点式的监控,也有通过管井增加设施。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第一,通过目前能实现的手段,做好监控。第二,在新建的管线上,想办法实现更换,实现可持续的使用、监控、测量和传递信息。
关键词:“智慧景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景区”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旅游信息化经历了从旅游数字化到旅游智能化再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三者一脉相承。第一阶段是信息化,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启动为标志;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为标志;第四阶段从2011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自2009年9月14日,IBM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的理解上,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狭义的“智慧景区”强调技术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不仅强调技术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互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对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研究区现状及典型性分析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为适应“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云南省 “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结合云南省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与方法,确确实实将云南省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因此,以云南省最独特的被称为世界自然遗地的三江并流地区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智慧景区的建设研究,其能对云南省其他景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飞来寺、雨崩村、b永村、金沙江大湾、雾浓顶等景点。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被一条国道214贯穿其中。飞来寺的“日照金山”作为景区中主要的吸引景点之一,游客直接可以再国道上看到此奇景,并不需要买票进入到景区飞来寺,因此影响到景区的门票收益,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金沙江大湾景点。由于景区本身存在这一的特殊情况,景点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了景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管理者在面对景区发展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景区发展与企业效益平衡这三个问题上能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3.2 游客面对的问题
2014年6月19日至6月25日,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践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0份。经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游客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的不满意度较高。对景区医疗设施设置不满意度达到75%,对景区交通道路不满意度达到55%,对于景区的游览设施、解说系统不满意度到达35%。造成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的需要,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高原山岳型景区,自身的建设难度大,景区内部的游步道由于山路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机械无法到达,只能由人工铺设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很多上山的徒步路段还是土路。b永村和雨崩村的徒步道路,马道和徒步道是一条道路,道路上马的粪便也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转弯地段,由于道路狭窄险要,游客需要让着马走,也影响到徒步游客的体验。
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除了在游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时候也希望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国家公园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解说系统正能体现其教育意义。景区中标示系统、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基础的服务设施缺乏,医疗设施的缺乏,也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
3.3社区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社区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社区内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区内养马牵马、商店和酒店等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出现,使得居民传统只依靠农耕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而且景区服务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景区内大部分社区居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中。景区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社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的旅店不断出现,而游客所期望看到的是社区传统的环境和景观。社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规划,社区内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也需要相应的调节。
4.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的思路是: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2]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5.建议及措施
根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一、打造网站平台,建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可以与其他旅游网站平台合作的形式推出,提供限时抢票、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形象提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制作3D影片的展示,借此让海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梅里,并增加吸引力;提供网络服务:如网络解答、网络评价反馈网络订票、售票网络游线设计等;提供解说系统:智能解说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提供重点景点提供无线wifi的覆盖、安全定位服务。二、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取票、退票、一卡通充值、购物、咨询、宣传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增加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业与公益服务并重、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重要景点提供如自动售货机、投币式咖啡机等商品贩售机,并且配套24小时自助银行提供中、藏、英、法、德日等多语言的自动解说系统的租售服务;科学合理的确定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分布。四、建设景区内外形美观、统一的国际化标识系统、宣传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在经济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建设文化馆或者博物馆,依托对当地宗教的宣传加大对当地藏族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五、环境保护及教育:通过网络网站与解说系统介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让旅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对景区能有更层次的了解与体验,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6.参考文献
[1].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2011;
[2].崔怡林. 大型博览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3;
[3]. 高琳. 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徐波林.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J]. 2013-07-20; [5].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电子政务》[J]. 2012-09-20 ;[6]. 张丽娜.“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旅游时代》[J]. 2012-05-15 ;
作者简介:徐之雄 籍贯:武汉 单位: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关键词:综合管廊;BIM;可视化;运维管理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供电、供水、供暖以及通信等公共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面临挑战。地上空间、资源的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矛盾,因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地下空间发展,充分调用地下资源,将基础设施转移到地下集中设置,释放地表空间,以缓解矛盾,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兴起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2022年,住建部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研究基于BIM的跨建设阶段管理流程和数据融合标准,研发贯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BIM技术在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集成与深入应用。利用BIM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综合管廊工程在运维过程中协同监管和可视化管理,能够为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维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可靠监管、智慧运维、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
1地下综合管廊现状分析
早期城市管网的建设分散于不同的企业,由各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网进行建设。因而早期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各方仅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铺设,未能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此外,大部分铺设通过直埋的形式铺设于市政道路下方,这就导致后期随着城市规模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市政管线需求的增加,对市政管线进行扩容、维修、更新时,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反复开挖修复,使得道路上的补丁随处可见,成为了“拉链”马路。地下管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技术低下、应急管理能力差、辅助决策水平低[1]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工程安全隐患不断暴露出来,不仅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全国由于施工而导致的城市管网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亿,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亿。此外,基础设施扩建、改建也造成大量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社会矛盾突出。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存问题,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2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1总体架构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支撑层、服务层、业务层、表现层,并与外部多系统互联互通,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BIM可视化技术应用
将管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和资料与管廊的BIM模型相链接,并在运维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管廊模型有关数据,实现对管廊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2]。BIM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以数字信息模型为载体[3],将机电各专业的数据信息,以及管廊实际运维需要的各类信息进行一体化整合,基于此信息模型,可以为管廊运维管理提供新的载体。准确完整的模型数据是有效利用BIM技术进行运维管理的基础[4],将BIM信息模型与实际建筑(含机电设备等)、人三者进行连接,使综合管廊运维更加直观化、模块化、集成化,可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合理安排班组巡检频次,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2.3基于BIM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
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BIM/GIS及大数据技术[5],针对管廊智慧化运维建设的系统平台,应用层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监控管理系统、移动端系统等8个子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库实现,满足数据共享和再利用的要求[6],同时监控系统部分与管廊内相应的机电设备具备远程和联动控制功能。
2.4信息化管理设计
采用监控大屏、WEB端、移动端对管廊运维和巡检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监控大屏作为统一监控、调度、指挥的神经中枢,与综合监控、预警报警等系统实现联动,供运维班组对管廊实时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管;Web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和系统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巡检排班等日常工作;移动端以工作机为载体,可实现廊内智能化巡检工作,及时上报运行隐患事件,提升运维响应度和处理及时率。
3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实例
3.1项目概述
合肥山海关路(重庆路至黑龙江路)综合管廊,总投资3309.7万元,单舱,管廊全长0.78km。
3.2数据对接
山海关路管廊各机电专业包含消防、环控、门禁、视频、通信、无线覆盖、火灾自动报警等,通过MOD-BUS协议,接收和反馈PLC设备的状态、反馈信号等,存入InfluxDB实时数据库,并通过设备编码作为唯一关键字段与BIM模型中的设备进行绑定,实现BIM模型中的状态查看及远程控制。山海关路管廊共有各类设施设备近500个,通过二维平面布置图表示其位置及设备状态,运维人员可借由二三维联动,多视角多维度,实时查看廊内运行情况
3.3可视化展示
平台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BIM技术,进行BIM模型轻量化处理,实现管廊从宏观地理位置定位和工程结构展示,到微观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设施、入廊管线的拟真展示;并通过数据与模型绑定,提供综合管廊三维模拟现实、资产查询、设备远控及状态实时反馈、三维漫游、(半)透明模式展示等功能。BIM模型远程控制如图2所示。
3.4虚拟巡检管理
基于BIM技术,可根据廊内巡检线路信息(如综合舱一分区至三分区),自动开展虚拟巡检任务,确定巡检设备的运行状态,生成巡检报告。利用巡检报告,将需要维护的巡检设备的工单发送给相应的运维人员。通过虚拟巡检,可以让运维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综合管廊当前运行安全和健康状况,同时配合廊内摄像机辅助,及时发现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综合管廊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且工单自动生成与派发可使得工作更加便捷。此外,工单附带相关精确问题或故障,运维人员根据工单内容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并及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综合管廊能够安全健康运行。虚拟巡检还可用于管廊新进运维人员的培训作业,加速提高运维人员的廊内认知度,提升巡检体验。
3.5应急演练管理
在管廊运维过程中,如遇到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运维人员可通过BIM模型找寻最近出入口进行虚拟逃生演练。传统的应急演练均是事先编制预案,按照方案进行场地准备、人员培训,开展演练活动,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不利于演练活动的开展。利用BIM技术可模拟性的特点,搭建管廊运维现场的应急演练场景,设定疏散人员的初始位置和逃生路径,形成三维动态的模拟方案,便于查找演练方案的不足,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使得应急演练预案更具有实操性,应急演练管理模拟如图3所示。
3.6入廊管线管理
基于BIM空间管理,可较为精确计算已入廊管线数量及可入廊管线空间信息,并形成入廊管线管理。通过设定出入廊位置,在BIM模型中全景展示入廊管线敷设路径,以此提前规划入廊管线报审及指导施工作业。待管线入廊后,即可在BIM模型中查看相关入廊信息,更新巡检作业内容,形成闭环管理。
4结语
应用BIM与大数据技术的集成管廊运维模式,将BIM技术的应用从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延伸到运维阶段,进而可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管廊BIM模型整体为线型结构,且内部专业分工复杂,系统集成度高,展示效果还有待优化。通过完善三维引擎,从BIM信息提取、BIM模型轻量化、数据存储索引和三维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可通过模型简化、场景空间划分、增加绘制对象的内存池和进行图元合并等方式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从而实现流畅展示的目的;可从性能、表现方式、二次开发接口等多个方向上进行优化。基于BIM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集成监控、资产、巡检、入廊管线四类信息,可建立一个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管廊内外状态信息的智能化系统。本文以合肥市管廊项目作为应用实例,实现了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事故发生风险,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发展,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兴海,丁烈云.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89-93.
[2]李应来.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2021(7):154-155.
[3]黄强.论BIM[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65-71.
[4]李莹.基于BIM的设施管理运维数据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50-51.
[5]宋雅璇,刘榕,陈侃.“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阶段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81-86.
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需要整座城市从上到下进行整体统筹布局,将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与技术进步相结合。
现阶段,各地纷纷建成的智慧城市很多都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境地中,亟待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格局,从认知、舆论、政策和法规等方面培育信息共享交换和智慧应用的生态环境,并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在更大的格局上适应和推动地理信息的智慧应用。
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受到好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客户与城信所一起,建起了长期运行维护的专业队伍。如北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合作企业的长期投入成为现实意义上的运行中心;宁波规划地理信息中心与企业的合作运维;寿光市政府和国土局要求企业入驻,协助推进共享平台应用。他们的成功秘诀就是:从重视打造“造型”到重视管理“运行”。
目前,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堵、产业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公共安全问题等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质量。
10多年来,星球数码在6个省级平台、4个省会城市平台、3个计划单列市平台等100多个城市,积累了百余个应用案例。
在面向公众的智慧应用方面,建立社会治理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及时全面的信息采集,准确权威的指挥协调,快速高效的问题处置,建立了社会治理与公众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基于人口数据分散、未能有效整合,信息传递不畅,不能综合协调与共享和流动人口数量大、村民回迁造成的社会管理问题,实施智慧人口管理。“智慧人口”综合服务平台集合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基础数据,可实现人口数据的空间可视化管理、精准管理。公安、流管、计生、社保、民政等部门,可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人口数据的比对整合、共享交换。如基于地理位置对老年人或婴儿等的分布做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现有的福利院、卫生所、幼儿园等基础设施的分布,可以辅助领导的资源配置决策。
另外,对特殊人口信息可全面展示,如基本信息、社会信息、服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人口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密切结合,能实现“人入户、户入房、房上图”的定位、查询、展示统计分析,同时还能实现在移动端的人口数据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智慧公交;交通规划;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Beidou Positioning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DING Si-lei, CHEN Yu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The bus system is the lifeline of city traffic, its development level directly indicates a cit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Beidou positioning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using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ity traffic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traffic safety, in order to serve the public better.
Key words: GIS; BDS; intelligent bus system; traffic planning; mobile internet
0引言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便捷的交通,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地面交通的命脉,仍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作为人们上班和出行的首要选择,公交体系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一个良好、有序、方便、智能的公交体系,会给市民及游客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也会给游客对这个城市带来良好的印象。
1城市公交车体系现状
在很多的一、二线城市中,公交车体系从管理到运营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准时,且没有提示,除了始发站,其他站点公交车什么时候到达基本没有定点,且晚点了也没有提示,很不人性化。
2)错报、漏报现象严重,报站、路段信息及转弯提示等都由人工控制,容易错漏。
3)部分线路上下班拥挤严重 ,经常出现过去几辆车都坐不上的现象。
4)相关部门管理比较弱 ,目前公交车管理部门基本只是对始发站及终点站有所管理,途中站基本没有管理,途中基本没有监督管理制度。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不少的公交线路很大一部分的路段重复,一些路段由于公交车的重复停靠造成拥堵,二有些路段公交线路稀少造成长时间等候。
2智慧公交系统总体目标
借助于地理信息强大功能,在数字地图及三维可视化支持下,基于开放的、并且适用于密集建筑城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城市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更好的服务大众。
3系统功能设计
智慧公交系统是一个基于B/S架构的系统,使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管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另外,实景照片、视频、站牌、广播信息等,通过专用的FTP服务器管理和调用,GIS通过Geodatabase来管理和调用,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功能设计
Fig.1 The function design
3.1基础GIS数据库建设
收集、整理所在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大比例尺DLG、DOM等)、交通专题资料、三维建模数据等,通过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修测和检核,最后入库,同时录入相关联的属性信息(包括道路及附属、站牌、站点,临街建筑等)。
3.2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使用于公交管理部门和企业,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车辆管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查询统计、票务管理等,登记所有司乘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信息,并进行角色和授权管理,实时更新公交车辆状态信息,随车设备情况、维修信息、线路运行等,基于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全方位掌握公交系统各部件的真实情况,为公交的安全高效出行提供第一道保障。
3.3公交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强大功能,辅助实现公交运营全面管理,涉及行业信息管理、线网规划调整、场站规划调整、公共安全管理、政府决策支持等,以运营服务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交通,为城市经济活动,为社会发展,为城市人民劳动和生产服务,为城市提供迅速、方便、安全、准点、舒适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省乘客出行时间。
通过公交运行管理,达到以下目的:
1)大众出行乘车的全程时间要短,行车间隔要短;候车时间要少;
2)线网布设合理、线网密度高、转换车次少、设站合理、转便;
3)从多个方面保证安全行车;
3.4公交智能化监控调度系统
包括公交车辆以及司乘、服务人员的计划排班管理、公交线路实时调度管理、BDS/GIS实时监控管理、运营统计分析、实时定位、电子地图、行车轨迹跟踪及回放、视频监控、速度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
通过北斗定位、导航和精准授时功能,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系统能够查询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如道路对应的路况、站牌站点信息、路线临街主要建筑物、所有途经公交线路信息、 预计到站信息、 首末班车信息、 公交实时位置信息、前后车辆运行间隔信息、 实时运行状态、 当前运行速度、 运行线路上的交通路况、乘客流量信息等,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3.5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该子系统是一项便民服务,同时具备信息多样化和信息收集分析功能,涉及电子站牌、移动终端互动、门户网站互动、公交查询系统、人工热线电话等功能,能够向公众传递经过某一条线路上的所有的公交车辆及位置信息,显示下一班车辆到站距离、站隔并预估大致时间,使换乘衔接更为高效,换乘方案可预见性强,此外还可以实时公众信息、便民信息、政府政令、推送广告视频等。另外,通过移动终端、门户网站和市民热线等还可以与公众互动,收集公众诉求,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4应用前景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技术,结合地理信息及北斗定位导航服务,根据城市交通道路实际情况及公众出行习惯、偏好等开发的智慧公交系统,除了能够方便公众出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及绿色出行的目的,还可以将城区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乃至线路临街商业基础设施紧密地连接起来,并且能够实时与大众互动,推送信息同时收集诉求,不光保障城市地面公交的合理、畅通、方便快捷,更能合理的利用资源,施惠于大众,服务城市规划建设。
该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相关行业如城市出租车管理、城轨交通管理、私家车出行规划管理等相关的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Mike Gunderloy,Joseph L.Jorden,David W.Tschanz.SQL Server 2005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2] 罗文.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测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2.
[3] 陈述彭,鲁学军,周城虎.地理信息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魏瑶,陈闳中.基于无线城域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2)
毫无疑问,近几个月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空气污染、大城市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弊端开始显现。受此影响,今年参加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的媒体、参展商比去年多了许多,媒体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智能手段监测和解决目前国内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于参展商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推动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有利平台。对于至今已经有114年历史的NEC来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智能城市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日本有许多成功案例。
NEC(中国)有限公司战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唐力称,“NEC侧重于智慧城市四个领域的解决方案的研究,分别是安心安全、医疗养老、节能环保、交通物流。而这些都基于公司内云计算、物联网M2M平台的发展。”
近日,NEC承接了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技研究所的“日本海沟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的观测系统铺建工程,并于2013年7月9日开始千叶县房总洋面的铺设工作。
智慧城市概念图
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高速城镇化阶段,进而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但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安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47个副省级以上城市都有智慧城市的规划。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顶层设计影响未来的发展。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黄波认为顶层设计应分三个层面:一是总规,定义这个区域总体发展思路;二是控规,确定每块区域的容积率、限高、红线;三是详细规划,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同时他也强调:“顶层设计需要集中到规划的层面。”
目前,针对智慧城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的企业很多,但目标是一样的,就是智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健康、便捷。为此,NEC规划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图,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首先构建社会基础设施层面的平台软件,包括交通流、物流、信息流、人员流等,然后再以社会基础设施层面的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
NEC希望通过先进技术的导入能够解决由于高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并提高社会运营效率。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但各个城市IT技术差别很大,智慧城市建设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来完成,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唐力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以满足一时的某一个用途为目标,而是要能够弹性地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平台架构,分期分批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唐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享了NEC在日本的实践经验。NEC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在日本的应用已经很成熟,这套系统利用了目前的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各类传感器搜集城市运营的基础设施信息,然后通过M2M平台或者大数据系统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未来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以NEC防灾信息系统架构图为例,在日本,防灾信息系统分为三级,国家级的系统、省市级系统和区县级系统。在这三个系统中,国家级系统NEC参与了建设,省市级的NEC占到了73%的市场份额,区县级的NEC占到了38%的市场份额。目前这一系统对于日本的防灾、控灾非常有效。
防灾应急系统,平时不会经常使用,但是怎么能保证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是防灾的关键,为此,NEC针对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自动点检系统。NEC针对河川的雨量水位监视管理系统,对水坝、水库水位进行监控,通过无线通讯把相关数据传递到指挥中心,然后控制系统通过对水坝的调节进行水灾的防御。另外,唐力强调:“通过远红外摄像机和高感度摄像机进行森林防火、矿山防火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内蒙古落地。”
因地制宜 方为上策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另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因为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演化过程,通常会经历“初期的都市化、成熟期的效外化、衰退期的反都市化、再生期的再城市化”的变化,这要求智慧城市规划不是“在某一时间段设计最佳的城市”,而是要“提供能弹性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为应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变化,首先要实现对城市中“人、交通物流、信息、能源”四个层面的网络互联,以把握现况和预测变化;其次,通过建立集中的城市运营中心来管理变化,实现城市整体状况的集中监视、城市状态的可视化、紧急情况的预警和通知、未来趋势的预测等。
对于国内的许多大城市来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交通拥堵。近些年,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在许多城市建设了CBD地区,从经济效益来讲,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利的因素随之显现,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的拥堵情况都令人担忧,只要一下班,车辆都往一个方向行驶,致使上班族将时间过多地浪费在路上。而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据唐力介绍:日本东京某一个地区建设楼房,政府首先要对周围的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进行调研,只有在配套设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会批准楼房的建设,这个过程需要几年。而在中国,由于过多地强调效率,这一过程几个月就规划完成,尽管在短期内会提高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的智能城市发展比较早,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城市的各条道路安装地钉、监控摄像头和车载系统对道路的人流量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然后系统自动计算出目前的道路车流量数据。如果政府需要在某一地区建设一条道路,这些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依据,根据这一地区的车流量对新建道路进行合理规划。
唐力称:“各个地区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法自然有所区别。我们有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评估出当前以及预测出未来交通流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系统进行信息。通过视频监控捕捉交通违规,当你是逆光、强光、弱光或色相角度倾斜比较大的情况下,都能相对较精准地识别出车牌号码。目前,这些方法已在国内某个城市投入使用。”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这个大的指导思想。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的现状,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然后再分步实施。架构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和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在大框架的指导下,分步实施这些构想。
其次,NEC已经从一个单纯的ICT公司,拓展到涉足锂电池、充电器、废水处理等业务的全方位公司。在NEC提供的诸多解决方案里,都强调了节能环保的思想。以使用ICT技术进行楼宇智能化建设为例,NEC的楼宇能量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对楼宇能量使用的监控管理,实现了能量使用可视化,以及通过RFID感应,在会议室无人并忘记关空调、电灯的情况下,自动关掉,节省能耗。这些都体现了“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划建设”的追求,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归于“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避免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