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

第1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定位分析

我国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遍及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的《自然与科学》部分有着零散的化学知识分布,真正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教学的阶段,依旧是以初中的教学阶段为主,所以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定位分析尤为重要。

1.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启蒙教学。

初中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开始,做好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化学知识更系统的学习。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细节,都能够极大影响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习惯及化学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2.初中化学实验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

相对于化学知识理论的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知识的接收程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对学生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引导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德育知识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化学知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更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产生重大的社会弊端,因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负责,更是对于学生安全的负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危险性的化学用品已经被少量运用到化学实验之中,例如试管的加热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在操作过程中如若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则必然会对学生与社会造成巨大伤害。例如2015年所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即是如此,学生将含有剧毒的实验用品用作伤害同窗的工具,在其实验知识的运用上而言不失为一种完美的表现,但在其行为后果上而言则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及法律,足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德育引导的空白。

因而,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极为必要。教师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的剧烈反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用品的危险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有着清晰的辨别,例如通过对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初中化学知识中有毒物质的实验反应,引导学生对于其危险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素养知识教学,通过如居里夫人、侯德榜等知名化学家的化学实验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化学学习观点与道德引导。

2.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学生化学实验的开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实践开展的平台保障。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基于地区教育投入的差异现状,大部分学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依旧是通过教师在常规教学课堂之中的实验演示完成,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仅限于基础简单的实验部分,例如对试管加热,滴管使用等基础的化学实验,学生缺乏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空间,局限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保障,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启蒙学生与培养学生积极性两个角度,进行化学实验平台的搭建。首先,增加适当的初中化学实验设备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中。例如,搭建专业的实验室而非在普通的教室中开展实验教学,配备充分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具备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基础而非通过教师的演示完成实验的理解。其次,转变实验教学方法,以实验任务布置、学生自主实验开展、教师实验监督指导、实验总结的顺序模式,加强与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索中,完成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引导,以此强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多的是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实验流程完成,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方式仅仅是通过对于教师实验流程的复制,对学生带来照本宣科学习方法的误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树立。因而,改进学生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极为必要,例如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为例,教师往往将氧气的性质进行知识讲解后,会进行具体实验的步骤解读包括实验器具的组装、过氧化氢溶液及二氧化锰等实验材料具体的运用比例进行细致步骤的罗列后,学生通过流程一步一步实施,学生在效仿过程中进行思考。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执行,则是可通过改变实验的顺序进行探究式教学,比如教师进行关于氧气及实验材料的特性讲解之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流程自由的选择制取方式进行制取,在通过教师的监督与总结完成氧气制取的实验,让学生保持疑问探究的状态而非照本宣科的实验态度进行实验,以引导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形成。

第2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新模式

自从初中化学的教育模式的课改以来,化学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一直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但是教育的体质改革是需要坚持的,因此在教育的改革之中,受到很多的原因的影响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教学改革进行的不够实际和彻底,拘泥于形式,对于教材的知识掌握的不够,传统的教育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不足。这些问题都是在初中化学的教育在新的基础教育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现状

我国对于初中化学的教育是以初中课堂中的化学学习为主要的,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启发也是通过一次次的课堂学习才能得以应用,每一次的教课在教育的意义上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以前的课堂教学需要教授的知识面要多的很,比如智慧、能力和责任感等很多与生命相关的教育任务。所以关于初中化学教育的现阶段的问题,突破口在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教学成长,也是对我国包括初中化学教育在内的很多学科的教育的深刻思考,也是新的社会新的一轮的教育方向和道路。

二、传统教学的缺点

现在的很多的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世界,对与课堂所学的知识学而无用,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的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感到压抑,最终的效果不但学生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不扎实,更不要说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了。

目前的化学教育的诸多问题,总结为以下的几方面:①课堂知识的学习社会的丰富性缺乏,社会的应用性缺乏、真实性缺乏,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很少,交往过少。教学的知识和实际的背景老套、虚假,很多的情况下是脱离了化学实验进行的,远离了真正的化学实际情况。②创造性的缺失。一般的教学表现为教师只重视基础的知识教学,教学的思维单一单调。教学的过程中用强烈的暗示性来和模仿性来对一些问题进行笼统的解答,没有对问题真正的理解,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接触问题的机会而得到束缚。③教学有效性的缺失。综合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对于应试的高分数不能全面的视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印证,选拔考试和淘汰教育制度,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足等一系列的不正常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的学生最终成为化学教育的“失败者”。

三、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模式及理论基础

追求素质教育逐渐的成为当今的教育、化学教育的理想性的追求,初中化学要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路线。初中化学的新的教育模式应当时顺应当前的教育形式的,在化学的教学中尝试新的不同的教学样式,培养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兴趣,为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当前的新的教育改革的初中化学的教育理想的目标和有效的途径。

化学作为科学的一类重要的门类,化学教育的内容和材料的由来是基于知识的传播,具有知识的性质。在化学的教育过程中,不会没有缺陷,不断的探索和对知识的创新才是科学的实际本质。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求实是一样重要的,再教育的过程中要一起进行重视,要将这两方面很好的把握,不能只是过分的注重某一方面。建构助理的教学模式的交往和建构叙述了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支持初中的化学教育,有以下的几个观点:使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在交往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构建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仪器对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师生合作的乐趣。沟通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拓宽了人文视野,完善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观念及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白,化学的教学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的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被服务的学生主体,学生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当化学的教学模式顺应了学生的主置,才能发挥出教学的实用性和作用性,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作为中学的化学老师,开展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的教学首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对于周围实物的态度等等。只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去适应学生,将中学化学的亮点体现出来,促进学生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们求知的欲望。

实验教学是化学的教学的重要的途径,作为一门可以阐述社会的自然现象的学科,初中的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是以比较简单的实际操作来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这就对我们开展化学实验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整体来看,随着课改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化学的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的器材更加的多,教师的教学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的化学教学的能够很广泛和充分的进行开展。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开展的状况来看,仍然是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的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充分的实践和认可,并加以改进,因此对于加强初中化学的教学改革,应当继续推广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最后教学的基本形式还应当回到活动上来。互动是学生对于知识创造和发展的良好的进行方式,能够使知识呈现回归到大自然,促进学生的兴趣,活动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活动带给参与的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从感官印证到思维,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当前问题:活动中还可以相互竞争和合作,一起跨越障碍,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全方位的学习模式。

初中的化学教学在目前的状况依然是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顺应当代的应试教育的强化作用。需要全体的化学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教学改进,追求化学教育的最佳模式,转变老旧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实验,回归到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化学的自然学科的作用,发挥实验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芳,罗杨合.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贺州学院学报,2011(03)

[2]闻亚.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华章,2011(2)

[3]刘雪明,公共政策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王国荣.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办学困境[J].甘肃教育,2011(06)

第3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模式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1-02

初中是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讲是新奇的、充满未知数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和另外一种物质结合生成一种全新的物质和现象,是一种质变和量变的结果,这本身就充满着的趣味性。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初中学生对学习化学不够投入、兴趣不高、出现畏难情绪,他们在刚接触化学时可能会很好奇,可在之后的学习中还是产生了厌倦心理。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怎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身心素质都能到发展。本文就如何开展自主探究谈谈管见。

一、利用教材进行探究教学

现在,部分教师一旦提到探究模式的教学,总是误以为应从课本之外去入手,其实不然。初中生学习化学最主要的途径还是教材。由此,教师在教授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如何利用好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化学教材便显得非常重要。

1.有效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信息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文字信息,殊不知教材中的图片也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些实验其实不需要去实地进行实验,只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图片信息结合进行重点讲解,实验将要发生的化学反应便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印下深刻的记忆。教材中的图片有实验性的,也有化学发展史方面的,这都能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感,学生完全可以扑捉到这些知识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到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图片的直观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图片和文字信息进行全面认识,将会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2.对教材里的实验进行改进

初中化学教材里有很多的实验,这些实验很多结论往往是确定的,而且多半是学习化学物质的主要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授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教材,将教材上予以改进、拓展,延伸,使结论的建立必须经由真正的探究性试验获得,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创建探究学习氛围

在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营造探究的学习环境,不能仅仅只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更应该放手去让学生自行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进行实验验证。要让学生讲丰富的想象力落实于行动,更要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激励。

1.创造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兴趣的所在,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通过探究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学习的动力。比如,实验室里的酒精灯火焰的燃烧,这在实验室里似乎是司空见惯的,没有人会去注意到这点。可这也是化学反应,火焰的燃烧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教师可以对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灯的火焰有几层?哪层的温度最高等。被老师一问,学生自然会去思考,从而带动学生去思考身边类似的平常现象里有哪些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的,这种举一反三的例子自然会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

2.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在化学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师观看化学实验录像以及一些化学家的生平记录。教师应努力把课本里的化学实验和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化学家关联、对号入座起来,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试验是在怎样的一个机缘巧合才产生的,认识到科学探索之旅充满变数,虽然崎岖,但却魅力无穷。这些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例子,视频信息也更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三、从课外去探究学习化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探究性的学习化学的形式延伸到课外去,让化学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更为广阔。

1.组织课外阅读,实地参观

除了书本和实验室中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外去学习化学,让学生周末去书店、图书馆去参阅和解读与化学相关报刊等,从而拓展化学知识。相比课本的生硬,多媒体的创设性,这些课外的内容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还课去当地的工业厂区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废物利用等的措施,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去思考防治污染还有那些更好的措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探究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自己家中进行简单的探究学习,利用家里所有能收集到的一些简单的工具进化学行实验。比如:杯子、鸡蛋壳、锡纸、石墨等,将它们进行有目的的组合,看看能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当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能开始实验,实验的前提是安全。

总之,初中化学对初中生非常重要,这是打好化学基础的开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知这一点,通过自主探究课堂的打造着力培养初中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提供动力。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今天,让我们努力设置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误区;改进策略

目前初中化学作业布置中存在诸多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化学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本文从初中化学作业误区以及初中化学作业改进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一、初中化学作业误区

1.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形式单一是目前初中化学作业的主要误区之一,由于化学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教师通常将课本中的课堂作业布置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甚至还有教师在其他教学辅导书上找到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课下完成,这些作业形式都偏重于书面而忽视了化学作业的实践性,同时教师布置的作业也都是短时g内就能完成的,并且作业大多数都由学生个人完成,缺乏合作性作业与长期探索性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检查相互抄袭作业,这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与探索。

2.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不合理

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大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学生初中化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常常为学生布置大量化学作业,为学生增添了巨大作业压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作业量过大,学生长时间内保持一个姿势得不到休息,相继出现近视、骨骼变形以及神经衰弱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作业中有许多重复的习题,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也没有明显帮助。此外,教师布置作业时部分作业难度不大,学生对这些简单的知识已经充分掌握,但是还要完成大量作业,这明显降低了学生作业效率与学习效率。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加大作业难度,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于是在学生的化学作业中出现难度系数较大、题型较偏的习题,使学生对作业产生畏难心理。

3.作业批阅点评不科学

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多时候没有及时批阅作业,使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其次,还有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批阅化学作业时,只注重学生作业结果,简单批阅,没有在作业中标注学生错误之处,使学生拿到批阅完的作业时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不利于学生对作业的修改,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反省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作业改进策略

1.丰富作业形式

丰富的作业形式是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化学作业形式。

例如,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中,教师以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以及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等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讲解完相关知识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在课下要探索与发现物质变化的现象,并要求学生分别观察与记录生活中常见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与结果,还要注意观察与发现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化学变化。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的时间延长,给学生两周时间准备,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待作业完成后交给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作业。该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作业的局限性,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巩固相关知识,还使学生发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保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2.科学把握作业量与难易程度

科学把握作业量与难易程度是提高化学作业质量的关键。例如,在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学中,教师通过水电解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的组成元素,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使学生在课下掌握水分子式,之后使学生在原有化学知识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单质与混合物的区别,并辨别水的性质特点,同时还要在化学作业中布置关于水的组成元素氢气与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在作业中充分了解水电解实验、组成水的元素以及元素的性质。此外,教师应注意作业量不要太多,能够使学生在科学时间内掌握以上内容就可,由于化学作业量适中,难易程度也适中,学生对完成作业充满信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有效巩固相关知识,充分达到作业的最佳效果。

3.科学合理点评作业

第5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验教学;实验拓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相关建议,建议“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其内容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1]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作为中学化学第二课堂,很好地采纳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议,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研究又一次从侧面推进了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扩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认知[2]。教师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研究过程中,既是教学者,又是开发者,这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的化学知识、敏锐的思变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些都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

1.课程目标

作为初中化学的选修课,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为了改变教师的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在“做”中学,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课程的实践过程应该是学生“做”的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他们要运用已学知识去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数据处理、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评价与改进,这些过程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能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和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知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来源于生活,更易产生共鸣,擦出思维的火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3](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等开发设计的。这类课外小实验首先要求与初中化学知识紧密相联,其次这些实验由于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的,所以可操作性相当重要,要慎重考虑其操作的简捷性,不能过于复杂,所用物品或仪器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的物品,否则即使实验本身设计得再精彩也是不可采纳的。再次还要求所设计的实验趣味直观、生动形象,并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自制净水器,可采用找材料、设计方案、加工处理、讨论完善、尝试制作、实验展评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外实验的实践中主动发展。又如土壤pH值的测定,雨水pH值的测量等许多课外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吸引力了。(2)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化学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都是很好的教材。应该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生活是学生的教科书”。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是很多。通过家庭小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胡萝卜、紫萝卜和各种有色花瓣制作酸碱指示剂。(3)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实验,这类实验将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利用学生的提问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利用学生的提问来进行拓展性实验的开发正是迎合了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化理解和应用的需求。所以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一定的选择,从而开发课程资源。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学生主动提出要检验日常生活中吃的钙片中钙含量是否真实。②利用学生的探究过程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解放的时间,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时机。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对比,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拓展性实验内容方向发展。探究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分析能力,通过探究、讨论所用物品、仪器等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最后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来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作出多元的评价。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内容时讲到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学生对降雨比较感兴趣,都想要探究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样,于是就产生了“调查周边地区水体的水质以及调查自来水厂的水质并测定各种水的pH值”等实验。(4)利用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发课程资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在的教研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对于实验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要充分挖掘这些思考中有关实验的灵感,然后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来开发课程资源。

3.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和化学教材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包含了初中化学知识,又应用了中学化学知识,同时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拓展性实验。

三、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

1.课程实践策略

(1)利用实验,积极探究,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种种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5]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结论性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显冲突的点来进行探究,或者利用教材上的结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验证。比如在学生学完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对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进行检验。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又很好地应用了中和反应。(2)利用实验,少数带动多数,全面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对实验的把握能力更是有所差异。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化学基础的差异性,探究过程或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学生之间就要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及时沟通。这样不仅少数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探究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帮助一批处于被迫实验、动手能力又比较弱的学生,还可以共同探讨实验结果,集思广益,使实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程评价

美国课程著名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4]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用评价的结果去分析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找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才能的舞台。(1)查阅资料能力的评价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需要查阅资料。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实验能否顺利展开以及学生到底是真的带着疑问和探究的思想去进行实验,还是按部就班地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作出评价。虽然本课程的每个实验前都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知识背景,但是这些有限的知识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因此,要求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前,针对课程中所包含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等作一定的文献查阅,以达到初步认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2)实验原理的评价本课程实践过程中要针对课程中包含的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纸笔测验。测试的重点要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要做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并且不要孤立知识点,要将知识点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该评价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发挥好指导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定的评价。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合作能力的评价等。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4)实验结论的评价实验结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等。实验结论的评价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实验数据等的处理能力。同时以调查报告或者写论文的形式来总结实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如在调查周边地区水质以及测定各种水的pH值这一实验时,要求学生对周边水质情况写调查报告,该报告中就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取得的样品的筛选能力,对样品的水质检测能力,对检测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最后归纳和总结能力。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

四、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结论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开发和实践,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吴飞飞 单位: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2]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陕西:西北师范大学,2001:22-31

第6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论文摘 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化学认知规律,尝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教材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造成的。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材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可以说,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学习,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即使是中考化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了高中也不一定觉得化学容易学。如何降低从初中到高中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过渡,还有待教育专家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也应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研究,不断改革和探索,使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实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如果不增加学生多少负担,学生感兴趣而又乐意接受的话,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我所教的学生升上高中后反馈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都觉得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比其他同学轻松,适应较快,进步较大,化学成绩好,高考选考化学科和参加奥赛的学生比例也较大。我的做法是:

一、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接纳新知识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大方式,同化是指如果新旧知识相联系,个体可能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如果新旧知识间缺乏联系等,那么就要对原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重建。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要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中只是分别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我就叫学生先写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叫他们运用化合价规律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我就提出:这些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就是我们到了高中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有的学生在课外还自己查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既巩固了化合价的知识,又使学生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到了高中学习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初中化学只要求初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我在学生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要求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初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加深了解原子结构跟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元素化合价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从而认识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这个规律,在介绍“稳定结构”时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从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的分析中初步认识“电离”,为以后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等知识作铺垫。我还注意对化学反应规律的归纳和总结,酸碱盐的溶解性也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学习酸碱盐不但不会觉得难,而且会越学越感兴趣。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适当拓展,使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不会觉得困难。如“量差”法也作简单的介绍。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化学主要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简单介绍)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分别介绍其反应原理、使用仪器装置和制取操作等内容,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在学习中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更严密。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最为直接的感受是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外,还侧重抽象思维。而初中化学只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不高。在这一点上,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化学”,通过对具体生活、生产问题的分析来达到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从中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创新意识。这就启示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化学现象、状态和过程,引导学生在想象和分析概括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适应将来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这一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高中化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情境的理解、化学过程的分析。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化学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而进入高中后,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

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今后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总之,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要在课程开发、建设中摸索、探究,逐步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衔接较为顺畅的结构。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预习;习惯;实验;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51-0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好初中化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简单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将来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习好初中化学,如何搞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下面就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教授科学的预习方法

初中同学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往往简单的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评点,互相促进。学生养成习惯后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章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二、培养严谨的“听”、“记”、“问”习惯

1 专心听课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的良好习惯。注意力的集中,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能理清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要学习老师是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的,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凡是专心听讲的人,学习效率都比较高,因为他们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课堂学习内容上。

2 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遗忘规律,很多知识如果不经常复习,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课堂的记忆只是短暂的。听课时如果能认真做好笔记,就可以加强记忆。笔记内容主要记录一些规律、方法、结论、实验现象以及老师分析问题的过程、解题的技巧等等。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心的听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有部分学生向老师反映上课时听得很认真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更不会应用。这类学生一定要做笔记,并须反复钻研笔记,真正掌握了老师所教的内容,才学得轻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

3 好问的习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题。例如在上实验课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会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会变红?为什么有气体生成?为什么溶液会变蓝色沉淀或白色浑浊?那样做可以吗?用这些行吗?等等。鼓励学生好问、多问、深问。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释疑解惑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的有效方法。

三、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而忽视了对实验内容的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听讲边进行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如果将其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下功夫。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教学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此教学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进行反复预试,掌握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此外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表现较好的同学。

第8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第9篇:初中化学简单的改进实验范文

一、实现初、高中化学教材知识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科普趣味性的知识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停留在基础阶段,但是对于应用和理解知道很少与初中化学教材相比,高中化学主要实施的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内容上也更加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要求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正是因为这个大跨越,让部分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时间一长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要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化学问题。

例如,初中化学在学习酸、碱、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列举了几种代表物,但学生并没有掌握如何去判断酸、碱、盐高中教材中涉及的这类化学物质很多,就更难辨别这些物质的基本类型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三种物质的种类?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碱;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并适当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阐述虽然当时学生可能很茫然,但是这必然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印象,有好奇心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深入研究,当高中再接触到这类物质时,他们就会感到熟悉,消除心中的抵触情绪。

二、实现初、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对于教学方法的衔接,并不是单纯为了不教,面是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后,会面临内容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化学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也应该实现跟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在保持初中化学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体会以及消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小组化学实验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又如,在对某些化学知识讲授的时候,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参与抢答,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个课题的重要内容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因此化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去观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如:冰箱中放久的食物会腐败变质,水杯中的水放久了会变少,冬天的雪在太阳下融化,等等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种将生活带入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用人性化的思维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整合,为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