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能源计量;审查;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V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95-01
引言
文章以笔者所在单位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能源计量审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对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理解不深入,导致不符合项较多。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做如下分析。
1 能源计量审查工作简述
1.1 能源计量管理
(1)审查边界的确定问题
JJF1356-2012中规定审查的对象是具有确定边界的用能单位,是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用能单位。但是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某企业一共有4个子公司,4个子公司不在同一个地区,但是同一个独立法人,用能单位的边界界定就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同一地区且能源管理人员相同的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审查,同时在审查报告中注明审查的地区。而在第四个公司则单独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审查。
(2)组织机构图问题
一些重点用能单位对规范要求不了解,认为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就是将单位管理组织进行简单删减。其实,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不仅要求能够清晰地反映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结构,还需要将管理职责明确到具体人员。根据JJF1356-2012要求,组织机构图需要明确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职能部门和上下隶属关系。
(3)能源计量管理制度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在审查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或测量管理体系(3A)认证。若按照JJF1356-2012单独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很多内容与能源、质量或测量管理制度重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作为能源、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子体系或构成要素,可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涵盖在能源、测量、质量管理制度中,但需要注意对制度进行优化,做到职能不交叉、管理不重复、管理最高效。
1.2 能源计量人员
在能源计量审查中发现,不少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上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仅将能源计量主管部门中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列为能源计量人员,而分布在其他各个部门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人员、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人员没有列入进去。分析原因主要是用能单位将JJF1356-2012中的“专业”理解为了“专职”。能源计量人员定义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不少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无法得到相应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资质。
1.3 能源计量器具
(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且在规范中仅有配备率要求,而没有受检率要求。根据理解,若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未进行有效溯源或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等同于未配备。现场审查中的技术难点是确定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及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的理论需要量。这需要结合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考核方式、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统计报表、主要用能设备清单、用能单位组织机构、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同时现场与用能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在实际审查中发现,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均能达到相应的配备率要求。然而由于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单元需要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量众多,且很难拆卸,导致不少用能单位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无法达到JJF1356-2012的要求。
(2)准确度等级表述问题
JJF1356-2012中一些准确度等级表述与现行的检定规程表述不一致。如衡器,JJF1356-2012中D9.1中要求燃料的静态计量,准确度等级为0.1级,即“±0.1%,是定量。”而根据JJG14-2016《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及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要求,其准确度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是定性量。两者不一致,导致重点用能单位填写自查报告时无所适从。建议用能单位依据相应检定规程和证书,按照检定分度值、最大秤量等计算出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值,从而判断是否满足JJF1356-2012中的衡器准确度要求。
2 企业在能源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意识,只追求眼前利益
企业缺乏有关能源的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只是一味地去追求企业的产量和产值,认为只要产量上去了,任何的问题都不重要,都是次要的。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计量管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的质量,更没有意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的潜在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能源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2.2 能源计量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企业能源的现状就是投入非常的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这种状况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在很多环节上出现计量不够准确,或者是计量设备非常的缺少,使得能源计量在节能潜力方面根本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标准对器具进行配备。因为政府对能源计量的支持力度非常的不够,在节能改造项目上,大部分的资金都来自企业自己的筹资,政府根本没有对其进行大量投资。
2.3 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落后,而且管理体系很不健全。有的企业只是把能源管理当做自己管理的一种形式,总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没有把管理规定真正落实下去,这样能源管理体系就成了一张白纸,中看不中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意义。有的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很难运行,也就不能对企业的能源进行有效管理。
2.4 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受检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很多企业的在线能源计量器具都无法拆卸,而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对在线检定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能力非常的欠缺,所以就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2)即使企业已经按照规定对相应的强检计量器具送检,但对不属于强检范畴能源计量器具没有及时进行周期自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所以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在受检率方面跟所规定的要求相差很远。
3 自查与整改
能源计量自查工作是根据JJF1356-2012中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每年组织自查。自查是系统的、独立的过程,需要制定自查方案、自查计划、自查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和自查结果报告。用能单位一般根据JJF1356-2012提供了自查记录和自查报告,但是缺少自查方案、自查计划。
结语
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促进节能减排。若严格按照JJF1356-2012执行,将有不少用能单位不符合要求,会打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积极性。为了顺利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需要评审员把握JJF1356的执行尺度,在现场审查时灵活操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策划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1日
“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系“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船用及海工电缆、机车车辆用线缆、新能源电缆(风能、光伏、核电)、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缆、矿用电缆、控制电缆以及橡套电线电缆等,覆盖装备制造业的几乎所有产品。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对发达国家设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贸易壁垒,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减少员工的风险,而且可以打破发达国家的壁垒,同样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现实问题
(一)环保意识。设备环保管理不完善,对设备的环境污染未列入考察项目,日常管理中对设备的环境影响无意识。对生产废弃物无明显分类,危险废弃物处理不符合法规要求。
(二)资源能源管理。能源资源管理意识薄弱,对于可利用废弃物无合理的处理方式。
二、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员工安全。公司为生产电线电缆的企业,集导体、挤塑、编织、成缆等多项工段于一体,就生产危险角度来讲,与大型化工企业相比较,属于危险性较小的企业类型,所以导致管理层与员工对生产环境的危险源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生产过程中,现场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但由于员工疏忽、管理不到位,员工受伤的事故不断,如手指被刀片割伤、被线缆盘具挤伤。
(二)员工职业健康。企业的生产环境因没有严格的管理,员工对噪音、粉尘没有健康防护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人为判断无害,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即放弃对自身的保护。企业生产环境符合要求,但在无任何防护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日积月累的暴露会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害。
(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由于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指导性系统地获取各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人为判定是否合格,使整个运行过程中无法律法规依据而存在风险。也由于指导性文件的缺失,企业易受不正规机构的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体系推行
(一)培训策划。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公司全员参与,而且内容涉及面广。公司由品质部主导作为策划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学习体系要求,按层次进行逐层宣传、动员和培训。
培训分为逐层培训:内审员培训,公司邀请专业体系咨询培训机构来公司对各职能部门经理和主管进行内审员培训,对ISO14001及OHASA18001标准条款,以及相应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全面讲解,并进行考试合格后获取内审员证书;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各部门经理与主管组织本部门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体系内容的要求和理解向基层管理人员传达,而且共同学习公司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依据公司实际情况来策划适用于基层管理的方案;一线人员培训,公司每日进行班前点评会议,基层管理人员利用交接班的点评会议时间对一线员工进行体系内容讲解,传达建立管理体系对员工自身利益的内容,切实让员工感受到体系建立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保障,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意识,同时使员工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后,要求全员参与进行体系的策划,尤其是一线员工,从员工自身工作环境和自身健康需求角度分析,要每位员工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层层上报后汇总至品质部。
(二)评价策划。汇总公司所有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组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客观按照公司的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危险源评价表和环境因素汇总表。
从公司所涉及到的活动、生产和服务过程,对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和评价,识别和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汇总结果,确保每项控制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让公司管理层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员工工作层面达到保障安全和健康的要求,并将相应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转化为公司制度。
(三)运行控制。将公司制度汇总发行后,各个部门进行宣贯执行,在培训中提升员工的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员工严格执行设备的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员、安全员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在日常运行中员工的执行情况,保证正常生产的节能运行和员工的安全工作。
四、结语
企业推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制度文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节能意识,节约能源,减少人工伤害工时损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卓红,吴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四川冶金,2008.30.1.
公司已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等多项权威认定。公司以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技术进步为宗旨,为用户提供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研发平台,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re-RDB实时数据库平台、Core-MES平台,科威制造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物资集中(远程)计量系统解决方案、Lims系统等十几个产品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用户遍布全国。公司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还与美国微软、韩国POSDATA、美国ICL等制造业信息化国际巨头合作,在行业内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视拓科技是一家集制造业信息化规划、设计、实施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IT企业。视拓科技立足自主研发,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尤其是MES系统、EMS系统极具市场竞争力。
视拓科技在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具备极强的综合实力,既有基于ERP的一体化的MES系统、EMS系统解决方案,也有针对没有实施ERP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实时数据库平台能够与底层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管控一体。
另外,视拓科技在物资远程集中计量系统、实验室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等方面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得到客户单位的一致好评。
视拓科技非常注重对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积累和提升,重视与国际一流公司加强横向合作,不仅仅是技术上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国际一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视拓科技系统解决方案的灵魂,也是视拓科技提供信息化咨询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关键。
视拓科技为许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成功地提供了各种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企业的精益生产、节能环保生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近期典型项目有:
(1)株洲冶炼集团EM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所有能源介质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管理,对关键能源管理设备实现远程管控。系统提供丰富的能源调度和应用管理功能,支持企业节能降耗。
(2)湖北新冶钢通过物资集中计量系统项目建立了一体化的物资集中计量管控中心,对物流进行了流程梳理和优化,改变了原有分散的计量模式,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全面集中计量。
(3)中盐株化污水处理解决方案。视拓科技SCADA系统负责对污水处理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对分布在各个恶劣环境下的实时参数采集和参数控制由视拓科技RTU过程控制器来完成。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用户反馈
视拓科技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新余钢铁对视拓科技优秀的项目实施团队和良好的服务非常认同,并支持视拓科技长足进步和发展。
――新余钢铁有限公司
【关键词】煤炭企业;能源管理;新形势对策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证,传统的能源产业在生产方式方面存在着高耗能、低产值、高污染的弊端,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地位的上升,如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能源企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广义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生产以及消费过程的管理。狭义上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消费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钢铁、建材等行业能源的主要提供者,研究煤炭行业如何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不仅对能源行业的转型有着积极意义,也会惠及到整个工业生产的链条,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现状
1.跟不上市场形势,造成产能过剩
与煤炭行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包括钢铁、建材等对电力或是热能需求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发展的快慢、势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炭行业当前以及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利润的大小,所以煤炭行业在决定生产计划之前一定要做好调研,而当前煤炭市场的产能过剩,足以说明我国大部分的煤炭行业都没有认真仔细的分析市场的走势,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余波影响,出口经济并不景气,没有以前的势头,所以很多外向型的企业都在缩减生产,使得用电量或是用热量都在逐步减少,这也导致对煤炭的需求远不如以前;加上节能降耗、环保生产的要求,许多企业开始使用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这也使得煤炭行业失去了部分市场。
2.生产管理粗放,增加生成成本
企业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中的利润空间,低成本的企业无疑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煤炭行业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都采用简单粗放的开采销售方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更是增加了基础环节的成本;人力资源配备使用不合理,职员的岗位无法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浪费了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成本;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过多的营运资金被长时间占据,耽误生产、影响资金的增值时间。
3.销售手段单一,市场空间狭小
能够生产出好产品就要有先进的销售手段与之相匹配,才能将产品化作企业的利润,实现生产的目的。目前看来,煤炭产业对营销的管理显然重视力度不够,导致市场空间狭小,主要依靠传统的客户种类来扩展市场,受制于人的状态明显,导致整体产能过剩;销售手段的落后也会带来产品积压过多,增加库存以及减少营运基金,影响企业继续生产的能力。
4.过分强调产量,产品质量不过关
市场的开拓或是效益的提高都不是单纯的提高产量便可以实现的,在今天的行业竞争当中,产品的质量以及相应的附加价值,才是吸引消费者、保持销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节能降耗的要求下,作为能源生产的主要行业,煤炭企业更应该向质量要效益,转变粗放生产销售的路子,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5.欠缺资源整合,缺少竞争优势
片面的进行煤炭生产,单一的销售原煤,容易陷入产品单一带来的市场单一现象,是企业陷入被动地位。而企业在对资源进行整合中不仅会对自己的资源总体状态有一个清晰详尽的了解,利于继续生产计划的制定,更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探索自己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煤炭企业能源管理的方法
节能降耗工作正处于大范围开展并且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节能工作主要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式来从工艺角度实现节能,通过优化企业耗能结构以及能源利用方式实现管理节能;降耗工作主要依靠技术的革新以及对生产用电的调整来减少资源的消耗。
1.增强节能意识
研究表明,企业节能降耗落实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节能意识的高低,只有从管理者到生产工人都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企业的生产才能处处以环保标准来要求自己,从细节上来保证节能降耗的实现。
为了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可以建立各种宣传平台,对员工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开展学习活动对员工进行节能生产方式的教育,提高员工节能生产意识。
2.建立管理网络
从根本上讲,节能降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念,需要外部制度的督促监管来保证其真正的落到实处。
企业可以建立以管理者为主导,包括矿井以及基层员工在内的多级多层的管理网络,使得每一层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监督负责人,保证监督工作的落实。
3.加强基础管理
能源产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关键在于节能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基础生产的节能效果,企业可以做到:
(1)健全节能规章。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性文件的基本精神以及行业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的生产规章,保证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使得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序进行,保证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效性。
(2)及时统计耗能。对企业的耗能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上报有利于企业根据耗能情况进行成本分析,以及安排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起到参考作用。
同时根据耗能情况也可以实现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解决基层生产存在的不足,保证企业的耗能处于有效调节控制之下。
(3)严格指标管理。煤炭产业应该根据以前的生产耗能情况制定自己的耗能指标,通过严格指标管理来实现对耗能的量化考核,而指标的制定过程便是对耗能的科学性管理,从而实现了耗能管理的科学有效性。
(4)合理调整用电。由于企业用电有峰谷分时计价的制度,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用电调节制度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量避开高峰期用电,移到用电低谷的时间段进行生产;对井下采区使用一条线供电的标准,并将井下采取的用电量纳入职工工资考核标准;调度室则负责对地面洗煤厂进行避峰调度,安排起避开用电高峰进行作业,地面的辅助生产点要在峰期停电,最大限度的减少峰期用电,错开用电高峰期;同时也要注重对转供电的管理与开发,在安全用电的前提下,嘉庆对转供电的回收,并在高峰期时,对转供电进行调荷,限制用电量。
4.提高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矿的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规划,优化采场设计布局,对生产运输进行规划,做好矿井通风以及排水改造,提高原煤产量,降低采煤电耗,同时做好对整个工业区的规划,使得包括员工宿舍区在内的整个厂区实现集中供暖,做到节能减排的要求;减少白炽灯的使用,改用节能灯或是放电灯,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材料替换,做到从小处、从根本上落实节能降耗;重视新技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倾斜,淘汰高耗能设备,如惯用的高耗能汞灯;对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控制系统的功率,减少设备的闲置浪费;向单位产值要效益,改革采挖技术,提高单进水平,降低单位能耗。
三、结语
多年以来煤炭行业都在沿用着传统而粗放的开采生产方式,对真个行业进行节能降耗的改革也不是朝夕之间便可以看到成效的,但我们相信在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环保的双重压力下,煤炭企业一定会自发的进行能源管理,煤炭企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闫亚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技术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1.05
关健词:企业管理课程特色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食品工厂企业管理对于食品企业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成本等都有重大影响,对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充实、完善、优化《食品工厂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是理论上的需要,更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它对于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掌握系统、实用理论知识的食品企业管理型人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食品企业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使学生具备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技能)。我们对《食品工厂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包括课程特色、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以下是我们的改革实践。
1 突出管理课程特色
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重点,在掌握、理解食品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原理的基础上,把专业知识与个人发展、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了拓宽和加深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一些来源食品企业生产实践、社会、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如结合不同产品的食品企业横向课题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厂改造设计、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管理技术等技术工作。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QS、ISO9001、ISO22000、HACCP认证材料等食品企业管理工作。
该课程主要是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特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有意识的开展创新活动。了解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技术开发涉及面是很广,企业注重有实践能力的员工。
培养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企业注重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体现在工程化、成熟化、配套化、商品化、市场化、效益化、产业化;
突出了广东海洋大学和地方海洋特色。以水产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为主,尤其是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因广东的水产食品出口企业多,水产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要涉及很多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2 重视能力培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食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是到食品企业从事管理工作。重视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素质(管理技能)的培养教育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食品加工企业技术技能是由多要素、多层次、多学科组成的综合体,是知识的集成、整合和创造。应具备以下的能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工程能力;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综合应用知识满足工程需要能力;硬技术和软技术的研究能力;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食品企业技术技能的具体体现:能够掌握并且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以下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1)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2)HACCP原理、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及评价技术。(3)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及影响控制措施评价的因素。(4)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5)食品分类知识。(6)食品工艺及其特性。(7)食品卫生控制程序。(8)食品工厂设计(用CAD软件制图)、食品工厂、食品车间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9)食品安全危害(分类及其在不同产品、过程中的存在)。(10)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设备。(11)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12)食品产品企业标准制定。(13)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人际技能的内涵远比领导技能广泛,因为管理者除了领导下属人员外,还得与上级领导和同级同事打交道,还得学会说服上级领导,学会同其他部门同事紧密合作。管理人员工作基本手段:指挥,激励,有效沟通。具体体现:决策艺术;用人艺术;指挥与激励艺术;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分析食品加工企业对毕业生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素质要求,优化课程教学涉及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的内容。(食品专业毕业生到食品加工企业的专业岗位一般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
食品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内容有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工艺革新;技术引进等。
食品产品开发研究内容有(1)研究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2)依据科学研究试验数据、工艺路线,制定工艺参数,设计配方。(3)研究食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4)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和新品种。
编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技术评价如技术、工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耐用、适用、节能、环保等。
食品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内容是按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产品。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目标。(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各项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物资、设备、能源管理。综合性应用技术和管理体系,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采用ERP系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能力。
食品企业品质管理工作内容有现场品管,食品卫生与检验,制定(修改)QS、HACCP、ISO9001、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制订(修改)食品产品企业标准。我院《食品工厂企业管理》课程,使用教材是张凤宽主编的《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在保证课程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我院结合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分别是通过欧盟注册、HACCP、ISO9001、ISO22000认证,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已越来越多地渗人到食品工厂企业管理中来, 如以计算机为基础, 进行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和库存控制, 并对销售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等进行集成的管理系统等。必须在食品工厂企业管理课程中补充这部分内容。食品企业技术管理的技术改造;食品工厂设计等工作也要了解、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在食品工程设计的应用。上述表明, 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地更新食品工厂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 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4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研究,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启发式教学。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重视从实践的案例及评析,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锻炼和培养。
如因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导致损失的案例:某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出口日本水产加工食品,因水产加工食品含有鸡蛋成份没有标明, 被罚款,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评析:因鸡蛋对某些人会造成身体过敏,危害身体健康,相对这些对鸡蛋过敏的人, 鸡蛋就是不安全的食品。
对策:出口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要熟悉进口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法规, 包装袋标签要全部标明食品的配料成份。
4.2 重视能力培养教育
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于实际。如根据学生在食品企业品质管理的岗位,由学生在IS022000标准自选一个条款, 学生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应审核项目 ,应检查或提问内容有哪些?根据IS022000编写一个程序文件。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点评。
在能力培养教育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长处,让学生去发展他的长处。如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背景对未来在食品企业就业的规划。有兴趣从事哪种工作(产品研发,品质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市场营销)等。有何优势、问题?学生提前准备,上讲台讲课时间10-15分,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点评。
4.3 讲授与提问相结合
管理类课程,对没有工厂管理经历和经验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不时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即将讲到的新问题,也有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节奏, 帮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食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4.4 结合问题进行探索
讲授中,结合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解法的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既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China through promoting new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build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appli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 the curr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his paper in the project of moder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for building a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to contribute.
Keywords: modern building engineering;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一、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对建筑的节能减排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而绿色建筑是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途经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然的趋势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然而,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景明朗,建筑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但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并且进步的速度也不尽如人意。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中国绿色建筑起步晚、起点低之外,也与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上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配套措施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将建筑管理与建筑“绿色”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强调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二、推行现代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实施细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以某城市首笔排污权交易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难题为例,可以看出相关制度在执行时尚有空白之处。另一方面个别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只考虑局部利益、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或轻视了长期的环境效益,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2)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与淡薄。一方面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例,多数人已能做到垃圾收集、处理,简单地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但对再细化的分类处置知之不多,甚至很多环卫工人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包括建筑管理人员及施工一线劳务人员在内的建筑从业人员环保意识、绿色施工理念的缺乏,会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的行为。而更严重的是人们破坏了环境后,还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3)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施工不够重视。一方面个别建筑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环保成本“外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己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有限,制约了其绿色施工的开展。
三、推行现代绿色施工的措施
1)进行广泛深人的宣传、教育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基础。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尚未形成与现代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环境观,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仍然不足。只有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环保氛围,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进行强化教
育,使其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让企业能在绿色施工中受益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促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采用绿色施工工艺。同时加强对建筑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建筑施工的一线人员,认识到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中来。
2)建立健全科学的、系统的绿色施工相关法规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需要靠政府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法规的引导。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强大推动力,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积极呼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技术标准及规范的要求,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
3)加强行政管理部门对绿色施工的管理,是推进绿色施工的保障。完善建筑项目审批制度,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综合、科学的评判,保证建筑项目的科学性、长期性。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覆盖;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 ISO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加强行政监管体系、健全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支撑体系、制定绿色施工评估体系,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程质量验收或文明工地评优时增加或突出绿色施工技术的验收或考评。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
4)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是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经济体制,是促进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收费遏制或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扶持,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对那些有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新建或改建建筑物的公司,给予减税、奖励或使其得到更多的建设项目等优惠措施。另外,也可以选择补贴、预付金返、排污权交易等方式。
四、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
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是应备受重视的一个阶段。在施工策划时就找出本项目环境因素,依据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重点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控制目标、控制措施及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一般来讲,施工阶段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材料管理、噪 声管理及废弃物管理。
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能源结构包括:煤、天然气、液化气、电、汽油、柴油等等,煤、天然气、液化气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食堂做饭、生活取暖和冬季施工时砂石料及混凝土拌和时的水加温;电主要是满足施工机械的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两大类;施工现场各种重型机械则是以汽油或柴油为主要能源。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在进行施工用器具选型时,要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工艺和设备,要逐步淘汰能耗大的机械及设备。确实做好供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减少设备的无负荷运行时间。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降低能源的消耗。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采用不同的能源,最好是采用清洁能源。
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施工工地的水源,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对供水管网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减少乃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3)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一般性的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消耗约占土建成本的50%~60%,因此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管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程效益。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带有较少包装材料的产品,并应注重回收和重复利用包装材料。在施工现场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利用。
4)施工噪声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管控方式。大型土石方施工,施工机具多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应精密组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段,避开敏感时段。打桩施工,多为打桩机、振动棒、混凝土搅拌车,晚间超过一定的时间,应禁止施工,其他阶段,应注意噪声的限值要求,通常要小于55dB。结构施工期间,采用的机具多数是汽车泵、振动棒、电锯、外用电梯,应错开敏感时间段,同时要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 备。对施工噪声的管控,解决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消声、吸声、隔声等。在施工现场应提倡文明施工,减少人为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设备的施工机械,建立、健全控制噪声的管理制度。
5)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应对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进行全过程统筹规划,不仅应着眼于对已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更要注重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关键词】河北省 低碳酒店 发展机遇 发展障碍 对策
低碳旅游是一种循环高效、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方式,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用行动来诠释文明社会、节约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在低碳旅游的各个环节中,推进酒店的低碳化发展尤为重要。酒店作为河北旅游业及社会产业的门窗,发展潜力巨大,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目前,河北省的旅游企业、旅游区(点)中仅有极少数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省也仅有40余家酒店通过了国家《绿色旅游酒店行业标准》的认定,成为“绿色酒店”,大多数酒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十分淡薄。因此,河北酒店业应把保护环境、生态优先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树立低碳理念,借助新技术、新能源打造低碳消费模式,引导游客体验低碳旅游。
河北省低碳酒店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低碳酒店的设想及战略在相关的会议工作中曾多次出现。例如,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2010年8月23日的中日韩共同签署的《低碳旅游倡议书》中都曾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支持宾馆酒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争取在五年内将星级酒店的用水用电量降低20%,倡导低碳旅游方式等等。在以上的《意见》和两个重要会议中都重点强调了宾馆酒店的节能减排,这就意味着发展低碳酒店已经成为低碳经济下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发展低碳生态旅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关于低碳生态旅游的一系列规划及纲要,如《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等,为河北省发展低碳酒店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有些酒店声明自身引入了生态低碳运营,但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的酒店每年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出大量的大气污染物。一座一般规模的三星级酒店,一年消耗能量大约为1400吨煤,排放出4200吨二氧化碳、28吨二氧化硫、70吨烟尘;一座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酒店,一年要消耗掉大约16万吨煤。酒店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达到12%左右。这些数据触目惊心,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酒店业的资源污染异常严重。因此,发展低碳酒店势在必行。
河北省低碳酒店的发展障碍
虽然河北省的诸多酒店争相发展低碳经营模式,但是人们对低碳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酒店在设施建筑、设备配置、能源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都是阻碍酒店的低碳化发展的障碍。
低碳环保意识不强。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倡导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但由于环保宣传普及领域的有限性,居民教育水平及素质的差异化等因素,人们对于相关的低碳理念并未完全理解或接受。
酒店建筑体能源消耗严重。当前,不仅现有的酒店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建筑能源消耗问题,就连新建酒店的建筑设计也普遍缺乏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例如,现有的酒店建筑的能耗标准是每平方米75瓦,是欧洲限行标准的3倍。每年新开工的酒店建筑面积80%左右未达到国际节能标准。
酒店能源的碳排放量大。酒店经营需要大量的消耗能源,同时还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二氧化碳和氮氢化合物等。另外,全省各星级酒店每天消耗着数量惊人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难以统计,由于一次性用品的无法回收,还面临着二次处理所带来的浪费和污染问题等。
酒店管理水平有限。由于酒店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及高技术开发能力有限,导致了其能源管理水平较低,设备设施配置欠缺科学规划性,节能减排措施、方法和开展节能降耗力度的不足等,这也成为河北省发展低碳酒店的制约因素。
河北省发展低碳酒店的对策
低碳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消费过程中大部分的能源消耗都来自于餐饮住宿业,因此,发展低碳酒店是推动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酒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坚持清洁生产、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酒店。针对河北省酒店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酒店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定低碳经济责任制度。河北省可以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一个适合我省低碳酒店的发展方案,出台推动低碳酒店发展的行业标准,来弥补我省对低碳环保酒店进行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空白。建立酒店节能降耗业绩报告、能耗使用情况分析报告等;制定酒店经营管理的绿色标准,包括节能、环保、降耗、绿色采购、绿色营销、绿色宣传、绿色服务等环节;将“低碳”纳入酒店行业的发展来进行审批考核,采取奖励、融资等政策积极扶持和引导宾馆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低碳化经营管理,对不同级别低碳酒店给予相应税收支持,出台分级收取水电气费等政策,促使现有酒店经营模式的转变,加快引导河北酒店业走上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
建立酒店低碳测试系统。河北省应尽快建设酒店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建立低碳测试系统,对酒店实行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并将之纳入到旅游企业运营成本之中,对酒店经营进行约束。例如,可以借鉴国外或他省低碳酒店的发展模式,开发一套自动化节能软件系统,把一些相关数据输入到该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全国甚至全球同类酒店的节能对比情况,据此还可为酒店量身打造出一系列的节水降耗、节能减排的适用方案。
大力推广新能源。发展低碳酒店,就必须尽量在建筑、照明、供热、空调等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做到使用节能电器、节能装修、减少水源使用量等。一是建立建筑节能减排措施。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一系列的建筑节能减排措施,推广低碳发展模式,在全省酒店行业大力倡导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提倡建筑广泛采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技术。例如,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不仅随时能为消费者提供热水,又能满足冬季空调的制热,真正做到节能环保。二是制定节约水电资源政策。相关资料显示,一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平均每个客人每天的耗水量1吨左右,而目前很多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用水量一般不超过5吨。酒店每平方米面积的年用电量达200度之多,是普通城市居民住宅楼用电水平的10多倍。政府可制定有关节约水电资源的方针政策,如在全省的酒店行业中统一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就可节省空调总能耗能的30%左右;统一部署整体改造酒店营业区域里的照明系统,可采用变频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普遍采用节能灯,采用补偿电容器、电分类计量表、红外线感应器等节能设施;使用变频或变流量来控制电梯、冷热水、空调机组的调节等等。这样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发展酒店行业电子商务。河北省应在酒店行业积极倡导一种时尚又环保的新型酒店数字化服务,即利用数字技术。通过网络统一运作全省酒店客房的宣传、推广,减少纸质资料,实现无纸化推广。通过图文、音视频等方式将全省酒店的餐饮、客房、娱乐、会务等业务及时有效地展现给住店客人,这不仅方便了客人对酒店的进一步了解,还可促进全省酒店行业更好地宣传与发展。
第一部分:酒店成本管理概述。这一部分是论文得以展开的理论基础。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
第二部分: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一是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第二是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第三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第四是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第三部分: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第一是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第二是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第三是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第四是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第四部分: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第一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第二是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第三是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第四是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酒店;成本管理;方法;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旅游企业正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标准管理将全面参与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竞争,我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将对中国酒店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促进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向国际标准靠拢。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酒店业只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才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酒店成本管理概述
(一)酒店成本
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酒店是个特殊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就是酒店在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从酒店价值链角度来看,即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上、下游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技术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
(二)酒店成本管理
酒店成本管理,就是对酒店成本进行的管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成本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停的降低、降低再降低。成本管理关注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关注成本本身,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其一、全局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部门成本,更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效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管理,涉及到企业价值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本的管理,缩小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制了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理解。
其二、综合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财务信息,更需要利用非财务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其三、管理性。成本管理不仅是一项控制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进行操作。
(三)成本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时,为了发挥好成本管理的作用,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遵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互相协调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成本管理过程中实际发生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偏差,使之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当成本管理系统中出现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时,间隔越长,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节约性原则。实施成本管理一般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一般称为管理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花费一定支出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则该项管理活动是不可行的。实施成本管理一定要符合节约性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调动企业内部各单位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同企业所实行的责任会计制度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奖惩措施,才能促进成本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加强,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
互相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仅靠成本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实现目标。
二、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成效当然不会明显。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空谈。某宾馆属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基本维持过去的一套,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经营的需要,甚至对因人设岗,在人员使用上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是能者上,而是看你有无关系、有无背景,整个酒店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靠山,形成许多派系。这里为了照顾各级领导的关系,安排了大量关系人员,而许多关系人员能力不行,干活不积极,却要指定位子、待遇。许多人有后台有关系可以不干、少干,但待遇却比在岗的人还好。对于有关系的人员自然要供着、养着,而对于没有关系的一般员工,表现不称职却不能解职,因他们都是正式工,谁都不服谁,否则就撒泼、耍赖,可以闹翻天。该酒店对一位不称职的洗衣房副经理降职调离原岗位,结果此人大闹总经理办公室,向上级各部门写信、上访,闹得满城风雨,影响了酒店正常经营。[]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许多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如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劳动强度较大,而薪酬却最低;而二线的人员如管理人员中却存在大量闲置人员,而薪酬标准却很高。作为酒店这种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质素、服务意识,而一般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却与此相抵触。同时,不少酒店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导致员工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任由人力资源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学非所用,对人力外流重视不够,这些情况导致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严重。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
首先,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其次,过分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导致成本管理目的成为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无法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现有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料、客户、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
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奖惩措施力度不够,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对酒店内部业绩的考核只是粗略的以部门为单位,但由于下达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基本上只是在上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即成为下一年度指标,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随实际市场情况变化如按季或按半年作相应调整,考核指标往往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起不到真正考核的作用。
(四)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外很多酒店企业成本计量与核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些计量与核算还并没有贯穿酒店企业所有的成本管理中。
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把成本视为可用货币表示的一种成本。如果把信誉损失、社会损失等也列入成本,则成本面则不是单一的货币计量形式所能表示的成本。还要兼用其它计量形式,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反映酒店成本的内在属性。即使是按传统的成本范畴进行统计核算,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近似数据。因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因企业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有些成本是属于隐性的,它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如:酒店会大量采购肉类食品,而且大都使用冷冻车运输,如果运输人员在肉上洒水,经过冷冻后就可以增加肉的重量,而运输人员就可以把多出来的货物据为已有,这种情况在实务中很常见,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查明肉上形成冰块的原因,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三、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酒店多达酒店企业总量的90%。这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很短,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实现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观念。对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命甚至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些人通过种种非正常方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个人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使成本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些人在经营中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而是盲目地“拍脑门、拍胸脯”就可敲定,草率的决策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企业领导将职权作为谋私手段,不择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为了改进成本,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科技的应用现已成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和酒店的管理相结合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由于许多国企管理者流动性强,对短期内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的高科技投入缺乏积极性,只注重任期内企业利润的高低,不注重长期投入,影响了企业对高科技的应用,结果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酒店企业普遍未能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也缺乏成本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目的,可较容易对成本资料进行人为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资料,对这类企业的评价也是不真实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激励也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普遍只是事后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对企业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许多管理者只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开源”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节流”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人员面临上述窘境,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高素质的财务专才不愿从事这一行地位较卑微的工作,纷纷改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战线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四、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
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我国酒店的成本管理水平便有望得到长足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酒店是最敏感的产业,应该最先体察客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利用高科技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既及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又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1、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酒店竞争水平
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酒店管理也应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酒店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原有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使用跨部门的团组,把决策权放到最基层。从而饭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可以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了解整个服务过程,了解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个饭店的绩效。
2、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酒店能源具有易耗性、不易察觉性、分散性等特点,管理起来较其他成本要困难些,但通过引进先进的中央能源管理系统,就可大幅降低酒店能源成本。该系统科技含量高,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器及各房间分控制器,可自动探测房间有无客人并自动关启电源开关。采用该系统后,酒店客房部只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工程部不用派专人值班监控,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又能使能源成本管理效果好。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二)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
针对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许多服务性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的满意感和忠诚感会影响服务的消费价值,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感和忠诚感,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员工是服务性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也能减少员工跳槽率,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
虽然采购本身的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成本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在采购环节就已确定下来的所采购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本和经营业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酒店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相关部门配合,确定最优采购批量
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采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使企业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需要在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确定一个最优的经济订货量。这个经济订货量虽然不能使采购成本或储存成本中的任何一方达到最小,但却可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小。经济订货量模型应该根据存货的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最优订货批量是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货量。通过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后,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模式适合于在不同阶段使用,数量比较平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事先能够预测出基本数量的产品,如餐具、客房用品、饮料等。
2、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监督整个采购过程,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采购人员进行合法、高效率的采购。这是实行有效采购成本管理的前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部门内部合理的职责分工,使责任落实到每个采购人员;采购单的批准和下达方式;采购范围的划分;询价、确定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的操作程序,监督到货、质检入库、采购统计的规定等等。在采购制度中,建立所有采购物品的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价格超过档案,应该仔细分析。当然,由于酒店的某些饮食具有一定时令性,价格波动也很正常。故酒店建立的价格档案应考虑这一波动性的特点。为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鼓励采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以最低价格买到符合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产品。同时,对不能以标准采购价格或高于档案价格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则应该给予惩罚。
3、提高酒店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可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采购。企业可根据需要采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这对酒店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酒店采购产品的易损性决定了酒店不能有过多的积压库存,酒店应该根据经营需要实施实时采购。因此,提高酒店信息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酒店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酒店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酒店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
(四)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强化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它将丰富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开拓成本管理的视野,提升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确保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酒店的全面发展。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是对酒店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酒店物资流程和产品(服务)价值流程相结合的管理,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在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我国酒店正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必须激活这些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内在动力,调动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性。通过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强化采购货物管理措施,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酒店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酒店成本管理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罗音:《餐饮服务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杜玉海,杨飞:《成功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祁述宏,钱军:《如何运用成本管理法经营酒店》,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2期。
[6]王秀荣,卢锡慧:《酒店服务业产品成本分析与管理对策》,载《经济论坛》,2005年第12期。
[7]孙一鸣:《预控与实控相结合的酒店餐饮成本管理》,载《经济师》,2005年第7期。
[8]张易:《浅析酒店餐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22期。
[9]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13期。
[10]鲍平平:《基于酒店人力成本费用的酒店经营管理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7期。
关键词:酒店;成本管理;方法;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旅游企业正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标准管理将全面参与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竞争,我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将对中国酒店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促进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向国际标准靠拢。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酒店业只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才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酒店成本管理概述
(一)酒店成本
酒店成本主要是指酒店的运营成本,即酒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不包括前期的酒店建造成本和后期的酒店终结成本等成本。它不仅包括在酒店实体内部发生的成本,还包括上游成本和下游成本。酒店是个特殊的企业,其成本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就是酒店在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从酒店价值链角度来看,即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上、下游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技术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信息化成本等等。
(二)酒店成本管理
酒店成本管理,就是对酒店成本进行的管理。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成本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停的降低、降低再降低。成本管理关注是企业整体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成本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关注成本本身,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其一、全局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部门成本,更关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效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管理,涉及到企业价值活动的任何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本的管理,缩小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制了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也是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片面理解。
其二、综合性。成本管理不仅关注财务信息,更需要利用非财务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其三、管理性。成本管理不仅是一项控制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进行操作。
(三)成本管理的一般原则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时,为了发挥好成本管理的作用,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遵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互相协调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成本管理过程中实际发生与管理标准之间的偏差,使之能及时消除偏差,恢复正常。当成本管理系统中出现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时,间隔越长,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节约性原则。实施成本管理一般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一般称为管理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花费一定支出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则该项管理活动是不可行的。实施成本管理一定要符合节约性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调动企业内部各单位积极性,许多企业都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同企业所实行的责任会计制度相结合,对于成本管理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奖惩措施,才能促进成本管理和责任会计制度的加强,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
互相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职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仅靠成本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实现目标。
二、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酒店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成效当然不会明显。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空谈。某宾馆属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基本维持过去的一套,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科学经营的需要,甚至对因人设岗,在人员使用上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是能者上,而是看你有无关系、有无背景,整个酒店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靠山,形成许多派系。这里为了照顾各级领导的关系,安排了大量关系人员,而许多关系人员能力不行,干活不积极,却要指定位子、待遇。许多人有后台有关系可以不干、少干,但待遇却比在岗的人还好。对于有关系的人员自然要供着、养着,而对于没有关系的一般员工,表现不称职却不能解职,因他们都是正式工,谁都不服谁,否则就撒泼、耍赖,可以闹翻天。该酒店对一位不称职的洗衣房副经理降职调离原岗位,结果此人大闹总经理办公室,向上级各部门写信、上访,闹得满城风雨,影响了酒店正常经营。
(二)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忽视潜在的损失,尚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目前,许多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的一线生产岗位如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相对不足,劳动强度较大,而薪酬却最低;而二线的人员如管理人员中却存在大量闲置人员,而薪酬标准却很高。作为酒店这种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质素、服务意识,而一般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却与此相抵触。同时,不少酒店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如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导致员工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或者任由人力资源流失与浪费,如对人员安排学非所用,对人力外流重视不够,这些情况导致人力资源这一无形但又十分重要的成本耗费严重。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没有确立
首先,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其次,过分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导致成本管理目的成为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无法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无法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现有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料、客户、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
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考核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奖惩措施力度不够,起不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对酒店内部业绩的考核只是粗略的以部门为单位,但由于下达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基本上只是在上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即成为下一年度指标,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随实际市场情况变化如按季或按半年作相应调整,考核指标往往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起不到真正考核的作用。
(四)成本核算工作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外很多酒店企业成本计量与核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些计量与核算还并没有贯穿酒店企业所有的成本管理中。
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把成本视为可用货币表示的一种成本。如果把信誉损失、社会损失等也列入成本,则成本面则不是单一的货币计量形式所能表示的成本。还要兼用其它计量形式,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反映酒店成本的内在属性。即使是按传统的成本范畴进行统计核算,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近似数据。因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因企业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数据的来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别是有些成本是属于隐性的,它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如:酒店会大量采购肉类食品,而且大都使用冷冻车运输,如果运输人员在肉上洒水,经过冷冻后就可以增加肉的重量,而运输人员就可以把多出来的货物据为已有,这种情况在实务中很常见,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查明肉上形成冰块的原因,并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三、我国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酒店多达酒店企业总量的90%。这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很短,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实现脱胎换骨,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观念。对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命甚至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些人通过种种非正常方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后,个人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使成本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些人在经营中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而是盲目地“拍脑门、拍胸脯”就可敲定,草率的决策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企业领导将职权作为谋私手段,不择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导致企业员工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二)企业技术水平影响了成本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为了改进成本,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科技的应用现已成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和酒店的管理相结合可形成新的生产力。由于许多国企管理者流动性强,对短期内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的高科技投入缺乏积极性,只注重任期内企业利润的高低,不注重长期投入,影响了企业对高科技的应用,结果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酒店企业普遍未能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也缺乏成本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管理者为了不正当目的,可较容易对成本资料进行人为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资料,对这类企业的评价也是不真实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激励也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四)财务人员地位低,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普遍只是事后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对企业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许多管理者只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开源”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节流”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由于财务人员面临上述窘境,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高素质的财务专才不愿从事这一行地位较卑微的工作,纷纷改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战线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
四、改进我国酒店成本管理的建议
要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抓酒店外部运营环境与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一起着手。通过多管齐下,不断理顺酒店运行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我国酒店的成本管理水平便有望得到长足的提高。
(一)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酒店企业经营成本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酒店是最敏感的产业,应该最先体察客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利用高科技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既及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又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1、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酒店竞争水平
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酒店管理也应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酒店管理系统上建立一个高效、互动、实时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原有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使用跨部门的团组,把决策权放到最基层。从而饭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可以以顾客为中心来设计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了解整个服务过程,了解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整个饭店的绩效。
2、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由于酒店能源具有易耗性、不易察觉性、分散性等特点,管理起来较其他成本要困难些,但通过引进先进的中央能源管理系统,就可大幅降低酒店能源成本。该系统科技含量高,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器及各房间分控制器,可自动探测房间有无客人并自动关启电源开关。采用该系统后,酒店客房部只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工程部不用派专人值班监控,这样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又能使能源成本管理效果好。以酒店自动扶梯为例,一般酒店的扶梯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就不停运转,无论是否有客人使用,结果会浪费一些能源、加快电梯的磨损。采用先进的电脑自动监控设施后,当无客人使用时,电梯会自动暂停,直至有客人使用时才会重新启动,这样既可以节电,减少电梯磨损,同时也可降低大厅噪音,真是一举三得。
(二)人工成本管理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重
针对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的特点,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许多服务性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的满意感和忠诚感会影响服务的消费价值,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感和忠诚感,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的员工是服务性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前途,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也能减少员工跳槽率,减少员工培训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酒店采购成本
虽然采购本身的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成本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在采购环节就已确定下来的所采购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本和经营业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酒店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相关部门配合,确定最优采购批量
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采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使企业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需要在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确定一个最优的经济订货量。这个经济订货量虽然不能使采购成本或储存成本中的任何一方达到最小,但却可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小。经济订货量模型应该根据存货的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建立,最优订货批量是使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的订货量。通过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量后,可以很容易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模式适合于在不同阶段使用,数量比较平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事先能够预测出基本数量的产品,如餐具、客房用品、饮料等。
2、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监督整个采购过程,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采购人员进行合法、高效率的采购。这是实行有效采购成本管理的前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部门内部合理的职责分工,使责任落实到每个采购人员;采购单的批准和下达方式;采购范围的划分;询价、确定供应商和签订采购合同的操作程序,监督到货、质检入库、采购统计的规定等等。在采购制度中,建立所有采购物品的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估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价格超过档案,应该仔细分析。当然,由于酒店的某些饮食具有一定时令性,价格波动也很正常。故酒店建立的价格档案应考虑这一波动性的特点。为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应建立采购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鼓励采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以最低价格买到符合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的产品。同时,对不能以标准采购价格或高于档案价格完成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则应该给予惩罚。
3、提高酒店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可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采购。企业可根据需要采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这对酒店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酒店采购产品的易损性决定了酒店不能有过多的积压库存,酒店应该根据经营需要实施实时采购。因此,提高酒店信息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酒店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酒店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酒店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
(四)全面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强化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它将丰富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开拓成本管理的视野,提升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水平。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确保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酒店的全面发展。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是对酒店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酒店物资流程和产品(服务)价值流程相结合的管理,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在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我国酒店正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必须激活这些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的内在动力,调动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性。通过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强化采购货物管理措施,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酒店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酒店成本管理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罗音:《餐饮服务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杜玉海,杨飞:《成功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祁述宏,钱军:《如何运用成本管理法经营酒店》,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2期。
[6]王秀荣,卢锡慧:《酒店服务业产品成本分析与管理对策》,载《经济论坛》,2005年第12期。
[7]孙一鸣:《预控与实控相结合的酒店餐饮成本管理》,载《经济师》,2005年第7期。
[8]张易:《浅析酒店餐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22期。
[9]屠红卫:《高星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载《商业会计》,2006年第13期。
[10]鲍平平:《基于酒店人力成本费用的酒店经营管理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