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车事故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法律的角度反思《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分析校车涉及的法律关系,对解决校车问题应该有所帮助。
一、关于解决校车问题的建议
针对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社会各界提出了解决校车问题的诸多建议。
希望政府加大投入,保障校车的配备与运营。校车事故频发,有关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符合标准的校车匮乏,因而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为学校配备合格校车。从公民受教育权角度考虑,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当承担提供免费教育的义务和提供与受教育相关的物质条件(包括校车服务)的义务;从公共产品角度考虑,校车属于“准公共品”,政府应当为校车的购置和运营提供充分的财政支持;从事后补救角度考虑,与其事故发生后由政府“买单”,不如摒弃那些“形象工程”,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校车制度。
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尽量减少校车的使用。《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应该存在校车问题的,上海市政府也曾因此规定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校都不得配备、使用校车。既然如此,校车问题为什么还存在呢?首先,撤点并校导致学生对校车的需求增大。从2001年至2010年,全国小学由49.1万所减少到25.7万所,其中农村小学由41.6万所减少到21.1万所;初中由6.8万所减少到5.5万所,其中农村初中由3.7万所减少到2.9万所。撤点并校导致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对校车的需求由此产生。其次,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则不受此规则的限制。最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原则。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家长对校车的呼声折射出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不力。针对造成校车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许多人建议要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实现教育均衡,尽量减少校车的使用。
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解决校车问题。校车问题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在强化政府加大投入和监管义务,学校、家庭合理分摊校车费用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对校车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建议。如,家政公司校车服务的合法化与规范化,校车公交化运行,步行校车模式等。
二、关于解决校车问题的法律规定
基于社会各界的建议,经过专家认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国务院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全面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的责任。
政府的责任。由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解决校车问题的关键在政府,因此《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了政府的责任。第一,合理设置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第二,发展公共交通工具,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第三,提供校车服务。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第四,筹措经费。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另外,第十二条规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义务,第三十八条和第三十九条规定了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的随车照管义务。
家庭的责任。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三、校车法律规定的效果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全面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诸方面对解决校车问题应当承担的责任,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校车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2.1%,校车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2%。但是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校车事故仍接连发生,而且还引发了其他相关问题。
首先,校车配备不到位或者停运。《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虽然规定了财政补贴制度,但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又有限,因而校车配备没有完全落实。部分配备了校车的学校,由于运营费用的不足,校车成为摆设,成为校园的“不动产”。其次,转嫁成本,导致学生上学成本提高。有些地方在取缔黑校车或提高校车标准之后,又把成本转嫁给了学生家长,甚至出现每月交通费翻倍的现象。最后,标准强制实施直接导致部分民办学校关闭。民办学校不能享受政府的补贴,而且其校车大部分不符合标准。因此,校车新标准强制实施,导致了部分学校(主要是打工子弟学校)校车停运,学生被迫退学,引起家长的不满。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校车安全视角 布局调整 弊端 应对对策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加强校车安全体制建设的重视,也引起了我对实施十几年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弊端的反思。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布局分散难以管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及生源萎缩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采取的策略。
容中逵先生认为,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是:方式上以撤并为主,做法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通常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区划内进行布局;在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1]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弊端
自布局调整开展以来,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其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师队伍与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调整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损害了教育公平,[2]存在以下弊端。
1.上学路途较远,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使撤并后的学校绝大部分设在乡镇所在地或比较大的行政村,学校服务半径相对过大,打破了调整前基本每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2~4所初中的格局,使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一些小学生步行几里路去上学,或坐车去学校,安全隐患系数增大,[3]2011年12月12日发生校车事故的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假如没有撤并,孩子们大部分在该镇张后屯村小学上学,2005年张后屯村小学初中部被撤,合并到了首羡镇中学。2009年,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张后屯村小学被合并到首羡中心小学。孩子们上学的路途遥远,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10里地。农村路况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2.新校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学习。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资源整合,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虽然布局调整后学校条件得到改善,但仍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学校数量的剧增与寄宿规模的扩大,有些学校各种教学设施并未能跟上,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一些学校连热水都无法提供。校舍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学校周边有网吧,治安环境较差。[4]师资力量缺乏,对学生疏于管理,使得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目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在我国呈低龄化趋势,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和家庭疏于管理有极大的关系。
3.寄宿制带来许多新问题。
一是实行封闭管理,影响学生身心。很多孩子在学校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过早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心理易出现问题,不少孩子因恋家,情绪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厌学,[5]造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上学费用剧增,家庭负担加重。撤并之前,很多小学低年级通常都设在本村,食宿均可在家解决,学生花销不大。撤并之后,远的至少中餐在学校就餐,寄宿的学生开销就更大,加之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费用。另外,寄宿制使子女自幼便在校寄宿增加了家长对子女的精神负担,由此产生一系列困扰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加剧了农村的辍学率,这势必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
二、应对策略
为确保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因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重视以下问题。
1.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的是“强调结果公平”和“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正是在这一目的要求下,许多地区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简化为“收缩”和“撤并”,使原本应该着眼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学校布局活动变异为少数优质学校扩充生源的行为。[6]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应首先考虑确保学生在入学起点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确保农民渴望教育得到满足、农村学生不因撤并学校而失学、农村现有教育资源不浪费,最终目的是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
2.确立更为详尽的布局调整原则。
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制订科学的调整方案,是成功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前提。要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确立详尽的布局调整原则:一是就近入学的原则。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入学路途以不超过一节课为准,因为路途超过40分钟则表明,学生入校就读的距离至少会超过5公里,这种情形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入学就读的质量与效率。二是生源规模的原则。如果某一人口约1500人的村落,其人口出生率在12‰,且其一年级入学儿童在20人以上,那么即可确认该村校设立的必需性,即使该校设备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也不能被撤除或停办。三是“点心”式网状结构原则。以中心校为中心、以村小学为点架构出一个整体学校布局结构,未合并的乡应形成以乡中心小学为核心的单网状分布结构,已合并的乡镇应形成以合并前后两地中心校为核心的双网状布局结构,不能人为地撤除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点。
3.着手解决当前出现的重点问题。
要特别关注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三个因素对学校布局的制约。对凡在一年级入学生源数量达到一个班级的村落,即便采取“一师一校”或“个人包班”制,也要确保设立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在校车安全事故的讨论中,大家把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到校车的安全上,但校车的使用需要大量配套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从成本和安全系数的角度看,还是从扩大就业的角度,在停止撤并的同时,是否考虑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要保留必要的村小低年级点,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千百万农村学生上学安全隐患的治本方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2011年12月30日工信部出台了《校车安全新标准》,但这个新标准只是针对幼儿的,要解决千百万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学生的上学安全问题,完善的校车条例只是相对的。在停止撤并的同时,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促使其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2]王泽德,赵上帛.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
[3]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原因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4]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求实杂志,2009(16).
[5]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6]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这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当然是校车事故频发之后,国务院从上至下要求检讨政策的实施。作为这个要求的一部分,撤点并校被加以考量。换言之,是在政策出了问题后才来反思政策和修订政策。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做是此前政策的“补丁”程序。
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规定:重申就近入学的并校原则,以学生单程步行40分钟以内作为确定标准;重申撤点并校的程序规定,多数家长反对的要缓行和不行;重申要扶持村小和教学点的经费和教师待遇;重申要解决撤点并校出现的寄宿、安全等问题。
在这几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撤点并校的程序设计,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操细节则没有涉及,尽管规定了家长有否决权,但如何行使权力则语焉不详。考究起来,这是杜绝盲目撤点并校的关键程序,是这个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意义,遗憾的是没有统一规定。
如果这个程序不能明确,家长及社会团体无从介入,掌管并校权的依然是地方教育局,其实对于改善整个政策环境并无实质性帮助。也只有在这个环节上体现出对监护人权利的尊重和遵从,大班制、寄宿制等后续问题才可以得到缓解,否则又是把问题向后面的环节推。
作为“补丁”程序,在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最应该“写实”,注重操作性,而不是避实就虚。整个意见稿的不足也在于行动细节一带而过,原则性规定近乎累赘。看得出来,有问题意识,但缺乏解决的具体办法,这可能是硬伤。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安全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对着我国形势多变的国内态势,加之教育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幼儿教育始终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游离于制度化教育的。我们企图打破传统的教育学科的壁垒,试图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并开始了公立幼儿教育的试点,这种尝试虽没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及时,但是始终是迈开了教育改革的艰难的一步。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教育形式。考虑到幼儿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幼儿的安全教育必将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经历了太多的幼儿安全事故的磨难,从幼儿被人持刀砍杀到校车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猥亵到幼儿园逼迫幼儿吃有害的药品。这一系列惨不忍睹的教训始终警醒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有关部门。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质
1.幼儿安全教育是一种意识。意识是我们做出某一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意识对我们的行为将产生正确的指导意义。幼儿是特殊的行为主体,其意识的不成熟性,使得安全事故总是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幼儿安全教育首先要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娱乐。同时,成年人应当在幼儿安全意识行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问题的出现。
2.幼儿安全教育是一种态度。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五花八门的危险始终隐藏在幼儿注意不到的地方。面对着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引导幼儿能正确的认识问题。从小培养幼儿面对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形成正确的人格,这对幼儿以后人生的发展都将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3.幼儿安全教育是一种能力。幼儿安全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起幼儿面对问题和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总是害怕幼儿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危险的侵害。每天车接车送,整天围绕幼儿打转转,不想让孩子做任何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看似是对孩子的保护,实质这种过度的保护恰恰丧失了幼儿自我保护的先天能力。因此,幼儿安全教育就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转化为幼儿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进而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自己,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
二、幼儿安全的种类
1.经常发生的小型安全问题
由于幼儿天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加上幼儿园、家庭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使得幼儿安全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活动中被其他小朋友抓伤、咬伤;或是在彼此的相互追逐中的摔伤、挫伤等。虽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但是毕竟是对幼儿的身心产生危害,我们必须给予适当的重视。
2.常见的幼儿安全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特殊的时代和教育的特点使得处于教育系统最基层的幼儿教育面临很多的危害。例如,处于报复社会的暴力分子在幼儿园内行凶;幼师猥亵幼儿的问题;校外的校车安全事故;幼儿放学途中的丢失;突发的火灾、地震等。这些重大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威胁着幼儿的生命安全,必将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于幼儿教育在我国尚未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面对着我国经常出现的幼儿安全事故的问题,我们在反思自身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同时,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在幼儿安全教育中的经验,以期少走弯路,更好的建立我国的幼儿安全教育体系。
1.创设安全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
根据国外幼儿安全的研究结果,幼儿的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发生场所是户外活动地方、幼儿游戏设施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承担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及保育单位加强这些地区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的管理。例如,美国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所是用橡胶木质类的材料,同时加强日常的检查,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检查制度,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同时《美国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中明确的严格规定了幼儿园的各项检查标准,便于检查时有所依据。另外,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游戏和生活之中。幼儿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加强游戏环节的安全教育,将日常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渗透在幼儿的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将更能发挥安全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幼儿保育场所
幼儿安全教育一直受到我们的关注,它的更好发展有赖于完善的幼儿保育场所的完善。由于幼儿身心的特殊性,保育工作的完善必将在整个幼儿安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美国的保育途径是儿童保育中心(child-care center),家庭日托保育所(family day care),家庭教育(in-home care)。这种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的幼儿保育体系,保证着幼儿受到时时刻刻的保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这种保育系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利用。
3.建立幼儿安全教育的制度,完善幼儿安全的法律问题
幼儿的安全教育必将成为一切幼儿教育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事情。因此,首先从安全法律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制定符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现状的法律,明晰明确各方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厘清安全事故的归责原则,从顶层设计上,弥补法律的不足,以便有法可依。其次,完善安全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建立明确的幼儿园园长领导负责制,权利义务制度以及事故的追究制度。做好园内的安全保障工作,实行划分其余负责制,定期检查各保育人员的工作。
4.建立完善的家庭――园区――社区的三位一体的保护措施
幼儿安全教育的活动除了在园区内进行外,家庭和社区无非是幼儿活动时间较多的场所。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的时候,要加强园内和园外的联系。完善家校沟通的方式,保证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结语
幼儿的安全教育关乎着每个家庭,更关系着整个国家希望,在经济时代的大浪潮下,面对着日益功利化、浮躁、仇富心理的时代的考验,幼儿的安全将成为最脆弱、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新时代,新环境,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贾泊尔・L・鲁普纳林,詹姆斯・E・约翰逊著,黄瑾等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第35页.
[2]夏雨虹.园内幼儿安全保护与救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0.
解析:对于一个人成功需要朋友,更需要对手(敌人),我是这样看的: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进步和成功是在朋友的帮助,对手的较量中逐步积累的,离开了对手的合作,集体的帮助,只靠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第二、一个人成功需要朋友的帮助,因为每个成功者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群体是密不可分的,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是集体的结晶。第三、一个人成功更需要对手(敌人),面对对手的竞争,就会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激发自己的潜能,超越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四、由此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个公园里养了一群鹿,每天生活的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开始出现负增长,于是放了几只狼进去,鹿群反而出现增长,鹿因为有狼这样的天敌,才奔跑不息,得以生存。人也是一样,最难的是战胜自我。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推动和激励,难免怠惰,难免放纵,甚至于平庸,从而降低追求目标,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总之,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团结同事,和同事间良性竞争,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第2题、你去外单位办事,偶尔听到有人议论你们单位和部门同志的负面影响,你怎么做?
解析:
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认真了解他们议论负面影响的情况,看是否属实。如果不实,有机会到外单位和他们进行沟通,消除误解;如果情况属实,汇报领导,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影响,树立单位新形象。第二、通过此事,认真反思,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做。
第3题、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离学校很远,上学不方便,有人用面包车(黑车)接送,但是有安全隐患,你怎么处理?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居安思危,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幼儿园安全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于泰山。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确保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教育,创造平安、稳定、和谐校园环境的客观需要。当前,一些学校安全意识谈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安全投入和设施设备不足,宣传教育培训不全面、不深入,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近期发生的庆阳正宁县幼儿园“11.16”校车安全事故,教训惨痛,反响强烈,为我市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汲取教训,居安思危,深刻反思,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警觉,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措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安全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学校安全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全面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一)广泛开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按照“简洁、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设置安全宣传展板、制作宣传栏、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等有效形式,对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广泛持续开展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校内活动安全、自然灾害避护安全、社会安全、意外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学校负责人、家长、学生及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安全知识。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教育与普及,使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路、骑车、乘车安全;自觉注意日常生活安全,正确用电、用气,杜绝触电、中毒、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自觉注意校内安全,正确使用体育器材,确保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与野外活动安全;自觉做好自然灾害防护,防溺水、防地震、防暴风雨、泥石流;自觉注意社会安全,防盗、防骗、防拐、防黄赌毒。同时,学习掌握安全事故发生后对自己和他人的应急处理与救护,及时报告老师与家长,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和110、119、120等应急电话。
(二)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学校主要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和完善门卫值班、来人来访登记、学生出入登记、幼儿凭卡接送、巡逻巡查、校内外安全检查、寄宿制学校寝室安全、消防安全、食堂卫生安全、学校用于接送教职工通勤车及校车安全、安全事故报告等各项管理制度。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隶属关系,与学区、学校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纳入学年和学期总责任书考核范围;学校与家长、学生、房东、管片民警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协议书。三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制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交通、消防、地震、防汛、食品卫生、传染性疾病等分项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使师生人人掌握自护自救知识。
(三)全面推进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公安交警和公路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与标准,在学校周边道路设置完善警示、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要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二是完善校园及周边安全设施,安装必要的报警监控设备,硬化通校道路,安装防护栏和照明路灯,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公安交警部门应在地处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在上学和放学时段以及学校组织大型外出活动时,安排民警或协管员维持学校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四)着力加强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一是学校要与家长、学生、房东、管片民警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协议书,明确学校监督、家长委托、学生自律、房东代管、管片民警监管的责任。二是建立学校、家长、学生、房东、管片民警经常联系制度,随时掌握租住学生安全状况,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影响学生安全的问题。三是校外寄宿学生房东要切实发挥代管作用,全面掌握租住学生按时上下学、住宿、用电用气、冬季取暖安全等情况,及时提醒规范使用,制止学生不良安全行为,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继续坚持并完善行之有效的护路队、路队长、安全监督员等好的做法,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公安交警、运输管理等部门要联合开展经常性的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治理,严厉依法打击拖拉机、低速车、三轮车等不符合校车安全规定的非法车辆接送学生行为,确保学校周边交通安全。
(五)切实强化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公安部门要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及时制止和处理侵害师生人身财物安全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经营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公安、文化部门要坚决取缔中小学周边200米之内设置的网吧,严格执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规定。
(六)突出抓好幼儿园安全规范管理。一是对各类幼儿园重点是私立幼儿园开园资质、办园条件、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对符合标准的,要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对基本符合标准的,要继续整改完善,尽快达标;对不符合标准且差距较大的,要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对各类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由公安交警、运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严格予以规范。
(七)深入开展学校安全综合整治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校安全综合治理活动。重点对学校周边娱乐场所、网吧、出租屋、中小旅馆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依法打击侵害师生出行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突出问题。通过整治,促进学校安全制度完善落实,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全面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周边环境不断优化,师生安全切实得到有力维护。
(八)建立和创新学校安全长效机制。要通过建立学校安全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宣传阵地、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自我防范,实施家校警联动、创建安全平台,建立督查制度、排除安全隐患,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有力保障等长效措施,使学校安全工作自始至终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做到常抓不懈。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特大伤亡事故连连发生。仅5月份就发生多起事故,5月2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峻源二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5月19日,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境内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炎汝(炎陵至汝城)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一辆运送炸药和雷管(共240kg)的低速载货汽车在八面山隧道发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2人受伤;同日,一辆车牌号为鲁GKA068的长安牌面包车(核载8人),载12名工人与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潍坊水泥厂的一辆无牌重型货车追尾,造成10人死亡、2人受伤。5月27日,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境内,一艘客船沿沅江由浦市开往辰溪县,船舶驶离浦市码头不远处撞上一艘违规停泊的货船发生翻沉事故,造成11人死亡。就在第十一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的6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一辆超载幼儿园校车发生燃烧,致使4名幼儿死亡。这些事故反映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非法违规行为仍是造成当前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制约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突出原因。
警示 人的安全素质不高
导致非法违规行为
2012年5月3日新华网在《用打击酒驾的重拳治理“公路矿难”》 的新华时评中指出,在刚刚过去的4月,全国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就发生了6起,造成近百人死亡。驾驶人安全和法制意识淡薄,超速、疲劳驾驶、逆行、违法超车,成为一起起“公路矿难”的祸首。加强营运驾驶员安全素质教育和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当务之急。
《青年时报》也在《“公路矿难”中的客车安全性》的评论中指出,中国既是世界上矿难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也是高速公路死亡率“世界领先”的国家。据相关统计数据,近10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年均增长33.2%,但高速公路死亡人数年均增长19.9%;直到最近几年,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才降到10万以下,但交通事故每死亡11人,就有1人死于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死亡率几乎是日本的10倍。
尽管每一次事故之后,有关方面都强调要加强对疑似危险物品的检查、加大对超载的治理力度等,但老生常谈从来没有阻止新的事故发生。很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总是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对驾驶人资格、是否超载、是否违章驾驶、天气情况等作出原因判断。这些原因是必须要分析的,但是驾驶人职业能力差是交通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道路状况差是第二原因。
5月22日孙守仁在易安网发表《连命都不要了吗?》的评论中指出,“5·19”炎汝高速公路在建隧道施工单位发生爆炸事故绝非偶然,炸药、雷管与人不应混装混坐,难道施工单位负责人连这个常识都不懂吗? “5·19”事故再次证明,人的安全素质不高是最大的隐患。要改变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当务之急必须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首先,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素质决定职工的安全素质。我们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眼里只有钞票、效益,完全置工人于安全生产之外,对于这样的企业负责人必须实行“零容忍”。第二,职工的安全素质决定作业过程的安全与否。像这起事故炸药、雷管与人混装混坐,就是作业过程中的严重违章。第三,工作作风是安全监察管理人员的素质表现反映之一。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只有转变作风,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班组,才有可能将各类事故隐患杜绝在源头。
反思 管理缺陷
导致非法违规行为高发
5月22日《京华时报》的调查《炎汝高速在建隧道爆炸事故追踪》指出, “5·19”炸药爆炸事故发生后包工头逃走。八面山隧道所属的炎汝高速第十三标段发包方为炎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由中铁三局第五分公司承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标段工程被层层转包,实际施工方资质不明。在项目部之下有3个大老板,每个大老板下面有若干包工头,包工头下面又有队长、领班。包工头“老二”管理混乱。在施工过程中,人和炸药、雷管混装的现象极其常见。有时炸药用铲车运进去,雷管用摩托车送。炸药管理失范在工地内不是秘密,曾有多人向包工头反映,但未得到及时处理。爆破后清渣时,有大量施工机械进入现场,但为了赶工期,“老二”经常要求换班的挖掘工们继续工作,留下安全隐患。此次爆炸发生时,“老二”带着父亲、兄弟和妻子逃走。
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旅游客车为何成事故“重灾区”》评论指出,不断发生的事故表明,旅游客车日益成为交通事故的“重灾区”。
“2011年以来,旅游客运车辆事故呈上升趋势。”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刘钊透露,旅游客车之所以成为事故“重灾区”,车辆“挂靠”客运公司、违规发证、超范围违法运营等乱象丛生,市场混乱是主因。客运公司不仅不监管,有的甚至还充当了“帮凶”。
造成13人死亡、9人重伤的2012年湖南怀化“1·3”事故中,肇事旅游客运包车随车携有10张加盖了石家庄市运输管理处公章的空白包车证; 造成35人死亡、20人受伤的2011年天津滨保高速公路“10·7”事故,肇事旅游客车携有7张加盖唐山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公章的空白包车证;今年2月18日广西南丹发生的死亡6人重大交通事故中,肇事车辆的包车证也是由车主直接在空白证件上自行填写的,实际并未获得此次包车运营的批准。
还有今年2月25日造成15人死亡、19人受伤的山西晋城“2·25”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大巴是一辆挂着“义马—济源”的河南省内旅游路线牌的客车,驾驶员白万光驾驶的旅游客车在发车时属于省内旅游线路,但发车后,驾驶员擅自更改了旅游线路。这只是旅游客车市场中超范围违规承揽业务的一个缩影而已。
5月26日易安网网友“自由空间”发表《管理缺陷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的评论指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够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是导致责任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
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针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国务院决定于2012年4月中旬至9月底,在全国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专项行动。6月1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工作。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强调,要扎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恪尽职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多给学生提供平安路线,让孩子就近安全入园入学。“小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上学路,原本多么平安,多么美好。但这些年发生的上学车辆交通事故,却不得不令人反思,为什么孩子们的上学路那么长远?配备安全校车,加强营运车辆监管,是学生上学平安线路的一种有效举措;但更应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在去“远”拉“近”上下功夫,让孩子们上学不那么长远,不那么奔波。按照省定的学校布局规划标准,合理设置校园,“让村里的娃儿有学上”,这就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多给学生阳光升学路线,让孩子公平实现梦想。从幼升小、小升初到中招、高招,一次次升学机会,都连着孩子与家庭“上好学”的梦想。上个好学校,给孩子人生的成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普通群众的朴素愿望。说,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中央的期望、群众的愿望转化为扎实的政策举措,一方面,积极提升质量,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群众选择;另一方面,加大阳光招考力度,让每个孩子公平公正地享有上好学的机会。
多给学生拓宽成才路线,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现在学生成才的路径过于单一。一方面是万人同挤重点高校“独木桥”,另一方面是高职的报到率近几年一直不高。这固然与群众旧有观念、社会唯学历是举的现状有关,但也与职业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个“短板”有关。宣传“行行出状元”,提高职教办学质量、增强吸引力,亟待去破解难题、去推进工作。
多给学生铺就减负路线,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嬉戏是儿童受教育的重要方法。如果为了多考一分,音体美取消,社会活动不搞,素质教育搁一搁,孩子一天到晚背着沉重的书包,一天到晚做习题、背试卷,享受不到快乐,灵性也会少许多。只有把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让孩子有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负面新闻 井喷报道 围观文化 平衡报道
一、负面新闻“井喷报道”的狂欢
2013年,媒体报道了海南万宁校长带学生开件,一时舆论哗然,紧接着一段时间,打开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可以看到接二连三的教育工作者儿童的报道。据《2013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案件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被媒体曝光的儿童案件达125起,平均3天曝光一起,教师、校长是曝光最多的犯案群体。①
从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再到2012年“危险电梯坠楼事件”,去年的“复旦投毒案”、“埃及神庙到此一游”、“张必清楼顶别墅”……近年来,我国媒体的报道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各类媒体纷纷对同类性质的相似事件进行大规模地扎堆报道。
笔者选取了2011年至今5起较典型的类比扎堆报道,以新浪网、人民网为新闻源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见表1):
本文中,笔者将围绕某一负面事件为中心,在中心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时间段里(通常为一个月左右),各类媒体扎堆报道各种相似事件的报道方式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它是近年来媒体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报道现象、方式或报道模式。(如图1所示)
“井喷报道”不是不同媒体集中聚焦同一新闻事件的跟风报道,而是短时间内围绕中心事件,进行的横向拓展式的扎堆报道。犹如从井中快速喷出的流体以井口为中心快速四散开来,形成报道的井喷之势。“井喷报道”现象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传播路径:以中心事件向四周做横向扩散
这种报道现象的出现,都是先由一件热点新闻事件引发,作为“井喷”的源头,媒体以事件为中心,利用事件的显著性或是抓住事件中某些敏感的
关键词 大做文章。
2、中心事件多为负面新闻
容易成为记者类比扎堆报道的新闻事件,大多是涉及伤亡、道德败坏、贪污犯罪等负面新闻,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大众的关注,甚至是舆论的激愤。
3、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
这些事件往往都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为抓住这一中心事件的眼球效应,紧锣密鼓的挖掘相似事件,在每日海量的新闻中,借助已成为热点的
关键词 ,吸引受众的关注与评论。
4、蜂拥而至,又一哄而散
每次中心事件发生后,媒体上报道的相似事件通常会在10天左右这一周期内不断出现,一般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后围绕事件的报道会迅速销声匿迹,媒体会转向日常报道,或是对下一个新闻热点的追踪。
二、新媒体环境造就新的报道模式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共享的重要渠道,也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报道运作。
1、“围观文化”造就“围观报道”
微博这种兼具社交性和公共性的新媒体,以及其海量快捷的滚动信息,造就当今“围观文化”的特征——对于某一热点事件,受众迅速聚集关注,并通过微博等渠道转发共享、发表评论,越是热门的事件就越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井喷报道”中媒体正是掌握了大众的“围观”心理,抢先制造“围观”态势,最大化的吸引“围观”大众的注意力。
2、网络环境下把关人身份的模糊
如今,传统媒体的议题常常受到网络议题的影响;受众利用便捷的自媒体工具,也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使得记者、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变得模糊。很多热点负面事件,被网络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传统媒体利用事件的眼球效应,盲目扎堆报道。
3、便捷的新闻源获取渠道,新闻媒体的思维惰性
新媒体技术的发达,一方面,使微博等新闻源丰富化,一些媒体一味依赖这些便捷的新闻源;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工具为媒体寻找相似事件带来极大便利,通过其他报道方式来弥补时效性上的缺憾,对事件进行横向扩充,成为简单又高效的选择。
三、负面新闻“井喷报道”的负面影响
“井喷报道”高密度大规模的报道方式,能引发强烈的公众舆论,推动事件的解决。但这种围绕负面事件短时间内膨胀式的报道,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过度渲染引发媒介恐慌,冲击受众社会心理
“媒介恐慌”是指受众因媒介对危险事件的大规模报道产生的恐慌和焦虑心理的现象。②正如日本传播学家滕竹晓所说,许多的“拟态事件”,最初并不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经传媒报道后,很快就演变成社会上的流行现象,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③受众容易将媒介过度渲染的社会环境现实化,“井喷报道”实际上属于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异化现象。
媒体利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具有强烈感官冲击力的符号,对某类负面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种直观、集中、强烈的表达形式在议程设置上过度突出了这类报道,而有意无意掩盖了其他报道内容。使受众误以为自己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中、社会充斥着道德的丑恶和人性的淡漠,从而产生对生活环境的焦虑感、对现实生活缺乏信任,对社会心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2、信息过载造成阅听污染,挤压有价值信息
各媒体持续的、大规模的报道,无疑会给受众带来视听及心理冲击。过载的信息报道方式会给受众带来审美的疲劳,甚至是阅听上的污染。在“海南校长开房”的“井喷报道”中,媒体竞相报道各种形形的事件,严重污染着媒介环境。
同时,媒体作为大众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应在整体上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在版面安排和内容选择上应采取平衡报道的方式。连篇累牍的“井喷报道”会挤压有价值信息的报道空间,浪费了媒体资源。
3、报道失衡造成舆论压力,易引发媒介审判
媒体在“井喷报道”中,实际上起着一种放大社会中负面部分的功能,在无形中引导着受众的负面情绪,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虚拟的造成事件恶劣的影响无限放大,使大众失却原本的理性思考和评判能力,容易引发媒介审判现象。
4、报道止于事件表象,易造成烂尾新闻
各媒体一窝蜂的报道某一现象,忽略对事件的深度解读和舆论引导。只顾眼前的热点效益,不顾事件的后继发展和影响。当热度退去,很快被另一类热点新闻所取代,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甚至造成烂尾新闻。
四、走出负面新闻“井喷报道”的困境
“井喷报道”从根本上来说是媒体从业者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职业道德失守,造成的新闻选择加工上的失范现象。媒体作为耳目喉舌和社会灯塔,应积极反思“井喷报道”带来的恶果,在媒介经营管理及报道方式上做出及时的调整。
1、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把关人职责
媒体要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明确把关职责,不被网络议题牵着鼻子走,准确把握报道态势;尊重受众本位、塑造社会公共话题;应强化风险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周全的考虑到报道会给受众、社会带来的影响;在报道时,不应只追逐一时的眼球效应,而是把眼光放在传播的长期效果、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运营上。
2、注重平衡性原则,引导受众认知
媒体报道时要注重平衡性,要把握好报道的力度、角度,做到正负面报道相结合;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分流报道,可以配以新闻评论,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夸大事件的部分要素、过度重复某些敏感的
关键词 ,不对道德丧失和人格缺位加以渲染,要积极的反思,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加强创新意识,坚持媒介自身风格
“井喷报道”表面上是迎合受众的产物,但长此以往,过度渲染的报道方式会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丧失媒体公信力。媒体要想从媒介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摆脱简单、复制、刻板的新闻操作方式;面对自媒体的冲击时,应积极深入生活,运用多维的、交叉的思路挖掘新的新闻点;在报道角度、深度、新意上下功夫,以内容的创新吸引受众,规避“眼球之争”和媚俗化趋势。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良好的交互性(如微博和微信等),建立起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及时调整传播方式。
当然,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大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大众围观的社会心理以及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助推都是造就“井喷报道”的背景。走出此种报道困境,一方面,受众应向“积极的受众”身份转变,提高自身的信息识读能力、选择能力、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媒体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新闻法规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加强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使追求高品位文化传播的观念自觉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共识中。
参考文献
①魏铭言,《去年每3天曝光一起儿童案》[N].《新京报》,2014-3-3
②马媛媛,《媒介报道带来的媒介恐慌及规避》[J].《新闻世界》,2014(1):167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