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

第1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1.1信息化管理的数据查询速度相对较快

目前,把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卡片整理之后有效导入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中,然后根据设定的企业固定资产卡片搜索查询方案可以相对快捷且方便地查询到企业固定资产卡片中的具体信息,从根本上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查询更加方便与规范化。

1.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劳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控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节约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大量劳动力,有效解决了之前常规手工台账管理工作与简单化数据库管理相关模式落后所带来的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问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

1.3信息化管理的折旧计提相对及时与准确

从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面出发,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按照单张卡片来进行提取折旧,然后设定相关的计提折旧时间,并自动提取相应的折旧,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在折旧计提方面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

2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方法

2.1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建立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水平上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管理系统,完善相应的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收集与数据信息整理系统。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这一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企业专用资产的检验方面、资产用户登记方面、产业报告方面、资产信息查询方面、企业财务资产数据分析与统计功能的顺利实现方面、企业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审核管理、接收管理、审查管理、查询管理以及汇总报告管理等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把特殊化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完整化的资产记录以及情报分析总结,有助于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2.2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化信息登记与分类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工作登记方面已经随着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了科学化的分类与详情登记,从而有效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漏洞。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信息内容有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建筑物、办公用品资产、电脑以及车辆等,而且还会有相对统一的代码、相对统一的名称以及分类,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其他部门具置的合理性。企业固定资产在信息化搜索功能上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可以防止固定资产在帐户管理方面的不安全性现象发生。

2.3企业固定资产的定期信息化盘点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时刻清楚了解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情况,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模式,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的应收钱款情况,从而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利用信息化资产盘点系统,可以对资产实施及时跟踪与追查,有助于部门资产以及使用人的有效查询,还可以顺利查询相关资产信息的类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查询到固定资产的实际运行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添加进口方面、出口方面、出售方面及其他的资产变化情况,从而确保固定资产可以与账户实现同步上涨,避免企业固定资产的无形丢失。

2.4企业固定资产在报损漏洞方面的信息化堵塞

从专业化角度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报损管理漏洞主要是由于相关资产管理系统的不明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能力平衡报告,借助互联网管理工具,在既定的管理程序报损条件下,有效公开报道损失以及痕迹保留,实现在信息平台上实施资产处置与反映处置时间,处置具体方法、处置具体结果等,利用报道存在的漏洞,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资产流失。

3结语

第2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即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电视和互联网,现在正在步入第七次信息革命,即“互联网+”。信息革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各行各业,给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未来领军人物的基地,对于社会所发生的变革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召力,然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域还尚未被应用,新建本科院校尤如此[1]。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大多是从专升本或校际合并而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或单机版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下[2]。随着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进固定资产管理中,优势明显,越来越为高校所推崇备至。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目前学界关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研究,观点大体一致,主要是认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网络系统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如肖喜明、刘辉等认为所谓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重新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固定资产,改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等[1]。宋庆宝、张博、张时瑞等认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固定资产从申请、审批、购置、领取、验收、使用、调配到报废等整个周期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时动态[2]。范俊麟认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学校现有的校园网,建立学校统一的资产数据库,全校数据集中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校内的各个部门均可通过校园网页查阅全校资产的相关信息[3]。陈文相认为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资产管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是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手段的重要内容[4]。综上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固定资产从申购、建账、使用、调拨到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实时和动态控制的过程。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病

(一)管理松散,责任缺失

目前在高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从上到下都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领导不重视的问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二级学院和机关部处的资产管理员基本上是由新进人员担任或兼任,他们普遍缺乏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甚了解。在管理实践中,甚至还有些二级资产管理员拒绝办理固定资产入库工作,供应商为了迅速回流资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办理入库工作,因不熟悉入库流程,往往到处碰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二)倚重宏观,忽视微观

固定资产的宏观管理是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大局,包括政策制度的制定、对外沟通协调以及对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固定资产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固定资产的微观管理是指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执行国家、省(市)及学校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接受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由于受“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管理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管理层面,微观管理较少涉及甚至没有,例如固定资产的建账入库工作。许多院校此项工作都是由学校的资产管理员来完成,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的资产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真正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束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拓性发展,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也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羁绊和束缚。

(三)资产实时监控乏力

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的获取变得困难重重。高校为了获取固定资产的准确信息,都会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核查工作,然而当资产核查工作结束后,往往许多资产的信息又发生了变更,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就无法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这使得固定资产清查核查工作变得不具实质意义,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最终将影响学校的最高决策,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互联网没有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上至学校的决策层,下至二级学院、机关部处和普通教职员工都无法浏览学校的固定资产信息和个人名下的资产,由此所带来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不利于固定资产微观管理的开展,无法调动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方面,不利于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在院际间的调拨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第三方面,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固定资产信息不甚了解,会影响学校的有关决策,容易造成盲目采购现象,滋生铺张浪费之风,这与当下所提倡的“节约型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五)账实难以核对

固定资产账与价值账分离管理,在实务中经常产生对账难的尴尬局面。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各有一套独立的管理系统,而两者在固定资产的界定上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固定资产账与价值账不相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一般都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因此对账难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三、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全员参与,宏微兼顾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各级资产管理员可以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在互联网上便捷地完成固定资产从申购、建账、使用、调拨到报废等一系列的操作,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省了在多部门间周旋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这彻底打破了以往均由校级资产管理员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操作流程的管理窘境,从管理技术上实现了管理的合理分工,使得各级资产管理员都可以各司其职。全员都能够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资产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利于厘清责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随意性,降低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各级资产管理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宏微兼顾,创造资产管理全校一盘棋的新局面。

(二)加强内部控制,掌握实时数据

在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学校的资产管理员计划通过资产核查来了解资产的实时信息,但往往事与愿违[4]。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掌握固定资产数据的实时动态。学校的资产管理员通过下放一定的管理权限给二级资产管理员,例如修改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管理员等信息,二级资产管理员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对发生变更的固定资产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而学校的资产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跟踪资产的变更操作,实时掌握资产动态,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

(三)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共享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极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共享。人人都能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查询资产信息,了解资产动态,与资产信息零距离接触,从而搭建起一座防止资产资源闲置浪费的无形的天然屏障,创造资产资源有效利用的外部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领导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校的资产状况,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做出决策,一则更加使人信服,二则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避免对账尴尬,实现无纸化对账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角色和权限分配管理,各级管理员被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财务也被赋予相应的审核权限,通过阶梯式的递进管理,达到信息化集群衔接的效果,实现固定资产集群管理系统化,从而高效避免账实不相符的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产规模也将迅速增加。实践证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飞速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普遍渗透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高校灸手可热的一款应用工具。事实证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比较起来具有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推行管理创新,促进创新型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快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固定资产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小燕 单位:龙岩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喜明,刘辉.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2):105-108.

[2]宋庆宝,张博,张时瑞.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J].农业网络信息,2013(9):69-70.

第3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06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11- 02

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各项教育和科研计划以及培养基础人才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管理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学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必经之路。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对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和各项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系统应用及管理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1 传统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1.1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账实不符

传统模式下,一般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分为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核算资产的价值,实物部门负责建立实物卡片,管理实物资产。实物部门侧重于资产的运行及技术状况管理,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资产的价值管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实物部门主要关注报废资产的手续是否齐全。财务部门主要关注残值的回收情况,等等。由于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资产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开出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往往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发票到账的延迟而无法及时入账,抑或由于资金紧缺未及时付款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迟滞性,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

1.2 固定资产信息不易沟通,容易产生信息失真

传统模式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由实物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由于不同部门缺乏信息直接沟通的媒介,使其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充分发挥共享。尤其是不动产,实物部门往往在改变资产使用或存在状态时,不能及时将信息传递至财务,造成财务未能及时反映其财务状况。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电子产品、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的更新换代较快,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固定资产的减值,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却未充分披露,信息可能严重失真。

2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 固定资产信息共享,便于管理与控制

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体现实时化的信息交流,交互式的工作模式的应用,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人性化。以往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是人工账册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变动情况缺乏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互联网传输的优势,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即可实时控制,事中监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对上级主管部门,此模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该模式分工严密,由专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统筹分配,二级部门即归口管理部门分块管理,三级部门即使用部门分散管理,具体实物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把关,从采购验收到计价调拨、报废,每一个环节均落实责任人,透明公开地记录在资产信息系统上,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监督的约束机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人为操控和管理上的推诿现象。

2.2 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库技术支持的,格式统一,字段定义统一,标准统一。当管理员在初始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遵循系统流程的严格要求输入规范化的信息记录,系统即自动科学地分类整理,产生唯一的数据条形码编号,有条不紊地记载和完整保存着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数据的重复、丢失和缺失,减轻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负担,为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做出切实的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手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多样性、信息沟通慢等问题,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最终达到强化管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通过流程化、效益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思路,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3 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3.1 创建并维护完整的固定资产主数据

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固定资产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首先必须按资产类别和使用部门建立了资产类别编码和部门设置编码,并给每一个实物资产都建立一个资产编号,这个资产编号是唯一的,从资产构建开始到最后的报废,会伴随着该项资产经济全寿命周期。将设置好的编码和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录入到固定资产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所在地点、用途、技术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资产类别、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产权归属、制造商、使用年限、原值、折旧方式、折旧码等。录入完成基础数据后,资产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实时资产变动情况对其数据进行实时的维护,以便可以随时查询全部资产主数据。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资产数据查询的关键字,查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的各种详细信息,如资产所处的位置、资产的状态、资产变动的情况、资产的运行情况等各种关联信息,了解其设备运行状态是完好运行还是带病运行,待修、封存、闲置、备用、待报废状态,还可以对其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能够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进一步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3.2 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的数据自动集成

第4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模式;固定资产管理;探究分析

就现阶段的基本情况来说,企业所掌握的众多资源当中固定资产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在我国的企业资产总份额当中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本。对固定资产使用以及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显著地强化企业日常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管理、切实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并且促进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所以,强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1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

其一,对信息管理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管理和配置,能够帮助企业、乃至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企业随着支出增加会逐渐扩大经济规模以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扩大发展规模就需要拥有固定资产,假如不能对固定资产展开科学合理的分配,就会对企业运转产生阻碍。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是比较有效的,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其二,借助信息化管理,强化监测固定资产的力度,可以避免固定资产在无形上发生经济以及效益缺损等情况,还可以很好地规范资产管理相关的计划,并且对管理的模式展开适当的完善处理,避免投资的盲目,提升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确保资产实现有效且高速的运转,提升投资的价值。

2怎样强化信息管理的水平

一个企业想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身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进行适当的保障,令其能够有效落实,需要在以下几点上加以强化管理:

2.1建立数据库

建立起数据库需要立足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把和固定资产有关系的全部信息搜集起来,同时对其进行适当分类处理,比方说,和生产设备有关的、和配置车辆有关的、和企业无形资产有关的、其他生产以及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均整合,同时分类进行记录。就整体而言,专项数据库往往是相对特别的固定资产,它可以成为一个数据库当中固定数据源,随后进行搜集和运用,进而带来一些比较特别的管理信息。

2.2构建处理数据信息分析系统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需要拥有信息搜集和整理的一个完善的数据信息库,并且需要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来对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分析,进而才可以顺利地开发和深入地建设。它主要功能性体现在一个企业对于固定资产进行验资和产业报告等功能作用当中。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审核等,同时对其进行一定完善,最后分析信息并且总结分析结论。

2.3提供适当的决策支持

保证满足固定资产相关定义的大前提下,将政府所提供的部分数据作为主要的参考基础,对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合理的使用,同时会对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决策内容有辅作用。把有关的数据信息都进行适当的搜集和集中,反映出固定资产分布情况、查询以及集中的管理,在此基础之上,对数据库需要随时更新并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对整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展开监测处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的总体利用率,继而起到保证资产价值以及增值固定资产的作用。

2.4其他信息支持

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结合企业业务实际需求来展开并落实,只有这样,作为企业才能够切实保证资产高度安全稳定性,因此,就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而言,就其主要特征而言,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对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系统展开常规安全保障后,还能够和企业所拥有的其他系统进行相互连接,并且设置出一些信息接口,确保其设计非常简单;提升操作人性化程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系统的实用性,特别是针对固定资产的信息集成性相关功能上,需要将公司现有软件以及系统等进行恰当的利用,以期能够减少信息技术资产投资中可能发生的重复浪费现象。

2.5分类管理固定资产

针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审定的资产目录,按照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企业整体固定资产进行适当的分类管理。需要借助于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工作项目并落实,让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避免出现严重的漏洞。通常来说,固定资产包括很多类型不一致的内容,如电子设备、车辆以及不动产等。就这些资产项目而言,需要对其进行统一代码设计,并设置固定的名称以及分类信息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使用资产的过程当中始终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

2.6定期盘点

作为企业来说,需要彻底地熟悉动态管理制度,并且明确其主要固有资产的模式,保证相关信息能够拥有高度的一致性。究其原因,企业额的固定资产往往拥有很多不同的基本形式,在进行盘点的时候通常需要按照信息管理的相关工具所形成的数据情况和其他的综合性信息来查询资产库存。在比较快的时间里,结合相关需求对和它有关的相关情况进行查询。按照盘点的结果在管理工具当中进行资产的处理,同时还可以进行转让以及处置,防止固定资产发生一定的缺失。

2.7相关的管理规范

在一个企业之中,对资产进行负责和管理的部门和负责人必须要根据自身基本的需求给特定的人员提供与其职责有关的信息,并且要保证工作态度正面积极,防止资产管理的责任无法得到明确的情况发生。就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工作人员需要承担起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区分。在固定资产报损管理的工作中发生漏洞时,大多都是因为企业管理系统当中的基础性信息明确性较低所造成的,它和信息管理使用的工具没有关联,是按照能力平衡总结出的数据报表,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在线的管理,在程序提示的情况下,及时报道相关的损失,同时保留相关的数据,处置的时间和具体的使用方式、结果都能够实现反映,借助报道漏洞,继而实现切实的资产保值以及保障增值,避免资产发生流失。

2.8扩展管理系统的功能

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自动预警机制,令系统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自动地预警并提醒管理资产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完善相关的工作;其次完善整个数据网络,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报表,提升预测精准性;对数据网络进行适当的完善,构建完善数据网,令数据实现良性共享,同时令各级管理人员均能够按照自身的授权在数据库当中进行数据查询和管理;最后提升系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为企业提供参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当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发展到比较好的成果之上,借助统一编码对应各系统以及数据接口的建立,通过信息化数据共享的技术来实现有效整合,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问题,理清现有固定资产的纷乱现状,实现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凌燕.基于信息化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江苏商论,2012(33).

[2]刘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探析[J].经济师,2011(2).

[3]马正一.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8).

[4]郑明涛.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J].软件,2013(10).

第5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医院财务;控制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现已深入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作为医院而言,也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而建立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本文主要针对在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系统的构成、问题、解决办法方面着手讨论研究,意在改变医院财务系统的同时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

一、医院财务信息系统的构成

1.会计核算

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则要将会计核算系统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充分保障核算的数据、时间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时间相一致,避免延误记账时间、登记错误金额等造成帐务不符等情况,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医院指派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核对,及时避免由于上述问题给医院财务方面造成的严重损失。

2.固定资产核算

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其职责范畴严格对医院的固定资产金额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医院新进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要逐一做好记录,并登记在册,以便日后核对与查询。对于专门负责固定资产帐目管理的人员,要定期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制成报表上交到财务部门,并将此报表与医院信息系统相核对,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相一致。

3.药品核算

药品是医院最重要的物品,因此,做好医院的药品核算工作对于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医院要派专人对药品进行保管与记录,以免他人更改药品标识等。医院财务部门应该对药品供应商所提供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负责,对医院新进药品严格把关,并定期将药品购进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核对,避免信息不一致造成的严重后果。

4.医保信息

医保可谓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大事,因此,做好医保信息管理是医院对病患负责的表现。由此可见,医院财务部门对加强医保信息核算系统的管理,医保信息的记录,定期核算借贷额是多么重要的。

5.库存物资

医院的库存物资不仅多,而且种类复杂,那么,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也是重要的考验。医院财务部门应派专门人员对医院的物资进行管理、盘查,时刻监督医院物资的采购、审批、验收工作。并定期将库存物资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相核对,保持一致性。

二、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是从事医学研究的,所以,他们只拿出很少的一部门分精力管理医院财务,因此也就使得医院财务管理落后,并且管理者将信息化管理简单的认为是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其实不然,信息化管理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素质与财务管理综合技能。

2.信息化管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医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私下收费、亲属看病不花钱、漏收治疗费用、开高价位药品等。以上这些原因的产生大部分都是因为医院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很多人有打球的机会,在此同时,很多科室之间缺乏资源的共享,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

3.内部监督、管理力量薄弱

医院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医院的监督系统不严格,对破坏医院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很多人忽视医院的管理制度。如果任由此种情况的发展,必定会给医院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解决办法

1.转变管理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

医院应加强对本院财务管理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使其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将信息化运用到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医院还可以聘请一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才,让其从事本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岗位上施展自身技能,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同时,医院可以针对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实施奖励机制,最大程度的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加强各科室间的资源共享

医院应针对乱收费、不收费这一问题进行改革,建立一种防止私收、漏收医疗费用的系统,杜绝医生为病人开绿灯的行为。科室间的信息共享是十分重要的,共享资源不仅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从实质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医院的发展会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此看来,在信息化管理下加强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加强各科室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避免医院乱收费、不收费等问题,为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保障。在将信息化应用到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时,要结合医院的实际,在借鉴其他医院成功经验的同时,总结自身的缺点与劣势,切实解决财务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21-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等学校所占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且固定资产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再加上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学校内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高校一直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等,使得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

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思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继而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模式的实践验证该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实效性。

1 高校固定资产的构成

1.1 概念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宗同类物资。

1.2 特征

高校固定资产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使用年限必须超过1个会计年度;二是存在的目的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或管理服务;三是除名义金额入账外,其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如果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必须是大宗同类;四是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

1.3 分类

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即:房屋及构筑物;文物和陈列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及动植物。

2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信息化涵盖面不广

资产管理环节众多,但目前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仅在登记、使用、处置这三个环节上会运用系统进行管理而忽略了其他环节,并且大多数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导致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比如,资产配置环节,将财务系统的相关信息融入资产管理系统时,费时、费力,难度大、问题多,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部分院校在应用信息系统管理资产时,干脆避难就易,摒弃了这一环节。至于收益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环节能在信息系统中得以体现的高职院校更是廖廖无几。

2.1.2 信息化网络不通畅

某些院校主管领导,习惯于在纸质单上签字审批,认为只有这样才更直观,才更利于自己把控资产管理的全局。导致学校即使添置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系统最终成了“聋子的耳朵”。

2.1.3 账实不符

对于固定资产,因没有提折旧导致出现资产账面价值同实际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而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过程中,由于在管理机制上漏洞情况的存在导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家底不清现象,并因此对折旧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可以说,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全面核实,是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要求,在这部分要求作用下,高校目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则给资产折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1.4 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在部分高校中,由于统一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不同部门以及学院都独自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确定,缺少有效的规划以及调控工作。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使得部分部门仅仅对本部门的资产需求情况进行考虑,对固定资产进行盲目购置,过于追求小而全的情况,且在资产应用方面也不愿意对本部门具有的资产进行共享,因此不仅出现了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而且出现了重复购置的问题。

2.1.5 成本核算不合理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中还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账面核算。虽然在现今高校财务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了高校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但很多高校依然按照以往的制度内容仅仅对资产的使用成本、处置损益以及购置成本等进行了会计处理,并没有实现对折旧成本的处理,并因此使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够完整的情况。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会使高校由于不能够计提折旧而不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净值进行科学的反映,在使账面价值虚增的情况下导致错误资产决策问题的出现。

2.2 成因

2.2.1 思想认识不足

思想认识是指引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很多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来说,其在资产管理认识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不足的情况,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在很长时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往往为政府财政拨款、以供高校无偿使用,更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具有资产管理的科学认识。很多管理人员认为,高校在固定资产方面不存在应用压力、资源来源也不存在风险,并因此没有对折旧成本引起充分的重视。

2.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来说,其所应用的一般为归口管理方式。在该种管理方式中,其很难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与领导。同时,由于会计监督力度方面存在的不足、资产核算过于简单,且由于在高校固定资产体系中并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的提折旧,因此导致资产实际价值同账面价值存在了偏离情况,不仅不能够对对资产的分布动态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解,也不能够对资产在未来的维护以及购置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2.2.3 粗放式管理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来说,其虽然具有着较多的类别,但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对其中的各个类别进行细致的分类,且没有做好大方向的把握以及分工,因此不能够科学地对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同时,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也没有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跟踪,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 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策略

3.1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见图1),结合管理需要更新管理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开发或选择适于高职院校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3.2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利用清产核资后形成的基础数据,建立起资产信息数据库,使其能涵盖学校资产的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账务体系。

3.3 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功能,实行一项业务可全程在系统中进行,并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

3.4 要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普遍运用成熟的校园网平台,使各级管理部门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资产的购置日期、规格型号、价格、数量、现状、领用人、存放地等信息。

3.5 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提供丰富、准确、全面、最新的资产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层及时反馈资产的最新动态,提供决策依据。

3.6 规范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流程

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准确反映出学校资产的真实价值。新高校会计制度引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前,固定资产一直是以原值列示在报表、账面上,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虚高,不能准确反映出学校资产的真实情况,无法通过账面看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更新换代情况。而固定资产折旧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管理层能很容易通过账表了解学校的资产情况。作为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高校固定资产耗费以折旧金额的方式逐月计提进行系统分摊。所以,高等教育成本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只有对此有一个客观地认识,才能真正客观的评价高校办学绩效。具体来讲,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处理流程如下:

3.6.1 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流程(图2)

3.6.2 建立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要想进一步提升这批电脑固定资产折旧工作开展效果,保证其能够具有精确、细致以及完整的特征,制度以及组织结构可以说是重要的保障:

①从折旧模式看来,整个机房的电脑设备是折旧对象,对此,就需要高校能够对这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完整、统一,保证对于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都能够做到信息完整。对此,则需要建立起责任到人、统一领导的体系,以此作为这批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基础。即建立起由校长领导、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保证责任到人。同时,也需要建立起精细、完整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以此实现相关信息的协调以及统一处理;

②对于该高校来说,其都具有着属于自身独特的组织架构,除了需要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改变之外,也需要单独增设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机构。对此,该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小组,对固定资产前期宣传以及后期管理等工作进行负责,由校长直接领导;

③积极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对资产的登记审核以及采购验收等制度进行完善。对于来源途径不同的固定资产,需要在登记以及采购方面进行区别对待以及细致的分类,并做好资产清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这批电脑的固定资产,在实际资产清查工作开展中,高校主要按照耗损特点以及特例特性等属性将其归集到相应的折旧方法以及方式当中。

3.6.3 根据折旧项目分类进行精细化核算

在精细化管理中,横向细化是对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这就来说,即是根据固定资产形式的不同将其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对不同的部分根据其物理特性的不同分解成更多、更小的部分。而在此过程中分解获得的不同部件,就是基本的工作单元。在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进行确定的基础上,高校则需要将固定资产分为通用设备、家具、房屋、专用设备这几个类别,并在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中再将其进行细分,之后根据不同部件进行计提折旧以及综合核算。

通过对固定资产横向精细化核算的实施,则能够使高校不同级别管理者在实现通盘考虑的同时能够对其细节以及局部部件进行掌握,保证在折旧过程中不漏项。同时,其也利于责任人能够对自身的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即对资产折旧的工作分工进行理清。在以该方式进行细致的分类之后,则能够在便于折旧工作落到实处的同时更好地对固定资产本身实际进行尊重,能够同实证化方法论实现更好的契合。

4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案例研究

2013年9月某高校购入机房电脑一批,共20万元,其中包括18万元的电脑购置费和2万元的家具购置费。次月,根据规定对电脑计提折旧:电子设备,为3年,残值为0,按月计提折旧。

借:教育事业支出(项目核算) 5 000

贷:累计折旧(项目核算) 5 000

由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较长,项目结余无法得到真实反映,可能造成误用结余,项目失去控制。为此,该高校按照上述策略调整了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这批电脑,将其作为固定资产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折旧计算。

该高校机房建设经费专项总经费20万元,购置电脑支出18万元,由此可得:

权责发生制下的项目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20(万元)

收付实现制下的可用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支付的暂借款(0)-支付的非流动性资产额度(18万元)-累计折旧(0)=2(万元)

次月,按月计提折旧,计算出:

权责发生制下的项目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5万元)=19.5(万元)

收付实现制下的可用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5万元)-支付的暂借款(0)-[支付的非流动性资产额度(18万元)-累计折旧(0.5万元)]=2(万元)

按上述计算方式,2013年10月该高校机房建设经费专项余额为19.5万元,实际项目结余为2万元。

5 结论

第7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一、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然不健全,无法适应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数量的增长以及经费不断增多的形势。不仅如此,当前我国中小学关于监督固定资产的制度也相当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储情况做定期合理的分析。同时,一些并不专业的人士来管理固定资产进一步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漏洞频出。这些都是学校没有合理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的。

2.有关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一些中小学的校领导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一些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审查作用。有些学校甚至多年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或者盘点清查之后没有及时入账。对于盘点缺失的固定资产也没有继续追查原因,往往草率了事。总而言之,由于校领导的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于当前我国的中小学中,特别是闲置的固定资产。在购置这种固定资产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计划,造成一些昂贵的设备在购置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造成这些设备逐渐闲置。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存在重购买轻使用的现象。一些固定资产的购置只是为了给学校充门面,并没有真正落到使用的实处。通常都是积极申请经费购买,一旦申请成功购买之后就闲置。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

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退休下来的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原来可能是数学、语文或者生物老师等,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并没有系统全面了解。由于他们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造成他们不能够清楚地进行资产申请、采购、监管和清查等工作。由于对一些基本流程不熟悉,造成固定资产的统计不准确、账物不符等现象。

二、改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1.完善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过去中小学面临固定资产的管理总是具有随意性,或者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这种根本的规章制度必须要建立起来,并且具有一定的执行效力。为此,必须制定让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的规章制度。例如,在各个学校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资产用途,由各个学科教学组或者实验室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学校统一审核,确定应该购置资产的种类,并由学校统一组织购买。购买完成后,固定资产的使用方法、使用周期等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案具体制定。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则必须邀请专业人士来指导购买使用。

2.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中小学应当自校长、党委书记到教职工一致树立起正确的管理观念,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提高重视程度,从而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才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由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的覆盖范围较广,并且学校教职工和学生都会经常接触到固定资产,因而树立起从上而下的全局管理理念,有助于树立起人人关心、人人管理的良好氛围。

3.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为此,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该与计算机技术挂钩,通过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例如,引进信息化流程管理方式。对于实物的管理要从项目立项开始,到工程完工、资产验收为止,要将申请、批复、付款情况、发票等资料完整地纳入信息化管理系。引进电子标签管理方式,要将实物资产的信息,如资产名称、种类、购置时间、购进价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以条形码的形式标示,贴到相应的资产上。这些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更好更方便地帮助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高ERP系统操作应用,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中小学校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专责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培训的目的关键是要让管理人员进一步学习根据分类标准、设备与固定资产对应目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保证账、卡、物相符,提高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保证管理系统中的资产信息的完整性。

三、结语

第8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垂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难点

一是多口分工负责责权明晰难。省级垂管事业单位实行全省垂管,内设办公室、财务部、人力部、技术部等七个职能管理部门和十一个业务部门,下设宁德、莆田、泉州、漳州等七个地市分院和三个经济实体。省级垂管事业单位单位实行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分工负责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核算,办公室负责财产物资的实物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编号、建卡、调配、领用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保养、维修、清理、盘点、申购计划工作。

由于牵头部门缺乏权威性,统一协调难,部门之间分工清楚,但合作的责任、权利不清晰,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从上到下、全方位、全过程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财务部只清楚账面上的家底,却不清楚实物在哪里,保管和使用情况如何;办公室调拨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变更相关资料,保管使用部门重使用,清楚仪器设备的性能好坏,却不知其价值,资产卡片数据编制不完整,不清楚资产的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盲目编制报废项目。

二是多口盘点清查组织协调难。在固定资产清查中,一方面由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频繁变更、办公地点的分散、内设部门的多次变更合并及多次大规模的搬迁,出现账目和实物不符的情况,特别是空调及办公桌椅、家俱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特别的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固定资产的交接不到位,固定资产调拨中未按相关程序进行固定资产调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部门各自为政,牵头部门组织指导协调不力,20多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顺,从启动盘点到清查完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的目标。

三是多口管理资产使用效益低。财务部门、办公室、保管使用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做到对固定资产实际意义上的管理。在4000多件(套)的固定资产中,仪器设备等专用设备占67%,而这些资产分布于20多个部门保管使用,基本上限于账务核算管理,很少相互之间调拨使用。特别是高精尖的大型仪器由于需要专人维护,维护成本高,归口技术部门专门管理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使用的整体效益不高。

2.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化尝试与实践

院借助《金网际资产盘点管理系统》着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与实践工作,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可喜成效。

实现了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两大目标。一是全面清查,摸清家底。二是建立全方位多级次的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

完成了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三大任务。一是建立管理平台,全面、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二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账物卡相符。三是监督管理固定资产的收入、调出、保管、使用以及清理报废工作。

3.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主要措施。一是以财务部固定资产账户的数量、金额为清查的蓝本,先后多次组织所有部门进行反复的核对与清查,主要是核对实物名称、数量、金额、保管使用人和状态,做到一一对应。对有物而与财务部账上名称、金额不相符时,要一一说明,件件清楚。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固定资产数据按使用部门进行录入,并编制一一对应的条形码,并进行条形码的贴标工作,与此同时采集实物的“两码”工作,一个是实物的条形码,第二个是实物的唯一的国际码,完成所有实物的“身份”界定和唯一性的识别标识粘贴工作。三是实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三账”相符工作。

主要成效。一是以条形码、国际码为基础,规范并实现了固定资产数据采集、查询、清查的精细化快捷方便的管理方式。在数据库里可以从保管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构成分类及资产性质等方面查询到各种信息,使得固定资产的数据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的任何变动包括新增、调入调出、报废及出售等都与账务管理系统及时核对,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同步变化。二是数据信息化建设保证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准确性。原来按固定资产类别分类提取折旧,由于卡片量大,无法区分某一类别中是否有超期服役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化建设后,对于超过计提折旧年限的卡片,系统会自动过滤掉,不再参与折旧计算。三是数据信息化建设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单位的发展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或报废部分的或是调拨的固定资产,若手工制作卡片仅这一项十分耗费时间,信息化建设后仅需数据转换就自动完成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省略了手工状态下的复杂计算,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

4.数据信息化建设对创新管理模式的几点启示

建立健全“一个口”进出的管理机制。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牵头管理部门,无论是在固定资产信息软件与财务软件接口、各类固定资产数据维护、组织固定资产盘点清查、调拨与报废等方面都十分便利,也责无旁贷。

在组织形式上,在单位完成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后,必须明确财务部为主管部门,落实以财务部“一个口”管理的原则,将财务审核和资产管理两者合二为一,均由财务部负责;技术部门、保管使用部门、采购等其他部门都应服从财务部的指导,积极配合,从而保持从上至下的、有力的组织管理形式,避免以往松散、多口协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具体主管部门的局面。

在岗位职责上,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各环节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在制度上做好协调。充分应用数据信息化后实物管理与数据管理两者相互融入、相互依赖、方便快捷的特点,强化在一个单位内以财务部为主管责任部门,明确财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固定资产信息辐射的作用,抓住固定资产采购后报账和编制粘贴实物条形码这两个重点工作环节,实现数据录入、调拨、盘点、评估、报废等职能,而技术部门着重把好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管理使用部门则重在实物的验收、使用和日常管理,采购部门重在组织采购、验收、报账和到财务部请领实物条形码和组织粘贴条形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交叉点和协调点,使财务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往一个单位内固定资产多部门以及复杂的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在日常管理上,财务部应完成日常基础数据的维护与录入,并负责建立固定资产财务账、资产管理部门账、使用部门账,且必须实现“三账一致”,落实好“一个口”进出的原则,应用数据信息库强大的功能打破条块分工分隔的管理模式。

在人员配备上,财务部应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维护数据信息库,其它部门也应指定兼职的管理人员使固定资产日常工作有专人管理。

第9篇: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价值,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改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约束指导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相互成就,事业单位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度进行改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约束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大多都来自财政部门拨款,固定资产的采购也使用财政资金,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国有资产,因此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各个管理环节,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监督、维修等都有专人处理,事业单位可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现状以及资产状态,对资产的使用过程和报废处置环节加强监督,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丢失以及处置不合理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1]。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不断优化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配置,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顺利进行,避免运营风险,为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夯实基础。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建议。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较为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忽视资产配置,比如某事业单位根据年度预算计划购置固定资产,但是并未注重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实用性,使得固定资产浪费,占用较多的财政资金。事业单位在分配固定资产时缺少完整的分配机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2]。另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少独立的管理组织,而且现阶段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职责不清晰,缺少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到位,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严格约束。少数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固定资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比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对损坏资产进行追责,但是事业单位并未贯彻落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有效约束,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资产的价值和技术作为采购标准,忽略了固定资产是否适用于事业单位工作,采购较为随意,导致部分固定资产被浪费;第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账外资产,导致账实不符;第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缺乏合理性,少数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按要求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导致因报废处置不合理使得资产浪费。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合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维修、处置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因采购固定资产申请财政预算,但是在制定购置计划之前,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所拥有但还没有投入使用的资产进行清查,导致资产重复购置,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其次,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固定资产仅仅完成了验收工作,还未入库登记就已经投入使用,导致后期在清查盘点资产时,无法准确定位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影响后期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及其使用年限;最后,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前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得到批复后方可进行处置,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甚至还有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结余过多,为了减少资金结余,私自将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重新购置资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流失,既影响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但是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少数事业单位虽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并未充分应用管理软件,软件中部分功能没有发挥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幅度较小[3]。而且事业单位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

三、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强化管理层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其充分理解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以便于单位管理者能基于战略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事业单位应当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管理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便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根据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管理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基于政府政策以及单位改革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资产处置等环节要进行严格要求。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应当完善资产采购内容,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调查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制定准确预算计划,明确采购内容,严格要求资产采购人员根据预算计划进行资产采购,不得随意增加资产购置数量和种类,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的情况;固定资产购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登记,同时固定资产的购置要透明公开,避免采购人员出现不合理行为。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严格约束,固定资产需要信息登记无误之后,方可使用,而且使用部门也需要对使用的资产进行登记,以便于后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追踪管理,使用部门要对资产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资产由于人为失误损坏,资产管理部门则需要追究相关人员或是部门的责任,不能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对资产清查和盘点进行规范约束,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最后,事业单位根据当前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应当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避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工作。采购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采购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需要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和采购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其次,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对固定资产如何分配进行研究讨论,保证物尽其用,同时监督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在各部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使用部门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检;及时盘点资产库存,排查仓库中还未使用的资产,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最后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固定资产处置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必须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复,不得出现私自处置资产和报废资产的情况。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展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功能,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开发,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事业单位。同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严格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工的系统管理权限,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影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也可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以便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运用新技术对系统中功能进行补充完善,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以便于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另外,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保证信息系统中的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事业单位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