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按照惯性思维,企业员工管理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规章制度、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性管理,使员工最大限度地服从于企业的管理意志。
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潜移默化地适应企业的管理。
因此,对于员工不按照企业管理意志做事的行为,企业管理者是应该板起面孔零容忍,还是发发慈悲手下留情?这让很多企业管理者遇到此类问题时都颇感纠结。
如果要求单纯地执行柔性管理,可能企业的管理者会心存芥蒂,认为铁的纪律是企业正常工作秩序的保障,是每位员工都必须遵守的纪律。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是“柔性管理”面临最常见的困惑――是否会导致管理的退让?
有观点认为,过于柔性的方式或许能够保证和谐,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企业的绩效。员工一旦从柔性管理中获益,就会期望得到更多,与此同时,却付出得越来越少。
但是也有人认为,刚性管理同样弊端多多,比如,刚性的规章制度的执行过于不近人情会遭遇员工激烈的反弹,乃至消极怠工,使企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或者引起企业管理方与员工更加尖锐的对立,这种不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马斯洛首次提出的“需求五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理论早就告诉我们,社会认同的需求和自尊的需求是一个社会人的本能需求。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法也要随需要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方能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刚性的管理之外,及时地对员工进行柔性的精神激励来实现和满足员工对认同和自尊的需求。
换句话说,企业只要从实际出发,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懂得适度变通,就能凝聚人心、成就更有效的管理。对员工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把人当人而不是机器”,从而使得员工愿意怀着这种满意或者是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实施柔性且人性化的管理对员工倦怠情绪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工作要求和负面情感效应对此的影响程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在用刚性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员工的同时,从精神层面去关注和尊重他们,会让员工们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体面。
企业没有人人遵从的刚性管理肯定不行,但如果一味依靠刚性管理则更是不行。企业究竟采取哪种管理方式不能仅止于外在形式,不管是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都应建立在一种企业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之上,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并能形成长效机制,作用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
关键词:需求驱动;人才培养;节能;能源管理
作者简介:朱群志(1972-),男,浙江台州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任建兴(1961-),男,江苏海门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1407)、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59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21-02
一、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供给的压力很大,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地方存在粗放式使用的情况,很多能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浪费。这种能源消费方式使能源供给进一步恶化,对人类居住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节约能源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措施。[1]
培养从事节能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从1979年开始,我国就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节能工作,但30年来节能事业起伏不定。这种状况固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源供需形势等因素有关,但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缺少一支精通节能技术、熟悉节能管理、事业心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我国开展节能工作的软肋,也是实现我国节能目标的瓶颈问题。[2]
培养从事节能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需要。各类工厂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节能与能源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的能源计量和管理,开展节能降耗工作。1998年1月起施行、2007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重点用能单位包括两类: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之后天津和山东等地开展了能源管理师的试点工作。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要求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
社会对节能人才的需求很大。根据对用能单位的调查,我国专业节能人才的需求量在数10万人以上。目前我国从事节能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很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即使有专职人员的企业,也存在能源管理人员节能意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以及人员配置偏少等问题。这些原因导致企业对能源的控制和管理薄弱,严重阻碍了节能工作的开展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企业节能潜力,以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专业的节能与能源管理专门人才显得十分迫切。
我国高校在节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虽然有一些高校在能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3,4]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节能人才培育机制,面向节能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都比较薄弱。[5]针对高校培养人才不足的现状,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纷纷提供短期的能源管理师课程对一些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然而,这种培训班短则几天,长则一周;培训项目时间短,很难对学员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节能与能源管理专门人才。高校可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革,通过调整一些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增补部分课程,为社会培养毕业后从事“能源管理师”岗位的人才。
二、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探索
节能涉及的领域多,学科背景广。从技术角度分析,主要涉及“热”和“电”。本项目主要探索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上进行改革,适应社会对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的需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相近专业包括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由于各个专业的背景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偏向动力机械,有的偏向制冷与空调,有的侧重能源高效和清洁利用。电力高校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往往偏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和电厂集控运行。本文针对的是上海电力学院的国家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并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
1.制定了“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改革,设立“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还是这个专业方向的核心,因此,专业方向与所依托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基本相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等。
与常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区别在于增加了特别针对节能与能源管理的课程模块。该模块包含6门课程,共计9个学分。课程包括节能技术概论、空气调节、制冷原理与设备、热网技术、技术经济学以及能源管理与审计等。这些课程有的侧重技术层面,有的侧重能源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层面。除了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之外,学生还可以从其他专业方向中选修一些课程,例如热能工程测量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
2.教学内容契合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
节能人才不仅要掌握各种通用节能技术,而且也需要懂得一些技术经济分析、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6]因此,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来设计。例如,“节能技术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电联产节能技术、锅炉和加热器节能技术、热管及热管换热器节能技术、热泵节能技术、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电力行业节能措施与案例等。“热网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及管网水力计算、供热管道敷设、热源配置等。“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政策、能源工程管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平衡等。
3.在实践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中除了一般的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外,还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这些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常用节能技术的实验。例如,在“泵与风机”课程中增设了泵与风机的变频调节实验。通过开展这些实验加深学生对变频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效果的认识。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是一个新增的、有特色的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专业选修课的相关知识,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选修课程。尝试将一家医院的供能系统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要求学生结合参考资料对医院的用能及供能系统进行设计。提供给学生的资料包括工程扩初说明、各类冷热电设备性能参数表、非电空调选型设计手册等。
通过与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科研实验平台相结合,建成了一些学生实践基地。由于在项目设计阶段就提前介入,这些基本建设工程和科研平台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需求。已经建成的实践基地有:节能生态艺术厅、大学生活动中心节能建筑示范基地、多类型能源的分布式能源实验系统、校园能耗监管平台等。节能生态艺术厅可以开展的实验有中央空调性能测试、室内温度场测试、太阳能热水器性能测试等。大学生活动中心节能建筑示范基地可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风光发电互补实验和建筑能耗按户计量实验等。分布式能源实验系统可提供燃气轮机性能试验、内燃机性能试验、气水换热器性能试验等。而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则能够提供全校每幢建筑的用水、用电数据,这些数据是学生开展能耗分析和节能诊断的生动素材。
4.人才培养情况
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于2008年开始按方向招生,招生规模为1个班。2012年首届学生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优良。学生的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电力行业发电企业、设计院、电厂建设企业以外,也有节能服务公司等。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的设立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他们进入单位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开设的选修课程得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其他专业方向学生的欢迎。“节能技术概论”、“能源管理与审计”、“热网技术”等选修课程每个教学班的人数都接近80人,其中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只占一半。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这些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的节能意识增强了,对节能工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创项目,这些学生既有来自热动专业又有来自机械专业、管理专业等。管理专业的学生与热动专业的学生联合组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活动,并获得较好成绩。这些科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上海电力学院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校培养节能与能源管理人才进行了探索。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上设立了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方向,制定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开设了兼顾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专业选修课程,依托校园基本建设和科研项目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所开设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加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为热动专业毕业生从事节能与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由于节能的领域多,范围广,涉及学科多,因此节能人才的培养中存在不少困难。企业所需的节能人才最好是多面手,既懂“热”,又懂“电”,还懂能源管理。但是,作为一个本科专业,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各个行业有不同的生产流程,培养一个通用的节能人才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强节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持续关注的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相关专业可以和企业紧密结合,结合专业的学科背景和依托行业的特点进一步探索节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志功,王伟,郭炜煜.大力发展能源教育建设低碳社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7):10-13.
[2]刘显法.节能降耗的人才保障[J].中国人才,2007,(2):27-28.
[3]左远志,杨晓西.大学开展能源教育的新视角[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100-103.
[4]桑丽霞,王景甫.对我国大学开展能源教育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2-74.
[5]尹健.节能服务产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以我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钢)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工作为例,对钢铁行业中能源管理中心的科学合理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1)三钢能源管理中心构建三钢在构建能源管理中心的过程中,契合企业的转型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构造出以能源消耗监控、能源管理调度及能源实绩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为一体的管控一体化计算机系统。整个企业的能源消耗、调度等都由能源管理中心统一进行。其能源管理中心主要涵盖了电力、水道、煤气、空分气体、蒸汽、压缩空气等六个方面的能源介质。通过能源管理中心的监控系统,对三钢的各项能源资源损耗进行监控,并加以调度优化。
(2)三钢能源管理中心的基本构成以功能对能源管理中心进行细致划分,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收集网络、实时数据管理系统和应用管理系统。信息收集网络的构建主要利用了RTU、DCS和PLC等多种信息收集设施。RTU即远程终端设施,集中分布于远程现场,利用它对远程现场的设备和智能化仪表等进行监控管理;RTU主要负责监控管理信息的转化,一方面将监控信号转化为能够在通讯设备上传输的格式,另一方面将监控管理设备传达的消息转化为命令,从而全面控制设备的运行。DCS(集散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设施)两种设备主要用于各分厂的现场管理监控,利用工业内部以太网把管理监控工作以数据的形式传递到中央能源管理中心。实时的数据管理,一般利用钢厂内部的实时数据资源库,用相应的软件实现对实时数据的管理和记录。将设备同内部I/O服务器相连,能源管理监控设备的所有数据均由工业内部以太网传输到I/O服务器后进行整合。此外,各部分管理站通过整合I/O中收录的数据,再向下位机相应管理调控命令。应用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含了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和动态平衡优化调度系统两大方面。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数据的详细分析、确定能源结构的发展调控方向、拟定能源消耗管理报表、制定能源管理计划、能源考核与结算以及最终命令的等等,基于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和规范化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计量、统计、考核整个事务流的闭环管理。能源动态平衡优化调度系统则是通过建立能源产耗的预测模型和管网模拟模型,准确地模拟各节点信息,对各环节的能源介质产耗进行预测,根据调度目标建立能源输配模型,最终给出优化的调度建议和方案。
(3)三钢能源管理中心基本工作内容的确定三钢能源管理中心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实时监控、能源质量的控制、能源的供需调整和企业运行工作等部分。数据的收集主要利用能源的相关参数作为指标,包括温度、压力还有流量等等,通过建立好的PLC,以工业以太网为媒介,直接传达给EMS(能源管理系统),也可以利用各分厂运行的现场子站收集数据,再传达给EMS。数据的实时监控,主要由专业监控人员在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站对钢厂系统的整体运行数据进行动态化监控。能源质量的控制,以人工化验或专业检测设备测量的方式,对能源的质量进行分析,为系统提供更为精确的能源质量数据,促进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能源供需的调整主要按照不同能源的使用数据为标准,对其日供需量和月供需量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进而得出每种能源的基本损耗,对能源进行优化调度,减少能源放散损失。针对运行工作的管理,主要是指能源系统的运行监控记录整理、设备运行方式的调整、能源消耗的计量结算以及能源实绩考核等等。
(4)三钢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首先,三钢能源管理中心结合了分散控制与集中化控制两种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综合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针对能源管理的各部分问题,效率较高,适应性也较强,优化了管理流程从而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其次,三钢能源管理中心实时数据收集、在线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的综合管理模式,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投入,促进了单纯节约能源向综合节约资源的转型。此外,三钢能源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工作开始后进行管理向工作准备阶段的科学合理式规划管理的转变,以煤气放散最少、用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的调度模型,在能源使用前提供决策依据,形成了新的扁平化能源调度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能源管理工作的综合使用率,且为能源消耗方案的优化预定奠定了基础。
2结束语
关键词:综改区 山西省 合同能源管理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060-02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独特优势
1.基本内涵。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于2010年4月2日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将合同能源管理定义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0年6月2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本办法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第139条第13款规定,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从事节能服务的单位通过与用户签订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者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分析、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服务,并分享项目节能效益的一种节能机制。
2.独有优势。(1)多方配合的整体性、系统。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改造项目的全部工作,其中包括能源审计、节能设计、节能工程施工、项目融资、节能设备的提供、节能设备的运营维护及节能量认证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系统。(2)针对节能项目量身定做全面系统服务。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会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通过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并用的方式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节能服务公司通常还负责用能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节能项目在合同期满后,也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3)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融资责任。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用能单位一般无需事先提供节能改造所需的资金和服务费用,相关资金或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或是由节能服务公司寻找项目融资,也可以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节能改造所需的设备等。节能服务公司前期投入的费用及其利润将通过在约定的合同期内分享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收益或以类似方式获得。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介入,可以降低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的资金压力,有效地提高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4)节能保证性、高效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向用能单位承诺节能量,保证用能单位可以在项目实施后即刻实现能源利用成本下降。另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入及利润靠“节能效益”支付,所以只有保证一定的节能率才有必要真正投入一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过这个保证,用能单位将无需承担节能改造失败的风险。(5)通过非行政的手段解决高能耗问题的有效机制。虽然政府可以通过限制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量、设定用能单位的节能减排目标等手段解决高能耗问题,但一般很难强制要求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市场机制,用能单位可以在无需投入资金和几乎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降低能源费用,而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分享节能费用等方式实现盈利。在此种模式下,节能改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还给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有效促进节能改造的广泛推广。
二、山西合同能源管理的现存问题
1.政策支持有待创新。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应当在政策上充分考虑本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给涉及民生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以政策上的适当倾斜。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完善,市场模式的多样,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等等,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激励创新,需要有关部门联动配合。
2.融资渠道单一。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兴的机制,具有预期效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预估。所以,金融机构往往对此类项目的信心很低,在缺乏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所能提供的融资渠道和额度也非常有限。
3.管理监督亟待加强。至今,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监管制度还未见正式出台,只是每年度会依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的考核实施方案和年度节能服务公司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采用企业自查和组成考核组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对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重点抽查。但具体项目日常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施工质量、节能效果、运营状况等停留在企业自我监督的层面,又加之大部分项目涉及民生项目、公共项目,其中隐患显而易见。
摘 要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合作机制,提出了采用该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设备改造 节能
国有电信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从纵横千里的管道光电缆网络,到星罗密布的网络设备,规模壮观。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如今设备不断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在投资收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网络质量优势,满足业务的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设备的推陈出新,传统的老旧设备利用率不断下降,资源闲置,空转率高,耗能大而产能低,如何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又将是一个难题。运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老旧设备的改造无疑是一个新的出路。
一、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情况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act(简称:EMC))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降低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风险。这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改造“用能单位”的高耗能设备,从“用能单位”的节能收益中进行分享,合同期内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维护其投资的设备,合同期满所投的设备资产归属“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降低网络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同时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方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分享部分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管理方法。EMC 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 公司才能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合同能源管理是EMC 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节能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EMC模式特点: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利益,EMC才能得到更多。
三、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内涵
1.优化网络主方向
改造旧设备主要的目的是使改造后的设备,或者新投入的设备能够替代原来的设备发挥其使用效能,这必须要有资金的投入。电信企业在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需求驱动下,为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集约化”的网络运营发展体系,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投资趋向4G建设和终端营销,原有网络极少投资,老设备只能维持现状,能用就行。在此情形下,借助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的雄厚实力,建立合作关系。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资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对原来旧网络设备进行改造。
2.节能减排是核心
因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就是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而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因而设备改造主要的目的要实现高效节能。如何测定项目是否节能?节能多少?节能效益是否足以支付改造项目全部成本?节能服务公司能否获利?这需要制定精确的节能测量方式与计算方式,如采用历史数据对比法、标杆数据对比法、电功率法分摊法等方式进行测量节能量,并通过试点验证节能的效果,才能立项实施,建立合作关系。
3.建立机制做支撑
合同能源管理是新型的合作方式, 目前在企业中实施非常少,这需要在合同模式、双方分工界面、产权归属、财务处理方式上进行明确,建立合作机制以支撑项目的最终落地实施。
四、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效果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近两年在电信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上进行的一项探索,通过一年多的全面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1.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以优化网络为工作出发点,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节能降耗为最终目的。
用能单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改造了十万线程控交换设备。按分成比例计算,用能单位节约了电费,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成本又获利,双方达到共赢。
2.顺应网络转型,提升运营能力,释放人力资源
随着固定电话网络演进步伐的加快,接入网的盛行,软交换网络技术的成熟,IP多媒体系统的逐渐兴起,电信网络已经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期,老旧设备的改造成了历史的必然。网络改造后,提高网络质量,延长了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保费、维修费等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维护效益,释放人力、物力资源。
五、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网络改造低投入、易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用能单位以极小的投入实现网络的更行改造。整个模式中用能单位、设备提供商以及节能服务单位均得到收益,实现共赢。
2010年3月26日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文中电信企业被列为了关注性企业。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六、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基于现有的组织架构、投资和网络等资源条件下进行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无须额外的资金投入,相反因为模式运行成功而吸引了合作方的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可操作的特点;该模式仅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并有国家政策指导,因此方便各行业各类设备的改造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通信世界网.http:// .cn.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渠道分析
1、自有资金和用能单位提供的资金
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在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时,自有资金并不充足。因为这些公司一般为资金基本自筹、独立运营的成立时间较短的新企业,主要依靠所有者权益资金谋求发展,技术条件上不够成熟。多数用能单位对建筑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的节能效益持怀疑态度,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缺乏资金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就越难取得用能单位的资金支持。
2、专项支持资金
国际专项支持资金主要包括以下3种: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组织开发的“中国节能融资项目”;国际金融公司为合作的商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融资贷款提供风险分担的“中国节能融资项目”;法国开发署提供的低于市场利率的“绿色中间信贷”等。由于国际资金支持的项目对贷款企业的资信条件、财务条件、项目条件准入门槛较高,实际从这种渠道中获得融资的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不多。国内专项支持资金是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规定。
3、项目融资租赁与股权融资
项目融资租赁中最常用的是杠杆租赁融资方式。杠杆租赁充分利用了项目的税务优势作为股本参加者的投资收益,所以降低了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成本,同时用能单位的融资成本也随之减少,对用能单位有一定的吸引力。股权融资即以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名义对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建筑节能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极大。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应该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的优缺点,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即使在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阶段,也应随时做好吸引潜在“股东”的准备,待建筑节能服务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上市之后就可以进行股权融资。
二、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我国,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融资困难是制约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不管是在工作层面或者是在学术研究层面,如何解决融资难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认为,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主要由由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问题。目前,中国五批累计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但由于初期备案的门槛相对偏低,因而已备案的公司一般以轻资产、可抵押资产少、缺乏良好的担保条件为特征,而且也存在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以及金融素质偏低等问题。而EPC项目参与主体众多,面临着市场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节能技术专业评估能力,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属于高风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融资的积极性,节能服务公司如何提高自己的信誉度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是国内EPC项目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是合同能源管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回笼慢。中国EPC项目的合同期一般为3到5年,甚至更长,这就造成无法快速回笼资金的后果,当节能服务公司同时开展多个EPC项目时就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投资收益可计量的回报时间较长,前期就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大量的资金,这就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必然要向金融方向发展,银行、风险投资、保险机构的进入,是解决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出路,但这样又会造成节能服务公司和金融单位的竞争,降低金融单位为其提供贷款的主观意愿度。
三是我国金融体系缺乏完美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试点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的节能量产值”做抵押来发放贷款,如:浦发银行推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即是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资金瓶颈而推出的专项产品。浦发银行以“未来实现的收益”作为质押,向企业提供专项贷款,浦发银行按照节能项目未来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前将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一次或分次发放给企业。但是受风险估计与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规模的贷款发放对中国越发壮大的节能服务产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国内的整个EPC市场需要更大规模更规范化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
三、破解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难的新思路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依靠赠款与国家财政资助的现状必须打破。依据中国目前的节能产业及金融市场现状,下文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创新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将资产证券化(ABS)引入合同能源管理
把ABS项目融资方式引入合同能源管理,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来源。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委托受托机构发行的一种可交易的证券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模式只关注EPC项目未来现金流情况,且破产隔离可以实现EPC项目信用与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相互分离,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自身信用没有硬性要求。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银行可以将流动性差的专利质押贷款转移给有特殊目的的机构,以此来帮助拥有专利资产的ESCO获得融资。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节能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设计出保理、信托、互助基金联保等多个金融品种,多渠道、多模式为ESCO节能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2、绿色债成为债券市场的新宠,可以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开辟一条新道路
绿色债券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债务债权关系为基础的金融工具,不过募集资金通常仅仅用于对环境友好的项目。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随后绿色债券发行人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其投资者中既有养老基金,也有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如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知名公司(如微软、福特汽车)和中央银行(如巴西和德国中央银行)。2014年6月17日,由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发行的3年期,票面收益率为2%的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在伦敦市场成功发行。绿色债券作为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以期能够获得收益的金融工具,可以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是一个新兴市场。当然,对于这种新型债券,规模较大的企业发行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一些。针对中国目前节能服务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的现状来说,如果建立起金融机构、节能企业之间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交易平台,在中国这种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下,节能服务公司及节能企业能够以绿色债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那就为EPC项目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3、结余碳排放额交易应用于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新机制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碳减排项目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碳排放权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可以利用碳减排项目预期节余排放配额为其融资。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深圳、重庆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已全部开始实际交易。配额企业所已经拥有的碳排放权就是企业的一种私有财产,它具有稀缺性、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以及可分割性。而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企业在节能项目完成后是有一部分的排放权剩余的,这就可以用来向排放权需求方进行出售,进而解决一部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问题了。交易可以在项目进行前,根据预期的节能量进行排放权部分出售,不过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项目失败,由此而带来的损失将会有节能服务公司全部或部分承担。如果能在节能项目正常运行后,节能企业分期将已经完成并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与减排量相当的排放权卖出获得当期收益,所得收益按照合同约定分配。这种模式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对于缓解项目前期巨大的资金压力作用就小了一些。
结束语
国家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并对合同能源管理“十二五”期间发展设定了目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年产值在10亿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单一、融资困难的现状尤为突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存在着如国家支持力度、投资回收期长造成的融资困难、金融市场体制缺乏完善的节能融资服务体系、节能服务公司自身信誉等诸多问题,阻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卞昊.合同能源管理在N公司的应用及分析[D].宁夏大学,2014.
[2]刘朝红.中国大唐集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我国在20世界90年代末开始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随后产生了一些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各个领域,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照明节能、变频器改造升级、废热回收利用。近几年,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渐从设备设备节能方向向全方位节能管理方向发展,服务范围扩展到热电系统、空调系统、蓄能系统等工程。通过能源方案的设计,可以降低用户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能源,真正达到节能减排。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今天在北京的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及研究报告显示,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百强企业数量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的2.86%,年度节能量占该行业节能总量的17.51%。这凸显了节能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据悉,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502家猛增到3500家,节能服务项目投资额从195.32亿元增加到412.13亿元。EMC节能服务模式引入我过已经多年了,经过了政府、企业家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探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速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形成,在推进EMC模式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种主要障碍:1.融资困难。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很难通过券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为EMC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首先,我国EMC刚刚起步,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规模较小的公司,现金流不足,无法保证其能按规定时间偿还贷款。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前期投入到产出周期较长,大型项目大概需要几年时间才有回报,后续的资金投入面临很大压力,由于缺乏资金,后期大量的项目无法开工。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制约了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其次,银行等相关机构缺少对这种新机制的了解,这也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难度。2.节能公司缺乏专业性。我国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缺乏专业性,营运能力不强。现阶段,EMC机制对节能服务公司在正在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监测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方面的不足,降低了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3]。
2.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
2.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缔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神话”。但是,在经济飞速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大量资源。从表2可以看出,在这期间,我国能源每年耗费量迅速增长。这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方面,都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不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2.2政策激励1.“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炉。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广阔发展前景。《规划》中还提出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保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至2015年,该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规划》还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包括装备产业化与重大节能技术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等[4]。2.税收优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意见》将EMC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和节能环保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相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有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免征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对节能服务公司转到让给客户企业的相关资产,免征增值税[5]。因此,从国家出台的政策上看,对于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减排的态度,国家是明确的,积极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负担。
2.3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前景。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从单位产品耗能看,有部分行业的主要产品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近4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节能市场方面有极大的需求空间。1.建筑业。我国现价段95%的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其中,大型公共楼宇能耗最严重。据相关机构调查,一般公共建平均能耗为20-60kwh,是城镇普通住宅的两倍;大型公共楼宇的平均耗能为70-300kwh,是城镇普通住宅的10-20倍。因此,如果这些高耗能的大型公共楼宇能实施节能改造,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减少用户单位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支持,从而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6]。2.工业。据统计,我国工业能源耗费量占全国总量的71%,发达国家工业能源耗费只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工业方面节能改造方面,我们存在大量市场空间。有研究表明,我国在2000-2020年期间,如果通过节能改造等节能措施,可实现的节能潜力达3.1亿-3.9亿吨标准煤,建材工业节能潜力为13%-22%,有色金属节能潜力为4%-10%,石化工业节能潜力为10%-24%[7]。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丰富经验。2.工业和建筑也领域,进行节能改造的潜力相当大。3.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采取EMC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将会从中受益,这些企业不仅有充足的现金流,而且还可以带动节能设备的需求。4.虽然EMC模式在我国前途一片光明,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虽然市场上有大量节能服务公司,但大多承接的项目规模较小,而且技术水平难以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在对信用、技术要求极高的EMC模式下,必然会淘汰大批的竞争者。最终,那些在管理、资金、风险控制和技术方面都具有实力的企业才可能发展起来。
1.1能源效率的解构传统的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方法主要用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模式下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有效性。然而,该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将要素缺失值全部归因于管理无效率,而忽略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分析碳排放约束下能源利用效率问题,使结果相对科学、客观。第一阶段:采用传统的DEA模型。不考虑外部环境和随机变量的影响,运用DEA-BCC模型[9]进行能源效率评价,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投入或产出松弛变量(径向与非径向之和)。传统的DEA-BCC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由于本文旨在评价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BCC模型。第二阶段:外生变量识别和原始数据的调整。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在剔除外生变量影响时使用Tobit回归分析[10-13],Tobit回归分析在Fried等1999年提出的四阶段方法中得到应用[14],2002年Fried等再提出使用SFA的三阶段方法取代之前的方法[15]。使用Tobit有个缺陷在于剔除环境变量影响后剩余部分完全是随机项,所以接下来调整松弛变量会有问题(无法去除随机干扰)。后来提出SFA(随机前沿分析)调整,完全把环境变量以及随机项剔除,剩下的才是无法影响的松弛值。由于松弛变量具有截断的特性,所以Tsay等在2009年提出censoredSFA估计方法[16]。该方法在剔除能源效率外生变量影响方面具备明显的优越性[17],本文拟采用此方法对第一阶段的松弛变量进行描述和调整,通过建立投入松弛变量的环境解释方程来刻画外部环境对能源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程度。由公式(1)、(5)、(6)可知,能源效率和纯能源管理效率都是介于0~1之间的指标值,而能源环境效率不是。当EEEi,t>1时,表明决策单元处于优势环境,能源利用无效率主要原因来自管理,可以通过改善管理提升能源效率;当0<EEEi,t<1时,表明决策单元处于劣势环境,能源利用无效率主要归因于环境,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提升能源效率。
1.2碳排放的测度及作为产出要素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二氧化碳排放的官方数据,针对碳排放量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能源消费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数进行估算。如徐国泉基于一次能源消费量、GDP和人口对碳排放进行测算[18]。蒋金荷、杨骞等运用化石能源消耗量及其碳排放因子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19,20]。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参照IPCC(200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年)等在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时所提供的方法。能源消费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们不希望得到的坏产出(如二氧化碳),称为非期望产出。对于非期望产出,人们希望它越少越好。传统的DEA方法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默认产出越多越好,因此,运用该方法进行能源效率分析时需要首先对非期望产出进行处理。对于非期望产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要素法[21]、距离函数法[22]、曲线测度评价法[23]以及数据转换函数处理法[24]。其中,数据转换函数处理法在处理非期望产出中具有突出优势。本文采用此方法对碳排放进行处理,主要思想是,把碳排放作为一种环境治理成本来考虑。当然,这种成本越小越好,所以要对其进行合理转换,将碳排放值乘以-1,这样就可以实现非期望产出越小越好。但是,DEA模型不接受产出向量为负,故使用一个较大数加上负的非期望产出来实现产出向量为正。设生产单元DMUi在第j年的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Cij,处理后的非期望。
1.3产业结构的分解描述为了更加具体地描述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方向和合理程度,本文将产业结构分解描述为产业高级度、产业合理度及产业集中度。(1)产业结构高级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经济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重心从第一产业逐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标志着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和变动方向。依据这一理论,构造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2)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为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根据科学技术水平、消费需求结构、人口基本素质和资源条件,对起初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间的聚合质量,它一方面反映产业之间协调程度,另一方面还反映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它是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干春晖[26]等运用泰尔指数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度的测度方法,在研究式中Y、Yi、L、Li分别为总体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总体就业人数、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可见,当TL=0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TL值越高表明产业结构与均衡状态的偏离程度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3)产业结构集中度。资源的空间配置通常情况下是根据产业布局实现的,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差异。同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又导致产业聚集和结构趋同现象的产生。区域范围内,不同产业经济产出的差距越大,表明产业集中程度越高,反之亦然。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同理,产业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洛伦茨曲线(Lorenzcurve)相对应统计量。式中A为三大产业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为三大产业均匀分布时累计百分比总和;M为三大产业集中分布时累计百分比总和。不难看出,I在[0,1]区间上取值,并且I值越大,说明产业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1.4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是一个物理学概念,通常用来描述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管理效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能源管理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约束作用,同时能源管理效率受产业结构调整的胁迫。因此,可以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Capacitivecoupling)的原理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度。在计算耦合度之前,为了避免数据量纲的影响,对能源管理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度、产业结构集中度和产业结构合理度数值进行min-max标准化处理。得到的C和R的值介于0~1之间,采用中值分段法对其进行分段处理,分段标准如表1所示。
1.5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由于、香港、澳门及台湾的数据缺失,未作考虑。本文选取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2013年)以及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2005-2013年)。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观点,地区经济发展是将资本、劳动依据既定技术转化为地区生产总值的过程。而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第一阶段能源效率DEA测算,本文选取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不可否认,能源消费除带来GDP产出之外,还带来环境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的产出,鉴于本文从碳排放约束的角度分析能源效率,故选取GDP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产出要素。由于统计年鉴里没有资本存量的具体数据,本文参照单豪杰的研究成果,用永续盘存法测算每年各地区的资本存量,并用资本价格指数将资本存量折算为以2005年为基期的数据[28]。劳动力投入以各年平均从业人口来表示。能源投入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各省能源消费总量折算为万吨标准煤来表示。为了便于统一计算口径,各省市名义GDP以2005年为基期调整为实际GDP。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官方公布数据,本文采用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指南的方法,计算各省由于能源消费带来的二氧化碳排量作为产出指标。第二阶段SFA随机前沿分析,选取对外开放度、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作为外生变量对第一阶段的能源投入松弛变量进行调整。其中对外开放度根据(地区净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得到,人口密度根据(人数/平方km)计算得到,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得到。对于产业高级化指数、集中度指数和合理度指数的计算数据,根据各省、市2005-2013年统计年鉴中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计算得到。耦合度模型选取能源管理效率值、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产业结构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度指数,其中,能源效率值选取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结果;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集中度指数和合理度指数分别选取公式(10)、公式(11)、公式(12)的计算结果;耦合度和协调度指数分别为公式(13)、公式(14)的计算结果。对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主要运用了软件DEAP2.1、Frontier4.1、ArcGIS10.0和Mapinfo7.0。
2结果分析
2.1能源效率解构及空间分布运用2.1章节中三阶段DEA方法以及2.4章节中2005-2012年数据,计算得到能源综合效率、能源管理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将结果输入ArcGIS10.0软件,得到空间分布和趋势分布如图1所示。(1)能源综合效率方面,见图1a,北京、浙江、广东、海南和青海5省市均为DEA有效,构成了能源综合效率的前沿面,属于高能效地区;内蒙古、吉林、重庆、陕西和甘肃5省市能源综合效率值都在0.6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5,属于相对低能效地区;其余20个省市的能源综合效率值介于0.63~1之间,属于相对中能效地区。(2)能源管理效率方面,见图1b,广东、海南和宁夏3省能源效率值为1,处于前沿面,属于高管理效率地区;河北、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和新疆6省市能源管理效率值都在0.8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7,属于相对低管理效率地区;其余21个省市能源管理效率值介于0.8~1.0间,属于相对中管理效率地区。(3)能源环境效率方面,见图1c,北京、天津、浙江、青海以及一直处于前沿面的广东、海南6省市,能源环境效率值大于等于1,属于高环境效率地区;内蒙古、吉林、重庆、陕西和甘肃5省市,能源环境效率都在0.75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属于相对低环境效率地区;其余19省市的能源环境理效率值都介于0.77~1.00之间,属于相对中环境效率地区。从空间分布看:(1)2005-2012年中国各省能源综合效率整体上呈现以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宁夏-青海为高能效地区的倒“Ω”形结构特征。低能效区域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内蒙古、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同样处于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却处于不同等级。(2)中国各省能源管理效率呈现以黑龙江-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宁夏-青海为高管理效率的“δ”形结构特征。低管理效率区域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并且分布较为均匀。(3)中国各省能源环境效率呈现以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宁夏-青海为高环境效率的“U”行结构特征。低环境效率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且分布相对均匀。总体看来,3种能源效率的高效率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市以及北京和天津,能源综合效率和管理效率都是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居中。只有能源环境效率中部地区最低。究其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同时,处于内陆地区的大部分省市对外开放度总体偏低。从趋势分布看,三种能源效率的拟合曲线反映的分布规律趋同:自东向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点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能源环境效率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能源综合效率和能源管理效率高于西部地区;自南向北,能源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能源管理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点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2.2产业结构解构及空间分布根据2005-2012年中国各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运用公式(10)、公式(11)、公式(12)计算得到产业结构高级度、集中度和合理度的结果,运用ArcGIS1.0软件得到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从数值分布看:(1)产业结构高级度方面,见图2a,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和贵州5省市高级度指数都在2.3以上,属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达地区;河北、江西、山东、河南和新疆5省市的高级度指数都在2.12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2,属于产业高级化落后地区;其余20各省市的高级度指数都在2.22左右,属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中地区。(2)产业结构集中度方面,见图2b,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5省市集中度指数都在0.25以上,属于产业结构高集中度地区;河北、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海南、四川和新疆8省市的集中度指数都在0.15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属于产业结构低集中度地区;其余17个省市的集中度指数都介于0.16~0.25之间,属于产业结构中集中度地区。(3)产业结构合理度方面,见图2c,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省市的合理度指数都在0.10以下,属于产业结构高合理度地区;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宁夏7省市合理度指数都在0.4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8,属于产业结构低合理度地区;其余19个省市属于产业结构中等合理度地区。从空间分布看:(1)2005-2012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度整体上呈现以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为高级度发达地区的“W”形结构特征。高级度落后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且分布相对均匀。(2)产业结构集中度整体上呈现以吉林-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湖北为高集中度地区的“J”字形结构特征。产业结构低集中度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合理度整体上呈现以辽宁-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为高合理度地区的“S”形结构特征。与产业结构高级度、集中度相似,产业结构低合理度地区,同样集中于西部地区,且分布较为均匀。
2.3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分析根据3.1章节中的能源管理效率以及3.2章节中产业结构高级度、集中度、合理度分析结果,运用公式(13)和公式(14)计算得到耦合度C和协调度R,按照表1的分类标准,得到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及所处阶段,如表2所示。(1)从耦合度上看,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方面,2005-2012年,中国各省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交互耦合的时序除了河北和贵州处于磨合阶段,其余地区都处于拮抗阶段,但是耦合度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根据耦合度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可以将全国30个省市划分为3个层次:①耦合度在0.4以下的省市界定为低耦合强度作用地区,包括黑龙江、山东、河南和青海4个省市;②耦合度在0.4~0.45之间的省市为中等耦合强度作用地区,包括天津、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和宁夏9个省市;③其余17个省市耦合度都在0.45以上,为高耦合强度作用地区。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度方面,天津、上海、浙江、安徽和福建5省市为磨合阶段,其余地区均为拮抗阶段。按照同样的划分标准,河北和贵州为低耦合强度作用地区,内蒙古和宁夏为中等耦合强度作用地区,其余26个省市均为高耦合强度作用地区;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集中度方面,广西、海南和新疆3省市处于分离阶段,其余27省市都处于拮抗阶段。(2)从耦合协调度分布看,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方面,协调度指数介于0.252~0.653之间,共涉及低、中、高3种协调类型,由低到高分别占总数的6.7%、63.3%和30%;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度方面,协调度指数介于0.292~0.648之间,共涉及低、中、高3种协调类型,由低到高分别占总数的3%、27%和60%;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集中度方面,协调度指数介于0.246~0.653之间,同样涉及3种协调类型,由低到高分别占总数的16.7%、56.7%和26.6%。(3)2005-2012年间,中国省际能源管理效率指数与3种产业结构指数的耦合强度和协调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不对称性。从耦合度看,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之间,高耦合强度作用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少;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度之间,高耦合强度作用地区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集中度方面,高耦合作用强度地区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从协调度看,三大地区高协调度地区所占比重从高到低排序,能源管理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之间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能源管理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度之间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能源管理效率和产业结构集中度之间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4)2005-2012年间,中国省际能源管理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空间对应关系。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的省市基本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部分省市,能源管理效率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低。这符合中国各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口密度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取向存在差异,能源管理效率和产业结构的耦合程度和协调度必然存在很大差异。
3结论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收益分配; 财会分析; EMCo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简要介绍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EMC)在西方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这种机制不以推销特定的产品或技术为目的,而是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客户方共同完成的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在北京、大连和山东选择了三家公司进行示范。实施该项目的企业,都取得了30%以上的收益率。提供EMC服务的公司被称为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基本运作模式为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由EMCo投入设备和技术,从能源审计开始,到项目设计、资本运作、设备采购,再到工程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并得出双方共同参与和认可的节能量,最终达成双方约定的节能目标,减少服务对象的能源费用支出。当被服务的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实施EMC服务的公司才与被服务的客户一起,把节约的能耗效益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从而收回投资和获取合理的利润。当能源管理合同结束后,全部节能的效益和相关的节能设备,全部归服务对象所有。其实质是服务对象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实施节能改造,为能耗设备进行升级,从而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这样有助于耗能企业在几乎不进行投入的情况下,更快地降低能源成本,获得节能带来的收益。
目前在欧美,这种不需要被服务企业承担实施节能的资金、技术风险的EMC模式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为七大策略之首,开始预订投资规模为3.1万亿元,较“十一五”的1.4万亿元增长一倍以上,未来每年的增速有望达30%以上。各项政策的推出,促进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要求,截至2012年2月6日已经有先后4批共2 341家从事节能服务管理的相关企业通过了节能服务公司备案评审,由此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几年中,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势头。当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形式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效益支付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运行服务型四种类型,实践中大多采用的是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财会分析
无论EMC项目在我国发展多么迅猛,作为一个新的节能和收益并重的商业模式在会计实务的处理方面都有值得探讨的内容。从EMC服务公司角度来看,由于节能设备由己方提供,无论是否自己生产或是通过融资购进,其所有权在项目合作期内由自己所有,并于项目结束时将财产所有权无偿转交被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由于资金投入较高,EMCo在会计处理方面常常把这一过程看作融资租赁,而合作期内收到的节能服务费用分成被当作租赁租金。但是由于融资租赁规定的特殊性,例如,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被确认为融资租赁需满足下列要求:(1)租赁期要达到租赁资产寿命的75%以上;(2)在租赁期间由租赁方计提折旧;(3)维修费用由租赁方支付。这与实务中的处理常常是矛盾的,比如我国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常的执行期都在3年以内,往往达不到资产寿命的3/4,而合同规定的维修费又通常由EMCo负责,同时计提资产折旧。因此,难以被认定为融资租赁,而且融资租赁中涉及的资产通常是金额较高的固定资产。然而在EMC项目中,有些节能产品虽然总价不菲,但由于是一批货物,其单价并未超过2 000元,不能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例如LED灯经常被用在照明节电项目中,而每盏灯具的价格尽管远高于普通白炽灯或日光灯,也不可能被看作固定资产。因此,在实务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对于单价未达固定资产标准的一批产品,可以看作EMCo提供的普通营业租赁,按月或年收到的节能分成可看作营业租金收入,到期资产在按其使用寿命折价后无偿转让给被服务企业即可。本文通过案例提供一些在EMC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会计实务处理意见。
三、案例分析
深圳某超市(以下简称甲方)位于深圳市中心,建筑面积为12 900平方米,主要以食品、生活用品、服装为主,全年耗电量约为150万千瓦时(电价为1元/千瓦时),其主要能耗分布为:照明占25%,空调占45%,冷柜设备占23%,其他占7%。为了减少费用,降低能耗,该超市与当地一家知名的EMC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乙方)合作进行一项同时包含超市照明线路节能改造和利用节电器进行动力电路节能改造的综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该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从更换灯具和安装节电器两个方面出发对甲方进行双重能耗控制,以期达到最佳节电效果,同时也为乙方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一)分成方案
1.节约电费的分成比例
合同期限为4年,其中节约电费的分成比例如表1所示。
2.项目与财务相关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照明改造
(1)项目简介
用高效节能的LED灯具代替目前的T8型45W荧光灯(日光灯单价10元,超市每两年换一支,四年会用两支),加上镇流器等,实测总功率为51W/支,用15WLED灯(单价100元,合同期内不用超市出钱)更换。实际更换LED灯管1 500支。
(2)财务分析
甲方:
以1支T8型120cm灯管为例(假设每天使用16小时)
①传统T8荧光灯,每年所产生电费为:51W×16小时×365天÷1 000W/H×1支×1.0元/度=297.84元
②LED日光灯,每年所产生电费为:15W×16小时×365÷1 000W/H×1支×1.0元/度=87.6元
③T8荧光灯改造成LED日光灯,则每支灯管年节省电费为:297.84元-87.6元=210.24元
合同期限为4年,4年合同期满后,所有灯管归甲方所有。
以上数据表明:每支灯管仅电费就能节省210.24元/年,LED日光灯的实际使用寿命长达50 000小时,按每天16小时计算,其寿命大约为十年,节约的电费相当可观!
④该超市1 500支灯具,每年节约电费:210.24×1 500=315 360(元)
⑤4年合同期内,超市换灯费用可节省:1 500×10×2=30 000(元)(按每两年换一次)
⑥其他:维护成本节约。主要表现在人工费用上,按目前使用的普通荧光灯更换时间来计算,每换一支灯费用为5元,这样,按换一半算:1 500×5/2=3 750(元)
乙方:
考虑到改造项目更换灯管1 500支,每年LED灯管的破损更换率为5%,则每年约需75支灯管作为维护费用。LED灯的市场售价为128元/支。
LED灯管投资:128元/支×1 500支=192 000元
考虑到维护人员人工费用,每年乙方需支付的维护费为:75×128+1 000=10 600(元)
乙方一年可以从节约的电费中分得:315 360×40%=220 752(元)
第二步:动力配电改造
(1)项目简介
目前,甲方配有两台功率为250KVA的变压器,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节能技术服务。
①安装2组电抗增效节能器(规格为:250KVA,2台)以供甲方使用,节能器的使用寿命为8年,期末无残值。
②甲方向乙方提交保证金为:每台20 000元(人民币贰万元整),此保证金在合同履行结束后7天内无息退还甲方。
③甲方向乙方支付技术服务费时,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即按节电分成模式实施。具体计算方法为:装机前一个月,依据供电部门出具的装机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用电量,作为4年内核定的每月用电量平均基数。计算乙方每月收取服务费中的电费单价,双方约定以当月甲方向供电部门所交电费收据上的电费单价为准。装机后第二个月开始的60个月内,甲方每个月以所节电费额(基数)的70%向乙方支付节电技术服务报酬,总计支付4年。装了节电器后,甲方每月实际用电量为节电后的用电量,如没有安装节电器,甲方当月实际应耗电量=安装节电器后当月实际用电量/(1-节电率)。
乙方每月收取服务费按如下公式计算:当月如没有装节电器实际应耗电量×电价×节电率×70%。
实际测试结果及分成方案为:节电率为30%;节约的电费,双方4年内,三七分成。
(2)财务分析
甲方每月除照明外的平均电费为148 000元,实测节电率为30%,每月节约电费为:148 000元×0.3=44 400(元),向乙方每月支付节能技术服务费为:44 400×70%=31 080(元),1-4年甲方每年节约支出电费为:44 400×0.3×12=159 840(元),1-4年乙方每年收取的节能改造服务费为:44 400×0.7×12=372 960(元),节电器每1KV为500元,成本为:250×500×2=250 000(元)。
(二)项目会计实务分析
折旧费用计算原则为:EMC服务企业投入资本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项目分享期内计提折旧,分享期结束后这些资产作为赠与无偿转让给节能企业,不再计提折旧;而接受无偿转让设备的节能改造企业,其后年份不再计提该设备的折旧。
如果EMCo投入的是灯具等低值产品,在项目分享期内分享的节电收入可看作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而分享期结束后这些资产同样作为赠与无偿转让给节能企业,折让价值按照产品的寿命期计算。
1.节能企业——甲方
(1)对于所接受的节能项目各项资产包括1 500支15WLED灯和2台节电器,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但需要建立“节能项目资产簿“进行管理。
(2)在期初签订合同时,需支付每台节电器2万元的保证金。
借:其他应付款 40 000(20 000×2)
贷:银行存款 40 000
(3)合同期内每月按照照明节能金额的70%以营业租金形式支付技术服务费。
借:营业费用——租赁费
18 396(315 360×70%/12)
贷:银行存款 18 396
合同期内向乙方按照动力节电金额的60%每月支付节能技术服务费
借:营业费用 26 640(44 400×60%)
贷:银行存款 26 640
(4)合同期满时,甲方接收全部1 500支LED灯和2台节电器,并收回保证金。
①借:固定资产——2台节能器
125 000(250 000×4/8)
贷:营业外收入 125 000
②借:低值易耗品——1 500支LED灯
115 200(192 000×(10-4)/10)
贷:营业外收入 115 200
③借:银行存款 40 000
贷:其他应收款 40 000
2.EMCo——乙方
(1)向甲方提供LED灯和节电器,因为乙方作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同时也是一家LED生产企业,所以它们所提供的LED灯为自己生产制造的产品,而节能器则是购进的。合同初期收到甲方支付节能器保证金40 000元。
①借:固定资产——2台节能器 250 000
贷:银行存款 250 000
②借:银行存款 4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40 000
(2)每月收到甲方的技术服务资金。
借:银行存款45 036(18 396+26 640)
贷:营业收入 45 036
(3)每月节能器折旧。
借:营业费用 2 604(250 000/8/12)
贷:累计折旧 2 604
(4)1—4年每年维修服务费支出。
借:营业费用——维修费 10 600
贷:存货 9 600
银行存款 1 000
(5)合同期满灯具及节能器赠与甲方并归还保证金。
①借:营业外支出——1 500支LED灯
115 200
资产减值损失76 800(192 000-115 200)
贷:存货 192 000
②借:营业外支出——2台节能器 125 000
累计折旧 125 000
贷:固定资产 250 000
③借:其他应付款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四、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是顺应国策应运而生的、多盈性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节能业务方式。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盈利性与风险性并存,因此,通过对EMC项目合同双方的收益分配方案以及财务和会计实务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更容易地对合同能源管理相关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操作。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张玉强.节能效益分享型能源管理合同的相关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