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新小学科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小学科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小学科学教育

第1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学课 思维拓展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36-02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小学科学教学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认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产生积极的思维。就会乐而不疲地去探索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知识趣味化,可以编写顺口溜,强化学生记忆兴趣。开展实验、质疑、辩论、竞赛……保持学生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亢奋状态。学生视科学课为“快乐”,认为“上科学课玩得开心,学的有趣”。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丰富了想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纺织材料》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到老师搜集有关纺织材料资料建成的网页中去了解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纺织材料的知识,收集、整理起来,与同学交流、探讨。最后鼓励学生在金山画王中设计未来的不同材质衣服,并将设计方案上传到网上。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网络学习之后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了很多未来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能在海、陆、空三地都可以穿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衣服,这样的纺织材料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多功能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特别是学困生也要给他们说的机会,并且适当给予鼓励。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获取。

四、坚强沟通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第2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应该是综合多样的,家庭教育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应了小学生课程应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科学课程资源的理解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是课程实现的基本条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有了教育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才可以谈及后面的步骤。科学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的,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做出了如下说明:“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不应该局限于以前单一的以科学知识教授为主的课堂与教材方面,而是要以一个全新的广泛的课程理念来指导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这也是与新课程提倡的在小学阶段课程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理念相吻合的,也是适合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的。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按照科学资源空间上的划分,可以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又可以将其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三类。从性质上来看.则包括人力、物力和环境三大类。一般而言,学校资源是科学教育中最主要的资源,是有组织、有目的、系统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形式是科学教材和教师的科学教学活动。尤其是教材和实验室中的教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资源。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科学教育过于知识化、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所以往往只把眼光放在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而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这些校外的资源由于长期不受关注和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在资源应广泛化的今天,没有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二、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新课程观的指导下,家庭资源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资源,做好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者。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家庭也是孩子最经常性接触的、最早发生的一个学习场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倡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家庭中科学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家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来挖掘。

1.第一个方面是家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的课程资源,在家庭中,主要是孩子的家长担负起孩子科学教育的指导者的角色。一般来说,家长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与孩子有比较多的接触时间.完全有能力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家长提高对孩子的科学教育意识。作为家长,都应该明白,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现代社会里,一个人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仓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中小学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家长应该改变过去只看重孩子的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的成绩的观点,努力从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所有的学习。只有这样。在家长有了很好的科学教育意识的情况下,家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科学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创造一个科学学习的家庭氛围。以家长的阅历和职业背景来说,无论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怎样,从事的职业如何,都有可能为孩子创造科学学习的条件。这也是由小学生科学学习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决定的,只要家长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或者是常识.或者是生活经验,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因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将家长在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孩子的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合作,可以说是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如有的学生家长恰好是某方面的权威或者是某领域的专家,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可以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帮助,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或是为学生提供到所在单位参观学习的机会。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正是家长的全力支持与合作才能保证家庭科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科学课程资源。

2.第二方面是家庭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所有一切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开发成为孩子的科学教育资源,这些东西的使用需要在第一个方面的参与下完成,即要有家庭人力资源发挥作用.自然包括家长和孩子自己。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下的科学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下面仅举几个例子.作为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体方法的范例。

(1)家长引导下的科技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言而喻,它同样是科技进步的阶梯。家长作为孩子的科学教育的启蒙者,其职责在于适时选择符合孩子心智发育时机的科技读物,指导孩子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图文并茂的科技图书,也可以提供电子音像读物(如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等)。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读物,家长可以多买一些,为孩子建立自己的科普读物小书架。收集孩子喜欢读、读得懂的读物。另外,家长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时问,看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反映科学的电视节目,给孩子适当的讲解。

(2)科技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进行有意识的科学教育,起到的效果可能会比生硬地教孩子强记一些科学知识更好。因为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家庭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可谓寓教于乐,把“教学做”、手脑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类游戏可以是手工拼装、拼图比赛、玩电子游戏等,也有很多益智玩具,都可以作为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加强亲子交流的素材。

(3)旅游考察。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家庭里,特别是对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家长有机会一定要多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观察”,让孩子与大自然有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因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包含了很多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名山大川,天空海洋、地貌植被、鸟兽虫鱼、古代与现代建筑等,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是教材,资源丰富多样,而且生动实在,在潜移默化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和资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孩子的心灵,这对于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科学探究的愿望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家长可以多陪同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场馆,因为这些地方也是科学教育的基地,孩子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既开拓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4)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在家庭当中,可以让孩子亲手参与进来,在与植物、动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做全程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动植物的属性特征。这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能全方面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资源。比如说在家里种植一盆花,甚至可以从种子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负责照料这盆花。通过整理花盆、播种、浇水,施肥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直到开花、结果.让孩子亲身经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这其实就是在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来做一件事情。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这是在进行科学活动,但是家长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才不至于让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流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孩子可能会认为浇的水越多、施的肥越多,花就越长得好,如果家长指导适当的话,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结果的对比,小孩明白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然后会继续问~些“为什么”,这时候家长又给以适当的指导。这样下去的话,孩子探究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逐渐就养成了一些科学的思维与方法。这样通过孩子亲自参与得到的东西,比只从书本上看到或是家长、老师告知得到的东西理解要深刻得多。

(5)家庭日常生活的科学教育价值。日常家居生活也隐含了许多可以进入小学生科学学习范畴的资源。很多不经意的小事蕴含了科学的道理,在生活中让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去解释这些现象,一来可以检验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二来也可以利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比如.在小学的科学课本中,有介绍食物的营养结构合理膳食的部分,根据这个知识,孩子可以先记录自己家每天的食物结构,然后分析是否合理健康,最后提出一个修改意见,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又比如,看到家里烧水用的锅子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可以启发孩子思考这层水垢是怎样形成的,与家庭用水的水质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水垢等.让孩子多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是给孩子科学教育的绝好机会,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第3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展示课改的舞台,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我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尝试。

1.鼓励研究性学习,诱发创新思维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3.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中,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理解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对教材进行深化或批判地看待。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有目的迁移、对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统一的情况下,适时改变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知识的呈现形式,把教材变为学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第4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反思 教学策略

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课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就在于此,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一、新课程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活动,示范和引导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它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忙于问题的讨论,活动材料的整理,教师也忙得焦头烂额,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只要我们静下来思考就不难发现有不少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随意性大,教学面广,肤浅局限性突出,活动仅仅停留在追求表面热闹非凡,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其本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它的目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大胆舍弃繁杂庸俗的教学活动,大胆提倡富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并重的教学活动。

(三)营造民主的氛围,活跃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时刻调整心情,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注意说话方式,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三)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内几个方面上。

(一)课堂教学内容上

小学语文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小学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上

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诚然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都应以小学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 谭君仪《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8期

第5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55-02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中乃至对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为此阶段正是学生们学习的知识,思维体系逐渐形成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学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重视学生们在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在制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循序渐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阶段:学会教学――学习反思――尝试研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的偏差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活动而言,就是要教会小学生们更好的和他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对两点进行综合把握,大多数老师对它的理解还处于一种盲目效仿的皮毛阶段,没有领会其精髓,生搬硬套,对简单相关问题之间的对比,缺乏科学合理性、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能够满足语文教学开展本身的要求。只求把课堂搞热烈,气氛搞活跃,让学生有话可说,避免冷场课堂极尽鼓动之能事,行章就草,浮光掠影,虚情假意掩饰了语文课的真正内涵,实现通气掩盖了学生的本真发挥,绘声绘色抛却了学生的个人感受。

2、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

对于教学语文活动的教师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自身语言素质能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这一点上教师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的感受,而不能只是单方面注重个人的表达,可以或理性地解剖文章,或激情的与人物共鸣,教师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学生们能够的思维点进行有效融入,而不是找几个具有辐射性的问题广泛讨论,草草了事,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提出往往容易是基于成人的角度进行提问,这就造成学生们理解和回答上的思维困难。

3、教师对学情估计的不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必须要明白既定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是呈变化性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词、句到整片文章的阅读是一个逐渐增长提高的顺序过程,也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能力变化;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许多教师在较高年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教学的内容只是简单的将重点内容进行段落讲解就草草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估计不足,即使是小学生高年级在知识领悟接受上,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4、教师课堂评价浮于表面

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许多教师大部分都是简单的一句带过,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丰富的语言交流表达学科,简单的评价无法形成对学生的激励。同时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各行己见,但是如果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也应当有策略地指出,有凭有据,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不应只从概念上理解,必须要结合实际开展的情况从根本上对其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点拨,给表现优秀者在表扬的同时,帮助存在问题的学生知道他们尽快跟上正常的教学,延伸学生思维空间,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建构知识、技能与文化心理。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改进策略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然要有一定具体的执行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来自国家的或者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最终的教学目标实现问为主的,使教师使用教材教授的知识技能更具实用性,还能成为评价教学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学者必须科学、合理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规划,要考虑到学生们各个阶段的学习接受能力变化,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2、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语言、心灵传递的过程,而小学学生正处于好动、好学的阶段,对许多陌生新鲜的事物都十分好奇,迫切的想要与外界交流,而这个时候正是语文教学者发挥语文魅力的时候。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中小学,听与说课堂教学中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安排中,听和说是十分重要的,积极让学生们提高改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的语音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获得较大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重视听说训练。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就听和说的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互相穿插交互。并坚持日常训练,关键要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3、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要教师要制定一定的阶段性教学计划。二要注重语文学科知识掌握的特性。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过程。三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就不要过多的限制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避免“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4、有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过程对于教学者而言十分重要,如果不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那么后期再改进时,学生们往往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阶段性的对当前开展的教学活动总结经验、系统思考、捕捉问题、形成参照、改进缺点、发扬优点、综合分析,指导自己的教学。对于难点部分要额外单独的进行重点叙述

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从简单的字、词、段落到最终的通篇文章理解掌握,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者要根据学生们表达出来的感受和变化进行及时的关注,并通过一定的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看法,做出调整,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6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如今,课程改革日趋深入,我国开始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在素质教育下,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试教育下,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知识丰富掌握,提高考试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那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就需要革新观念,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给贯彻下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能够储备积累中华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要对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进行良好构建,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二、积极创设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方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发挥想象,更好地感悟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一系列先进教育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多媒体技术等,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西沙群岛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后通过音频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课文的优美用词和句子结构等告知学生,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已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远程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给有限的课堂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和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让科学课堂充满和谐互动的气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传统的教学挂图、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中充分利用白板的这种优势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这种资源优势,也为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4亿万年之久,可是不知何因,这种曾经繁盛一时的生物在短时间内突然销声匿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亲眼见到,所以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并对这一谜团有进一步的解释。同时,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入课堂,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了新的技术平台,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在电子白板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现场的资料支持,营造探究的学习环境,促进课堂教学信息、知识和活动的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将图、声、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使课堂上静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图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多媒体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音像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采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科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内容,是教师普遍认为不容易组织教学的部分。但通过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解决该单元部分的教学难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另外,还可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学习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在教学《水的变化》一课时,通过自制的课件来模拟水的三态变化,远比用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这不仅克服了条件的限制,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还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有效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如,教学《研究透镜》的用途时,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透镜,并提问:“它们都可以干什么用呢?”学生边看图边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放大、聚焦、成像。”课堂上出现了有讲、有问、有答、有画面等生动活泼的场面,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远程教育平台,使科学学习更加民主、和谐、开放

远程教育平台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新型教育平台,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目前,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已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学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如,教学“识别动物的雌雄”,由于受地理条件、时空、实验条件以及实验器材等限制,学生很难看到这些动物,并且很难理解这些动物的差异。教师可以应用远程教育平台从网上搜集资料、图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图片,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教学《知道的磁铁》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查询、网上浏览等方式获取有关磁铁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共同研究的主题,然后小组成员再根据主题进一步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最后小组利用这些资料以网页、电子报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成果――磁铁的性质用途等,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开放,充满了活力。

由此可见,科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民主、和谐、开放、活力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平台。

第8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言特点:探究: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的最开始宗旨与主要目标是能让学生流利掌控自己的母语、训练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由于近年来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大家发现以前小学语文那种只注重语言方面知识的灌输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大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人文情怀的习得,对于母语文化热爱的养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措辞和言行。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自身正处于价值观与世界观尚未定型、心智发展并不完全的重要阶段,教师的行为、语言等便往往对其产生示范、指导作用和深刻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相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地扩展范围和深度,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表达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在对小学生渗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道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对于这些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小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透彻地掌握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内涵,还要在表达的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小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美感,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1.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用普通话,这样不但规范和避免本人的语言和出现错误,又能正确引导他们提高语言水平。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具备较强的“规范性”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谨记,并时刻提醒、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具体而言,其不仅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在学生的价值理念、是非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语言可以更形象、便捷的发挥其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规范性语言的必要性。

2.科学性

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词语前,要先弄清词语在情感和语境色彩上的真正含义,深度挖掘、分析和传播知识。有时候,教师会直接根据词语表面上的含义进行教学活动,误导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也有教师在表述上含糊不清,导致学生产生误解,因此,教师一定不能使用带有歧义的句子。

3.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体现他们的认知过程,还能体现他们协调心理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恰到好处的场所和时机下,着眼于巧妙运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指引学生,使教学充满张力和感染力。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了解事物的深层意思。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投机取巧”,称宋词为宋代的流行歌曲,拉近宋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欢,笑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到知识。

4.情感性

小学语文学习的任务很艰巨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高低水平,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倾注感情,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质上,语文教学就是带领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所以教学语言也应当融入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使小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小学生的感情能够跟着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通过不断消化和吸收,渐渐掺入自己的感情,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散发出文章中作者传达的情感情绪,触动学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小学这个年纪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内涵都不成熟,因此,语文就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特点逐渐的引导学生。根据语文新课改标准的详细内容而得知:学生思维意识深深地受到语文教材里人文素养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里,我们必须要注意、注重教育内容价值的意向、言语感染陶冶效果。合理调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性语言的运用,为教学的优化做好铺垫。

5.艺术性

语文老师的教育语言拥有某种高度就成了门艺术,说话的艺术讲的是老师在教育环境里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用十分具建设性的好的句子,可让学生慢慢感受到语言在生活中与文学创作中的魅力,更加对美产生一定的欣赏、识别与创新能力。语文老师的教学语句拥有很强的审美特点:说话时的声音需铿锵有力,语句通顺流利,这是语言上的鉴赏;会运用活灵活现、诙谐有趣的语言,在使用语句与不同修饰上展示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句要表现出强烈具体的思维含义,这即是形式上的鉴赏;而对语境上的看法,则需巧妙利用词语,把学生带人情境,具较强的思考性;在层次上,则需流利连贯,连接得非常巧妙,语句节奏突出,结尾令人回味;最后是身体语言的鉴赏,老师要多运用表情与形态,这亦是一门教学语言。当然,具w的教学应以具体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实时调整,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综合学生特点来调整自身语言特点,为教学过程的高效进行提供保障。

6.系统性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动态上、学习能力上、兴趣爱好上,从不同方面考察其语言形成特点以及接受语言训练的程度,有系统性地对小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结合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将语言学习方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突出语言素质训练策略的系统性。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与接受方式,注意不同年龄、年级之间的起承衔接。当然,系统性并不是一味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也可以适当精讲一部分抽象词汇作为平时课程的补充,但是主体重心依然不能偏离对于小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扎实训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设计,都要明确整个教学语言训练的任务,有针对地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得到优化提高。

第9篇:新小学科学教育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