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礼仪的重要性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活动中的重要素质。随着全国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保证学生的礼仪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进行铺垫,各个院校纷纷设立了礼仪教学课程,其中,社交礼仪有助于提示学生的自身修养,同时能够更好地树立学生和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由于社交礼仪其具有重要性,往往成为礼仪教学的重点。社交礼仪主要是指在一些交往活动如国际交往、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中用来表示自己尊重、友好、亲善的行为规范。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具有悠久和丰富的礼仪传统和文化,目前国内外,对社交礼仪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邓力通过相应的调研和统计,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在礼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奠定了基础,同时强调了礼仪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等人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经过礼仪教育的学生往往成绩更高,而且更加受企业的欢迎;LJV mason通过调研学生之间交流的电子邮件的风格进行评估,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在社交礼仪上还存在不足,同时提出了社交礼仪在高校教育中的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王琳分析了目前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认为当前的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地针对不同的专业情况,认为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交礼仪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徐海丽对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社交礼仪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模拟式情景教学方式,改革成绩测评制度,采用实践式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社交礼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处在一个尝试和探索的阶段,对礼仪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和特色,采用调查问卷、文献调查、教学试点等方式,对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二、研究内容
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交礼仪教育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形象;同时通过对学生的礼仪训练,可以使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从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外在之美;而且经过社交礼仪训练,可以使得高职学生掌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塑造高校行为之美,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并且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高职学生社交礼仪的训练,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当前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社交礼仪课中,由于受到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育者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地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仅仅是填鸭式地将课本上的礼仪概念和技巧强灌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将知识强记于心中,而不能很好地领悟其内涵。同时,考核标准也仅仅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仅仅是记住了名词解释或者礼仪方式等文字性的东西,对于礼仪的理解并不能达到要求,对于一些礼仪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不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达不到我们对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认为:“该表现的时候,我会按照礼仪规范好好表现,其他的时候还是随性情而做,否则别人说我‘太假’了,没有真正的朋友。”还有学生表示:“不重视礼仪和无所谓,谁愿意学谁学,与我无关,我就这样,我行我素不受拘束。”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和特色,本校毕业生主要方向为工作第一线或者自主创业,因此,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社交礼仪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目前,高职毕业生文明礼仪、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在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调研中,几乎全部企业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不光是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在单位方面看来,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方面基本上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在个人素质方面却有所欠缺,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工作人员,更加要增强职业礼仪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比如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还要在接待方面多多培养。同时,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礼仪中的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部分学生对职业礼仪中初入职场时应该掌握的礼仪很茫然,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非常不利。还有很多学生单纯地认为,礼仪就是站、坐、行姿和打电话、递接名片、就餐等方面,忽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美德,例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尊师敬老、爱护环境等。这些方面正是“90后”的学生非常欠缺的。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能直接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型人才。本文试对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进行思考,对社交礼仪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三、礼仪教育工作改进
在针对高职院校的社交礼仪教学中,应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了解社交礼仪是什么,有哪些社交礼仪;其次是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要让学生知道进行社交礼仪时需要注意什么,要让学生存在一种礼仪意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礼仪习惯,对礼仪的内涵进行领悟,将礼仪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礼仪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并潜移默化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改进,我们应该对教育和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改进。
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引入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像等,通过分析多媒体资料中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来评价对错,分析礼仪在一些环境中的用处,并且分析试听资料中存在哪些礼仪形式,寻找其不足,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礼仪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礼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书本上枯燥的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片段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具体运用,可以将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完成转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社交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让学生真实参与其中是有必要的。为了使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可以以虚拟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场景充分感受,进而让学生判断应该采用何种的行为礼仪应对当前参与的场景。在这个参与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结束后,让参与者和观摩者对场景再现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这样自己参与其中,以及同学间相互点评的过程,使学生实践礼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并能够将礼仪的内涵融入自己的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行为。
在开展礼仪教育课的同时,也应该发挥校园的优势,可以结合学校技工学校培训的特点,举行一些模拟求职大赛、模拟演讲比赛、礼仪文化知识竞赛、礼仪实践活动、团学活动等竞赛或者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掌握和了解社交礼仪。
在考核标准方面,增加平时实践得分的比例,将课堂上的分析问题、情景再现和平时的比赛表现得分加权计入总评成绩,更能促进学生融入到对课堂和校园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礼仪的理解,提高其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代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校期间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与交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也需要与他人打交道。有调查表明,当下高职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因过度的娇宠而形成或多或少的自私和依赖心理,他们比较喜欢自由独处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交往有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曾有在校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评测显示:86%的学生社交能力较差,12%的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只有2%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社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的不是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而是缺社交力。而加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顺利就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和对话技巧,主动参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面临着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问题。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已不再停留在具有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取而代之就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所招聘的人才,是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推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欢迎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有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协作。高职学生在走入社会大舞台后要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自觉迎接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要善于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高职学生依照社会需求塑造自身形象,不断提高社交能力,最终顺利走向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高职学生不善于交际,缺乏社交能力,则很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摩擦,既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又防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学好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考职业证书,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2.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德育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其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教育、舆论导向等形式把服务公众的意识、思想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并形成个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确立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然而,最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是在社会交往实践中,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克服个人主义观念。社会交往,既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途径。德育通常要通过交往来实现双方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才能使德育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研究表明,社会技能与绝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相关显着,具体表现为:除睡眠之外,高职生的社会技能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相关性,其中,对方的面子、社交性、利他行为与躯体化、自尊、目标感、孤独、焦虑、强迫相关显着;对方的面子还与抑郁、疲劳相关显着;关系主义与疲劳相关显着。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生将更早地步入社会,他们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自身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较好交往能力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社会交往能力差的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作用下将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事实表明,近年来,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复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高职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人际关系恐惧、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培养高职学生的交往能力,能拓宽高职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
1.自我意识的培养
培养高职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目前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高职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小班模式的体制影响,许多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一时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倘若高职院校辅导员能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开设相关的社交概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给予积极的社交指导,使其在学习和团体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矛盾,这样他们的社交能力就在无形中大大提高。
2.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个层次。表达能力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增进相互了解的能力。口语表达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如果拥有恰当的表达能力,对个体获得他人的信任、认同将有很大帮助。
高职学生对在公共场合开口讲话,要注意社交技巧,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然而事实上,高职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他们不愿也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部分学生干部愿意发言,却因为语言表达缺乏系统训练,导致言不成文。他们主观上想要发表对某件事物的看法,表达自己观点,但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流畅性,使得思维混乱,话语不通,没有条理,不知所云。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社交礼仪的培养
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社交形象的名片。俗话说,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在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则,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礼仪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才会沟通相互间的感情,才会达成交际的愿望。因此,社交礼仪规范是学习社交的重要内容,它包容社交的方方面面,从社交主体的个人形象到各种场合的社交礼节,不同场合、不通交往对象都有不同的社交礼仪。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公众交往过程中做到从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欣赏,自如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三、高校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
1.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落实社会实践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准绳,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代高职学生更多利用网络的发展加强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之间的联系,这样无形当中就造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了,因此,高校组织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高职学生社交形式单一化现象,对扩大学生的社交面很有益处。
高职院校在落实社会实践内容时应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做好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骨干学生的培养中强调责任意识,多从方法上进行指导,通过放手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会议总结、观摩学习、专项讲座等方式加快其成长。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学生活动开展着眼于承袭优良传统,注重品牌特色,在活动选材、举办、总结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勤工助学、志愿活动等个人意识。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向校外,接触社会。毕竟认知社会、锻炼才能、培养品格的更大舞台在校园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锻炼自我发现、自我补救、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真正意义上让高职学生确实感受到参加社会实践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自身发展和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
2.高校教师应在社会实践中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为使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快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社交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关键词:公关礼仪;实践
一、公关礼仪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礼仪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并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礼仪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加,掌握公共关系和交际礼仪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走向职场的需要,在各个专业都开设了公关礼仪课,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公关意识,规范其礼仪行为,提高其礼仪修养,以及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日益迅速的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审美情趣高、礼仪修养好、人际关系运作自如的综合性人才,公关礼仪作为一门通识课,响应了高校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它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课程,正因为如此,单纯的理论性教学已经不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掌握礼仪知识和动作要领,课堂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第一地位,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模拟情境演练理解相关概念,促进公关礼仪课教、学、用三者的完美结合。为了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合都能把礼仪运用自如,笔者总结了六种关于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
市面上关于公关礼仪课的教材多而杂,内容宽泛,同时公关礼仪课是一门考查课,只有36课时,如何在有效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讲授详略得当。同时应补充教学内容,搜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相关资料和即时信息,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改善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对于略讲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课下自学,通过设置疑问、回答问题、情境表演等形式审核其学习效果。
2.巧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师书写板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多媒体将大量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穿插到文字中,把单调、抽象、枯燥的概念和理论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比如在讲“仪态礼仪”时,教师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不雅姿态和标准仪态放在一起。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会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更直观地了解正确仪态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己的举止。
3.进行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已经不适合大学课堂,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单纯的理论灌输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在公关礼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他们思考并讨论,突出其第一主体地位。比如在讲“问候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和别人见面却忘了对方的姓名,你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点评并归纳总结,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4.设置相关情境
情景设置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组、分角色模拟表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单独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演中学、学中演,这样的学习最后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在学习舞会礼仪时,要求学生按照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装扮和角色邀请舞伴和共舞。为了让学生的展示欲望强烈,可制造出庄重典雅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潜力和能动性。再比如学习座次礼仪时,根据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明确到学生模拟的角色上,同时引申有关政务礼仪和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要求。
教师应利用新媒体搜集相关名人的案例,作为个案进行讲解和点评,比如观察某些企业家的仪容、仪表,留意某些明星出席隆重场合的行姿、坐姿,然后讲解规范的礼仪应该是什么。同时可以设置模拟招聘、模拟接待、模拟会议、模拟洽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其记忆。
5.错误演示和正确示范相结合
动作示范一种是言语传授所不能替代的教学法,能使学生很直观地获取信息,并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动作表象。公关礼仪课程中模特先演示错误的动作,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场景和情境的变化,恰当地纠偏。纠正错误之后,再演示正确的动作,这样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课前对模特进行辅导,示范内容、方法以及动作要领,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中把讲解和动作相结合,关键的部分重点阐述,提高教学效果。
6.注重应用练习
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了理论知识,再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礼仪知识。教师最好不要让学生被动、强迫去练习,可以让形式生动有趣。比如:微笑练习时要找到“咬着一根筷子的感觉”,挺胸练习可以“双人背靠背”,腿形训练时用“膝盖夹纸”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规范要领,教师除了讲解示范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多练习,以便更快地领会和掌握。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礼仪,大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等都可以在平时训练。学院也可安排学生在各种会议和典礼中从事礼仪服务工作,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和提高,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这样礼仪教学会更有实际意义。
三、结论
公关礼仪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以及增强道德情操、风度教养的任务。公关礼仪本身是一门生动而形象的课程,只有辅之以实践,才能把礼仪修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稳定的品质,并能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知礼、行礼的现代人,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未来之舟.服务礼仪[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5.刘平,赵桂毅.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关键词】礼仪训练;导行;融行;育行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54-02
“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礼仪的四大支柱,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学校礼仪训练的具体要求。
一、礼仪教育训练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内容之一,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要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
(一)做细做实礼仪规范
学校成立了礼仪队,由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实验班部分学生组成,他们跟校外的师哥师姐们建立联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余交流实践经验,在规范自己礼仪规范的同时,还出席学院的大小活动,给学生树立礼仪典范。另外还在学生中招募了礼仪志愿者,要求为全院师生做礼仪榜样,比如在教师节期间,志愿者们就在学院教工食堂门口迎送教师,食堂内为教师送餐、收餐盘、指引入座。学习礼仪之后,学生自己在学生餐厅做出光盘行动标识,自己把标识贴在每一张餐桌上;在教室的每个灯的开关处,学生志愿者们自己制作成漂亮的节能环保卡片,镶嵌在每一个灯座开关上;在厕所,你会看到来也冲冲,去也冲冲的卡通标识,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二)丰富课程设置
鉴于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礼仪素质较低的现实,首先在学院所有系部都增加了公共基础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有学生都重温我国优秀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文化传统来传承历史、吸其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学习礼仪的基本。学生的自主活动是礼仪训练的目的,所以礼仪训练离不开活动,活动也是学生进行礼仪训练的空间,它是提升学生礼仪思维能力的真实载体,同样也是礼仪训练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通过日常活动才能践行礼仪规范,最终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日常活动课,日常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工作岗位,以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相统一。
(三)规范礼仪教育内容与形式
改变以往书本中对礼仪的死板的一些动作讲解,充实礼仪内容,发挥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模式。学生的礼仪训练内容从学校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到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全面概括了从一个人的仪容与形象礼仪、涉外和餐饮、娱乐礼仪到社交礼仪、沟通与职场礼仪、科技时代礼仪、商务礼仪,即一个高职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所需要的礼仪礼节要求,而对于这些礼仪礼节所要求的具体的站姿、走姿、坐姿、引导、微笑、发型服饰等等则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他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角色扮演、游戏、说唱、人体雕塑、歌舞等形式,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二、礼仪训练教育的结果
经过一定时期礼仪训练,学生的礼仪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再次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2013级6130301班、2014级6140301班学生,环境设计专业1140303班、1140304班,市场营销5140401班、5140501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为穿拖鞋进教室既不尊重老师又不文雅;90%的学生能够争取做到礼貌用语、谦和待人;在尊师重教方面,有95%的学生选择不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时都应上前打招呼;在餐厅打饭时有91%的学生认为应该说声“谢谢”;在坐人工售票公交车时,89%的人主动交钱买票,有故意逃票经历的占1%;在调查出勤情况中偶尔旷课、迟到的占3%,从来没有旷课、迟到的85%;“不带食物进教室”的学生占94%,过马路闯红灯,选择从未闯过的占12%,偶尔闯一次的占30%,经常闯红灯的占8%;同学之间比名牌、比阔气,盲目追求潮流占9%。礼仪训练前后对比,结果如下图:
三、礼仪训练教育与行为自律
礼仪训练的比较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能力是与一个人接受礼仪训练的程度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行为就是礼仪训练的结果。职业教育中通过礼仪训练不仅传承了文明又规范了高职生的行为,它是基于礼仪知识上的一种“导行”训练;也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融行”训练,同样也是达到知行统一的“育行”训练。
(一)“导行”训练
“导”就是用良好的礼仪引导与疏导,“行”是学生的行为,它是礼仪训练的目的。高职院校的礼仪训练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礼仪知识条条框框的讲解,而是建立在礼仪知识基础上,提升学生行为的实效训练与教育,高职生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他们都已经成年,对于自己的就业职位与方向都有了自己的判断与决定,他的行为将部分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在人才招聘会现场,一个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走没走相,没礼貌,不讲究卫生的应聘者,无论何时他都不会面试成功的。当一个人处在一个情境中,他首先是去判断,根据所处状况和自己的位置去决定自己的行为,从而才有了遇事后不同的个人行为,这完全是行为和意识自主性的体现。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礼仪训练,那么他基本的站、立、走、说话用语、语音语调都能显示出来,甚至一个人的个人卫生,衣着服饰都是自我形象素质的体现。当你看到一个人对于长辈或晚辈,微笑着打招呼,挥手与人告别,侧身避让对方,主动道歉,谦和礼让等等行为,你会不自觉的竖起大拇指,这种端庄的行为,并不是背着条条框框去做的动作,它完全是一种在礼仪知识基础上引导自主行为动作的过程,因此礼仪训练就是一种导行训练。
(二)“融行”训练
学校的礼仪训练不是一种比较细微末节的或表面形式的礼仪训练,而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行为训练,礼仪训练和行为训练是融合的,因此礼仪训练又是一种“融行”训练。从单一角度上讲,职业院校的礼仪训练实际就是行为训练,礼仪就是行为的准则,行为就是礼仪的反映。总结学校的礼仪训练内容,从仪容与形象礼仪、涉外和餐饮、娱乐礼仪到社交礼仪、沟通与职场礼仪、科技时代礼仪、商务礼仪,贯穿始终的原则就是诚信、友善、尊重与秩序,他们是礼仪训练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1.诚信
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源泉,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诚信是行为的基础,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所以一个人首先就要做一个真实守信的人,之后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一个人有了诚信,他的行为自律也便有了基础,因此学生的行为自律不论学校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还是社交礼仪、职场礼仪都是从诚信开始的。
2.友善
“友”的意思是友好,一个人要表现友好,这是对他的行为要求;“善”就是心地善良,心存善意,这是礼仪基本的心理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外在行为离开了基本的内心要求,那只能是违心伪善,而如果只强调内心的善意而淡化外在的行为,又会产生误解,所以友善要求是礼仪与行为的统一。换句话说,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礼仪准则之一,也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
3.尊重
是否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礼仪的外在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的礼仪文化修养的程度。在我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常会见到不尊重他人的事情发生:恶意损坏别人的劳动成果,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任意打断别人的话,跟对方交流时东张西望,讲话粗鲁野蛮等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表现。而礼仪就是要求用平和的心态尊重周围的每一个人,用我们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行动去对待每一个人,因此尊重是礼仪教育的基础,行为是尊重的归宿。
4.秩序
秩序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遵守秩序,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秘密环境中都要以礼相让,先人后己。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礼仪与秩序,整个社会将会陷于混乱,也就没有公平公正。而礼仪就是让我们做到礼让与迁就,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环境,因此秩序就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稳定的行为模式、结构和状态。
(三)“育行”训练
知行统一是礼仪训练的最终目的。“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为实践,运用所知道的知识去指导行为实践,就是“知行”,“知”为“行”提供基础,“行”为“知”体现价值。有“知”无“行”,徒有其表,无“知”而“行”,必将大败,所以先“知”而后“行”,以“知”指引“行”。礼仪训练就是要求在传授基本的礼仪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不论在学习、生活、家庭、社会、职场,都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所以礼仪训练自始至终又是一种“育行”训练。
四、结束语
总之,礼仪训练在教学和实践中承载了提升学生自律行为的载体,它在增强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同时提升了高职生的自觉行为,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为现代高职的教育理论再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严薇.现代学校礼仪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王景平.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3]农世山.礼仪教育的实用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刘凤奇,侯召军,李静.浅论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问题措施
在现代社会,公关礼仪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通行证,间接决定着社交活动的成败。掌握好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已成为日后学生走向职场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开设这门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校将公关礼仪课程用其他专业课程取代,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及文秘专业开设的《秘书职业形象设计》课。有学生认为礼仪内容太简单,无须太多功夫就能掌握,学的也是一知半解。课程上,学生注重对自身的约束;言行举止又恢复到原来的时候,没有形成知礼、懂礼、习礼、用礼的良好习惯。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及日后个人素质的提升。
(二)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培养
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还需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仍没有脱离“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锻炼”的藩篱。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程的设计上,理论课时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要形式,缺少学生实训和锻炼的机会;三是在课程的评价与考试方法上,还是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结果,凭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滞后
礼仪课程教学没有稳定的教学团队,从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是音乐、形体或文科类教师经简单培训或自学而组成,很少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公关礼仪的教材建设滞后,一是在教材选用上,教材的配套资源开发不足。公关礼仪课程教材介质还仅限于一本书,缺少电子教材及其他一些配套的辅助教材,教材信息量承载过小,无立体化和情境化过程,一些情景型、案例型的音像制品较为陈旧,与现实脱离较远,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二是在教材的内容上,大多数没有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更多使用的是本科的和其他高等教育各专业的教材,理论多于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不强。
(四)实践性教学设施配套不足
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需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仪态礼仪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来做示范。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礼仪教学的形体房,即使学校有形体房也要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没课的间隙,临时安排补课。
教室有限的空间承载着“单一”的学习功能,无法满足学生展示自身仪态美的表现形式,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学生只了解优美、典雅仪态的基本要领,却不能达到塑造个人形象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氛围
1.营造讲礼仪的大环境。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周围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行为都会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内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礼仪课程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学校可通过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有声无声的“老师”,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和一些公司、宾馆和酒店联系,让学生到那里进行礼仪的实习和实训。学生在礼仪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同时使礼仪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实践课时比重
为b能给学生礼仪课程模拟操作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条件,学校需要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训中心,包括形体室、商务会议实训室、团体训练实训室、模拟谈判室等,并购买相关的礼仪教学实训用具。公关礼仪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如坐姿、站姿、行姿、名片的递迭等,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去体会、去感受。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实践课时应增至课程总学时的40%。
(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公关礼仪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文秘专业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学问时,更要侧重秘书接待和宴请礼仪。学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做“应聘礼仪”“社交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应聘中能做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在社交中能给人的良好形象。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给传统的公关礼仪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1.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大量有声读物、视频、动画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把教材讲解得更加清楚,分析得更加透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和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化展示的优点,可将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提高认知的内驱力。中山装是中式服饰的一种,如果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穿着中山装的礼仪,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述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走向共和》电影中选取所需了解的有关中山装的来历片段,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山服饰的思想和政治含义,以及着装时的禁忌。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前,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总结。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培养,推进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任老师和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老师组成公关礼仪课程的二元结构师资队伍。为保证公关礼仪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性,高职学院可定期选派教师到礼仪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公关礼仪课程设计、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材的编写等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和提倡教师从礼仪行业的需求出发,结合现有教材,增编一些反映礼仪课程教学的活页教材和讲义。自编教材在内容上会更新颖,与实践更加贴近。
(六)尝试有效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方式
摘要: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礼仪养成教育,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发展的需要。现就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逐渐构建探索出了以礼仪课为主阵地,其他多种方式作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养成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一、开展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孟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礼仪教育,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及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的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而我们的中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重技能,轻礼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抱着“一技在手,饭碗不愁”“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理念,重视技能的学习,认为学好技能对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好处,却忽略了文明礼仪的学习,认为这无关紧要。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礼仪对于中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我从事中职《现代礼仪》教育工作,深刻体会到“你离礼仪有多远,你离成功就有多远”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构建中职学生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总思路长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表明,一个人文明礼仪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仅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自身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尝试,逐渐构建出以礼仪课为主阵地,其他多种教育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也就是多种礼仪养成教育方式交互作用,包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一)把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中职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通过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把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德育课的范围中,作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开设礼仪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一共40个学时。我们所指的礼仪课程是指适用于培养所有中职学生礼仪能力的礼仪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集会礼仪、家庭礼仪、面试礼仪、职场交往礼仪、网络礼仪、涉外礼仪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课程的设置应当体现职业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如,酒店服务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教师礼仪等,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礼节的运用、沟通能力、电话礼仪、应变能力等)。
约翰・霍尔说过:“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在礼仪课堂教学中开展礼仪训练,要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从举止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深入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并与日常礼仪行为的养成与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动作。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接听电话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如见到老师如何表达,迎接客人如何做,课堂上的坐姿及问题的回答,等等。
认真选取教材,并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礼仪课程体现职业特点,是上好礼仪课的关键。目前,各学校没有统一的礼仪教材,所以礼仪课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体系合理、内容丰富、理论论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的实用性教材。有条件的可以自编校本教材。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反复的对比、筛选,现在选用的是张铁庄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礼仪》。该教材包含了礼仪与礼仪修养、个人礼仪、不同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习俗礼仪、涉外礼仪和社交礼仪文书等内容。为增强可读性,书中还引用案例导入。该教材向学生普及、传授作为现代人在社会上发展、自立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职业需要,各有侧重,并且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讲授。如,对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就应当侧重商务礼仪的训练,汽修专业的学生应该侧重接待及日常用语的训练。另外,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手段,充分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礼仪课的信息含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促进课程向着合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坚持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学科渗透”
礼仪教学不仅仅是礼仪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更需要全体教师参与进来,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在学科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设立不同的渗透目标。如,服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上,让学生用简笔画和漫画的形式来描绘出礼仪的图画,在学习画画的同时也受到了礼仪的熏陶。通过在班上出版文明礼貌专题的黑板报,在校园里举办以各种礼仪为题材的美术画展,让学生在参加此类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在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真谛。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学科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时时处处接受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及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力军的作用,构建班级文明礼仪之风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在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在接手新班之际,应该调查了解班级文明礼仪实际情况,精选班干集体,构建文明班级骨干,认真开展礼仪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的礼仪规范。通过制定班级文明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同时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如对于每月礼仪规范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优秀寝室,进步显著、做好事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文明礼仪缺失的学生则给予一定惩罚,让他们明白落后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以跟上班级的文明步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1.开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主题班会每周一节,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主题班会教育工作计划。每次班会均要求写有教案,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化,可进行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班主任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时总结。
2.举办礼仪知识的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教学需要开展专题讲座,如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军训、校纪校规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定期地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日常礼仪规范要求。在学生就业前开设专门针对就业的礼仪规范教育,一是利用班会的时间召开招聘模拟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指导学生观察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加出色?通过招聘模拟,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让学生明白只有时时处处讲文明、守规范,才能成为一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二是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着重强调面试礼仪。让学生了解面试中的各种礼仪规范,明确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告诉学生面试时要做到:表现自然大方,态度友善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精神焕发,充满活力,说话言简意赅,回答准确。强调在面试中的一些礼仪常识和面试技巧,包括行为礼仪(微笑、站姿、坐姿等)、仪表礼仪(着装、发型等)和一些礼貌礼节等,让学生在面试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好地迎接每一次面试的挑战。通过不断地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在日常的行为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举办全校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在开展知识竞赛之前,学校制定、印发中职校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对文明礼仪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会更加关注自身的礼仪学习和养成。
4.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展示规范的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展示规范的文明礼仪,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如在文艺晚会上同学就表演了《礼仪综合展示》,在舞台上,礼仪队员们落落大方地向全校师生及上级领导进行了各种走姿、站姿、坐姿、手势、握手礼、鞠躬礼及递接名片等常用礼仪的表演,向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礼仪展示及教育,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好评。在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我校礼仪队学生优雅、文明、标准的礼仪展示,这些礼仪队学生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围的学生。
5.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不定期地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及时对学生当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对文明的现象进行表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各科任教师也随时注意学生的行为,对于所碰到的不文明现象要敢于及时指出纠正,如,在教学楼看到学生乱丢垃圾,任何教师看到都应该及时指出并让其改正,旁边同学看到了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
6.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如,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同时,各班可评“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栏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的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组建礼仪队,开展礼仪培训,向全校师生展示规范的礼仪,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实践基本礼仪的过程,也是学生礼仪素质提升的过程。我校酒店服务班就组建了班级礼仪队并进行了培训,通过礼仪训练,规范了学生站、坐、走姿,以及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注意礼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班上同学的衣着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文明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如,对经常旷课、迟到、带食品进实训室、在食堂不文明用餐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让学生增强讲文明、讲礼仪的意识,养成讲礼仪的习惯。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
关键词: 礼仪;外贸企业;培训现状;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26-02
一、引言
随着义乌市场的不断发展,2007年,义乌的外贸交易额再创新高。据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3%。去年义乌出口欧美市场份额增加,新兴市场也有快速增长,累计出口国家和地区177个。义乌逐渐向“知名展会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购物天堂”迈进。在如此迅速发展的市场里,外贸企业要想更好地把握商机,在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份额,就要有一支既具有精深的业务技能,又具备良好的涉外交往礼仪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与外商接触的同时,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根据外商的国籍,了解其礼节文化背景,做好涉外交往的礼仪礼节,及时给外商留下良好的印象,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潜在外商。因而外贸企业应做好员工的礼仪素质上加强培训,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打好基础。
二、义乌外贸企业礼仪素质及培训现状
(一)礼仪知识的缺乏
在义乌这个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但缺乏国际商务礼仪的知识和社交方式,导致在国际商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甚至造成生意的失败。很多企业单位都是因为在与人沟通和对外交易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之后,才意识到礼仪培训的重要性。比如在接待的时候,出于对外商的热情,外商还没有踏进门槛就与他握手,在某些国家这种握手方式寓意着隔断友谊;有的为了博取外商的好感送外商礼物,却没有注意到礼物的形状、礼物盒的包装颜色、包装带的系法以及礼品的价值含量等恰好是外商所禁忌的,导致外商产生误会;有的是在准备签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座位安排的重要性,把外商让到下座去了,导致外商以为自身受到藐视。
(二)义乌外贸企业在礼仪素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礼仪素质培养的意识不强
企业效益和利润都是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创造的,但是外贸企业明确了管理层培训的重要性,忽略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观念上存在差距。有些外贸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不需要,或者没有想到目前的经营状况良好并不意味着未来经营会一直保持现状或更好。由于缺乏员工培训,目前经营状况原本可以更好的企业有可能很难达到目标甚至导致失败,许多失败企业的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2.外贸企业的相关培训往往是临阵磨枪
有些企业单位的员工,因为两三天后就要接待外国客户,才想起来要进行一下涉外礼仪培训,赶紧“临阵磨枪”,仓促上阵,无法应对意外情况。比如当外商过来的时候,其旁边多了一位小姐,没有经外商介绍时,就认为此小姐是外商的妻子,并称之为太太。或者当客户离开之后一切又恢复老样子,不料客户杀了个回马枪。面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本来可以杜绝此类失礼事情的发生,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意识,没有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失礼问题仍旧存在。
3.礼仪培训容易形式化
一些外贸企业进行培训,经常是形式化,练练形体、学学微笑,以为这就是礼仪。很多礼仪培训没有使员工深刻地理解到,在与外商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尊重对方的意识进行表达。礼仪是艺术地体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不仅是微笑、不仅仅是文明用语。形体微笑这些仅是个人礼仪,是礼仪学的很小的一个部分,是小礼,更主
要的是如何向交往对象表达尊重。礼仪培训的形式化导致许多员工对所培训的内容理解程度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三、义乌外贸企业怎样落实礼仪素质培训工作
(一)明确培训的目的,端正培训态度
在进行培训之前,希望企业管理层到受训的企业员工都能真正意识到礼仪素质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它利润的源泉,一个优秀的企业,他所展现的良好形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保证,更是得到客户认知的关键。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在经过培训后个人的礼仪素质得到提升,不仅仅是企业的获利,更是自身利益的保证。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更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业务量得到保证,收入自然会提高,心情愉快,会有更多的升迁的机会。即使员工离开了企业,他在企业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也将使他终生受益,在新的岗位创造财富,这正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大的“福利”。
(二)提高管理层对员工的礼仪素质的重视程度
1.端正管理人员对礼仪培训的认识
礼仪不是一种形式,在与外商的贸易过程中,礼仪有很能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员工进行礼仪培训是很重要的。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培训能够提高员工士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运营水平,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科学完善的培训对吸引人才,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产生良好、持久的影响。企业要立足于使员工认识到培训是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企业最好的投资。培训是企业与员工共赢的平台,并且对员工的工作在精神上地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2.要融入到员工队伍中一起学习
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纪律要求并以身作责,坐到最前面、按时、不迟到不早退、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到培训老师安排的各种训练当中,给公司的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尽量地鼓励员工参与到训练中。这就能带动全体员工更为努力地学习。
(三)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在设计培训内容的时候,要请培训老师与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针对企业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设计,内容要有很强的实用性,学成之后就可以运用到与外商的交流中。平时在实际的交流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纠正,以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一般培训,可通过形象塑造训练、言谈举止训练、涉外知识的学习、涉外接待与谈判的训练几方面来提升企业员工的礼仪素养,每一次培训前制定方案。
(四)将培训工作常规化,制定有效的培训考核制度
1.定期培训,不走形式化
制定出符合外贸企业的培训计划,把培训目标分成短期培训目标和长期培训目标,根据各个阶段培训达到的效果,及时地改变和补充下一次的培训计划内容。通过对员工的礼仪意识、形象礼仪、服务礼仪、接待礼仪、涉外礼仪等的教育,让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活动中的位置,全面掌握涉外服务的要决。
2.反馈受训员工的反应,时时检查培训效果
针对每次的培训内容对员工进行书面测试和模拟演习测试,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反馈问题以及写培训心得,必要时发放调查问卷,以便企业明确员工的实际情况,找出符合本企业的培训方式,更好地落实员工的礼仪培训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建学习型企业,做智慧型员工”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
3.制定激励方案,鼓励运用所学的企业员工
在外贸企业中,很多单位的工资薪酬=基本工资+提成,通过考试来确定员工对培训内容的认识理解程度,并且企业的员工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将员工的基本工资按照其表现适当的增加,在企业的规章制度里基本工资的增加幅度形成一个标准。
四、总结
义乌外贸市场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国内外物流网络逐渐完善,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分市场并且起到了“接
轨国际”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义乌成为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小商品流通中起着“承东接西”的作用。一些大型跨国零售集团的采购商看到了义乌产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开始把目光瞄准义乌,义乌的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谁能更早地开始注重礼仪素质的教育,更好地展开礼仪的培训,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外商,占领更大的国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
[2] 阿思.魅力,从礼仪开始[J].职业技术教育,2005,(05).
[3] 王飞.商务礼仪――见面篇[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2).
[4] 裴少桦.职业白领形象礼仪与修炼[J].现代企业教育,2006,(13).
[5] 陈丽娟.职商素质的培训与研究--关于职商礼仪的培训[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3).
[6] 李芳.如何提升企业培训的效果[J].人才资源开发,2004,(12).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转贴于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 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摘 要】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如何让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就十分必要了。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是高校礼仪课的根本目标。在多年礼仪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对高校礼仪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理论联系实际,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
【关键词】高校;礼仪;教学方法
礼仪课程是广泛开设在高职中职院校的一门课程,在本科院校开设现代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职业基础课,这在本科教育课程设计上来说,是走在前面的。现代礼仪的开设,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礼仪较之其他的各类礼仪课程,理论性相对强一些,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组织课堂教学的话,就会陷入照本宣科的樊篱,导致课程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厌学情绪。笔者在多年的礼仪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第一,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将教学目标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在设置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将其与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好礼仪课程的内容。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更应该深刻理解和实践礼仪。所有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基础之上,没有了理论根基,实践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基础,要首先设置“明礼”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论层面熟练掌握礼仪知识,成为“礼仪达人”。其次,理论知识掌握了,学生是否在思想道德层面真正意识到了礼仪在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了呢?因此,还要设置“重礼”的教学目标,将礼仪课程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相结合,用礼仪正面影响学生们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底线,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礼仪的自觉。最后,礼仪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设置“行礼”的教学目标。以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深化,成为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使学生以身作则,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真正成为践行礼仪的使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因为礼仪问题而导致失败。
第二,探索实践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完善教学效果。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礼仪课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能力为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课堂行为训练法。在礼仪课程的进行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不能从思想上真正重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非常简单,而实践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出现一学就会,甚至不讲就会,而一做就错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强制性的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就非常必要。通过起初的强制,逐渐培养起学生积极模仿实践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讲,在进行个人礼仪之举止行为礼仪的学习过程中,在讲授完站姿要领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条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站姿,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偶数组,两组学生面对面,以标准站姿站立,互相评价对方的站姿是否符合标准,反复修正反复训练,直到达到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按照标准站姿站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礼仪融化在日常行为中,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改正学生眼高手低的缺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情景模拟训练法。现代礼仪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是学校的教学条件毕竟有限,如何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礼仪课程的学习实践,这就为情景模拟训练法提供了空间。通过分组,使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下身临其境,在模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职场礼仪之求职面试礼仪时,当教师完成理论讲授之后,组织学生模拟一次求职面试,拟定求职单位和职位,教师做主考官,对模拟情景进行总体把握和控制,其余学生为考官。其中会场的布置、桌椅的安排都由学生自己解决。一位同学进行完之后,大家互相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在模拟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应变能力,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案例讨论实践法。教师有针对性的选取案例以供学生学习讨论,也是礼仪教学中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可以通过数字、图表、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出来,既形象又生动,可以直观的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进行学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校里的各种不文明现象,作为反面案例引起学生的反思和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在行为细节的对与错的对比中,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竞赛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起其他的教学方法,难度相对较大,也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因此对教师来讲,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教师在授课之余,可以与学校的礼仪社团合作,在学生中组织一次礼仪风尚大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赛的组织准备和比赛过程中,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礼仪大赛,带领学生从报名参赛到比赛结束,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一点,就是考核方式的改革。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单纯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礼仪课程的要求。教师在考核时,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留心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与打分,然后与卷面的笔试成绩按照6:4的比例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不能再只重视最后的卷面考试,而必须更加看重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有利于纠正某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选择放弃笔试考试,将笔试考试改变为实践考查。例如,在课程的最后,可要求学生按照面试的着装要求穿着正装、化淡妆,教师根据情况给学生打分,再将分数与平时成绩按照6:4的比例进行综合。
这种考核方式,更注重实践操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礼仪的动机,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韦克俭主编,现代礼仪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