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第1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43-01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流行”与“时尚”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人们身着时尚服饰,耳中充斥着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追求的这种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于现代中学生当中。他们中大多数人随口就能唱出很多流行歌曲,却哼不出一首经典的世界名曲。在我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发现有些内容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这些内容有的是因为时代比较久远,有的是形式或题材不吸引学生,面对这样一代在流行歌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我不断感受到处理好经典与流行的关系,把这两大类音乐不断融合乃至互相诠释,这些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欣赏音乐的重要手段。流行音乐并非完全消极无意义,有选择的欣赏对当代中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针对当今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

一、恰当的导言运用在恰当的情境

对于欣赏课这种形式必须在导入的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大漠之夜》曾荣获"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第一名,是近年我国合唱艺术创作取得高度成功的一首作品。这首合唱作品在全国各专业,非专业合唱团都是经常被演绎的作品。以讲授的方式介绍这部作品时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再好的作品也要从兴趣入手。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这部作品的价值,我用他们熟知的比赛引到这个作品获得的“金钟奖”上来,我意识到学生对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比赛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并根据学生这种特点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很关注他们看好的比赛时,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愿意听老师讲也愿意与老师多交流。

对于那些热爱流行歌曲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让他们知道流行歌曲并不是完全不健康无意义,但是要有选择的听,很多学生把流行歌曲仅仅局限为爱情歌曲,这就是片面的,说明学生对流行音乐理解太少。好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经久不衰。有很多通俗歌曲象《弯弯的月亮》《绿叶对根的情意》,至今还在流传,这足以证明它的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更加全面,他们也会把喜欢的流行音乐跟老师交流。

把恰当的导言运用到恰当的环境中,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看到教师的另一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师生之间加深了理解,在课堂上会配合得更加默契,教师愿意多讲,学生愿意多听,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歌唱方法训练加深对歌曲演唱技巧和形式的理解

喜欢唱歌的学生是大多数,很多学校每年也有歌唱比赛,例如,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班班唱”活动,要求每个班必须参加。其实要求每个班都唱到专业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这种合唱活动能够调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和谐的声音最终还是需要科学的方法。所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先让学生对歌唱方法产生兴趣,而不是局限于对通俗歌曲的模仿。学生平时唱歌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中低音区模仿歌手很像,但到高音区就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喊唱,喊出的声音自己都觉得很难听。长时间这样去唱歌是对声带的极大伤害。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常识来保护好自己的声带,这样激励性语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声原理和演唱方法的讲解历来是很枯燥的,但是利用当今时代特点并抓住学生特点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保护声带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歌唱方法的必要性,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有了这些内容做基础,之后的声乐训练就变得容易起来,演唱方法也更容易得到改善和提高。在欣赏声乐作品时,学生更能准确判断出演唱方法和形式。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声的美妙以及丰富的表现力。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有魅力的,不要盲目的模仿别人而忽略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运用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使学生增强声带保护意识,不再毫无顾忌的演唱流行歌曲,对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歌唱方法训练之后再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地民歌,使学生对世界声乐作品的多样风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为将来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打下基础。再通过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地区的歌曲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作品,能够准确概括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内涵,逐渐提高音乐修养,扩大知识视野。

三、恰当运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经典音乐作品

第2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维拉罗勃斯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巴西最伟大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既受到了本民族巴西音乐风格的影响,又继承了欧洲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被人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维拉罗勃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热爱,跟父亲学习了音乐理论基础,还学习了大提琴、单簧管和吉他的演奏。成年后,在政府和朋友的资助下前往欧洲继续学习音乐。维拉罗勃斯接触到了欧洲各种风格的音乐,他开始尝试将欧洲的古典音乐与巴西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多元化的音乐作品。

1930 年回国后,维拉罗勃斯怀着对巴洛克作曲家巴赫的崇敬之情,在巴赫的前奏曲及赋格等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巴西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巴西的巴赫风格》,作品一共有九首。每首都由不同的乐章构成,分别标注了不同的标题名称,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部作品继承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特征,严谨的逻辑、丰富多彩的调性和声,以及运用了前奏曲、咏叹调、托卡塔、舞曲等常用的体裁结构。他在音乐语言上强调了巴西民间音乐元素,采用民间流行曲调,民间舞蹈的节奏型、复拍子节奏织体等不同的民族音乐元素在乐曲中都运用得淋漓尽致。

二、古典性与民族性的碰撞

在《巴西的巴赫风格》中,维拉罗勃斯将民歌的主题、舞蹈节奏等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元素重新构建,全曲风格新颖独特。

在继承欧洲古典音乐和声的基础之上,维拉罗勃斯有时候也按照头脑中的音响来创作。有简单的三和弦,也有多调性的半音阶,因此和声色彩丰富多彩,声部层次鲜明。维拉罗勃斯学习巴赫复调的写作手法,并兼顾巴西民族音乐特色,无论是横向的旋律线条,还是纵向的和声结构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音乐语汇都是维拉罗勃斯在长期的作曲中总结的创作特色,使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古典性的写作特征,也带有了一定的巴西民族性特征。

在节奏上,维拉罗勃斯也运用了民族化手段,打破了传统古典音乐创作技法的重音规律,改变重音位置,使音乐持续稳定的节拍律动配合特定的音型,是巴西音乐伴奏公式常用的音乐形态。维拉罗勃斯将简单的节奏配合在多声部的复调支持下,使音乐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

维拉罗勃斯并非生硬的模仿巴赫的复调音乐及整个古典音乐和声规矩,而是加上自己的喜好,以此使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呈现更加多样化。在他的作品中,引用的巴西民族音乐曲调和节奏素材,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形加花,由此呈现出来的音乐,既包含有民族音乐语言,又具有民族性以外的古典音乐特色。

维拉罗勃斯充分发挥了钢琴多声部乐器的属性,声部清晰,线条流畅,又不缺乏功能性动力,和声色彩性强。无论从巴西民族音乐的主调音乐角度来看,还是从古典复调音乐的角度来分析,感受维拉罗勃斯音乐语汇的风格特色,都以独特的方式紧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维拉罗勃斯利用巴西民族音乐素材将巴赫的复调思维扩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民间音乐旋律在其中展开。维拉罗勃斯通过对古典音乐创作技法的运用,使巴西音乐更加饱满、独具魅力。复调形式与民族性的音乐语言,相互促进、相互和谐。因此,《巴西的巴赫风格》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巴赫的古典性与巴西的民族性,而是兼具了古典性、民族性、现代性多元风格特征融合的音乐作品典范。

第3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经典音乐 流行时尚 现代节奏

音乐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数字组合游戏,它能把有限的音和节奏进行千变万化的组合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组合习惯,故音乐有其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随之产生了色彩鲜明的民族音乐。我们把那些组合的最科学、最完美的音乐称之为经典作品。经过千百年的变化虽然有了千万首的经典作品,而这些数字组合游戏却始终没有尽头!同时当今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我们能取得的素材也越来越丰富,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经典音乐的科学、完美的素材,进行符合自己时代的再创作我们同样能得到新时代的经典的音乐。

但现今由于媒体宣传导向的偏差,学生对经典音乐的接触渠道狭窄了,学生出于对经典音乐无知和偏见,普遍认为经典的音乐就是“过时的”、“难听的”音乐,从而在内心深处就产生了一种抵制情绪,这就加大了高中音乐欣赏课对经典音乐的普及难度。如何把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切入点,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和水平,那么运用经典音乐创造流行时尚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之一。

一. 运用经典音乐色彩元素创造流行时尚

时尚总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但它又以经典的方式留住某些永恒的瞬间,而创造这些经典的“翘楚”,无一不成为时尚的“创导者”。所以经典的就是流行的时尚。

因此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在捕捉流行音乐的市场动态,洞察学生的审美意识、调动音乐各元素和以最大限度感染学生等方面,都具有敏锐的嗅觉,并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从而适时的创造一些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不失艺术水准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改编作品”,那么音乐课堂欣赏教学就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

1 运用“现代节奏”创造经典音乐的流行时尚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也同样感受着这样的压力,大家对音乐的已经不能满足于规整没有强烈音响的节奏,而学生对经典音乐缺乏兴趣可能也出于此,把传统音乐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变化,创造出适应学生审美观的音乐,对同样的旋律学生就容易理解。然后再过渡到经典原作的欣赏学生就能坦然接受。

2 利用“现代器乐”创造经典音乐的流行时尚

在“电子音乐”当道的今天,学生对管弦乐或民乐的接受能力已经大打折扣了。如果一味地追求传统框架结构,可能反而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贝多芬的《命运》就有电子乐版的、钢琴版的、交响乐版的等等,选用学生熟悉的器乐入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改变演唱方法创造经典音乐的流行时尚

美声、民族唱法对我们专业教师来说是演唱、发声法中最科学的方法,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却是“鬼叫”,用他们的话来讲是“难听死了”。他们的心目中帕瓦罗帝可能就是不如周杰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经典音乐不也是一种创造时尚的最好方式。

二.感受时尚化的经典音乐

当今通俗歌坛中有一部分音乐,它能吸取经典音乐的精髓,能顺应时代,又能引导时尚潮流,既继承经典,亦创造流行,但却非学院派,街头市井小调,或者沦为港台音乐的翻版,它是一种高层次上的综合。这种综合反应在合理运用音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手段,又能巧妙的吸取经典音乐的精华,不管是欧洲的、国际性的,还是民族的、区域性的,也不管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还是现代的、超现实主义的。这些既有别于“旧歌曲”的一些传统风格,也有别于后来以纯粹电子乐为代表的所谓“新时代音乐”,又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流行时尚的音乐,如果在音乐课堂中应用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刘欢演唱的主题歌《你就是这样的人》,它的第一段相对平静,音区也较低,缓缓推进,然而却正在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和能量,第二段便进入,连续性的高音进行,音乐飞扬腾越,一路高歌。激情碰撞犹如巨浪冲击岩石,溅起层层浪花。这也是一种欧洲歌剧咏叹调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尤其在普契尼的歌剧当中,比如《晴朗的一天》,《你那冰凉的小手》和《今夜无人入睡》等著名唱段当中,每每能见到如此精彩的演绎。这些看似阳春白雪的东西,直接和间接地运用到了流行歌曲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经典吸取和再创作。在这首歌里,西方经典音乐的全部特征几乎应有尽有。

三. 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音乐创造时尚的意义

无论在什么时代最流行就是最时尚的,好音乐当然也是用这个道理。时尚意味着入流,没有被时代淘汰。时尚可以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诸如穿戴、服饰、语言、习惯等;也可以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比如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在音乐领域,以前所谓的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或许是因为通俗与庸俗沾了点边,而流行与不流行又只是一字之隔,因此,它眼下都渐渐地归类于时尚音乐类型。时尚文化既反映了一种现实状况,也反映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需要,萨特说过“存在即合理”。但是,合理的背后,优秀的文化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欣赏之余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升华。这是任何艺术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不管是贝多芬的交响乐,还是英国拉菲尔前派的绘画,如果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也能很好的利用这点,并加以发挥,那么学生就不会对经典音乐出现排斥心理,就能愉快的接受经典音乐。

第4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歌剧魅影》;主题曲;艺术特色

《歌剧魅影》是英国戏剧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鲁的小说《歌剧幽灵》改编创作的一部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1986年首演,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安德鲁?洛伊德?韦伯于1948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就已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九岁时创作了第一部音乐剧,随后便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生涯,先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四十多岁便已创作了十余部成功的音乐剧,其中以《猫》和《歌剧魅影》最为观众所熟知。

2004年,安德鲁?洛伊?韦伯作为编剧与导演乔尔?舒马赫合作将这部经典的音乐剧搬上了银幕,奢华的高成本制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三位主演杰罗德?巴特勒、埃米?罗苏姆和帕特里克?威尔逊共同演绎了一段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歌剧魅影》中保留了原音乐剧中大部分经典唱段,如ThinkOfMe、AllIaskofyou、TheMusicoftheNight、ThePhantomoftheOpera等,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影片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

一、剧情简介

电影采用倒叙的形式,在1919年法国巴黎的一个拍卖会上,水晶灯被缓缓拉起,主题曲的音乐动机巧妙进入,随着丝丝灰尘的拂去,画面由黑白逐渐转变为彩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剧院大厅,一盏盏点亮的水晶灯顿时将观众带回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巴黎歌剧院。

影片讲述了一段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相貌丑陋、戴着面具而又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隐藏在歌剧院深处,多年来为躲避世人鄙夷的目光而神出鬼没,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魅影”(杰罗德?巴特勒饰)。一次偶然的机会,魅影发现原本在剧院没有名气的女歌手克莉丝汀(艾米?罗森饰)拥有天使般的嗓音,决定暗中教克莉丝汀歌唱。在一次演出中,克莉丝汀顶替首席女高音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美妙的歌声立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巴黎新一代首席女高音。与此同时,克莉丝汀与小时候的玩伴、年轻英俊的劳尔相遇并相爱,魅影发现后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原来魅影早已深深地爱着克莉丝汀。但随着克莉丝汀与劳尔的相恋,魅影对克莉丝汀的爱逐渐转化成了怨恨,终于决定以牺牲劳尔的生命来换取克莉丝汀对他的爱。最终,克莉丝汀那深深的一吻化解了一切恩怨,魅影决定放了这对恋人,而自己却走向了无尽的黑暗……

二、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分析

电影《歌剧魅影》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音乐功不可没。影片中大部分对话都是以演唱的形式来进行展现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的旋律在剧中贯穿始终。当第一次听到魅影和克莉丝汀在歌剧院的地下水道中演唱的ThePhantomoftheOpera时,不由得为之一震。

这首主题曲是克莉丝汀与魅影的男女二重唱,全曲音域跨度大,进行了六次转调,曲式结构带有明显的流行音乐特征,调性分别在d小调-g小调-e小调-f小调-g小调-a小调上进行。前奏低声部强有力的连续八分音符鼓点“咚咚咚……”以及由管风琴奏出的连续下行及上行半音阶,不仅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种震撼。这个前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且每次都是伴随着魅影的出现而奏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魅影这一神秘、阴暗的艺术形象。接下来交响乐队以强劲的摇滚节奏配合电声乐器引出了克莉丝汀的演唱,这段旋律音域宽广,调性为d小调,旋律线在八度上下转换,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作曲技法采用了模进、重复等手法,男女轮唱部分的衔接变化重复了前奏的半音阶进行而自然地转成g小调,魅影的唱段旋律和女声相同,但整体旋律比女声高纯四度音程,轮唱部分两种不同情绪激烈碰撞,在音乐上造成强烈对比。男女二重唱部分进行了两次转调,重唱部分采用纯四及大小三度的和声演唱,体现了克莉丝汀与魅影精神上的高度合一。到了最后,音乐情绪渐渐高涨,结尾处的连续三次转调将歌曲推上了,最终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电影的戏剧色彩也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演唱风格

电影《歌剧魅影》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是一首古典音乐与各种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它既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韵味又极具现代感,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同时它对于整部电影音乐的演唱风格也具有典型意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在演唱上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与现代流行音乐唱法,剧中两位演唱者杰罗德?巴特勒和艾米?罗森都有着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深厚功底,他们在演唱这首主题曲时,将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既有艺术歌曲的美感,又有通俗音乐的亲和力,因而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第5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跨界唱法;含义;建议

近些年,国内的声乐领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全能型的歌手不断出现,全能型歌手是和一般歌手相对,指某一个歌手同时掌握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等能力。这些全能型歌手在乐坛崛起迅速,并不断走向国际化舞台,和全世界的歌唱艺术家们进行音乐之间的交流。某些原来专注于流行歌曲和民族声乐的演唱家,现在也在研究西洋唱法,并取得很大成就,另外某些长期演唱西洋唱法的歌唱家如今也深入学习了本土唱法。这些现象展示出国内声乐艺术与时俱进的能力,也展示出艺术家们对美的追求,为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还使演唱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便于他们充分发挥出艺术能力。

1 跨界唱法含义

跨界唱法这一说法源自跨界音乐,是指不同种类的音乐在一起融合,跨界就代表着融合,但是目前,对跨界音乐并没有明确定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声乐界对唱法的分类问题在得到一些默认的分类之后,近几年一些歌唱家对歌曲进行演唱时,对这些分类的界定限制进行探索,但是在书本的论述中,还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和描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说跨界唱法概念来自舞台演唱艺术的发展与成功案例,主要是演唱者在熟悉自己之前已经掌握且经常使用的唱法之后,又涉及到另外一种演唱方法实践中。跨界唱法只从形式来看,就是不同多种音乐的元素混合而成,就像使用古典音乐形式对流行音乐进行演绎,或者使用流行音乐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演绎,或者将流行和古典两者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打破了内容决定形式这种禁锢,它并没有改变原来的内容,只是换一种较新的形式进行演绎。比如常香玉,她是豫剧表演家,但是却打破了不同剧种限制,将河南曲剧腔调使用到豫剧《红娘》内,取得很大成就,深受观众喜爱。

跨界唱法主要是歌手在对个人理想精神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积极尝试和探索,这种尝试和探索需要借助个人的兴趣,审美的需求以及理想的追求等推动。在开展跨界创作时,需要把身心培养成演出的准备状态,这样在实际进行演出和创作时就可以做到更加自然,不需要刻意进行雕琢也可以演绎出完美的作品。歌手需要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关注,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喜欢以及有能力演唱的作品大胆实践,不要受各种唱法的教条主义思想限制,把爱好和兴趣以及创造能力扼杀在摇篮中。比如,学美声就不能唱民歌,学民歌就不能唱美声,或者学习古典唱法就不能唱流行,把每种唱法划出一个严格的界限,而限制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其实不管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都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由时代造就的、由人们不同时期的审美要求造就的,所以,唱法不是限制而是手段,创造出自然的、美的声音才是演唱的目的!

2 跨界唱法的合理化建议

2.1 需要具备良好的演唱基本功

跨界唱法作品的创作没有任何限制,形式多样,跨界唱法也会由于每个音乐家对一种唱法理解的不同以及融合程度的不同而形成歌手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从整个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位音乐大师都是先对某一唱法演唱的技巧以及这一唱法表演的规范进行熟悉和理解之后,借助自己对这一唱法独到的理解与驾驭歌曲的非凡能力,展示出这一唱法内在的灵魂。

发声练习是歌手基本功之一,是把声乐艺术借助人的声音展示出来的必要条件,借助发声练习,歌手可以把歌唱需要的唱法技巧和唱功等相联系,并进行实践,进而提升歌手运用发声的能力,使歌手和歌唱相关器官的机能,运动的幅度和方式等都处于最佳的状态。所以,发声在歌唱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跨界唱法歌手来说,他们需要先掌握某种自己容易练习与掌握的歌曲唱法,能够熟练驾驭这种唱法之后,再开展另外唱法的练习。但是在练习另一种新的唱法时,不能在唱法的发声环节就走样,必须熟练掌握,避免之前的努力白费,只有在歌手掌握了另一种风格的唱法之后,才可以开展跨界歌曲的创作。

2.2 需要对歌唱的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不管是哪种唱法,都是运用人体这个乐器来发声,要想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那就必须对这个发声乐器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人体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呼吸撞击声带发出声音,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很小,需要通过喉腔、口腔等共鸣腔体放大,才让我们听见。人体可通过声带的松紧、声门的开闭,喉位的高低以及共鸣腔体的变化来调节音高、音色,透彻地掌握这些器官变化对声音的影响,才能很好地发出你想要的音色,也才能保护好这个乐器,否则,盲目地去变化音色,就有可能损坏这个身体乐器。

2.3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如果某位歌手要开展跨界唱法的表演和创作,首先需要拥有生理的独特条件,满足多种唱法对生理的要求。然后需要对不同唱法表演的技巧进行熟悉和掌握,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对不同的唱法中动作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拥有跨界唱法所需的各种生理因素之后,领会不同唱法不同的风格,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是音乐家自身深厚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底蕴。只有具备这种心理素质,才可以参悟到不同唱法不同作品内蕴含的意义和风格,具有相应的艺术素质,才可以把自己的感悟转化成人互相传颂的艺术作品,这样才可以成功地进行跨界创作。此外,歌手还需要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唱法,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把它们看成相同的高度,不能对不同唱法有偏差意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进行创作时,结合唱法风格,创作出新的形式。

2.4 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跨界方法

跨界演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演唱能力和演唱风格的方向,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很多歌手在跨界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使其他歌手或者创作者的激情得到激发,也想在跨界唱法中一展身手,但在很多成功者的影响之下,很多歌手不想再去寻找新的跨界唱法形式,只是对现有的唱法进行效仿。但是一项成功的跨界唱法背后都蕴含了歌手无尽的汗水,并没有捷径可走,他们也是在很多次失败和实验之后,才使跨界唱法适合自己,找到契合点,跨界自身是没有普遍性的,不能一味模仿和照搬,否则就是去了跨界唱法的意义。因此,对歌手来说,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跨界唱法。比如龚琳娜,将民族唱法和中国戏曲唱腔以及一些原生态演唱进行融合,创造属于她自己的演唱特色,受到观众喜爱并走向世界舞台。

综上所述,跨界唱法的创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既需要歌手拥有较好的身心素质,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心理方面的调整,最后还需要拥有深厚经验对艺术进行积淀。虽然跨界唱法比较困难,但是从整个音乐历史来看,这种类型的歌手仍然是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进行跨界创作,歌手之间也需要不断进行交流与沟通,不断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的艺术风格,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跨界创作,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音乐作品,促进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亮.我国音乐表演领域中的“跨界”艺术之我见[J].音乐创作,2013.

第6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教学 体验教学 情感教学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将每个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教师更多的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最终自主地学习音乐,培养音乐鉴赏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一、注重体验教学

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综合体,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慢慢释放情感。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静下心来就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让学生的体验感受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产生碰撞,通过主客体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吸收、升华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音乐想要表达的乐思与每个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在每个听众的头脑中奔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善于感受,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最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一节短暂的音乐课,浓缩的是教师多年来的执教经验和审美心理积淀。教师要通过简单短小的语言提示,尽快地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所展现的情感世界中。教课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徐徐道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让音乐赏析记忆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要明确学生对各类音乐知识的要求,灵活地组织音乐作品开展音乐教学。音乐作品的选取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生活化,可以尝试引入学生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综合的理论,这是符合音乐教育世界性发展趋势的。所谓加强综合性,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内部要相互一致,其次外部也要相互联系。如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音乐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一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加强音乐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音乐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五线谱等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唱一些革命题材的歌曲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以音乐学科为主体,根据内容需要,软化学科边缘,有机地与其他学科交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由于是以某一学科为主体的综合,故与之交融的学科通常较为集中,适合于主题教学。

三、注重学科扩展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可以拓展的方向有很多,既包括了舞蹈、创作、歌唱、戏剧表演等学科内扩展,也包括了向其他学科扩展,比如电脑作曲等。科学实践证明,音乐就好比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人们工作、生活、实际操作的同时,播放美妙的音乐可以有效刺激大脑和身体,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比如运动、打字的同时,播放音乐,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进一步提高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音乐,特别是利用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给同学们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刺激。除了给工作中的人们提供正能量外,音乐还可以调节身体和大脑的工作状态,这对学习压力大生活单一规律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欣赏下音乐,可以使人头脑清醒,身体放松,学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更加迅速。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音乐知识,这些音乐知识又符合音乐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都可以学习。并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多的扩展,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

四、提供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

第7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体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首位目标。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着对音乐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使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完善心智。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身心去聆听音乐,再到深刻理解、科学评价、丰富分心音乐语言,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理解音乐。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用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来感受体验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呢?我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一个整体把握世界的形象思维时期,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例如,学生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船夫曲》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此时好像乌云密布、波涛汹涌.几十个船夫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着,真让人喘不过气来。"也有的学生说:。这也像人民大众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极力反抗的战争场面。"这些由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是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体现。领悟了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拓展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获得情感体验。

初中中学生属于青春期 12~14岁,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开始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四、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果严格禁止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可在课上找一点时间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听一些他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

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的发挥。如雅尼的现代交响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这次校红五月合唱节我就建议高一(1)班学生演唱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流星雨》,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总之,音乐是充满魅力的情感艺术,真挚的情感是艺术表演的灵魂;是艺术的伟大法则;是艺术的最高技巧;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好的音乐,能使人新潮澎湃,精神振奋。懂音乐的人会随着音乐激动、悲愤、兴奋、荡气回肠。常言道:人分草木,孰能无情。音乐艺术是最擅长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又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不管人们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个人,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这种心音相映的互浸下,用感情连通音乐,用音乐染化感情。注重情感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关键词:高校;蒙古族音乐;音乐教育

Abstract: how to better in college student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music culture, change some college students' indifference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s placed in every one of us hav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worker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before. Mongolian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excellent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heritance, to strengthen national emotion,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university; Mongolian music; Mus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过去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主要是依赖于三种传承方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民俗生活传承,而且几乎是“口传心授”传承模式。然而笔者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育与汉族地区所进行的蒙古族音乐教育,现在大多还处于自发状态。有的地方原已开展的蒙古族音乐教育,因各种困难不能继续;原本实行“双语”音乐教育的民族地区或学校,如同语言教学一样,也由“双语”变成了“单语”教学。在音乐、艺术院校实施蒙古族音乐教育,还处于起始阶段。

开展蒙古族音乐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开拓音乐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学通过美好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高校开展蒙古族音乐教育,可以激发青年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丰富其民族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学校音乐教育应充分挖掘原生态音乐资源,让学生了解熟悉我国各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在本土音乐文化熏陶中增强民族情感体验。同时,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何把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作为在普通高校中的研究生,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设想。

一、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近年来,为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如:教育部2002年7月2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教育工作规程》的“总则”中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目前内蒙古的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的有关音乐方面的艺术选修课是“音乐欣赏”“音乐概论”。从已开设的反应来看,这些音乐选修课确实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翻开这些课本,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为标准的,从巴洛克时期一直详细地介绍到二十世纪的流行音乐,但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是蒙古族音乐,或未提起,或一带而过,这就使得蒙古族音乐教育没法从理论上体现出来。

2、由于内蒙古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学生的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不相同等问题,目前,音乐教育课严重缺乏教学指导性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据调查,现有的蒙古族音乐教材是专业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专业,教材没有根据非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来制定,并不适应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

二、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问题的分析

1、蒙古族音乐教育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蒙古族的音乐类型及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整理和挖掘。在理论化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蒙古族长调音乐的发展历史、形态特征和演唱方法开始重现,但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

2、针对大学生创作的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较少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内蒙古地区的大学校园里,流行的大多数是国外流行音乐和国内乐坛的通俗音乐,真正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蒙古族校园歌曲不多,急需音乐创作者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现代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很方便。现代信息及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很广泛,广播、电视、网络……随时随地可能接触到国内、外的流行音乐及现代音乐,非常方便。学生几乎被这些音乐包围着。好必斯教授在《建构良好草原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之断想――西部大开发与草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写道“当今,铁路、公路延伸到草原深处时,带来了一种现代文明和域外文化,同时,也给草原音乐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前所未有的碰撞。城市在膨胀,草原在缩小,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渐渐被定居的牧业所代替,古老的勒勒车摇曳出多少神奇而古老的游牧文化。而今勒勒车渐渐成为牧区旅游的景点观赏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带来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马背民族创造了灿烂的马背文化。对蒙古族来说,骏马不仅是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民族情感的寄托,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草原与马背是草原音乐文化的摇篮和载体。而今,骑着冷冰冰的、毫无情感而言、只会做机械动作的摩托车去放牧、怎能体会马背民族的内心感受?更谈不上马背文化的创造了。如果长此下去,再过百年、千年,草原音乐文化将向何处去?令人担忧!近年来,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体和信息传递的媒介,在广大草原得到了长足发展,草原牧民不必走出草原就可了解大千世界。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文明与进步,但随之而来的,自封为现代文化的精神垃圾,也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这片音乐文化的净土。面对这些,草原在步入现代文明的同时,草原音乐文化能不能固守着自己传统音乐的纯洁和令人神往的草原神韵?令人担忧。”

3、教师本身对蒙古族音乐掌握不够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教育内容不能够保证,造成音乐对民族音乐的掌握有限,没有相应的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环境和氛围,音乐课程的开设内容相同,没有突出地方音乐的特色,地方的民族音乐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音乐教师本身未能真正掌握蒙古族民间音乐,对最直接的蒙古族民歌都不熟悉,是很根本的问题。来自草原的蒙古族音乐教师对蒙古族的音乐及民歌熟悉,这也是依靠在草原家乡的熏陶。来自城市的蒙古族音乐教师,和大学生一样,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和正规的蒙古族音乐教育,造成了学校蒙古族音乐教育的缺失。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来源不同,受过蒙古族音乐教育的高师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对蒙古族的音乐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蒙古族音乐教育的建议

1、加强蒙古族音乐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在观念更新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蒙古族音乐文化特征,加强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并逐渐将其成果系统地注入到大、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去以适应内蒙古蒙古族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蒙古族音乐教学中,突出民族化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安排,加大民族音乐文献、史论及古典音乐欣赏类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编写相应的蒙古族音乐教材,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力求从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和固有音乐价值观出发,编写出蒙古族音乐理论教材,教材内容争取反映蒙古族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使蒙古族的音乐内容融会贯通于各教学环节中。

2、加强研究、搜集、整理蒙古族音乐工作

内蒙古各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者,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投入参与蒙古族的调查研究整理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客观描述各民族的音乐形态和生成背景。探索它们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功能意义,使之成为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根据。在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编写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教材。使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质在教材中条理化。通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著书立说,将蒙古族在悠久历史中积累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也要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挖掘,按照蒙古族聚居地区大学生的特点,从浩瀚的蒙古族音乐中选取适合大学生的、内容优秀的、特点特点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为大学生使用的教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形成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3、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对蒙古族音乐的学习

目前,由于部分蒙族古音乐教师,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和正规的蒙古族音乐教育,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够深入,这就要求这些音乐教师重视蒙古族音乐的学术研究,广泛开展科研活动,也可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并将学术界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教师肩负着传播和传承民族音乐的任务,只有教师提高民族音乐的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在高校将蒙古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有利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音乐的“育人”功能在逐步得到重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蒙古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风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2]好必斯,建构良好草原音乐文化文化生态环境之断想,[J]《人民音乐》2003(6)

第9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范文

一、情感教育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能够健全学生人格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富含情感的学科,能够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在音乐课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尤其是在学生压力过大时,通过音乐及其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二)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理解音乐

初听《二泉映月》,学生会听到夜阑寂静,泉清月冷。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并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难以理解《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为此在通过教学生学习旋律和音乐技能的同时,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品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通过该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旋律为媒介,体验华彦钧创作该作品时悲惨的生活经历。

二、将情感教育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不仅要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开发以及启迪。初中生对于音乐的了解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还不能够完全熟知和掌握。作为老师,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友谊”的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让学生在浓郁的“友谊氛围”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友谊。老师还可以让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歌唱歌曲,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与迸发。另外,老师还要时刻关注当下流行的歌曲,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所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所要学习的音乐歌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

(二)实现观念转变,培养体验意识

回顾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技术轻情感,错误地把技术的训练放在了首位,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树立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

1.营造合作氛围。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合作学习”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建构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固定的组织形式,充分开发课堂中集?w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集体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点燃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生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2.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互相沟通。要以积极的情感,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传达给学生,发挥情感在知情交流中的效能,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和谐共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入流行歌曲,促进情感体验

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课程,也要因势利导将社会中流行的元素带到课堂中,然后再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效果和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将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情感激发出来。在多样的课堂鼓励和兴趣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老师预设的音乐课堂活动中,与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音乐内容融为一体,在参与体验过程中释放情感。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表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流行歌曲作为引入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有效地缓解学生迎接中招考试的心理压力,建构师生的情感沟通,促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同时,学生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因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在某一时刻与它们相碰撞定能爆发出情感的火花。

(四)改进传统模式,形成师生互动

音乐教学并不像语文、数学一样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锻炼,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来说,承认在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某个知识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音乐的教学不能和语文、数学一样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模式,那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采取独特形式而又能达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