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第1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兴趣与方法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其表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总之,音乐欣赏是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初中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发展初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影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氛围、教学活动的设计等等。那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初中音乐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也不可能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其审美兴趣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教学。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基本联系的前提,所以在知识拓展环节中,教师应当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追求,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初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每一部音乐作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催化剂,音乐教师只有结合音乐课程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变抽象为直观。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激情引趣,巧设起点,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课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方法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关键

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方法,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能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初中音乐欣赏所面对的不是专业学生,因此欣赏课所学内容要注重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而不能太专业化。要特别注意欣赏课氛围的营造,通过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多媒体等手段在音乐与学生之间架起联想与想象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品位音乐之美。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求音乐欣赏教学中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音乐是一种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以及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

第2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欣赏 改革 音乐

从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来看,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得到了重大发展,音乐欣赏课教学也随之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一系列知道音乐欣赏课的书籍和教材的引进、出版发行,大大丰富了教材,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音乐教学计划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有音乐课却没有音乐欣赏课的局面,确立了音乐欣赏课在初中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初中音乐投入的加大,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以及音乐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使音乐欣赏课的到了一定的促进。

1.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乐曲本身着手。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节奏是音乐最重要最原始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的生命。对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十分强调从节奏入手,所以节奏训练和律动练习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传统的节奏训练只能依赖在嘴里念“哒哒”声,或手打“啪啪”声来练习,这种枯燥、机械的节奏拍打训练,往往脱离音乐,忽略了对音乐节奏的整体感受。并且因为随意性较大,所以稳定性也就不够。这也是随意性较大的钢琴常犯的毛病。现实中有好多钢琴教师的节奏不稳定,甚至出现强弱拍错位的瑕疵。由于电子琴自身存储着百多种具备自动伴奏的包容各种音乐历史风格和多民族风格的节奏类型,效果丰富、音响动听,能让学生形象地直接地深入地理解该音乐的内涵。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学生不仅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2.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做好初中领导阶层和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初中音乐欣赏课,从而,重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和教学;加大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使初中音乐欣赏课在初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而这种教学也并不一定要发生在课堂上。比如:有些学校有自己的广播站,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在课余时间定时的播放一些适合初中生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些学校具有礼堂、大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和环境。

第3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在艺术教育方面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唱式”。这种“教唱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呆板,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极其的枯燥与单调,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初中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现就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

一、对音乐课不够重视

不少初中学校单纯地追求升学率,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没有贯彻执行综合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音乐教学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中学就没有开设音乐课,而有的中学即便开设了音乐课,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学生就在下面写作业,一点都不重视音乐课。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应该采取灵活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比如: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和谐;欣赏《黄河大合唱》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等等,使用这样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对音乐的内涵和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流行歌曲严重影响音乐教学

初中生已经学会了赶时髦、追星、听流行歌曲,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音乐课上教的歌曲非常反感,进而对音乐课毫无兴趣。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着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和时间,不但影响了音乐教学,学生对其他科目也不那么上心了,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初中的教学。

四、没有完善的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而大部分初中在音乐设施方面远远达不到音乐教学的要求。很多初中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钢琴、没有音响设备,从来没有上过音乐欣赏课,因为很多学校就不具备上音乐欣赏课的条件。

第4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课程特点

音乐欣赏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音响的感受并引起感悟及联想来提高审美情趣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音乐欣赏课而言,开设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设定的。目前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观色彩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所表达的信息是一种模糊信息,这是音乐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音乐欣赏感受的模糊性质。因此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带有明显的主观再造的成分。同一音乐作品,不同的人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乐曲的感受也必定是不同的。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历都是不同的。同样的作品,恐怕有“一百个观众,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如果你只是欣赏音乐的美感,也许就不需要深入了解,但在欣赏音乐前了解许多必要的知识,那么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深入。当然,我们强调音乐欣赏主观心理这种不共性的同时,并不排斥音乐欣赏认同心理的一面。

(二)情感效应

音乐欣赏课具有情感诱发的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诱感效应的原因很多。例如:情感信息的认同心理,可以使听众的思想情感与音乐的表达的情感相吻合或极为接近,从而诱感效应。或者欣赏者聆听音乐时,无意中将音乐信息同某一过程联系起来,按个人愿望来解释和感受,诱感的想象。

(三)欣赏的自由性

新音乐大纲没有规定音乐欣赏的内容,所以广大音乐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选择余地。可是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实际上最先应该考虑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青春期的性格特点。要将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提供给他们,选择一些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更具艺术性的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音乐特点,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等等,让学生们觉得音乐是可以深入到平时的生活中去的,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音乐的世界。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初中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音乐老师探索的问题。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欣赏者必然要经过一个心理反应过程,由感知外部音响展开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音乐欣赏课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逐渐由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迈进,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

(一)以兴趣引导学生

“兴趣”作为一种对周围的现象或事物表现出的喜好情绪,由于它为每一个人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有利于指导人们参与各种活动。因为音乐教学充满了乐趣,所以,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是十分有趣的。我们只需要结合音乐的这个特点,认真地设计课程,学生就能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歌曲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之前,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赶圩回来阿哩哩》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让学生猜想她们可能属于哪一个民族的民歌,并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采用排除法,排除以往所学的新疆民歌和藏族民歌后(其实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再让学生判断。那么学生就猜想出了很多个答案,期待着老师的肯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情绪及歌曲中衬词的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回答准确,所以就会有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回答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激发出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实际上,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把彝族民歌的特点总结和概括出来。如果他们的回答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也会对音乐更加感兴趣。

(二)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乐趣

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似乎更迷恋于流行歌曲,在他们的世界里,周杰伦、超级女声等往往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课堂已经出现了很多好听的通俗歌曲,比如《让世界充满爱》、《走进》等,这些歌曲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传统的教学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喜爱和感兴趣的歌曲,要和他们交流和讨论,要和他们一起学唱流行歌曲。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们平静地谈论流行歌曲,如通过对周杰伦的几首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他的优点和不足,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追星的时候能够保持理性。

(三)交流互动

我们还要在教授新课程的时候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必须保持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老师也能接收到学生在学习时的体会和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才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

三、结论

第5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就音乐欣赏教学的功能而言,除了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扩大音乐视野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感功能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音乐欣赏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并自觉地沉醉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之目的。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情引趣,巧设起点,培养美的感受能力

1.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也不可能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其审美兴趣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教学。

2.音乐欣赏中视、听并举,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欣赏是以学生的聆听为主要手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中学生对直观的视觉形象接受能力较强,而对抽象的声音形象感受力较弱,因此,根据作品内容设计视觉形象的感受,来提高对听觉形象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树立以聆听音乐为先导的教学理念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首先是特定的音响效果。所以,欣赏音乐必须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学会聆听是进入音乐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是音乐欣赏课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有其特有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调式、力度、音色、曲式结构等。培养学生从听觉上把握音乐的表现要素,通过对听觉注意力的引导,增强对音乐的节奏感觉、旋律感觉和对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敏锐的辨别能力,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基础。在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中,节奏是其中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节奏体现了音乐进行中的长短关系与强弱关系,是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节奏的丰富表现力,是增强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之一。

旋律也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它是由不同高度的音串连起来的音流,是音上下起伏的线条,是作曲家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主要线索,更是音乐的灵魂。欣赏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对旋律进行的听觉感知能力。如上行的旋律常带来情绪的高涨,下行的旋律则常表现出情绪的低落,级进的旋律常带来平稳流畅的感觉,连续大跳的旋律则起伏跌宕,富有动感。发展学生对旋律认知的敏感性,是进行听觉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音乐欣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注重作品情感体验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音色等音乐的构成元素,进而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情感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审美是感性的体验,而不是科学认识。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儿童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

四、教法多样,突显特点,增强学生音乐主题理解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各自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我用显示歌曲特点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去感受音乐的特点。欣赏课中一般都有理论性的总结,其概念性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多花心思、多动脑筋,采用各种手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音乐欣赏教学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只有上好初中的音乐欣赏课,认真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知音乐美,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以强化,音乐审美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为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鸿宇.课堂互动的教育公平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5):11-13.

第6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的创新,最重要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思路创新。初中音乐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音乐审美思维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在教学意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实践活动中力求创新,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从而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初中音乐课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的动力,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教学质量比较低下。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听几首歌曲应付,或者直接被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因而,我们在初中音乐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

一、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三、改变教学手段,利用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鲜明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四、改变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第7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欣赏兴趣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这种缺乏直观性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它集图片、视频、音频于一体,而且能够重复播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可大大激发学生欣赏音乐以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口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一首体现苗族人民生活场景的音乐,而学生对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往往缺乏了解,因此单纯靠教师的音乐演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深刻内涵。但是如果在演奏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把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服饰特点、自然风光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肯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拥有的巨大优势显而易见,与视听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给音乐欣赏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多媒体能够克服音乐欣赏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艺术素养。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重大,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欣赏都需要多媒体的辅助。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切记一定不要滥用,要把握好一个尺度。

二、开展互动活动,避免听觉的疲劳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往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无法发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觉器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种角色的变化也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避免听觉疲劳,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如在民歌《龙船调》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哑剧表演,让一位男生扮演艄公,一位女生扮演过河的女孩。在他们聆听音乐的同时,伴随着歌曲进行表演,全体师生也随着音乐一起跟唱。再如,在欣赏音乐《铃儿响叮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集体拍手来拍出音乐的节奏,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音乐的意境。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但体现了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到音乐的内涵与思想。与此同时,在音乐欣赏中开展互动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避免单纯的音乐欣赏给学生带来的听觉疲劳,从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思路。

三、加强实践演唱,体会作品意境

实践出真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践演唱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影响了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他们无法体会到作品深刻的思想意境,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因此,加强实践演唱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演唱,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意境,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授《保卫黄河》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合唱、独唱等。通过实践演唱,学生想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场景,在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也激发了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再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演唱,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与疼爱,从而激发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感情。实践演唱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渠道。实践演唱能够把音乐内容与演唱者的感情进行完美融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深远意境,在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的同时,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四、利用乡土文化,拓宽欣赏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乡土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视乡土音乐的运用,通过教学把乡土音乐融入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其艺术素养。如在山东地区,乡土戏曲(如山东梆子、柳琴戏、吕剧等)得到了蓬勃发展。在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本地乡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墙头记》《银湖金波》《李二嫂改嫁》等不同形式的曲目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欣赏内容。通过这种形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满足了学生对音乐多样化的需求,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利用乡土文化,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第8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3-01

一、序言

中学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课的学习首先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恰恰是音乐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而在音乐课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中学公共音乐教育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1.音乐课教学方法的革新

音乐课教学方法的革新应根据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开展。对于音乐鉴赏课,当教师教会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鉴赏方法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上台介绍他们喜欢的音乐,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声乐课可建立与声乐教学相关的多媒体声乐教室,鼓励开展声乐教学改革,把声乐教学的基础研究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发声原理和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作用,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中外优秀歌曲的魅力,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对待学生方面,音乐教师应当有耐心,能够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和爱捣乱的学生,以赞赏的心态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被关怀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当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就会把老师当作朋友,和你无话不谈,继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进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很难想象在紧张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能够喜欢这门课,并将这门课学好。

3.优秀音乐作品的激发作用

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当尽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给学生介绍交响乐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同时对比贝多芬的其他交响曲,让学生对贝多芬的不同交响曲有更多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卡拉扬指挥的田园交响曲,再让学生欣赏其他指挥家指挥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自己发现和了解不同指挥家对同一首作品的处理和理解上的差异,这样就教会了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基本方法,从而让他们自己有兴趣去欣赏和对比其他交响乐作品。当学生对交响乐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4.积极评价对学生的鼓励作用

音乐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这一点可能比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学生受到家庭、身体状况等外界因素影响而情绪低落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些许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和学生的平时交往中。还有,在音乐课堂上对一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看起来是老师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表扬,但在这部分同学身上也许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结论

中学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很多中学教师普遍遇到的教学难题,有些教师认为是自己的课没有备好,便下工夫在准备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上,以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可后来发现教学质量还是没有多大起色。而从实际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处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也差异较大,音乐教师很难了解到这些学生的背景情况,那么要提高教学质量实在是勉为其难。而且客观来说,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大多数并不感兴趣,他们有他们喜欢的音乐类型,那么音乐教师就应当去了解现在的学生喜欢什么音乐,然后把这些音乐和音乐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传授音乐知识,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基于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还要注意学生诸多在课堂上或在课堂下表现出来的其它因素,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习障碍,通过教师介绍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大量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其间不断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张志琴.走出音乐与美术综合的误区――音乐欣赏课《天鹅》的教学反思[J].中国音乐教育,2006.

[2]楼建桥.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3]邹渊.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1).

[4]罗燕.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5]赵秋蓉.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杂志,2010.

第9篇: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把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学生,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庞龙的《两只蝴蝶》的音乐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 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1组的,几个脑袋凑在1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1个比1个精彩…… 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最重要的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音乐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唱,这样学生对音乐课很难产 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的不停的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身体、乐器、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唱脸谱》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演唱,并表演京剧演员亮相动作;;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牧马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再如《让世界充满爱》模仿演唱:领唱DD合唱DD轮唱DD领唱。学生在动中学音乐,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究[J].大观周刊,2012, (49):346.

[2]袁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 2011, (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