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第1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2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临沂市节能监察支队,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叙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含文,分析了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即: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用能机会;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

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宋笑笑(1983-),女,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功体系模式,为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种优化模式,其目的是带动和促进用能单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能源管理体系的含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使能源利用过程和能源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源管理持续有效。

能源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使能源管理融入用能单位的日常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特点,对能源利用全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控制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策划结果文件化,规范并确保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和利用过程有效实施运行,使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用能单位的能源方针、目标。

2 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用能单位完善组织、规范管理、转变理念、提高形象。

2.1 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可以帮助用能单位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用能单位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用能单位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将用能单位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用能单位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用能单位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用能单位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2 是提高用能单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通过实施能源管理工作降低能源成本,对提升用能单位竞争力尤为重要。

2.3 是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能单位在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用能单位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于改善用能单位经营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用能单位技术进步、增加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促进用能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使用能单位收集、落实能源管理相关标准,将用能单位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操作规范沉淀为自身的管理、工作、技术标准,并可促进用能单位其它相关标准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措施、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

2.4 能够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既可以促使用能单位形成现代化科学管理氛围,建立透明、公开的管理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凝聚力,又能够增强职工节能意识,提高员工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使用能单位通过宣传其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和环境压力所遵循的管理承诺及制定的能源方针,体现用能单位的社会责任,增进用能单位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增强政府和社会对用能单位的认可,提供用能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节能机会

识别重要能源使用的区域和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生产系统、辅助系统、附属系统的划分,组织相关技术和专业人员对各工序环节进行评估识别,然后再以整个用能过程为对象,统筹评估各环节情况,充分寻找节能空间。对组织的用能系统和动力供给系统进行匹配评估分析,探讨生产与动力平衡最佳调度方案寻找节能机会。

在节能机会的识别中可采用能量平衡测试、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及清洁生产评估结果、专家诊断、经验总结、员工合理化建议、参考行业节能技术信息等方式方法。要考虑能源转化效率、能源损耗、能源浪费、系统匹配情况、余热余压循环梯次利用、耗能设备效率、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指标、生产工艺节能参数、能源质量、生产原料和人员能力等因素。

3.2 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

节能方案是实现组织节能目标的具体节能措施。节能方案包括:节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节能技术改造(如改进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运行方式优化(如参数控制范围调整);生产组织优化(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动力与生产配合度)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

企业应当根据识别的节能机会开展方案研究,结合实际,充分应用国家的节能技术。方案要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表;方案实施后要进行节能量验证,确认其节能绩效,并将成熟的运行方法纳入运行规程。

3.3 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

我国已经了多项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规程等企业要结合本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实际情况,识别这些要求,并运用到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中。在确定方针、识别节能改进机会、制定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监视测量和分析、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充分考虑并遵守这些要求,定期依据监视测量的结果做好合规性评价,特别是强制性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3.4 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第3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烟草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切实保证。企业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主体,在创建节约型社会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创建节约型企业是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辽宁烟草工业能源管理现状

1.生产系统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

企业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制丝生产和卷接包生产,制丝生产过程主要是片烟的按比例掺配、回潮、加料、切丝、掺配加香等,卷接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将烟丝卷制成烟支,并包装成盒、成条并装箱。辅助生产系统各用能设备类型多属于公用工程通用设备,如锅炉系统、空压系统、空调系统、制冷系统等。附属生产系统中包含办公、照明、厂区内与生产有关的运输等,其用能设备多为电灯、办公设备、厂区内生产用运输车辆等。

2.生产用能特点

卷烟生产所需要的能源主要为电能和热能,与之对应企业外购能源种类包括电能、燃油。从购入情况来看,电能从国家电网购入,热能的获得是靠购入燃油通过锅炉燃烧将水气化产生蒸汽,制丝生产线的叶丝气流烘丝是靠燃油在燃烧炉中燃烧产生高温气流。

电能:生产设备机械运动的动力驱动;设备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的能源;空压机、真空泵、空调系统、生产运输设备(电瓶车)等能源转换系统的能源;照明能源。

蒸汽:提供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热能;增温增湿设备及干燥设备所需要的加工介质;一些真空设备的动力来源;空调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和调湿介质等。

煤、燃油、天然气:主要是用于锅炉产生蒸汽,供下游环节使用。部分燃油、天然气用于制丝生产设备配备的燃烧炉,通过燃烧换热产生高温气流。

3.企业能源消耗水平

从数据分析看,2009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4.08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95kgce/万支;2010年,行业万支卷烟综合能耗水平为3.61kgce/万支,先进企业为1.14kgce/万支。行业总体消耗指标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走势,但由于气候特点、管理水平、工艺设备的不同,先进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反映出行业内各企业消耗水平的参差不齐。

从数据分析看,企业一、二级能源计量相对完善,三级计量不足。主要是电表按照工段配置而不按照单机设备配置,蒸汽仪表只在耗汽量较大的设备配置,仪表配置的不足影响能源消耗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5.用能管理状况分析

(1)岗位设置:在公司一级设置有经济运行部负责全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经济运行部内设置有生产设备科,在课科内设置有设备管理员具体负责。在工厂一级设置有生产设备科负责本工厂的能源管理工作,在科内设置有专管员负责工厂的能源管理、统计等工作。在生产车间、能源动力车间设置有技术员负责车间内的能源管理。

(2)制度建设及考核:由经济运行部负责组织制定了公司层面的能源管理制度,两厂细化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了本厂的制度。能源考核在公司总体考核体系中体现,由公司制定年度考核指标下发两厂,工厂进行指标分解,对各部门按照季度考核。

(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方面:企业统一制定了《监视测量装置管理规定》制度,规定了企业内部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采购、使用、检定、报废等具体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规定了对人员的培训、授权等管理内容。

(4)企业能源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口卷烟厂已经有能源管理系统,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蒸汽、燃料油、新鲜水等在企业和车间层次的统计基本实现了在线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能源管理部门,沈阳卷烟厂采用离线方式,由人工每日记录。

三、企业能源管理问题及节能降耗探索

1.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计量体系建设。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看,一级、二级计量的设备配备相对较完整,能基本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及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三级计量仪表配备率不够。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在制订行业内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标准,企业应积极在技改或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一次性按照要求配置齐全计量器具。完备的计量器具配置还应辅以完善的计量体系,企业应按照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保证整个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及考核。企业虽然建立了基本的能源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周密性及可操作性体现的不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体现企业的战略和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还应与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结合,体现出烟草行业在国家节能减排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009年11月1日,我国已经正式实施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烟草工业企业应积极推动此项标准的贯标工作。在能源指标考核方面,应注重能耗指标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能源考核指标不仅应在行业内进行横向对标,也要与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纵向对比。

3.卷烟生产活动组织。卷烟生产的组织方式对能耗影响也很大。由于生产中,更换牌别时需要清扫设备、生产间歇的非生产能耗以及辅助生产设施能耗都在发生,因此,需要企业进行研究,科学的组织生产,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以及叶组顺序,减少设备的等待生产时间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比如,湛江卷烟厂提高批次叶组供应量,一次投产1万公斤以上进行连续生产,减少了停产间歇时间,就减少了非生产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企业节能技术应用与项目管理。在新技术改造企业,企业应利用改造时资金充裕、场地不受限的优势,加强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比如沈阳卷烟厂技术改造中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可有效降低能耗。在厂房建设中也要注重各种保温材料、技术的应用。目前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比,能源合同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还能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减少了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风险。

5.企业能源品种选择。从目前能源利用水平上分析,使用商品化蒸汽最节能,其次是使用燃油,而使用天然气和燃煤时能耗较高;从经济性能来看,使用蒸汽和燃油时费用最高,其次是天然气,而燃煤的费用最低。因此条件具备的企业,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的选用,或者企业直接购进商品化的蒸汽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沈阳厂的异地技术改造中,已经考虑在锅炉中使用天然气代替燃油,可节约成本30%以上。

6.企业能源转化消耗设备选型。企业电能转换和输送损失在1~11%,这是一个很大的节能空间,合理的有效荷载率将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因此企业应利用社会资源。坚持每1-2年做一次三相平衡测试,并注重变频节电技术,电磁调控技术的应用。烟草企业的另一部分耗能重点是燃油燃气消耗,国内大部分锅炉热效率85%-95%,因此应选择热效率较高的锅炉,安装锅炉节能器的会比原先能提高5-10个百分点的热效率。这方面初始投资成本可能很大,但3年之内的综合效益确是可观的,也值得企业投资。

四、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课题,全面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建立“在节约中发展、在发展中节约”的长效机制,加强设备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把节约意识渗透至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角角算效益”,以实际行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闻洪春.《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解读与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2.

[2]熊月宏.六西格玛方法在节能项目管理中的运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0,11.

[3]王其营.能源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循环利用与代用的设想[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

[4]雷仲敏,等.能源技术经济分析[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

[5]钱伯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 建筑节能 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87—02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是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能效公示、节能优化综合推进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节能监管平台,实现全校的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数据可视化、节能指标化;同时,学校可以该平台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综合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文化节能,实现监管平台从发现节能潜力向产生实际节能效果的转变。

一、抓好节能监管体系的平台建设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技术平台,是推进校园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管理工具。该监管平台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和通信、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能满足对能源实行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测、统计分析、审计和公示的需要。

监管平台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就技术而言,需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就建设内容而言,包括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等。目前该平台建设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成熟的、普适性的方案和经验。对于既缺少监管平台建设方面专业优势,缺乏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也缺乏建设经验的高校,要建好监管平台,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设计监管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的设计,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一要避免将监测平台建设等同于能耗数据采集技术集成,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具体要求,实施校园建筑分类监测,能耗分类、分项、分户监测与模型构建,能够反映三个基本问题,即能源被谁用掉,能源被什么电器设施用掉,能源什么时间被用掉。二要避免将监管系统建设与学校其它系统与管理的分离,在能耗监管平台系统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多用户平台协同和信息共享策略。

2.整合校内外各种技术力量。监管平台的建设属跨行业、多专业的综合性领域,涉及很多环节,包含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与技术咨询,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到建设实施过程,包括节能检测评价与验收等,最后到运行管理环节的能耗监测与能源审计的全过程管理②。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和各方面的力量。首先要盘清家底,梳理自身能源管理的需求,摸清学校自身可用的技术力量,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网络中心、后勤、基建的技术队伍,甚至是相关专业的学生等),做到校尽其技、人尽其用。二要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现有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认真钻研技术导则要求和国家有关能源方面的其它政策法规精神,达到专职专业,胜任本职工作。三要借助“外脑”,积极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成立智囊团。

3.因地制宜解决固有建筑的表具安装难题。固有建筑如何很好地纳入监管平台建设,如何以较少的代价做好表具安装工作,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少停电、巧停电以减少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生活的影响,对各高校而言都是个难题。温州医学院的做法是:针对许多建筑原有电路只按楼层分项的特点,除需重点监测楼幢外,该校采取了因陋就简的办法,先做到按楼层分项,今后再根据能源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化和深化安装;为减少另做配电箱的工程量,选购了与空气开关同样大小的导轨式单相表,可很方便地将该型电表直接装入原有的配电箱;涉及诸如重点医学实验室或急诊等需不间断供电的固有建筑,为解决安装环节停电协调的难题,我们尝试使用开口式互感器,在装电表的过程中可减少停电时间;在安装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双休日,安排在早上教工未来前、傍晚教工离校后;在程序上,除在校园网上提前停电通知外,停电前一定充分与各学院各部门的能耗管理员充分沟通协商,宣传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得到了师生的支持和配合。

二、强化节能管理

1.充分发挥监管平台的信息支撑作用。能源计量与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是能源管理的基础。要以能耗监测平台为基础,在开展校园建筑基本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能源审计,并将能源审计结果作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节能优化的依据,对校园建筑实施低成本节能改造和无成本节能管理,从而提高校园建筑能效。同时将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向全校师生公布,公示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总能耗、总水耗、单位能耗、单位水耗和建筑能效水平等。

2.构建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组织网络。(1)成立节能工作委员会和节能中心。节能工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主持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节能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委员会下没办公室(简称节能办公室,或称节能中心),全面负责校园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并负责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节能中心成员必须有学校后勤水电管理和维修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设立能耗管理员队伍。在二级学院、研究所、处级部门教职工中设立能耗管理员,并明确能源分管领导。主要职责是拟订本部门用能需求计划,查询分析本部门用能状况,反馈能耗信息,拟订本部门节能目标,督导本部门节能工作,为能源的三级管理打好组织基础(3)在学生社团中建立“校园节能督察员”队伍,主要任务是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宣传和监督活动。(4)在学校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项目策划、专项申报、规划、体系建设(管理体系、管理平台等)、建设与运营的技术咨询、后续维护、升级等多个方面。

3.建立符合校情的能源管理模式。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和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比较有效的模式。

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水电管理和水电收付职能统一划归学校水电职能部门。学校区分不同的用户类别,对于应由学校事业费开支的教学、行政办公、公共设施、公益单位的水电费,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的测算标准给各单位下达水电经费指标,各使用单位在校财务部门开设水电经费专户,并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月向水电收费部门缴纳水电费,超支部分在使用单位财务成本中列支,节约可转至下年度使用;对校外单位及个人、校内经营性单位、校办产业和经费包干单位,由水电职能部门直接收取水电费。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能源定额指标。建立了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高校,由于有智能化的抄表系统,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分析功能,实行这种模式比较现实。

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业主单位克服节能技术和资金方面的瓶颈制约。因此,面临节能技术和资金双重压力的高校,不妨积极尝试。

4.加强制度化能源管理。必须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能源统计与审计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能源考核及奖惩制度的综合体系。尤其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实行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能源目标管理责任,对各部门节能目标实行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干部考核和学生评优等直接挂钩,引导师生养成自觉节能的习惯,提高全校各部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节能督查力度,节能中心管理人员、能耗管理员和校园节能督察员要深入师生巡查和指导节能工作,查漏补缺,纠正不良用能习惯,督促制度落实,杜绝“跑冒滴漏”和其它水电浪费现象。

三、系统规划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1.在校园既有建筑方面,应根据能耗监测结果和能源审计报告建议,因校制宜,综合考虑耗能高低、节能潜力、改造难度、投资回收期、校园建设规划等因素,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采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2.在校园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方而,应尽可能与节水节能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利用先进节能节水设计技术、材料和设备,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环节从技术和管理上落实节能节水指标要求,要充分考虑其节能、安全、先进、易计量等性能,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3.在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方而,应依托监管平台,及时查找故障点和泄漏点,减少计量系统的损耗——主要消除计量没备如互感器误差,表计误差,故障误差、二次线损耗和表计损耗等。要通过物业管理强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和节水设备等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行为节能(节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节约专项措施。

4.在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体系方面,应全而规划,有序推进。在本校所需和所能的前提下,逐步做到应有尽有,自成体系,共同形成技术节能的合力。逐步推广以下四大类节能产品和技术项目: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二是建筑机电设备系统节能,三是建筑能源供给系统节能,四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四、营造浓厚的节约文化

学生和教职员工是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主体。据研究,不采取任何节能改造措施,通过节能措施细化和加强行为节能管理,就可以节约约15%的能源。在全校师生中形成节约文化,人人树立节约理念,人人懂得节能知识,人人养成节能的行为习惯,相关专业和部门积极研究节能工作,并将这些节约文化从个人扩散到校园,从校园辐射到社会,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意义之一。尤其是大学生,随着这个社会“精英”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显著增长,其节能意识与行为在代内或代际群体中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节约型社会氛围的形成起到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校园节约文化的建设途径: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课程设置与讲座的举办、节能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宣传与普及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宣传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师生开展节约为主题的社区活动、科普讲座活动、校园节能督察队志愿者活动、学生节能环保协会活动等,全面动员师生员工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二要深化监管平台的能耗公示功能,从图表数据和节能排名中,让师生透视节能,掌握校园能耗构成和用途流向,发现节能标杆和反面典型。三要注重节约文化核心价值的培养,将效益观念、环保观念、科学生产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等,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牢固树立高效的办学观和科学的消费观,倡导节约新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形成“选择节能,就是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文化价值共识。通过一系列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实现让领导转变观念,重视节能;让能源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素质;让广大师生支持、体验、实现和宣传节能。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f编号:Y201018381)。]

第5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线,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强用能管理,扩大宣传教育,落实节能措施,搞好典型示范,强化监督检查,不断改善全县公共机构用能现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县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实现“十二五”期间人均能耗下降1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1%的总体工作目标。

二、主要目标

2014年,通过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使全县公共机构和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明显增强,用能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全县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用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节能采购、建筑节能、用能设备改造升级和统计体系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努力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领导,努力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工作人员,形成覆盖全县的节能工作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对科教文卫体等部门的节能指导和协调工作,要求在抓好本级节能工作的同时,管理好本系统的节能工作,指导和组织本系统公共机构建立节能管理机构,落实具体人员,负责能耗统计和节能管理等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升和扩大节能工作的影响力。一是抓好公共机构节能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工作简报、电视台、报刊等媒介宣传节能知识、节能产品及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渠道畅通、覆盖全面、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各媒介要发挥各自优势,搞好节能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宣传节能典型,对严重浪费资源的单位和现象予以曝光。二是组织开展好节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认真举办“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动员各公共机构及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互动,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制作节能小贴画或提示牌,张贴在各单位用能设备设施的显目位置,提醒干部职工自觉养成良好的用能习惯,增强节能意识。

(三)夯实基础,认真做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工作。一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对能耗统计工作的管理,从原始记录、能耗软件录入和统计台账等基础性工作入手,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要认真进行数据审核,按规定时间完成全县能耗数据的报送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将不定期地对各公共机构的能耗统计工作进行检查与核实,对虚报、瞒报、谎报统计数据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资源能源使用的常态化管理。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常态管理和动态掌握,扎实做好日常工作。一是在节约用电上,积极推广节能高效照明灯具,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降低办公设备待机能耗。要优化空调能效,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二是在节约用水上,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器具,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修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决杜绝长流水。三是在节约汽车燃油上,科学核定单车油耗。继续实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开制度,努力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五)运用科技,加快传统设备改造升级。各公共机构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依靠先进的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推进改造升级。一是抓好绿色照明工程。各公共机构要完成照明灯推广任务,推广使用高效照明节能灯具,除特殊场合外节能灯使用率达100%。二是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抓好教育、卫生等系统单位的节能改造,开展对学校、医院的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试点,积极采用太阳能等新型节能技术。三是抓好集中办公区“能耗大户”的改造升级工作。对集中办公区的电梯、Led屏幕、装饰用灯等,都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提出节能举措,落实管理责任。有条件的单位要对电梯、用水器具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抓好合同能源管理。各级公共机构在争取国家和本级财政支持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引入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加强对新建建筑节能的监管工作,积极采用节能型材料、器具和产品,减少空调、照明能耗。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利用专业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分享节能效益。

(六)典型引领,抓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工作创新,力争在节能管理、技术改造、节能措施、分户计量、宣传教育等工作上有新的突破。继续推动节能示范单位的创建,做好示范单位的发现、遴选、推荐工作,重点做好教育、卫生等系统节能示范点建设,逐步形成公共机构节能建设示范平台。在省中学2014年争创建节约型示范单位的同时,要不断总结推广节能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6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为切实加强我局节能降耗重点工作,确保全省质监系统承担的各项节能降耗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着力推动“四个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的意见》(政〔〕45号)、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的通知》(质检办函〔〕1289号)、省经济委员会等十一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经资〔〕4号)精神,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加强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新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能源类产品、用能产品市场秩序。在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中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贡献率。

二、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动节能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全省产业发展特点,加强节能降耗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不断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完善建筑节能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严把企业标准备案审查关,对企业制定国家明令淘汰高耗能产品的标准,不予受理备案。

(二)继续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工作。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工业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及评价》,深入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量化管理评价,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贯彻《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三)严格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紧紧围绕全省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工作的要求,在钢铁、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推动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水泥行业脱硝;对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目录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新机制。开展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状况普查,逐步开展能效测试、能效等级评定和节能技术改造,限制使用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开展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验收工作;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

(五)加强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检查。加大对高耗能产品、能源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频次,强化后处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节能相关标准和规定;深入开展能效标识产品、节能建材产品、高耗能产品、日用家电产品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执法检查,规范节能产品市场秩序。

(六)深入开展机关节能降耗行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节能降耗工作,将节能降耗工作量化、细化到具体管理工作中;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节油、节电、节水、节气和全民节能为重点,加强耗电耗水设备日常使用管理,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要强化“低碳经济”意识,营造绿色办公氛围,倡导低碳办公、生活理念。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深刻地认识到,质监系统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大局中,既承担重大责任,又具有特殊优势,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协调配合、综合推进,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措施,确保质监系统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

第7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及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把节能降耗作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源头控制与优化存量、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局面,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年全市工业节能降耗目标,推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

“”期间,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号)和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部署要求,节能降耗意识不断强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项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测算,五年间,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38.5%,较节能目标多降8.5个百分点,全面超额完成“”工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为全市确保完成“”GDP能耗下降28%的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期间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大量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改工程的实施。期间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的空间变小,加之系列重化工项目投产,节能难度加大。为此,开局之年,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放松。

根据年度节能工作要求,结合市工业节能工作实际,确定年市工业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

(一)科学确定工业节能目标,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行政问责制。根据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及各重点用能企业经济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并将工业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和重点用能企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大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评价考核和督查力度,严格实行节能行政问责制;对耗能量大、目标落实不到位的企业,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实施重点挂牌督办;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在国家千家企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已实施的基础上,今年将扩至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其他重点用能企业。

(二)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年重点关闭淘汰列入计划的炼铁产能60万吨、电石产能8.5万吨。着力实施主城区“三片一线”两高企业的治理,继续加大清理和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落后生产能力,为新上项目腾出用能空间。各地区要严格按照和市统一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淘汰落后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淘汰计划的按期实施。同时,各重点用能企业要在2010年用能设备普查工作基础上,按照相关要求,限期分批淘汰落后用能设备。

(三)狠抓节能技术改造。一是积极推进市传统产业装备水平的改造提升。通过对钢铁、电力、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实现市传统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大幅提升。二是着力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成熟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年继续组织实施30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为导向,围绕工业锅(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等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积极组织申报一批重大节能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府财政补贴和奖励资金支持。

(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节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根据国家和节能工作安排,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社会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和公司开展节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和推广示范,加大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力度,在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行业组织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使企业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同时,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培育市专业化的节能服务机构,搭建节能服务平台,促进节能先进实用技术在企业的快速推广。

(五)切实推进企业节能行动。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降耗的主体,是工业节能目标任务的最终承担者。工业各项节能措施能否得到有效落实,事关工业节能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是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继续全面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工作。年,组织完成重点企业能源审计10家。三是全面开展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提高节能基础管理水平。重点落实国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指导企业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对照国家公布的钢铁、电解铝等22项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积极开展能耗限额核查和对标活动,对产品超限额的企业及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改造。培育10家先进节能降耗示范工业企业;选择部分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开展电平衡测试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

(六)全面推进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一是依托现有的两户国家级和四个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建设一批既有行业代表性又有地区特点的循环经济深加工产业示范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示范工程,使之成为全市推广工业循环经济的典型发展模式。今年将重点培育包头装备制造园区、包头特钢产业园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使之尽早成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支持东方希铝、神华煤化工等企业申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二是重点抓好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物的综合利用。年继续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组织实施30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积极落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税收、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强粉煤灰用、排灰市场的管理,为粉煤灰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三是加快余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积极推广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重点推进包钢集团TRT扩能改造、冀东水泥余热回收等节能项目建设,积极鼓励支持热电联产。

(七)加强节能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业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健全完善覆盖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及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节能指标监测和运行分析工作;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开展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培训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工业节能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年是全面实施节能目标任务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年节能工作对确保全面完成工业节能目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多措并举,采取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加扎实的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千方百计确保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不断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节能资金对市节能技改项目支持的同时,不断加大市本级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领域;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及各重点用能企业要加大节能资金投入,提高节能所需资金的保障水平。

(三)建立健全节能监察机构,加大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力度。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快旗县区节能监察机构的组建步伐,并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能源消费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先行开展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逐步形成政府节能管理、执法监察和节能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市节能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四)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号)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在市范围内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并将其作为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严把项目入口关。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核准、备案,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8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三集五大;大运行;常态化运转;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56-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两个一流”,提出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并开展了成效卓著的实践工作。“三集五大”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人力、财力、物力集约化管理,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目前“三集五大”已完成试点建设阶段、体系构建阶段,正在开展全面建设阶段的各项任务。“大运行”体系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设备监控业务纳入电网调控体系,变电站集中监控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调度业务模式完成了智能化、在线化、定量化模式转型,实现了调度一体化。在省电力公司层面如何让体系实现高效运转,确保运转机制的落地生根将是今后“大运行”体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需要改变近几年“旧机制+体系建设单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模式向彻底的“大运行”工作模式转变,下面就“大运行”常态化运转模式谈几点想法。

一、强化大电网安全管理

安全是电网调控运行的生命线,任何条件下均应将安全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调控机构应建立与大运行体系相适应、满足大电网安全运行要求的电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从事前防控、事中处置到事后评估与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第一,建立面向大电网运行的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大电网运行与管理,统筹电网发展与运行,统一决策电网运行的重大问题、重要管理措施和重大技术原则;以“电网2~3年滚动分析校核”和“年度电网运行方式”为切入点,全方位分析与评估电网存在的风险,提高电网安全预防控制能力。完善电网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建立电网风险管控标准化流程和统一的管控平台;使电网风险预警管控在层级上实现国(分)省地三级纵向一体,在专业上实现调控、安监、运维、营销、外联间横向协同;在时间上实现月、周、日、实时全维度,在流程上实现风险评估、预警、预控、落实、反馈全流程闭环,在分析深度上实现设备热稳定、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小干扰动态稳定等全景覆盖。

第二,建立适应大电网运行的电网故障应急快速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实现故障处置标准化作业,根据事故规模及性质细化应急措施,提高应急的针对性,完善部门间应急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提升整体应急响应水平。完善故障处置技术支撑手段,提升电网故障快速判别系统实用化水平,故障信息全部及时报出。强化电网事故预案及演习管理。建立事故预案管理系统,实现事故预案协同编制与审核。依托DTS系统,定期开展调控应急处置综合演练、单项演练以及多级联合事故演习。加强备调业务管理,完善备调功能建设,强化系统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主备调调度权切换演练。

第三,建立面向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评估及反馈机制。强化大电网运行与管理领导小组与工作组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与沟通机制,实现规划建设与运行有效衔接。依托安全内控机制建设,做实核心业务流程节点审计监督工作,强化电网故障处置后全过程评估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开展调控系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暴露电网管理安全隐患,制订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二次设备隐患排查与状态评估,加强二次设备入网检测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二、强化电网运行质量管控

以完善“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实施电网运行精益化管控,实现新的运行模式在基层落地,提升调控机构对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第一,不断深化调度业务模式转型。深化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用,提升数据质量及关键指标,常态化开展500千伏设备计划操作前和故障停运后在线安全分析。深化综合智能告警应用,提高各类故障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故障告警信息正确推送率、上送率达到100%;实现日前发电、停电计划与国、分调间的联合量化安全校核,不断提升日前计划安全校核准确率。加强停电管理评价考核管理,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考评。

第二,提升集中监控管理水平。全面规范省、地、县调控机构设备监控运行及管理,夯实调控一体模式下设备及电网运行安全基础,全面提高集中监控效率,实现监控管理在基层扎根。健全监控信息全过程管理体系,规范监控信息接入管理,建立健全主设备台账,优化监控告警信息,提升集中监控缺陷管理水平。加强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管理,提高入网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设备状态监测分析制度。

第三,提升电网实时运行管控效率。推进调控业务融合,积极探索调控业务协同值班模式及运行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地、县调层面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实现调控运行班组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断路器、继电保护装置常态化远方操作,有效缩短开关操作及保护装置投退时间,提高现场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及对电网控制能力。

第四,加强配网调控规范化管理。从设备新投、检修计划、调控运行、新能源管理、二次管理等方面完善配网调控管理体系,为建设好、管理好世界一流城市供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现多维的业务协同运转

紧紧围绕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要求,通过完善调控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理清工作界面,以流程驱动业务运转,实现多维度的工作协同,提升体系运转效率。

第一,建设完善的调控制度体系。落实国网公司通用制度建设要求,建立覆盖省、地、县三级调控专业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标准对新模式下调控业务的全覆盖。以流程驱动业务运转,重点完善核心业务流程及标准操作程序编制,实现上线运转;进一步开展业务梳理,实现流程对制度的全覆盖。落实“五位一体”建设要求,依托协同管理平台,完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的拆分及与流程匹配,彻底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促进“大运行”体系扎根落地。

第二,实现上下级纵向工作协同。对上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主动积极承担各项重点工作,通过工作参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对下实现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运作,通过统一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规范化开展,加强管理力度,实现各项工作有效落地。强化电科院、信通公司、检修公司对“大运行”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及业务评价机制。

第三,实现体系间的横向协同配合。重点梳理调控机构与运检部、营销部门在设备监控管理及抢修指挥上业务的工作界面,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结合生产管理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贯通工作,强化与运检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体系间在业务末端的融合程度。积极参与营配信息梳理工作,提出应用需求,满足配网故障研判的应用要求。

四、突出多方位服务、支撑作用

有效发挥调控机构对于客户、电厂等的多方位服务作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方式,为电力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服务用电客户。建立高效的配网抢修指挥工作体系,标准化开展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充分应用营配信息梳理成果,提高抢修指挥及故障研判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第二,服务发电企业。加强电厂检修计划管理,合理规划年度、月度机组检修、停备安排。开展电网负荷分析,提高日前负荷预测准确率,优化安排日前联络线及发电计划。加强“三公”调度管理,强化滚动调节,实现关键指标的精确控制。

第三,支撑公司发展。开展国际对标,跟踪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调控业务现状与发展情况,收集相关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对自身调控业务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提升,构建卓越的调控管理体系。

五、强化技术支撑系统建设

以完善调度控制技术支持系统为核心,不断深化各功能模块应用深度,有力支撑“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业务开展;加强配电调控与抢修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对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的支撑。

第一,不断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省调层面根据业务需要,完善现有功能应用,不断扩充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模块,提升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实现在一套系统中完成全部业务应用。在地调层面建设地县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推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地调层面的建设与使用。

第二,推进配网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近期全部地、县调实现10千伏配网图纸电子化,完善图形修改工作机制。远期加快配电终端建设,提高配电开关接入率,解决盲调问题。完善配电自动化主站功能,提高配电主站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第三,完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完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上线运行,有效应用营配信息、融合信息、电网停电信息,实现故障自动研判功能。推动手持终端研发与现场应用工作。

六、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

实现“大运行”体系高效运转,人才是关键。以实现调控中心岗位不断提升为载体,发挥调控专业管理与业务并重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调控人才队伍。

第一,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开展科普、专业及应考培训,根据员工特点和岗位要求,实施差异化专业培养。开展岗位交流,梳理确定交流岗位、方向、时间,扩大成才途径;实施以专项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非常规和多个专业协同配合工作,建立项目组,应用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人员参与广度,促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与文字能力提升。

第二,建立评价体系,激励岗位成才。综合考虑学历、工作年限、所获奖项等因素,建立调控中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工作评价标准,科学评估工作质量。根据两个标准对员工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工作着力重点,实现对员工特长与潜能的挖掘,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员工评优、专家评选等的参考依据。

第三,建立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各专业题库录入、培训练习考试、中心全员培训情况记录等功能;建立中心全员成长经历档案,全面记录成长过程,以此作为分析人员能力、确定培养方向等工作的依据。

七、结语

建成“三集五大”体系是国网公司当前最重要的企业改革任务,如何建设好、运行好新体系也是摆在国网系统内各级电力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为如何运转好“大运行”体系提出了六方面的工作措施。但“大运行”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还需要各级电力公司积极落实国网公司有关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实现体系扎根,实现常态化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第9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林业碳汇;工作;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38

Abstract: Analysed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nsaction status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work in Tianjin,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promot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nsaction,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ianjin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nsac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work;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天津市政府在2008年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推进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综合协调职能。在完成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方面,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时将任务目标在国家下达指标基础上再增加1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十二五”总体下降20%的目标。2013年,全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下降5.5个百分点,“十二五”目标累计完成86.53%,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此外,将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区县,并相应制定了评价考核办法,在2013年对全市各区县2012年度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和基础工作及能力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通过评价考核,各区县明确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逐步建立健全区县级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推进了全市的低碳试点建设。

1 已完成的重点工作

1.1 在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方面

天津市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先后印发了《天津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成立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示范园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等建设。支持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生态城、天津高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和空港经济区,开展综合试验、低碳型宜居示范新城、低碳产业体系等不同侧重点的示范建设。同时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纳入社区建设,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瑞社区和泰丰社区开展市级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绿色循环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警调控制度,制定了小汽车限号限行政策,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能源审计工作。此外,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与调查制度建设,建立更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高质量完成了2005年及2010年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积极探索区县层面温室气体核算的技术方法,并在全市16个区县取得实践应用。

特别是通过排放权交易领域试点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尝试。在市碳交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天津市建立专职工作队伍,研究明确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进度安排,将钢铁、电力热力、化工、石化及油气开采等天津市重点碳排放领域和行业纳入交易试点,纳入交易体系的五大行业企业排放总量约占全市排放量的60%。

自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市场开锣,到2014年7月25日首个履约期结束的142个交易日,迈出了天津市探索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坚实一步。我们完成了从总量设定、初始盘查、配额分配、第三方机构核查以及交易履约的完整交易周期和各个试验环节的实践,为促进激励天津市重点企业碳减排和建立全国碳市场积累了经验。截至履约期结束,天津市114家纳入企业中,履约企业110家,履约率达到96.5%。

1.2 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方面

天津市林业局制定了《推进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方案》。确定了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成立了林业碳汇工作协调机构,努力探讨建立适合天津市的林业碳汇监测体系和碳汇交易平台。通过二类清查资源数据,进一步掌握了全市及分区县森林资源分布及碳汇能力,基本摸清了家底,完成了年度碳变化量测算工作。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委托天津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具体负责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天津试点的技术工作,开展了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天津试点相应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森林生物量计量参数,以天津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测算基数,天津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测算出了天津市年度森林碳变化量。

以上基础性工作,为今后天津市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打下了基础。

2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津市目前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总量偏少,分布不均,林分质量较低。全市有林地面积20万hm2,且分布不均,林木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并以平原地区为主,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