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范文

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

第1篇: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范文

第一条为巩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政办发〔2011〕2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政办发〔2012〕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经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统计口径内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养护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日常保养、小修、中修、大修、水毁恢复和危旧桥梁改造、公路安全保障、公路灾害防治、汽车渡口维护、其他配套设施服务和路政管理工作。

第三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坚持“省级指导、市级考核、县为主体、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全面提升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县道由区交通运输局管理养护,乡道由乡镇办事处管理养护,村道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养护。

工作职责

第四条区人民政府负责制订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职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管理经费,组织考核乡镇办事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乡镇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乡道和村道的养护工作;负责筹集辖区内乡道、村道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资金和组织劳动力投入,及时组织抢修和修复受灾受损的乡、村道;组织村民委员会开展村道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

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村道的养护和路产路权保护,负责筹措必要的养护资金和组织劳动力投入等工作,具体职责由乡镇办事处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第六条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划,指导、监督和考核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同区财政局监督国、省、市补助资金的使用。

第七条区发改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全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指导和协调相关政策、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发改委部门安排的建设资金的审核工作。

第八条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农村公路养护区级补助资金,拨付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的国、省、市补助资金,监督管理国、省、市补助资金的使用。

第九条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拟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拟订并呈报本辖区内年度农村公路养护投资和工作计划,并按批准结果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县道的日常养护管理,组织养护工作的实施;组织实施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道养护管理。

第十条区、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工作经费、专项经费和基本运行经费由区财政预算保障。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国、省、市补助资金和区、乡、村筹集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乡镇办事处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并鼓励、引导社会经济组织或个人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村民委员会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必要的资金或以投工投劳形式,组织村道养护工作。其中区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低于国家、省、市补助资金的20%。

第十二条区、乡两级政府要统筹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保证已建成农村公路的完好率和通畅率。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流、挤占、挪用或超范围使用。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具体管理办法由区财政、区交通运输部门另行制定。

计划与实施

第十五条区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呈报全区农村公路年度养护和资金预算计划,经区人民政府审批后下达,并汇总上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区、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拟定本辖区年度农村公路养护实施计划,经区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报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省公路管理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区、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按要求建立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础数据库,及时准确收集、整理、报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实行管养分离,推行公路养护市场化。

第十九条县道、乡道的日常保养和小修工作,应择优选择承包人,按照定额管理、计量支付原则委托承包人实施,符合招标条件的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承包人。

第二十条县道、乡道的大中修工程应按照公路养护工作的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和施工监理制。

第二十一条村道养护应按照“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以奖代补”的原则组织实施,由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职或养护人员。

第二十二条因突发事件紧急抢险或战略需要而安排特殊公路养护项目,可采取指定施工单位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区、乡镇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四条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制度,区公路管理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情况作为拨付国、省、市、区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由区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路政管理规定》执行;村道的路政管理由区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办事处会同村民委员会参照《路政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在农村公路两侧修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应当及时维护、更新交通安全设施

考核和奖惩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区、乡镇办事处交通运输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第二十九条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按照“县道月检、乡道季检、村道抽检”的原则,组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考核。

第2篇:交通安全设施监理实施细则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rural highway, from reconnaissance,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highway design.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highway design

概述

2004年8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2009年6月交通运输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我国的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在这两部法律、法规中,均未有农村公路的概念。

最早关于农村公路的概念出现在2003年3月原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制定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里,在该办法中对农村公路定义为:“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2004年7月原交通部制订的《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中对农村公路又表述为:农村公路一般指县道、乡道和村道。此后,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及2006年1月原交通部颁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均明确指出,农村公路主要指县道、乡道和村道。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345.5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6%以上。实践证明,农村公路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8月原交通部印发并组织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以及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但由于攀枝花市所处地理位置和公路建设的特殊性,农村公路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在今后设计时有所借鉴。

2攀枝花市地理特征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米易县、盐边县、东区、西区和仁和区,总面积7440.4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21.41万人。自1965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流域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川滇交界处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地跨横断山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逐级下降趋势,海拔标高为937~4195.5米。全市幅员面积的88%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属中山~低山地貌,高山深谷夹局部宽谷、山沟盆地、低丘和小坪坝。河网稠密,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具有典型的山地河流特征。攀枝花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燥型河谷气候,干燥而炎热。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旱、湿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76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2600毫米,90%以上降雨量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20.4℃。攀枝花地区频有大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风季多在3~5月,年平均风速0.9m/s。区内植被分布不均匀,但随着二滩电站的建成和长江“造林”的实施,区域气候变得较过去湿润,植被覆盖率也大幅上升。

攀枝花市农村公路现状

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主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成昆铁路时的施工便道、林区伐木道路以及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投劳所建,八十年代虽进行了改造,但仍存在路网结构简单、道路等级低和路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并且大部分农村公路多为等外级,没有路面,地质灾害如滑坡、软基、岩崩及水毁等频繁发生,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地形复杂、造价高、筹资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及执行“十一五规划”以前,虽然全市连续9年实行交通年,但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十一五”期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及四川省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和优惠措施,2006年攀枝花市政府也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0亿元,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526.88公里。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093.1公里,其中县道826公里,乡道621.6公里,村道1645.5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3%,实现了100%乡镇和63%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或弹石路。但按技术等级划分,县道等级公路542公里,乡道等级公路246.7公里,村道等级公路413.2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39%。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交通运输辐射功能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加强。

农村公路设计中常见问题

4.1 设计理念陈旧

“十一五”期间是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初期,由于新的公路设计规范的颁布,公路的设计标准逐渐提高,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不足,加之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设计仍保持着“经济思维”的理念,未能随着建设条件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其中考虑工程和专业要求较多,从社会、环保角度考虑较少;有特点的设计少,照抄照搬现象较多;在技术指标掌握上,不能因地制宜,生搬硬套现象较普遍。对此,原交通部在2004年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并系统地总结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测设计新理念,其主要内容是:

⑴、树立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公路安全放在首位。

⑵、树立环保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

⑶、树立舒适理念,要线形流畅,路面平整完好,路域环境自然,视觉感官良好。

⑷、树立和谐理念,要充分考虑公路与沿线自然地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注重环境保护,使公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⑸、树立经济理念,力求在技术先进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

4.2 技术标准不适

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功能和作用有很大差别,干线公路主要是强调安全畅通,要求必要的通行能力,技术标准尽可能高,而农村公路等级不在高而在适用。因此,农村公路设计要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畅、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在具体设计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标准越高越好越安全。在适用标准上,往往生搬硬套,不考虑实际需要,结果造成不顾环境、不计造价、盲目追求高标准的现象。另一种倾向是,随意突破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指标。特殊情况下,经过充分论证,可在个别技术指标上有所突破,但要保证安全,绝不能随意突破。

公路技术标准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是搞好设计工作的行为准则。灵活掌握运用标准,是指要全面理解标准,灵活确定技术指标。对于强制性指标要严格执行,一般性指标要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要论证采用。根据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调查情况分析,大多数农村公路都是利用旧路或机耕道改造而来。从各区县农村经济现状和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交通量考虑,县道和重要的乡道宜采用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山区通乡公路宜采用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标准。通村油(水泥)路除受到地形、地质和经济条件限制下可适当降低标准外,其余应采用四级(单车道)公路标准。

4.3勘察深度不够

勘察尤其是地质勘察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方案的确定。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增大,勘察设计别是地勘中出现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地勘深度不足,地勘工作量不够,勘察与设计脱节,勘察成果不能指导设计,由于地勘问题引起的工程变更、超概算问题较为严重。从部分新建项目的设计情况来看,大多数重大、较大设计变更都是由于地勘工作深度不够造成的。

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基础资料全面、实用、可信。在勘察工作开始前,要制定周密细致的勘察大纲,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严格按照勘察工作深度要求执行。要加强设计和勘察工作间的沟通。充分查明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尤其是查明各种特殊及不良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才能合理确定路线技术方案。

4.4设计周期过短

设计周期过短不仅仅是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中的问题,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存在这一问题。由于周期严重不足,为了赶时间,设计人员就要生搬硬套,很少创新和充分论证,甚至连初步勘察设计都难以做透彻,而设计质量的深度与周期密切相关的。很多项目没有按程序做,工可还没有批复,初步设计就已经开始做了,等工可批下来了,设计又要重新调整,很容易造成变更和浪费。因此,建设管理单位要给设计人员一个合理的设计周期,以保证设计质量。对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方案复杂的项目,设计周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

4.5设计变更控制

根据调查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农村公路因开工时间紧,前期准备工作较短,设计深度不足,造成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

二是受投资限制,对技术标准的变更或建设项目不能按期施工,产生对设计内容的变更;

三是受国家土地政策限制,部分路段在实施中因为土地调整困难而产生变更。

因此,要想控制好农村公路设计变更,必须作好以下工作:

⑴、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各方面的因素,实地勘察,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材料情况,核实现场测设基础资料,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⑵、各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施工图等能否满足实际要求进行审核、论证,严防“先天不足”,避免产生变更。

⑶、对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实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和审计现场会签的办法,有效控制变更。

⑷、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审查审批程序。对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报经原设计批复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⑸、对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将审批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防止出现不合理变更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6 安保工程薄弱

在影响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混合交通严重、车辆安全状况差等是主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国家投资少,很多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设计不全或不当,甚至在某些设计中没有考虑安保工程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个因素。此外,由于安保工程不直接影响公路主体工程和车辆行驶,在一些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公路存在一定的安全保障缺陷。

对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此外,建设单位也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保工作,加大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安保设施,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的设计应结合技术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的特殊性,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重点,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设计变更,着重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完善防护、排水和安防设施,增强通车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R].北京:交通部公路司,2004.

[2]交通部公路司.《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R].北京:交通部公路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