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

第1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西方音乐主要指欧洲的音乐,由于欧洲历史上统治阶层比较重视音乐,因此许多音乐家都得到资助和保护,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音乐理论。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

关键词:西方音乐;严肃音乐;流行音乐;轻音乐

一、严肃音乐

严肃音乐通常是指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所创作的音乐。严肃音乐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严肃、形式严谨,作品所诠释的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哲理,具有严肃的社会主题与深刻的民族精神,并且在音乐技巧上追求创新和完美。

严格地说,严肃音乐并不是按音乐品种或门类来划分的,恰恰是以文化精神来定义的。“严肃的”(Serious)的涵义除了“严肃的”,还兼具“认真的、庄重的、正经的、郑重的、恳切的”、“重大的”、“重要的”。而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偏偏选取“严肃”来表示“serious”,其表层意思与“轻松”、“逗乐”、“轻浮””相反,而其深层意义却是:关注人生意义的、庄严悲壮的、高雅凝重的。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这些艺术使我们面对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要求,无论在民俗艺术还是流行艺术中,这种要求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给严肃音乐下一个文化学上的定义:严肃音乐是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音乐。严肃音乐的文化精神决定了它至高的审美性,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高雅音乐”。

严肃音乐起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西方古典音乐,自西方中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音乐被称为严肃音乐。“严肃音乐”一词是近现代才产生的,是相对于现代社会流行的通俗音乐、轻音乐等音乐而产生的。

严肃音乐是一种高雅艺术,它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性,彰显的是较高的艺术境界与文化精神,是音乐创作具有典范性的主流音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与永恒的生命力。

二、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成为大众音乐。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流行音乐不像严肃音乐那样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一种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娱乐性较强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商业性,缺乏较高的艺术性。

流行音乐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流行音乐主要的特征是:调式不限于大小调体系、和声功能性为主,具有多元化、即兴、不稳定的节奏律动,多为小型趋势、相对自由的曲式结构,音色选用没有局限性等。

流行音乐在西方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它已派生出众多支系,呈现出众多风格。流行音乐以它的娱乐性、通俗性、商业性、时代性与多样性成为最接近民众的音乐,深的大众喜爱。

三、轻音乐

轻音乐是指界于古典乐和流行乐之间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轻音乐以通俗方式诠释乐曲,其来源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者民谣音乐进行改编而成。轻音乐一般有小型乐队加以演奏,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给人以悠闲、放松的感受。

上文所提到过的严肃音乐具有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凝重的乐思,严肃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轻音乐则织体轻盈,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一般由钢琴和小提琴来演奏,它不以严肃、深刻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是让人们在劳累、压力之余身心得到舒缓。但轻音乐也不像以流行音乐为核心的流行音乐那样具有时代性,一般流行歌曲过时很快,很快就会被新的流行歌曲所替代,而轻音乐因其较高的审美品位,优美动听的旋律则经久不衰。轻音乐不仅具备严肃音乐高雅的品质,还具备了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商业气息相对较少。总之,轻音乐介于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与严肃音乐、流行音乐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业。它古典气息和现代风味兼而有之,华丽而不艳俗,浪漫而不轻浮,抒情而不缠绵,既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又格调高雅、风度不凡。因此,可以说轻音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

轻音乐乐队的指挥大都精通古典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他们既是乐队的指挥者,也是乐曲的编配者。轻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原曲进行的这种带有创作性质的编配。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手法是对原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重新处理,比较常见的是赋予古典音乐以拉丁舞曲和爵士、摇滚、迪斯科音乐的节奏,通过打击乐器加强原曲的节奏特征和节拍重音等,使乐曲的形式与内容产生了强烈对比。如用迪斯科节奏来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用探戈节奏来演奏勃拉姆斯的匈亚利舞曲,用桑巴、恰恰、伦巴的节奏来演奏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奥芬巴赫的船歌等,听来热情奔放,极富有感染力。对一些原本节奏激烈的流行歌曲则采取慢节奏进行“柔化”处理,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听感。

第2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德国;音乐;文化

音乐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音乐发展,取决于该民族文化总体发展的需求,与其文化发展各方面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德国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古希腊时代的音乐文化思想

人类文化的真正崛起,一般认为是四大文明时期。和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一样,德国音乐文化起源于古希腊。

(一)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音乐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公元前五六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音乐与数学具有联系的思想。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字可以创造音乐,和声、艺术、哲学等方面都被认为是数字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音乐的意义才从算术和科学的法则与方法中发展出来。随后,毕达哥拉斯关于音乐与数字不可分的思想成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在中世纪基督教运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柏拉图

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关于音乐中数字性质的概念,并强调了音乐的教育功能。柏拉图认为,某种特定的旋律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某种特定的音乐可以使一个人的品行得到转换。同毕达哥拉斯的观点相同,都主张和谐。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与音乐本身相比显得更纯粹,关于音乐能够塑造品格与伦理的观点对音乐对个体精神的实际影响有点出入。

(三)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应在算术之上,并肯定音乐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通过音乐模仿可以作用于人的愿望,音乐的“模仿”作用胜过“表现”作用。音乐可以作为公共服务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放松的工具。

二、中世纪的德国音乐文化

在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中,基督教文化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整个基督教文化都在为完成其物质与精神的分离而运动。

(一)宗教音乐生活

中世纪的德国,音乐在宗教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与文学,还有宗教一起成为文化的支柱。在中世纪的学校机构中,人们为了培养为教会服务的合唱演员,设置奖学金,让那些没有钱但有天赋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并参加合唱团,就这样,学生在礼拜仪式中作为歌唱者参加宗教活动。有时因为礼拜活动过于频繁,使学生没有时间去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世俗音乐文化

中世纪的德国出现一些属于世俗文化的音乐现象,如圣歌者运动、骑士制度、名歌手以及城市吹笛者。圣歌者与学校保持着松弛的联系,经常在街上一面乞讨,一面唱歌;骑士制度和名歌手是一种渗透了缪斯因素的文化,在中世纪德国的骑士制度中形成。而名歌手只要能够发明一种新的“音调”,就能达到“名歌手”的等级;城市吹笛者是一些流浪吟游诗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掌握多种乐器或承担某些除艺术以外的工作,有多数的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音乐文化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古希腊文化以后欧洲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在音乐方面,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德国音乐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德国古典音乐。

(一)宗教改革

德国古典音乐文化起源于15世纪的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高度重视音乐的作用。他认为,如果没有宗教改革的歌曲参加战斗,那么宗教改革及其成果是难以想象的。为此,在马丁.路德的倡导下,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德国音乐生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二)职业音乐家

文艺复兴运动是音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各个阶层的音乐都开始活跃起来。正是在社会文化的强大需求下,德国职业音乐家的队伍开始逐渐庞大。早期的音乐家大多都是手艺人出身,与后期的音乐不同。职业音乐家的发展导致音乐形式的高度发展,但由于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等原因,致使德国文化遭到了重大的摧残。后来有一个时期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为后来德国音乐的崛起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音乐文化

17世纪末的启蒙运动注重对个性的尊重以及对青年、儿童的注重。音乐家队伍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文化的驱动力使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更加辉煌,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音乐在个性精神发展中的作用

在德国古典音乐文化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中,启蒙运动中的音乐对个性精神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德国音乐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音乐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不仅在思想上渗透了人道主义精神,与当时的旧社会对立,还追求人类精神的完美。他的音乐对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贝多芬逝世的时候,维也纳有两三万人参加葬礼。贝多芬的葬礼上,众多民众显示出了对个性创造的强烈尊重。

(二)个性创造对音乐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贝多芬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出个性创造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他逝世的一段时间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共举办了46场音乐会,在这46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中,贝多芬的名字共出现了27次。从节目单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创作完成的音乐作品对音乐实践的反作用和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应该说,个性意识与音乐文化的相互促进导致了音乐与音乐家地位的越来越重要。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德国。

五、20世纪的德国现代主义音乐

19世纪下半叶,是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繁盛时期。这一思潮也波及到了音乐领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奥地利音乐美学理论家汉斯立克自律论美学的提出。音乐音响与情感的分离,为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诞生做好了理论基础,也使现代主义音乐的作曲家摆脱了束缚。另一方面,与19世纪浪漫主义相比较,20世纪的现代主义在表现方式上反对情感美学,在本质上对个性的追求则与19世纪一脉相承。在这种思潮下,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中个性被突出强调。科学主义与个性表现需求的激烈冲突,使整个西方在20世纪的音乐创作中出现了纷繁的局面。

德国音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以及德国国民精神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音乐所催化的宗教观、哲学观、人文精神、科学思想、法治观念、个性意识等都成为德国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音乐在德国文化中是占有中心地位的。

参考文献:

[1]克莱南,金经言.德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01:20-30.

[2]杨燕宜.德国20世纪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11,01:72-75.

第3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西方室内音乐在西方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也正是因为意大利受到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使得意大利成为西方国家中,思想格外活跃、文化格外丰富、情感格外奔放的国家。最初西方室内音乐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与戏剧音乐以及教会音乐区别开来,故而其表现形式也相对温柔亲切,大多为小型声乐曲和器乐曲。整体看来,西方室内音乐大体上呈现出四个发展阶段,而这四个阶段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别。所以对其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是对室内音乐研究与探索的重要保障。

一、巴洛克时期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状况及其代表

巴洛克时期可以称之为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的早期,并且这一时期主要出现在西方的17世纪,这一时期的室内音乐与之后相比更加自由,在乐器的选择上也没有相对严苛的限制。可以选择多件乐器进行合奏,同时也没有与教堂音乐有过分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的代表主要有巴赫与亨德尔。先说巴赫,其被称之为现代音乐之父,也是巴洛克时期相当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巴赫所提倡的艺术被称之为赋格艺术,在当时社会以一种相对灵活的形式存在。既可以通过键盘乐器以及管乐器进行合奏,还可以通过弦乐进行演奏。故而巴赫的赋格艺术更多的体现出自由在音乐演奏中的重要意义。再说亨德尔,与巴赫一样,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作曲家。其代表作《哈利路亚》可谓是流传至今。在其奏鸣曲中,选用的乐器主要是小提琴和双簧管,而对低音部分的演奏和处理选用的则是大提琴多一些。当然有一些时候进行音乐演奏也会选用多件乐器共同进行。

二、古典主义时期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状况及其代表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海顿和莫扎特。

首先,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的杰出代表,其个人也创造了西方室内音乐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在音乐发展过程中被尊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还开创了通过对话方式进行音乐风格创造的音乐类型,其盛行之久远长达两个世纪。在海顿的四重奏乐章分派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乐章为开放式奏鸣曲;第二乐章则建立起完全不同的章节;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则是回旋曲式。通过这种乐章的区分,使得奏鸣曲与从前相比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而海顿也正是凭借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奠定了这一时期室内音乐的发展基础,对室内音乐新形式的创新与开拓贡献力量。

其次,莫扎特,其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莫扎特在七首钢琴三重奏鸣曲中,第一次将弦乐的作用与地位体现出来。此时已经是十八世纪,在这一阶段,管乐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而莫扎特将管乐器应用到室内音乐创作过程中,则充分体现了管乐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莫扎特还尝试应用其他乐器进行室内音乐创作,通过对其他乐器的研究,了解其声调与音色,进而为弦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帮助。

三、浪漫主义时期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状况及其代表

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十九世纪,同时室内音乐也开始实现平民化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音乐家就是贝多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致爱丽丝》,他的作品不断提升了西方室内音乐的水平,也逐渐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要求。贝多芬的作品敢于摆脱与突破传统西方室内音乐的模式,同时也开辟了全新的音乐创作途径。贝多芬擅长使用多种乐器进行创作与表演,故而其乐曲风格独特,深受大众喜爱。

四、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状况及其代表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这一阶段当中,欧洲社会发展格外迅速,西方室内音乐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发展步伐的影响,在创作理念方面不断被创新与改进。钢琴兴盛于十九世纪中期,于是钢琴开始逐渐成为室内音乐的主要选用乐器,故而交响乐发展与室内音乐发展速度都得到了提升。

虽然在这一阶段,以肖邦为首的许多音乐家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更加支持独奏音乐,可是不可抑制的是以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为首的另一派与之开展了争斗。这一时期的室内音乐发展呈现白热化斗争趋势,也确实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第4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音乐时空:今年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场举办爵士音乐节,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策划的过程和想法?

丁铌老师: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爵士乐选修课已经两年半了,看到同学们从开始的感兴趣到真正走进爵士乐的圈子,作曲系的同学开始写作一些爵士乐作品,钢琴系的同学开始演奏爵士乐,大家的热情势不可挡。正好今年有两个美国爵士乐团体访问中央音乐学院,这是个绝佳的契机。其实之前也有国外音乐学院的爵士系来访,比如去年的英国Trinity Laban Conservatoire of Music and Dance的爵士系主任Simon Purcell 率队来音院交流,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院长率团来我院访问参观,爵士与流行乐系副主任路德・范戴克先生也表示了对于今后交流的高度兴趣和愿望。但是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并没有对口的机构,爵士乐在央音还处于形只影单的形势,所以并没有真正开始任何实质性合作。不过今年,事情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音乐学院推行爵士乐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此次音乐节,美国的爵士乐团体将会带来演出、讲座,中央音乐学院也有自己的爵士乐团、爵士乐作品,是时机筹办一个爵士音乐节了。这个计划获得院系的批准,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并且得到很多校友的响应,作曲系教授Benoit Granier还免费为音乐节设计了海报和Logo,各系学生也踊跃加入志愿者行列,这些都足以说明爵士乐魅力之大。

音乐时空:主办方是否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爵士音乐节的策划方式?

丁铌老师:由于我本人长期在国外,一直都横跨在音乐与媒体这两种媒介之中,做的工作横跨前台与后台,有很多工作都与组织、策划相关,所以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外的哪一个音乐节作为模版。其实大部分的策划都是相通的。

音乐时空:本届央音爵士音乐节的筹备的进展如何?

丁铌老师: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们有专人维护本届音乐节的微信公共平台和微博,通过关注“央音Jazzical”就可以收到音乐节的最新消息,官方网站“”也已经上线。另外这次的活动,我们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有合作,会在Easy FM 91.5 以及环球资讯广播FM90.5节目中,播出关于我们音乐节的讯息和专访。其实我本人也是FM90.5的主持人,我的节目会专门在音乐节期间,对来访的音乐家给予专访。在演出和讲座方面,很多国内的音乐院校和社会上的爵士乐团体都希望能够登台献艺。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地接到电话。但由于本届爵士音乐节从策划到执行时间较短,很多节目都安排不下,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将某些团体排到明年第二届央音爵士音乐节了。

音乐时空:对于国内越来越多的音乐节涌现的现状,主办方对这种现象作何评价?

丁铌老师:我认为这很好,音乐市场需要不同声音来满足不同观众需求。孤芳自赏永远不可能产生对比和竞争,有了竞争才有促进,才会提高整体水平。因此,我相信越来越多的音乐节能够促生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时空: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爵士音乐节定位是什么?

丁铌老师: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建立世界顶级音乐的标准,提供给本院以及当地音乐家施展才华的舞台。

音乐时空: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节相比,您觉得一个有品质的爵士音乐节在呈现方式、参与方式上有何独特之处?

丁铌老师:一个有品质的音乐节需要建立在一个被公认为有品质的平台上,在这一点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平台毋庸置疑。从参与方式上而言,我们的爵士节并非户外,而事实上我不认为本土爵士节适宜在户外举行,因为中国还没有真正培养起广大的爵士乐听众的人群,很多人甚至一说起爵士乐都以为是摇滚。我认为,爵士乐的推广,除了演出,还有更多的教育成分。没有任何解释的演出,只会让观众更加迷茫。央音的爵士节,面对的人群是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喜爱古典音乐,并时常光顾音乐厅,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并愿意接受爵士乐“教育”的人群。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音乐会,能够逐步扩大这个“小众”。

音乐时空:相比国内其他同类音乐节,央音爵士音乐节有哪些不同?

丁铌老师: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严肃的高等音乐学府,有着丰富的古典音乐的资源,能够在古典音乐厅上演的爵士乐是必定要有一定的艺术门槛的,这个门槛包含了对于爵士乐厚重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于爵士乐各种风格和乐理的掌握。央音爵士节的侧重点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标准,使更多乐迷在了解爵士乐娱乐性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它的严肃性与学术价值。

音乐时空:这是否意味着爵士乐的娱乐性会被忽视?

丁铌老师:其实艺术永远是需要观众的,所以我们主张艺术性与娱乐性兼顾,呈现爵士乐的多元化。今年的音乐节的确比较侧重于在音乐厅演出的艺术性爵士乐,明年爵士节会呈现不同的风貌。我们会与一些爵士乐酒吧联合,届时会有不同的场所来演奏不同功能的爵士乐。其实,在爵士乐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是,某些爵士乐确实是需要在酒吧中才能得到全面的享受,而某些爵士乐势必是要在音乐厅中上演的。因此,力求让各个层面的观众、乐迷都能够目睹爵士乐的多样化,是我们明年所追求的目标。

音乐时空:主办方如何兼顾爵士乐的专业性与音乐节的观赏性?

丁铌老师:从娱乐性角度而言,闭幕音乐会是一台兼具有教育性与娱乐性的视觉盛宴。其他的音乐会则更注重的是爵士乐的纯粹性,与原创作品的展示,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民族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

音乐时空:如何才能让非专业乐迷步入爵士乐的殿堂?

丁铌老师:今年是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一届爵士音乐节,我们考虑到大部分观众可能并不了解爵士乐,所以在选择演出曲目时,更倾向于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爵士乐风格,比如Swing(摇摆乐)、Blues(布鲁斯)、Bossa nova(波萨诺瓦)等,希望大家能够在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乐曲中受到熏陶。

音乐时空:爵士乐天生具有一种开放的、融合的气质,央音爵士音乐节会怎样诠释这种特质?

丁铌老师:音乐是共通的,爵士乐的发展本身就是在各种民间音乐的扩张中建立起来的,需要有包容的心态。我们的爵士音乐节十分注重跨界结合,有古典音乐和传统民乐的加入,是荟萃一堂的音乐盛宴。

音乐时空:本届央音爵士音乐节主要有哪些板块呢?

丁铌老师:本届爵士节,大致分为讲座与音乐演出两个部分。作为音乐节的前奏,我们邀请美国两所音乐学院的爵士乐队前来演出、交流。从5月25号开始,来自国内几所音乐院校及知名乐手将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出及讲座,届时我们也欣赏到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优秀作品。这种跨地域与跨院校间的交流,更加体现了爵士乐的融合精神。

音乐时空:请您介绍一下两支来自美国的爵士乐队好吗?

丁铌老师:美国伊利诺州东北大学爵士乐队(NEIU)是一支由20名左右的音乐家组成的团体,十分重视表演风格的探寻以及向不同优秀的爵士作曲家学习,每年都会有由活跃在芝加哥等地区的职业和世界一流的爵士音乐家在这里举行大师课。指挥Mayo Tiana将在5月19日率领他的9人乐队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

爵士教师四重奏乐队(UNC)由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爵士乐系的四位教师组成,他们将在5月21日来校演奏,并作精彩讲座。Dana Landry现任北科罗拉多大学爵士系系主任、 北科大爵士大乐队、北科罗拉多之声爵士合唱团指挥,以及研究生爵士钢琴任课老师。同时,Landry教授兼任北科罗拉多大学爵士节的艺术总监以及北科大爵士出版社社长。作为乐队队长,他与Gary Burton合作的第一张专辑 Journey Home 获得了格莱美提名奖。Steve Kovalcheck是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在2009年加入了北科罗拉多爵士系的教师组,主讲爵士即兴系列课程与初级爵士历史课,同时指导爵士小乐队和爵士吉他乐队。他活跃在丹佛爵士乐的一线,保持着高频的演出。他的原创作品在国际中表演,包括在法国Clermont Jazz En Tete爵士节上的表演。此外还被Down Beat杂志列入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爵士名人堂名单。贝斯演奏家Erik Applegate曾任教于Middle Tennessee州立大学,澳洲Adelaide大学以及 Western Kentucky大学,现任北科罗拉多大学爵士节的出品人。他曾和James Williams, Harold Mabern三重奏,以及Ed Thigpen在美国,欧洲,澳洲巡回演出。除他自己的两支乐队A・S・K和Red Sylvester,他还作为许多乐队的贝斯手表演。Jim White是乐队的鼓手,同时也是活跃的表演家与教育家,曾和多样风格 的音乐家演出,巡演,录制专辑。作为一支独一无二的四重奏,他们非常擅长配合歌手,还与众多爵士巨星合作演出。他们的声音收录于Red Skies,What Did Your Dream,Stand Up Eight,以及Back When It Was Fun等专辑中。

音乐时空: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主办方,会带来哪些精彩节目?

丁铌老师:我们准备了“央音Jazzical”爵士音乐会,从典型的爵士乐组合到民乐的跨界搭配,从Swing(摇摆乐) 到Fusion(融合), 形态万千,丰富多彩,你可以听到爵士乐在古典音乐厅中的华丽绽放!音乐会以钢琴三重奏开场;接下来的各种乐队组合别有风味,包含了从歌曲到器乐的不同风格。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乐与爵士乐的跨界结合。二胡演奏爵士名曲Take Five,中阮、笛子和琵琶,再加上爵士乐节奏组的五重奏,连扬琴也能打出fusion(融合), 一场非主流的狂欢定会颠覆你的三观!

音乐时空:“央音Jazzical”的主题源于何种理念?

丁铌老师:Jazzical 是Jazz 与Classical两词的合并, 它来自于爵士乐大师Charles Mingus在1955的专辑, 后期也指”第三浪潮“的跨界形态。Jazzical代表了爵士乐的融合特性,这像极了在爵士音乐节状态下的中央音乐学院古典音乐的学生。

音乐时空:据了解,中央音乐学院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爵士乐团。

丁铌老师:我们的“央音爵士大乐队”是今年刚刚成立的,由各科系优秀青年教师、学生组成,自成立以来,坚持严格的训练,曲目从经典到现代,将以成熟的姿态亮相首届中央音乐学院爵士音乐节!作为一支崭新的乐队,我们相信,此次亮相将开启一段新的里程,我们渴望成功。当然,“梦想的实现不靠奇迹”,央音爵士大乐队,拥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会通过艰苦的努力,在不久的明天,赋予这个响亮的名字以更加优秀的内涵。此次音乐节,特别鸣谢军乐团的乐手们,加入我们的团队,为央音大乐队贡献力量!

音乐时空:国内其他音乐学院会爵士乐团入驻音乐节吗?

丁铌老师:5月27日,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学院的CMA爵士大乐队将在指挥李小川的带领下登台亮相。5月29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爵士乐团(TYJO)的音乐会上,大家可以欣赏到爵士版的中国传统民歌《康定情歌》和《茉莉花》。

音乐时空:“爵士掉进实验室”听起来很有趣,主角“铭乐团”是怎样的团体?

丁铌老师:“铭乐团”是中国第一个由研究生发起的以推广现代实验性音乐创作为目的的专业作曲团体,多位驻团作曲家和常任演奏员均来自国内各大音乐院校,从中西方传统音乐出发,探索新音乐的发展可能性。

音乐时空:讲座方面又会囊括那些内容呢?

丁铌老师:本届音乐节有三场爵士乐讲座。《爵士乐中的小号演奏》主讲人李晓川是美归小号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国爵士乐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爵士乐讲师,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音乐学院管乐系主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之一。《爵士乐中的萨克斯演奏》主讲人章啸路,上海音乐学院爵士教研室主任、萨克斯管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爵士乐团艺术指导、指挥,上海萨克斯管研究会会长,上海东方都市萨克斯管乐团团长。《即兴有道――爵士吉他与贝斯》,主讲人纪鹏,2010年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市的克劳德王子音乐学院,2013年获Queens College爵士贝司研究生硕士学位,其间曾跟随多位世界级爵士演奏家学习,现于中央音乐学院参与教授爵士和声理论、爵士贝斯演奏。另一位主讲人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最出色的爵士吉他和爵士贝斯演奏家之一,著名贝斯品牌“Warwick”形象代言人、著名琴弦品牌“GHS”形象代言人,现任崔健乐队贝斯手。

音乐时空:闭幕音乐会《Yes, You Can Jazz》将是本届爵士音乐节最大的亮点吧?

丁铌老师:哈,这是我的心血结晶。这是一台从爵士乐起源,到爵士乐发展,展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音乐剧风格的音乐会。音乐会的配置庞大,所有曲目是由爵士大乐队、爵士合唱组,以及爵士舞团共同表演而成,并配以主持人带有故事情节的解说,配合华丽的灯光和LED屏上放映的黑白默片,力图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貌,以贴合主题。

音乐会曲目包含爵士乐演变史中的经典名曲,同时还推出从头贯穿至尾的原创主题歌:《Yes, You can Jazz》 的不同版本。带有戏剧情节的表演和舞蹈片段,会令观众在了解爵士乐魅力的同时,又感受到极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其实,我认为这台音乐会极具教育性,因为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爵士乐也不例外。只有了解了背后的文化根源是什么,才会真正了解音乐当中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形态。

音乐时空:能否谈谈您对爵士乐的关注始于何时?

丁铌老师:我从十几岁离开中央院附中到美国就与爵士乐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国外的音乐环境很开放,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音乐会上演,在纽约的学校里读书,经常能够欣赏到爵士音乐会,这种音乐极具渗透性,几乎是无孔不入的,自然地吸引着喜爱它的人群。原本我的专业是古典钢琴,本科毅然改学爵士钢琴,因为它能够即兴,能够表达自己的声音。后来不再满足于特定形态的作品创作,为了追求更多的表现力,硕士便又重回古典,选择了古典作曲专业。

音乐时空:上世纪20年代美国掀起“交响爵士乐”热潮,将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相融合,这样的做法在当今作曲家的作品中仍时有体现,在您创作的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是否也进行过这样的尝试?

丁铌老师:“交响爵士乐”不能真正算作爵士乐,因为它缺少爵士乐最核心的部分――即兴。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潮流音乐,才属于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合的范畴。在我自己的跨界作品中,除了展现古典作曲的严谨之外,也会更为偏重即兴。

音乐时空:您如何理解爵士乐的魅力?

丁铌老师:首先,爵士乐的魅力在于它拥有开阔的心胸,它从来都是一个有着缤纷世界的多样化的音乐种类。它从一颗在美国土壤中孕育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发芽。它充满表现力和包容的特性,以至于无论它移植到哪片土地,都可以找到适宜自己成长的环境。从学术的角度而言,爵士乐是一种由非洲裔美国人发源,由各族裔美国人和欧洲裔美国人,结合着非洲的节奏,民谣以及一些民间曲风,结合欧洲古典音乐的乐理与和声,共同创作,发展,成就的一种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跨越语言的乐种。它为现代音乐所有类别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它继承了古典音乐中乐理的严谨,也体现了现代音乐中强调个性的率真。它接纳所有音乐种类,吸收了所有民族、所有国家音乐中最精华的东西,代表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同时,我也欣赏爵士乐的团队精神,这在中国的环境中尤为值得提倡。在爵士乐中,每件乐器都是核心,缺一不可,大家在一起创造音乐,这个即时的作曲过程最为迷人。此外,爵士乐的律动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它让你在节奏中产生共鸣,摇摆乐也好,拉丁也好,你会发现自己… “根本停不下来!”哈哈。

音乐时空:您个人比较欣赏爵士乐中的哪些风格流派

丁铌老师:如果说流派,可能很难简单地来断言,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不插电”的爵士乐,它被我看作是“有灵魂”的爵士乐。它能够体现出人性的不完美并且充满情感,某些通过电脑批量复制的音乐,对于我而言,只能是作为背景,失去了审美价值。

音乐时空:您的《爵士乐理与演奏技巧》、《爵士乐:美国的古典音乐》、《爵士语法》都是为教学而写作的吗?

丁铌老师:真正普及爵士乐还是要从教育角度入手,但中文的爵士乐教材比较稀缺。在听了我的一次爵士乐讲座之后,外经贸出版社找到我,他们专门出版高校教材,于是我们便签订了撰写一系列爵士乐教程的计划。除了这三本书,第四本《爵士乐:美国的古典音乐》下册――现代爵士乐,也会在今年底面世。

音乐时空: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您希望这次爵士音乐节带给他们怎样的不同的经历与收获?

第5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互联网 城镇中小学

一、目前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

本研究课题的开展是基于两个前提:第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彻底颠覆了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所以,网络不久也将会改变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第二,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在音乐教育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美国《音乐教育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

但是,目前,我国城镇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水平却严重落后,很难适应全球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专业的师资。大部分城镇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是学校中爱好音乐的老师,或者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音乐院校的系统学习,不懂得怎样去进行音乐教学,更不知道用音乐去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开阔眼界。

第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在唱歌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教唱方法,欣赏课主要是用录音机放几首歌曲给学生听,听完了就结束了,学生除了对明显的旋律有点印象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学到。视唱练耳更是很少专门去训练过。

第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凭着教师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所谓好听、好唱的歌曲教学,对于比较陌生的歌曲就放一边。对于国外的经典歌曲也教唱一下,但内容仅仅局限在欧洲范围以内。教材上的视唱练耳、音乐欣赏以及唱游很少去实践。

根据笔者对最新的音乐实验教材的分析发现,最新教材关于多元文化音乐的内容还有所欠缺。一方面,对世界音乐的教育还停留在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基础上,只是加入很少量的其他民族音乐;另外一方面,我国的民族音乐在总曲目中似乎也只是作为一种点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于我国城镇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难以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适应本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前言基本理念:理解多元文化)。为此,本论文在深刻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在我国城镇农村小学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依托互联网在城镇中小学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

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解及其走进城镇中小学的意义分析

在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城镇中小学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又暗合音乐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当然了,互联网这种手段的使用,一方面弥补了城镇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一方面,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具体来说,依托互联网在我国城镇农村小学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通过对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小学生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并从中获得民族自尊,学习尊重与忍让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而音乐又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许多种不同的音乐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被演唱着、演奏着、欣赏着。要认识这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并分享它们,需要我们有对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心和理解。西方人追求绝对音响,而东方人的追求却恰恰相反;西方主要服务于典礼以及舞会、围绕宗教音乐,而东方音乐主要服务于仪式。换句话说,在东西方音乐文化背景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着不同的历史,并且两种音乐风格以两种分离的形式发展。我们必须要克服西方倾向的价值体系。要想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小学加入多元音乐已经迫在眉睫了。

2.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开阔他们的视野

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传统音乐,也有少数的外国歌曲,但基本上都是德、奥、意大利及少数西欧国家的古典音乐,就连西欧的传统音乐就很少,学生接触的音乐范围太狭窄。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知道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除了中国和少数西欧国家的人们以外,还有许许多多东方国家的人们。

3.通过认识多元文化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现在很多人认为西方的古典、浪漫音乐就是好的音乐,即所谓的“高雅音乐”,除此之外的就是不好的音乐,即“通俗”音乐。一切都用西方古典音乐的标准来衡量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无疑这种观念是陈旧的、片面的。其实,这种观念并不足为奇。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国民音乐教育体制和占主导地位的音乐团体对人们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这种对音乐片面的认识,从思想上改变其审美观和价值观,还得要从中小学做起。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地接触除了西方古典音乐以外的世界各国的音乐,让他们自己学会聆听、思考并做出判断,什么音乐是好的音乐;什么音乐是不好的音乐。由此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让小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该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情形

音乐起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生活。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一定是与这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世界各国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反映的现实生活,但仅仅从这些表面的文字去理解他们的生活还是不够深入,我认为,如果把这些文字与他们的音乐联系起来,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美国的孩子是伴着爵士和摇滚长大的;西欧的孩子是伴随着莫扎特和贝多芬长大的,蒙古族的孩子是伴随着悠扬的长调长大的。

5.通过演唱、欣赏、演奏以及对于活动的参与开拓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美感体验

在教授世界民族音乐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的讲解进行传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聆听、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等方法进行。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能融入到音乐中去,去感受异国文化所带来的音乐情趣,用心体会世界上每个角落的美丽风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而每一种乐器都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例如,组成越南巴厘岛甘美兰音乐的各种打击乐器;印度的西塔尔琴、维拉琴;日本的尺八;新疆的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等等。这些乐器都具有各种不同的音色,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听这些民族的音乐,训练他们的耳朵,培养良好的听辩能力。

三、依托互联网在城镇中小学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探讨

以笔者工作的重庆开县为例,学校设置了电脑室,小学生在学校可以接触网络。当然,在城镇内也有多家网吧,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话线,有计算机的家庭也不在少数。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多元文化教育,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世界音乐曲目资料库。教师要首先通过网络获取世界音乐的资料,形成适合小学不同阶段的曲目体系,针对不同学生提供相对应的网络资料。

2.将网络资源充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完善小学音乐教师备课素材、音乐教学图片资料、CAI课件、教材歌曲MTV、视频素材、音乐教具、音乐新教材资料库等。

例如,音乐教师在线网就公布了《小学音乐教材歌曲CAI课件》,包含教材歌曲43首,分五大主题制作:看画创作情境、实况演唱赏析、歌谱趣味学习、歌词精辟分析、为你卡拉OK。还有更多的栏目供不同教师参考。

3.作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索整理代表不同民族的音乐网站,以作为教育素材,然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了解学习。作为学生,要预习和复习重要考核内容。

4.建议学校设立自己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网站。在网页制作方面,应偏重于有利于激发学生趣味操作的内容,避免死板的文字和音乐,实现网站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结语

无论是音乐教学还是其它科目的教学,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对于网络的运用总地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让学生自己独自去操作的方式有利有弊。现阶段,我国城镇中小学的硬件设备还不完善。目前,我们只能把网络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加以运用。笔者在此希望音乐教师们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网络这一现代化的工具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淑珍.音乐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素质培养[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中国音乐杂志社.文系琴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魏煌.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2002,(1).

[6]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研究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7]张谦.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第6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一、什么是动画片及动画音乐

动画片,在国内有时也称之为“美术片”,英语称为“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记录在胶片或者在磁带上,以24帧/秒的速度放映出来,获得活动形象效果。动画片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等。

动画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为动画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和影视音乐类似,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动画作品中的音乐可以划分成有声源型音乐和无声源型音乐两大类。有声源型音乐参与故事情节,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无声源型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关联性较弱,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动画音乐及中学音乐教学

至今仍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等等,几乎都是我当时的最爱。那时每当电视上放动画片的时候,平日里再淘气好动的孩子也一定会乖乖地守候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还不时地伴着动画片哼唱起节目里的歌曲甚至音乐片段。

现在的我已经很少看动画片了,最近的一次观看是和我的小侄女一起,当时电视中正在播放《魔法师的弟子》,我那只有四岁的小侄女看得津津有味,不住发出阵阵笑声。而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听到的是一首又一首的古典音乐,这些音乐被巧妙地穿插在动画情节中,自然而不漏痕迹,似乎它们就是为这部动画片而专门创作的。这引起我的教学灵感:如果将卡通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

适逢第二天讲授“动物狂欢节”(人教版初二第二单元),当教学进展到英文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时,我有意识地播放了动画片《狮子王》中与该歌曲相关的视频片段。播放过程中,课堂安静极了,一点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在片段结尾时野猪和小老鼠发出了滑稽的哭声时,学生们都被逗乐了。播放结束后,还有几个学生意犹未尽地高呼:“老师,再放一遍吧!”就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的演唱者介绍、英文歌曲学唱等环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学生们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重大,这节课启发我:完全可以借助动画音乐,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我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动画音乐引入到教学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下面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尝试:

1. 借助动画片作教学导入

例如,在讲授 “春之歌”时(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播放《猫和老鼠》中“Springtime for Thomas”的片段代替了以往的导入语。播放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动画中多次出现的旋律来自于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的作品《春之歌》,也正是我们要进行的配乐朗诵“春之歌”的背景音乐。受到动画音乐感染的学生们显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没有了平时上配乐朗诵课时的拘谨。

2.利用动画片新授教学内容

在爵士乐这一章节学习时,由于学生普遍对爵士乐了解不多,感性认识明显缺乏。在给学生介绍了诸如“爵士乐的起源、概念”“爵士乐的风格特征”“爵士乐的文化特征”以及“爵士乐对其他音乐的影响”等一些关于爵士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一段迪斯尼公司的经典动画片《蓝色狂想曲》让学生对爵士乐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部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带有浓烈爵士风格和喜庆色彩的交响曲,配上迪斯尼的动画片,简直是恰到好处。音乐与动画片中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融合得非常贴切,既让学生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无意识地欣赏了音乐,又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了动画片,还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更让学生们在加深音乐印象的同时,受到了启发和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3.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非洲歌舞音乐”的“鼓乐”部分教学时,由于民族的音乐文化差异,学生大多感受到接受有困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时,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非洲动画片《叽哩咕与女巫》,其中大段的鼓乐和非洲舞蹈,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得他们对于接下来欣赏到的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和舞蹈音乐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4.利用动画片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在听完贝多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及对“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式”等相关概念的介绍后,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他们已经略感疲惫。如果不管不顾,再向下讲授又是填鸭了。于是我便播放一段迪斯尼公司根据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改编的天马行空的动画片,让学生既得到了休息和放松,又扩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使得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浓厚兴趣,课堂后半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5.利用动画音乐复习

第7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钢琴三重奏;宗教;奏鸣曲;音响色彩;组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05-02

在古老的欧洲,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其服务对象都与宗教息息相关。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完整拍的划分不是以二拍子为单位,而是以三拍子作为基本的节奏划分原则,这正是对宗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体现,相当数量的三重奏鸣曲作品的问世就是作曲家们以另一种形式对宗教的诠释。

奏鸣曲为起源于巴洛克时期室内乐的创作体裁。而钢琴三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则是最为普遍和传统的器乐多声部奏鸣曲形式,这两种体裁因为自身的种种特点,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

弦乐四重奏的构成为四件弦乐器,四件音色除音域外几乎完全一样的乐器营造出的一个音质纯净得像没有一点杂草和鱼跃的水面,因此要求创作者对于这四件乐器要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哪怕是微观上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非常失真和难以入耳的效果;同样,这样高难度的创作特点也使得弦乐四重奏的发展相对缓慢。其缔造者海顿于这种体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完成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几乎成为这种体裁不可逾越的巅峰。后世虽有贝多芬在思想性深度上有所拓展,有德沃夏克在民族性上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有巴托克与肖斯塔科维奇等后人又在无调性创作等新型理论上有所开创性进展,但总体艺术成就总是无法完全超越缔造者海顿之神话。而钢琴三重奏则完全不一样。键盘乐器钢琴的加盟部分削弱了弦乐声部的纯净感从而造成了一种新的平衡——如同夜空不再单调地纯净,反而星翟的闪烁增加了它的光辉。相较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钢琴在其中添加了更为独立和立体的呈现,如何在创作和演奏中把握好钢琴和弦乐的平衡感,成为创作和演奏优秀的钢琴三重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钢琴三重奏鸣曲(也可简称为钢琴三重奏)作为奏鸣曲的一种分支,在最初指的是用器乐演奏的三个声部的奏鸣曲,由四种不同的乐器演奏(2把小提琴或长笛或类似于小提琴的古乐器——维奥尔琴,一把古大提琴,还有演奏伴随低音的乐器——古钢琴)。后逐渐演变成为由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演绎的三声部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是奏鸣曲的早期发展时期。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当时以及后世音乐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作曲家——对于三重奏鸣曲的创作虽不算多,但是首首都可称之为经典,并且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他共创作了10首三重奏,其中有六首是双键盘和脚踏键盘奏鸣曲(即管风琴奏鸣曲),另外4首分别都是为了小提琴或长笛与低音乐器而创作的。作为管风琴大师,巴赫创作的管风琴三重奏充分体现了在巴洛克时期早期三重奏的创作特点,即上2个声部和声结构严谨,因而旋律性处于次要位置,音乐则是按照轮唱式的结构展开。这种轮唱的、类似回声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卡农曲式,并且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卡农曲式有着相当多的运用。广为流传的《卡农》就是作曲家帕海贝尔以此种曲式创作并命名的。在巴赫的管风琴三重奏中,低音声部作为上两个声部的伴随,在乐曲中通常起到的是一种对音乐充实和烘托的作用。

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奏鸣曲的规格从慢-快-慢-快和有几个舞曲乐章的简单形式发展成了多乐章奏鸣曲。多乐章奏鸣曲也称为奏鸣曲套曲,一般包含快板奏鸣曲-抒情慢板-小步舞曲-快板奏鸣曲这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为一首独立的曲子,这四首的组合为一套,称之为套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绝大部分奏鸣曲都采用了这种套曲形式。

弗朗茨·海顿,古典主义时期多产并且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曲家,他对于三重奏的作品创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沿用了巴洛克时期三个声部的创作结构,并且将三重奏的演奏乐器固定为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并且沿用至今。与后来三重奏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创作的三重奏命名为《用小提琴、大提琴伴奏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在三个声部中是作为主要声部而存在,而小提琴和大提琴更多的扮演了伴奏的角色,这一点从他对三重奏作品的命名上就不难推断。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主要以多乐章的套曲形式出现,并且被舒伯特、肖邦、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赋予了丰富的浪漫特征,使主题更具抒情性,更易发展和变化,风格更为多样。这都是由于作曲家的创作重心开始向“人”和“人性”转移,开始脱离宗教。当时逐渐成熟的乐器制作工艺和创作体裁、形式的确定都是成为此时期音乐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而在此时期,三重奏在创作和演奏时,各声部所占比重逐渐均衡,因此对于创作题材的扩展就成为了作曲家们创作的新思路。

奥地利作曲家弗兰兹·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在创作三重奏的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对题材多样性和音乐色彩的关注。就如他作于1827年的第一号钢琴三重奏(作品号898)中,在最后一个乐章他就使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饮酒歌”的旋律,为音乐增添了一丝欢乐与活力。

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生长在德国的犹太裔作曲家,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当时德国音乐的创作思维,而是更多的运用不同的音乐素材和动机并进行创作。他的《No.1钢琴三重奏》更是被同时代作曲家舒曼赞誉为“当代的大师级作品,足以媲美贝多芬的降B大调、D大调和舒伯特的第二号降E大调三重奏。”这首作品旋律灿烂优美,在创作时更多加入的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

第8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1.交响曲(Symphony)

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这个曲式源自于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于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2交响诗

(Symphonic poem)

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为“音诗”。

3.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起源于16世纪,最初是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以别于当时盛行的无伴奏合唱(A capplla),到巴洛克时代才指附有伴奏的器乐独奏之意。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大都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这是由小协奏群(Concertino)对着全体乐团(Tutti)同时演奏或是交替出现,音乐间成了一种竞奏的模式。独奏乐器协奏曲到了巴洛克后期才出现,而现在最常听到的协奏曲式在古典时期才臻于完美。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大协奏曲,如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4.进行曲(March)

原本是要使一队士兵能够有秩序的前进时伴奏用的一种曲式。通常使用简单、鲜明有力的节奏与整齐规律的乐句。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婚礼进行曲》。

5.变奏曲(Variation)

变奏曲是将一结构完整的音乐主题加以变化,使其节奏、旋律、和声、调性、配器等有所改变。亦称“主题与变奏”,长曲子的变奏,甚至可达三十个以上。变奏曲的主题不一定是原创,时常采自他人作品。如贝多芬《狄亚贝里变奏曲》就采自Diabelli所写的一首圆舞曲旋律。

6.叙事曲(Ballade)

源自意大利语“ballare”,为跳舞之意,中世初期原指边舞边唱的歌曲,十三世纪时逐渐与舞蹈分离,走向由游吟诗人主导的纯文学与音乐形式。十六世纪开始此语已应用于任何有叙事性的通俗歌曲。十九世纪肖邦首先创作纯器乐叙事曲,将此名词借用到篇幅较长且富有戏剧性的钢琴小品上。此外勃拉姆斯、李斯持、格里格、弗雷等皆有叙事曲的作品。

叮咚评书

■大家好,这周叮咚给大家带来

一本好书――《时代的噪音》

这本书书写了从20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21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制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历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画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左翼运动、麦卡锡主义,反战运动、民权运动,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局限摇滚乐迷.。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历史变迁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成为很立体的一本摇滚图书。

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抵抗之声”的两难悖论在于:一方面,中国摇滚和民谣的抗议之声星星之火远未燎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谨防对中国摇滚和民谣由来已久的泛政治和意识形态化的解读,事实上,无论是崔健、左小祖咒,还是周云蓬,和很多优秀歌手一样,他们都发出过“抵抗之声”,却不能被称作“抗议歌手”。可惜在西方人尤其是西方媒体眼里,似乎往往只存在中国政治,不存在中国艺术。

在这个盛行“与人争斗,其乐无穷”斗争哲学的国度,我们还亟须以“时代的噪音”

超越斗争哲学,“抗议之声”重要的不只是斗争,还在于“其乐(yue)无穷”。

作者介绍

张铁志,台湾当前最活跃的摇滚、文化与政治评论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多个NGO理事。著作《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引起广泛回响。曾任《南方周末》年度原创文化奖音乐类、《南方都市报》华语音乐传媒奖评委。现于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信报》,大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城市画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主要媒体撰写专栏。

【读者互动】

乐侃越乐呵

1.137****3741

叮咚好,我前天听老师说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四域音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叮咚: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136****7051

主持人您好,我非常喜欢这个版面,第一次发短信过来,我想知道“沙发音乐”是什么?是必须在沙发上听的音乐吗?

叮咚:首先很感谢您支持这个版面。关于沙发音乐,其实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很久以前就流行过一种东西叫沙发音乐“LoungeMusic”,大部分的人都会把身体放软了、陷在沙发里瘫着听,所以我们称之为“沙发音乐”。Lounge这个字在英文里,带有“闲散”、“悠哉”、“舒服”的意义,而什么样的音乐能给你这样的感觉呢?如果在音乐里头加点关于热带度假胜地的异国风情,比方是民谣、轻爵士、拉丁打击乐、阿根廷探戈、西班牙、弗拉门戈,是不是有一种难得的惬意?这种能带给你惬意的音乐,其实就可以算是沙发音乐。

3.159****0640

叮咚你好,我很喜欢日本动画片,你知道“OP”是什么意思么?

叮咚:片头曲(Opening Theme/Song,简称OP)是电视剧或电视动画剧初播放的乐曲、歌曲。数目如多于一首歌的,在随后发行的原声CD、及动画资料中会以OP1、OP2或主题曲(片头曲)一、主题曲(片头曲)二……来表示。部分作品的片头曲里会显示原作或编剧、导演、制作、赞助商、片头曲词曲、歌手等讯息。有些没有片尾曲的作品,会加上脚本、声优或演员等(因此有像海贼王片头曲一样长达2分30秒的)。这些只是常例,依作品会有不同情形,目前一首片头曲通常会用13~26集(一季到两季份),超长的话有可能持续一年。

微博语录

@谷建芬:我已经75岁高龄了,写了一辈子的歌,到了晚年才开始写儿歌,看到孩子们唱新学堂歌,看到家长们欣慰的表情。对孩子们真的感到很亏欠,真应该早点开始写啊。所以我晚年生活最主要工作就是为孩子们写歌。

@吕思清:青岛电视台做我的专访,翻出父亲于1979年绘谱,1988年重新装订给我的“梁祝”谱子。上面父亲写道,“小儿思清,愿你将它演奏出神话般的传奇!”。一句话,寄托了父亲对我音乐道路的无限憧憬。正因为有他的鼓励,我在音乐这条路上才走得那么坚实那么远。愿各位的生活也有如音乐般神话的传奇。

第9篇: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西方近代艺术 巴洛克艺术 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ki.rmltxsqy.2016.23.018

巴洛克,欧洲早期艺术文化的风格代表,这个词语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不圆的珍珠”,尤其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在意大利语(BAROCCO)中,意思为“奇特、古怪”等解释。在法语当中,“Baroque”称为形容词,有“俗丽凌乱”之意。在17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建筑、绘画、还是雕塑、音乐,都具有巴洛克倾向。因此,将色彩斑斓的17世纪说成巴洛克时代也并不为过。

“奢华而充满戏剧性地”巴洛克绘画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艺术被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的西班牙绘画、弗兰德斯绘画与荷兰绘画。在这三个时期里,服饰奢华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冲突、豪华风格的宫廷等风格,最能体现巴洛克艺术文化的精髓。

17世纪是西班牙绘画史上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西班牙的圣母画家”牟利罗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牟利罗在15岁左右失去双亲,成为孤儿。为了抚养比他还小的弟妹,他依靠绘画的才能,到集市上靠画即兴的速写赚钱养家。通过自己的勤奋,牟利罗被画家赏识,开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生涯。

早期的牟利罗以生动的风俗画为主要内容,大量的作品描绘了下层人民生活的场景,这与他少年时代贫苦生活、赚钱养家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吃葡萄和甜瓜的孩子》可以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之后,牟利罗的画作转向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宗教画。在创作过程中,他善于把握色彩和光线,绘画技法细腻、柔和,将绘画表现出圣洁而又甜美的艺术风格。《圣母纯洁受胎》是牟利罗最具代表性的画作,画面当中一位纯洁的圣母目光高举,容貌清秀,双手缓缓交叉于胸前,在梦幻般的光线照耀下,显得神圣而庄严,众多天使簇拥在圣母的周围,形态生动各异,让画面显得圣洁而又平易近人。

弗兰德斯,最初包括荷兰和比利时的西南部,受西班牙统治,之后荷兰首先独立,同时弗兰德斯也就不复存在。在弗兰德斯绘画中,被称为“欧洲第一的巴洛克绘画大师”的鲁本斯是该时期最具成就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上十字架》《复活》《爱之园》等,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

绘画作品充满戏剧性人物冲突,描绘人物形象以女性最有特色,是鲁本斯绘画的主要特点。海伦・富尔曼是鲁本斯的第二任妻子。鲁本斯常常以海伦为模特进行创作,其中体态丰满、肌肤白皙、富有女性质感的样貌将海伦描绘得貌美娇艳,令人为之倾倒。

鲁本斯的一生创作丰盛,他的作品对19世纪早期的浪漫派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戏剧性冲突、人物形象姿态夸张、宏大的场面都充分体现出强烈的世俗甚至异教倾向,而正是这一特点使鲁本斯成为当时全欧洲文化风行的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

既不豪华、又不艳丽的坎坷画家伦勃朗则是荷兰绘画中当之无愧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的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画像。在他的肖像画和人物构图中,他善于以概括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擅长用聚光及透明阴影突出主题,而且还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对象的质感,这些特征成为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时代的宠儿”之巴洛克雕塑

历史上,巴洛克艺术曾被人诟病为仅是愉悦视觉的颓废的艺术。而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十二讲》里却认为:这是在一个伟大艺术时代以后不可避免的。前人在艺术表现上已登峰造极,后来的艺术家除了求新外,别无可能自显。雕塑艺术的发展,也成为巴洛克艺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巴洛克雕塑的主要特点为造型不对称,热情奔放,技法娴熟,装饰华美繁复,不仅有温热的肉体,还有轻盈的绸缎。在当时那个年代,尤其以意大利和法国的成就最为著名。正如谈论文艺复兴时期,离不开“意大利三杰”一样,谈论雕塑也绝绕不开贝尼尼这位家喻户晓的雕塑大师。出生在艺术家庭的贝尼尼天资聪颖、艺术天分高超,8岁时的作品就受到教皇赏识,少年成名的他拥有很高的荣誉,因为那时的意大利,艺术和艺术家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来自世俗、宗教甚至百姓的尊重。

由于长期供职于教皇,为宫廷服务,贝尼尼以肖像为题材的雕塑居多。《狂喜的圣泰莱沙》就是巴洛克艺术文化当中的典范之作。这座雕像旨在于表现圣女泰莱沙在领悟天意时刹那间的狂喜。到了贝尼尼创作晚期,他曾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对卢浮宫的设计,但这时他的雕塑显现出一些程式化倾向,大量世俗审美情趣的渗透,使作品缺乏灵气和创新。

贝尼尼,这位有着积极精神的巴洛克艺术家,其一生光辉灿烂。他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主义意义。贝尼尼的伟大在于他确定了巴洛克雕塑的时代精神风貌。同时,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颇具才华的建筑家。他不仅可以为贵族、伯爵建造教堂、陵墓,而且还可以为剧院添置布景,为音乐谱写旋律,为剧本撰写作品等。他对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欧洲古典音乐的前身之巴洛克音乐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开始于16、17世纪之交的意大利,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即以音乐伴奏演唱一些神话故事――这就是歌剧的起源。后来,随着歌剧的缓慢发展,音乐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最初的意大利歌剧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载体。换句话说,巴洛克音乐是随着歌剧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当时的作曲家既要发挥音乐的功能,又不能因此而湮没歌词。为此,他们采用新的音乐形式,使之具有提高歌词戏剧效果的作用。这样,就有了最初的宣叙调,以及后来的小抒情调和咏叹调。

清唱剧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演出时不需要专门的服装和布景,也没有戏剧动作,主要靠歌词演唱,简单的情节是靠解说者叙述的。最初的清唱剧演唱的地点主要是教堂,而并非剧院或音乐厅。这与当时的音乐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当时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会去教堂进行祈福和祷告,有的时候,开会也会在教堂进行,所以教堂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清唱剧进入教堂,给人送来欢乐,带走悲伤,所以音乐文化慢慢地就在教堂里面开始传播,并将美好的音乐传到每个人的心里,让更多的人们来到教堂欣赏音乐。

小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