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

第1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

在新时代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工程市场化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内巩固企业的地位。因此,施工单位也必须重视对工作施工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改变过去对工程“三线”、工序交接的简单检查和监督,切实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以下是关于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论述。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定义和主要作用

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化的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合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的定义是:利用科学的施工方法,系统性的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及指挥所有构成施工技术的各要素和技术活动,同时根据施工需要随时控制和调节[1]。

其中,构成施工技术的各要素包括了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装备、情报和人才等标准,是支持施工技术活动的主要依据。技术活动包括了编制施工的组织设计、熟悉掌握施工图纸、技术交底、质量检验、验收工程等工程建筑过程中的全部技术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确保工程施工符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要求,确保施工设计程序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够敏锐发觉及处理技术质量事故的业务水平及早,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确保工程质量符合人民需要。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分析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也是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的实际运用表现。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处理事故的经费,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优化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增强现场材料管理、机械设备施工配合、人力资源组织设计等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日化、建筑材料价格的透明化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上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通过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合理进行材料、人力等施工安排,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一是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帮助施工单位迅速处理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减少因为问题产生所带来的人力或机械闲置等浪费。二是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在因为外委施工或供应商等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谈判中,迅速明确指出问题发生原因,有力的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是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对设备操作工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使用设备和保养维护设备的能力,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施工故障费用和设备停工费用,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四是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通过充分发挥设备、材料、施工人员的潜力,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五是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有助于施工的有效开展,促进施工技术的改革,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2]。

2.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比如受天气影响较大,建筑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工种也十分复杂对技术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认真做好工程测量及放线工作,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效率,加强对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提高工程施工建设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措施以及检测手段等。只有综合考虑工程实施条件和需求,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工艺、操作等方面综合分析,确保施工方案的技术具有可行性、采取先进的工艺、经济效益较高而且操作方便,从而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此外,还应该在工程建设中多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促进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提高。

2.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分析

施工技术档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施工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核定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违约索赔记录、现场签证记录等原始记录资料,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如果这些技术档案资料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原始记录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效应,比如违约索赔记录破损的话,会造成企业损失的增加;设计变更记录下发不及时,会造成返工重做增加不必要的工程费用;现场签证记录管理不妥善,确实或遗失,容易导致工程结算出现纠纷情况,损害企业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工程档案的严格管理与工程质量问题息息相关,应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详细性,以保证工程出现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及时翻阅施工技术档案,了解该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和考察结论,以尽快找出发生问题原因并采用有效措施解决,保证工程质量安全[3]。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实施方法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有: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并通过实践工作验证不断完善,明确施工单位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施工规范要求,监督工程工作人员按照制定好的施工方法和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合格。二是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配合技术管理体系使用,把奖惩制度和工作职责结合,促进施工人员的责权统一,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工程质量安全[4]。

4.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有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因此,每个施工单位都必须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方龙.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9,(16):86.

[2]曾坤塔.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广东科技,2007,(10):192-193.

第2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政工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 重要性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不仅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还要提高自身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这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背景,进而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则主要包括了政工管理工作以及文化建设,只有做好了这两项工作,企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而本文则分别对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是不可能离开政工管理工作的[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开战了有效地政工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员工思想以及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这样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效率也会有效地上升,进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凝聚力,使企业整个团体都能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最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由此可见,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工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发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才会进行一系列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好政工管理工作,企业经济效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2]。由上一点我们可以意识到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员工工作效率,而企业内部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就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之后,企业就能将其进行销售,进而就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要对生产经营加强管理,还需要加强政工管理工作,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就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水平,最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生产的目的。

1.3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能意识到,只有对企业内部职工进行有效地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就能真正推动企业发展。但是,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却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政工管理工作的实施就能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现如今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实施政工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政治水平以及思想觉悟,这样企业内部员工思想就能得到有效地升华,这样企业内部员工个人能力不仅能得到有效地提升,还能促进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这样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会更加的顺畅,进而就能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就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3]。由此可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政工管理工作的认识,做好相应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这一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自信心,让企业内部员工内部凝聚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团结发展,从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经济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其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员工思想水平,进而就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2能够使企业内部凝聚力得到提升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大多不会对企业内部员工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员工就很难存在积极性,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不会有太高的工作效率,很难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4]。但是,如果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红做,就能是的企业内部凝聚力得到提升,而内部凝聚力就属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内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此来使企业内部凝聚力得到提升。

2.3能够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企业内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文化建设工作就能最大程度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样就能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使得企业内部整体工作效率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内部人员综合素质,这样就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企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应的工作,以此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不仅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激烈竞争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建设和管理。本文主要是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相关人员能够意识到政工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好相应的工作,这样就能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黎廷朗. 政工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工业c, 2016,14(6):00302-00302.

[2]唐灵. 政工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经营者, 2016, 30(10):89-90.

第3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 量化方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47-02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原则的量化。重要性原则的量化是审计判断的难点之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只对编制计划时重要性水平评估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的考虑做了一些原则规定,未能提出具体的量化方法,大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重要性的概念、与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方面。一些书刊中主要介绍和运用的是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数量指南或一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仅供其内部使用的计算方法。笔者认为,这些指南或方法的引进,对于我国重要性水平的初步研究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在对我国国情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价基础上,对引进的指南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正。

一、国外的一些数量指南或计算方法

(一)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数量指南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颁布重要性水平判断数量指南的国家,其所制定的数量指南范围较宽,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多个计算基础和比率幅度内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选择使用。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四号――小规模企业审计》就是根据其进行举例。其颁布的数量指南是:

1.总资产的0.5%~1%;

2.总收入的0.5%~1%;

3.所益者权益的1%;

4.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净利润较大时用5%)。

(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提出的建议方法

CICA提出的建议方法中,重要性水平根据总利润额的大小计算确定。具体做法是:总利润额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四个区间,每个区间规定不同的比率幅度,由特许会计师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选择确定自己的计算比率。CICA提出的指导数见表1:

(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提出的计算公式

美国是世界上审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重要性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比较早,但AICPA并没有正式提出重要性水平计算的数量指南,只是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重要性水平计算的三个公式,供会计师事务所参考使用:

1.0.038057×总收入0.867203

2.0.146924×税前利润0.942554

3.0.038057×净利润0.894640

(四)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形成的计算计划重要性使用的表格

一些大的会计事务所一般并不执行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数量指南或计算公式,而是根据本事务所的经营策略以及承担审计风险的能力,通过对长期审计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导出了一些仅供本事务所内部使用的计算表格。尽管不同的事务所有不同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所形成的计算表在具体数据上有所不同,但其原理、内容和格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计算表格如下:

二、上述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上述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是为了规范审计工作,适应审计工作实践发展的需要,在总结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特点:一是大多产生于经济发达、经济运行比较规范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是来源于实践,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根据大量的被审计单位的某一主要经济指标,如总资产、总收入、总利润等计算求得;三是不同的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考虑了规模不同的被审计单位承受力问题:企业的规模越小,计算的比率越高,规模越大,则计算比率越低;四是计算出结果后,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根据经验进行调整和修正。从审计实践来看,这些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计算基础过于单一,计算结果受单一指标的影响大

在上述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中,重要性水平都是根据单一指标计算的。如总资产、总收入、税前利润、净利润等等。在经济运行中,不同企业某一指标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在同一企业中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因此,根据单一指标计算出来的重要性水平,必然存在重大差异。美国《注册会计师通讯》1989年第6期《各种判断重要性的经验法则比较》一文的作者,根据三个公司1977~1987年十年的实际财务数据的平均数实际考察了不同计算方法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被审计单位选择不同的经济指标可以计算出数额不等的重要性水平,而且,这些重要性水平相差很大。详见下表:

上表显示,在制造公司,按平均净利计算的重要性水平最小,为150,按收入计算的最大为470,最大是最小的三倍多;在超级市场,按总资产计算的重要性水平最小为220,按收入计算的最大,为1310,最大是最小的六倍;而在财务公司,按总资产权益计算的最大,为35760,按权益计算的最小,为2680,最大是最小的13倍多。这样,就为重要性水平的最终确定带来了困难。选择最大的、审计风险增高,一旦出现失误,就有被诉讼、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选择最小的,审计风险降低了,但同时审计的成本也会随之升高。事实上,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仍然未能解决。

(二)未分行业,未能体现行业差异

企业所在行业不同,不仅相关经济指标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审计风险也存在很大差别。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最近十多年的诉讼案件大多集中在金融、保险、高新技术等行业。根据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的关系,企业的审计风险越高,则重要性水平应越低。在上述的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中,未能实行行业细分,这样很难满足不同行业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要求。

(三)缺乏严格的理论支持

现有的重要性水平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都是根据注册会计师长期工作实践和经验形成的。尽管它们反映了一定审计规律和被审事项的内存关系,但是由于缺乏广泛的理论论证和推导,在有些方面还是片面、非理性的,表现在实践上是个例的准确性和广泛的不确定性。

(四)与审计风险理论相矛盾

一般来讲,小规模企业往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不相容职务划分有限,业主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支配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从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来看,其审计风险比较高。根据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原理,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应越低。而在所有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中,计算比率均实现递减,即企业规模越大,计算比率越低,这与审计风险理论相矛盾。

三、我国构建重要性判断数量指南的理性思考

针对西方国家重要性判断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还不宜制定和颁布重要性判断的数量指南或计算方法。因为:(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尚处在起步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还未能真正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判断的氛围,过早地颁布数量指南或计算方法,容易产生过分依赖而削弱其独立性;(2)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差别还十分明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统一的重要性水平数量指南的形成是不可能的;(3)经济运行中,非数量因素的影响还大量存在,在很多情况下,非数量因素的影响往往超过数量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如果构建我国重要性判断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则在借鉴国外经验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划分行业,按行业确立判断标准

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条条管理的痕迹还没有完全消除,在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问题还将继续存在。由于长期被告条条管理,使得经济运行中行业间差别很大,但是行业内部资产负债结构、盈利状况、市场环境等基本一致。如果按全社会不同行业确定同一的标准,不仅难度加大,而且也难具有针对性,按行业制定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按行业制定标准,行业划分不宜过细。在行业的划分上,应充分考虑我国传统的行业特点,关注各行业发展变化,随着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的趋势,随时进行调整。

(二)多指标综合计算,修正单一指标的影响

由于单一指标作为计算基础,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差异很大。我们通过分行业确定判断标准,已经对这差异作了一定的修正。另外,还可以实行多指标综合计算进行修正。多指标综合计算是指选择与重要性判断相关的多个指标共同作为计算基础,计算出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多指标综合计算的好处是:既可以克服不同时期单一指标差异大、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不准确的缺点,又符合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基本原理。重要性水平是会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报和漏报的额度,这一额度是针对整个会计报表而言的。根据单一指标进行计算,只考虑了单一指标对报表使用人的影响,而忽视了多指标的综合作用,这种计算结果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因此,多指标综合计算可能更好地体现报表使用人的要求。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不宜过高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例关系,审计风险水平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出现差错可能性越大,则重要性水平应越低。由于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比较规范,会计信息的质量较高,与此相适应所形成的重要性水平也是比较高的。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较短,经济运行还很不规范,特别是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宜过高,从而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水平。

(四)明确界定重要性的性质特征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性质两大特性。确定重要性水平数量指南和计算方法,只考虑了重要性的数量特性,而没有考虑其性质特性,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只需要考虑数量特性,而不需要考虑性质,这对重要性原则的合理运用是不利的。因此,在制定我国会计报表的重要性判断指南时,应当明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量指南,直接规定计算基础,计算比率和调整、修正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直接根据报表计算确定。另一部分是性质指南,直接列出应视为重要错报或漏报的类型,在审计中,一旦发现则应给予足够的关注。性质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1)涉及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2)可能引起合同义务变化的错报或漏报;(3)影响收益趋势变化的错报或漏报;(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

2.段兴民等.审计重要性水平[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方宝璋.试论审计重要性水平[J].审计研究,2004(4)

4.于亦铭.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J].审计研究,2000(4)

5.潘博.“审计重要性”实际应用的若干策略研究[J].1999(2、3)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2006

第4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1.1调查对象

选择本科专业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含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已经工作的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2012和2013级的本科生虽然尚未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课程,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时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接触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学专题,调查这部分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4个年级114人,发放问卷11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较低,故补充调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样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14人,回收有效问卷14份。采用邮件方式调查毕业生,计划调查30名毕业生(相当于在校生一个年级的人数),考虑到邮件调查的回收率较低问题,共计向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意愿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评价和重要程度的认知。

1.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调查数据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软件录入统计分析。将2013和2012级本科生分组为未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为已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将已毕业工作的学生分组为已学过毕业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别占总数的34.7%和65.3%。毕业生、研究生、本科2010级、本科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分别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本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清晰,3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7%的学生认为不清晰。

2.3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

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调查中,50.4%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认为一般、没兴趣的学生分别占30.1%和19.5%。

2.4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学内容的评价基于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权威性,调查中,章节的名称依据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第3版)》中的名称。通过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各章教学内容逐个评分其认为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部分章节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感兴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们认为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重要性评价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评价77.3±14.3。最感兴趣的是卫生工作方针,平均值83.4分,但标准差为105.2;最不感兴趣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兴趣值评分68.1±19.7。未学过的在校生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在校生对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接近,认为最重要的是卫生改革进展和卫生管理基本理论,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7.8±13.7和87.1±14.1;同样重要的还有医疗保障和卫生政策,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4.9±16.6和77.8±17.2。最感兴趣的也是卫生改革进展,重要性评分85.2±16.2;最不感兴趣的是中医药管理,兴趣值评分71.4±19.6。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90.4±8.2和89.6±8.5,明显高于在校生的评分;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最低的都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63.1±21.4和62.4±16.3,评分明显低于在校生;毕业生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两章节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在校生。

3讨论与建议

3.1对于认知状况评价的意义

综合建构主义和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方面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与建构式学习两大类。机械式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内涵,其生理过程是联想与短期记忆。建构式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得有实质意义的文字符号,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建构成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先决条件包括: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基本知识的储备;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建构式学习的意愿,即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构建要素解释,教师的主要功能应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为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搭建桥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之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2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而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教学中必须兼顾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实际应用。

3.3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经意识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对于内容亦有侧重,例如普遍对中医药管理不重视,比较重视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卫生改革进展,这表达了学生对理论基础重要性的认同,对目前卫生领域内时事进展的关心以及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的愿望。从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来看,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大多数专题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卫生规划等章节,他们都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兴趣相对较弱,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该课程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卫生组织、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认识,看到标题感觉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学过的在校生比较重视的内容都是卫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级在校生对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进展。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其次是卫生政策、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保障,这可能与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医院有关,毕业后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4改进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第5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1信息录入工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传统的房产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房产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2011年起,我国建立了房产信息网,房产档案的查询和使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房产档案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降低了档案管理成本,也让人们看到了房产档案的价值。房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房产档案全国联网的前提,而信息录入又是房产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录入工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档案全国联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信息录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信息录入工作管理。

2房产档案信息录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信息录入工作认识不足

很多房产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录入工作的重要性,不愿意在信息录入工作上投入资金,片面的认为信息录入工作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有一部分房产企业认为无需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手工档案管理方式足以满足档案管理需求。房产企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这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录入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影响。

2.2档案信息录入不完整

2005年之前,房产企业一直没有认识到房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房产档案的价值,导致很多房产档案丢失或破损。在房产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录入人员需要依据纸质版档案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录入。但是,由于部分档案已经破损或丢失,这必定会导致信息录入的不完整,出现信息缺失的现象。信息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屋位置不详细,二是房屋产权证明和登记信息不相符,三是房屋产权方式不详细,四是房屋面积不详细,这些问题都是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档案管理部门为了提高信息录入的工作效率,仅把手工档案中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录入到计算机中,却未把手工档案制作成图片存入计算机。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未把手工档案制作成图片存入计算机,文字档案就缺乏证据,档案的可信度就会降低,档案也不够完整。

2.3缺乏专业的信息录入人员

信息录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信息录入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但是,我国档案信息录入人员大多是临时工,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没有认识到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录入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由于缺乏专业性,信息录入人员无法判别档案信息的正确与否,这必定会影响信息录入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3加强房产档案信息录入工作管理的对策

3.1完善信息录入工作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房产档案信息录入工作水平,保证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必须增强房产企业管理者信息录入工作管理意识,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录入和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录入才能顺利开展。在信息录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房产企业管理者要对信息录入工作进行时时监督,如果发现信息录入工作中存在问题,应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措施,推动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房产企业还要在信息录入工作人员内部建立管理制度,为信息录入工作提供政策保障。除此之外,房产企业还应该加大信息录入设备的资金投入,为信息录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3.2保证信息录入质量

在房产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房产企业一定要保证信息录入的质量和完整性。保证信息录入质量和完整性的对策:一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加强信息录入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对档案信息进行校正,这是信息录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二是合理处理手工档案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保证房产档案的关联性,才能更好的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才能加快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三是不断完善档案内容。信息录入人员除了要根据手工档案进行信息录入,还要把手工档案扫描成图片的形式存在计算机系统中。除此之外,信息录入人员还要对楼盘信息进行整理,建立信息表。

3.3加强人员培训

要想提高房产档案信息录入工作效率,房产企业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录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信息录入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有:一是派遣信息录入人员外出培训,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二是企业可以邀请专业讲师来企业讲课,帮助信息录入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北京某企业就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组织了一次“走出去”培训活动,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去其它房产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进而提高企业信息录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房产企业可以在信息录入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信息录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4结束语

第6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重要性;对策

一、引言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城市展示区域发展的窗口,其城市管理水平尤显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条件。笔者结合自身在高新区工作的实践,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二、城市管理工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是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成为打造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就是资本、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流,人流物流就会增加,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发展很快。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力。优美的城市环境,配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已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历年来取得的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作用,成功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了园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专门强调了城市管理工作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逐步理顺的情况下,一般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在改善高新区环境、提升高新区形象、促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全国上下开始着力于进行转型发展,尤其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而城市管理是否科学和规范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投资至关重要,也是其能否抓住机遇的重要方面。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问题。“重建轻管”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意识问题。尤其体现在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上,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强调先建后管,或以建代管。导致城市管理的思维观念和运作模式始终是问题式、突击式、应付式、表面式的,治标不治本。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环境治理为例,一些高新区环卫工人还是在用扫帚扫马路,用三轮车,手拉车运垃圾,其落后的作业方式和工具严重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体制不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过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局,这些机构的设置,对于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目前,建设、规划、工商、公安、卫生、环保、文化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管理城市的职能,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现象,职责难以分清;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过程中出现“头重脚轻”,权力过于集中。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执法主体散乱,形不成合力,难以治理“城市违章综合症”。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规划滞后。在城市规划中,没有配套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数量充足的公益设施。而且,由于规划的监管力度不大,已规划了的公益设施有些也不能保证建设到位。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网络不畅。另一方面,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沿街果壳箱设置等还不能够满足居民要求。这些有些是因为资金问题难以配套,有些是因为规划问题导致。

四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地方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城市管理上的投入却远远低于这个比率,城市管理人员和经费相对比较紧缺。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性。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动态性、反复性,加之管理人员少以及经费的投入不足,形不成长效管理的格局,一些长期困扰城市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导致乱扔乱倒垃圾和固体废弃物、违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车辆、城市“牛皮癣”等城市管理问题频发。

六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管执法环境差,执法难度大。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的对象成份复杂,一些人文化程度较低,法制意识淡薄,阻挠执法。另一方面因为城市管理的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部分人生活确实困难,以流动经营作为谋生的手段,执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难题。再就是法律法规赋予城市管理的强制力不够。

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进程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管理工作机制面对诸多挑战:城市管理落实过程中缺乏明确、有效的工作制度,往往造成以执法代替管理;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以行政执法为例,如果缺少土地、规划、公安、街办、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监等部门之间的配合,违章建筑、店外店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特点,对传统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了创新。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强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切实解决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顽疾。

对此:一是高位协调,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需要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在沟通协调上做大量工作,很容易造成问题的拖延。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机制,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高新区城市管理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统一组织协调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建设、土地、规划、公安、街办、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监等多个工作部门。召集人根据城市管理实际情况,综合各成员单位的情况反馈,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遇重大问题由召集人召集,既保证了会议的权威性,又不失工作的灵活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层面的协调下,城市管理工作可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舆论和群众自治等手段,不仅解决了过去单靠一家部门手段不足的问题,更能够提高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依法行政能力,从而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相对人的信服感。二是完善管理链条,管理与执法良性互动。高新区城市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即将下属单位和部门联合共同做好联合执法。形成执法部门清理取缔违反城市管理规定行为,街道办事处跟进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和管理全过程的覆盖。

(二)推行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根据城市管理内容和实际,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年度或月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年底前,将通过检查考核和征求市民意见方式确定任务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的进行责任追究。 考核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表1所示。

(三)坚持学习,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开展干部学习班活动。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城管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执法业务知识,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宽知识面,规范文书制作,提高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执法水平,逐步适应了新形势下的城管执法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明,汤庆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22卷第1期:114-120.

第7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社会综合治税 思考

一、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综合治税的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对社会综合治税的认识存在问题,对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的把握模棱两可,对社会综合治税的方法缺少研究。没有认识到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对加强财政来源建设,打造公平税赋环境,对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部分乡镇在对社会综合治税的认识上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认为社会综合治税只是一种形式不会对社会运转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工作上也缺乏积极性,存在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虽然有工作的觉悟,积极地工作,但是对社会综合治税的认识不够充分,存在误区,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少数基层工作人员过于依赖综合治税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相互扯皮的现象。个别单位也存在无压力、无动力、无责任的工作问题,工作不到位、工作不作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进行。

(二)尚未形成社会参与的共识

由于缺乏宣传,社会综合治税缺乏群众基础。同时,宣传方法缺乏合理性和长期性,仅仅是以板报的形式和标语的形式进行宣传,这些宣传方式虽然搞得有声有色,但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也起不到深入人心的效果。群众之间的人情关制约了涉税信息的提供。由于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税源被遗漏。纳税人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仍然存在政府部门单独作为的现象。自从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迅速将这项工作摆放到工作日程之上。但是部分机关单位只看到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对综合治税的实行力度不够。有的企业的生产车间十分畅销,但是在账面上却出现亏损的现象,很明显,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

(三)考核奖惩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乡镇地区由于财政问题,在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先进个人只有口头上的奖励而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二是政府对偷税漏税的行为的惩罚力度较低,养成了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的习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纳税积极性。三是考核力度较低,由于政府部门对税源信息的掌握程度较低,无法及时的对税源进行管理和监控,影响了财政增长。

二、健全社会综合治税对策的思考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深入了解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必要条件。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充分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展开工作。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有必要反复的对工作人员灌输综合治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深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识,使之在相关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形成非抓不可的工作观念。从进一步统一工作人员的思想入手,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认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认识的关注,也离不开相关工作人的共同努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各部门在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国地税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由于国地税之间有明显的分工,所负责的工作不同,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两者之间的行为,避免出现超越职能范围的现象。因此,国税局和地税局应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配合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协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在社区内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以小区为依托,开展创新管理税源的新机制,确保税收的稳定增长。

(三)健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

社会综合治税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社会综合治税协调机制是整个工作的基础。要想夯实这一基础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治税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小组要定时召开会议,及时的处理近期内综合治税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了解综合治税工作的进展情况。二是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的了解各部门的税务工作情况,为税务部门提供参考的依据。其次要做好税收征管的协调工作,在一些关键环节,严把质量关,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税收工作。三是要做好税收工作的保障。相应的执法机关和法律部要为税收部门提供法律保障,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长效机制是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首先应建立内部机制,其次要建立外部机制。在内外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保障社会综合治税的长久运行,逐步将综合治税建设成制度化、智能化和规范化的工作。将社会综合治税最为一项日常的基本工作,在机制上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顺利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纳税信息的共享,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避免了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堵住了制度的漏洞。其次,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增加了财政收入。机制的创新和社会综合治税的规范化、制度化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治税仍待继续深入推广和实施,为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文.社会综合治税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11(23)

第8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政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1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感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实现的标准就是将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一个较高程度的统一,将企业员工未来的发展引入到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的企业发展道路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激发员工自身的使命感,提升企业员工全体的凝聚成度,提升企业今后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体凝聚实力。

1.2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政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实现可以提升企业员工自身踏实工作的决心,这种心态的实现可以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进行自身价值的最大表现,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自身主人翁的意识。

1.3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通过政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更多的激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假如有相关问题认识不到位的员工,企业的政工管理应该进行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培训,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责任意识。

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是一种无形的思想财产,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企业职工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工具。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的团结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水平,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快速发展。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增强企业凝聚力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未能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职工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仍旧比较被动,这样的前提下,无法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凝聚力,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团队凝聚力,只有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同时又对企业团队有着浓厚的向心力,才能形成团队凝聚力。

2.3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企业内部间人才数量的竞争,合理的培养和运用企业中的人才,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基于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文化视角下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好政工工作能够有效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对此相关的政工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文化的视角下开展相关的企业政工管理工作。

3.1以人为本开展政工管理工作

无论什么行业、什么企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所有的管理方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完成,所以企业政工工作者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企业需要组织新员工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使企业内部员工变得更加职业化,并对企业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提高员工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凭借相关思想政治活动的开展,让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有着较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限于单纯的说教,让企业员工都可以热衷于参与企业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切实提升企业所开展的政工工作效果。

3.2加强企业品牌的塑造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财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品牌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凭借对企业自身的品牌效益的推广策略,完成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企业需要凭借对自我品牌的推广,树立自身的形象,由此获得行业范围内更大的影响力。企业还需要借助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如可以凭借品牌文化的推广、企业生产产品和广告词的普及等,增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力,让企业员工在内心逐步形成品牌文化,并让消费者在使用企业产品的过程中认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让企业在品牌策略的推动之下完成各项思想政治工作。

3.3针对性地开展政工管理活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同样需要将生产经营活动当作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建议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重点与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点进行研究,并把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所进行的创新当作进行经营销售活动的重要助力,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同步有效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转变成经济上的效益,由此使得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

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是我国党和人民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总结形成的一种发展策略,其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团队的核心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通过科学的政工管理工作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小英 单位:贵州高速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建.政工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建材发展导向,2015,(10):89-90.

第9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通信行业 收入 内部控制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行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各通信企业在拓展新业务、寻求新领域以获得收入的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放在收入的内部控制上,从而使企业的收入达到最大化,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 通信行业收入的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实现高的收入是各类盈利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各企业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收入内部控制制度。通信行业的收入由多部分构成,其中包括经营基础业务的资费收入、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增值业务收入、通信企业各单位之间以及各通信企业之间的结算收入、各类通信商品的出租、出售收入以及代为办理通信业务的收入等。

通信行业收入的内控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包括:销售管理、记账管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以及收入内部审计等。

二、 通信行业收入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通信行业收入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信行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使得收入内控制度的难度加大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因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侧重于行政管理,从而忽略了组织结构的合理、有效问题。我国的通信行业的组织结构分为四级,最高的两级为集团总部和省,其主要职责侧重于管理,不涉及企业的销售经营。对于通信行业来讲,企业的经营地域比较广泛,从省、市、县,一直延伸至乡镇、行政村,再加上企业各部门层级繁杂,使得通信行业的收入的管理和控制极度分散,从而使得收入内部控制的实施难度加大。

(二)通信企业管理者对收入内控制度不够重视

企业管理层的态度在收入内控制度的建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以及对风险的态度都会对收入内控制度的建立产生影响。当前的通信行业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把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如何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如何规避风险上,从而忽视了收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使得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加困难。

(三)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收入内控制度的完善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并且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的通信行业中,审计机构和设计人员的地位不够明确,不能体现出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设置与企业各部门的设置保持平行,这种机构设置会因为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独立性,使得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大大降低。其次,企业领导缺乏对内部审计部门重要性的认识,对审计部门的设置以及审计人员的选择不够关注,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效力不能充分体现。最后,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远远达不到内部审计的要求。正是由于内部审计存在的这许多问题,才使得通信行业的收入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完善,从长远来看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 关于完善通信行业收入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

针对通信行业收入内控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通信企业组织结构,明确各主体的责任

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机构达到扁平化,从而提高组织结构中的各省在收入内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强对通信行业收入的风险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权责体系,通过明确的战略制定和合理的收入计划进一步提高通信行业的收入内控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通信行业收入内控制度标准,提高收入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

良好的制度的建立是收入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通信行业对国内外成功实施收入内部控制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通信行业自身的状况制定出适合我国通信行业的收入内控制度,包括收入核算、经营销售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等,从而为收入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在加强对收入内控重要性的学习的基础上,对其重要性进行有力的宣传,并且加强全体人员对内控制度的学习,组织各部门、各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明确收入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三)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为收入内控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应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明确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得其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其次,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对审计部门的设立要提高谨慎性,要严格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第三,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的各项业务,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企业领导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完善收入内部控制,才能使得通信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