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化学趣味实验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趣味实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趣味实验方案

第1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一、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化学入门课中可增添一系列趣味实验。如,“捉迷藏”“魔棒点灯”“雨落红花开”“巧点蜡烛”“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等等。随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到细微的变化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可

以使学生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

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1.重视实验目的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地照方抓药等现象,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即使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使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把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好,对其中搞不清的问题,有的问老师,有的和同学讨论,有的去图书室查资料。以前我总强调要认真看课本内容,但学生总不在意,这时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以及其他许多注意事项了。

3.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较差的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在班上评讲,以此作为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案。

4.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在学生做完自己的实验后,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析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小结实验情况。有些实验还可在第二课堂安排补充性实验,如CaCO3在酸中的溶解,可让学生回家做鸡蛋游泳、对澄清石灰水不断用口吹气、除去锅垢等小实验;CO的性质可让学生观察灯火;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可安排学生观察家里烧开水的现象。另外,在第二课堂再安排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色、自制焰火、蛋入小瓶、魔棒点火、神火写字等,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第2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摘 要】本文分别从加强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的易于接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下面本文笔者从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一、加强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的最强大最直接的动力源泉。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天然的具有这样的优势。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引入创新性实验,利用实验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的去学习化学知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解决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无形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创新性化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一个“玻棒点火”趣味的实验:用药匙取少量粉末状的高锰酸钾,成小堆型放在玻璃片。用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少许高锰酸钾粉末。然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规的实验现象,同学们看到后自然会想在没有明火的条件下是什么原因使灯芯能燃烧起来呢?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搞清楚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这样他们不但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点,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本上并没有这样的创新性小实验,教师可以适时的设计这样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类化学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化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它的特点是用实验方法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是否准确。在一般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观察实验现象,灌输式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在演示这样的验证性实验时,只能死扣教材,用什么试剂和仪器,怎样搭建装置,实验分成几步做都说得很死。实验过程中,只重视实验结果,而轻视实验过程,仅仅结果来说明要讲授的内容;只注重实验操作规范,而忽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实验模式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对应的作用。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索,让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咋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的利用这种变化,创新性演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糖类》的“科学探究”栏目有一个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而根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的醛基,而具有醛基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教材中也演示了两个证明葡萄糖有还原性的实验:一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有银镜现象;二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现象。但是用果糖溶液代替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两个试验,却可以得到同样的试验结果。这是否与酮没有还原性相违背呢,在演示这样的试验时,应利用这种非正常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教学试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分析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沉浸在“看热闹”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探究能力。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听到、看到,不如做到”,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躬,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现在有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H2S和CO2的混合气体。现在实验时有这样一些试剂和实验仪器供同学们使用,浓、稀2种品红溶液,浓、稀2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稀2种盐酸溶液、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分析混合气的组成。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施展学生个性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实验教学的创新,通过实验教学的创新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创新和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爱玲.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一些探讨[J]- 魅力中国2013(25)

第3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那么,我们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创新能力呢?

一、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也可让学生有创意地提出废电池各部分的再利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三、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 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溢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结论。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适时正确的引导非常关键。例如,有一个“水中花园”的实验,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往往会遇到诸如“水中植物”长得慢、长得乱等问题,我在指导过程中,不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是从侧面启发他“植物”为什么会长等学生答出,这是一个可溶性盐与硅酸钠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再进一步启发,如何使“水中花园”更漂亮呢?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我注意学生思维的灵活独创性,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决定,给他提供物质条件,来检验他的想法是否可行,当漂亮的“水中花园”在自己的创造下异彩纷呈时,学生肯定会非常喜悦,这时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朋友的身份表示祝贺,与之共享成功喜悦,同时给他指出更高的目标,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进一步发展,以便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总之,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项目,并在活动中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突现出来,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创新人才,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特征;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02-01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忽视了它的探究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恢复实验的探究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1.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如在高一化学“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之前,采用一个与书本上的演示实验不同的方法,即在u型管中加入少量ccl4,再在u型管两边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与cuso4溶液,再分别加入一粒金属纳,点燃产生的气体,u型管的两边产生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去预习新课知识,认真比较两实验的不同之处,积极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纳的性质。

1.2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验证假说的过程。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把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到激发学习内驱力、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

2.1利用特殊现象激发兴趣,我在上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内容时增做“魔棒点灯”、“水中生火”、“清水变牛奶”等实验,学生看到这些特殊现象充满了新奇,都认为化学真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2.2利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一单元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往往要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时可做一个金属钠燃烧的趣味实验,学生通过观察钠的硬度、密度、光泽等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兴趣也自然的高涨起来;水点冰棒、清水变果冻等趣味实验更易激发学生兴趣。2.3利用“身边的化学”激发兴趣,如新华的矿产开发、阳日的磷矿冶炼和污染、松柏的自来水净化、红坪的考古探究、木鱼的亮化工程、大九湖的湿地保护、下谷的土家文化、武山湖的硬水软化、岭口子的垃圾治理、青杨河的污染整治、神农顶的箭竹死亡和神农架的生态旅游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良好实验探究素材,教学中要认真予以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曾经在这方面找了许多素材,编了许多题目,这些题目把化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中,学生非常喜欢,对这类化学知识的掌握也非常快。

3.在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3.1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

3.2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就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3.3适当增加实验,提高探究能力。由于教科书限于篇幅,不能编排太多的实验,因此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按要求闻气味,比较实验前后气味的不同。通过实验,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又如,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新鲜植物的花瓣,经过洗涤、晾干捣碎,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体积的水,制出各种各样的指示剂。许多同学表示喜欢这样的探究,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4.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5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1.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类型: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化学原理的验证、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浓度测定、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实验等。

2.化学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成果就是实验方案。虽然具体的实验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就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说,一般包括:实验名称(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3.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同一个实验课题,每个人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教学实际,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是:原理正确有科学依据;装置简单,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实验步骤少,需要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无毒且廉价易得;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条件要简单(最好在常温下进行);尽量不用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即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备实验产率高;性质实验误差小;实验安全无危险;设计要严谨等。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一般原则

无论哪一类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首要原则。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就不能选用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很难制得纯净的氢气。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实验设计或创新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与突破。同一个实验,教学目标(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为了突出环保或趣味性)不同,设计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装置、步骤等是有一定区别的。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反应产生有毒害的物质,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与操作。“如果必须使用的,应该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安全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要务,设计时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4.新颖性原则新颖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装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设计的实验对教学与研究更加适用或具有指导的意义。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实验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为了创新而选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者用硫酸替代盐酸与碳酸钙(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前者反应太剧烈,后者反应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复杂的装置与步骤以及时间太长的实验都会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影响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7.绿色化原则绿色化是指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实验的操作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8.启迪性原则启迪性是指实验设计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起开导作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及知识的探讨和认识,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实验创新设计的视角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以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满足探究性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

1.实验过程绿色化“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生产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5]化学实验在设计上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反应物)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生成物的绿色化以及催化剂、溶剂的绿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采用双氧水分解来制取,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2.实验装置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中,可以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微型化实验。在一个单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导管接近试管底,试管内壁贴一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从导管口滴上两滴浓氨水到试管底部,用透明胶封导管口,可以看到,试管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由下往上慢慢变红了。

3.实验设计环保化“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处理。”[7]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措施主要是:实验装置密闭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关物质散佚到周围环境中;采取收集办法,回收有关物质;对有毒物质进行无毒害处理;加强实验场所的通风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对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烧进行无毒害处理等。

4.实验操作安全化保证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要求。有一些实验,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在点燃氢气的导管和氢气发生器之间,用一个小塑料瓶装上大约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个“安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点燃不纯净的氢气,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装置”中发生,氢气很少威力小,氢气发生装置不会发生爆炸,因此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5.实验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烧不坏的手帕”[8]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讨手帕烧坏的条件,则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6.利用仪器功能转化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装置,在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7.利用学科知识迁移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教材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很少重视仪器的笨拙和实验时的效率,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传统装置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在18×200的中型试管里装入大约1mL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将球形滴管放在试管口,把上述带有球形滴管的试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8.实验装置简单化教材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时候会产生现象不明显、实验不容易成功、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和燃烧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因素较多,有时氧气显示超过五分之一,让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可做如下改进:将小颗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铜片上,置于硬质大试管中部,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对准铜片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稳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观察。改进后的实验所用仪器少,误差因素少,结果比较准确。

9.仪器、药品生活化采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或一些废品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化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例如:用蛋壳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测试肥皂水、食盐水、泥水、蔗糖水、洗发水、食醋、苏打水的pH值等。许多生活用品甚至废弃物品也可以用做化学实验的仪器,这种“物尽其用”的实验活动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用小气球收集气体,矿泉水瓶做容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做量筒、集气瓶等。

第6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 : 高中;化学实验;重要性;教学策略;

一、实验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课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实验,反应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实验课的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实验目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的“照方抓药”,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就是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老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把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好,对其中搞不清的问题,有的问老师,有的和同学讨论,有的去图书室查资料。以前老师强调要认真看课本内容,学生总不在意,这时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和其它许多注意事项了。

(三)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各自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较差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也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在班上评讲,以此作为进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方案。

(四)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第7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课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实验,反应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实验课的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实验目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的“照方抓药”,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就是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老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把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好,对其中搞不清的问题,有的问老师,有的和同学讨论,有的去图书室查资料。以前老师强调要认真看课本内容,学生总不在意,这时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和其他许多注意事项了。

(三)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各自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较差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也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在班上评讲,以此作为进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方案。

(四)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第8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本文仅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

    一、发现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实验设计方案的题材新颖,更容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激发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模式,变“学生答”为“学生问”,活跃思维。要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从而确立研究内容。

    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内容时,可先演示趣味小实验“变色的小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景:教师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滴加稀盐酸,振荡,使其充分混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再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在一起后,我们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①两者没有发生反应;②两者发生反应了。同时也就确定了研究内容,即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

    二、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在确定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所研究的内容。首先,对研究的课题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要有全面、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要尽可能估计到在什么样的实验条件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其次,必须按照化学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性质、实验条件的控制、发生反应时可能产生的能量变化,来预选实验方法和手段。然后,确定实验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在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上,可向学生介绍全面比较法、优选法、正交试验法等探寻最佳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实施。教师要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药品和仪器及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六个方面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例如,在上述“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备选的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石蕊、酚酞、pH试纸等)和仪器(玻璃杯、温度计、试管、烧杯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指示剂与酸、碱反应的颜色异同,酸、碱性溶液的pH异同,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等化学知识,通过对比分析来设计出实验方案:①借助酚酞的变色来验证;②借助石蕊的变色来验证;③通过测溶液的pH来验证;④测溶液的温度变化来验证。      三、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设计的方案初步形成后,教师要严格把关,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要从理论应用是否正确、实验方法是否可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反复修改,最终加以确认并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验验证中,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的学生会马上反驳: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为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有的学生建议: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其他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了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还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最后到pH<7。也可以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混合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方案的理论正确性,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完成,是否能达到验证目的,如果达不到目的,应该怎样改进,以确保学生的实验方案确实可行。   

    四、依据方案,进行实验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视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并作具体指导,确保实验万无一失。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必要改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上述验证实验中,学生的很多错误操作都会导致实验失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的控制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溶液的颜色变化。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溶液可能变为无色;滴入盐酸后,还可能产生气泡;用手摸试管底部,温度变化可能不明显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 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化学实验。

    五、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再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是否完善、实验设计的内容是否全面、实验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实验操作理论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实验成本是否经济合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进而分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第9篇:化学趣味实验方案范文

1. 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以往演示实验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概括总结。这种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引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应细致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 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它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尽量选择污染少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污染情况下,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5.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