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第1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一、建立健全适合连锁超市发展的财务控制系统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就是对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具体的做法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作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超市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和门店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进行修正补充,编制财务预算初稿,最后由经理室通过后下达。我们对财务预算实行“权限管理和重要项目报告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权限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投资项目、费用开支、物品购置等设置审批管理权限。如投资项目由发展部负责管理,广告费、业务费分别落实到营运部和办公室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可以落实经济责任,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主要适用于各连锁门店,报告的内容是费用开支,报告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各门店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为加强对其管理,规定凡在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报总部审批;预算内凡属于总部监控的费用如广告费、修理费等,根据公司费用管理办法上报,并经总部同意方可支出。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不但能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门店监控项目的开支情况,而且有利于门店加强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管理的重点要落实过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发现情况,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要修正预算指标,使预算真正起到指导经济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投资决策。

1、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分析。由于业务和财务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财务从投资项目初期参与,共同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投资方案更趋完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对投资项目调研结果基础上,由发展部和财务部各自测编一套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经有关部门论证,决定项目可行性,再按集团规定程序上报、审批。从实践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降低了投资风险。

2、实行基建项目的招标制度。招投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超市总部在这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为保证招投标内容的客观、公正、合理,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可请富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同时加强合同管理,防止合同与标书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3、实行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项目的审价制。工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维护的是建设单位利益,所以通过监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管,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而且可以控制成本。对竣工项目实行审价制也是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有效工作,过去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问题十分突出,大型工程项目竣工后又不审价,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现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工程竣工审价制,有效遏制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现象,但仍未根本制止。所以企业对竣工项目仍有必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程审价。财务在付工程款时须根据工程进度控制付款,严禁超预算付款。

(三)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因此,财务应根据这些特点,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1、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可以使分散的沉淀资金加快周转,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超市总部投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使用、调度和管理职能。独立核算超市原则上开设两个帐户:一个是基本帐户,用于预算内的日常开支,资金由资金管理中心划拨;另一个结算户用于日常开支以外的各项资金收付,如销货款收取和进货款的支付,总部通过远程查询和网上银行实时监控。非独立核算超市,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经营资金直接入总部指定帐户。

2、进货款采用信用结算。财务要根据商品的不同保本点、周转率情况,确定商品不同的帐期和付款形式,积极采用商业信用等结算方式,节约利息支出。现在我们通过与银行合作,承诺凡有“好美家”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客户需要贴现时,银行保证予以满足。从而对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3、进行资金运作,广开企业财源。资金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运作有了可能。超市销售最大特点是货币资金流量大,而进货款一般实行约期付款方式。所以,企业从上次付款结束到下次付款期间,资金始终会有短时间的沉淀过程。当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短期运作的资金量会相应增加,可以协定存款率、委托贷款、短期证券投资和资金托管等方法进行资金运作,增加企业效益。

(四)加强存货控制。加强库存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连锁超市商品具有周转快、流量大、品种多和规格齐的特点;在销售形式上,以敞开货架陈列和顾客自选为主。鉴于这些特点,企业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对商品的管理。

1、进货环节。首先,总部要建立统一的商品目录,不论是门店自行采购还是总部集中进货,所进商品必须是目录内的,这样做的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总部对商品目录不定期进行完善,坚持优胜劣汰,凡进入目录的必须是有市场竞争力、有价格优势和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每种商品的单品进行系统的进销存分析,形成计算机决策为主、人工修正为辅的进货决策系统;财务在进货环节主要是控制商品的进价,每次付款前,都必须打开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以防供应商价格高开、折扣少算等情况。

2、储存环节。财务可以对商品的保本点、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进货部门,修正计算机进货决策系统的参数,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同时,由于超市销售形式是开架自选,应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通过盘点促进库存管理和有效防止商场商品失窃,降低商品损失率。

3、退货环节。企业退货涉及进货退出和销货退回两个方面。因商品质量、款式、价格等因素是进货退出的主要原因;进货退出的管理是退货款的结算,特别是买断经营商品,业务与财务信息传递必须及时正确,防止发生坏帐。某些超市如经营装满建材的建材超市,推出多余商品可以退回的售后服务内容,对于销货退回的重点管理是把好商品质量关,防止已损、变质商品回流入库。

(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材超市各门店业态相同,操作流程统一,管理要求一致,这就便于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重点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岗位责任,即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要求,以及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间的衔接关系。二是规范操作流程,无论是大的项目,还是小的费用开支,都要规定操作流程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在制定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内控是否完善。其次是加强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奖惩要与个人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和遵章守纪挂钩,保证经济业务正常安全运行。

二、建立计算机分析和管理系统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目前的超市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卖场,而是一种以集约、连续、跨地域经营为特色的卖场。总部对各门店联网后,可以通过远程查询功能,进行即时监控。监控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信息;在监控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会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为公司所有门店提供了统一的帐务系统和核算模式,为企业实现全国连锁在财务管理上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立财务信息互换中心(财务mis系统)。对财务部内部而言,由于连锁超市店多、面散,总部经常有很多信息需要及时通知门店;反之,门店也有许多信息需要反馈总部。因此建立一个高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is系统,很有必要。在这个mis系统中总部和门店之间、门店和门店之间可以进行直观的点对点信息交流,或者串联net meeting,召开财务例会,这对于解决连锁企业内部往来业务的核销,解决相互之间的帐务问题很有帮助。

对外而言,这样的一个mis系统,拥有对外的接口,通过权限的控制,让企业的领导者或其他部门从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报表和数字,以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和做出决策,同时将他们的要求和态度反馈到财务部,让财务部能迅速提供资料或做出财务处理。

(三)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由于连锁超市门店地域的分散性和总部资金集中管理的特性,往往给门店用款的审核和支付造成不便。也就是,门店需要用款时,由于门店离总部太远或总部有权签字者外出,影响审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总部财务的资金预算安排。利用电子审核系统则可以避免以上矛盾。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进行审批,电子签名、审批通过后的“单证”流向财务部,财务部再根据“单证”上的期望付款日安排资金统一支付,这就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管理。

(四)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要做好数据分析,应建立计算机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必须讲究科学实用,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能解决管理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对商品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有大类分析数据,更要注重单品的分析,分析指标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分析指标主要有:商品周转率、毛利率、保本点、相关指标对总体指标的影响程度等。通过指标分析,可以完善库存结构,加快商品周转,进一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第2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传统物资管理是在企业里建筑一个仓储库房,由专门的一个甚至多个采购人员对企业的需求物资进行统计汇总,再去外面联系物资供应商,进行多方比价确定供销合同,最后进行物资采购任务和物资的验收、仓储入库管理。这种传统的物资管理既浪费人力,又占用资金,需要多个人力去完成物资供应环节的任务,而且需要大量的预支资金费用。

二、现行的实体物资超市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物资管理在实践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创造出了新型的物资超市管理模式,成为了目前物资管理的风向标和新的重大举措。对一些生产备件、专用机械零件、仪器仪表等物资的供应,不需要企业专门派人常期出外联系多家供应商,也不需要占用前期投入的差旅费用等,而是由企业设置一个场所寄放供应商的工业商品,企业在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待领用后再统一结算。这种物资超市有点类似于运输系统中的“车站寄存业务”,实体物资超市起到了一个“代存、代售”的中间环节作用。企业可以灵活在物资超市中根据所需领用商品,如果发现不适用还可以再退回物资超市,进行更换后再进行结算。这种实体的物资超市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将企业与供应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固定化、稳态地进行了物资供应和管理。但是,实体物资超市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这种实体的物资超市要由供应商提供商品和积压的资金,采取“代存、代售”的方式,这就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在一定区域内要能保持紧密联系,可是,为了我国的工业产业的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天然气及其他大型能源工业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或者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这些地区与我国的繁华闹区相距甚远,在空间上与经济产业圈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空间的阻断使供应商与工业企业无法保持足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体物资超市的发展。

三、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管理应用。

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一种新型模式,所谓“MRO”是指英文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的缩写,它是将所有的工业非生产性物料进行整合,包括备品备件、手动及电动工具、防静电产品等,实现一站式的、通过网络运营的购物超市。

(一)实现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它主要是为天然气企业服务的内部零售状态,主要是提供企业内部设备维修、保养所需的各种非生产性物料,在当前经济进行快速复制的网络裂变式增长态势下,虚拟“MRO”物资超市不但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带来间接的经济相关信息,这一虚拟超市的庞大性,足以为企业带来战略性的发展意义。另外,从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全球,数据库技术也已日趋成熟,处理数字和存储数字信息的能力和容量也在不断扩充,具备了大型存储数据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软件能力。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为企业筹划资金、控制成本起到了保证性的作用,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流程要素管理。

这种虚拟的物资超市模式是由天然气企业的采购人员整理出企业全年所需的备件备品数量,对外进行供应商招投标,中标的供应商将其所有的物资价格信息、质量信息等都实行公开化、透明化。企业只需在系统内筛选所需的备件信息,再由供应商依照合同进行发货,实现了以往的实体库存向虚拟库存的转变。在这一流程中,企业的采购要把握五个要素:其一是:浓缩采购数量增强优势。由于在虚拟电子平台上的物资超市采购产品,都是低值并且种类繁多的工业非生产性物料,要是将这些零散的物料分散在多个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且在购买谈判中也不占据优势;但是在“MRO”物资超市模式中,企业的不同种类但数量大额的工业物料进行合并采购,并且只在一到两家供应商处购买,则把大额的采购数量集中到一起,这样巨额的数量吸引力必然会让企业的采购占有优势,而供应商也自然将其奉为“上帝”;其二是:企业与综合性供应商合作。企业的采购在生产制造商那里,虽然它是备件物料的制造者,成本低廉,但是它提供给企业的价格却未尽优惠,而且生产制造者也不可能为某一固定企业来积压库存,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不便。而在虚拟电子商务的平台上,一些中小型供应商往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它们产品多样、经营方式灵活,不但在价格上可以给企业带来优惠举措,而且在数量库存上也能够提供一定的保障。其三是:就近采购。虚拟“MRO”物资超市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虚拟采购的模式,那么,实际运输上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就成为了虚拟物资超市的限制性因素,这些非生产性备品物料本身就是低值商品,增加了运输和时间的成本必然会加大其附属性,因而企业的采购在MRO模式下适于就近采购。其四是:运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由于MRO采购的商品是低值、种类繁多的工业物料,运用企业资源系统,可以增加计划的有序性、防止出错和偏差,使运作速度加快。其五是:信用付款的延续性。在企业与供应商在虚拟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物资超市采购时,要建立诚信、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及时守信地进行网上结算,才能保证企业在采购的不同时期能够长期地得到商品来源,使双方的合作延续下去。

四、结束语

第3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内容摘要:物流在流通业的表现对流通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商品最终价格的确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概括了流通业中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物流在流通业中的四种模式,即: 自营物流、外包物流、共同化配送、供应商配送;重点分析了商业企业采取自营物流或外包物流的最优时机;并指出了流通业的物流将朝着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供应链优化和优化采购环节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流通业 物流 再造

本文所涉及的流通业的物流是指与零售业有关的物流,是指商品从供货方到零售企业以及通过零售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物流过程。这里的供货方可以是生产厂家也可以是批发商,物流活动是围绕如何提高流通业的物流服务水平、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零售商品的销售价格而进行的。

我国流通业的物流现状

我国的流通业不断发展,从1978年到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45842亿元,增长28倍,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到9%以上。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流通领域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部分流通企业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另一方面,流通业中的物流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效率偏低,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的瓶颈。集中表现为:物流的基础薄弱;对物流的认识不深;社会资源的浪费;统一配送率低;配送经济性差;配送运营水平有待提高;人才不足和劳动效率的低下;缺乏经营指导和示范性样板。

流通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本文根据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将其运作模式分为:

自营配送模式

从方便和便于管理的目的出发,许多商业企业采取以自建为主的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1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当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建的配送中心,在连锁超市企业当中这一比例更高。现代化物流的实现必须依靠配送中心来实现商品的集中储存和配送,以实现在企业内形成一个稳定运行、完全受控的物流系统,满足超市对于商品多品种、多批次、低数量的及时配送的要求。该模式既有利于保证和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又便于企业对超市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外包物流模式

一些中小型商业企业由于物流业务量相对较少和资金实力欠缺,不适于自己建设配送中心等一些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因此,这些企业通常会采用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方式,将业务外包,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来完成仓储和配送任务,以完全实现或近似实现本企业零库存的目的。日本大约有30% 的连锁超市将其配送业务外包给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我国的流通业中在物流配送方面第三方物流的比例还比较低,行业的规模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共同化配送模式

共同化配送是指多家商业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特别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此模式主要是能解决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费上升的问题,特别是当数个产地和销地相距较远且又有交叉运输时,其优点尤为突出。采用共同化配送,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便于将分散于各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并形成合力,从而能高效率、低成本地为有关企业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供应商配送模式

供应商配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商业企业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商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我国的大型生产企业,如很多大型电器厂家(如海尔、海信等)、食品生产企业(如康师傅等)以及国外有实力的日化产品厂家(如宝洁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介入到商业企业的分销物流活动当中,并且根据商品的属性、运输距离、自己的运输能力以及季节等条件安排有关物流的活动。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中国物流市场所作的调查显示,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有74%是由供货方完成的,13%的企业依靠第三方物流机构,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企业仅占商业企业的13%。商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自营物流,什么条件下将物流外包,主要取决于该商业企业的物流量的大小。

规模大、资金雄厚、年营业额多的连锁企业集团,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后,当物流量达到一定量时,可建立自有的物配中心,为整个连锁集团服务。

原有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可以改造或联合建立社会性物配中心。对原国有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物流设施进行改造和利用,建立起为各种零售商业企业服务的社会性物配中心。

由多个中小商业企业联合建立共有的物配中心。这样能把分散于各中小型商业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并形成合力,从而能高效地为有关企业服务。

我国流通业物流再造的方向

加快物流电子商务化

现代物流和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更加紧密,网上交易量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将进行网上购物,即在网上模拟现实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将商品选购、订购、支付、配送等各个环节高度电子化。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最终实现用户足不出户,物流需要按照订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

物流将更加专业化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倾向于将自己并不擅长或难以带来丰厚利润的业务转移出去,或是彻底剥离,如出售、转让、重组等,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将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竞争的充分展开,在流通业实行外包的做法,对一些中小型的商业企业,或有经营风险的情况下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供应链优化

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使企业减少盲动性,可以帮助零售企业随时掌握各经营网点(或卖场)的销售情况,充分了解、捕捉与满足顾客的真正需求,合理规划安全库存的最佳水平,合理调整企业的广告策略和价格策略,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供应商合理安排生产数量、时间以及运输等问题,实现按单生产、及时交货、避免了生产效率的损失。具体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通过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将促使零售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能最便捷、最快速的进行订单处理、单证交换、网上对帐和预结、销售和库存等业务数据的共享等,进而促使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企业整体效益的增值。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网络(Internet)技术,才得以实现生产、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而高效率地流动的。

优化采购环节的物流

在流通业中只有实现集团采购、大批量购买,商业企业才能在采购这一环节节省大量成本。国外对于大型零售企业也搞连锁,他们一般都涉及多个业态,比如超市、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所以国外的大型百货很容易实现批量购买。而我国的流通企业的业态形式比较单一,有些百货企业不做连锁,不能实现大批量购买。这样百货企业在竞争中就很不利,他们出路要么搞连锁、要么与其他相同业态或经营商品相同的企业组成采购联盟,实现批量购买,利益均沾。

信息传递将更加受到重视

流通业中的物流信息系统将是其神经中枢,它可以把商业企业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此,在流通业的物流再造中应重视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出入库管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增值信息网络(VAN)、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电子自动拣选系统。

流通业的物流再造,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对购物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需要,通过优化流通业的物流运作使物流操作更加规范化、快速化、高效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阅读权利 阅读快乐 人性化服务

儿童阅览室,是少儿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是他们汲取精神养料的重要渠道。为他们推荐好书、新书,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为儿童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一般来说,凡是多读书、读好书的孩子,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宁静才能致远”,为了保障孩子们的阅读权利,享受阅读的快乐,我们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在图书的选购、管理、制度、措施、服务方式、环境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们走进图书馆,就像走进了一座“文化宝库”;走进图书馆,就像走进了美丽的“精神家园”。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购征订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好的书籍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情操。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为此,我们儿童阅览室在图书的选购、订阅上,特别注重读物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文学性,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图书的品种、类型、质量、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在幼儿阅读区,我们准备了大量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卡片、童话、注音读物、积木甚至玩具,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少儿阅读区,购买、征订了大量他们感兴趣的期刊和文学书籍,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科技、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感受阅读的快乐,同时还受到情感、道德、审美、情趣、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启迪和教育。另外,为了提高阅读的效果,我们不但允许家长进入阅览室,而且还专门订阅了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让家长们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

二、强化管理措施,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保障少儿读者的阅读权利

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宗旨,一方面,我们将儿童阅览室安排在宽敞明亮的一楼大厅,在室内安放有绿色植物、花卉、空调,在幼儿阅读区铺设了泡沫垫子,摆放有卡通图案的小沙发;在少儿阅读区安放了配套的桌椅,四周的墙面张贴着漂亮的卡通图片、儿童绘画作品以及激励读者的名言警句,赋予冷淡的白墙以文化的内涵,使它成为凝固的教材、浓缩的人文景观,力求营造一种多姿多彩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位进入阅览室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安静、舒适的读书氛围,“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另一方面,针对阅览室读者年龄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从阅览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读者须知、阅读规则、温馨提示到分区阅读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以保证管理与阅读的协调统一,保障绝大多数读者阅读的权利。让阅览室成为每一位读者向往的地方,是我们阅览室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转贴于

三、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是我们图书馆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方便各类读者阅读和借阅,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我们对儿童阅览室实行“免费、免证”,面向全体少儿读者及其家长开放,所有书籍全部“开架”,读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样自由选择读物,可以在室内自主阅读,也可以亲子共读或者借回家读。为了有效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提高读者的到室率和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儿童阅览室作为孩子们“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我们在认真做好借阅服务的同时,还广泛征求读者及其家长的意见,不断改进、拓展、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服务读者。例如,为读者免费存包,免费提供矿泉水,免费咨询和查询书目;联系学校、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作文大赛、才艺展示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沟通和交流,而且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他们的未来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满意在读者”。

四、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随之也带来了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存储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数字图书馆”、“网络共享工程”是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尽快掌握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方法,进入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广、快、精、准”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我们采取职工定时学习、轮岗学习、外出培训以及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与兄弟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2010年4月,我馆在获得地市级一级图书馆称号的同时,正式对外开通了“遵义数字图书馆”,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形成了一个拥有丰富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方便读者从海量的信息资源库中快捷地查找到有用的信息,阅读到更多、更广、更丰富的书籍。虽然数字图书馆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各方面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与读者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不断改进、提高,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儿童阅览室,作为这浩瀚资源库中的重要一分子,如果能让这里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乐园,那将是我们最感欣慰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5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型商业中心;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一、研究背景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在中国主要大城市中,第三产业已经超过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其中零售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1/4。第三产业上升的结果是,商业中心作为服务业的空间载体而受到各国城市政府和市场的共同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零售业增长非常迅速,商业活动非常活跃。由于过去多年商业地产开发没有被足够重视,商业配套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商业设施中很多已经老旧,不能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所以商业地产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由于城市经济转型、社会变化、科技进步等原因,现代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得性”消费或“真实性”消费,还需要“体验性”消费,购物、休闲、娱乐活动丰富了城市人的现代生活,现代综合性购物中心满足了人们这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在市场的层面,面对全球市场中商业、娱乐业、餐饮业越来越强烈的竞争,开发商、商业界、娱乐界等社会机构也热衷于对商业中心的新建和改、扩建进行投资。现代购物中心已经被当作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欢迎。

但另一方面,在我国,对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也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很多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只是模仿其他成功的类似项目,一些开发商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缺少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导致一些项目中投入的巨额资金无法收回,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一个购物中心项目从最初期的选址、策划定位到最后的建成开业,整个开发建设过程中甲方工程人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何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是所有工程建设人员的目标,打造出更有效益的购物中心。

二、购物中心的发展及特点

(1)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现代综合性购物中心的建设来临,现代综合性购物中心的功能涵盖了人们休闲出行的主要目的――即购物、娱乐、餐饮。其提供的服务为多样化的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专业服务、健身保健,甚至包括教育、小型医疗服务、政府行政服务等,即所谓“一站式服务”。在城市,综合性购物中心是当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郊区,出现了综合性购物中心与高科技产业园区相结合,再加上住宅区,形成郊区的“边缘城市”,即所谓的“新城”或“卫星城”。

(2)购物中心的类型。以美国的购物中心为例,购物中心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邻里购物中心服务半径2公里左右,顾客可步行到达,开车5~10分钟,平均可出租面积5000平方米,以提供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服务为主,主力店往往是超市或综合性药房。2)社区购物中心服务半径5~8公里,开车10~20分钟,服务人口4~15万人,平均可出租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一个超市或初级百货商店为主力店,加上一些小型日用品商店,如服装店、鞋店等。3)区域购物中心服务半径15~20公里,开车25~30分钟,服务人口15万人以上,一般区域购物中心平均可出租面积45000平方米,有2个主力店,超级区域购物中心平均可出租面积90000平方米,有3个以上主力店,主力店可以是百货商店,也可以是美食街、大型折扣店、室内游乐场、电影院等,区域购物中心提供的商品齐全、服务内容丰富,适合购买那些比较贵重的物品。

(3)购物中心的特点。购物中心有以下特点:1)项目由统一的组织进行策划、建设和经营。2)产权统一不分割出售,以适应管理的需要。3)提供综合的购物服务。4)拥有大的停车场。5)拥有良好的购物环境,提供娱乐、休闲等特色综合服务。6)统一经营策略。7)能够创造新商圈或使地区得到更新。购物中心通常有一个或几个主力店,以及若干个较小的商店。主力店可以是百货商店或超市,也可以是主题公园或游乐场、文化中心、电影院或剧院、运动中心,甚至是赌场(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购物中心)。由于购物中心的综合性特征,其建筑内部有多种使用功能同时存在,所以其对结构、设备设施的要求也比较多。为了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除了一般公共建筑都有的上下水、冷风、暖气、新风、排风、照明、电源、电话、消火栓、消防喷淋、消防排烟、加压送风等设备外,整栋商场还需要有线电视、互联网、POS机收银系统、监控、报警等等多种设备,除此之外,根据其自身特点各种类型的商户还有特殊要求。例如,餐饮需要用上下水、燃气和较大的电量(西餐厨房用电的设备比较多),还需要单独的排风系统(普通零售区域的回风可以通过空调机房处理会进入送风系统,而厨房排出的风不能循环使用);一些餐饮如烧烤、火锅餐厅因设备散热量大,需要在冬天送冷风;厨房通常要做地面垫高,且各种厨具设备多,所以结构要预留较大荷载;电影厅需要做升起的观众席,对结构荷载要求高,要求室内空间比较大,且电影厅需要隔音效果好,则其上下层及贴邻的房间不能有震动的设备,相邻两个电影厅之间需要双层墙;电影放映室需要单独的排风设备,因为放映设备会有有害气体排出;美容和美发商户需要用水;游乐设施可能需要较高大开敞的空间,需要预留较大的结构荷载,需要上下水和较大的电量……

三、购物中心项目开发建设过程的特点

购物中心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项目不同:业态不同,购物中心是集合了不同的业态,而传统商业往往只有单一的业态;盈利模式不同,传统商业地产大部分为短期回收投资项目,而购物中心项目回报要看后期经营,属于战略投资项目;消费群体不同,购物中心涵盖消费群体更广,单次消费时间更长。商业不同于住宅,住宅开发可以不断复制,商业却要因地制宜,以求汇聚人气,提高收益。因此,商业地产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都复杂得多。购物中心住宅的不同于之处还在于,住宅可以卖掉迅速回笼资金;而购物中心开发则不能再以回款滚动开发,且耗资大、开发周期长,需要自身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流,或具备较强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购物中心项目开发、运营比较成功,可以提升项目整体价值并提升项目周边地块的价值,则开发商可将购物中心作为固定资产进行融资。购物中心的复杂性:因地制宜,不能复制;功能复合,业态多;调研、定位、设计更复杂;策划、运营能力要比较高;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商户和业态不断变化翻新;招商、策划、设计同时进行。购物中心的风险性:开发周期长;不能快速回笼资金;投资大,见效慢;长期持有型物业,其经营状况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商业地产开发暴增的背景之下,在资金、招商、运营、管理、培训等方面,只要其中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烂尾或死盘。这就要求开发购物中心的开发商要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较高的机会把握能力、较强的分析决策水平。

四、实际案例分析

(1)项目规模。以笔者全过程参与开发、建设、运营的项目为例:用地面积:9547m2。总建筑面积:94087m2(其中:地上53925m2,地下40162m2)。建筑高度:38.1米。建筑层数:地上六层,地下三层。结构形式:地下: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钢框架结构。

(2)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设计阶段主控点。开发商的建筑师首先要选择设计单位,设计项目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方案、施工图);专项设计(包括幕墙、虹吸雨水、市政、广场及绿化、标识导视系统、空调、变配电、弱电系统、中水系统、消防、人防、停车管理系统等)。建筑师要配合合同预算部进行设计单位的招标、遴选、评标,编制设计任务书,谈设计合同。设计工作开展之后,开发公司的建筑师要跟进设计过程:监督设计进度完成情况、设计成果完成质量、提出设计修改意见、接受设计成果(图纸、电子文件等);配合设计院与政府部门沟通,完成图纸报审、报建等流程;确认设计单位的合同完成情况,按设计合同的约定付款进度为设计单位请款。不同的商业业态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会有不同的需求,即使相同的业态,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商户的需求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建筑师从项目最初的策划定位阶段开始就与项目的市场招商部保持密切沟通,直到项目开业前。建筑师需要了解项目的业态构成,商户的档次、规模、品牌,了解各种商户的特殊需求,以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做出充分的预留。

一个购物中心项目工程设计涉及很多专业,设计图纸量很大,在实施之前这些图纸应该经过多重校审,在设计院里首先是制图人员自校和互校,然后是各级别的负责人分别进行核对、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设计院完成图纸校审和修改后,开发单位会委托审图公司对图纸进行审核,开发单位设计部的建筑师也要对图纸进行核查(同时也是熟悉设计内容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负责的多重校审,才能在施工实施之前尽量避免设计失误,减少损失。而该项目经过反复多次的设计调整,又因为赶工期建筑师没有足够的校审时间,所以设计图纸存在诸多错误,埋下很多隐患。

(3)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建设阶段主控点。一个购物中心的建成开业,不仅需要很多公司单位的参与,在开发公司内部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因为设计部要负责或协助所有与建筑技术相关的工作,所以设计部的建筑师需要与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当其他部门的配合工作没有到位的时候,设计应该提醒或催促其做好配合工作。由于没有及时提醒合同预算部在施工图完成前确定设备厂家,导致一些问题:电梯订货、确定参数滞后造成一些土建预留的电梯门洞宽度不够,需要扩大洞口,重新做洞口边的构造柱和过梁;屋面冷却塔管道与预留的钢结构基础的位置冲突,切除多余的钢梁给管道让位,此时施工电梯已拆除,钢梁运输复杂;部分设备没有预留设备基础,部分预留的设备基础不符合设备需要。

因未及时与招商部沟通,以获取租赁商户的特殊需求,也出现一些问题:家乐福需要独立的排水出户,没有提前预留,只好后增加地下室开洞,需要结构加固和防水修补;影院的影厅上方不应有产生噪音的设备,实际影院VIP厅上方有空调机房,噪音过大,需要增加减震设备;H&M品牌商户需要内部一层之间的楼梯和电梯,原设计没有预留,后进行结构改造;Sephora品牌商户需要冬季供冷,原设计空调系统没有此项功能,只好让商户增加独立的空调设备。没有及时与市政设施部门沟通,获得相关专业深化设计,一层室外吊顶内增加燃气管道需在吊顶增加大量百叶,吊顶增加百叶后原吊顶内保温材料失去保温作用,需在一层外墙吊顶以上部分增加保温材料。

(4)大型商业地产项目风险控制。1)前期决策风险控制对策。商业地产项目不同于住宅项目,而具有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的特性。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有各方面的专家密切配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还要进行专业性的后评估并配合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改造。由于购物中心功能的综合性和运营方式的特殊性,就更需要项目开发团队中商业经营管理专家与建筑师的紧密配合,并且这种配合应该从项目运作一开始持续到项目最终开业以后。2)建造阶段风险控制对策。房地产开发项目建造阶段的合同与信息管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是工程建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上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证建造阶段的顺利进行。包括进度、成本、质量、现场安全及合同管理。3)开业后风险控制对策。有不少商业项目,前期开发推广都非常成功,但项目建成后的收益不如预期,项目的实际收益无法满足开发商对于资金回收的要求,经营非常艰难,从而造成投资者信心丧失。因此,聘请著名的商业管理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商业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同时,中短期的租金收益不是商业地产开发商的追求目标,其核心能力在于通过城市运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并通过与国外基金合作解决前期资金的问题。大面积的主力店虽然造成了租金收入低,但能实现稳定、连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怀东.购物中心策划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11-12.

[2] 陈建明.中国超级购物中心投资开发指南[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3:04-09.

[3] 庄惟敏,张维,黄辰.国际建协建筑师职业实践政策推荐导

则――一部全球建筑师的职业主义教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0:03-06.

[4] 张庭伟,汪云,宋洁,等.现代购物中心――选址・规划・设计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13.

[5] 杨忠震.购物中心选址极其交通影响评价[M].大连:大量海

事出版社,2006:30-31.

[6] 王茹芹.北京商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1-23.

第6篇:超市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42-05

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都是学校文化的承载与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动能与支点。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于2007年建校,2013年学校进入了深度课改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断聚焦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办怎样的学校?培育怎样的师生?建构怎样的课程?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追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精心规划,以课程建设为发展重点和工作抓手,促进了师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体系的建构

1.明晰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校不是一个物质的组合体,而是一个生命的集合体。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共同组成了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一独一无二的生命集合体。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这一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对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儿童来说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地球村。 学校是属于儿童的,学校成为儿童的学校;学校是展现世界的,学校就是世界的村落。学校在世界中,世界也在学校里。

2.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从儿童到成人这一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一个学习场,同时也是生活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在不可复制、不可重来的学校公共生活中,学校应该引导儿童自然、自由、自觉地成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创造。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会共同生活”的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立足于学会共同生活的实践层面推进研究,通过学生调查、教师访谈、家长问卷、专家论证等四个步骤,从“安全素养、关系素养、参与素养、时代特需素养”四大维度形成了清英学生核心素养的四轮驱动模型,不仅有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的制定,更有从顶层的系统设计到底层的系列实施,理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的行动推进互为促进。

3.确定课程建设目标

什么样的课程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要有更多的选择性、更高的适切性、更强的发展性。我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让精彩的课程成为学生选择清英、信任清英的理由。建构适合不同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尊重师生的个性选择,鼓励师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学生的不同潜质,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4.确立教师发展目标

学生要个性化发展,必须以具有个性化课程实施、开发能力的教师为支撑,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是保证。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地发展;每个教师都要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但不一定是相同的规格。我们提出人人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开发和创造自己的课程,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四种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独立建构课程的能力,创生教学策略的能力,完善课程体系的能力。最终人人成为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二、支持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1.创生学校课程标识

把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看作是一个大教室,强调教育的视野、课程的视域,让“清英”这个大教室时时处处都彰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我们把这个大教室叫做“第七号教室”,在“第七号教室”诞生的课程就是“七号课程”。“七”与“清”谐音,意味着这个教室是带有清英特质的教室;“七”与“七彩”相连,意味着学生在清英这个大教室共度七彩童年生活;“七”与圣经《创世纪》第七日相呼应,意味着我们倡导的是真正属于主体的课程文化;“七”与“六”相连,更寓意超越六年,影响当下,更影响未来。

2.构建课程结构图谱

从儿童发展与成长的规律出发,从“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大维度进行系列化的思考与系统性的建构。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全面整合为“七号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的不同,划分为“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以及单领域或跨领域的“综合与实践”。

3.形成三种课程类型

在“七号课程”图谱的整体建构下,我们根据课程实施对象的不同,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普适性课程、专设性课程和儿童自创课程。三类课程互为补充,为每位学生提供“基础发展+个性成长”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联课+基础课”“自然班+走班”“必修+必选+可选”等多元共融的方式,实践“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

普适性课程,是普适所有儿童的课程。涵盖各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基本活动经验,是培育学生基本素养的课程。普适性课程分为基础学科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学科联合课程(包括单学科的联课和多学科的联课)、节庆典礼课程(包含成长仪式课程、文化探究课程等)。

专设性课程,是个性定制课程。我们致力于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与个性成长。专设性课程有学校层面的专设课程和教室层面的专设课程。学校专设性课程,分为每周选修课程和每日选修课程。每周选修课程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开学初进行电子选课,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走班选修。每日选修课程包含每日专设课程与每日社团课程。每日专设课程以项目学习为形式,学生自我申请,提前进行原课表课程学习,经过考核后可在班级开设普适性课程的时段参加专设课程学习。教室专设性课程,为班级学生设计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同时也促进教室的特色发展,各具特色的教室形成了教室共同体,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近三年来,老师们先后创生了近60门教室课程,如:金蔷薇课程、小古文课程、读写绘课程、茶艺课程、电影课程、邮局课程、黑小麦课程……他们在课程研发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张中权老师的邮局课程被《中国教师报》评为世界最有创意的28个课程之一,孙爱国老师的石头课程登上江苏春晚,《当代教育家》介绍詹丽萍老师的发夹课程故事,《中国教师报》刊登李静洁老师的电影课程叙事等。

儿童自创课程,是从儿童的经历和体验中“长”出来的,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儿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然会生发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毛毛虫、小蚯蚓、蜗牛、枫树、蚂蚁……一系列常见普通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课程探索的载体。家庭实验室、编写属于自己的书、小种子课程、轮胎课程……一门门儿童自创课程在校园各个角落生长。

三、优化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研究

1.探索三种整合方式

(1)基础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内部的整合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重组:遵循整体原则,多种版本融合,单元主题统整。把各类资源、各种文本、各式作品通过主题进行链接,形成关系,建立结构,从而形成群文阅读、组块教学的新模式。

从体系迁移的角度重构:将分布在各册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打通,聚焦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为主线,从结构到建构,回归知识发生发展的原初状态。

从实践运用的角度重建:建设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建构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激活语言交流的真实需求,形成语言文化的真实传播。苏教版译林牛津教材与原版牛津教材相互融合,以场景为主线,以主题为串联,建构形成校本化的英语课程内容体系。

(2)学科联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统整

技术为媒,建构探究课程:将数学、信息技术、科学三门学科打通,以项目学习为方式,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为过程,形成集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技术应用、测绘分析、成果为一体的探究课程。如:“蒜叶的生长”研究项目,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蒜叶的生长”为基点,综合运用科学实验的变量控制,IPAD摄影与摄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最终通过美篇、小影、初页等app进行成果。

创造为魂,建构童话课程:集中两个星期约16课时,通过时间的联合、师资的联手、基地的联动,借助读童话、编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的全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读、感悟、续写、创编、导演、表演中领悟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美妙。在协同中创造,在合作中超越,在分享中收获。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情节、每一种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背景、每一个道具,都充盈着儿童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梦想的追求。

体验为核,建构岗位课程:“儿童地球村”是一个与真实世界一样的全职业体验馆。拥有集超市、邮局、银行、机场、车站、农场等为一体的儿童地球村体验中心。儿童基金会、模拟联合国、少年科学院、梦想星巴克、超市CEO等一系列“儿童地球村”岗位体验项目课程群组的建立,让儿童在小小的世界中、在变化的岗位里、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习、体验、成长。

(3)节庆典礼课程强调超学科整合

三大成长仪式课程:选取六年成长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三个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清英成长仪式课程。“书包节”寓意小学旅程的开启,借助书包这个物化载体开展系列课程。通过开发系列化与书包相关的主题研究,融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全学科内容,引领儿童爱上学校、爱上班级、爱上团队、爱上学习。“换牙节”寓意成长旅程的相伴,借助牙齿这个物化载体研发系列课程。以生动形象的牙齿形象为导引,开展关于健康与成长的系列专题研究。“单车节”寓意未来旅程的开启,以单车这个物化载体进行全系列课程的设计。贯穿六年级整个学年,包含梦想课程、勇气课程、团队课程、青春期课程、宴会课程、感恩课程等等,在单车节毕业典礼课程中达到最。

两大文化探究课程:在系列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升每一位儿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以及对于世界文化的理解力。中国文化节,学生们以56个班级,研究56个不同的民族。通过走进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民族服饰文化、感受民族饮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等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多姿。外国文化节以科技、政治、饮食、运动、文学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一届聚焦一个国家(如:走进美国――自由与梦想,走进德国――自强与坚韧等),引领学生广全球视野,拥世界胸怀,担人类责任。

2.创新两类课时设置

在“七号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系统整合了课程与课时,在不改变课时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与优化,设置了40分钟的基础课与60分钟的联课,从而实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与最优化。通过前期的调研、采访与分析,我们对60分钟联课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与问题的提前性破解。从学生立场与学科角度出发,建构起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联课教学组织模型。

3.建构一种易课理念

我们大胆提出了“易课”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学科教师走向领域导师。学生的身份从单科的学习者成为整合的探究者,从个体的学习者成为团队的合作者。学习的过程聚焦协同学习、深度碰撞、差异引领、成果共享。形成“三学三展”的易课模式:课前自主先学,课中合作群学,课后拓展延学;课中自我展示、同伴展示、团队展示,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五个不一样: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延后学习、提前自学),学习目标可以不一样(普适目标、个性目标),学习内容可以不一样(整合学习、跨段学习),学习地点可以不一样(教室、个性化学习室),学习方式可以不一样(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4.开发一套选课系统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同样重要,只有让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孩子们才能被吸引。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我们开发了学校课程管理平台,设置了选课系统。生每人一个账号,一站式登陆,实现电子选课、即时备课、资源共享、数据记录、评价跟踪、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四、改革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1.尝试推进全程性评价

形成课程开发的全程评价体系。重视课程开设的需求评估、课程纲要的撰写评价、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课程成果的展示评价。

2.尝试推进立体性评价

从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课程参与受益者、课程观察与管理者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与实施效果进行立体性评价。

3.尝试推进特色性评价

(1)从单一课程评价走向整合领域评价。如:从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五个维度形成“阅读与表达”课程领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2)从量化定级评价走向质性升级评价。校本化制定普通话评价标准、英语考级标准、中英文写作升级方案及阅读银行评价方案,引领学生自定目标、自我挑战、自我提升。

(3)从技能达标评价走向素养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进行跟踪记录与实时评价。如:结合学校“假期直通车”作业改革,进行“阅读与表达”假期作业内容、形式的设计研究,重视个性阅读,提倡综合实践。

五、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1.目标体系建构的三大原则

(1)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原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校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课程建构需要我们看到不同、尊重不同、发展不同。

(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富有独特思想、独立人格的生命体。课题的研究、课程的建构、课堂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师生同生共长的旅程。让每个教师感受专业的价值、体悟教育的幸福,是学校的应有之义。

(3)基于学校特色建构的原则。学校最大的特色不在环境而在课程。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学校课程之根正是学校的文化之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用课程为学校立魂。

2.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理念

学校成其为自己的学校,课程成其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成其为自己的课堂,每一位师生都可以、也应该“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其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自己是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要参与课程的决策、设计与实施,每个人都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创造者。自己的课程,从群体上讲是学校的课程;从个体上讲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自己的课程。这里的教,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教。这里的学,既指学生的学,也指教师的学。[1]

3.学校课程管理的三种策略

(1)理念、机构、机制一体改革。确立学校教育哲学,指导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变革学校组织机构,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引领。改变学校管理机制,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创造。

(2)课程、课题、课堂一体探究。以改变思维方式为第一要务,课题导航课程变革,课改推进课题深入,改课实现研究增效,实现课题高位引领与课堂底层实施的双驱动,建构“课改―改课”一体化进程,让课程、课题、课堂共生长。

(3)研发、实施、评价一体管理。形成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学、研、创共同体。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全程进行指导、推进、督促、评估、反馈、调整与优化。

基于个性化培养目标,全员聚焦课程的结构方式、组织方式、实施方式的改革,形成了人人开发、人人研究、人人发展的良好科研生态。教师的课程意识得以提升,研究能力得以提高,特色发展速度得以加快。而课程内容的多样与可选,课程实施的立体与特色,又促成了儿童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达成。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推动的不仅是师生的个性化生长,还有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改变是研究的常态,创新是行走的姿态。课程改革,我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