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综合科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科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科管理制度

第1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药房管理;合作分析法

在医院药房的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当高效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在医院药房管理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方法,对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和意义,应该逐步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两个药房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药房的大小及药物流动非常相近,而且两个药房的工作人员数量、男女比例以及学历分布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选取的两个药房中的一个进行常规的管理,也就是说对这一药房的原始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应的分析,药房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并不进行任何改变。而另外一个药房的管理中,需要根据药剂科的基础管理工作设置原始流,将其各种原始记录作为基本的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统一收集,然后利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发现数据资料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管理后,随机的抽取两家医院的患者,对其进行药房印象的问卷调查,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特定的分析比较。问卷结果在80-100分之间为优,60-80分之间为良,成绩在60分以下的为差。

1.3 数据处理 将上述调查结果中的数据全部输入到SPSS18.0软件包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利用X2进行检验,取95%可信区间,P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为:常规管理组的调查总人数为53人,优、良、差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5(28.30%)、25(47.17%)、13(24.53%);循证医学组的调查总人数为65人,优、良、差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25(38.46%)、39(60.00%)、1(1.54%)。从上述这些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常规管理组中的优良比例占到了75.47%,而循证医学组这一数据的比例占到了98.46%,后者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这说明循证医学原理的合作分析法可以明显提升药房管理水平,使其变得更加严谨。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

3 讨论

循证医学原理严格遵守着客观的科学依据,利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在医院的药房管理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法对各种原始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医院的药房实现更加合理的管理。通常循证医学管理实施的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搜集相应证据、证据评估以及实施证据。

具体到药房管理中时,对药房各种原始记录和基本数据、制度、指标等进行的管理是整个循证医学的基础,而各种原始数据作为基本依据,对药房原有的管理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最终使药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得到更明显的提升。

在药房管理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时,需要对以下的数据进行基本的记录:差错记录表;差错记录分析表;不规范处方记录;不规范处方记录分析表;退药记录分析表;退药记录表;住院药房咨询分析;门诊药房咨询记录表;住院药房咨询记录;门诊药房咨询分析表;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合理用药调查表;门诊一般处方分析表;门诊窗口纠纷记录;出院带药问卷调查表。对上述这15种基本的记录进行详细记录,可以使医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实现医院对药房各种管理的不断改善,从而提升人们对医院的整体印象。

并且在将循证医学原理运用于药房管理时,根据医院的原始记录制订了以下25项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门诊中药房药品的管理制度;门诊西药房的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规程;门诊西药房药品的管理制度;门诊中药房的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规程;住院药房的工作制度;急诊药房的岗位责任以及操作规程;发烧药房的岗位的责任以及操作规程;住院药房的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药房的岗位责任以及操作规程;手术室药房的工作制度;药库药品的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临床科室基数药品的保管制度;药库人员的管理制度;摆药室的操作规程;制剂室的工作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药师下临床的工作制度;临床药学的工作制度;药物咨询的岗位职责;消毒岗位的操作规程;药剂科药品的质量管理制度;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药剂科的安全管理制度;药剂科中预防“非典”的应急预案;药剂科主任的工作制度;药剂科主任的岗位职责。

由数据显示,在对药房管理时进行了15项基础记录以及制定了25项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将循证医学原理运用在药房管理中后,人们对于医院药房的评分有一定的显著性的提高,并且在对药房进行管理时更为严谨。对于由数据所显示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提出,并且进行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所以,对医院药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使用适当并且有效率的管理制度十分的有必要。而将循证医学原理合理的融入医学管理中,对于医院药房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2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近况;发展趋势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工程技术及企业的综合性分析研究的管理学学科,是企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企业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可以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学到一些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可以较为全面地提高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其开拓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企业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品牌管理等。同时,也包含一些企业的软性资源建设,比如企业文化,企业的一些公益活动等。而企业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数据的分析,还调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工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策略,从而最终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企业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概念随之引入,企业管理指导思想也不断地发生巨大的转变。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且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就本质而言,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间实力的较量,更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出现战略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机制僵化、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协调不及时、日常管理混乱、组织结构缺乏柔性、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作,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满足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具体来说是很多企业只管生产,不关心市场调查研究,不把市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产品销售不出;而且,企业不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明白质量来源于管理、效益来源于管理的道理,造成企业只收获短期利益,做不到效益收入长效化、规范化。

2.2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盲目地采用“零库存”策略,忽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如果生产部门只顾自己的生产工作,而市场部门也不能有效及时地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这样极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企业的原有产品无法满足这变化了的需求。最后,积压的产品不仅占用了企业的生产资料,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管理费用。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意思到物流的重要性。

2.3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管理者以追求高额利润为企业的首要目的。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更多的企业越来越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除此之外,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人生意义的实现更加关注。

2.4企业管理定位不清。现如今,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国际大形势的变化,都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主体思想发生大的变化。企业不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还要履行社会发展和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前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同时把创新放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的首要位置,运用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5企业管理制度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是使企业能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使企业管理保持活力、反馈及时、政令畅通;而缺乏企业管理制度,则会使企业管理混乱、信息迟懈、人员懒散。更加重要的是市场调查、生产管理、销售保障、企业维护等都需要有好的企业管理制度的配合,确保任何一项环节都能环环相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6企业管理应用落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不高,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主体本身的贡献有限,未能有效的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其作用现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没能有效的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没有做到有效的洞察,无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人力资源部门游走于企业的,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7企业管理脱节经济环境。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性市场概念正在慢慢淡化,资金与产品流动性加强,国家与城市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产品系列化、资本运作国际化、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化等等,可现如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没能通过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来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作用、资本运用等方面效用没能最大化,阻碍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未来策略

3.1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参加工商管理课程的培训是企业培养工管人才的主要途径,而选择好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好的培训机构有以下三点重要特点:第一,培训机构拥有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工管人才的重点学习内容,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是决定成员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第二,培训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深入浅出地把工管知识有效地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并且培训师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有前沿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第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当前最新的工管事例运用到新式的科学理论当中,引导学员做到学以致用。

3.2着眼全球化企业管理规则。现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应该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虑和布局。这种国际化管理,包括了管理理念国际化、品牌塑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及企业技术、市场销售、客户管理、税收管理、财务管理等全面的国际化。其中,管理国际化意味着企业管理在国际间的关系应该发展成为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种“竞争合作”关系不仅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同时带来不曾有过的机遇,因此要求企业要以更开放的理念及国际视野、意识来认识并提高企业管理和实践。

3.3制定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拥有了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优秀的人才也如一盘散沙一样,不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效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以下两个重要特点:第一,管理制度包含权责利,能够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惩处,使企业管理能有章可循、恩威并施;第二,管理制度条理清晰、权责明确。清晰的管理制度,能使企业管理高效率的开展工作,不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

3.4完善人性化企业管理建设“以人为本”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很多企业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都是以企业经济利益为前提,缺乏人性化管理,造成企业职工人员流行性大,企业管理常出现断层,这样不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害。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应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人性化层面,体现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在病假、工伤等问题上,多采取人性化制度,展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四、结语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之一。通过转变企业竞争核心、制定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规则、培养一批有着先进工商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企业工商人才等可有效地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现状,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作用,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施京京.企业管理与文化导入.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11

第3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三级医院评对实验室的要求,包括科室任务、科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室内及:三问质控、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教学科研、实验室防护等方面来考核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以及编写全科的管理性文件系统(GOP)和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到各种制度的落实记录的过程,目的是将医院等级评审作为科室工作的动力,切实提升检验科的标准化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体系。

我院检验科下设5个临床检测专业实验室,在院领导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的努力下,依据甘肃省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督查细则的相关规定,终于通过了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组的评审。现就我科在这次评审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以与同仁分享。

1甘肃省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临床检验部分从科室任务、科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室内及室间质控、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教学科研、实验室防护等方面考核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从而评价能否达到三级医院对实验室的要求。

1.1技术水平的仪器设备方面,我院在2004年为检验科增添包括HITACH7080全自动生化仪、法国梅里埃细菌鉴定仪及德国LUMINU化学发光仪等大型仪器,从而在硬件方面完全达到了考核要求。

1.2科室管理中,我科编写了全科的管理性文件系统(GOP)和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其中GOP包括急诊制度、标本管理制度、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与临床沟通信息反馈制度及事故登记制度等共2O个文件,并且每个制度有落实的记录。SOP包括每台仪器、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有详尽具体的标准操作,而且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做改进和更新。每月进行两次与临床科室随访及征询意见工作,并在每月的总结会中分析解决,并分为三级:A当前立亥4能改进的;B通过努力可改进的;C通过努力不可改进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改进的。对A事件责任到人,当即改进并向临床通报;对B事件在规定的期限内责成相关人员协调解决并在改进后通报临床;对C事件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时时关注改进的可能性,在条件允许后改进并通报临床。

1.3实验室管理中,我科从人员资质、科室各专业分组管理、仪器试剂的性能评价、检验报告单的审核、标准化及发放、质量控制等方面人手,遵循“高标准、精技术、优质量、亲服务”的精神。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健全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检验质量抽查制度、质量控制失控处理程序等16个管理文件,切实落实室内外质控工作,对科内开展的各个项目,有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使室内质控成为每天报告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和前提;对无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以试剂标准校准仪器或进行定期的室间比对监测措施,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第4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复杂介质;仪器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7;G48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2.041

现代化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素质和科学探索思维的摇篮。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教学实验研究平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磨合和信息时展的检验。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香港理工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在某些方面可以为国内院校实验室所借鉴。

1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探究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香港高校将英式和中式管理理念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管理责任文化,为国内传统实验室管理开拓了思路。坚持以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科研服务和效率规范的管理理念,制定每学期学生实验室的实习课时,其他时间对校内所有学生开放,全方位地为科研和学生教育服务,致力于打造国际普遍认可的、规范科学的学科前沿创新基地。制定了仪器设备使用、实验员岗位职责、校内外共享使用、安全规定等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条例,专门的校级监管,确保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实验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所有仪器设备有专门的工作区域。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及监管制度,保证专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管理制度相匹配。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室,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在设备维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的科研与教育目标,与校级其他部门在同一系统的不同分支下自主运行。该实验室管理细则根据其具体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内容而定,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该实验室作为力学、机械、航空航天等交叉学科的共享平台,在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下,展现出科技感强、利用率高和实用性好的实验综合环境,为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和勇于创新的科研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实践举措

武汉大学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从2013年6月成立至今,积极吸取香港地区和国内优秀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在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举措。

2.1规范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监管

在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研究中心的架构下,材料多场耦合力学实验室共有四台大型仪器设备,配备一名专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具体管理工作依照实验室制定的条例和制度开展,研究中心负责监管。实验室在建设初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实验设备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员职责》《学生使用守则》《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办法》《安全卫生制度》等。在传统的行政院校管理制度纲领下,实验室借鉴并采取“统筹规划、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是指实验室实行公共资金、公共平台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相对独立”是指实验室可在校级管理制度下,自主发展实验基地,扩充、更新、改造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实验室根据现有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从学科建设、结构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制度的优化整合,鼓励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参与实验室教学和研究工作,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监管方面,实验室由中心负责人、团队成员、实验管理员共同组成自监系统。中心负责人统筹协调科研方向和实验建设,在学术上对各团队成员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团队每个教师身上,实行共同分级负责制。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团队内部监管数据共享系统,对管理过程实时查看,实现管理工作的数据化。这种制度的改变避免了管理滞后、管理工作信息不畅等缺点,保证了监管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确保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1-2]。

2.2实验室与现代化信息结合的创新模式实践

武汉大学大力支持力学学科的发展,并投入科研经费1000万元,利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实验平台,旨在为宏观—微观多场耦合多尺度力学科研与教育实验服务。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参数指标、运行工况、运行时间、部件情况等均录入专业实验管理的信息系统,可随时查看所有的资料。为保障设备时刻处于人员监管状态,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与管理员工作区与公共实验区实行透明隔断处理。对于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系统,实验室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安全防护系统从室内外监控、火灾警报分段控制、室内隐患防护、红外分布防盗到门口指纹识别等采用新型联体式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证可查、即时有效。卫生系统方面,所有仪器设备的卫生和保养状况按制度严格执行。所有安全、卫生工作都被录入系统,团队成员和负责人可随时查看每一处区域的安全保卫及卫生状况,并根据情况同步管理调整。设备使用方面,按照“实验预约—设备预设—运行监控—结果处理”的使用流程进行管理。整个实验资源均对校内外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实验室管理系统设备使用分支,与武汉大学设备共享信息数据平整衔接。从实验预约开始到实验完成阶段,均由系统分配指令,实验人员需按照相应步骤规范完成,每一步系统都会自动记录,不仅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而且简化了实验人员的事务性工作。通过以上举措,实验室已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实用人才培养基地[3-4]。

3结束语

武汉大学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实验室,积极探索、借鉴和参考国内部分高校的先进管理理念、模式和经验,建立和规范了新型先进实验管理制度,利用系统化、实效化的监管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整合实验资源,将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而且为力学、材料、机械等交叉学科搭建起了先进的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梁美娜.香港高校实验室的服务式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88-190.

[2]陆小珊,田岚,.高校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4):7.

[3]侯亚彬,宫德龙,丁颖.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1):150-151.

第5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科管理制度建设

0 引言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严密细致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按照有关的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的要求办理业务;会计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要经过一连串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分析等处理程序;会计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作为核算和管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会计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当代电算会计替代传统会计的变革,必然要求赋予会计管理制度以新的内容。高等学校会计科作为一个基层会计工作组织,为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正确履行管理职能,其自身的管理制度改革建设则显得尤其重要。我认为,普通高等院校会计科应制订三项管理制度,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具体实施会计工作的有效管理。

1 确定会计科工作范围

普通高等院校主管会计机构是计划财务处,计划财务处一般设有综合预算科、收费管理科和会计科等职能科室。隔行如隔山,会计科工作范围是为了适应学校其他部门需要而制订的一项对外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校各部门明白会计科的工作内容,同本处其他科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会计科应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按《会计法》进行会计核算,履行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职能。②负责办理报账、转账及内部结算业务,正确编制记账凭证。③负责人员经费的计算、审核和发放,代扣代缴税金。④负责全校预算支出的监督执行工作,定期财务信息。⑤负责学科建设、科研课题、师资培训等管理会计工作。⑥负责学校基建财务核算及监督管理工作。⑦负责缴存财政专户资金的入账及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录入、审核及对账工作。⑧负责会计档案、票据的管理工作。⑨负责编制财务工作报告及年终决算工作。

2 制订会计科岗位责任制

会计科岗位责任制是一项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科内部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其岗位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条例要求细化,使每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位会计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会计科岗位设置及其主要内容是:

2.1 会计科负责人岗位职责

会计科负责人要落实会计部门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领导本部门人员认真贯彻遵守国家财经法律和政策,维护财经纪律,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学校《报账规程》组织管理各项会计核算业务。组织本科人员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提高业务素质,端正工作作风。掌握了解全校各项经费使用执行情况,严格控制超支部门报销,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各项支出。随时处理前台报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做好内控会计工作,提供必要的管理数据。

2.2 财务长岗位工作职责

①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依法规范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②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和学校年度预算设置管理代码、进行科学的指标管理。③每日汇总记账前凭证,稽核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办理记账手续,保证账务数据准确、完整,及时提供各单位、项目的经费状况。④与综合预算科协作,将学校审核通过的预算数据准确无误记入财务系统。⑤做好月末结账、年终账户冲转、年初账目调整和余额初始化工作,确保财务数据安全完整。⑥按时编制会计月报表及年终决算报表,定期分析财务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⑦定期提供财务信息查询数据及咨询解释,正确设置用户查询权限。

2.3 系统管理员岗位工作职责

根据学校财务管理需要设置使用用户,正确授权每一用户可使用的功能模块。每天工作结束后备份数据,加强服务器的管理,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及时解决系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做好财务系统的升级换代工作。

2.4 前台报账岗位工作职责

熟悉和掌握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敢于坚持原则。熟悉学校报账规程,正确运用记账代码,准确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对无预算、无经费的开支不予报销,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按规定要求退回补办手续。

2.5 基建核算岗位工作职责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熟悉基建结算规则,依法保护学校利益。依照工程进度办理基建工程结算。对无计划、无合同、手续不完备以及不合法、不合理的支出不予受理。对基建支出项目、内容以及应付款项进行经常性分析,为降低投资成本、及时掌握有关投资支出信息提供可靠依据。认真审查基本建设预决算,对已完工工程项目及时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固定资产移交和会计处理工作。

2.6 工资核算岗位工作职责

会同学校人事部门严格按规定掌握全校教职工工资、离退休金、补贴、津贴的标准。及时登记和调整每月人员经费的变动情况,认真做好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款项的代扣、代缴、核对以及与工资相关的各种款项的计算、扣除工作。完整保存个人工资档案资料、人员经费发放历史数据,便于查找。

2.7 出纳岗位工作职责

熟悉掌握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严格按规定办理结算业务。熟悉银行和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根据审批后的转账通知单准确填制银行和国库集中支付凭证。按照报账规程办理现金支付、国库支付和银行转账,严密手续,所有现金和转账收支凭证必须先审核,后办理。加强安全意识,对经管的保险柜、各类印鉴图章、网银国库密码、支票单据、有价证券等必须严加管理,杜绝不安全因素发生。

2.8 综合结算岗位工作职责

认真做好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按计划节约运用好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根据有关协议做好教师培训经费的预付、报账、审核和登记工作,维护学校利益。正确计算及准确反映各种项目课题经费的来源、使用及结余情况,保证专款专用。定期与学校物资管理部门联系,严格按合同办理政府采购结算,做好财产清查工作,保证账实相符。

3 制定会计科承诺制

会计科是学校的资金管理部门,会计是学校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具有强制性和较多关注公众利益的特征。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外,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利益。制定会计科承诺制度,对于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和执业质量,建立真正的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其主要内容是:

第6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利用班会制定学期目标。随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每学期初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全体学生结合每学年的学科特点制定学期目标,班主任也可提出硬性目标,对学生的出勤率及及格率等做出相应的规定,部分学生为满足自身自由发展而提出一定的学期目标,如学期社会兼职及职业规划目标等,为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在该学期内由班干部监督完成学期目标。2.进行班委会及班长的竞选。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团结一致的班委,班级应不断的优化班干部竞选的模式,可实施班干部任命制,即经全体学生一致同意后任命班长,班长结合学期目标的要求及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要求,选择班委员。班长竞选过程中,应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所有候选人依据目标参与竞选进行演讲,通过发表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提出为班级服务的设想,获得同学们的支持。竞选成功者有权参与班级委员会的组建。部分班级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条件作为担任班干部的门槛,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3.合理分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作为完成班级目标的第一责任人,班长应与其他班级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班级目标及任务的完成。班长可通过与其他班干部成员共同协商的方式,将班级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由所有的班委成员共同实现。班委成员依据自身的职责设定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班级管理人员应将班级的分工情况及工作方法等以张贴布告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公布,为班干部有效的管理班级提供依据,同时为同学们监督班干部工作提供依据。4.加强监督与引导。为保证班级目标有序的实现,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及时的了解班级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每个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班干部应及时的将部分特殊情况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也可通过班级学生了解班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班级成员对班干部服务水平的认可程度,及时的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的提高班级管理及服务的水平。5.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奖惩制度,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应对工作出色的班干部及班长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及奖励,但同时,对部分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班干部成员应进行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二、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及效果

1.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以上的班级管理措施后,班级管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层面的矛盾上,其为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以上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及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游侠的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合格的班干部。(2)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多数学生及班干部无法再短时间内接受以上的管理模式,造成班级管理效果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及班主任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间接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班级干部、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不足,班主任无法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的实际水平低下。2.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效果。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班级成员挂科的现象大幅度的减少。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低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一学期学生挂科的现象严重,采取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后,第二学习学生挂科的现象减少,班级成员的平均分显著提高。(2)不断的丰富了班级活动。在班级过程中,班干部通过制定并落实班级活动的方案,有组织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使得每位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增强,有效的活跃了班级氛围。(3)促进了班级成员目标的实现。在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每个班级成员均可参与集体行动,积极的思考自身的发展要求及未来目标,班委会依据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为班级提供服务,组织目标相同的同学共同努力,在相同的目标下,班级成员行动的动力不断的增强。

三、总结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自控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该管理模式通过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班干部的素质及能力等不断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不断的进行沟通,可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小花.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艺术的运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

[2]张慧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7):140-142.

[3]钟园园,张先成.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体会[J].科技信息,2008,(33):669.

第7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前言

医院档案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医学事业的科学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量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地。所以本文主要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误区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改进的方法。

1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误区

1.1 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

由于档案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在一些部门和领导中存在着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医疗、轻档案”的意识较为严重。由于对档案重视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所以现有的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新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不断投入使用,而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订,致使有些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资料未能及时整理归档。由于档案管理分散,各科室分散管理,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也不利于档案利用率。甚至出现重复保存,造成物力、人力、和空间的浪费,更有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却没有纳入管理。

1.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以及检查考核制度仍不够健全。 由于管理制度不严、不健全,各科室保管的材料不能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甚至出现遗失或损毁。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医院管理中,一般都按照卫生部要求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由于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考核措施,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方案中,致使检查督促考核也得不到落实。

1.3 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业务水平不高

我国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外语差,档案专业毕业的高层次人才较少,己经成为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却没有纳入计划,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服务方式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同时,给档案管理带来较大困难的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较大,档案管理作为一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管好用好档案,管理人员在长期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对档案管理很重要,但由于一些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经常变动,不但致使己经培养好的档案人员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需要对新的工作人员重新培养锻炼,给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误区

2.1 加强领导重视程度

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也是科学管理档案的前提条件。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医院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平日里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和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性很强,因为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若要做好此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单一靠档案管理部门是难以开展的。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转变“重管轻用”的观念,克服“无所作为”的消极落后思想意识,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型管理,为上门查阅档案的人员提供热情的服务,主动为医学、科研活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2.2 构建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成立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做为档案管理机构按责任应具备组长、副组长,成员为主要科室主任。各科室都要设一名兼职档案管理员,其主要负责是对本科室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并定期交至档案室存档。这样,通过过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从而保证了整个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除了要将此内容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还应该将档案管理与科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既要要求科主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又要明确科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为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提供了制度指标。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加强有关内容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新课题。如医院面对医疗市场所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些经营活动要形成各种不同的方案、协议等,应及时收集归档。又如提倡采购招标,其招标方法、程序、协议、合同也应进入归档材料之中。所以,要进一步健全医院档案管理组织,落实专人收集。

2.3 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目各医院从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程度明显不足,很原来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而是从行政、护理、计算机管理等部门转岗过来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培训之后,便开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医院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 各医院应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档案收集处理的过程将十分混乱。要改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尽快实现服务主体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服务方式由实体型向信息型转变,服务手段由手工型向技术型转变。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专业素质,增强科学管理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梯队,以便适应医院档案管理业务的发展,不断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完成组织上的安排。

第8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科研管理;制度伦理;科学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13-02

就当下而言,无论高校、科研机构,还是相关职能单位,科研管理都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程度深、涉及时间跨度较大、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基础工作。科研工作层次、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显示相关机构的研究水平,而且直接影响该机构的综合实力。以高校为例,无论是研究型院校还是教学研究型院校,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生质量,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以及规范科学研究管理相关制度,使得科研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势在必行。

一、科研管理中科学制度设置的必要性

制度是一个群体或者组织所共同遵守的相关规程与行动准则。制度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定群体或者组织的群体诉求、社会生活从单一的、偶然性的、不固定的生活方式向普适性、稳定性转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化是组织或者群体发展和成熟的重要过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整个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使得组织或者群体中的成员有了规约,共同遵守相关的行动准则,从而最大化体现组织或者群体的运行效率。近代社会以来,以“科层制”为代表的组织制度形式充分体现了这种规范性、高效性与约束性。正如“制度是众所周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其目的在于抑制人们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1]。组织运行的高效性与规约性要求科研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完善合理的制度可以精简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可以约束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规范科研活动中的行为,让人们在制度的约束下依法办事;此外,完善的制度还可以激励成员,促进创新[2]。因此,科研管理中设置科学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科研管理中,科学的制度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首先是系统制度,系统论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就科研管理维度而言,必须是一个围绕科研工作长远规划的系统性工程,各个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次是信息制度,信息制度是科研管理科学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当下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网络构架是否合理,管理制度内部信息是否透明高效运作,都影响着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制度构建的合理性。科研管理的工作者与参与者只有加强管理者自身的学习,提高对自身工作目的和职责的认识,同时又需要具备全局意识,创造性地运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各种先进工具,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和法规,掌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特点和要求,才有可能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能。再次是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科研管理中重要的制度手段,体现了科研管理中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统一。科学的科研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应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有机结合,从形式和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事业激励机制、目标激励机制、需求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职称晋升激励机制和反向激励机制。从而将激励机制纳入科研管理的全范围、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与影响。

二、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本伦理向度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研管理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制度,用科学的制度来规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然而,现代性的科研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科学性,另一方面这种科学性又使得管理模式与方法相对失去了应有的弹性与人性。制度化一方面能够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科研管理模式本身缺乏弹性。以高校为例,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多沿用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其问题集中表现在科研管理权力过度集中和分散的现象同时并存、科研管理和其他行政管理职责难以理顺。一方面采用垂直的组织体制,科研管理权力过度集中,缺少适当分权,因而下级相关部门缺乏对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考核、成果的产出与转化等科研管理的必要权限,也缺乏承担科研管理相应的责任,难以发挥自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科研工作完全下放,权力过于分散,科研活动多以学科专业甚至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开展,院(系)、学科之间界线分明,院系之间、重点实验室之间以及课题之间的成果交流和科技资源有效协作少,缺乏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和资源共享,高等院校多学科协同创新的优势难以发挥,难以在校内外瞄准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学需求进行较大规模的跨学科研究活动,不利于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产业能力的提高。制度的弹性遮蔽需要引入伦理向度来解蔽,用制度伦理来解决制度科学性背后暗含的机械性。所谓制度伦理,就是指伦理化了的制度,亦指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它是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道德评判。制度伦理立足于伦理,旨归于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规范来维系伦理性准则,通过伦理准则的道德约束来促进制度的效能化。制度内涵的伦理价值与道德准则通过制度的制定、实施与遵守形成一种普适性的道德理性与实践理性,对制度的规约与伦理的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科研管理中制度伦理首先强调人本主义维度。伦理的基点、论域、旨归都是人,任何的伦理道德规约都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并且指向现实的人。同样的,科学制度的制定者、实施者、受用者与监督者也都是现实的人,这使得制度与伦理具有了共通之处。制度伦理中的人本主义维度,就是要关注科研工作者的同时也注重科研管理者个体价值的实现,对其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方法等提出了要求。在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上,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先”,把科研成果与科研主体“人”结合起来评价,兼顾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一的量化标准所引发的投机心理和虚浮之风。其次,科研管理中制度伦理强调制度的“法”、“情”、“理”相结合。“法”、“理”、“情”三者的结合体现在制度伦理语境之中,就是既要注重科研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强调在制度制定、实施、监督和运行阶段都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又要注重科研管理制度的伦理性,使得科研管理制度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带有人情味的现实可操作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人性化的制度。从制度伦理角度而言,做到三者的结合,就是要理顺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目标考评和偏差纠正,注重科研成果创新和权益保障。能够做到从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管各个层面的“法”、“情”、“理”相结合,就能够实现伦理对制度的解蔽。再次,科研管理中的制度伦理强调科学维度与伦理维度结合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产生于现代工业时代,是企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文化的象征。它主要是体现现代管理适应社会分工的需求,建立在基本管理基础上,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和合理配置资源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制度与伦理精细化的结合,就是用伦理的德性维度解蔽制度的工具理性维度,具体表现在经费管理精细化、制度管理精细化、项目管理精细化、保障与激励措施精细化等。伦理与制度结合的精细化结合一方面有助于伦理规约的展开,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管理科学的效率。

三、科研管理制度伦理的启示

科研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主要管理对象,因而在其过程中更加突显制度与伦理的结合,讲求制度中的人性维度与伦理中的科学层面,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发展。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制度伦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树立制度理念,强化科学意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必然向科学性发展。现代的管理制度意味着制度制定、实施、保障、监督等层面都需要科学性与高效性,这就需要在科研管理中改变以往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科技人员的主导地位,把过去那种以行政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轨道上,引导和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科发展、实验室建设、绩效考核、经费管理办法等重要问题的决策和指导上,要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作用。其次,构建“以人为本”与“科学严格”相结合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要求科研管理者根据时展和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采用协调、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中注意贯穿“以人为本”与“科学严格”精密化结合的核心理念,将制度化与人本化有机地融合。具体来看,构建“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就是要兼顾人本主义的“里子”和制度化的“面子”,通过制度化、信息化手段整合高校之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的各类人才和科技基础设施资源,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申报和承担综合性的大型科研任务和联合科技攻关项目,提高科研成效和水平。同时也要关注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科技型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快政产、学、研、用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综合科管理制度范文

【摘 要】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关键词】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消毒灭菌和隔离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手段,是院内感染监控的重要工作,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院内感染科及护理部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等护理质量标准,在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中有着重要地位。几乎所有护理操作都离不开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护士是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主力,因而全面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被视为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

1 院内感染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日益为护理界所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改变着特点,也不断增加威胁。严格地执行消毒、隔离、灭菌,制订一系列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和护理管理制度,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前提,而运用现代化护理和管理手段则是降低医院内感染危险性发生的重要途径。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的空气中、物品上都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门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组织管理科学,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多边缘新学科,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总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总系统的协调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医院内实行各种消毒相隔离措施[1]。在医院,接触病人最多的是护士。传染病人、感染病人、危重病人、高龄病人、免疫力功能低下病人等,都需护士精心护理才能获得康复,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院内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手段消毒、灭菌、和隔离等主要技术措施都离不开护理操作,护理管理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2 加强宣传教育 健全组织机构

院内感染必须从护理部教育入手,对各级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消毒、隔离技术培训,使预防感染的各项计划和措施变为群众的愿望和行动。举办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一年内最少五次,举办护士长学习班,请预防医学的专家教授及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讲课,使护理管理干部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威胁及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院内感染及护理部制定检查细则下发到各科,以便护士长有理论指导、有行动依据、有具体措施的抓好各科的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为使控制院内感染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护理部在全院各科室建立相对独立的感染监控网,在感染科管理监控下,定期举办学习班,采取边讲课边实习的教学方法,讲授隔离消毒灭菌及监控理论和技术,并组织学习监控职责、制度等管理条例,使他们能独立完成本科室的隔离消毒灭菌工作。尤其是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等护士在血源性感染性的危险与预防中尤其重要,院内感染科及护理部对于各级护理人员,除培养她们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习惯外,还必须加强个人卫生的管理,如保持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及各种器具等清洁和合理使用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预防为主的意识,使每个护理工作者都能主动执行清洁隔离消毒灭菌等操作规程,认真完成监控任务。

3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检测指标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各项工作的准则和检查评价的依据。与预防医院内感染有关的护理制度主要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陪护管理制度、治疗室管理制度、换药室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护理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以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常规物品消毒灭菌质量考评标准”,科室每月自查,每月护理部率领全院护士长下科室检查,感染科每月检查全院各科室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及得分情况。为院内感染监控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院内感染科及护理部特别重视侵入性治疗器材用后的预处理、体温计的消毒处理、污敷料及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等。

4 抓好重点监控部门的检测监督

在院内感染的预防中抓好重点科室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感染科及护理部对易造成扩散的几个主要科室实行重点监测,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每月一次检测监督。如:消毒供应室是全院无菌器材、敷料的集散中心,又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处理中心,若造成交叉感染,其覆盖面波及全院。

完善护理管理通常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贯彻执行全院统一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控标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目的[2]。这是院内感染监控在护理部的协调作用下,更好的完善感染科的职能工作,使工作能够彻底地做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预防交叉感染,对病人及医护人员都是很重要的防护作用。所以说感染科的监控是与护理部的协调作用离不开的。护理部在院内感染监控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