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第1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主体性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 在高中历史必修1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3节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节中,对于“走向联合的欧洲”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自己讲述,结果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不仅包括欧共体还有欧盟,也就是说他们把第2、第3节的内容连在了一起,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安排了一次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到商场、家庭、商业街等地展开调查活动。如何调查以及调查什么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开展的,事后从生活中的全球化、温岭招商引资的政策、进出口数据、我们的想法等几个方面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边展示边解说,精彩的解说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使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感悟了教学内容,展示了风采获得了自信。

这样的学生活动自然精彩,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这样做。类似这样的探究活动必须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否则效果不好。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惊喜。

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的弊端: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只能死记硬背,复制老师讲授的知识,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和考试的机器。看来,学生没有问题恰恰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

所以,课堂上要把提问的权利放给学生,让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教师首先要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例如,在讲解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这一节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革命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即从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这些都是课本上比较明了的知识,就不需要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提问,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需要引导学生设问的知识点,如造成革命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等。的影响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什么说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说是的开端的根据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更加便于学生掌握。

三、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更为重要。学生要有一定的时空去寻找未知答案,要有一定的时空去验证自己的奇思妙想,要有一定的时空去进行调查实验,要有一定的时空去展开讨论与争辨,有时还要冷静思考,有时还要交流与总结……因而,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空,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创新的思维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放飞思维,展开想像。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启迪学生思维,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2节一节时,“日本的滔天罪行”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我就给学生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学生看得极为认真,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手段,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四、创造平等民主学习氛围,从情感上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字] 外语教学; 外语学习;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常欣(1975—),女,甘肃成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加工心理机制的脑功能研究。E-mail:changxin@shn

一、引 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所衍生的网络教学则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新兴产物。伴随国内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的热潮,网络教学同样出现在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领域,给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及其体验。与此相适应,各类网络教学形式,诸如外语学习网站、外语网络课堂、在线外语学习工具等相继出现。从不同步的E-mail交流到同步的语音交流,从不可视的文字聊天到可视的视频聊天,从小范围的在线外语学习俱乐部乃至世界性的外语交流论坛,外语网络教学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与变革,在技术、种类、数量、质量和广度上都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外语网络教学肇始,大批外语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们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这一问题。Atkinson发现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很有效果,[1]Gonzalez则利用E-mail交流来帮助提高课内外的外语学习,[2]Hsu证实在线阅读俱乐部(On-line reading club, OLRC)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读写能力,[3]而Sotillo开发的计算机媒传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目前在外语教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4]而今,网络教学,特别是网络课堂教学在外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同步训练和综合提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形成了一些稳定的教学模式,例如计算机媒传交流模式和学习管理系统模式。与之相对,虽然国内外语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通过引鉴国外先进的外语网络教学技术,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其发展形式明显具有自发性、不规范性等特点,这就导致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上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质疑。同时,由于对各类繁杂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资源缺乏系统分类,并且各个教学模式的操作性不明确,进而导致教学者在选择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时表现出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无针对性。

针对目前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学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外语学习网站评价标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行为效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即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盛行的几种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进行分类总结,旨在通过探讨它们的基本特点,厘清教学模式的评估程序与标准,进而帮助外语教学者根据教学目的指出针对性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以期能为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网络课堂教学既不同于远程教育形式,也不是学校信息技术课,它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完成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则是指将网络课堂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人们提高外语水平的诸多教学形式。因此,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并不是指人们用外语来教授网络信息技术的课程,也不是单纯的多媒体技术在外语课堂上的应用或者人们所熟悉的远程教学活动,而是指外语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教学动机下,运用一定的网络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使学习者参与到一定的网络环境中,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将网络技术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通过同步或者不同步的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的交流来综合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网络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包括自主性和交互性的特点。[5]将网络课堂教学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不仅有着网络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还有着外语教学一些独有的特性。具体地,外语网络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特点:

1. 交流形式的多样性

比起传统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要丰富得多,不仅可以通过E-mail、留言系统等进行不同步的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在线文字或者在线语音聊天工具进行同步交流,甚至结合视频工具进行面度面的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为不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应用提供了硬件条件,同时使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在交流形式的选择上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2. 交流工具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交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交流,较少地借助特殊的交流工具进行互动。而网络课堂教学利用高科技的软硬件设施,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交流工具的先进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课堂教学的交流工具也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和改进,同时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刺激着网络交流工具的改进和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网络教学中交流工具的先进性。

第3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 增效减负 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单调的课堂形式,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按部就班的完成其教学内容,致使其课堂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同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枯燥、单调的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其二,不科学的课标要求,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但教学目标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负担,学生不能将其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应用。其三,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家长与学生均关注分数,升学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最终导致学生将面对众多的作业与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

二.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增效减负,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最终实现学生的减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吸收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形成。

三.课堂教学实现增效减负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改革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得以实现,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科学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教学时间,进而实现增效减负。

2.促成丰富的课堂形式

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形式的丰富性,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其好奇心较重、活泼好动,丰富的课堂将实现对学生的吸引,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进行高效的安排,可以利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使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丰富的课堂形式还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性、民主、活跃课堂氛围的形成,个性化的课堂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民主与活泼的课堂要求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自主、自律发言的教学环境,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如果用课堂的规则约束学生,将不利于学生观点的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发言,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增效减负的目标。

3.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

第4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卫生学校 体育课课堂 教学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8-01

中职卫生学校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教学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了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因此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对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通过分析与研究促进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的有效提出。

一、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提升有着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体育教材选择没有针对性、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1.课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管理难问题是影响课堂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中主要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学生纪律差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与此同时也使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师难以专注的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教学效率提升。

2.体育教材选择没有针对性

体育教材没有针对性极大的影响了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这集中体现在了许多中职卫校体育教师在教材选择过程中没有灵活进行选择和处理并且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教科书的种类与内容进行筛选、整合、编辑与拓展。这使得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从而给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带来较大阻碍。

3.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

在许多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层次性的缺乏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变得较为枯燥。除此之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也会使得中职卫生学校的体育课实践变得较为单一从而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与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时应当从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地提出对策,这主要体现在提升体育课课堂管理水平、明确体育课课堂教学目标、充实体育课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1.提升体育课课堂管理水平

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提升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时应当从加大管理力度入手,根据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清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方式并注重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重点的明确。在提升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管理水平时不应试图避免面面俱到并通过理性分析确定课堂管理的重点并强度课堂管理方法的实用性,从而使中职卫生学校的体育课课堂在实现基本目标与功能的同时又能贴近体育课实践,从而让中职学生感觉更亲切,最终促进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明确体育课课堂教学目标

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明确教学目标并建立一种综合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目标应当是容易被理解并且可以达到的,同时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较好的提升中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步提升。

3.充实体育课课堂教学内容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是提升中职卫生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充实。这主要体现在体育课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能对中职学生的体育基础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进行有专项性的和有深度的学习。除此之外,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认识到体育课堂的内容应当不仅仅只包括体育实践技能等方面,其教学内容也可以包括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等,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中职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提升运动能力的需求并促进中职学生体育知识的深刻记忆。

4.丰富体育课课堂教学形式

在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中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使体育教学充满趣味性。众所周知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但是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讲述内容多、形式较单一的特性。因此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形式选择时应当对两者的特色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其中的缺点进行摒弃同时将优点进行发挥,从而选择能够具有较强实践性并且能有效阐述体育知识的教学形式。与此同时这种丰富教学形式的分析、选择过程也能促进中职卫生学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使得中职卫生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三、结语

随着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促进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策略的提出,从而促进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课堂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明.谈中职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0,3(6):55-57

第5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一、课堂教学形式——必求“得意忘形”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其实问题不在于课堂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呆板单一”,而在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什么。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追求的是“得意忘形”。

课堂教学时要实现“得意忘形”的理想结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次登上“得象忘形”“得言忘象”“得意忘言”等几个台阶。如知识的传授,应依次经历如下三个台阶:首先,摆脱有关知识所承载的客观刺激物,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刺激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其次,用语言文字将知识表述出来,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最后,把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避虚就实”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等教学实践中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吗?难道说学生在常规课中安静、认真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气氛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吗?其实对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活”与“死”,而在于它到底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什么有益的东西。

课堂氛围不同于教学形式的营造,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如采用宽容能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的个体需求无拘束地发展思维能力;或施行控制手段,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制约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进行,又能让学生按照外在的某种需要发展。在各类比赛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因教师宽容有余而控制不足导致课堂氛围过分活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东西并不多;而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常规课堂中,则由于控制有余而宽容不足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沉闷,在压抑的心态下,学生真正能够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得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同样不多。

笔者认为,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在于是“活”还是“死”,而应该在于是“实”还是“虚”。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形式,如果不能使学生自身个性得到发展,无法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因素,都是虚的。而学生若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即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从外部资源中找到有益自己发展的因素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实的。

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避虚就实,必须既在宽容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向与社会相协调的正确方向发展;又在控制中引入鼓励,实现学生潜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就应该注意以下两个角度:一是允许学生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不能无原则地放纵,须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二是在引导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的时候,也鼓励学生在不违反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价值判断体系。

三、课堂教学策略——务求“弃佳求适”

鉴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

第6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体现形式;有效性;具体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划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教学问题,同时如何避免无效教学行为也成为目前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基本内容。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1.课堂教学的一般表现形式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对数学的简单数理概念的把握和基本运用,比如对加减乘除和简单方程式的了解和运用,对一些常见数学符号的掌握等都是该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一般按照简单概念到复杂数学形式这样的逻辑去教授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该时期的数学知识相对特殊,教学的持续性和关联性可能会随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长度和内容的相对枯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成为必须重视的教学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根据教材去制订教学计划,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教学目标产生偏差的情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课堂所讲的一些数学知识并不是完全可以接受理解,而且教学的内容并不与学生期待的相一致。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也正好印证了该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实是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且尽可能产生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总结和授课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同时需要对其有比较准确的预判。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判断一堂数学课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即时检测,这也是许多教师所认可的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一般数学知识的常用方式;其次,教师去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从课堂上得到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的专注度去初步判断学生对于该堂课程的喜爱程度,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也会得到教师的青睐,这种即时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快速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或者几天时间基本了解学生对于自己所讲解的数学知识的兴趣度,还可以让教师即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无效行为的体现和避免方法

1.课堂教学无效性的体现形式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成效。而且,特定群体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决定教学过程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去甄别对待,比如某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对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能力,但是学生本身对于方程式的基础内容不是很了解,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无效的,因此判定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就是从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生对其接受能力是否契合,如果说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的范围并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就很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无效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2.避免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具体手段

第7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途径展开。由此,抓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保障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现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我们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性。

2.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3.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外语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语难学、英语无用的错误想法。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4.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的目的就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教师及时将课堂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反馈总结方式可采用写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或与学生交谈等方式。

第8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 发展策略

美术课程是一门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人们需要美术,需要“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使他们再活跃起来,在赏心悦目的关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无论从人的本性出发还是从社会现实方面考虑,可以说人人都需要美术,都需要去学习美术,都需要懂得美术。但是,较之于其他事业,美术教育似乎很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很难满足当前的需要。最基础的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很多方面还较令人担忧。

一、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 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三)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

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 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 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 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施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是否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美术教育的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对改进美术教育的策略

在明确了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之后,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任务就是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了。不言而喻,要想使美术教育适应形势,使其更健康地向前发展,最终达到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目的实非易事。这项工作既包括深刻的认知,必要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得力的措施。

(一)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对于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它是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更要懂得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门课程,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切实抓好美术课程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中学每周一节美术课,小学每周两节。与其它学科相比,无论是教学容量还是所占课时比重都小得多、少得多,更不应允许其它学科占用美术课时间了。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中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到课时少、效果好、教学效果好。

(三)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上日程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根本条件。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要靠从下三点措施:

1.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自己在专业支能上的深造,达到以技艺育人的目的。高超的专业水平往主是学生最欣赏、崇拜的,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中占据民高的位置。

2.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开展教师座谈会及师生座谈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吸取好的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就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共同研究。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跟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学生课上课下互动,才能让教师更明白该教什么、该怎么教。

第9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课堂;学生;活动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存在严重的弊端,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没有学生活动,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仅仅是“教师—学生”的形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优于前者,它开辟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传递通道,但学生的活动是静态的,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极其有限,仅来自少数或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仍得不到充分调动。与前两者相比,“立体交流”就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不仅有“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而且有“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这种“立体交流”的反馈信息网络的形成,有赖于精心设计课堂学生活动。

一、精心设计课堂学生活动,“面”应该拓宽

设计学生活动形式,实质是解决一个活动“面”的问题。单调的一问一答式的讨论,虽然优于教师面面俱到、滔滔不绝的串讲,有一定的学生活动,但参与活动者往往只是少数学生,而当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时,活动“面”更是狭窄到了只是几个“尖子生”的表演。这种学生活动,从教师而言,获得的课堂反馈信息是有限的,不利于调整教师有效地“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有效地“学”。

设计学生活动,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和全班参与的活动。比如教《皇帝的新装》,先安排分角色朗读或小品表演,再安排同桌概括复述和全班性复述,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皇帝游行完毕后会怎么样”,接着全班默读叶圣陶的续写故事,最后全体续写。这种教学设计的成功在于学生活动的“面”广,调动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学生活动,“量”应该增加

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耳听、眼看、脑想、口说和手做等五种,前三种是内隐的,后两种是外显的。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量”,指的是外显性的活动量。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活动形式仅限于“听”和“记”,外显性的活动“量”显然不足。若以五分钟为一个单位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外显性活动之比,可能会是9∶0,或者8∶1,充其量不过是7∶2。学生的训练量不能保证,教师讲的效果又很难检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教学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那么,这种师生活动之比应该是4∶5,甚至是3∶6,因为学生的能力是在反复地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活动,是能力训练的必要保证,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要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就整个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活动“量”,但在每一项具体活动的设计和操作时,都要限定学生活动的时间,使其养成重时效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也更保证了整堂课的活动“量”。

三、精心设计课堂学生活动,形式应该多样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形式,涉及学生的活动“面”,此外,活动形式还涉及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对初中学生尤其重要。比如《变色龙》的教学,编课本剧并表演、续写课文故事这两种学生活动形式,明显能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因此,无论是考查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追求教学的后效应,这两种学生活动形式都是值得肯定的。再如检查预习作业或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性提问,教师随意点名回答的形式,不如按座位直行或横行“接龙”回答的形式反馈信息准确、真实。即使是高中学生,教《守财奴》时插入一点课本剧片段表演,对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和把握课文人物性格也是不无裨益的。

四、精心设计课堂学生活动,内容应该有效

多设计外显性的学生活动。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要更多地设计学生口说、手做的活动。要防止课堂学生活动在同一层次上徘徊。教师应时时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及时把课堂学生活动引向深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然,同一层次上徘徊的活动是无成效的。比如教《百草园》,讨论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先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活动,再安排全班性抢答活动,最后安排学生将正确答案写在本子上进行投影。这些活动,形式虽多,但思维处于同一层次,意义不大。

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活动。问题刚刚提出,讨论正在进行,教师马上就越俎代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这实在是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能力训练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