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内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显得日益激烈,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就会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为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内控管理,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关内容
内控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同时内控管理也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企业欠缺内控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无方向可循。就内控管理而言,主要有信息沟通、环境控制、监督等内容,具体来说,内控管理不仅包括为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包括制定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及控制的科学制度。企业实行内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或者存在着潜在的某些的漏洞。财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行企业内控管理的时候,如果不重视内控管理,或者内控管理的方式不正确等都会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同时,也使得监控管理难以实施。因此,一定要不断改进及完善内控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尽可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很多的企业中,通常都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而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少企业既没有正确认识风险,也没有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不合理,往往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在某些企业中,由于部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最终导致这些制度执行的效果不佳。有的企业由于内控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脱离了企业的具体实际,从而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财务监控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监督以及激励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而监督则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控制,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在一些企业中,依旧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且企业的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活动不能有效进行,企业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中有一小部分人员出现违规舞弊的现象,这部分的员工为了获取私利,不惜导致企业亏损,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通常而言,很多企业都重点关注外部市场,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特别是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内控管理,仅仅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对于内控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为了加大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力度,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全体员工内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并通过内控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员工对内控管理作用以及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执行内控体系相关制度,进而促使企业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地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通过检查而临时实行内控管理,这种做法不利于内控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制定,但企业更应当把相关的制度落到实处,促使员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终确保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大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方法
企业实行内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并促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同时,实行内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资产的安全。在全面的内控管理中,所取得的各种内外部资料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些资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企业要想获得利润最大化,一定要确保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实行科学的内控管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要想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内控管理系统,从而最终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一)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是确保风险防范的关键,能够促使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水平提高。同时,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情建立相关的体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工作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以及意识,并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其次,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在规范的机制中进行。第三,企业一定要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一定要给与一定的奖励,从而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企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与教育,并指引员工根据企业的相关程序展开工作。最后,企业在制定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其中,员工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参与集体决策以及监督,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能够确保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
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科学的识别财务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以及监督。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来说,企业一定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分析,最终能够促使企业事前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能够为以后出现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经验以及依据,从而能够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要建立有关的监督体系,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从而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监控,最终促使内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同时,企业要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就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一定要促使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并要加大对财务活动的重视力度,对于财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潜在的漏洞,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能够避免风险的出现。同时,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此,财务人员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尽量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出现,同时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案应对所出现的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企业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有效地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夏庆荣.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知识经济,2014
一、企业内控管理简介
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包括很多方面, 它的完善和落实程度, 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运作。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如风险评估的管理、监督检查的管理等。
在企业的管理内容中, 内控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率、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企业在应对外在环境变化时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 同时也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其次, 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把责任和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 这样的细化可以带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更好地完成公司的目标, 有利于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内控管理就是要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企业这样才可以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二、现今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不足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这两方面工作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1 . 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加强内控管理的主动性不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自身的某些不当行为。内控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对内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在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中, 必定会有一些资金的投入, 这些都要企业自己去承担, 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因为没有加强内控管理, 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存在, 企业往往也只看到眼前利益, 从而忽视内控管理这部分工作。
(2) 企业领导思想观念的偏差。在现今的很多企业, 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思想都出现了偏差, 大多都只注重眼前利益, 这会导致企业在危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 就会意识到内控管理对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企业才能长期健康地发展。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内控管理是对员工和工作的一种束缚, 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思想上的偏差在对内控管理的工作中就会体现出来, 这样的思想也使得内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完成。
(3) 内控管理的分工不具有独立性。内控管理是企业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所有的内部人员都是内控的执行人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要避免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或同一部门担任, 管理者在制定内控管理条例时, 要综合考虑, 合理分析, 避免利益矛盾。据了解, 现今某些企业只由财务部门来负责企业的内控管理, 这就导致各项管理条例不落实, 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给公司的财务带来危机。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 公司要采取科学性的管理方法,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学习先进经验, 结合公司运营实际综合考虑, 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督权力, 促进企业发展。反之一旦内控管理出现问题, 不仅仅在财务上出现漏洞, 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危害。
(4) 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现今有些企业的风险意识都较为薄弱, 没有及时关注现代经济的发展动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任何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到内控管理对财务风险预防的重要性。企业还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的培养, 让员工对外部风险和周边环境具备一定的敏感度, 这就可以尽量减少企业在危机中的损失。
2. 企业中的财务问题
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是造成企业财务问题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包括金融危机、政治以及法律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等。内部经营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盲目投资导致资金不足。某些企业急功近利,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进行盲目的扩张, 想通过扩大规模来抵御风险,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合理的分析, 才能得到发展, 避免财务危机。
(2) 缺乏合理的筹资。现在一些企业都采用筹资来进行扩建, 以便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筹资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 选用了不恰当的筹资组合, 这样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3) 内控管理不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反之则会使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执行者和检验者的不独立, 导致内控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并在危机环境中稳定地发展, 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 . 加强企业的环境控制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管理的核心部分, 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环境十分重要。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 公司要制定预算方案, 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2. 提高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管理力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会遇见很多问题, 企业应该重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企业要及时地收集世界经济和国家政策这方面的信息, 随时做好迎接危机的准备。
3. 加强控制工作的管理
内控制度的制定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一大前提, 如何让内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 主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对会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 对其财务工作采取不定时的抽查, 同时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面临的外在环境和财务风险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在落实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工作时,企业的具体举措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总体而言,当前企业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上的建设效率和质量都是不尽人意的。为了更好地展开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我们首先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1.1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过度的关注了外部市场,而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治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仅仅将眼光局限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忽视了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效益。
首先,企业应大力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影响力,使每个员工充分认识到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才采取临时措施,种种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以及错误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作用的发挥。其次,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落实到实处才是硬道理,为了落实控制制度,企业必须制定详尽完善的后期工作检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进行奖励与惩罚,排除可能存在的制度建设障碍,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企业各项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1.2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流于“形式化”
从现实情况看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不完善。一方面,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缺乏战略性的视角,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和对风险评估的误差和失精,使得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往往将经济效益的实现和经济利益的成果作为主要的目标和方向,使得企业在没有充分判断和认识外部环境的时候,过于激进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从而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组织结构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执行人员的不重视,使得内控管理的执行流于“形式化”,这也就直接导致企业的内部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不全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和作用,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
1.3监督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上级管理层内控管理意识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的、企业内部的监督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具体说来,许多规章制度在初步建立后,企业并没有对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充分的分析和调查,使整个内控制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无法得到保障。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上层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和成为风险防范意识十分薄弱,作为上级领导,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欠缺,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制度监管上的缺失和不足,进而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1.4企业盲目扩张与筹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因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规划而承担着不可避免的财务分析。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进行盲目的扩张和融资。然而,企业在融资之前却缺乏深入、全面、客观的调查和了解,使得企业无法对融资的成效做出严谨和精确的分析和预测,导致企业选择不合理、不科学的筹资组合。使企业不仅不能增加竞争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反而会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战略规划带来致命的冲击和破坏。
2.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有效措施
2.1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而引发风险,是企业风险产生的一项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外资本的引入,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销售产品时大量采用赊销方式,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同时,企业为了扩大销路,赊销时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不够细致,甚至缺少信用调查,盲目赊销,缺乏控制,造成应收账款失控。上述行为的产生直接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等相关人员缺少风险意识所造成,风险意识的淡薄,直接使企业面对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或者形成大量坏账、呆账的局面,置身于收款风险之中。
2.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监管,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一定要抓好控制的重点环节,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这些重点环节包括企业的投资活动、预算管理活动和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控制。首先,企业对于投资的管理要慎之又慎,投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远发展,对于投资环节的强化要重视投资细节的掌控,投资决策环节的步骤严谨和对于投资远景的考察;然后,企业要重视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年度资金收支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要早做考虑,早着手,多准备,强调预算的有效执行,强化预算执行反馈机制,将预算执行考核做到实处,切实做到全面预算;最后,做好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保证资金链的稳定便是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良方。
2.3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和预测,加强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通过风险分析,了解风险的重要性水平,针对不同风险级次,分别选择应对策略。
2.3.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某项业务或事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并且风险发生的不利后果很严重,企业主动放弃或停止该活动,从而避免损失的一种最彻底的措施,企业在选择风险规避策略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风险规避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②风险规避的成本和效益。③风险规避是否导致产生新的风险。
2.3.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策略是风险应对策略中最为积极和常见的方法。①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消除风险因素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潜在损失的目的。②风险抑制。风险抑制是指企业针对不愿完全规避又无法顺利转移的风险,采种控制技术和方法来减少风险事故发生后的不利影响和损失。通常于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设计完成,但这一策略是在风险事故后才能发挥作用。
2.3.3风险分担。风险分担是指企业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可能产生损失的活动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其他方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分担常见的方法有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
2.3.4风险承受。风险承受是指企业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干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①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无意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采用风险承受策略。②对于一些与企业发展战略或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风险,如果采用其他风险应对策略的成本过高,企业将被迫采用风险承受的应对策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也得到发展,信息化进程日渐加快,使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会计核算带来风险。例如,新开展的网上采购、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报账等业务,导致企业风险增大,通过网络盗取会计核算信息、植入病毒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企业会计环境更加复杂。
二、会计核算和内控管理的管控策略
(一)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防范意识。首先,对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其经济活动不真实和不合法的现象发生,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力度,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监督,推动内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中控制,减少或控制会计核算失误带来的损失;事后处理,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资源共享,也便于共同监督;其次,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效率,有效开展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工作;最后,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和复核审理,制定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案。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掌握财税、金融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要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培训制度等措施,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2.建立有效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例如,某企业通过建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晋升制度、评先表彰制度以及惩罚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推动了该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硬件设备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硬件设备,保证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相关机密文件要妥善保存并做好备份,以免数据丢失造成严重后果;此外,要定期检查电子信息数据,建立网络病毒防火墙设备,安全控制会计网络,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引言
上海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了固体废弃物清运,环境保洁,管道疏通等,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当前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进行详细探讨。
1.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内控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管理、信息沟通的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2.1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且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从而产生大量内耗,企业的营运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
2)内部压力不足,风险意识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信息流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问题出了以后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4)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乏力。为贯彻执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批准、职责划分、设计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等。为确保实现控制目标,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
2.2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1)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盲目扩张,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是企业的盲目扩张不仅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2)筹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没能够准确进行分析和预测,选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控管理不善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不强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提高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起与企业状况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养企业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
针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为防范风险,企业还应该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企业还应该积极倡导正义、健康的企业文化。
3.2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1)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
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三种类型。所以,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核实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
2)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
资金风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安全的风险、融资的风险、资金支付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就要对资金的投放和回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融资、筹资过程中进行准确地估测,保证好决策的科学性。
3.3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成本管理,负责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对于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应该建立几项重要制度:资金预算的审批制度、资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加强对每一笔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资金的风险。
3.4加强信息的沟通
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通过信息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身的职责。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无论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还是采取合适的控制活动,都应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还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映。
3.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察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的方式对整个控制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适时地对控制流程进行调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等,并且要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应该加强内控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够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财务内控管理的策略制定与实施;二是财务内控管理的监督与风险防范策略。从国内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笔者发现部分企业仅仅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的应用实施。这些财务管理理念上的缺失和不足,造成了企业组织管理策略方面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了企业长远的发展计划,也不利于企业经济利润收益的获得和增值。
一、现阶段,国内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缺陷
1.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策略方案存在漏洞
首先,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组织部门设定不平衡。很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职位存在代管、兼任现象,企业领导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兼任财务管理领导,或者将财务管理工作交给个人亲属代管,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混乱,组织机构结构不合理,财务部门对其他其他部门的财务控制能力弱,财务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监督。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组织部门内部的职位、职务分配不平衡。很多的重要职位被合并为一个,降低了财务内控管理的效果,也存在企业将多项财务工作集中交付一个岗位进行管理控制的问题,错误将财务内控管理认为是人员安排、物资分配上的浪费,造成财务内控管理策略方案的设计不科学,效用低下。
2.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没有形成规范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组织运行管理理论,如果运行管理中缺少财务内控管理,那么将增加企业经营决策中面临风险的几率。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形成与有序运行对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在现实情况中,部分企业财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较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对财务职员的聘用过程不规范、缺乏监督,具有随意性和现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没有清晰认知,不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操守。另一方面,企业监督管理制度中对财务工作者没有相应惩罚规定,放任财务工作者的消极怠工状态,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运营失去控制。
3.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缺失监督机制
首先,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监督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督流于形式和表面,监督手段多以劝说、谈话等温和方式进行,缺少监督力度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存在很多漏洞,内控管理作用甚微。其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结、评价,没有与奖励机制、惩罚机制结合起来,评价作用得不到落实,给予财务工作人员养成怠慢消极的工作态度和不良习惯。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注意要点
1.合理配置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合理配置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设立、运作、上下级关系方面的协调统一。既要保证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管理权限合理分配,也要避免对同一事项存在多个管理职权的冲突问题。财务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有效沟通,上级部门对下级工作进行监督并进行指导,下级财务部门对上级部门负有汇报工作成果的职责,严格遵守企业关于财务内控管理的规范守则,二是,财务职能部门之间应当彼此配合,加强联系,共同构成上下一体化的全面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2.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与职业素养
一是,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培养看,以学习、讲座、会谈等形式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将员工的培训学习活动安排到财务管理工作日程当中,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和测试,使用奖励、惩罚、评价等手段提高财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二是,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责任制,如果财务内控管理出现错误,将依据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思想觉悟。
3.落实财务内控管理的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
一是,企业需要配置对财务内控进行监督管理的组织部门,实现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既要给予监督管理人员的充分授权,实现财务管理监督不受干扰、独立行使职权,也要提高管理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不能放任、姑息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错误行为,将监督管理落实到财务内控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事项当中。二是,企业应当配置财务内控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考核评价工作,总结该阶段中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当中的优势与不足,判断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是否收到成效,还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和提高。通过考核评价结果,对优秀行为和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对错误问题进行总结,对错误行为进行惩处,对反复发生的财务内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生。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的弊端与解决方法
1.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的弊端
首先,企业面临着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企业通常会盲目进行规模扩张,以期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盲目进行投资扩张不仅不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其次,企业面临着筹资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不能发挥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筹资组合没有精确地分析和预测,导致筹资方法不当、筹措的资金不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将企业暴露于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中。第三,企业内控管理的漏洞使得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
2.财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的解决方法
第一,企业应该加强对控制环境的管理。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控制环境处于首要位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培养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环境。控制环境管理的好坏体现了企业对内部管控的重视程度,重视控制环境的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培养完善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办事讲究程序的工作作风。面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建设,采取年度预算方案的编制、集体决策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第二,企业应该重视风险评估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风险评估的作用就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估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对资金使用的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在会计工作中面临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税务管理不当的风险,在这方面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了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对资金投放和回收的管理,在投资、融资和筹资的过程中准确地进行估测。
总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效果关系到企业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应当建立全面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并通过财务风险防范降低投资决策、筹资开发项目中的风险隐患,维持企业的正常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帆帆.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2010(03).
[2]龙春花.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及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09(04).
[3]任永维.知识经济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3(1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公益职能,还拥有部分政府的管理权利。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机构,主要财政资金来源是靠政府拨款[1-2],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与核算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流程,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对所行使的权力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很容易造成财务资金使用不当或者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我国国有资产损失[3-4]。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生物重要性[7],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基层的预算部门由于内部缺少控制意识,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保障,使很多实际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和管理工作中的失误[5-6]。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的建设主要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有效的联合其他部门进行辅助。同时,要促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与内控体系建设的共同开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控体系还有待健全,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有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工作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体系中的重点环节,同时涉及众多部门和很多其他领域。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控应该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的现状,对全体员工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整个工作氛围趋于稳定和安逸,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出现了思想觉悟问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同时严重缺乏内控意识。
(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且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财务的时效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足,缺乏风险预判和风险控制能力,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内控体系
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分析和了解,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关控制制度也有待完善。同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由外聘的专业机构编制,外部机构编制在工作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体制欠缺了解,业务往来与法律法规制度了解也不够全面,导致内控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开展出现了背离的情况,导致内部控制部门的存在徒有其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所以控制效果很难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虽然很多事业单位也建立了内部的内控体系,但是由于制度落实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很难发挥内控机制的效果和作用,对一些财务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的管控,最终导致风险扩散,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管理形式过于落后,资金利用率低下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具体的财政拨款和资金利用过程中,很多资金利用率不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漏洞。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没有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和优化。很多其他领域的单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上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同时有效地进行了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在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没有跟进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工作领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来源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财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改革计划具有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作用。同时,也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注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防范,在不同的管理工作环节,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和联系。其原因是财务风险容易发生在不同的工作环节,覆盖范围很广,涉及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业务往来的全过程,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财务风险由于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政策的变动以及市场的经济体制变化造成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风险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存在及对一些公用款项进行私自挪用的问题。在资金审计环节,由于缺乏健全的审计体系,使很多资金利用决策出现了失误和漏洞。在具体的资金使用和运营过程中方法不当,也容易导致内部财务出现很大的风险。财务外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改变,同时还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具体的表现为经济风险、舆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对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防范壁垒,通过内部风险防范与外部风险防范的融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得到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积极的引导和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与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大部分员工整体内控意识不足,因此,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着重培养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最基本的工作原则着手,对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工作人员形成财务管理理念。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状况分析,我们发现,内控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淡薄方面,很多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还存在错误的认知阶段,普遍认为相关的法律责任都是由管理者承担,这种错误的意识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顺利开展。因此,要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为出发点,积极的引导全体工作人员逐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意识。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向工作人员普及法律法规和与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财务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其次,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高尚的爱岗敬业职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是有效落实财务管理政策的内在源泉。部门领导应该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注重关键控制点,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强大的责任心。最后,应该注重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想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借助有效的文化氛围进行渲染,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为行政事业单位营造有效的内控氛围。例如,相关部门通过开展闲置物品的再次利用主题活动,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加明确闲置资产具有一定的再次利用价值,通过树立成本意识,对闲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为日后的资产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有效的识别财务管理风险。另外,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是整个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以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据,积极的引导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实际业务的了解,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控,避免风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对一些预警信号加强了解,做到有效的风险识别,为后续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可以派业务骨干人员到先进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感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不断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具体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上有所提升。另外,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相关防范工作开展研讨活动,目的是注重工作人员的精神素养提升,注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化解财务风险,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具体的组织架构建立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单位的负责人作为组长,设置副组长和部门负责人,带领内部工作人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的汇报,在一些重要的决策和问题上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经济活动过程中。有效的融入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理念,使整个财务管理的监督常态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审查机构,促进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内部审查机构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交流和互动。明确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法律标准前提下,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所提升,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开展财务管理,比如档案管理、财务印章的使用、财务收支等。最后,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执行。以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为标准,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氛围,整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实现内部外部的双重防控。内部防控需要在监督检查机构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规范的收入和支出,并对相关票据进行审计和整理。在外部风险监督和防控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在处理一些大额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时,应该做好资产的风险评估,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蔓延,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内部审查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内部监督检查机构的引导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遵纪守法,避免和公款挪用的现象发生。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对一些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四)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通过有效的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行为管控效果,对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关部门的财务交流,有利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使业务融合更加顺畅,能够规避财务风险发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可以避免人为核算工作存在的错误和误差,有利于提高核算工作的精准度。
四、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介绍,我们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当下的财政政策,对内部体制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用和价值,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大众投资指南,2021(9):83-84.
[2]吴秀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措施探索[J].中国外资,2021(4):114-115.
[3]赵燕.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财富生活,2021(2):61-62.
[4]刘鑫.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185-186.
[5]林泓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及风险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2019(24):240-241.
[6]钟艳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9(19):40-41.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
受美国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的影响,我国所有赴美上市及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必须按照美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成内控评估报告。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遭受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价格冲击越来越大,各类风险产生的扩张效应和联动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重点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在回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宝钢在内控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提出整合的风险管理框架设想,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及其关系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门事件”引起了美国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对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视。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的《反国外腐败法》是美国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第一个法案。1980年后,美国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个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在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把内部控制活动分成五大组成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
2002年,美国成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简称PCAOB)明确采用了COSO内控框架作为内控评价的标准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也采用了COSO内控框架,有些国家和地区在参照该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内控体系。
我国在2005年先后出台了《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两个文件。上述两个文件参照了美国SOX法案的要求,在理论体系上和COSO内控框架一脉相承。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安全和保险”为特征的风险管理。100多年前航运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第二阶段:以“内部控制和控制纯粹风险”为特征的风险管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公司对业务管理和流程方面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美国1977年的《反国外贿赂法》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内部会计控制;1992年的《COSO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提出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内部控制系统。第三阶段:以“风险管理战略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特征的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实践表明,仅靠内部控制难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为此,COSO于2004年9月出台了《COSO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提出了由三个维度构成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我国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我国中央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工作的启动。
(三)内控体系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联系和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内控体系建设的动力则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而这正是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此外,内控体系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在理论框架层面,完整的内控体系包括依据COSO内控整体框架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体系以及内控自我评估体系;而目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框架是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这两个框架在理论基础上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2.在推进工作的步骤层面,从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推进步骤来看,以内控先行、再逐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做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在组织架构的完善、人员经验的积累、内控流程的记录等方面做好准备,可为公司未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打下较为完善的基础。
至于差异,从二者的框架结构看,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五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个要素。从二者的实质内容看,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而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主要通过防范性的视角去降低企业内部可控的各种风险,侧重于财务和运营;而全面风险管理强调通过前瞻性的视角去积极应对企业内外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侧重于战略、市场、法律等领域。
二、宝钢在内控体系建设领域的实践
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公司从2005年增资扩股后就着重于梳理内部流程,推广管理标准。2007年3月,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的内控评审项目开始启动。
内控项目工作范围包括宝钢股份总部以及下属分子公司,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合计占整个宝钢股份合并报表范围的80%以上。评审涉及宝钢股份12大业务流程,梳理了各类大小流程300多个。在对12大流程风险控制点辨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宝钢股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编制公司流程内控手册,形成公司全面的内控改进点报告,建立公司层面基本内控体系。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估工作,形成公司内控自我评估报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组织了多场内控培训会,形成了全员内控的企业文化。同时,公司对发现的内控薄弱点狠抓落实整改,并对各单位的问题汇总报告进行整理;评审项目组还组织各单位把相关流程发现的内控薄弱点和自身的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就同类问题开展自查自纠,以形成辐射效应。此外,宝钢股份还将内控评审项目和常规审计工作相结合,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跟踪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
三、宝钢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实践
宝钢从2007年开始全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既是资本市场的要求,也是宝钢自身发展的需要。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确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宝钢的战略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使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宝钢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具体实施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法人治理为基础,建设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完善的法人治理是风险管理重要的内部环境,也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起点和保障,而董事会建设则是法人治理的核心。宝钢作为国资委所属中央企业中首批董事会试点企业,在完善董事会试点的过程中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不断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出资人、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层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同时,宝钢按照国资委《指引》的要求,构建了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机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建设: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子公司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公司明确了其各自相应的职责。第二道防线建设:总部层面成立由分管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系统运行改善部作为风险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协调和推进。第三道防线建设:审计部负责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客观、独立的监督评价。对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可靠性作出评价,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内控完善的建议。
(二)与管控模式相结合,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流程
宝钢采取的是“战略控制型”的管控模式,即总部通过对策略性、全局性业务进行管控来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对于具体执行性业务则授权给各子公司来执行,以确保整体运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因此,宝钢的风险管理体系分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两个层面推进。集团公司以兼并重组、子公司管控和辅业改制等重大决策、重要业务和流程的风险管理为重点,通过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推动内控系统优化,确定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完善重大风险预警和报告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的检查监督机制等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各子公司则结合自身产业特征,从防范运营风险的角度出发,重点推进四项工作:1.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2.对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形成重大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3.针对重大风险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大事件,评估、完善内控体系,并落实为工作规范,制定管理制度,形成内控手册;4.针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业务领域,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三)建立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使得财务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得到量化和预警
在应急预案方面,在总部和子公司层面编制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提高宝钢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四、整合的风险管理框架设想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和企业管理的多方面相结合,构建整合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这不仅要考虑和内控体系的融合,还必须与企业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系统相整合。企业风险管理整合系统如图1所示:
(一)风险管理系统应与公司治理系统进行整合
风险管理功能与公司治理功能相耦合和良性互动是风险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目标。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管理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来创造、保护和增强股东价值”。而公司治理则是董事会为了维护公司利害相关者的利益而对管理层提供指导、授权和监督的过程。整合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就是在公司治理框架中加入风险管理的角色。在这种拓展的公司治理框架中,高管和风险主管应当直接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董事会则应积极参与增值型的风险管理活动,如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层进行指导、授权和监督等活动。
(二)风险管理系统应与公司战略管理系统相整合
风险管理功能与公司战略管理功能相耦合,主要体现在图2所示的战略管理全过程中:
将战略管理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相整合,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顺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治理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边界,并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而战略管理则为风险管理提供资源与支持。公司实施不同的战略,会引起不同的风险,也应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因此,不同的战略模式将会导致在不同的领域配置风险管理的资源。
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价值创造路径应围绕“股东价值客户价值业务流程核心资源”这一路径展开,该路径表明企业长期股东价值的增长来自于客户价值的增长。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价值,必须具有高效、快捷和质量可靠的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能力又依赖于企业核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这也是企业价值链的形成路径,企业风险管理也应遵循这一路径而展开。
总之,整合的风险管理框架应该是由公司治理层面确定风险管理的政策;由高管确定风险管理的偏好;由战略管理层确定风险管理流程、文件和模型;在应用和基础设施层面配备相应自动控制装置,以促进事件的自动处理和报告的自动生成,并使用分析工具对这些事件及其组合与公司政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风险应对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谏忠,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5,(2).
[2] 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4).
[3] 吴轶伦.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与风险管理模式的建设[J]. 冶金财会,2006,(3).
[4] 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2002,(7).
[5]课题研究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6]阎达五,宋建.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0,(3).
[7] 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J].审计研究, 2003,(6).
[8] 金或日方 ,李若山,徐明磊.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 [J].会计研究,2005,(2).
[9]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 宋夏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背景分析与理论创新 [J].中国审计,2005.
[11]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12]吴轶伦.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模式[J].上海审计,2006,(1).
[13]郑石桥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4]张国康等.内部控制制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15]课题组.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1,(11).
[16] Arthur A. Thompson.Jr and A.J.Strickland Ш,段盛华等译,战略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7] 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刘俊勇等译.战略地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18] Larry F. Konrath, Auditing: A risk analysis approach, 5th edition, South-Western.
[19] Paul J. Sobel, Auditor's Risk Management Guide: Integrating Auditing and ERM, Aspen Publishers, Inc.
内控经过长时间执行得到逐步完善,特别在去年内控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我们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主要风险,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控制度的变化
1、控制由局部到全面。为适应外部监管的需要,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上市公司从2002年开始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控实施、防范、测试、纠错的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进行,内控也有上市扩展到非上市,直到2010年内控流程由企业业务层面扩大到企业管理层面,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工作,涵盖了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经济活动,贯穿企业的经营管理、纪检思想宣传的全过程,涉及全体员工。
2、控制目标由三个增加到五个。控制目标在原来的:经营目标提高效益;财务目标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合规目标要求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三个目标的基础上新增两个目标。一是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是资产安全目标保障资产安全。特别是在原来经营目标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重新描述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内控目标的变化,充分表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更加注重资产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方向及可持续性。
3、新增风险评估、审计监督评价体系。新增内控风险评估管控,内控工作的实质就是防范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过失的可能,就不会发生任何损失,管理工作水平就高,内控工作的灵魂才真正得以显现。
新增审计监督评价体系,是从审计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情况。开展内控独立审计评价,切实为提高了企业整体管控效率和效果提供了保障。
4、内控工作一体化。为全面防范各种风险,从2011年开始,内控工作的职能从上市、非上市财务部门分离到企管部门,实施内控一体化,改变了原来由财务进行内控管理的局面,共同实施控制全部内控流程,各负其责,共担风险。
二、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年来的内控实施工作,内控对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业务部门职能,减少业务扯皮现象;通过三重一大的管理机制,提升了集体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程序和能力;通过有效内部控制,提高了投资、资金、采购、生产运行等集中控制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内控制度本身,以及在内控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
1、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流程全面开展,内容多,要求高,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在进行内控流程测试时,未完全按相适应的内控流程测试要求开展工作,存在每季度为测试而测试,形成测试与实际执行内控流程的过程不一致而无法防范风险的现象。
2、风险控制意识有待增强。内控风险管理是靠人们的理念、知识、智慧、技能、辨识能力,人们在上下管理环节中相互配合,密切关注的整体功能来体现的。无形的风险有别于有形的安全风险,认为只要在我管理的环节不出事,就不存在风险,风险管控意识有待增强。
3、内控制度与各业务制度未有效衔接。内部控制制度与部分业务部门出台的制度还存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三、搞好内控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增加素质高的内控管理人员。由于内控测试内容太复杂、太细化,需要很多高素质工作人员参与,才能达到资料上报的要求。由于严控机关管理层人员,纯粹从事内控的管理工作的人员非常少,庞大的内控工作量,与极少数的内控的管理人员之间严重不匹配,执行起来的难度就很大,然而现实工作的节奏又很快,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就容易出现实际内控工作执行的流程与内控要求测试内容、资料脱节,不能满足监管要求。
2、增强识别风险控制意识。显形的风险问题在每一个工作节点上容易一目了然,而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则不同,它是靠人们的理念、知识、智慧、技能、辨识能力,人们在上下管理环节中相互配合,密切关注的整体功能来体现的。管理的上一管理环节出现小的风险隐患,在此管理环节一般不会发生问题,意识感不强。或许整个风险隐患一直会延续至下一个管理环节,稍微轻的风险隐患也不会在下一个管理环节显现,或许会继续隐藏在至以后的管理环节中,即使以后的管理环节非常认真地加强管理,但风险隐患已常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在最后这个管理环节上风险隐患不得不爆发,问题出现在这最后管理环节里,对此爆发的隐患风险确实难以界定责任。因此每一个管理环节的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很强的风险管控意识,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善于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问题,并及时在各自的管理工作环节加以纠正,杜绝风险隐患问题顺延形成总爆发,这才是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质。
3、内控制度与各业务制度应相得益彰。内控流程的形成是依据管理工作防范风险的需要而设计的,相应流程控制节点就必然需要配套的业务制度来加以界定并约束,规范业务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使业务按正常的路径、正常的操作流程完成,实现应实现的经营目标。若我们各业务职能部门出台的管理制度未与其内控相应业务应执行的内控流程相配套,当然就更谈不上与其他业务部门制度相衔接,相互顺应,其执行的结果相互间形成的只能是张力,而不是合力,无法拧成一股绳,势必会出现扯皮现象,无法共同防范风险,无法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因此,制度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深入到各流程,检查督促各业务部门已出台的制度是否与内控流程相适应,对不相适应的制度就应进行配套完善。目的就是制度和内控流程应相适应,才能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四、抓财务主要风险,提升企业管控水平
内控从一开始就在防范财务风险,可见财务风险危害性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无论在管理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都已全面实施了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风险防控,但不管是企业层面还是业务层面都需要使用资金,并发生相应的成本费用,财务活动就串联了企业每一个业务环节,覆盖了企业的每一个方面,因此财务部门从头至尾都要绷紧防范财务风险这根弦。要防范财务风险,重点应加强预算和资金的管控。
预算风险。各项财务预算指标确定不合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成果的高低。不合理的费用预算,企业就容易出现多记或少计成本费用,该进入核算体系的收入暂不进入,或提前进入来满足预算指标的需要,不能真实反映经营成果。若预算费用指标富足,多余的资金随意流出,没有用在刀刃上,出现虚增成本费用,浪费资金的风险,出现靠不合理预算指标得到不该得到的考核结果。所以财务预算这根指挥棒能引领一个企业能否持续有效发展,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发挥最大潜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预算的关键是合理性。合理的预算指标大体能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状况,能根据企业单位拥有的经济资源,所处的自然地理区域,经济、政治环境、人员、素质、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深入实际,从零基预算来充分挖掘其潜能,各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对接编制预算,各自承担预算控制的责任。千万不能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仅以财务部门就报表上反映的数据进行财务单方面的分析,编排预算。对接预算是一项控他性的工作,你压他顶,你升他降。从下达预算层来讲,越高越好,从接受预算层来讲,越低越好,二者在现实中常常是一个讨价还价的矛盾统一体。如何切实根据被下达的预算指标的单位具体情况,来合理下达预算指标,这之中的高低适中,它不仅考验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考验预算人员的思想素质及境界,就需要有德才兼备,宏观意识强,且具有前瞻性的财务及业务人员方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