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的盛夏,我参加了成为大学生一年以来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虽然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期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这三天让我得到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东西:团队精神、工作经验、坚强的意志以及真挚的友情。
第一次接触下乡是我刚成为学院秘书部干事时,参加我们学校“井冈山 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会议,那时候听说学院每年都有一次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团队会给农村的农民和贫困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与帮助。我也很想成为这样一名志愿者,所以今年,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7月17日清晨,我们zd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来到了阳光灿烂的xx县xx镇xx村。
一下车,我们齐心协力、井然有序的收拾了一下东西,随即便开始了这次下乡的第一项走访调研工作。作为走访调研小组的组员,我怀着好奇的心,跟随小组长顺达师兄来到了第一个农村家庭。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刺鼻难闻的塑胶味,原来里面是两位老阿姨在手工加工一批小型喇叭。虽然一开始阿姨们并不懂我们在做的是什么,但是在师兄的耐心解说之后,她们也开始对我们的调研工作有了一些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即便她们在忙干活,也愿意抽出时间来帮助我们做问卷调查;即便她们不识字,也会用心听着师兄的提问的问题,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很快,一个半小时的调研时间结束了。回到xx小学,伙伴们已经准备好了午餐,可爱的伟佳师兄还在厨房忙着给我们煮汤。虽然菜式简单,但对于奔波半天的我们来说,还算吃得满意。
下午则是生命体验小组的工作了,楼下天真可爱的笑声让我情不自禁想要跑下去看看这群活泼的孩子们。原来小朋友们已经开心的融入到哥哥姐姐们为他们准备的生命体验小游戏当中,不管是“人椅”、“解手链”,还是“坐地起身”、“蒙眼体验”,大家都享受其中。看到小朋友们可爱纯真的笑脸,让志愿者们更有动力去进行接下来的活动。在写感谢信环节当中,一位小朋友道出的“在这里,我要谢谢你们给我们快乐和自信,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很感动,也很感谢“三下乡”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晚上的学“习”宣讲会吸引来了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长,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孩子的好学之心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天的工作在一一送走孩子们的过程中拉下了帷幕。
“三下乡”第二天,表演组的伙伴们为小朋友精心准备了普法文艺汇演,教导小朋友们在街上、在家里遇到坏人该如何正确应对。文艺汇演接近尾声之际,小朋友们上台与我们一起互动,一起高歌:tfboys、凤凰传奇、小虎队...让表演再次走向。
第三天清晨,走访组和调研组的志愿者们继续完成最后的走访调研工作。伴随着一张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的大合照,我们收拾好东西,带着满满的不舍离开了xx小学。回校之前,我们还参观了xx镇南礤村,感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
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我们的回程途中结束了。难以忘记,那股刺鼻的塑胶味;难以忘记,xx村民具有浓浓客家口音的普通话;难以忘记,和伙伴们一起在教室打地铺的夜晚;难以忘记,小朋友童真的笑声;难以忘记,小朋友动听的歌声;难以忘记,朱导亲自下厨做的好吃又特咸的杂锦肉......太多太多,难以忘记......
【关键词】生物科技 “立德树人” “三情”、“三爱”
一、以“立德树人”为使命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当前正在不断推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强调“接地气”,触及根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群众”在哪里呢?“群众”就在眼前即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毕业离校为社会所用,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以学生为本。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是我们时刻要面临的课题,随着社会的与时俱进,对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当今大学生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思想和心智尚不成熟。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训练营,更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这一阵地要求我们不仅要守住人,更要守住“风气”,为学生传授“修身立德”的道理,先“浴德”再“修业”,先做对人,再做成事,积极传递正能量。
为此,我院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唱响校园文化这一主旋律,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德”的重要性。以主题团日为载体,让学生在“讲”中倡导美德;以实践创新为动力,让学生在“做”中践行美德;以典型培植为抓手,让学生在“树”中弘扬美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的学生常怀美德之心,常行美德之事,常扬美德之风,长做美德之事,进一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构建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以“态度教育”为核心 融会贯通“三情”、“三爱”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抑或家长,每个人都是基于有效且合理的策略选择在尽心尽力地坚守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身为教育这一链条中有限的这一环,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也变得有限起来,当问题出现时,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这样有效吗”、“合理吗”,在这样一种制度设计的轨道中平滑运转,少有对破绽的关注与深究。我们从本源出发,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人对人的深刻影响,教师教人以行教、以身教、以己教,教师身体力行,师生方可亲密无间地生活学习在一起。我们倡导“三情”(师生情 母校情 同窗情)首先提及的便是“师生情”。只有如此,方有“尊师重道”,方有“敬业乐群”。有了“师生情”,自然能够凝聚生成“母校情”和“同窗情”。“三情”形成,“三爱”(爱校 爱己 爱专业)自成。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真诚体察,将教育教学视为人生中一种生命延续的体现,而并非仅仅是所谓的规章制度。理性并非是牢笼,更无法将人的思想禁锢,我们的教育要看到的是性情生动、禀赋各异的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提倡“态度”教育,将以“忠诚、积极、负责”为要素的态度教育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中。“态度”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的综合体现,更是学校向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在职业教育风生水起的时代,我们从人性的本身出发,回归人性中最纯真的那种“真善美”。教育不是过山车,它需要的是一种实在,需要能够将优秀的品质得以传承,将优良的作风得以发扬。在
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院坚持以情育人,用情感人,以此增强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情结,树立并落实“态度育人”的科学理念和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切实提升学生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以“日常管理”为抓手 创建优良校风
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学生日常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我院学生工作模式是:以学院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态度培养为特色,立足学生成长成材这“一条主线”,实施学风建设、文明修身、人文关爱“三个工程”建设,依托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文化“三个文化载体”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办好心理健康、勤工助学、学生公寓“三个中心”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学生测评和学生工作考核,“二项保障机制”抓好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实施“三风”、“四率”、“五文明”建设,以“三风”建设为重点,促进校风的形成,以“四率”管理为切入点,教育教学秩序稳步推进,以“五文明”教育为德育工作目标。将公寓日常“四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记录,第一时间汇总,第一时间通告,第一时间反馈。)作为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每周统计通报“四率”情况、严格早操、上课、晚自习出勤率和晚间归寝率。规范开学初和节假日前后的听查课工作,引导好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上课出勤率连续六年平均99.17%,2013年平均99.15%,通过实施“四个第一时间”学生晚归寝率有所提升,全年平均99.22%。
坚持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以及各项评优选先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畅通信息渠道,接受监督,让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学院的清正廉明与关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温暖,在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四、扎实开展安全维稳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我院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充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了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和矛盾隐患化解,做好自然灾害相关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敏感工作节点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关注“五・四”、“六・四”、毕业生离校、“九・一八”和国家重要会议召开期间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明确值班职责,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了各系各班的联络员作用,加强沟通和联系,系部实行思想动态周报制,各班实行日报制,通过多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理国,未发生一起学生参与非法集会等激进行为,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得以充分落实。
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心理危机预警与援助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疑似存在心理障碍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严格做到保密,化解学生心中困惑,帮助学生尽快走出阴影,重建阳关健康快乐生活。
五、以“注重内涵”为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及其走向。作为一所以技能与实践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六、围绕创新传承载体 实施精品工程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示范、导向、凝聚、熏陶等多方面的功能。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2003年,由原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和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合并而成。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践为依托,伴随着“培养态度好 知识新 技能强的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断成长壮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提炼和培养具有育人特色的各种活动,积极与企业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潜力,通过办学实践的深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内涵质量建设,紧贴社会实际需求,在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优质服务中提升学院品牌。我院制药、食品等专业,多次与省内知名企业联合举行既有专业特色又富有文化气息的文娱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企业在活动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同时,为我院订单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此外,我院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的技能型竞赛,参赛学生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优异成绩,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七、精彩校园活动 提升文化品位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好似一只无形的手,可以营造浓厚良好的教风、班风和学风,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积累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本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营造独立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实现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同时,加以总结提炼,还可以在理论上弥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二、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发展迅速,然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和实践却相对比较滞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欠缺,己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肋,其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和问题: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清;第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模式研究不足;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的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传承母体精髓与创建特色相结合。先进的校园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独立学院一般依托母体高校资源而创办,通过资源共享,传承母体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出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台。
2.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独立学院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传统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培养模式的矫正。学生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坚持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努力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4.实现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在开展这五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引进企业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让校园文化与之相交融,继而提炼民主开放、现代高雅、和谐向上的多元文化。
5.构建校园文化品牌体系。构建校园文化“七个一”工程和“五大建设”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七个一”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每周1次的特色团支部活动,每两周1次的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会,每三周1次的大型社团精品活动,每月1次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展,每两月1次的全院性专业学术竞赛,每季度1次的文化艺术节,每学期1次的高水平综合性文艺汇演。“五大”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团支部建设、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同时,将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激励和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历史积淀浅,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不完善。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没有包袱的后发优势,轻装前行、吸取经验、少走弯路,构建和完善一套视野远大、速度更快、效果更优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方盛.浙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1(2).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主要工作成绩及奖惩情况
1.着手迎新工作,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筹划2009级新生迎新工作计划及工作流程,采取召开新生见面会、师生见面会、主题班会、邮件、老新生见面会、一对一面谈等多种方式,着手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2.顺利接转322名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及新生档案,组织筹建2009级新生团干、班干,构建新生学生干部队伍,顺利开展新生新学期各项工作。
3.本着自愿申请,年级公平、公正选拔的原则,推荐本年级92名新生参加四川外语学院第49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习。
3.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班风、学风建设,建立完善2009级学生考勤制度,确立每日上报的工作原则,严格考评学生的出勤情况。
4.深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协助学生处完成新生心理普查,针对普查结果,逐一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进行事前心理干预。
5.负责我院2009级新生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奖学金、翠云奖学金等资困助学工作,我院2009级新生目前共有72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积极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项目,经与重庆市妇女儿童基金会联系,我院共五名学生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计xx0元。
6.建立2009级新生防控甲流零报告工作流程,确保09级新生防控甲流工作顺利有序。
7.积极推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我院2009级新生参加全校广播操比赛、健美操比赛、排球赛、乒乓球赛、体育舞蹈等各项体育赛事,鼓励我院2009级新生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对研究课题提供建议,给出修正意见。
8.贯彻、宣传、组织、筹备,顺利完成2009年全年级250名学生参保大学生合作医疗保险工作。
9.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工作,完成学校及学院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所取得工作成绩:
1.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所带连队十三连荣获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军训团队列会操第一名、文艺汇演第一名,被评为“优秀连队”。
2.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广播操比赛,所带年级12个班级,其中获二等奖的班级为五个,获三等奖的班级为三个,获奖比例较高。
3.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健美操比赛,所带年级荣获全校二等奖,此奖项是2009级各学院参赛队中的第一名。
4.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排球赛,所带年级男子排球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细微的观察,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对学生社团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设提出了独特的建议,希望对以后的学生管理和社团建设有指导意义,并且能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十七大报告精神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引导全系师生参与其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要建设和谐校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发挥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广大教师队伍的模范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下面就从学生社团的作用、当前我系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方面作一简略论述。
一、学生社团的作用
曾有人把学生社团比喻成“桥梁”,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头连接的是学生,一头连接的是教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的存在为大学生适应陌生、新鲜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手段和方式。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专业学术型,一是公益型。有研究表明:公益型社团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起促进作用;专业学术型社团对大学生的个性社会化起促进作用。
学生社团在目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希望我们能够举办越来越多的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个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大多是系部自己在搞,或者挂靠在团委、分团委下面。社团和学生会不分家,有些学生干部身兼数职,但往往什么都干不好。
2.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院系团委或者挂靠团委,从整体来看,其指导力量和指导意识都显得很薄弱。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高校团委、挂靠单位本身就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实际情况,指导教师分身乏术,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社团的指导。挂靠单位即使邀请了校内专业教师或校外有关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或者顾问,但是这些专家往往自己的学术工作也十分繁忙,即使介入也不能长期有效地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工作。另外,指导教师从事大量的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一般是义务的,一般只有实际授课时才有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强的原因之一。而且目前很多,特别是在许多上层次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型活动中,往往需要学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仅靠团委的力量是不够的。
3.社团建设经费、场地、设备不足。
另外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经费、场地、设备投入不足,前期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社团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没有能够展现自己的特色。虽然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学生活动场地,但专门用于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非常有限,而且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更谈不上办公设施,使得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4.缺乏创新意识。
现有的学生社团,大多是文体类的。搞的活动,基本上和学生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社团干部就是学生会干部,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不分家。这就难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目光,甚至有些学生对学生会还有些反感,并错误地认为,学生会就是社团,社团就是学生会。再加上学生社团活动的老套,缺乏创新意识,使社团的开展举步维艰。
5.其它方面。
主要存在问题是:有部分学生对社团了解不够、积极性不高或者参加盲目,社团干部“低年级”化现象影响活动的效果等。
三、如何把学生社团建设好,利用好
1.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政策保障。
系部需要将学生社团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成为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学生社团仍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保障。系部团委等相关学生管理部门要遵循学习研究社团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充分调动每个社团主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既不能把社团管得过紧,也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要通过规范社团的审批制度帮助学生干部明确社团的定位、方向,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从制度上保障学生社团的存在,从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从政策上加以充分引导,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培养与考核,使学生社团发挥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它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2.建立指导教师队伍,加强领导决策能力。
学生社团的管理一定要选派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我校是高职高专院校,院系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现状,有关学科指导教师应主动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工作,特别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研讨组”、“马列毛邓理论小组”等理论性社团的指导,通过观看学习录像、开设讲座、举办辅导班、开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社团成员学习理论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学生中掀起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社团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社团的政治思想培养和学生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
一支强有力的教师管理队伍只有规范了社团建设,增强了领导决策力,社团中学生干部的思想进步、立场坚定,才能做到指导力度、步调一致、调度有方,才能保证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因此,我系部多年来一直坚持学生社团建设必须有一批热心学生工作、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的参与,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去年校运动会上的文艺表演获得了一等奖等。
3.组建形式多种的学生社团,鼓励更多学生的参与。
原来我系部的学生社团种类比较单一,多是体育和文艺方面的社团,学生活动主要是篮球、足球比赛和相声、小品、歌舞类文艺汇演。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又新增加了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小组、药品知识小组等理论知识学习类社团及摄影、绘画、象棋等兴趣爱好类社团,举办了“药品文化月”系列活动、十七大报告知识竞赛、学生宿舍美化评比、剪纸作品大赛、“我爱我的家乡”摄影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社团活动内容,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知识,开阔了其眼界。
通过举办学生活动,调动其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改变学生“无所事事、一无所求”的混日子状态,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还通过组建爱心帮扶社团,深入到社区和敬老院、孤儿院公益劳动,增加学生了解社会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有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都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和参与。
4.开展优秀社团、社团学生干部的评比活动。
我系部制定了详细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的聘任、考核、奖励办法以及社团的评优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应的政策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要开展社团评比活动,就不仅要在社团之间进行评比,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也要进行评比。要开展社团自评、社团互评、指导教师意见和平时综合表现情况等一系列评比活动,评出优秀的社团组织,加以表彰。同时,对于那些组织活动绩效较差的社团和责任心不强的社团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和改正方向。通过一些列活动鼓励社团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充分调动每个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每个社团应有的作用,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社团氛围。
总之,建设好一支学生社团,利用好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等诸多方面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途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兰.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对武汉地区四所部属高校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7-91.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设计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过程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内容上不偏离方向,实施过程更加有序,价值导向更加明确。
一、明确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活动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1.目标取向原则。目标取向是指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设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明确为什么开展、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从而确立目标取向。这是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校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学生构建价值体系,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的大舞台,高校应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也应充分明确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2.需求取向原则。需求取向原则主要是指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主体,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尽可能地使校园文化活动得到活动主体的“认同”。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依据活动主体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参与者体会到活动的切身利益和重要价值,实现校园文化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参加、学生自己唱主角的活动。3.团队合作原则。校园文化活动绝大多数时候表现为集体或团队活动,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要注重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合作意识,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4.安全可靠原则。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将参与者的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进行。要对不可抗力等因素或意外事件认真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发生。因此,高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群体性活动时,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贯穿始终,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安全保障机制。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校园文化活动应当具有长期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够形成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可持续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选题,要根据教育要求,依据大学生的需求,科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二是认真策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活动的组织实施做好规划;三是分步实施,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项目;四是推陈出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宣传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二、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流程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注意细节、规范流程。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或团队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因而在确立项目目标时,必须把握好活动目标的属性。活动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追求活动目标实现的过程。活动目标的表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战略目标,即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使命和意义;二是策略目标,是组织期望完成活动后所实现的“效益”;三是具体的活动目标,说明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比如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2.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环境。活动设计的开始,都应该对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对活动成功的客观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必要过程。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发展,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活动设计者要准确把握活动对象的需求,要增强与活动对象的沟通,也需要全面了解活动对象所处的环境。3.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要符合活动目标、活动环境以及活动参与者的需求,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选择报告会、讲座、沙龙、知识竞赛、艺术展览、文艺汇演、网络话题讨论等不同的形式来开展。如十精神报告会、英模事迹宣讲等主题活动,多采用现场报告会的形式;而青年者经典研读活动,则采用学生读书沙龙的形式,让参与者在研讨中思辨;少数民族文化节多采用展览、展演等形式,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如“为大学生年度人物点赞”、公益助跑、微电影、微摄影比赛等等。4.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团队。校园文化活动一般依托于学校、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等学生组织来实施。如果将一次校园文化活动看作“项目”,那么创建项目团队是保障活动开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一环。遴选和组建团队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员应具备组织相关活动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成员应具备主人翁的精神和合作态度,三是要选择合适且管理能力较强者作为活动负责人,四是要重视组织队伍的建设,五是要充分沟通并选择简捷有效的沟通模式,六是要明确责任,建立合作型的项目团队。5.寻求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资源。资源既包括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涵盖了活动组织团队运作所必需的各方面条件。许多活动之所以无法正常进行或达成目标,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在资源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因而,在活动设计阶段要充分注意寻求可得资源,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比如,由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首先需要在学校层面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取得政策支持;其次,活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规模,涉及场地、音响、灯光、宣传品等的质量,经费一般由学校划拨或由社会企业赞助;另外,参赛者的动员,也是决定比赛水平和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以及评委和指导老师、活动组织人员、观众等人力资源,都属于筹办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6.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风险预案。制定风险预案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研判活动潜在风险,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活动风险后果做出定性估计。活动风险识别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分析和因素分解,把比较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一系列因素,并找出它们对于事物的影响、风险和大小。
三、优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重点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教育 审美体验 音乐
艺术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也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有知识不等于有修养。对于人文气息比较欠缺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大部分学习的专业是理工科,大都比较习惯于理性的逻辑思维,对于艺术这种需要用感性思维去感受和体验的学科比较陌生。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交流,品格也得到完美,从而使得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他们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艺术教学方法,把艺术教育积极有效地实施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高校实施艺术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包括思想道德、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身心修养等等各方面的素质。
有一位空调专业的清华学生,业余爱好吹奏黑管,他结合音乐知识做了一个绿色环保空调产品,获得了大学生科技大赛一等奖。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郑小筠教授以此例来说明“艺术教育不仅是针对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更应当成为提高学生德育和智育等整体素质的手段”。曾经是清华民乐队指挥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说:“在科学的殿堂里我们同样需要艺术,需要美。”在发达的西方,尤其是美国,他们的教育史也是一部艺术教育史。美国的一批教育家、学者、教师于1988年向美国总统、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题为《走向文明――关于艺术教育的报告》。其中说道:处于21世纪的门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质量感到关切,这种教育能否使他们应付未来挑战而感到关切。这些问题关系到美国公民的素质及美国文明的性质,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向文明,所以艺术教育是必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反正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尚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和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自古以来的发达的文明古国几乎都是艺术最早的诞生地。我国周朝掌管音乐的大司乐所进行的音乐教育,首先是“乐德”,然后才是“乐语”和“乐舞”。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美育时认为:“节奏和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他们就以美来洗涤心灵,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和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很准确地加以批评,但一旦看到美的东西,就会欣赏他们,很快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艺术教育对人的道德教育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它运用的是以情动人、深入人心的教化。1997年11月19日,李岚清《关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的讲话》在音乐界、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李岚清的“讲话”明确了音乐教育在教育中的美育作用及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塑造美好的精神风貌中所特有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为零的状况,有的放矢地提出要为在校500万大学生补课的问题,指出这是“使得这一批跨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有这方面的必要修养”,提高知识分子的整体素质。提倡欣赏交响乐,让青年人在欣赏高雅艺术同时提升对美的鉴别力,从而自觉地抵制消极、庸俗、低下的时尚化。
(2)艺术教育深入校园文化,使得整个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空前活跃。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对美的鉴赏,同时形成了学校内学术气氛和娱乐气氛相融洽的文化氛围,使之发挥了校园文化建设启迪思想、净化灵魂、增强智慧的功能,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社会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信息化已经日益普及,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因为外界媒体和网络的介入而变得十分丰富,各种以艺术为内容的课外活动也成为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笔者所在院校是一所工科院校,我校大学生艺术团于开学初面对全校学生包括大一新生展开全面招新。艺术团分器乐组、歌唱组、舞蹈组。招新情况很令人鼓舞,几乎每个组报名人数都大大超出预计,特别是器乐组发现了很多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其中取得器乐考级八级以上的就有好几人,有好几个学生都取得过器乐最高级十级的成绩。这在人文气息欠缺的工科院校来说无疑是喜人的!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心中的音乐环境都局限于通俗音乐。如器乐组有很多学生来面试时就只会吉他弹唱一些流行歌曲,其他的一概不会。歌唱组这个问题更严重,大部分学生就只会唱通俗歌曲,而且还热衷于模仿某位歌星的唱腔语调等等。舞蹈组来面试的学生也有很多倾向于学习街舞或现代舞。以上问题应该是我们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也是急需我们去引导的。
(3)艺术教育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开展积极向上的学风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团委充分发挥了学生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作用。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力争每位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类社团,成立了各种类型的社团。每次的文化艺术节的开展也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元旦、五・四、国庆等重要节日举行的综合文艺晚会都能依托文艺形式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有组织地开展。为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领悟力,我校还经常邀请国内外文化界的名人来校举办美育知识讲座、艺术欣赏讲座。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歌舞组合大赛也挖掘了校内一大批的文艺新人。另外我们还重视师生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前不久由我校院团委和学生处联合发起的名为“师生情”的由师生同台演出的文艺汇演在我院三个校区连演三场,在学生中引起轰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也把我院的艺术教育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4)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
按教育部文件精神,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0.15―0.2%,目前艺术教师队伍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教育在第二课堂占有相当的比重,排练课程大多是在正课时间之外以及周末,这使得教师必须具有敬业爱岗精神,并要在教学中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在具备应有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上还要善于言传深教,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还要通过探索艺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衔接问题。
二、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学方法的初探
1.开拓思维,开发创造力,激发想象力。
艺术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这么说,完全是白居易的联想、想象在起作用。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白居易一会儿联想到急雨,一会儿联想到私语,一会儿联想到莺语,一会儿联想到泉声,即使在音乐暂时休止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他的联想,他觉得另有一种幽愁暗恨,胜过有声之时。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同样,这想象的“产物”更能激发人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所以,创作、欣赏的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起着充当自由、文明、想象和理解的工具的作用。
2.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艺术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是有区别的,自然学科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对物理世界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客观知识和真理,而人文科学更多的是强调主体对人文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比较强调直觉和体验。这种直觉的认识形式突出体现在审美活动中。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一些非艺术专业学生并无掌握音乐技能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音乐审美体验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首先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我们知道音乐由音色、节奏、音响等不同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把音乐感知为孤立部分。这种整体的感觉是以音乐的感觉为基础的。音乐感觉是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耳、眼、大脑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在音乐审美体验中,审美个体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是年龄上的差异。这与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关。不同年龄对审美体验的侧重点不同:中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能力较强,但对音乐的比较判断力还不够强,对深层次的结构把握不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不断丰富,能力也不断加强,到了大学阶段,他们不仅形成了对音乐的感知、比较、判断的能力,而且对音乐情态的反映也比较敏捷迅速了,有了一定的鉴赏力。
在这里我以音乐为例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实践体验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也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一个提问题的人,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体验发现、认识和想象的乐趣。如在引导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认识中,学生不是被动地看教师示范,机械地模仿,而是在宽松环境中教师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如:让学生敲敲打打。整个教学进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是充满乐趣的!
(2)创新体验
创新在音乐里可以说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源泉。它不仅是指传统的作曲、创作音乐作品,也包括学生即兴地用相应的风格和结构为节奏片段和旋律作问答。在即兴创作中应广泛使用各种声源,课堂里就有一些可利用的声源,如撕纸声、拍桌子声、揉塑料袋声,还有一些人发出的声响,如拍手、跺脚等,都可以把这些声响编成一些节奏型让学生来打。在这些活动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鼓励,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要使学生达到充满勇气和信心,毫无畏惧的状态,教师就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才能,要充分地给他们机会,特别是一些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不停地给予鼓励和启发。
(3)表演体验
表演体验主要是演唱和演奏两种表演活动形式,在独唱、伴唱、合唱或者是独奏、伴奏、合奏等形式的表演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到音乐能力,如唱奏技巧、音准节奏把握、表演同伴间的合作等,并且对作品风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也有所体验。但在表演的实践中也应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挑一些竖笛、口琴、打击乐等较简单的乐器,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有体验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难度恰当且能达到良好艺术效果的活动,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艺术的美妙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艺术是人类高度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程度。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启迪,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两大领域。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学习艺术应该不仅仅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并进行鉴赏,其意义远非今日青年人对艺术的理解。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所以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盛行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社会高度发达的明天更需要科学技术艺术化,艺术科学技术化。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
[2]张凯.音乐心理.
[3]南利华.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0,(6).
关键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大学校园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廉政意识,树立廉政观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就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的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厚而长远的。学生必定是要走进社会的,毕业的大部分学生会分布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事不同职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走上手握重权、举足轻重的领导岗位。所以,在大学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廉政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传播民主知识、服务社会的需要,是育人工作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是历史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1]
1.当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能动性较差。他们认为廉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和教师,认识不到自我的主体地位。学生们普遍认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离自己太远,廉政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最终就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扭曲,与社会需求不能和谐统一。
(2)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单一,大多采用说教式。思想大而空,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很难唤起学生的共鸣。廉政文化建设中多数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理论知识,在廉政教育类课程或报告中只注重教学形式本身,注重感性认识,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少,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和思想品质的改造。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和廉政建设相结合,才能营造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
(3)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没有突出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当前石河子大学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广大师生,数量多,任务重,层次不齐。只有充分考虑和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因材施教,把握好关键环节,才能使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由复杂变简单,由无序变有序,由困难变容易。
(4)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制度化,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首先,从教学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活动安排都没有突出廉政文化教育这个主题,覆盖面和实效性不强,对于廉政文化建设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其次,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易偏离正确的导向。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已有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最后,只有对于符合廉政文化建设的取向给予肯定,给予支持,给予鼓励,同时对于违背廉政文化建设的取向给予否定,给予谴责,给予惩罚,才能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导向。
2.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1)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对象不只是党员干部和教师,还包括广大学生队伍。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对象,也是广大学生的榜样与模范,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大学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培养积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从而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持以廉政为指导,成为勤政为民的典范。
(2)廉政文化建设除了说教形式,即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发挥网络媒体宣传作用: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服务性于一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加强正面引 导;借助微信、微博、论坛等综合平台, 形成廉政文化教育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是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关于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社会优良文化的渗透作用;开展公益广告大赛、廉政文艺汇演、廉政辩论赛、廉政小品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和廉政文化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大学生在感受艺术、文化熏陶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廉政教育。[2]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监狱、公益劳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对社会腐败现象成因、表现以及对策进行专题研究。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通过丰富的社会现象、鲜活的现实教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使廉政教育落到实处。
(3)抓好廉政文化教育关键是把握好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一是不同对象群体,廉政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比如,要做好对学生骨干的廉政文化教育,进而发挥学生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学生骨干廉政教育对广大学生的示范和榜样效应。二是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比如,对低年级大学生,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着重对他们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以培养他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意识和观念。对高年级大学生,着重进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对毕业班学生,在毕业离校教育中开展“廉洁人生从现在开始”等主题教育活动。
(4)健全机制,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化,规章化。建立目标明确、组织有力的廉政文化教育工作体系、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整合各种有效资源, 形成全面推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合力。 为了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各学校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逐步形成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3]各学校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一同奖惩。
高校只有通过开展更为科学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师生群体共同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体系和敬廉、倡廉、助廉、守廉的良好校风,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夏云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刘丽娜.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