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第1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一、多元目标,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例如我们在教学《碳族元素》时,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碳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硅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

因此我们说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风向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我附着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考虑:一是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二是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三是要结合哪些生活的实际?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等等。教学目标定得恰如其分,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首先是教学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其次是课堂练习的设计。《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来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最后是教学板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注重实验,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模拟人类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最成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把教材规定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

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可见度校尽管操作较简单,但如果由教师在前面做,学生们在下面观察,效果就会很不好。而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

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媒体运用,提高直观演示的效果

第2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一、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需要巩固哪些知识?(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要求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要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的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课堂练习,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课堂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

第3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4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多元化;科学化

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几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4、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

第5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这篇关于201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试题参考的文章,是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葡萄酿酒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4.右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6.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 A. 质子数和中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氧元素和氢元素 C. 氧原子和氢原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8、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9.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0、下列化学反应中10.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碳 一氧化碳C.氧化汞 汞+氧气 D.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11.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12.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3.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 的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 ( ) A. B. C. D.14.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15、欲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应选用的物质是 ( )A、红磷 B、硫粉 C、铝箔 D、木炭二、选择题(每题1——2个选项)1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有的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18、依据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20、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垂直悬空,不能伸入容器内。 D.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21、现有① 空气,②四氧化三铁, ③铁粉, ④ 二氧化碳,⑤液态氧, ⑥水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2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分)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 == ,X == 。2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 、 构成的。25、用符号书写:2个水分子________;3个硫原子_______;2个镁离子________26、将暗紫色(或紫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试回答:①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A ,B ,C (用符号表示),D (用符号表示)。②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在后面的括号写出其反应类型:(1) ( )(2) ( )四、简答题(12分)27、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查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28、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A B C D(1)表示中性原子的有______; (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______;(3)表示阳离子的有 。29、用分子原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0、如何防治水污染?(说出三点措施)五、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1分,每空1分) 31、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2)如果用装置E收集气体结束后应先 再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 ,指出装置中的一点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提出假设] [实验及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②将气体导出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③检验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及现象是 该无色溶液是 ,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分)。33、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 是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一种: 。(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 (2分)。

第6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如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掌握这些技能是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泉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将导管口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捂试管加热(若导管口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A项操作正确;点燃酒精灯时,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极有可能使酒精流出,从而引发火灾(一般用火柴点燃),B项操作错误;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将液体从试管口处悬空滴下,C项操作正确;进行过滤操作时,其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D项操作正确。

【答案】B

(二)对点训练

1.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C.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 D.滴加液体

3.下图所示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倾倒液体 D.连接仪器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7.在做“溶液的形成”演示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 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8.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 焰。

(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之有关的是 (填字母)。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下图是探究物质性质的连续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据此回答:

①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

(填字母)。

②步骤C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填“上部”或“底部”)夹上、取下。

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请从下列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a.胶头滴管 b.漏斗 c.10 mL量筒

d.25 mL量筒 e.烧杯 f.细口瓶 g.玻璃棒

h.药匙 i.坩埚钳 j.酒精灯

(1)取用粉末状固体用 。

(2)氯化钠溶液存放在 中。

(3)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 。

(4)做镁带燃烧实验时用到的仪器:

(5)量取15.0 mL水用到的仪器:

(6)将葡萄糖粉末溶解于水中用到的仪器: 。

10.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 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下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 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 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是 。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二、实验室制备气体

实验室制备气体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气体验满、气体检验、实验装置优化及实验异常分析等内容。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青岛)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编号)。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 (填装置编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 。

【解析】(1)图中仪器①是分液漏斗,仪器②是试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 2H2O+ O2,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该反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A、B、C装置都可以。如果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最好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能用排水法收集。若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那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在瓶底预留少许水,以防铁丝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固体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

【答案】(1)分液漏斗 试管 (2)2H2O2[MnO2] 2H2O+O2 B (3)F 在集气瓶底预留少许水

(二)对点训练

1.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小

B.催化剂一定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C.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2.下列有关“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3.下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4.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O2或CO2都可以使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下同)。若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

(3)A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

(4)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①请你写出甲烷的一条性质: 。

②某同学欲利用右图装置收集甲烷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甲烷时,气体都应从 (填“a”或“b”) 端进入。

6.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甲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中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4)在研究CO2性质时,他们进行了图丁所示的实验。

①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时,燃着的蜡烛 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漏斗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7.某化学兴趣小组从下列装置中选用部分装置组装后制取氧气。

(1)甲同学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连接ab接口,收集的气体纯度 ;连接a 接口,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并用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3)正确连接A、E、F装置,可以测量反应放出氧气的体积。

①有关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

用胶皮管连接各装置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②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发现E装置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这是因为 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中的缘故。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③实验结束,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这是为什么呢?

【作出猜想】同学们作出如下三种猜想:

猜想Ⅰ: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可能是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Ⅲ: 。

作出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实验一:取一定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猜想 错误。

实验二:取少量锰酸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 ,证明猜想Ⅱ正确。

8.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装置A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的适当位置放入 、 等实验用品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用装置B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

(4)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a”或“b”)处。

(5)装置D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软塑料管中的液体药品是 ,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

9.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是 (填字母)。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A B C D E

①仪器E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仪器编号)。

(3)老师提出,如果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4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CaCl2+2NH3+2H2O。

②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③含有氯离子(Cl-)的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A的原因是 。用A、E组合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的关键操作是 。

(3)实验室要制取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b置是 。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对制取氨气后试管内的残留固体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①取反应容器内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固体物质中不含Ca(OH)2;

③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得出了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

你认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熟悉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再借助物质的物理特征或特征反应,就不难完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济宁)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2-3]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③②①②④ D.④②③②①

【解析】检验Cl-用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检验OH-用Mg(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OH)2],检验[CO2-3]用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CO3)。由于[CO2-3]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均能反应(分别生成Ag2CO3沉淀、MgCO3沉淀),所以要先检验[CO2-3],再检验OH-、Cl-;由于OH-与AgNO3反应也能析出沉淀,所以要先检验OH-。综上可知,主要操作步骤是:取样,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O2-3];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足量Mg(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OH-;再次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综上,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答案】B

(二)对点训练

1.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

B.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

C.闻气味――鉴别酒精和白醋

D.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

2.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NaOH和NH4NO3

B.CuSO4和Na2SO4

C.Na2CO3和CaCO3

D.NaCl和KCl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滴加碘酒的方法,可检验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NaCl、Na2CO3、CaCl2

B.HCl、NaOH、CuSO4、MgSO4

C.Na2CO3、K2SO4、BaCl2、HCl

D.NaNO3、HCl、CaCl2、KOH

5.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l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7.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有三种溶液,只用Na2CO3溶液就能将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

A.CuSO4、H2SO4、NaNO3

B.NaCl、CaCl2、Ba(NO3)2

C.HNO3、H2SO4、NaHCO3

D.HNO3、BaCl2、Na2SO4

9.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加以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 (填“>”“=”或“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有 (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溶液

四、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推断包括文字陈述型推断、框图型推断、化工流程型推断等,抓住“题眼”(如特殊颜色、特殊气味、特征反应、化学之最、特殊用途)是解题的突破口。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鄂州)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红色固体,H为红褐色沉淀,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EC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举出EG在工业生产中对应的一种用途: 。

【解析】因为E为红色固体,所以E可能为铜或氧化铁;又因为E能与一氧化碳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所以E是氧化铁。因为H为红褐色沉淀,所以H为Fe(OH)3。因为G与F反应生成 Fe(OH)3,且G由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所以G是Fe2(SO4)3,F是一种可溶性碱。因为E是氧化铁,能与CO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又因为C是A高温分解的产物,所以C不可能是铁,只能是二氧化碳,进而可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为氢氧化钠。(1)F的化学式为NaOH。(2)EC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3)碳酸钙高温分解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发生的反应均是复分解反应,所以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EG是氧化铁和稀硫酸的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答案】(1)NaOH (2)Fe2O3+3CO[高温]2Fe+3CO2 (3)置换反应 (4)除铁锈

(二)对点训练

1.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小亮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HCl和CO B.HCl和H2

C.CH4和CO2 D.CO2和CO

2.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甲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能替代图中丁物质的是( )

A.Ag B.BaCl2

C.NaOH D.CuO

3.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常温下均是气态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B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E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是紫红色金属。他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是 ,固体C的俗名是 。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 。

4.赣南的客家围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现有五种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只有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物质A常用于铅酸蓄电池中,其浓溶液有脱水性;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提示:碳酸钡不溶于水)

(1)A物质是 。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 。

(3)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才能攻破防线,那么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 (填序号)。

①铁 ②氧化铁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钡

5.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A][①][②][B][E][G][F][D][I][H][C]

(1)D的化学式为 ,H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

6.实验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Fe(OH)3、KOH、Ba(OH)2、K2CO3、C、Cu、CuO中的三种物质组成。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色溶液Ⅱ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

(2)有色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色固体b在空气中加强热时,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这包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是 。

7.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氯化物,B是一种酸,C是一种碱。图甲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的实验现象。

(1)D的化学式为 。

(2)A、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一定质量镁、锌两种金属同时放入A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 (写粒子符号)。

(5)若M、N分别为铁和锌中的一种,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B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M为 ,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为 。

8.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 。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 (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 (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 (写化学式)。

9.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滤渣a的成分是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 ,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 。

(3)若现象① “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10.金属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如右图,A、B、C、D分别表示上述四类物质中常见的一种,A、B、C、D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彼此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与B能够发生中和反应,D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多的金属。请回答:

(1)C属于 (填“酸”“碱”或“盐”)。

(2)A与D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可从B和C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具体物质作为原料来制取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混合物时,各种成分都要保留,并且最终都要恢复到原状态。提纯物质时,既不能增加新杂质,也不能减少有效成分,而且操作要相对方便(不增、不减、不繁)。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荆州)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

A.水、AgNO3溶液、稀硝酸

B.水、NaOH溶液、稀盐酸

C.水、KOH溶液、稀盐酸

D.水、KOH溶液、稀硫酸

【解析】在题给混合物中仅有BaSO4不溶,所以第①步是向混合物中加水搅拌,过滤,即可分离出BaSO4(一般还要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第②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2KOH+MgCl2=Mg(OH)2+2KCl,把MgCl2转化成了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然后过滤出Mg(OH)2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得到MgCl2溶液,最后蒸发得到MgCl2固体。第③步,向第②步所得滤液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原过量的KOH被盐酸中和转化为KCl溶液,连同本来的KCl溶液进行蒸发,从而分离出KCl固体。综上,选项 C符合题意。

【答案】C

(二)对点训练

1.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点燃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2.将CO、CO2、H2、HCl、H2O(气)和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饱和氢氧化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的剩余气体是( )

A.N2、CO2、H2O B.N2

C.N2、HCl D.N2、CO2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5.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A.H2O NaOH HCl

B.H2O KOH HCl

C.H2O NaOH H2SO4

D.H2O KOH H2SO4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不正确的一组是( )

7.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x。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将固体充分加热

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

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8.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探究物质的含量实验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实验 (填“A”“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 。

9.化工厂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 。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 。

(3)操作③的目的是 。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 ;其理由是 。

(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 。

10.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

(3)图2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

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实验室中在加热和固体b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氯化铵和尿素是重要的化学肥料,请简易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

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安全性、环保性、可行性和简约性等。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广州)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图 A比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 B探究铁生锈时 O2 是否参与反应

C.图 C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 D 测定空气中 O2 的体积含量

【解析】图A实验中,所加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没有控制变量,A项错误;图B实验中,两支试管中的对比实验,足以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B项正确;图C实验中,若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应将白磷和红磷都放在薄铜片上,C项错误;图D实验中,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没有减小,水无法进入集气瓶弥补氧气体积,D项错误。

【答案】B

(二)对点训练

1.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收集氢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

B.图2:探究MnO2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C.图3:用NaOH与CuSO4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是否放热

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稀盐酸]CuCl2[烧碱溶液]Cu(OH)2

B.H2O[通电]O2[镁]MgO

C.CaCO3[高温]CaO[水]Ca(OH)2[纯碱溶液]NaOH溶液

D.MgCl2[碱溶液]Mg(OH)2[钠]Mg

4.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

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C.20 ℃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D.将100 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 g水,使其浓度变成20%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A. 检验馒头中含有淀粉 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 B. 探究分子之间有间隙 将水、酒精各50 mL倒入100 mL量筒中 C.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加水,制成溶液,然后蒸发溶剂 D. 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取样,分别点燃,然后闻气味 ]

6.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7.小文同学在家长指导下,在家中利用日常用品和废弃物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家中备有的溶液有:食盐水、石灰水、食醋、白酒、汽水、糖水和洁厕灵(含有盐酸)。请你参与她的实验探究活动。

(1)小实验用到的器材有:玻璃杯、碳棒、导线、 和 。

(2)小文得出的结论是:石灰水、

能导电,这些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

(3)要使石灰水的导电能力减弱,可以采取 的方法;石灰水导电能力减弱的原因是 。

8.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 (填字母)。

(3)A实验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写一条即可)。

9.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 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是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炼制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

(2)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的都

(填“大”或“小”)。

(3)操作X的名称是 。

(4)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有:①ZnCO3[800 ℃]ZnO+CO2;②2ZnO+C[800 ℃]2Zn+CO2;③ (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5)气体A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另一种气体生成,它的化学式是 ,该气体的用途是 (写一条)。

(6)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 。

10.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

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2】

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

小红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 ℃、101 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2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在27 ℃、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 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

七、科学探究

依托化学实验开展科学探究是中考的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化学实验探究题一般涉及其中的若干环节,其情景富有真实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一)典例分析

【例题】(2016・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题。

(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 型气体发生装置。

(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Ⅱ.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称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

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猜想】

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

【实验探究】

【反思交流】

①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 (填装置编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

②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 。

【解析】(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应该是液态药品,即浓盐酸。(2)装置A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气体,属于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3)由于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氯气不纯(混有HCl),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4)【实验探究】①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石蕊纸花仍然显紫色(不褪色),说明猜想1不成立;②将石蕊纸花放入稀盐酸中,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说明猜想2不成立;③将石蕊纸花放入次氯酸溶液中,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则猜想3成立。【反思交流】氯气通过装置D时,纸花没有褪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Cl2+2NaOH=NaCl+NaClO+H2O,所以若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答案】(1)浓盐酸 (2)固-液加热 (3)吸收HCl气体 浓硫酸 (4)【实验探究】①显紫色 ②稀盐酸 ③将石蕊纸花放入HClO溶液中 成立 【反思交流】①D ②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二)对点训练

1.小军同学在家做课外探究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错误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探究内容必须是大家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B.实验探究是唯一的有效方法

C.探究结果需要反复实验论证

D.实验设计合理会得到预期结果

3.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

(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 法;

“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 法。

(2)“Na2CO3、K2CO3、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 法;

“BaCO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 法。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正确;猜想 正确 ]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5)【拓展】

还可以单独选用下列物质 (填字母),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CuO B.AgNO3溶液

C.Cu D.NaOH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

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y,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

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A B C D

【现象分析】

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结论】

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

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 2CuSO4+3H2O+CO2;Cu2(OH)2CO3[]2CuO+H2O+CO2。

以下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

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填“>”“=”或“

6.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与探究一】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 性。

【实验与探究二】

(1)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

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评价与反思】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7.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

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蔗糖是由碳、洹⒀跞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8.“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钠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

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

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9.【题干】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发现问题】

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

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

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

有关。

10.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

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

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则硫酸钠溶液 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