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能源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精细化管理

第1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职能部门

医院职能部门是协调部门,它对医院经营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实施绩效管理是医院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医院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在医院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才可以引导医院办医方向的正确性,从而提升医院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1绩效管理简述

1.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它通过个人目标与整体战略的有效结合,挖掘个人工作潜力,通过提高个人业绩来完成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一过程循环不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内容:计划、辅导、考核、反馈及沟通等。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对医院整体考核、评估,目的在于让员工正确做事,不断推动医院管理整体持续改进、实现战略目标[1]。

1.2医院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重要性

医院职能部门对于其经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既为管理层提供必要决策反馈信息,同时也为专业临床科室提供保障,医院职能部门为各级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资料,其绩效效率及质量影响医院整体效益,忽视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会对医院整体运营效率产生影响,职能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优化业务及管理流程[2]。

2医院职能部门绩效管理问题

当前医院绩效管理大力改革,这一过程中明确了考核内容主要是临床类指标,考核限于临床科室,而对于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绩效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医院职能部门绩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3]。

2.1绩效考核不科学,难以量化

医院职能部门缺少合理的、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科学的管理指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医院绩效工作主要以财务与业务指标为主,并没有全面的绩效指标。对于临床等专业科室进行考核,而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考核指标,过于关注业务发展,而不能更好的体现运营效率及管理水平等重要指标,使医院的战略规划成为纸上谈兵[4]。

2.2绩效考核内容单一,激励效果不佳

医院对于所属职能部门的考核目的及结果应用单一,主要用于薪酬分配及人事晋升,但是对于每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只要不存在重大违纪行为,其考核结果就不会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不分责任大小、工作量及能力大小的绩效管理,严重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5]。

2.3医院职能部门职位管理不足

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而职位管理的不完善,相应的权限标准不明确,而不能为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考核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绩效持续机制,医院职能部门考核情况相似,考核体系并没有规范的制度,这样就不会达到透明、公开的激励效果,在职能部门考核中没有设置辅导及反馈等重要环节,相应的计划也没有以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分解,只是以应对财务状况为出发点,考核结果以处罚为主要方式,这就会对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带来消极心里,不能提高绩效管理的促进作用,损害了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在医院各职能部门间形成了内部矛盾,达不到提高绩效的目的,同时也使战略目标失去支撑,不能得以实现[6]。

2.4职能部门绩效管理难以体现差异性

医院各职能部门进行绩效管理通常是以同质的考核指标进行,就很难在各职能部门间反映出工作差异性;当前医院一直沿用基本工资加调节奖的工资形式,对于相应的奖金以工龄、职称作为主要依据,并没有体现出工作难度、质量、职责及价值等因素,实际工作中临床科室风险高,平均水平的岗位薪酬影响了专业部门、高风险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医疗专业科室的核心职能难以发展。

3医院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策略

医院职能部门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因此,精细化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

3.1全员参与战略目标及计划制定

使全员参与到医院职能部门实行精细化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及计划实施的过程,促进医院职能部门的发展。然而绩效考核是否可以为医院长久发展提供支持,还取决于医院制度及决策的实施能力,保障实施过程的全员参与与认可,因此,对于医院来说,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的建立还有赖于制度实施过程的执行力,即:制定各级员工的岗位年度规划,执行计划过程中,使上级及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做出计划调整与整改,明确指出员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全员参与将战略目标及核心价值传递到各职能部门,有效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可度,使其执行力有效发挥[7]。

3.2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宣传与培训

医院职能部门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环境与制度,而绩效考核的良好实施,需要医院内部组织、企业文化、意识形态等多因素作为支撑,因此,应该强化医院职能部门间绩效管理的宣传,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引导职能部门员工意识形态的建立,为职能部门实施精细化绩效管理作铺垫[8]。3.3构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在医院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医院的不同职能部门建立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这一过程应该着重关注其应用的不同,制定与医院职能部门相适应的,具有医院特色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前,最为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法、平衡计分卡方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及3600绩效考评方法[9]。

4总结

医院绩效管理重点在于持续的改进,员工绩效问题与相关体系的建立存在直接关系,为了保证医院职能部门绩效管理效果,必须在医院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将医院绩效考核与改进相结合,加强管理者对于各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的重视度,引导绩效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不断加强与创新职能部门绩效管理改进,以不断增强医院管理实力。

参考文献

[1]邸宁,王昌明,彭玲.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3):47-49.

[2]黄凤明,张爱琴.总额预付制下的住院费用管理创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9-10.

[3]伍敏,田浩.某军区总医院精细化管理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3):231-232.

[4]梁焕叶,宋奇,刘玉英.医院耗材准入条件的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2):150-152.

[5]张淼,王学军.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系统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72-75.

[6]于静,高小坤,丁桂萍,等.医用耗材库房规范化管理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23):3104-3105.

[7]王天鹰,顾伟,王莉杨.基于闭环管理思想设计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40-42.

[8]杨守义.关于医院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23-24.

第2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RFID;精神卫生中心;智能化;身份识别;报警;医疗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22-06

1项目背景

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位于嘉定区外冈镇,是上海市二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区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嘉定区心理咨询门诊、区戒毒药物治疗与区青少年网瘾治疗挂靠于本中心。

目前中心拥有近500名患有精神类疾病病员,且病员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中。现有医疗信息化设施已无法满足中心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中心医疗服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也受到相应的制约,急需扩充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辅佐中心进行更全面的服务与管理。

2.1实时监控

病员限制区域预警和外逃报警实时动态病员信息与位置查询逃逸预警与轨迹回放功能

2.2科学管理

临床诊断与配发药品核对,药品分发到人,防错发漏发。

管理层及时准确的获取各项服务管理信息,做出有效决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病员RFID腕带的佩戴以及在院区各个主要通道及出入口处安装RFID自动感应设备,根据病员离开受控区域的级别,系统进行分级报警;同时在院区周界区域安装电子围栏,使得整套系统更加的完善。引入了便携式RFID智能读写设备(PDA),配合PDA软件系统,完美地实现了病员身份验证与病员发药管理的功能。

实现病房RFID信号与无线AP信号的全覆盖,对病员生活情况进行24小时跟踪与追溯;同时引入无线医生站与无线护士站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医院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本系统通过在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受控病人的全面管理,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并且进一步与医疗HIS系统的整合,引入移动医生站与移动护士站系统,实现电子化的床边护理,无线查房,能够调阅病人的有效医嘱及医嘱的实际执行情况等,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与效率。

4.1综合布线系统

建立一个光纤互联架构,就近点位铺设强、弱电线路,每个点位设备用信息点,跨区域布线均采用管道埋地方式,所有线路均用PVC线管保护,交换点于电源点,均内置于专用保护箱,所有室内室外布线工程均具备防水、防雷、防漏电措施。

4.2射频识别覆盖系统

射频识别覆盖系统核心采用区域人员及设备实时定位和追踪系统(APS:Area Position System)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AC? TIVE RFID技术的区域实时定位系统。该APS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中心监控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布控区域人员分布状况和每个受控对象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当有突发事件时,管理人员也可根据该APS区域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安全和应急工作的效率。

APS实时定位追踪系统通过对RFID设备(电子标签)的应用。将其安装在受控目标上,来作为目标的唯一标识进行追踪和定位。电子标签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标识码,具备了不易破损、数据可靠、使用周期长、有效通讯距离长等特点,是替代条形码、红外线标识的最佳选择。

系统组成:

APS实时定位追踪系统中心Server(数据库和后台服务程序);APS用户应用服务终端;APS网络管理子系统;

无线识别基站(用于目标的受控区域布点追踪);

手持式PDA电子标签读写器(用于对目标的人工追踪和查找,实时布控的有效补充);

腕带电子标签(标识目标)。

系统功能:

实时分区目标动态显示功能:

第3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营销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终端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严峻形势下,供电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点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其实质是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素为:精细的管理制度;精细的操作标准;精细的运行流程;精美的细节衔接;精确的绩效考核;精确的回馈修正,根据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完善相应措施,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控制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更上新水平。

二、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从我们地方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看,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

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离开企业团队的协作配合,没有较强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电力市场正在逐步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树立以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努力饯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

1.提高电能质量。

2.追求优质服务。

3.提升企业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其次,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班组,详细了解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再次,供电企业还要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以提高沟通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三)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

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电网建设

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和业扩工程等契机,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

(五)利用价格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

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

3.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

(六)提高营销管理

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

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

(七)引进高新技术

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概念,提高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

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

(二)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按照现代营销管理规律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及时补充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趋势,进行市场开发方案的制定等。

(三)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对营销业务的认真梳理、整合,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岗位都成为营销管理“流水线”上的一个作业环节,并做到环环相扣。

1、细化工作。2、细化职责。3、明确岗位职责。4、修正偏差。

(四)开展绩效管理,细化战略目标。营销工作的业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开展精细的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量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引导员工关注公司目标、关注岗位要求,注重能力提升,注重绩效改进,促进员工工作的精细化和积极性,确保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五)细化标杆管理,指标是衡量企业整体素质标尺,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进行同业对标的精细化管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各项指标的情况,找出差距,进行精确的定位,确定标杆,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作业的标准化,操作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雕细刻,推进各项指标的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五、实施精细化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切合自身实际。供电营销易受到市场、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根据外界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细在观察,精在变化。

(二)加强学习,达成共识。要加强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培训,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明确思路,循序渐进。要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把精细化管理的迈进步伐夯实,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才不会半途而废。

(四)以技术进步推进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本身就是创新,必须改掉不适应精细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经营方针。

(五)融入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经过不断运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之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非领导的影响力,非制度的约束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六、结束语

电力营销工作关系着供电企业市场的占有率和效益的增长,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提升服务水平,扩大电力市场,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电力营销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深化管理、内部挖潜、堵塞漏洞等措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进而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开展精细化管理,“细”是“精”的前提,“精”是“细”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细”强调的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则侧重于每一个环节上的质量控制,二者共同构成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内容,是精细化管理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和着力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二、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1.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离开企业团队的协作配合,没有较强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2.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1.树立企业形象。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树立以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努力饯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1)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更无从谈起。所以,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 (2)追求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服务质量。 (3)提升企业形象。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2.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3.开拓用电市场。(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加强电网建设。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

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和业扩工程等契机,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

5.利用价格政策。(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 (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3)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依靠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回收电费。

6.提高营销管理。(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5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后勤 精细化 管理模式 ISO9000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054-02

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机关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保障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必要条件。针对后勤部门为各部门服务的特点,用系统化思维开展工作,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用户满意度,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体系,统筹合理配置服务资源,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成效在“精”字:“精”是要向管理工作要成效。加强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提高管理效益,充分有效地利用设施、设备、场地、物资,减少浪费。“精”是促进管理不断创新的动力。要创新,必须精通后勤管理,精通各个重要环节,从而在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精”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严格要求是必须的,同时也要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细”字。“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结果,更要注重工作的过程和细节。

精细化管理落实在“实”上。“实”是对管理者以严格要求。“实”是对管理工作的评价,是检查考核的过程。后勤工作的服务性和保障性强,各部门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流程和细则,提高执行力。

二、构建基于ISO9000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先进管理模式,从最初的生产经营企业逐步延伸到服务领域和政府部门,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认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通过程序化的管理,能够对所有工作主要环节进行实时监督,能够对有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确保每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照章办事,增强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下,对机关后勤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细节、服务权益等。因此,机关后勤管理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就不应当仅仅满足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标准化、规范化,而应当在标准化规范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细化提升,积极地向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发展。因此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实施机关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和标准化基础上的精细化,既是当前后勤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也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实行精细控制,构建基于ISO9000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三、基于ISO9000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

1.工作目标精细化,工作任务定量化。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工作目的、要求、数量、完成时限、责任人等,使执行者能够正确理解和领会完成任务的目标所在。

2.工作责任明确化,工作过程流程化。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按照“事事高标准,处处严要求,工作无差错,小事不放过”的管理要求,做到服务到位,质量达标,用户满意。

3.工作制度规范化,工作运行经济化。建立并完善精细化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使各项精细化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序开展。

4.工作管理程序化,工作评审标准化。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按照各自分工和具体承担的任务,制定各岗位服务标准、运行规则、操作方式,为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制定可参照的工作标准与评审标准。

5.工作实效考核化,工作过程监督化。建立健全员工工作考核体系,依照考核体系要求,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注重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严格的考核促进工作,并把考核工作与效益工资、责任追究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创新监督机制,设立监管员,经常开展巡视,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构建基于ISO9000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制度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精是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这两点都需要有制度的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任何管理离开基础都将会失去落脚点和切入点。如果一个单位基础管理的基础不好,制度过时、记录不全、流程不畅、漏洞和缺陷随处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使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适得其反。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就要不断规范和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有制度、有记录、有流程、有标准、有监督、有控制,最终使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采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别计算以中国和俄罗斯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如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中俄两国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其中,中国作为出口国、俄罗斯作为进口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的为第0类食品和活牲畜、第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第7类杂项制成品以及第8类杂项制成品,这些产品包括食品、纺织品、钢铁、机械、汽车、服装等;俄罗斯作为出口国、TTP/1.1 200 OK Date: Mon, 12 May 2014 11:35:55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350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8d7JCuY4lJp+6DrIGnEn7+dWSlZnFACkoTnOPia+9wHEYWIOkUyDAC;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savdrkfxpcg3dg55aewlmcrc;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57383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checkOS(); }); function doPrint() { var bdhtml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var sprnstr = ""; var eprnstr = ""; var prnhtml = bdhtml.substr(bdhtml.indexOf(sprnstr) + 17); prnhtml = prnhtml.substring(0, prnhtml.indexOf(eprnstr)); var _first = "基于ISO9000的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作者:吕青 孙勇 姬洪山 谈洪桥 赵淑娟 来源:经济师 2014年3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泄魑诠拿骋谆ゲ剐越锨康奈类非食用原料、第3矿物燃料及油,这些产品包括原材料、矿产品以及能源。这些反映了中国在食品业、轻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具备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出口以能源等原材料为主。

同时,根据两个指数10年的变化,在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中,0类、1类、2类、4类的互补性指数逐渐下降,7类、8类的互补性指数逐渐上升,其他类别产品互补性变化不大,说明中俄双边贸易不再以农产品、原材料为主,机械产品、运输设备在中俄双边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表5,2003―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综合互补性指数,可以得到,无论中国出口俄罗斯进口,还是俄罗斯出口中国进口,两国的综合性互补指数都是逐年上升的。2006年,中俄贸易综合互补性指数开始大于1,2010年,俄中贸易开始大于1,这说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源的,中国也是俄罗斯能源输出的重要市场,中国的轻工业制品、机械制品等在俄罗斯市场也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但是,由于中俄产业相似度较低,贸易的互补性大多源于产业间贸易,而非产业内贸易。

(三)中俄产业内贸易分析

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相似,这些企业进行资源在分配比较容易,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在生产上需要做出的调整较小,成本也较低。提升中俄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对促进中俄国际分工更加细化,在国际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格鲁贝尔和洛伊德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俄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计算公式为:GLij=1-丨Xkij-Mkij丨/(Xkij+Mkij)

其中,GLij表示i、j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kij表示i国k类产品对j国的的出口额,Mkij表示i国k类产品对j国的进口额。如果GLij=0,表示两国无产业内贸易,如果0

表6反映了2003―2012年中俄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0类食品和活牲畜每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接近1,说明此类产品的中俄双边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这是因为中俄两国互为邻国,居民饮食差异不大,从而进行产业内贸易;5类化学制品及化工产品以及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产业贸易指数也比较高,而且近10年来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升高,说明中俄两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两国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分工细化,都需要寻求国际市场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这对两国都是有利的;其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不高,包括原材料、能源、服装鞋帽等,这是由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这些领域中俄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

三、实证结论

一是中俄两国的经济开放度都比较高,对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依赖程度较高,中俄两国的对外贸易对两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作用,是两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

二是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主要出口能源等原材料,出口的优势产品反映了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中俄两国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不同,俄罗斯在初级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械制造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三是两国存在着紧密的贸易关系,双方贸易互补性强,而且从动态上来看,这种互补性将越来越强,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具备比较优势,科技实力不断增强,资金实力雄厚,俄罗斯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在尖端科技领域领先世界,双方优势互补,是发展两国经贸、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基础,应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四是中俄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在同一产业上未能形成细化的国际分工,也未能形成产业内贸易运行机制,双方的贸易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产业间互补,为深化中俄两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两国产业内贸易还有待加强。

五是中国两国贸易的强互补性以及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说明中俄两国还存在很大的贸易潜力,需要两国加强经济贸易的合作,商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杨捷,单文婷.中国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及影响因素比较―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

[2] 董锐.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9(3)

[3] 赵雯.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1

[4] 刘婷.建立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5] 赵传君.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第6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效率;对策

0 引言

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密集度较高,就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还需要重视技术服务。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特定产品的技术掌控和具备新技术研发能力,已成为精细化工产业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因此,为了使镇江市的精细化学工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该市精细化工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析。

1 创新效率评价方法

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实现了产出最大化,或者在生产既定的产出时实现了投入最小化。以单一产出(y)与单一投入(x)的模型为例,两个不同群体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组别边界,共同边界由两群体中最有效率的决策单位共同组成。基于此,构建技术落差比率指标:TGRit=TE it/TEit。其中,TGRit为技术落差比率,TE it为共同边界下决策单位的技术效率,TEit为组别边界下决策单位的技术效率。运用BCC-DEA模型考察各年度的组内技术效率和所有年度的共同技术效率。此外,应用产出导向型CCR-DEA模型评价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活动的综合技术效率。

Hu和wang(2006)提出以能源目标值与能源实际值之间的比率作为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指标,区域i在t时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表示为TFEE(i,t)=能源目标值(i,t)/能源实际值(i,t)。其中,能源目标值(i,t)=能源实际值(i,t)-能源总松弛量(i,t)。据此,构建全要素研发资本效率与全要素研发人员效率评价指标,衡量要素投人的冗余程度,藉此从要素效率视角识别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其中TFRCE(i,t)=R&D研发资本目标值(i,t)/R&D研发资本实际值(i,t),TFRLE(i,t)=R&D研发人员目标值(i,t)/R&D研发人员实际值(i,t)。

研发资本目标值和研发人员目标值可由投入导向型BCC-DEA模型获取,全要素研发资本效率和全要素研发人员效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指标。若全要素研发资本效率值和全要素研发人员效率值等于1,表示不存在研发资本和研发投人松弛量。若全要素研发资本效率和全要素研发人员效率趋近于0,表示极低的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使用水平。

2 镇江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效率评价

已有文献基本以工业、高科技产业、城市或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FA或DEA方法对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但是,其中针对精细化工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聚焦于创新效率的总体评价,较少涉及具有不同技术水平的群组间效率评估与比较,并未剖析创新要素效率。基于此,以镇江精细化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合应用DEA思路和共同边界方法,评价其创新效率。

以2010-2013年的镇江市精细化工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扬中、句容、丹阳三个代管县市数据不全没有纳入研究范围。选择以R&D人员全时当量代表研发人员投入,选择以R&D研发资本存量代表研发资本投入。产出指标选择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全员劳动生产率衡量创新带来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由于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具有一定时滞性,设定时滞期为1,产出指标做滞后1期处理。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镇江统计年鉴》。

2.1 创新的综合技术效率 2010-2013年期间,镇江市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改善趋势。从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数据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出现增长态势。但是创新效率均值仅为0.511,这说明在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效率改善,可以使创新产出增加近一倍。就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而言,纯技术效率远高于规模效率,因此规模效率低下是导致综合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2.2 创新的要素效率 2010-2013年期间,镇江新区是镇江市精细化工产业研发资本效率和研发人员效率最高的区域,索普化工基地次之,丹徒高资区域最为落后。如表2所示。但是,镇江新区的要素效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甚至研发人员效率有微弱下降。同期,索普基地与丹徒高资增长较为明显,其中索普基地尤为突出。

3 镇江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效率不足原因及对策

镇江精细化工产业研发创新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研发创新呈现技术进步态度。这就说明伴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扩大,镇江精细化工产业的研发效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就总体而言,镇江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活动的综合技术效率尽管逐渐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创新效率仍然不足。

就提高创新效率的对策而言,从宏观来看,亟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培育一批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型、基地型大企业、大集团;从微观对策来看,需要给予一系列税费优惠,以此吸引和鼓励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强化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和考核,优化对园区企业的创新体系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鼓励精细化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参考文献:

[1]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孙峥,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J].经济研究,2005(5).

[6]邹鲜红.基于Malmquist指数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J].中国药房,2010(21).

[7]洪进,李敬飞,李晓芬.两阶段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

[8]诸淑贞.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研究[J].新药研发论坛,2012(13).

[9]刘秉镰.中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与要素效率解构[J].管理世界,2013(2).

第7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所谓“精细化管理”,它属于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主要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采用标准化、信息化、程度化、数据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各个管理部门的持续、高效与协同发展。具体地讲,“精细化管理”中的“精”主要指管理要有针对性,工作要有重点,同时要抓住营销工作中的关键部分;“细”主要是把工作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监督和执行。进一步讲,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管理理念,主要是按照刚性的制度,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加强工作职责,落实职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因此,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管理层来维糸企业的产品、服务、后台运行等,实现专业管理的方式,以技术为保障,以专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要管理手段,以数据化为基本准则;其管理理念是要市场服务者将焦点汇聚到消费者的需求上,为企业营销能够获得高效益、高效率,以及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现阶段,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一般来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力企业很有必要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可以通过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明确责任,努力实现“人人管理、时时管理”的良好电力营销管理格局。当然,这就要求从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各环节的细节入手,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防止出现管理漏洞,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电力企业,这样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执行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持续与和谐发展。

3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策略

3.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做好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具体地讲,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和员工职责,合理地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这样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章可循;依据工作的完成情况,严细地进行考核,从而在电力企业中引导、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绩效管理,并细化战略目标。同时,营销的业绩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只有不断开展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将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使之量化为单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也就是说,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以便正确地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真正使员工自主地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注重其绩效,从而促进员工的精细化工作积极性,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逐步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的战略目标。

3.2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

做好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当前,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和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企业要想在自己的能源市场中占稳脚跟,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就要求做到真诚、优质、便捷的服务理念,有效地开拓电力市场,争取与电力用户保持新型的供电关系。

①提升电能质量,提升供电能力。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没有优质的商品,就难以树立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也无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在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

②构建和谐优质的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和谐的供用关系,这也是当前电力企业营销的永恒主题。作为电力企业,一定要提供优质服务,由于这项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电力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个工作环境,有效地提升供电质量。

③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营销服务形象,不断引导电力职工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要不断完善电力营销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从根本上增强电力企业营销服务形象。

3.3有效地利于电力价格优势

做好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有效地利于电力价格优势。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各个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发展要求,巧用价格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便开拓企业的发展市场。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需要根据电力市场中的不同需求,合理地运用有弹性的价格,逐步扩大电力市场营销的占有份额,加大电力市场的开拓力度,这样有利于提升电力营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电力企业需要有效地控制电力服务,结合目前实施的居民阶梯电价,从而提供差别服务,以便引导电力用户进行合理用电,实现电力市场的稳定发展。

②电力企业要细分电力市场,对于不同客户来说,需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重点用电项目,需要进行突破性实施,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电力营销策略,改善居民的用电情况。

③电力企业要积极地扩大市场范围,增加对电能的使用率。另外,在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中,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地引导居民用电,实现合理用电的发展目标。

3.4提供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

做好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提供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完善精细化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管理水平;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售后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使之为电力营销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电力企业形象;做好电力营销精细化的管理规划,建立有关电力营销方面的信息平台,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的营销的智能化商业模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电力营销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使电力企业实现电力营销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4结束语

第8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二、发展精细化工的必要性探讨

一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结构的变化。石油工业为化学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原料,也为精细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受石油危机的冲击,一些原油资源贫乏的工业发达国家不得不考虑改变化工产品的结构,更侧重于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以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资源上的劣势。日本由于资源贫乏,因而更看重这种转向。这就是日本的精细化工更为发达的主要原因。

二是新技术的挑战。世界进入21世纪,也即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从微电子、空间技术、遗传工程领域,可明显地感受到新技术新门类的不断涌现。新技术产业在力图满足新技术开发中的各种新要求,一些传统产业也将其产品应用的范围由传统的对象扩大到这些新的领域。

三、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向

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全过程,不同于一般化学品,它由化学合成、剂型(制剂)、商品化(标准化)三个生产部分组成。在每一个生产过程又派生出各种化学的、物理的额、生理的、技术的、经济的要求和考虑。这就导致精细化工必然是高技术密集的产业。 新型精细化学品逐渐取代传统精细化学品:传统精细化工品包括肥皂、燃料、油漆等等,这些都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新型精细化工品会逐渐研制生产出传统精细化工品的替代品,使精细化品朝着低能耗、高品质、低毒性、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在以往和现今使Hj的一些精细化产品中,由于技术原因和科技的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一些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人们最常使的塑料包装袋,虽然这些产品的毒性,不足以危害人的生命安,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随着精细化工技术发展,精细化工制品在安全性、便捷性上肯定有更大的进步。

加强当代高科技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品的开发:各类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领域都是现代精细化工所要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新领域,这些领域的开发使精细化工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实践性。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这样的新材料,在制作感光产品、电线、涂料、胶粘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途。而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秘的深入,这一占地球接近三分之二比例的巨人能源库,也将会为精细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型能源和原材料。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的革新意义的技术,其研究的领域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相关内容,不论是发酶技术还是细胞融合技术或者是基因重组技术,都对精细化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反过来讲,精细化工也是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途径。因此,精细化工的发展必然朝着高科技新领域的开发方向。

重视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的投入会与研发技术的投入相当,甚至占有更大的比重。生产技术是使技术研究和设想变成可能的渠道,是精细化工产品能否产出的关键,所以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精细化工的发展中,会抛弃以往只重研发不重生产的片面观点,而是研发技术与生产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会使精细化工的发展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视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是精细化工发展的主要动向之一。

掌握复配技术不断开发新品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用量小、品种多的特点,而对于精细化工品的要求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许多产品由于工艺复杂,材料特殊等特点,单凭一种或几种生产技术很难生产或者说成本太高,所以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掌握复配技术显示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趋势。现今像农药复配技术、香精复配技术等都已在实际应用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复配技术会大量应用在精细化工领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而且在主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能生产出相应的副产品,这样的生产技术省原料的同时,也会极人的提高曼济效蕊,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1.废弃物利用,以环保养环保

有些精细化工产品,如5,6一二甲基苯并咪唑,生产厂家仍沿用硝基铁粉还原而生产铁泥,而氨基磺酸厂又产生大量废硫酸。这两种废弃物单独处理都较麻烦。利用铁泥和废硫酸生产硫酸亚铁,作为产品出售,或再经煅烧生成氧化铁红,比之单独处理三废,既容易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由对硝基甲苯经硫化钠还原生产对甲基苯胺,是生产染料中间体的传统工艺。以前,一些厂家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还原废液由造纸厂运走用于纸浆生产,自己省去了治理的费用。这只不过是一种污染源的转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经实验研究,采用全转化法F"G,将这种废液中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化钠全部转化为硫代硫酸钠,不仅治理了污染,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厂家积极性很高。这种变废物为产品,以治污养环保的做法,工厂非常容易接受。这比单纯用法律约束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容易得多。

2.采用”无盐“技术,减轻治污负荷

精细化工产品尤其染料、颜料及其中间体的生产,其后期的精制过程往往采用酸碱中和和盐析技术,大量的无机盐进入了污水中,为污水的治理增加了困难。目前人们正在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采用无盐技术从事生产。如酸性橙E-3R染料的无盐合成工艺就是一个例子。该产品的生产,按照国内现行的合成工艺为缩合、盐析。由于盐析,无机盐进入产品,影响产品纯度和染色强度,而且会有大量的无机盐进入废水。采用“无盐’技术,上述两个缺点就得以克服。直接耐晒翠蓝GL生产,传统工艺是在磺化之后要经过两次盐析,母体铜酞菁与氯化钠用量之比为1:6(质量分数),无机盐不仅进入产品,更多的是进入废水。由二次盐析改为二次沉降(加入水溶性絮凝剂)的方法,由有盐操作变为无盐生产,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盐类,产品的纯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染色强度高达150分,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

第9篇:能源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专用化学品

0.引言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己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一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国内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1国内外精细化工的现状

精细化工,即为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总称。国际上精细化工已有40~50个门类,10万多个品种。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是由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制剂加工和商品化等3个部分组成。大多是灵活性强、功能性全的生产装置和在间歇或半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目前,国外化学工业结构中精细化工的比重(精细化率)上升的速度非常迅速,到20世纪90年代末精细化工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已达55%~60%。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40%,20世纪加世纪80年代上升为45%,20世纪90年代已达55%左右;日本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3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德国由20世纪70年代39%上升到目前65%左右。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化学工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吃穿问题,大力发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用橡塑管带原材料合成和橡胶加工;大力发展合成纤维(单体)和合成橡胶以及合成树脂,其数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石油化工产品仍有近50%的缺口。我国的精细化工就总量而言,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的化工精细化工率约为35%,左右。截至1999年底止,我国有精细化工企业5000余家,可生产2万多种产品,年产值逾1000亿元。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我国的精细化工将处于和石油化工及其他重化工同步发展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细化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所占比例很低,在许多领域如信息化学品磁记录材料、功能树脂等方面还有很大空白,在许多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也未能形成经济优热(如某些高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急待产业化或迅速扩大生产),大部分传统产品也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阻碍精细化工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三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

1.2精细化产业分析

(1)吡啶、氯代吡啶和吡啶硫酮(PT)、吡啶硫酮钠(NPT)、吡啶硫酮铜(CuPT)和吡啶硫酮锌(ZPT)。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主要原料是甲醛、液氨、液氯和乙醛等,与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紧密相连。

(2)塑料加工产品。泡沫塑料、EPS。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国内外市场采购。

(3)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聚氨酯树脂、PS、ABS、SM、丙烯酸乳液。主要原料是甲醛、苯酚、聚醚多元醇、丙烯酸及酯、苯、乙烯、丁二烯、异氰酸酯等。甲醛、苯、乙烯、丁二烯和聚醚多元醇等原料可由临港工业区和大港工业区提供,其他原料可市场采购。

(4)碳黑。主要原料是乙烯焦油和煤焦油。乙烯焦油可由大港工业区的乙烯项目提供,煤焦油外购。

(5)聚合物添加剂,包括抗氧剂、增塑剂等。主要原料来源于大港石化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和外购。

(6)农药、染料和有机中间体。主要原料可由临港工业区和大港工业区提供,部分原料需外购[2]。

(7)其他产品。

1.3 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特点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精细化工不仅仅是作为传统化工的精细化,要依托重化工才能发展,而已经成为引领整个化学工业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左右着化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化工的地位在重化工市场相对饱和以后,精细化工已经成为化学工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化工、美国、西欧多数发达国精细化率已达55%左右,日本,德国等在60%左右,在瑞士,甚至高达95%以上。国际跨国公司的实力日益壮大,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意味着随着精细化工业的垄斯性不断增强,未来国内精细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除了在技术上,还将体现在资金实力上[3]。国内中有精细化工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只有精用更加灵活的发展策略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精细化工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深化,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尖端科细化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且精细化工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科学家预言,21世纪最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3个领域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能源的发现。精细化工特有的技术前沿性决定了其对尖上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对精细化工的工艺产品性能及新产品、新领域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环保的要求及昂贵的劳动力将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将现有生产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精细化工业面临着又一次重新布局。随着全世界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些的化工(精细化工)跨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中方共同开发新技术及开发新市场本地化,这对国内精细化工业将是一个严峻的竞争[3]。

2.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因素

2.1 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2.1.1产业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精细化工新材料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专用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也属于国家鼓励产业。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聚羧酸减水剂能极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不仅自身绿色环保,同时可以使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等废弃物的使用,对推动建材行业加快绿色环保步伐具有重要的作用[3]。此外,工信部《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高性能外加剂列入重点发展的产品。现阶段,铁路、核电站、水电站、海工工程、输水工程等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制定混凝土技术标准的方式强制要求在其混凝土工程中使用聚羧酸减水剂,而公路建设、桥梁、机场等涉及大量混凝土工程的项目也在积极推广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

《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时将太阳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组成部分,提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晶硅切割液行业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2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快于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4]。目前,精细螺旋钢带保护套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接近1,350万吨/年,每年总产量将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率已达到45%左右,国外化工企业纷纷在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诸多领域,虽然会对国内相关的化工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也将会随之转移。

我国,有助于国内精细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聚羧酸减水剂作为第三代减水剂,目前呈现出逐步取代萘系等第二代减水剂的发展趋势[4]。我国现阶段处于基础设施及城市化建设高峰期,巨大的混凝土产量及需求量为聚羧酸减水剂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开发新能源的考虑,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各国政策倾斜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太阳能晶硅电池产量屡创新高,大大扩大了光伏产业链上游行业太阳能晶硅切割液的市场容量。

2.1.3上游环氧乙烷竞争格局日渐形成

由于大量企业涉足环氧乙烷生产领域,传统两大石化企业垄断国内环氧乙烷市场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环氧乙烷的价格在进一步稳定的同时,由于产能大量释放,上游环氧乙烷的竞争格局已经日渐形成[5]。

2.2 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2.2.1总体技术处于较低水平

与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无锡30crMO圆钢新材料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品种类尤其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偏少,科研和产品开发能力相对较差。本公司及其他一些企业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和持续努力,虽已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对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6]。

2.2.2国外企业本土化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国高速发展的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也引起了国际知名厂商的关注。近年来,包括德国巴斯夫公司在内的部分国际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厂商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构成了威胁。

2.2.3原材料供应限制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

受环氧乙烷供应产地限制,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由于环氧乙烷运输费用较高、风险较大,无法满足较远地区的大量生产,影响了我国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3.未来我国精细化工应重点主攻的行业染颜料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档染料如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金属络台染料等的比例。重点发展含重金属的媒介染料与金属络台染料;活性染料低盐工艺;大力开发天然染料等。医药。需要发展的医药及中间体有,半合成抗生素与全合成抗菌剂及喹诺酮类药物,维生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用药及手性药物生产与提纯工艺等。[6]饲料添加剂。目前我国配合饲料产量已达5600万t,饲料添加刺的总产量已超过100万t/a。生产品种约160多个,除极少数品种外,我国均能生产,但许多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规格还不能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求,现需进一步开发与生产的品种有,氨基酸类,尽快引进第二套蛋氨酸。食品添加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大力发展的品种有:防腐抗氧剂类,大力发旋富马酸甲酯、山梨酸、异维生素C钠、丙酸钠、丙酸钙等,营养强化剂类。水处理剂。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加上降雨量在季节和地域的分布不均,水源污染,更加剧了供水的尖锐矛盾,因此我国节水任务相当严重,水处理剂的发展潜力巨大。水处理剂生产与发展关键是生产水处理剂的原料及中间体,目前国内尚未生产或少量生产,工艺落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7]。农药。今后我国农药工业主要任务是,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提高除草剂的比例,重点发展拟虫菊酯类杀虫剂、三唑类和麦角甾醇类杀菌剂、磺酰脲类和咪唑类除草剂。塑料助剂。随着近几年中国塑料上业发展较快,加之今后几年化学建造工业的推广应用,我国的塑料助剂的消费量将会育较大的增长发展重点是在抗冲击改性剂和加工改良剂方面,主要发展ACR、CPE、MBS等。造纸化学品。但由于我国造纸用木浆短缺。而草浆造纸和废纸回用纸的质量不高,三废污染极其严重,急需配套发展造纸专用精细化学品。其中,用于补强、助留、助滤、脱墨、施胶、涂布、消泡等领域的各类造纸专用化学品的年需求量将达16万t以上。表面活性剂。21世纪,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年需求量预计会超过160万t。荆沙市和抚顺市等表面活性荆生产基地将与表面活性剂原料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按分子设计的思路加强起始剂、活性物和复配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使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和特种表面活性荆按市场需求的比例协调发展,以体现其“工业味精”的作用。

4.结论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产业,技术与资金密集,同时对人才、技术、资金和配套下游产品市场等要求较高,已成为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利润空间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大型石化公司将其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进行转移,并打算以领先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占领未来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孙昌民.李育佳试论21世纪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1.

[2]刘炎.在福建省精细化工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J].福建化工,2001.

[3]汪新华,邝生鲁.对“十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思考[J].化工技术经济,2001.

[4]梁诚.浅析氯碱工业的精细化工发展对策:几种氯系化工中间体的生产与发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0.

[5]加入WTO对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影响[J].试剂与精细化学品,200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