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变电站能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电站能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电站能源管理

第1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 自动化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65-0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高速发展使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将保护,控制监视和通讯、网络技术等融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以仪表柜、控制台,中央信号屏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为主的,将变电站(所)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信号、控制、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而形成的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功能化的现代化计算机监控系统,适应现在生产发展和能源管理的需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三种主要模式:①常规测控设备加上完备的四遥远动装置;②以RTU 为核心,以数据采集、控制、保护、录波、计量等为的集中式结构;③以一次设备为对象来组织各类二次功能,以通信网为手段实现功能和组成分散化的分层分布式结构。

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1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 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 I/O 现场接口, 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1.3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2存在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虽然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变电站内继电保护功能的重要性和冗余设计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变电站内可以没有自动化,但不能没有继电保护,而继电保护又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依赖各方面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仍然存在二次设计(直流电源,二次回路,CT 变比选择)、保护定值整定和安装试验、保护设备自身的可靠性等问题。(2)变电站内继电保护等设备的自动测试及事件记录有待加强和完善。常规变电站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都有比较仔细的定期例行试验,但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数字式保护及自动装置具有自检功能,导致运行维护和定期试验工作被大为淡化,而现已投运的数字式保护在自检、自动测试及事件记录等方面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3)变电站内通信网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问题。变电站采用多个厂家的设备,因而存在网络互连和通信接口的问题。各个厂家的现状是自成体系的通信接口和自定义协议, 目前已经推出的一些信息接口配套标准,虽已有部分厂家采用,但由于各厂家对标准的认识不统一,具体实施时对标准规定的部分内容作了扩充和改动,易出现各厂家虽采用相同协议但不能接口的现象。(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问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的实现方案多种多样, 但没有一个基本的设计规范要求,国家和行业也没有相关标准来统一要求,导致目前市场上产品众多,用户无从选择。另外有些地区(行业)用户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厂商为了市场也不断改进满足用户的要求, 出现了厂商和用户两难的局面。

3变电站的自动化

3.1集成化

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将会进一步应用在继电保护和测控装置上,这些新器件的应用将使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电路板更加小型集成化, 如保护、控制、测量、故障录波及事件记录以及运行支持系统的数量处理等功能将被模块化设计在一个统一的数字装置内,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层同站级间的通信采用少量的光纤总线实现,取消传统硬线连接。高集成化可以使装置通信、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减少故障率,有利于实现统一的运行管理。

3.2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与电力整体的协调操作。随着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如智能开关设备、光电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各类智能电子装置的出现和应用,变电站自动化将进入数字化阶段,在变电站内原来位于保护、测控装置中 I/O 单元、A/D 单元等,将被分离出来下放到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中去。保护、测控和自动装置的功能将在统一的I/O及模拟量数据信息平台上进行重新分工和组合,有利于改进和优化现有的保护和控制功能。

3.3标准统一化

技术的进步和行业规范标准的约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逐步向产品标准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产品基本功能设计和要求的标准化及产品的对外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标准化,变电站内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做到互换互连,“即插即用”增加了用户选择变电站内各类设备和更换设备的自由度,同时不满足标准化设计的厂商将被逐步淘汰,使变电站自动化专业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

4结束语

目前, 国内已有数个数字化变电站顺利投运, 运行时间最长的已近两年, 总的来看设备运行平稳, 各类数据采集、传输无误, 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正常, 至少可以说明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已初步通过实践的检验, 满足了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行要求。但同时数字化变电站经过更长时间的运行, 肯定会出现除本文提到的其他的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还有待各专业研究机构和有能力的厂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及其新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

第2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设计实现变配电站自动化控制是企业电气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微机保护单元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微机保护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343-01

1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微机保护单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微机保护单元功能的不断完善,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数字保护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产生了一个飞跃,使这项技术在我国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微机保护单元设计相关内容。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模块化软件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集控制、保护、测量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微机控制系统。系统主要是有多个微机保护单元,通讯网络,后台管理机,打印机组成,接线非常简单,可方便解决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适应了现代生产发展和能源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功能综合化: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完善的保护、测量、控制功能,自动化系统就是利用了保护单元的完善功能,将根据保护需要配置的独立的保护单元,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用一个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它综合了变电站二次系统中除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微机保护代替了模拟型保护,监控装置(后台管理机)综合了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远动、中央信号系统和光字牌等功能,使得接线非常的简单。

(2)结构微机化:系统的主要元件据实现了微机化,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微机来实现,实现了将微机保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远方控制等环节同时并列运行,各类运行参数、历史记录等均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出。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于以太网的连接,实时的将数据上传到调度自动化系统。

(3)操作监视屏幕化:系统将所有的监视和操作功能,均通过一台后台管理机来实现。操作人员面对彩色显示器进行变电站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进行全方位监视,常规方式下的指针仪表被屏幕数据显示所取代并可以查询历史记录,常规方式下庞大的模拟屏被CRT屏幕上的实时接线画面所取代,常规在控制屏上完成的跳合闸操作被CRT屏幕上的光标所取代,只要获得授权,输入密码,轻轻一按回车键,开关就自动完成了跳合闸,而且具有五防闭锁装置,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减少了人员的误操作。

(4)运行管理智能化:由于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实时在线自诊断功能,这样不仅在保护单元的面板上线时故障类型,而且可以通过系统将将自诊断结果送后台管理机,使得运行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保护单元的运行状态,体现了它的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特点。

3 微机保护单元的相关技术

3.1 微机保护定值的存储

保护定值在微机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用户在装置投运前,根据系统的运行方式调整好并存人EEP―ROM中的,是保护装置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是否动作的标尺。

12C总线采用了器件地址的硬件设置方法,通过软件寻址完全避免了器件的片选线寻址方式,从而使硬件系统具有简单而灵活的扩展方法。

12C总线上所有的节点都连到同名端的时钟线SCL、数据线SDL上。12C总线工作时,任何一个主器件节点都能对总线实现控制。当某个主器件节点控制了总线时,称为主控器,主控器完成一次传输过程的初始化,发送时钟信号及传输终止信号等功能。

3.2 微机保护的通讯

在微机保护装置中,各个保护CPU板必须实时地与管理CPU板之间交换信息。因而微机保护中的通讯模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单元与管理单元一股采用查询或中断方式。统中保护单元与管理单元之间的通讯采用了中断方式,由于本系统采用80C196的串口中断来接受和发送数据,而串口中断的中断优先级高于软件定时器中断,为了保证采样中断的顺利执行(每隔1.667ms采样一次),在串口中断子程序的入口处,采用了开放软件定时器中断的方法。

3.3 采样中断的软件设计

在微机保护中,保护算法常需要大量的采集数据。为了计算取值方便及提高数据的排队更新速度,在RAM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排队暂存区较需要保存的数据量适当扩大。本装置中采样值存储区的设计采取了双倍暂存区扩展法。

3.4 保护的软件设计

保护软件是利用系统发生故障时产生的故障电流、电压为电量,通过保护的方法来判断故障性肤,并根据预先设置的保护定值大小和时间来判断是否去执行跳闸。

第3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本篇文章由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建成一个新的电源点,即德源110KV变电站已在2009年6月份建成投运,为工业港南片区和东南部新城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同时做好了安德110KV变电站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3、积极配合成都市大环网建设。全力配合协调完成了崇——彭500KVII回新建线路和紫崇线220KVπ接线路塔基建设,保证了“虹桥工程”的顺利实施。

4、协调推进**县境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按照市政府与中石化西南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我办积极促进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在我县境内的油气勘探项目。目前在唐昌镇境内已打出日出气20万立方米的探井一口,可望在未来几年内进入商业开采,为全县能源战略翻开了新的一页。

5、完成了**县天然气管线规划工作,配合做好了全县电网改造。上半年,我办已同四川省蓝地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县天然气管网进行了全面清理,在4月份共同编制完成了《**县燃气工程规划》,并进行了专家评审,为构造安全、高效、优质的天然气供应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规划保证。大力协调、多方努力配合**县启明电力有限公司在全县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共投入3200万元,新架和改造线路265公里,全面提高了我县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了我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chazidian.com 7、加强了能源市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查处能源市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强化行业管理,查处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了能源市场。今年,我办进一步加强对**县启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县天然气公司等各燃气公司及全县各加油站的经营监管,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能源管理实施意见》。全年共查处110KV江太线等各类电力安全隐患三起,确保了全县电力、燃气、成品油市场的安全、有序运行。同时,积极搞好用能客户和能源供应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供能企业服务水平。解决了海霸王、百事可乐、五星酒店等重点企业的电力、燃气供应等问题,做到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力求企业满意而归。

第4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 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

智能电网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其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尝试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本文将综述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一、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自愈。电网架构完善、坚强,具备抵御自然灾害、人为攻击和其他影响电网稳定运行事件的能力,供电可靠性高;发生故障时,电网可以自动实现故障定位和切除,迅速恢复电力供应,并提供故障分析,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有自愈能力的现代化电网可以发现并对电网的故障作出反应,快速解决,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突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制止级联事件演变成大的停电事故,实施事件响应的快速仿真决策,主动解列灵活分区的分布协调、自适应控制以及在紧急状态下对分布式能源的辅助服务;具有故障定位与隔离和网络重构,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供电功能;注重电压与无功控制支持电网自愈;当系统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继电保护具有再整定功能,实现智能化电力系统更新运行方式后的保护,以达到电网在任一重构时,要求一个新的电网方案和继电保护的配合等。

2、开放互动。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共享,实现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新型负荷和各类储能装置的灵活接入、退出;同时实现与上游发电企业、下游终端用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在现代化电网中,商业工业和居民等能源消费者可以看到电费价格,有能力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供电方案和电价;开展研制高级电能表为基础的开放性计量体系,它能让消费者更高效地利用电能,及时探测系统中的问题,从而让电力公司可以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实现友好型高效消费电能。

3、集成优化。实现变、配、用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引入资产全寿命管理模式,合理地安排设备的采购、运行与检修,实现网架规划、建设、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优化,有效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围绕提高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经济运行水平三大核心任务,开展先进设备、全景采集、双向通信和智能决策四大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实现智能变电、精益运维,坚强配网、调配一体,数字营销、节能互动,高效调度、兼容互济,信息贯通的业务发展目标。智能电网覆盖了从发电到售电各个环节的业务,体现了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等智能电网重要构成元素,还包括了新型能源接入、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及智能表计、智能家电和用户能源管理门户等新型技术和新型装备。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领域。风电场、光伏发电及分布式供能的并网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2、输电领域。交直流柔性输电技术的研究;安全监控(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网域测量技术、相量测量装置、传感器和量测技术);特高压交直流相关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研究;可控电抗器和串补补偿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制等。

3、变电领域。智能化变电站、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无功补偿发生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尤其是对超导技术包括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及超导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研;以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常规自动化功能基础上,实现监控五防一体化、智能操作票、五防闭锁规则自动生成、统一配置工具、智能告警及决策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完成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站用电源等辅助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智能组件的应用,实现对变压器、断路器、避雷器等重要设备的状态可视化展示;逐步优化电压无功调节策略,实现调度远方投切变电站当地VQC以及区域AVQC功能;实现视频互动、可视化程控、网络分析等功能。

4、用电领域。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再生能源即插即用技术;双向互动营销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及高级量测和家电控制配套技术研究;通过智能采集终端和智能计量主站结合应用,实现试点用户用电信息100%的采集,负荷状况100%的监测,进而实现供电公司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开展基于激励措施的需求侧管理方案研究。

三、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路线

在设计智能电网建设路线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身实力,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智能电网建设思路,按照试点-推广、再试点-再推广的螺旋式模式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建成国内先进的智能电网子项目,例如配网自动化、智能计量系统等。着重总结经验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将试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具有共同特征地区进行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并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同时加快对智能电网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将之前取得的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继续向其他区域推广,形成更大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要继续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此外,还要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新进展,开展滚动规划。最终形成覆盖全部营业范围、特点鲜明、技术先进的智能电网。

第5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十一”长假,古都西安游客爆棚。在距离西安25公里的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中,罗克韦尔自动化能源管理平台正在接受着重大考验。随着每一架航班的起降,整个机场的智能控制系统和各类设备都在飞速运转。即使是候机大厅的些许温度变动,也会通过传感器上传到计算中心,引起整个系统的应对。

在智能管理平台的统一协调下,变电站、制冷站中的各个品牌、类型的设备实时将数据上传给计算中心,并根据机场运营数据计算出节能策略。制冷站则通过与变电站的数据沟通,协调电能供给,最终实现对候机大厅的温度调控。

正是基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能源管理平台(PEMS)解决方案,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实现了对控制监视、部门管理、表具台帐、能耗分析、能源预测等部门和功能的整合,总体能耗下降近20%。

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是罗克韦尔利用其自动化控制和信息优势编织的功能强大的工业互联网络的一个经典案例, 罗克韦尔正在试图通过这种互联机制的大量节点和连接获取实时数据,汲取巨大的商业价值。

互联的解决

“云技术、移动性、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当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构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这是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克韦尔)亚太区市场总监John Watts对未来工业发展的预期。面对转折,罗克韦尔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公司之一,提出“互联企业”的全新概念。

按照罗克韦尔的构想,“互联企业”就如同让分属于各个企业、部门的成百上千台自动化设备召开“联合国”大会一样,每一个设备都能提供一定的数据,“大家”围座一圈用相同的标准和语言进行交流。

正如咸阳机场二期的案例所示,对于中国七大航空枢纽之一的咸阳机场,其日起降航班数平均超过600架次,旅客吞吐量达近8万人次。

其中,变电站、制冷站等原本简单的自动化管理模式,依然没有打通,各部门、设备各自为政的运行状态难以解决。

同时,由于使用的自动化技术多种多样,机器和设备生产商各不相同,以及遗留通讯系统的存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得人们无法为原始数据添加背景信息,这就很难将这些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信息。

“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式的控制和信息解决方案可以打破这些障碍。”John Watts表示,所谓“互联企业”即通过集成的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结合“物联网”时代最先进的移动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实现数据、生产过程、人员和设备的无缝连接。随着这一架构的逐渐演变,工厂和供应网络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战略联盟伙伴思科认为,在接下来“万物互联”的10年里,物联网领域可以实现的价值增长高达14.4万亿美元。

联盟式扩张

巨大的市场和潜在价值,迫使罗克韦尔正在进行又一次转型和扩张。

5 月 19 日,罗克韦尔的自动化合作伙伴联盟进一步扩张,新加入11 家新的合作伙伴企业,囊括了来自 Encompass 合作伙伴计划、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伙伴计划以及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计划的成员。顶级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及机器和设备制造商的协作,正在铺就罗克韦尔互联企业的大网。

“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2013年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罗克韦尔自动化现在已具备相关技术通过‘互联企业’帮助客户提高生产率和盈利能力。” John Watts曾公开表示。

2014年,罗克韦尔依托其工业自动化的产业基础,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变革,并以合作伙伴联盟形式布局产业扩张。

罗克韦尔不仅将 LinMot USA Inc.、Sicme Motori S.R.L.等世界领先的工业电机制造商,纳入了其合作联盟,而且将AGR、Allen Global等原始设备制造商也纳入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家冰淇淋加工和包装设备全球供应商。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任孙蔚敏对记者表示,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不同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具体的突破方式。相比于GE在工业领域大而全的布局,罗克韦尔可能更倾向专业化的发展和与更多的企业合作。

“对不同的行业,互联企业的价值体现也会有些不同。”John Watts表示,“互联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很快都能实现互联。规模更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单独建立这样的一个互联系统。而小的企业则更倾向于联合,以便更好地分享他们的一些数据和信息。

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柯思齐则表示,这首先是我们的集成架构决定的,我们在流程行业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的整合很有必要。

其次,是我们跟客户有很好的合作方式,比如说对于机械制造商,其实在他们的产品设计环节我们就开始介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给机械制造商提供一定的咨询。

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合作伙伴联盟规模也许不是最大的,但是几乎都是由业内的顶级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及机器和设备制造商的协作团队组成。他们彼此紧密合作,通过精简供应链、促进项目设计创新以及加强供应商彼此合作,共同应对制造和自动化领域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布局

罗克韦尔的“互联企业”概念在美国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在中国这依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柯思齐表示,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依然会很强劲,中国传统制造业在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模式转变,给自动化企业带来更大机遇。但是,中国企业距离互联企业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稳步在中国市场推进“互联企业”。

在中国,通过罗克韦尔自动化的集成式电力、控制和信息解决方案,客户可全盘了解包含能源在内的所有生产数据,掌握企业管理对能源、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影响。

在深圳地铁5号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上海大众燃气SCADA系统、中海油惠州油田、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等项目中,罗克韦尔正在帮助中国实现公共工程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在“互联企业”中,制造商可提取运营数据和深层信息,并根据生产过程对相关信息进行建模,借此提升能源效率。

第6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鲁)就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的工业物联网融合平台(DIASI),为企业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SCADA解决方案、创新的物联网应用信息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运营服务。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能源管理服务系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鲁总裁林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畅谈了可鲁在工业物联网一路走来的历程,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见解。

可鲁缘何定位于工业物联网?

最初林苑与自己的初创团队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更新的一代。但后来逐渐发现,其实很多内容以及在做的事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物联网,而里面的实质就是“两化融合”。

林苑:物联网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动化,运用某种自动控制的程序手段实现所谓的智能。上世纪80年代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学科,而IT、计算机等信息化学科又是单独各成一家。这样一来,就把物联网拦腰砍断,腰以上称为信息化,腰以下称为自动化。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化里代表它最大成就的是互联网技术,而在自动化里面原来是没有互联网概念的。就“通信协议”这一概念来说,信息化和自动化两方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释义。

看到这一现状,可鲁想做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两个层面打通,把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连接起来。就像一个人,脑子再好但是脚不会走,凭借自己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样,脚会走脑子不会思考,永远也做不了更多更好的事情。

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把IT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去。以前工业现场的做法非常死板,数据需要采集,就布设很多采集点,因为没有“路由”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形成局域网络,只是在一个通讯中心或是控制中心里,用点表的方式,一对一地进行采集。一旦一个点出了问题,或是需要增减采集点,那么全部的点表都要重新做,这导致效率低,耗时耗材,更新改造也很麻烦,对管理也不方便。因此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即时追踪,特别是设法实现广域大范围系统及设备的远程维护,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也就是我们想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物联网上能做什么?

可鲁在业内较早提出工业物联网理念,针对工业领域物联网共性技术特点,研究开发了基于万能协议转换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网关平台(DAP)和基于虚拟数据仓库技术的海量异构信息融合平台(UIB)及其关键基础设施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资产数据库、流媒体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等)。

林苑:可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在于,实现了对通信协议进行自由组态。在工业现场,不同厂家设备的通信协议都是不同的。可鲁通过自行研发的“万能协议转换技术”,将各种不同的工业通讯协议转换统一起来,让工业控制系统融合于工业互联网之中形成了有着实质意义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鲁最早的产品就叫做“嵌入式通讯服务器”,2004年10月,第一批成品服务器最先运用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九龙半岛的90个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远程化管理。

2007年“中石油油气管线远程监控与远程维护系统”在陕京线落地使用,全长2000多公里,贯通陕西榆林至北京,该项目构建了示范系统,成功树立了全球第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应用实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首次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2008年公司顺利完成了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临时供电通讯系统,实现监控组网,为北京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体育场馆提供服务;2009年,实现几十个厂家设备监控系统的组网,保障了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供电项目;2011年沪宁高铁全线车站联入远维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筹建中的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完成先导阶段的技术方案及商业模式策划和试点。

物联网时代有何影响?

林苑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怎么样用经济实惠的手段,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过去要花费数倍财力才能够享受到的高端服务。他认为关键问题就是经济性,就是成本,这也就是物联网发展要寻找的商业模式。

林苑:2007年油气管道远维系统的应用,可鲁把经济性、便利性、可靠性三点结合在一起。2008年又在应用中增加了安全性。于是相当于网络终端警察的新产品“远程维护终端”诞生了。这就使得原来的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安全性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

也是在这一年,可鲁的工业物联网概念已经成型,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让高效更加高效,让便利更加便利,让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实现工业数据的融合。所以我们开始研发数据融合平台。慢慢发现,要做到数据融合,不是软件专家能完成的事,也不是电子信息专家能完成的事,它实际上是要倚靠数学家才有可能完成的事。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但是怎么样自动建立模型,这就是基于模式驱动的人工智能。一旦成功,自动建模就能突显出很强的经济性,而且如果实现了上下贯通,行业内外互通,今后将会对软件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构成威胁和挑战。以后不再需要每做一件事就开发一个软件,一套系统,只要是流程性的事件,都能用模式复用和转化生成来解决。

物联网数据运营商要做什么?

物联网时代,是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主要市场规模是由运营规模构成的,这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有了基于模式驱动的工业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可以使构建物联网运营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鲁把自己定位成物联网数据平台产品的供应商,其产品也包括了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

林苑:在行业公共应用领域,我们针对国家热点领域,联合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充分发挥物联网共性融合平台的技术优势,努力为业内提供领先的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我们建立的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服务对象首先是物联网业务运营商,能源、交通、环保等很多行业都有相应的业务运营商。

我们针对用能单位和企业节能减排服务建设运营的EM+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政府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方便的手段,其独立第三方特点,还能为多家节能服务商实施大型连锁卖场、酒店和大型耗能设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计量和高效的运维服务。

第7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县一体化;供电企业;措施

地县一体化的实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县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供电企业地县一体化实施的对策。

一、地县一体化的表现

地县一体化主要体现在:首先,原地调一百一十千伏设施使用以及修理等活动一定要根据《电网调度管理规程》制定的要求实行;其次,属于地调的管理设施的配置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备属于地调管理范围,属于县调管理地调许可设施装备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装备属于县调的管理范围;再次,有关自动化和通讯装置实行物件在哪就由谁管理的原则,即属地管理;第四,拥有远程监控能力的地调管理设施由值班人员担负工况和图像检测,出现不正常状况与信息问题由地调检测值班者告知拥有远程监控所属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第五,对于没有远程监控能力的,如出现上诉状况变电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向地调报告,县调的值班人员要将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关信息报告给地调调度人员。

二、供电企业地县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行七个一体化管理之后,广西电网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严厉的要求,制度更加的完善,对于人员的要求也有了提高,并在利用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工作人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来发展与充实自我。但是受以往因素的影响,县级供电企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是很高,有小部分员工的素质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也存在工作人员的年纪结构老化的现象,年级大的员工学习知识能力不是很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他们比较不适应实现一体化之后的工作,满足不了一体化之后工作岗位需求,给地县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经营管理。受管理制度与环境那的影响,供电所生产力不高,供电企业的经营效果不容易实现。有的供电公司处于山区,农村用户分布的比较广,并且处于偏远山区,用户分布不集中,并且交通也不便利,收取电费工作难度很大,也不利于电线维护工作的实行,另外,有的农村电工修理破损电线的意识也不强,导致农村电网的损耗比较高,使得其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三)人员管理。供电所人力资源不足,比较匮乏。电力工作人员中,水平较高、学历较高、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特别短缺,工作人员的平均学历都比较低。有关数据统计,在广西县级供电企业中,农村电工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员工为初中文化水平,具有高中学历或者是中职学历的人数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而农村电工中拥有电工证书的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九点八。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电工水平不是很高,专业的人员或者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比较少,而有很多农村电工受的业余的教育或者是函授方式的教育,对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多,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牢固,还有存有专业不合适的现象,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三、优化供电企业地县一体化的策略

坚持地县一体化,使得电网地域风险的能力大大地提高,有助于调度活动绩效的提升,但在具体实行中,要注意些问题,防止进入误区。

(一)增加投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提升电网的管理能力一定要依靠科技的进步。能够提升操作大队和修试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以及反事故水平,在一百一十千伏的变电站设立仿真训练地,高科技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给予一定的保证。其次实行远程抄表。远程抄表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少,并且工作效率很高。实行远程抄表极大地缩短了抄表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在供电企业与信用社合作,建立一个代缴电费收购点,还解决了工作人员到家收费的问题。实行远程抄表能够实现人少高效。

(二)区域的制定与管理。系统可以依据变电站和电压等级划分成不一样的责任区域,并给各个区域命名。划分出的责任区既可以为全部厂站的集合或者是有些分厂站的集合,也可以为厂站与不一样电压等级的种种组合,不管是什么实形式的,都可以设定一个界面来对其进行操作。

系统里的各个节点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责任区。将责任区的定义和使用者的权限统一起来;各个用户可以在自己责任区进行定义;在各个责任区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这个负责人的确定有系统管理者来决定;负责人可以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设定各个成员的权限,但是负责人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权限;各个用户定义他们可以登陆的节点。于是,用户与节点相关联,节点与责任区域相联系,用户只能够在自己的节点中工作,避免出现用户超出登陆范围,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三)地县一体化的要求。基于省企业调控一体化与大运行形式需求,地调能量管理系统主要采集三十五千伏和三十五千伏以上的变电站和开关站等的远东数据收集。现企业不建立能量管理系统。220千伏变电数据的收集途径要经过调度数据网实行传达;对于110千伏与35千伏数据的采集主要以调度数据网为主,以通道采用专线为辅。为了适应个各级用户的需要,要在操巡队等建立远程工作站,和能源管理系统中的主通道采取传达一太网板形式,备用的采取四个2M捆绑形式。

依据管理氛围划分:地调调度负责二百二十千伏终端站和一百一十千伏变电站的一百一十千伏电压等级装置,以及一百一十与三十五千伏电压等级电厂调度。地调集控主要是监控二百二十 千伏变电站与一百一十千伏变电站的装备监控。县级调度主要调度对象为三十五千伏等级电压装备。

电源系统的改造: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实行改造,增加一个60kVA电源系统。空调系统:主机房要用精密空调系统,其它的使用工业空调系统。

总 结:

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农电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县级供电企业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能力。地县一体化的实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县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供电企业地县一体化实施的对策。

参考文献:

第8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智能电网的概念是通过应用电力电子、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智能电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使能源效率最大化。1、智能电网目标是使用各种传感器实时计算,增强电能力,减少输电线路故障。测试设备:太阳能辐射、风向、速度、环境温度、电流、线温、输电线路监测传感器。数字变电站目标:应用数字化设施降低故障与成本。测试设备:154KV&23KVGIS智能电力设备。智能配电系统目标:分布式发电可以实现双向故障检测,优化负载平衡。测试设备:避雷监测装置、分布式发电接口设备。2、智能用户目标:建设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响应新商业模式。测试设备:AMI先进计量设施,小型风电、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充电器、储能电池、智能电器、家庭能源管理。3、智能运输目标:发展各种电动车充电设施、付费及操作系统。测试设施:快速充电器、充电桩、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系统。4、智能可再生能源目标:稳定电力质量的输出与补偿。测试设备: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静止同步补偿器。5、智能电力服务目标:实时电价收费设计、联盟之间电力交换,数据采集及验证。测试设备:智能面板/智能服务门户。

二、智能电网标准化

1、智能电网标准化主要计划5个主要项目是:发展国际互操作性标准框架、建立框架操作及管理系统、发展主要部门关键标准、促进全球标准化活动、建立全球合格评定和认证体系。策略是:与韩国智能电网协会、智能电网研究院及联盟建立标准合作系统;通过济州岛示范项目验证测试与开发标准;通过标准合作,进行标准活动的管理。目标是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引领全球标准。另外,标准合作系统有科技与标准研究院、韩国IBC专家委员会、智能电网标准化论坛、智能电网协会等以及不同领域的委员会等。2、智能电网主要标准研发主要成就:确定约100个国家标准包括智能电网的核心:IEC61850标准;确定包括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核心设备的韩国国家KS认证标准。研发标准接口围绕国家标准协调员,促进智能电网接口的相关研发业务;国际标准、KS标准。3、韩国智能电网互操作性标准框架及路线图内容包括:智能电网概念域模型、数据模型(研究/推论)、智能电网功能(研究/定义)、不同领域智能电网标准差距(分析)、智能电网标准开发PAP(推论)、智能电网标准路线图(推论)。框架路线为:(2011~2012年)韩国智能电网概念模型定义,为供应商提供基本立场及指南。(2013~2014年)为基准城市进行标准指导,包括安全、测试/批准、修改。(2015~2016年)建立合格评定及认证系统。

三、韩国智能电网示范基地

第9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伊顿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作为2006年伊顿PowerChain电力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们引入了全新电力监控系统,使公司能够跟踪其电力系统的运行有效性,预测并预防可能导致设备失灵或其他故障的电源质量问题。这就是Power Xpert(电源专家)。

为进一步推广节能理念,应对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伊顿开展了全面的现场能源管理研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可持续电力解决方案,包括:照明控制,将照明能耗降低30%以上;电力因数校正设备;变频驱动器;更高能效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与传统设备相比,能源损耗减少50%。

伊顿其他许多产品同样有助于保护环境。我们继续“缩小”断路器,减少所需材料,并且事实上经常将其集成到整合设备系统内部。整合设备系统是一种创新、节省空间的配电板结构,将电气室面积进一步减小40%。此外,伊顿中压配电板设计采用环保方式进行绝缘,避免六氟化硫排放。六氟化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温室气体,温室作用超过二氧化碳20000倍以上。

然而,最节能环保的建筑是已经建造完成的建筑,因为新材料的费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发生。伊顿服务工程师并不更换或改建已安装的设备,而是对原始设备进行整修、调试,保证其能够继续运行或提高其性能。过去七年中,通过此类服务,伊顿已经节省了超过20万镑铜、铁金属的耗用。

伊顿协助中国地震灾区

机场保持电力供应

四川汶川的严重地震,造成247座变电站损毁,300万余商业设施和居民住宅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断电导致电力供应短缺,阻碍急救和赈灾工作正常展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灾区附近最为重要的赈灾人员和物资集散点,地震发生后,约有超过10万名救灾工作人员需要赶往灾区,再加上大量的救灾物资,机场的电力消耗大幅度上升。此外,地震也造成了机场控制塔台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损坏,需要更换功率更大的设备,保持电源供应,应对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异常。

快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机场运营方中国民航西南管理局迅速联系了伊顿。当地伊顿员工立即调配伊顿Powerware 9155/9355型8-40千伏安系统,运往民航西南管理局。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在接到电话后10小时内完成了设备安装。伊顿的快速响应使航班运行恢复正常、救灾工作得以继续,并确保了电源质量符合要求、电力供应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