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金融行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行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行业报告

第1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暑假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在会计处实习的时间里,我主要学习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熟悉了银行的会计科目,基本掌握了该系统的记账和复核的操作,并能独立处理同城交换、证券清算和外汇核算。通过看、问和动手操作,我对会计处的主要工作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特别是支票汇票等,在实习之前,我只从书上学到过它的基本概念,对真正的票据并没有具体的认识。

在实习之前,我只从书上学到过它的基本概念,对真正的票据并没有具体的认识。现在我已经大致明白了审票和解付的过程。而在国际部实习的时间里,我边干边学,发现其实大部分知识已在《国际结算学》中学过,我所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种票据,掌握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同时帮助和指导客户填单和审单。在实习过程中有带教领导、银行员工的协助、自己的努力,自感收益不小。这次实习把我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在实习中学习的环境。一进入岗位,我就意识到,该把学生时代的野性收敛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这个银行内部气氛和谐,没有老套的束缚,但它毕竟是一个跟钱打交道的机构,需要有严谨的纪律和详细的规程,我就应该严于律己,这样不仅可以遵守银行的规矩,对我自己更有好处。

以下是我实习一个多月来的体会:首先,来工行xx县支行实习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银行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在这里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特别让我敬佩。给我一种特别想融入他们其中的感觉。这将对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种很大的推进。

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才会使自己更加提高,而这里就有这样的气氛。同时这次实习也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习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提高是终身受益的,我认为这难得的两个月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第2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人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理、财政税务等各个经济部门,是中国报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行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如何发挥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当今行业报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行业报处在两个产业价值链条之中,其一是横向的传媒链,另一个是纵向的行业链。行业报可以分别在两条价值链中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己之长挑战对手之短,发挥差异化优势,最终赢得竞争。在传媒链中,行业报突出的是专业特色,要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在行业链中,行业报突出的是传媒优势,要打造高度整合的专业信息资源平台。简单地讲,行业报的竞争优势就充分体现在“行业报”名称本身――“行业”与“报”:在“报”业中打“行业”牌,谋求行业权威地位;在“行业”中打“报”业牌,搭建专业信息平台。行业是行业报生存的基础,“行业特色”是行业报区别于各级党报、都市报或其他综合性报纸的本质特征。行业报是由各中央部委主办或主管的媒体,具有政府资源,能够优先相关行业的政府公告和国家宏观政策信息、管理信息、权威统计数据等,因此具有独家内容的优势,由此提升权威性。在各类报纸中,行业报是最容易确立行业报道“垄断”地位的一种报纸,因为它报道的内容最集中,专业性最强,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而产生的权威性也很高。具体讲,首先,行业为行业报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受众市场,中国行业报最初多是由中央部委主办的,从诞生那天起就已经有了一个客观、现实的市场基础,构成了它的先天优势,这是与生俱来的。其次,行业曾经或仍在为行业报在报道、发行和广告等方面提供政策性保护,使得行业报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垄断”地位和权威性,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且,行业报是本行业的舆论中心,是全国经济生活中本行业各类信息最集中的“集散地”,这种在业内独享的、权威性的行业舆论中心地位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因此,行业报完全有优势将自身打造成本行业中最具权威性的报纸,从而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另一方面,行业报也是行业产业链中的一环,是行业价值链中的信息总汇、信息流通枢纽。行业报集某种行业、专业信息于一家,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看到,大部分行业报借助上级主管机构遍布全国的组织,已建立了中央及地方的记者站或兼职记者网络,获取行业信息的渠道已经建立。然而,目前这个渠道尚未发挥增值的潜力,行业报对行业信息的利用还只停留在编辑出版,只是简单的而已,没有充分挖掘这些信息的商业价值,没有对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深度加工后投入市场再次销售。  行业信息对于行业内人士而言是必需的,行业报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信息渠道,提高专业信息的覆盖能力,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系统归类、梳理分析,建立一个行业数据库,面向行业内人士直接销售专业实用信息,或有目的地通过自身的信息渠道为客户查询商业信息,使采编来的信息被再次加工利用,也可以使更多未被刊登的行业信息产生经济效益,提高信息的附加值,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提出:“未来10年,以10―20家品牌行业专业报为发展基础的专业性媒体集团,将在所属行业确立领先的专业资讯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服务商地位。”从发展的眼光看,行业报的利润增长点将发生改变,来自广告和发行的直接收入所占报社收入的比重将逐年下降,而依托信息资源平台的内容增值服务收入将取代传统收入成为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行业报所带来的内容增值服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会展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等等。由此可见,行业报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只要充分挖掘行业潜力,发挥竞争优势,行业报在未来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国际商报社)

第3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从当前到2025年,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将会增加,而另一些则会降低。同时,还将产生新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而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也将各不相同。因此,PQ和七大“商”的设立和应用,将有可能为职业会计师及其用人单位提供标准化、结构化的职业发展方法。

未来5―10年会计师最重要的技能

对审计和鉴证专业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这些技能包括(按重要性降序排列):商业头脑、了解洗钱行为、分析性思维、法务审计、跨职能部门工作知识,并且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问题。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审计和鉴证技能包括:

1. 信息技术知识;

2. 沟通技能;

3. 特定领域知识;商业意识;全球视角。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处理;

2.传统的历史数据审计;

3.小型实体审计;

4.实务管理:广告、宣传、业务获取和费用。

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某些能力和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更多利用新兴技术,并增加对它的依赖度,如云计算和大数据、集团重组等;同时提升交流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履行业务合作职能。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对企业报告(合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及相应支持性报告框架进行整体性观察的能力;

2. 新兴发展趋势,如移动和云技术、数字货币等;

3. 金融数学。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企业报告技能包括:

1.基本的人工记账和会计技能,因为这些工作将实现自动化;

2. 合规报告,因为此报告将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对财务管理者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领域的相关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环境问题与综合报告、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批判式分析思维与解释/报告、结构调整与重组。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对新兴问题的认识;

2.沟通交流、业务合作与关系建设;

3. 高级投资评估与分析。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财务管理技能包括:

1. 基本的记账和交易处理,因为此类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并分配给文职人员;

2. 历史数据分析;

3. 传统评估方法,如净现值评估。

未来5-10年间,某些领域的特定能力和技能将变得日益重要,包括:对(接受和计算)风险及风险管理、减缓和控制采取更具开创性的应对方式;环境规制、可持续性报告和综合报告。职业会计师需凭借个人适应性和企业敏捷性,针对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快速调整和变革。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沟通;

2. 超越数字;

3. 日常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领域(如分析)的能力。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技能包括:

1. 交易处理与记账――这些工作都将实现自动化和外包;

2. 传统管理会计技术;

3.应用各种模型的能力,如Johnson、Scholes和Whittington、波士顿咨询集团增长份额矩阵、阿什利奇投资组合矩阵等;

4.日本商业实践与管理会计技术,包括:改善成本法(Kaizen costing)、目标成本法、及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

对税务人员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专业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具体包括:资源管理(人力、项目、时间、任务和预算)、商品和服务流动(关税/进口税/出口税)、直接和间接税之间的相互作用、劳动力移动性和适应性以及集团交易等。

目前匮乏的3大最重要能力和技能包括:

1. 专业技能;

2. 商业意识;

3. 了解数据分析工具和专家系统。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技能包括:

1. 人工计算和申报所得税、遗产税、就业税和营业税;

2. 日常后勤工作;

3. 非技术性利益相关方的税款折算;

4.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递延和最大限度减少处置资本资产的税负。

对位于治理和风险相关岗位的职业会计师而言,未来5-10年间,一些技能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具体包括:对复杂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和简化;创新实践、决策和问题解决方式;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应对公共部门的企业治理发展;表达技能;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敢于挑战的信心;法律技能等。

目前匮乏的最重要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和/或指南)包括:

1. 技术意识与应用;

2. 国际治理和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与框架(及指南);

3. 职业和企业道德(及指南)的实际应用。

未来1-3年内重要性将降低的治理、风险和道德技能包括:

1. 合规:将日益实现自动化或进行外包;

2. 人工控制:目前人工进行的工作将日益实现自动化;

3. 实现非上市公司最佳企业治理实践专业化:该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结束语

在贿赂和腐败猖獗的国家,或是在宗教、种族和政治相关地方文化传统引发治理难题的国家,职业会计师更是面临着众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职业机构势必应在资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而用人单位则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在岗培训和指导,为会计师个人道德和企业道德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某些特定领域,职业会计师还需获得特定的支持,来发展和提升新的专业技能。例如,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会计师将需要掌握基本的伊斯兰金融知识,其中一些甚至需要成为此领域专家。而诸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等相关准则也应建立在金融数学的基础上――这一趋势将促使这些准则的应用者和审计者强化对金融数学的掌握。

此外,本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兴趋势还将对所有执业会计师、以及与会计师存在职业联系的所有企业和组织产生一定影响。虽然会计师似乎缺乏重要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必须了解且能够应用各种新兴技术;许多会计师应成为预测性分析工具、大数据和智能软件的使用专家;而一些会计师则应集中应对企业治理的固有风险和面临的挑战。

未来10年里,职业会计师需要借助各种外部支持,才能实现娴熟专业技能与较强沟通技能的互补――后者在所有专业领域和各级职业岗位上似乎仍较为匮乏。实践中,会计从业者和相关人士对“沟通技能”一词赋予的意义,将导致各方难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战略规划和绩效管理专业人士曾强调指出,许多新获执业资格的会计师既缺乏建设性应对冲突的人际交往技能,也缺乏提出必要质疑的信心。同时,许多首席财务官也缺乏战术思考和行动能力,甚至无法进行清晰的陈述介绍,难以向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推销自身想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师对所在企业或组织及其运营环境,以及影响企业或组织的本地及全球趋势认识不足;这不利于会计师形成全面认识,也降低了他们与(企业内外)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如今,仅仅会使用金融语言进行交流已远远不够。

第4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经济的全球化和复杂化,使得投资者决策参考的信息日益灵活多样。财务报告中只披露财务信息,已经不足以让投资者完全了解到企业的未来价值以及企业对机会和风险的理解能力。非财务信息属于年度报告中的叙述部分,是财务信息以外的附加内容,是企业为更好地服务于利益相关者而做出的自愿披露。作为对传统会计披露的财务信息的补充,非财务信息可以将企业的历史表现添加到企业背景中,并帮助企业去描述风险、机会以及未来前景。非财务信息是对企业财务前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财务信息的结合可以对企业管理的总体结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Frolov(2004)指出,对于是否要披露信息的管理决定取决于对信息公开的预期成本和收益的衡量。企业在提供公共债务和股权之前会加大其信息披露力度,因而认为企业可以从更多的信息披露中获利。当信息披露为社会需要,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可能导致企业只进行部分的披露或者不披露,那么需要考虑的是非财务信息是否应该强制性或者自愿性披露。事实上,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看,低成本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总收益,然而,收益的大小和金融价格的最终影响可能很大程度取决于披露的信息量以及信息传播和使用的方式。

相关重要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帮助股东和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的重要部分。非财务信息报告通过揭示能体现企业表现的定性和定量条件,来帮助展现投资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应该对非财务信息进行合理地整合,与财务信息一起呈现在企业报告中提供给股东。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容

对投资者而言,当前的企业报告并没有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企业报告中对于质量管理、品牌和声誉、治理、社会和环境风险与机遇等信息的披露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可靠一致的方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企业治理的信息披露是企业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企业也要重视社会和环境报告,如果企业有社会责任或环境责任的意识,那么企业应该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具体的政策。很明显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政策有助于提高品牌感知,并因此增加股东价值。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非财务信息报告,尤其是关于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比较重要的非财务问题主要有环境风险的影响,比如:温度变化;影响员工、客户、供应商和主办地区的事件;知识产权以及对成功至关重要的其他无形资产的发展和保护;职业道德和治理规范等。如果财务信息报告可以合理影响投资者关于股份的收购和出售或者所有权和义务的行使的决定,那么其在年度报告中的重要性不应被忽视。

三、企业年限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做好投资决策后,将会从企业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中了解他们的投资情况。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影响企业披露更多非财务信息的重要特性,了解相关特性可以帮助投资者或者债权人选择企业的最佳投资组合,从而有效地投资他们的资金。

如果企业有良好的表现、鲜少明显的业务中断以及与相关利益者长期保持友好关系,那么企业可能会自愿地倾向于披露更多的非财务信息。通常老牌企业因为业务上的经验可以取得更好的企业声誉,一定程度上可能愿意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而相对的,对于年轻的企业,由于刚进入行业不久,首先面临着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而披露非财务信息需要考虑披露的成本以及收集、加工、公开信息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年轻企业可能缺乏公开披露的跟踪记录,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年轻企业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因此,企业建立的年限可能是影响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特性,当然,也没有明确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一定和企业建立的年限有关,基于此,本文有了以下的假设:老牌企业可能会比年轻企业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

(一)样本对象选择

制药企业应该更多地提供非财务信息,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集中于研发工作,它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发现或创新新的药品,日常工作就是创新、发现、修正或规格改变。因此,它们需要通过披露非财务信息报告来让大众了解他们在以上工作中的努力或成功。在此前提下,本人以上市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家制药企业,分析其2013~2014年度报告中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情况。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衡量

Hossian(2004)曾实证研究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非财务信息的具体内容,设计了披露指标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程度,主要包括九个类别,分别为一般企业信息,企业战略,企业治理,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行业信息/环境,企业趋势信息,客户满意度信息,人力资本信息以及供应链信息,并对相关类别设计了共61个具体项目。另一方面,对设计的指标项目采用二分变量法进行评分,如果披露了相关信息就获得1分,如果没有披露相关信息就0分。所选样本企业的得分见表1。由表1结果得出10家上市制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平均得分为26.5,占非财务信息披露衡量总分的43.44%。

(三)企业年限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由表2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年限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表中可以看出相关程度在70%以上。由此可说明,企业建立的年限是影响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老牌企业较于年轻企业会更多地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

第5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XBRL,可拓展性商业报告,问题,对策

一、XBRL的概念及我国应用现状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既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商业报告进行电子交换的一种语言,用于商业报告的编制,交换还有分析。XBRL被誉为财务报告领域里的“条形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它借助XML的相关技术,通过对商业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的标签和分类,以支持数据信息的识别、处理与交流。XBRL的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规范、分类、实例和样式表。

2002年,证监会开始组织研究XBRL财务报告在我国证券市场应用。2007年,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自推出全新的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强制上市公司在报送PDF格式报告时,同时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2010年9月,财政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2年12月,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获得XBRL国际组织认证,并织了实施工作,要求实施企业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实施企业包括大型中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地方大中型企业共计206家。

二、我国企业应用XBRL中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了解XBRL财务报告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XBRL在我国企业中进一步的应用推广,会计人才普遍缺乏对XBRL的了解,如何在财务数据上应用XBRL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XBRL的应用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掌握经济、法律、财会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目前,我国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少数上市公司和科研机构,且正处于建立标准、开发软件的初始阶段,尚无法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我们也缺乏对于熟悉XBRL的人才培养的机制与环境。

(二)XBRL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

只有标准化XBRL财务报告才能更便捷得为信息使用者服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XBRL财务报告中,分类标准是灵魂,科学的分类标准才能确保XBRL财务报告的质量,它要求对传统的三大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为主的企业会计信息的标签进行统一定义,实现会计科目的相同处理。在现实中,我国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的企业在科目的明细设置、税收计量确认、固定资产计量等会计数据处理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情况,例如:采掘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确认问题,出口退税的不同处理方法问题等,这导致我国存在企业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多口径、多处理方法等问题,难以适应统一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更谈不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协会合作,制定适应全球化统一的分类标准了。

(三)企业怀疑XBRL的投入能否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

对于企业来讲,采用XBRL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会计信息录入新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并需要购买相关软件,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难做到,对于大企业来说,是否有足够的动力舍弃现在的财务系统转而运用XBRL也很难确定,毕竟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以盈利为目的。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我国的XBRL技术还不能额外满足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财务分析需求。

(四)企业担忧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在公司内部就被非法篡改或者非法操作,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不真实或者企业的商业机密被非法外泄;二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过程中被篡改或者信息泄露等,这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也存在着威胁。

三、推进XBRL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XBRL在我国的认知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XBRL作为计算机语言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懂计算机知识又要懂会计。为此,我国应稳步推进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XBRL在我国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一,通过在高校中开展XBRL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利用高校中的师资及硬件设施配置,为会计人才市场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其二,将XBRL融入中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体系,让更多的财会人员了解XBRL相关的财务报告报送流程。其三,对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率先进行培训,在企业中普及XBRL。其四,通过讲座、辅导等各种形式。

(二)加强XBRL分类标准理论研究,完善统一的分类标准

XBRL研发及其应用的一大阻碍便是目前缺乏XBRL分类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因此分类标准的设计研究方面也就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及公认的原则和依据。针对现有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的实行所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明确缺乏统一标准的行业,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并在全国推广。组织会计界专家与计算机专业人士相结合研究统一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开发关于XBRL分类标准的应用管理工具。同时,对XBRL国家分类标准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进行信息反馈的收集工作,作为新版本修订的基础。

(三)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软件全面升级

会计信息化是XBRL广泛应用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但企业财务会计软件中基本没有涉及XBRL。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快财务软件的升级,软件开发商应顺应时代潮流,开发与国际接轨的XBRL财务软件,加快当前财务软件的改造升级,在财务软件中嵌入XBRL技术,保证财务软件与XBRL的兼容。XBRL软件的开发应用不能仅仅依靠软件开发商,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机构等都要积极参与。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快、更广泛地应用到实际中来。

参考文献:

[1]曾也绿,等.XBRL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2(10)

第6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当“富二代”在大家的羡慕嫉妒恨里变成一种带感彩的词,洪碧波不再像刚到上海时没有忌讳。当我们谈到“富二代”时,她尴尬地笑了。据说当她做完《谁来一起午餐》之后,形形的人来找她,着实把24岁的她吓到了。3年的创业磨炼,她仍然没有变成女强人。约采访时,她没有推托,没有交给助理安排时间,而是爽陕地答应了。

可是采访当天,她却惹急了在场的所有人,因为与美国某管理学教授的会议,她迟到了两个小时,车开到摄影棚就剩一点点油了C她先是叫了闺密来打圆场,等她到了之后,跟大家一一拥抱,用一口的娃娃颤音跟大家道歉,这温柔的劲儿,让你无从怨起。当我们质疑如此温柔如何管理一家酒店时,她很严肃地说:外表强硬的人很可能外强中干,真正坚毅的人不一定处处尖锐。

这样一个养尊处优,毫无危险意识的大小姐,横看竖看都看不出创业的痕迹。她却选了颇具挑战意味和创新精神的精品酒店。2008年正是金融危机闹得最凶的时候,五星级酒店全面收缩,为数不多的精品酒店艰难维系。按照洪碧波父亲的意愿,不如加盟一家经济型酒店,保守但风险小。但是洪碧波认为,有所创NM-有意义。为了说服父亲,她做了一份50多页的商业报告。“写商业报告对我来说不是难事,读书时学的就是这个。我考察了上海的酒店,并从携程、艺龙及一些数据公司拿到一些行业数据,请教了行业内老师。”

我们不知道洪碧波的这份商业报告是否经得起投资人的推敲,因为她的报告是给爸爸看的。我们也不知道洪爸爸看着这一份报告是怎样的心情,欣慰女儿有梦想?心疼女儿即将面对的压力?还是应许了女儿一个昂贵的玩具?洪碧波得到了第一笔投资,1500TL酒店物业是自己家的,所以暂时未计入成本,父亲担心女儿贪玩,要求她交租。租金只是象征性的,无法与市场价相比。

洪碧波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了“鸿”酒店。以我们的审美看,鸿酒店有些女性化。以奥黛丽・赫本、HelloKitty、甲壳虫乐队、沙漠王子为主题的房间颇有少女闺房的感觉,看起来有些不靠谱,但洪碧波清楚自己的受众群。鸿酒店的价位在500元左右,这正好顺应了年轻人的口味和潮流。“我们不做五星级,不做经济酒店,我们就像服装界的ZARA,咖啡馆中的星巴克。而且目前鸿也是瞄准消费这些的人群,他们有着体验新事物的欲望,喜欢享受生活里的新鲜感。”

洪碧波对酒店的预期是3年内收回成本。感谢2010年的世博会,世博期间,鸿酒店的入住率为百分之百,今年入住率没那么高,但酒店已经实现了盈利。虽然酒店行业是一个长期投资,回本很慢。问题是,洪碧波不用将物业买下,只是象征性地向父亲交承租费,这点是无法核算的。也许世博会之后,上海的精品酒店才开始面临真正的考验。洪碧波婉拒了几家风投,在她的创业里,从未因为钱而发愁。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任何经验,而她最大的优势是有时间和资金尝试。

第7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资产减值;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整体水平所迈的重要一步。但是,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由于认识问题,执行会计准则还不到位,还不能使会计工作真正服务于相关单位的需要,致使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此,笔者根据所学对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供读者批评指正。

一、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范围问题

2013年1月1日,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小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为我国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又一次迈出重大步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完全明确其实施范围。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指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空间。

(一)上市公司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38项具体准则,根据《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会[2006]22号)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可见,该规定在我国财政部门时已经规定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体系。

(二)金融企业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银监通[2007]22号)精神,先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再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非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银行等金融企业从2008年起执行会计准则,后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2009年起执行。不论何种类型金融企业均不得晚于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会计准则体系执行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要求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要求《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予以废止。另外,有关会计标准衔接问题,实际情况是:行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止,大中型企业均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除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特殊小企业外,一般小企业则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如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不再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则。

二、关于企业纳税调整项目及所得税核算方法问题

1、关于资产减值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大中型企业资产减值的对象有很多。譬如,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确保企业资产真实性、完整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资产减值损失属于企业预计数额,税法规定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支,因而这种预计的资产减值损失税法是不承认的。这就势必导致企业出现会计核算复杂、纳税调整项目繁多,会计工作量加大等问题。这对于不准备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对于贷款项目较少的大中型企业来说,计提资产减值准准备就没有必要。这些大中型企业完全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在上述资产确实发生减值或损失时,并且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上述资产发生减值或损失时,将其资产发生的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关于预计负债问题

预计负债是大中型企业或有事项中的一部分,是指大中型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该义务能够可靠地计量的负债。这样的负债主要有: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等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因计提预计负债而产生的费用或损失税法同样不预承认,不得税前扣除。这样,大中型企业,如果不是上市公司,除了工商、税务或人民银行等部门索取企业会计报告外,其他单位一般不需要企业的财务报告,因而这些大中型企业也就不需要计提预计负债,也就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做一些不必要的会计核算工作。

3、企业资产折旧及摊销问题

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从纳税申报角度看,涉及资产折旧(摊销)期限、资产折旧(摊销)方法等问题。一是,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长可短,笔者认为,没有上市或存在巨额贷款的企业没有必要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际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而应该根据税法规定,按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或无形资产等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摊销期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以便减少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而产生的纳税调整数额。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势必导致企业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大中型企业没有必要采用谨慎原则,压缩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也没有必要选择税法规定以外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无形资产摊销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摊销无形资产。

三、财务会计报告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编制,总括反应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我国企业经常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还要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我们认为,有关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会计报告封面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封面属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脸面,应该规定统一格式。目前,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只是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封面上有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主管会计和总会计师等人签名盖章。财务会计报告封面但没有统一的大小尺寸格式、纸质要求,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封面设计内容。只是一些会计软件公司或会计用品商店出售自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甚至,一些单位根据以往经验自制财务会计报告方面。

(二)报表报送要求问题

报表报送要求有三个问题:一是,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哪些单位,没有相关法规说明。企业根据相关单位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报送。二是,财务会计报告报报送哪些报表,尽管相关会计法规已经说明,但各单位要求报送数量不一致。但是,一些机关单位或相关方要求不一致。例如,企业现金流量表一般为年度报表。但是,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当年则要报送现金流量表半年报;一些国家税务机关或金融企业,包括担保公司则要求把现金流量表报送月报表。

(三)表外信息向披露不严谨

企业报表附注是企业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这种解释说明往往做文字性描述较多,而这种文字描述对多数企业来说,每一个项目的描述很难一致性、科学性、精确性。一句话,表外信息向披露不够严谨。我们认为,企业报表附注也应该与小企业报表附注一样,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说明,增强读者可理解性。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多,信息量大,属于企业会计产品,对相关各方投资、决策等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结合会计实践,增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

第8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控股股东行为公司独立性

实际控制人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以及公司治理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因此,考察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情况尤为必要。我们将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企业定义为家族企业,将实际控制人为非个人的企业定义为非家族企业。经研究发现,在273家中小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1.79%,共计196家。这196家公司均为家族控股企业。与2007年家族企业占比68.81%相比,这一比例略有提高,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泛。

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增大。在这196家家族控股企业中,实际控制人的平均持股比例为36.44%,相对于2007年的平均持股比例29.18%有所增长。其中,美邦服饰公司的比例最大,为78.18%。非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平均持股比例为43.42%,比2007年增长了4.85%,其中,ST张铜的比例最大,为100%。可见,2008年,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向实际控制人有所集中,并且家族企业相对非家族企业集中的比例更大,这说明实际控制人有进一步增大持股比例,从而拥有增加上市公司所有权的强烈动机。

在不同行业,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比例差别很大。餐饮旅游,公用事业,黑色金属和金融服务的实际控制人中没有自然人,特别是后三个产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由国家控制并且适当引入战略投资者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那些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业要由市场来引导,国家鼓励民营经济介入,体现了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见表1)

家族企业的成长性明显好于非家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高成长性排名的50家公司中,有39家属于家族控股且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是自然人控制的企业,其所占比例为78%,高成长性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平均持股比例为41.29%。在低成长性排名的50家公司中,有33家属于家族控股且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是自然人控制的企业其所占比例为66%,低成长性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平均持股比例为35.77%。从中可以大致推断出,中小企业板家族企业的成长性明显要好于非家族企业,同样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高的企业的成长性也高于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低的企业。

股权制衡

上市公司的非控股股东可以制约控股股东的某些行为,其与控股股东的持股差额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种制约力度的强弱。差额越大,其制约的力度相对较小;差额越小,其制约的力度相对较大。

持股差额对股权制衡能力的影响第一大股东与后九大股东持股差额越小,越能对控股股东形成股权制衡,防止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在全部的273家中小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与后九大股东持股平均差为8.23%,较2007年的6.49%,增幅为26.81%。其中,高成长性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后九大股东的持股差额平均值为10.74%,较2007年增长了31.46%,而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后九大股东的持股差距平均值为9.79%,较2007年增长了73.58%。虽然不能臆断后九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关系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重大影响,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高低成长性公司的股权制衡能力均小于全部273家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是低成长性的公司股权制衡要比高成长性公司有力。

持股差额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在202家2008年前上市的中小上市公司中,成长性排名下降的上市公司有67家,其排名平均下降41位;成长性排名上升的上市公司有55家,排名平均上升53位。成长性排名下降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后九大股东持股平均差为4.84%,低于27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持股差(8.23%);成长性上升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和后九大股东持股平均差额为10.42%,高于27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持股差。可以判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后九大股东的平均持股差值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有显著性影响。差值越大,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好;差值越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不好。

关联交易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又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大股东行为的作用,因此,有一些控股股东为牟取私利,通过贷款担保和关联交易定价等渠道,侵蚀上市公司利益,并损害中小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例如,2008年发生关联交易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有71家,关联交易总额为989675.27万元,平均每家交易金额为13939.09万元。 (见表2)

发生关联交易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高成长性企业中,无论是发生关联交易的企业数量,还是平均关联交易的金额,都大大增加;低成长性企业关联交易情况反而大大降低,且没有高成长性企业严重,说明高成长性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关联交易,并有可能存在转移利润之嫌,在2008年发生关联交易的71家公司中,有42家是家族企业,其关联交易占款额度平均值为14375.21万元,29家非家族企业的平均占款额度为13307.47万元。对比2007年的相关数据发现,非家族企业的关联交易规范程度逐渐恶化,非家族企业进行关联交易和家族企业样越来越普遍。

关联交易类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发生的关联交易最为频繁,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分享上市公司的好处,其次是与同一控股公司之间发生关联交易,也相当频繁。从不同控制关系发生关联交易金额占总额的比例来看,同样也是与公司股东发生关联交易的金额所占比例最大。 (见表3)

关联交易金额在2008年发生的95起关联交易中,涉及金额达到667832.64万元,其中有7起是2008年前签署的协议,交易在2007年末尚未终止,交易总额为103443.04万元,占总额的15.49%。2008年第一季度共发生关联交易14起,平均每起交易金额为15906.74万元;第二季度发生关联交易23起,平均每起交易金额为8917.37万元,第三季度发生关联交易21起,平均每起交易金额为2268.02万元;第四季度发生关联交易29起,平均每起交易金额为3067.67万元,仅为第一季度平均每起交易金额的19.29%。

自金融危机于2008年9月份登陆我国后,我国制造业面临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因此,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进行一些抵御,以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经营环境恶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可是从数据上看,自金融危机后,虽然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关

联交易次数呈上升趋势,但是平均0每起交易金额却在大幅下降。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贷款担保的次数和金额200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共发生108起关联方贷款担保。其中,高成长性企业发生18起,平均每起担保金额为17497.75万元,低成长性企业发生22起,平均每起担保金额为21300.69万元。由此推断,高成长性企业的关联贷款担保情况相对于低成长性企业较为规范,控股股东牟取私人利益的客观行为相对较少。

2008年,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贷款担保共发生94起,平均担保金额为15745.68万元。其中,高成长性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发生贷款担保15起,平均每起担保金额为19914.35万元;低成长性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发生贷款担保16起,平均每起担保金额为24500.10万元。从发生的担保数量和金额来看,低成长性上市公司比高成长性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贷款担保更频繁,更严重。

利益相关者权益与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权益

一个好的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司社会责任。而公司社会责任强调公司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所在社区等)负责。包括遵守法规,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支持慈善事业,保护环境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协调好管理者、股东、债权人三者的关系,同时确保处理好与政府部门、供应商、社区,顾客,职工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隐形资本,实现企业成长与发展目标。

从公益支出水平来看,2008年高成长性公司平均公益支出为110.23万元,而低成长性公司平均公益支出仅为61.62万元;从接受相关部门处罚来看,高成长性公司平均罚没支出为9.86万元,而低成长性公司平均罚没支出却高达31.58万元。可见,高成长性公司能够更好地与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共同谋求发展目标。

承担社会责任是兼顾利益相关者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准入机制尚未成熟,导致某些“双高”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有的企业在成功融资后不兑现环保承诺,环境事故与环境违法行为屡屡发生。

纵观中小企业年报发现,有78家企业在年报中对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披露,比如,黔源电力为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在电力调度方面实施结构调整,积极推行节能调度,清洁调度,优先调度:九阳股份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了研发力度:大洋电机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年产700万台节能微特电机生产线项目: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在2008年度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大技改投入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然而,披露节能相关信息的公司只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的28.57%。强制上市公司对节能减排方面的信息披露,从而唤醒企业环保意识,进而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仍是任重而道远的。

信息披露

落后自有落后的道理。在273家中小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后的部分低成长性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都有重大违规行为。例如,排名第229位的*ST琼花,2008年12月2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下达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被立案调查。排名第267位的中捷股份公司,于2008年6月3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公司存在未按照规定履行临时报告义务,且在2006年中期报告,2006年年度报告,2007年中期报告中均存在虚假记载。

再如,排名第270位的*ST张铜,于2008年8月25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处罚通知书,经查明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公司2007年度亏损1.79亿元,未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个月内披露预亏公告,而是直至2008年4月才披露预亏公告:2.公司在年度业绩快报中披露2007年度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420万元,与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经审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

在中小企业板的273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披露了重大诉讼仲裁信息。其中年度内发生诉讼次数较多的有粤传媒(3次),通产丽星(3次)、东华能源(2次)。

激励约束高管薪酬

2008年,高管人员年度报酬支出平均为265.45万元,最高者为金风科技(成长排名第7位),高达2836.38万元;最低者为棉德股份(成长排名第255位),仅有29.45万元。两者相差96倍之多。人均年薪平均为17.47万元,同比2007年的17.047万元上升0.43万元。年薪最高者和最低者为宏润建设(成长排名第69名)和德棉股份,人均年薪分别为136.67万元、1.64万元,两者相差83.34倍。

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净利润普遍下降,273家企业中净利润不足以支付高管薪酬的企业有21家,而这个数字在2007年仅有1家,这21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甚至出现净利润为负。但与此相矛盾的是,高管薪酬支出占净利润的比重较2007年却上涨了2.3%,平均为7.02%。高管薪酬支出占净利润的比重最异常的是华帝股份(成长性排名第185位),同比2007年排名下降了52位,为-14.74%,其净利润为-1040.48万元,而高管薪酬为153.4万元,较2007年上涨了12万元。在业绩,成长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高管人均薪酬仍较2007年上升,薪酬水平与公司业绩严重不符。

2008年,前三名董事报酬(人均30.55万元)整体比前三名高管报酬(人均30.55万元)略低,个体差异较2007年也在变小。独立董事津贴人均4.48万元,与2007年上升了近1万元,除银轮股份未详细披露独董津贴数额外,最低者为广陆数测(成长排名第188位),人均5000元,最高者为宁波银行(成长排名第272位,成长性排名下降了270位),人均22.8万元,两者相差近46倍。

我们根据公司实际薪酬支出和实际领取人数,计算推出2008年高管人均年薪排行榜(见附表)。高成长性公司相比低成长性公司,在高管薪酬上有较大优势,比低成长性公司人均年薪高出6.3万元。薪酬前50名中,有24%的高成长公司,10%的低成长公司;与此相反,薪酬后50名中,有28%的低成长公司,18%的高成长公司,可见,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成长性基本吻合。

细分行业报酬比较 2008年高管薪酬排名第一的虽然仍是金融服务业,人均29.81万元,但较2007年的69.70万元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了近40万元,58个百分点。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产行业,相比2007年同比增长了25.49%。排名最低的是新增的食品饮料业,仅有6.3万元。而2007年行业报酬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在2008年有显著提升,人均增长2.75万元,同比增长了

29.28%。

整体上,高管人均行业报酬为17.53万元,同比2007年的20.37万元下降了2.84万元。在22个行业中,有9家行业超过平均行业报酬水平,分别是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建材业,商业贸易业,采掘业。机械设备业,医药生物业、信息服务业,信息设备业。2008年新增两行业黑金金属和食品饮料行业的高管人均行业报酬均低于行业报酬平均水平,分别是13.83万元和6.3万元,排在16位和22位。 (见表4)

成长性前50名企业中,以化工行业和机械设备行业数量最多,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贸易、餐饮旅游没有进入此列。

成长性后50名企业中,化工行业数量最多,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所包含的成长性后50的公司的比例也较大,分别达到了100%和50%。与2007年这两个行业所包含的成长性前50名的公司的比例较大,形成鲜明对比。公用事业,农林牧渔、黑色金属,采掘等8个行业没有进入此列。

2008年的金融风暴对行业整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整体报酬有所下降,大部分行业报酬平均水平出现负增长。其中,行业报酬平均水平同比2007年下降最多的是金融服务行业,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行业,分别下降了-57.39%、-34.07%和-25.36%。而行业报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农林牧渔行业,比2007年增长了29.28%。这与金融危机中金融行业、对外贸易行业受严重冲击,金融资产缩水,信贷萎缩,出口受阻,而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受影响相对较小的实际情况相符。

地区报酬上海高管人员平均薪酬最高,达39.50万元,吉林省高管人员平均薪酬最低,达4.72万元。两者相差34.78万元,最高者是最低者的8.37倍。这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地区经济水平,而高管人员的工资水平不能脱离地区经济水平。(见表5)

高管持股

整体看来,2008年高管持股水平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有77家公司不含有高管持股,占总体的28.2%,较2007年升高了13.16%。总体样本高管持股平均为19.34%,较2007年上升约26个百分点:高管持股面(持股高管人数/高管总人数)平均为34.74%,较2007年上升了32.01%。

2008年前上市的公司的各类高管持股情况均低于2008年新上市公司,说明新上市公司在高管股权激励方面较为重视。高成长性公司整体高管持股水平显著高于低成长性公司,说明高管持股对公司成长性有一定影响。高管人均持股最高的是天邦股份,达到99.72%,成长性排名第14位。持股面最高的是威华股份,达到89.47%。 (见表6)

股权激励

进度截至2009年5月,中小企业板已有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13家公司方案正在实施中,16家公司已停止实施,董事会预案11家。高成长性的50家企业中,合计有12家公司设计了激励方案,而低成长性的50家企业中,仅有4家公司设计了激励方案。(见表7)

停止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6家公司占总的股权激励方案的39%,其中有15家是在2008年下半年公告停止实施的,停止实施的原因大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利润水平较往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标的物选择期权标的物的公司达到总体样本的79%,选择股票标的物的公司和选择股票增值权的公司各占总体样本的16%、5%。样本公司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五种:股票增值权、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上市公司提取激励基金买入流通A股、授予期权(行权股票来源为股东转让股票)。授予期权(行权股票来源为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其中,以授予期权(行权股票来源为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方式激励的公司有34家,占总体样本的85%,说明上市公司普遍青睐这种以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为来源,来授予员工股票期权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以使得企业高级人才与其公司自身利益能有效结合。

激励范围在已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中,除中捷股份,广宇集团,浙富股份没有披露奖励人员明细,其他38家公司均对奖励人员进行了详细披露。激励对象以公司核心业务骨干和高管为主,各占到当时激励总额的48.70%和51.23%,其他激励,包括个别公司的优秀员工奖和预留待分配,约占激励总额的0.07%。

整体看,股权激励范围宽窄不一,激励对象的结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样本公司中股权激励侧重激励核心人员(包括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和特殊贡献人员)的公司有28家,其中武汉凡谷,永新股份激励核心业务人员的比例达到100%的份额。侧重激励高管人员的公司有12家,其中,在伟星股份,双鹭药业、广百股份、广东鸿图、得润电子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拥有100%的奖励份额。

激励强度《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已公布方案中,单一激励比例最高的是得德美化工,达到9.94%,单激励比例最低的是广百股份,仅占总股本的0.44%。整体而言,样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幅度主要集中在总股本的3%以上,这些公司占总数的比例达到了71%,而激励幅度小于1%的公司占总数的比例只有8%。激励幅度在1%~3%之间的公司占总数的比例为21%。样本平均激励强度为4.43%,偏差达到2.51。

七匹狼停止实施股权激励

与中小板上其他15家因股价跌过行权价格而停止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相比,七匹狼在已经满足行权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仍是放弃行权,其高管停止实施股权激励的历程,更像是一场基于公司利益而集体发扬风格的表演。

七匹狼股权激励历程

2006年8月初,福建七匹狼完成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9月,公司公告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七匹狼授予激励对象7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5年内的可行权日以10,2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七匹狼股票的权利。该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为七匹狼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700万股七匹狠股票。授予的股票期权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为700万股,占激励计划公告时七匹狼股本总额11050万股的6,33%,其中预留240万股份给预留激励对象,占本次期杈计划总数的34 29%。公司副总经理毛金华等17名高级管理人员被列为第一批股权激励对象获授数量在15万35万份不等的股票期权。

依据股权激励考核办法,激励对象在相应考核年度内均考核合格,满足了行权条件,应在2008年佃月25日前授予激励对象。但截至2009年3月21日,尚无激励对象开始行权。2007年激励对象周永泽辞职,2008年激励对象毛金华辞职,依照股权激励计划,上述人员未行权部分被取消,2008年10月 公司董事会未就预留部分股票期权进行授

杈,相应预留部分股票期权作废。由于股权澈励计划实施期间公司进行了分红派息及资本公积金转增,因此,截至2009年1月1日,公司仍有效的股权激励对象有15人,总激励数为877,6万份,行权价格为4,49元。

放弃行权,管理层发扬风格

2009年3月21日,公司停止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告称,15位股权激励对象集体向公司来函,为支持公司进行整体激励约束制度改革,平衡公司整体薪酬奖励方案,自愿无条件放弃其所获援的所有股票期权。按照调整后4 49元的行权价,若与2009年S月21日12 12元的市价相比较,价差为7,63元,15位股权激励对象共计877 5万份有效期权粗略估计损失约为6695万元。与此同时,公司称15名股权激励对象自愿无条件放弃股权激励,七匹狼2007年利润由此增加1017届8万元。

对于股权激励计划执行期间,公司计提的相关股份支付和奖励基金,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如下处理方案:

关于股份支付,原计提的股份支付不进行调整,拟在2009年计提的股份支付在2008年提取,故2008年增加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82 83万元,共计557,67万元,2006~2008年累计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 970 80万元,以上款项全部计人资本公积。

关于奖励基金,2006--2007年公司共计提奖励基金720万元,扣税g5,18万元后,将其中的386万元作为2006~2008年3年的绩效奖金发放给各激励对象(在职,但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需计提奖励基金1200万元将不再计提,已经提取但尚未使用的奖励基金474,82万元,将作为未来职工福利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对公司2006-2007年的业绩没有影响,由于不再计提奖励基金同时加速计提2009年股份支付,将增加2008年利润总额为1017,68万元。

终止的背后:公平至上

终止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激励结构不合理。该激励计划的激励范围较窄 许多新加入的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未列入激励范围:同时,激励对象由于参加股权激励,200B年以来的3年未获得绩效奖金,而基本薪酬比例又相对较低,反而影响了激励对象(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第9篇:金融行业报告范文

自从1996年以来,能源险业务就没让保险业尝到甜头。最为惨痛的是1999年,据统计,全球收取能源险业务保费20亿美元,但当年累计保险损失40亿美元,赔付率高达200%.迫于保险业界的压力,能源险业务保费费率一度上扬,直到2003年见到了盈利的曙光,累计收入保费37.5亿美元,支付赔款15亿美元,盈利22.5亿美元。正当保险业好不容易得以喘息之际,2004年1月,分别在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接连发生的3起能源险特大损失预计8.5亿美元,超过2003年全年损失的一半,原本打算翻身的能源险业务又一次看不到希望。

韩国再颁最佳金融企业金奖

韩国再保险公司最近荣获了由韩国《经济日报》颁发的第13届最佳金融企业金奖。韩国再保险公司也是惟一两次获得该项奖的保险企业。

据介绍,最佳金融企业金奖是颁发给通过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而对经济方面做出明显贡献的公司和首席执行官的奖项。韩国再获得此殊荣不仅是因为其创造了高额利润,还因其在创造保险需求方面对国内保险市场所作出的连续不断的贡献。

另据报道,由于台风MAEMI(估计损失5000-6000亿韩元)、汽车险高额赔付率和LG卡准备金的影响,韩国11家非寿险公司的利润比去年同期降低21%,只有3063亿韩元。

保险人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在最新出版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全世界的保险人都在为衡量风险和管理资本的问题而苦苦挣扎。在这份基于全球最好的100家保险机构的信息而编写的行业报告中,这家会计师事务所批评保险人没有能够认真对待它们自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