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中小学防震减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防震减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防震减灾

第1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和产品,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深入开展《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

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规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修订出台的。它是全面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法规保障。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当成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党校培训班、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结合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阶层的防震减灾工作需求,采取不同措施、突出宣传重点,使《规定》的贯彻深入人心。

二、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和新闻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和政府各级门户网站等新闻传媒,采用专栏报道、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实施防震减灾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效果。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与宣传部门密切联系,在地震突发事件处置中,及时震情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的舆情监控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解答社会公众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疑问。正确引导与发挥官方微博等新技术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规范信息更新与工作,提高应对和引导地震舆情社情的能力,维护社会和和谐与稳定。

三、充分利用特殊时段搞好强化月活动

今年5月是我市第五个“防震减灾宣传强化月”。各地要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唐山地震纪念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实施日和四川雅安地震等特殊时段,以“大力开拓社会资源,将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引向深入”为宣传活动主题,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大规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四、认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和《规定》等法律法规,广泛普及防震减灾法制知识和科普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结合我市具体实际,市地震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的专题活动,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墙报,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知识竞赛,利用网络传媒,播放声像资料,散发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城市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农居示范工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社区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向城乡居民普及宣传地震基本常识和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常识。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逐步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五、稳步推进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建设

(一)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运行管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其场所稳定、内容全面、直观形象、便于管理的优势,成为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市地震科普馆要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联络,把组织参观、培训、宣讲等活动作为常规宣传的重要内容,不断巩固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市地震局将继续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

(二)积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与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指导,不断扩大对全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今年,将根据省地震局的相关要求,联合市教育局和市科协,对于近年来已经命名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重新评估和认定工作。

(三)积极做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与管理。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部分社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对获得省级命名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通过适当方式给予扶持和帮助。加强已创建成功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运行管理指导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效能。

六、深化“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的通知》,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使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强化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的宣传。

七、积极鼓励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创作

各地震部门和单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力争创作出一批集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今年,将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评选工作,相关文件已下发到各单位,望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第2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毕业后都很难找到工作,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是供需失衡造成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是由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面对这一现状,我国教育部调整了教育策略,提出要加快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加强普通高校向实用性高校的转变。要想使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地方院校,特别是民办高等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和教育新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文章根据我国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的策略。

1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又被称之为“模拟技术”,通过虚拟系统模仿真实系统的一项技术,也就是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等媒介感受虚拟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逐渐意识到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虚拟仿真实训就是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中采用分布式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协作的一种电子实训平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器材,使用仿真软件,建立真实的教学平台。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真实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研工作效率,还能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建立虚拟仿真训练室,通过情景教学、人机互动等虚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虚拟仿真技术在市场营销实训中的有效性

21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市场营销实际训练中,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学生可以在自由、逼真、专业的环境下感受教学氛围,从而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通过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解,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能够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增强。

22有助于学生参与市场营销的全过程

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市场营销实际练习中,可以?学生充分体验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研发、产品改革、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市场测试、产品定价、促销策略、广告投入、售后服务、资金管理、市场推广等各个流程。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市场营销中的营销方式显现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演练过程中体会到销售本质。教师在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次尝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针。

23有助于节省实训的时间和成本

在市场营销虚拟案例中巧妙设置现实操作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对实际训练的限制,从而将一个企业需要长时间总结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呈现在学生面前。相较于传统的实际情境教学而言,在虚拟环境下,学生的训练空间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训练时间变得更加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实际演练。并且,在虚拟仿真软件中,教师可以安排多名学生同时操作,或是安排学生单独多次操作,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主动。通过虚拟练习,可以有效完成对市场营销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4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际演练所获得的优势是前所未有的。在市场营销实际活动演练中,参加实际训练的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任务,同时参与市场竞争,并探索能否与其他业务互相合作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很多新鲜元素通过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变得更加智能,交互性也更加突出,从而营造出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更自由、更开放的氛围中实际演练市场营销环节。

3虚拟仿真技术在市场营销实训中的应用策略

31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课件的开发

在市场营销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课程整体协同原则,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要与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课程之间形成关联,倡导教学内容多维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主体多元化,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综合型、设计型、体验型课程开发的整体建设格局。

32虚拟仿真实训师资队伍的培养

市场营销虚拟仿真实训旨在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市场营销的环境,教师作用的发挥对实训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整合现有师资,构建一支独立的、相对稳定的实训师资队伍,保证实训教学工作的运行,同时要求教师团队成员中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3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市场营销的实际训练教学观念应注重建立“以学为本,教师辅助”教学理念,将学生设置为“职业人”,让学生占据教学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市场规则、经营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到实际训练中来,并让学生学会承担岗位相应的风险与责任。在不同的实际训练环节,教学理念可以按照模拟岗位的不同做出相应调整,使角色定位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教师作为仿真训练的引导者,应重点提高学生的演练积极性,努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际训练的示范环节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业务操作变得更加规范。在实际演练中,教师是监督者而不是指挥者,应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学习理念。在考评阶段,老师是发现者而不是评判者,倡导考评指标的多元化,积极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个性化成长。

34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3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夯实工作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和谐奋进、拼搏进取,全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观测手段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立,抗震设防工作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尤其是监测预报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先进行列,为全市社会和谐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对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地震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地震监测预报连创佳绩

一是台站建设不断完善。泗县形变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改造已顺利完成,各手段观测数据纳入到省局台网中心,为全面监视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市地震局继续完善地震台监测环境建设,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争取市财政拨款8万元在地震台建设了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信息节点初步建成。按照“安徽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规划,以实现全省、全国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了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试运行良好。

三是群测群防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下发通知对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作了再强调。4月份对各县“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各县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群测群防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监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地震局坚持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台站始终保证有专人值守,两部应急电话24小时保证畅通,每天坚持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做到无缺报、漏报。市地震局向省局提交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这个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代表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新的《防震减灾法》实施后,市地震局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灾害防御科和行政执法队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组织领导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5项制度。这些都从规章上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照有关法规,市政府还出台了《宿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实施办法》。市地震局克服执法队伍人员不整、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相关部门和企业主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全市新建的多数重大工程依法进行了地震安全评价,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市地震局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进了政府统一规范的管理轨道,但通过几年来运转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重新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进一步优化基建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将“地震窗口”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列入建设规划前置审批关口,力求从源头抓起,使我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

我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已实现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一是对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登记。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军分区、公安局和皖北煤电集团的矿山救援队组成,平时分别由所属单位管理,常设人数近1500人。二是由卫生局成立了有48人组成的“宿州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三是由商务局对我市承担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的企业进行了实地查验,对大企业的面粉、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四是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银河公园建设成市级地震应急避难示范场地,占地面积为527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00人。四是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市地震局与埇桥区教育局联合多次召开有全区中心校长和安全员参加的现场会。内容包括观摩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演练,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和避震知识等,大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去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防震目的。

(四)防震减灾宣传常抓不懈

近年来,市地震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5·12、7·28、国 际减灾日、红十字会日等固定纪念日开展常规宣传活动,放置展板,发放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认真制作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14”玉树地震后,市电视台对市局专家进行专访,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地震情况、我省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及我市现有的各项监测手段等;《拂晓报》刊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系统介绍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识、地震谣言的识别、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地震概况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的需求。同时,在新建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划出150平方米场地建设市地震科普馆,向城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宏观异常、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逐步提高我市青少年和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足。总体上看我市抗御地震灾害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防震减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监测网点数量不够,技术力量也不高;影响台站监测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科技创新力量不强,后备人才不足;抗震设防工作进展缓慢,与周边地市已经拉开差距;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总体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会议,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认清防震减灾工作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确保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建立健全各类地震应急预案

安庆1·19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预案作用是相当大的,预案有没有、掌握没掌握、演练没演练,效果差别很大。全市的地震应急预案现在正在修订,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预案也要抓紧修订,注意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本单位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环节。地震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适时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市政府将择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展开专项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底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要确定1名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我市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完成,要抓紧时间落实,务必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地震发生后,政府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就是破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伤亡。这些基本情况只有通过基层信息网点获得。因此一定要加强信息网点的检查管理,尤其是震情形势较为紧张的县,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时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19”安庆4.8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地震的危害性巨大。各级地震部门要从组织领导、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年内初步建成3~5处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要尽快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紧紧围绕震情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震后趋势判断、灾情信息、灾害评估等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均需培养1名灾评技术人员,提高应急救援协同行动工作能力。

(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我市的监测预报水平较为先进,但和震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台网密度不高,装备水平较差,有的县至今还没有监测手段。今年省地震局下拨了100万元资金加强地方台监测能力,要紧紧抓住契机,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萧县应尽快做好新台站的规划、选址、配套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监测仪器早日投入使用,强化对本地地震活动情况的监视能力。砀山县和灵璧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工作目标,填补地方监测手段空白。市地震台要尽快解决供电和信息传输问题。各台站要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技术骨干人员,加大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异常信息的收集和核实,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会商,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全省先进行列基础上能有新的突破。

(五)努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全市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地震等部门要协同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这次安庆地震震级并不大,但造成605户房屋不能居住,主要原因就是房屋不抗震,农村建房防震意识差。值得注意地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居民危房安全排查,扶持农民进行房屋抗震加固。市地震局要对城区重点工程进行排查,把工作重点放在从严管理和严格执法上,确保全市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第4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区消防大队作为我区突发灾害紧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应有侧重地配置重要专用装备,配备能实施搜救倒塌楼房被埋人员的救援装备;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

(四)积极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安监、水务、环保、经贸、建设、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震后容易引发水库溃坝、尾矿库、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灾害源的专项普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强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要负责督促指导。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制订后必须报送区地震办备案,区政府将统一汇编。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地震办、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发挥新成立的“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的作用。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镇(街道)团委要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队组建,区地震办、红十字会要负责组织对地震救援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建立起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要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沿海广大地区的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区地震办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全区地震活动形势的跟踪分析,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值得注意地区的震情动态,加强群测群防,凤凰山公园动物观测站、东圳水库水产养殖场鱼类观测站等5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大力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各镇(街道)和区地震办要加大地震“三网一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区地震办要切实提高地震“三网一员”地震信息速报的水平,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区地震办要第一时间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四、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持续地进行防震避险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编印不同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读物,并联合宣传、广电等部门在每年“5·12”防震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推进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5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一、开展演练活动

1、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消防单位集中开展一轮次的防灾应急援演练活动。我局借助第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和“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协调市安委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防灾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见图1)。

要求相关单位在5月8日至5月25日期间,分为准备、演练和总结三个阶段,对各单位的防灾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和完善,精心筹划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于成功的方面形成制度加以固定,并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不强的预案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

此项活动的总结信息正在收集中。

2、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了缅怀逝去的同胞,培养师生突发地震时的逃生技能。5月12日前后(各校自由安排时间),全市各中小学校纷纷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开展地震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随着警报拉响,学生们迅速做出反应,头上顶着书本、书包等物进行应急避震,然后迅速安全有序地从教室撤离到操场,班主任老师清点人数后向分管安全校长汇报,确保“一个都不能少”。(见图2、3、4)

在演练结束后,各校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总结,并表示这种演练活动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将经常举行,以确保在灾难来临时,学校、师生能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周活动

5月15日至21日,市举办了201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市第23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为配合此次活动,市地震局预先制定科普宣传周活动方案,编写活动项目表,并积极参加科普周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参与“创新促进发展,科普惠及民生”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咨询活动。16日上午,在新店镇举行的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作为联办单位之一的市地震局向新店镇政府捐赠价值1000元的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在之后举行的科普宣传咨询活动中,市地震局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根据乡镇实际,通过展出《农村民居抗震知识》系列图,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画册、宣传单和现场咨询的形式,举行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活动中,共发放各类地震应急画册、宣传单3000余份。(见图5、6)

第6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校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校舍工程质量是好的,但少数地区和学校仍存在忽视工程质量、违反建设程序、监督管理不严等现象,有的校舍甚至存在重大隐患,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地震突如其来,在大自然面前,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会恢复本来面目。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大地震中,倒的最厉害的是学校校舍。地震中为何受伤的总是校舍?到底我国中小学校舍建设与质量标准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以我们观察到的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镇的校舍为例,将对现实中教育工程质量从材料和结构角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抗震性校舍 材料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973+.31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旧口镇中小学校舍的调研

(一)旧口镇被调查学校校舍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一共走访了旧口镇十所中小学校,其基本情况如下:

1、中学一般于1945―1955年间建造,建造年代较为久远;小学中旧口小学于1946年建造,其余均于1900年前后兴建;

2、结构上,大部分校舍为砖混结构,有小部分仍然为1980年前后的砖木结构,正在兴

建的一部分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3、调查的校舍中,其中中学校舍规模较大,住宿人数较多,且建造年份较晚,而小学

则刚好相反,很多小学由于无人住校,宿舍均已取消;

(二)被调查的中小学校舍抗震性在材料与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冗余度不足

结构的抗震能力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砌体结构教学楼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大多采用单外廊式结构,一般外廊下没有柱子支撑,多为悬挑结构。这就造成冗余度不足,地震中一旦某些构件发生破坏,就会使结构成为机构,导致建筑物的整体倒塌。

(2) 砖混结构偏多

在我们观察到的中小学校舍中,无论楼层高矮,砖混结构占80%以上,远远多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框架的墙不承重,承重的是柱子和梁,而柱子和梁都是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而且因为有合理的配筋,故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比一般的混凝土更安全,更不容易损坏。如果地震来了,就算是填充墙坏了,但房屋不会倒塌,因为填充墙不承重。故只要柱子不坏,则结构就安全,而往往框架结构中,柱子按抗震的要求来做的话,都会相对比较大,而且配筋量也比较足,故在一般的地震中能屹立不倒。砖混结构中,是靠砖来承重,而砖的各项力学指标明显不如混凝土,比如其抗压抗拉,抗扭都不行,一旦地震来临,只要墙体有破坏,则整个结构将失去平衡,进而倒塌。

(3)砌体砂浆不饱满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竖缝砂浆不饱满  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饱满会使砖局部受压,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因此《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了实心砖砌体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不低80%。

(4)纵横墙连接薄弱

纵横墙连接薄弱,地震时将导致纵墙外闪或倒塌,唐山大地震中这类震害现象较为明显。目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重视了纵横墙的连接,震害减轻,但教学楼横墙较少,纵墙缺少约束,自由长度相对较长,也容易发生纵墙外闪的震害。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学楼纵横墙间缺乏必要的拉结措施,有些出现了纵横墙裂缝。

(5)局部突出构件、维护结构连接不足

一些教学楼上部有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烟囱等,这些构件地震时会产生“鞭稍效应”,地震剪力增大,容易造成破坏。对于走廊的栏板,有的缺乏必要的连接及拉结措施,使得地震时出现栏板外闪脱落,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女儿墙偏高,没有任何拉结措施或拉结不当,地震时容易开裂或闪落,造成人员伤亡。

(6)楼梯设计不合理

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同时地震发生时受力较复杂,故建筑物的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对调查结果统计发现教学楼中楼梯设置在房屋尽端或转角处的约占68%。

(7)构造柱、圈梁缺失或布置较少

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属脆性材料,在抵御地震等水平力、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圈梁,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三)对于中小学校舍抗震性在材料与结构上的几点建议

1、重视砌体结构设计。虽然砌体结构没有框架结构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优越,但根据我国国情,也基于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相对低廉和良好的耐久性等优势,砌体结构仍是大多数中小学校舍建筑中被延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从一些国内大地震的震害结果可发现,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并没有完全倒塌。经过认真的抗震设计,合理的抗震设防,完善的抗震措施,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砌体结构同样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重视构造柱,圈梁的设计。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而圈梁可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刚度,对砌体有约束作用,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影响;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能   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 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3、限制横墙间距。限制横墙的间距,主要是为了减少纵墙的出平面破坏和保证楼盖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满足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刚度要求。横墙间距不能超过刚性体系要求的限值。但是横墙间距不满足,加设横墙是不大可能实现,既要改变开间大小,又要独立基础。所以对横墙间距差比较多的建筑建议拆除;另外,横墙间距不满足第一级鉴定限值不作为房屋不满足抗震要求的直接指标,经抗震承载力验算后满足的,此要求放宽。

4、推行轻钢结构校舍建筑。在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中,采用砌体结构的学校建筑,在重灾区严重破坏,有的甚至倒塌。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学校建筑中也有很多发生了严重破坏甚至倒塌,而钢结构由于自重轻和强度大,抵御地震的能力强,震害比较轻,主要发生在维护结构上。钢结构不仅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而且施工方便,工期短,符合建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7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一)进一步加强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设好全县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所以,借此次宣传活动的契机对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宏观观测员、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及谈心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素养。并发放了《丽江市地震群测群防基本知识读本》及相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读物。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专业人员与宏观观测人员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进一步加强宏观观测点的建设,××县位于中甸—大理地震带上,主要断裂有龙蟠—乔后断裂、大具—大东断裂、鸣音—三古断裂,历史上多次遭受5级以上地震的破坏和影响。所以,我局在原有两个宏观观测点(九河南高占泉、巨甸岩固泉)的基础上,在主要断裂上增设大具岩窝龙潭泉、龙蟠兴文龙潭泉及拉市美泉三个宏观观测点,并聘请专职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水温及其它宏观前兆异常,使全县宏观观测分布更趋全面、合理。

(二)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科普光碟、进行地震基本知识讲座和地震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县一中、××中学、拉市二中、九河中学、塔城中学、龙蟠中学、大具中学及塔城完小、大具完小等学校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演练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此次活动期间在丽江日报刊登《防震减灾进校园》等图片和《××县认真开展“5.12”地震科普宣传》等宣传文章;同时在丽江电视台和××县电视台同时播出了《丽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第8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关键词:地震;科普知识;课程

一、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进学校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20世纪地震死亡人数居各国之首。而目前现实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震灾频繁发生的国情还很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大力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知识。为此,国家地震系统展开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宣传,其中进学校以地震科普讲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地震科普宣传材料形式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反映在讲座中能明白地震的成因,在演练中清楚应对地震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反应因讲座和演练的频次太低,即便在当时掌握部分过段时间便会忘记。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形成应对地震的理念是什么,是将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的课程。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

(一)多学磋商 启迪思路

学习地震科普知识,掌握防震避震基本需求观念已经形成,但在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加入学生课程难度较大。组织专家到多所学校考察,与教育部门及多所学校教务处共同探讨磋商,广泛采纳各校教师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内开展地震科普讲座的同时详细咨询学生对地震科普的认知程度及所需,汲取了多方面经验,逐步把震科普知识走进学生的课程推向了实际。

(二)编写教材 培训教师

组织专家严抠细抓,邀请各校名师参与,结合教育部门规定,多角度、多方位、高标准地,改编地震科普知识成为教材,以不同年级接受程度不同分为“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震灾自救与互救”三部分。根据教材编写成科普讲义以备教师授课使用。成立宣讲团,对各校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地震科普事业的教师进行选拔并培训地震科普授课。发放地震科普讲义,开座谈会相互交流地震科普知识授课技能与技巧,达到寓教于乐效果。

(三)定期演练 合理考核

地震科普知识进入学生课程,不考核会导致学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采取定期地震避险、疏散演练,让学生将所学地震科普知识在演练中实践应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择优表扬奖励,让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定期演练也是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进行检验的方式,督促各校定期清理疏散通道,加固教室各类悬挂物,以备学生规范有序组织撤离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建基地实地观摩

地震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缺乏实地实践,实物观摩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很理想。指导多所中小学制定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经费,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条件,创建科普活动室,为其提供教学场所,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知震前兆、遇震冷静,自救能力强,救他人有着手,达到教学目的。

三、前景展望

(一)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起来,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写入教学大纲。科普教学内容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始终以最新的面貌传给学生。

(二)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了地震科普教育,使防震避震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将成为家庭里的一位小老师,将所学的防震减灾事业所处的状态和达到的水平讲解给家里,带动一个家庭平时制定家里的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包、清理的疏散通道、熟悉家庭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教会父母及老人地震来了沉着冷清,处置得体。

(三)地震科普知识进课程防弊学校忽视震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加强了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地震科普宣教基地的建设、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力度等各项检查。地震部门将指导学校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期间落实应急工作,破坏性地震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为创建全国一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地震、教育、科协部门对地震宣传教育成绩显著、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建立学校地震科普宣传队、地震科普宣传栏,制定地震教学制度。

四、结束语

第9篇:中小学防震减灾范文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特别是地震监测工作。要坚持会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规范监测预报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坚持周、月、年中、年度震情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根据我市实际需要合理扩充地震宏观观测网点,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对我市地震宏观观测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培训,加强宏观观测点管理,充分发挥宏观前兆观测作用,切实推进 “三网一员”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中的作用。

二、尊重价值规律,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特别是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确认和地震安全性评价。要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认真贯彻《宁夏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管理,加强抗震设防与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工程质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居安全建设,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标准,切实增强我市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小区划补充完善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工程抗震设防、土地开发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各项地震应急准备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要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和督促检查地震应急各项措施,完善市、县(区)、部门(单位)、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水平,形成政府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疏散演练和应急演习,结合汶川地震一周年、唐山地震纪念日等,在全市中小学校和人口密集场所适时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全社会地震应急避险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市区盛元广场等9个应急避难场所,为市区群众紧急疏散提供场所。

四、把握分寸,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