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趣的天气科普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境内共有1300多种鸟。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到处都能看到鸟类的踪影。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人类的朋友。
“观鸟”,就是利用望远镜等光学设备,在尽可能不惊扰鸟类的情况下,对野生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观鸟这种浪漫、愉悦的科考活动。在静静欣赏鸟儿美妙歌声和灵动身姿的过程里,他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内在,也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相处。
越是不懂就越想搞懂
武汉大学是华中地区的一所名校,这里不仅拥有积淀深厚的学术气息,还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景。2010年,女生李祎琳从家乡河南考到武大,成了人文科学试验班的一名本科生。
“那一次,我的朋友申请到了某个知名餐饮品牌的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资助,购买了一批望远镜,在武大建了一支观鸟队,顺便也邀请我加入。其实在那之前我对鸟类并没什么了解,更谈不上有多少兴趣。至于观鸟这件事嘛,完全是第一次听说。”
一点点好奇心,加上一点点想要在新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愿景,李祎琳愉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请。
“珞珈鸟语者”是观鸟队的名称。“珞珈山是武大代称,鸟语者嘛,就是渴望大家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
中心湖、情人坡、樱顶、人文馆后头的“原始森林”……一有时间,观鸟队就会带着各种设备,来到武大校园的角角落落,静静寻觅那些长着羽毛的精灵。通过望远镜神奇的伸缩镜头,李祎琳第一次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身影。从小热爱大自然的她体验到了一种未曾有过的新鲜感。
不过毕竟是新手,一开始出现在李祎琳视野里的鸟,她几乎都没有办法叫出名字来。为了不在同伴面前“出糗”,李祎琳只好恶补起了鸟类知识。
“越是不懂就越是想搞懂,看书啦,上网啦,有时也会上果壳网之类的科普站点学习下。说实话,网络上牛人还是很多的,只要有心,几乎可以学到任何你想学习的东西。”整个大学一年级,李祎琳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观鸟,宝兴歌鸫、灰背鸫、白腹鸫、大山雀、黄腹山雀、北红尾鸲、斑鸠、翠鸟、黑水鸡……她渐渐地可以如数家珍了。
想永远跟鸟儿做邻居
观鸟活动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与欣赏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差不多,只不过,观鸟欣赏的是大自然的作品。并不需要多么严谨的科学态度,最重要是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李祎琳说。
最能触动李祎琳好奇心的,是鸟的鸣叫。“有些鸟类非常善于模仿,比如武汉很常见的乌鸫,全身黑色,有百舌鸟之称,善于模仿各种声音。杜鹃是比较会叫的,在武汉它们一般是4月末或者5月初到来,可是有时候3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能听到它们的叫声,这很容易给人造成误导,以为杜鹃已经来了。但稍微了解一点鸟类的人,都知道这无疑是乌鸫在模仿杜鹃的叫声,它们甚至可以模仿汽笛的声音。”
此外,鸟类稀奇古怪的求偶行为,也让李祎琳非常感兴趣。对此,她还专门做过一些小小的研究。“哥斯达黎加雨林中有一种长尾娇鹟,除了觅食和休息,唱歌和舞蹈几乎占据了它们所有的生活。繁殖季一到,雄娇鹟就会组成乐队。‘嘟来嘟’的旋律一小时内被重复近千次,直到吸引一只雌鸟前来评判,随后,舞蹈展示就开始了……”
不知不觉间,观鸟已成为李祎琳的生活习惯。一有空,她就爱拿着图谱和望远镜在校园里转悠;每天早晨更是7点不到就起床,观鸟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去上课。久而久之,李祎琳也渐渐爱上了身边那些可爱的鸟儿们,尤其是猫头鹰。在她的网络相册里,就陈列着几百张各式各样的猫头鹰图片,有照片、插画、漫画,甚至还有猫头鹰主题的电影海报……这种表情有趣的猛禽,是李祎琳眼里的天生“萌物”。
“其实,每一种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鸟虽然不太漂亮,但是叫声或者行为都很有意思。好想永远跟鸟儿做邻居啊,不是把它们关进笼子里,而是把我关进笼子里。”她笑着说。
遇见的都是风景
一支小小的望远镜,为李祎琳打开了一个观鸟的窗口,也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视野。“像我们这种冷门专业,学习挺枯燥的,有机会走出校园真是巨大的恩惠。”
这几年,李祎琳跟着伙伴们走遍了武汉周边的公园、绿地、湖畔、沼泽、农田、山林,他们一边观察、欣赏,一边认真细致地做着拍摄、记录工作。2012年暑期,李祎琳带领着一群“鸟友”来到了美丽的神农架。
“神农架大九湖,海拔1700米的高山湿地,单是想想就很神奇啦!听说那里丛生着苔藓蓄水层、木贼,原生的茅膏菜等亚高山湿地植物……”
对神农架的憧憬,一直延续到李祎琳上了大学之后。 “有一次,我跟一个神农架的动物专家聊天的时候,他提到当地的生态已经恢复得不错了,我当时就兴奋地想,是不是也会有很多鸟类?干脆就从鸟类科考来切入吧。”
如果说过去的观鸟行为,更多的还是一种愉快的享受的话,那这一次,大家可是抱定了受罪的心态。险峻的峭壁,荒凉的群山,难行的道路,再加上阴晴不定的天气,让这群从城市来的大学生领教了什么叫大自然的蛮荒。
“运气不好,去的时候正是神农架下雨下得最厉害的时候,找个地儿躲雨吧,雨就停了,可是一出发雨就又下,走到后来干脆也不再躲,咬着牙走,只是冷风吹在被雨打湿的衣服上迫使我们伛偻发颤着前进,同时还要保护好摄影器材……”
向来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很有信心的李祎琳,还是被“一天的疾走和冷风”击败了。
好在成果还算丰硕。神农架之行中,李祎琳跟她的小伙伴们一共记录到了70多种鸟,此外,还拍下了一大堆有价值的照片、视频资料。
“遇见的都是风景。”李祎琳在最后的总结报告里这么写着。其实在过去的三年半时间里,这样难忘的“风景”还有很多很多。也正是这样的磨砺,不仅让李祎琳收获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同样爱鸟的朋友,也让她深切感悟到了一个道理:当你真正爱上一件事的时候,自然就会为之去努力。
只有行动,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说到观鸟,许多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
“的确,我们现在的鸟类保护工作做得远远不够,不管是人力还是资金方面,都比较缺,前年天津就有二十几只东方白鹳被农药毒死,鸟类在迁徙途中被恶意捕杀的更是不计其数了……导演乔乔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迷失的家园》,里面鸟类的捕杀场面跟《海豚湾》一样触目惊心呢。”
对于原生鸟类所面临的现状,李祎琳一直都挺上心,不过她并不希望把观鸟这件事“搞复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潜意识里一直想要把环保加到观鸟头上,后来慢慢想开了,观鸟就是观鸟,没必要给这个活动冠上太多的意义。”
李祎琳的观点是,体会过程中的乐趣最重要,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如果你只是觉得鸟儿美丽,那就去欣赏它们;当有那么一天,你发现鸟儿们需要你的时候,当你想为它们做些事的时候,那就去做。只有行动了,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前阵子,李祎琳一直在为由她主编的《珞珈山鸟类手册》的出版经费而发愁。在这本小小的册子里,收罗了武大校园及其周边共计12目28科118种鸟类的资料,其中还包括不少珍稀鸟类,比如“牛头伯劳”。这是李祎琳的一位老师在武大人文馆附近观察到的,目前国内已很少见。
“出书的难度远远超过我原来的想象,因为是挺小众的事儿,出版社必然要考虑收益和回报,而我们作为学生,一下子也无力负担出版的成本。好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协商,问题差不多解决了。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年初书就能出来了。”
现在,已经成功保研的李祎琳有了充足的时间观鸟。事实上从大二开始,她就开始扮演“老鸟”的角色,带领一拨又一拨对鸟类感兴趣的新生出去观鸟。她甚至还在校园里开过好几次讲座,传授一些观鸟的小知识、小窍门。对她来说,这些大概就是所谓“水到渠成”的事吧!
“他们对鸟有兴趣有热情,而我也有时间有心情,那就一拍即合啦!”这个笑容甜美的大四女生笑着说,语调轻快得仿佛一只鸟。
观鸟小贴士:
1观鸟是一项科学活动,在活动中应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观察、记录。出发前应对该地区可能出现的鸟种进行详细预习,熟悉这些鸟种的外形、习性等基本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惊扰鸟类。
2观鸟设备:符合标准的双筒望远镜和单筒望远镜;《中国野外鸟类手册》等书籍、图谱;相机及长焦镜头;水壶、雨衣、雨伞、背包、塑料袋、笔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