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审计法范文

能源审计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审计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审计法

第1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时下,在职审计人员每天忙于日常工作,往往缺乏“整”时间去学习,有时不免有“知识老化”、“书到用时方恨少”之虞。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问题、新方法、新制度大量涌现。在职审计人员不能对已有的知识“坐吃山空”,而应有一定的危机感和相当的进取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审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应当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同时《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些规定说明,审计人员自己要有意识地“充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主观、客观情况而定,但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自学不辍,知识储备积沙成塔

要想给自己的知识储量“扩容”,自学是最简便易行的途径。由于环境的限制,随时聆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太现实,这就必须要养成自学的习惯,经常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报刊。自学贵在自觉,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捕捉与专业有关知识的新的进展情况和闪光点。应订阅若干种专业报刊密切关注专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注重自我积累。在当今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的情况下,应多从一些财经网站上浏览最新法规条文,阅读专业文章,掌握专业发展动态。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多学学英语,对将来开展工作肯定会有帮助。特别是如今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的英语节目日渐增多,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后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水平,各地每年都组织所有在职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聘请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审计、财会法规以及实际运用,在规定的学时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因材施教、“速成快餐”、“短平快”的培训方式,既有审计法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又有审计风险分析、证券投资等亟待提高的强化内容,这对广大在职审计人员来说也是有效而实用的。因此,对于在职审计人员来说,若想提高专业技能,必须重视后续教育。

三、培训研讨,开阔思路

一些中介机构(如内审协会)、软件公司、专业网站等有时会组织专题性质的(如审计信息系统、财务审计工作案例分析、产权管理等)培训和研讨会,这种研讨会让不同行业的同行们聚在一起,聆听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作讲座,听到精彩处不免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时会在讲座后,大家济济一堂,对相关问题各抒己见,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相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集思广益,把带有自己行业和单位特色的问题及观点拿出来,这样就会开阔与会者的思路。由此可见,参加培训研讨也是提高在职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一大方法。

四、考职称,以考促学

考职称(包括初级和中级)可以说是财会行业的一大特色,每年参加考试的大军可谓蔚为壮观。考试难度虽说不是太大,但要想轻松过关,也非易事。况且现在会计内容、经济法规更新较快,需要花足够的精力去理解、消化。由于报考者的工作岗位不同,对平时工作范围中涉及不到的内容更要悉心钻研,拾遗补缺。准备考试期间,要工作、学习以及家庭兼顾,当然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在拼搏备战的过程中,把压力变为动力,系统的专业知识会入心脑,对以后的工作将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即,通过职称考试促进专业学习也是在职审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的一条途径。

五、考资格证书,无限风光在险峰

如今,在职审计人员中报考注册内审师、注册会计师之风盛行,甚至吸引了许多非审计、会计专业的人员也加入到考CIA、CPA的大军中。在职审计人员考出CPA后,即使不加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被认为“含金量”颇高的注册会计师证书,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另外,在职审计人员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也相当踊跃。值得注意的是,考“洋”资格证书也正“西风东渐”。比如,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在中国的学员逐年递增,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国际大气候是不谋而合的。而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无疑会促进在职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其提高专业技能的很好路径。

六、考学历,读在职研究生、在职MBA

第2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办公建筑 能源利用 能源审计 节能改造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2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输送、动力、烹饪、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1]。目前,建筑能耗过大是办公建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大型办公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住宅建筑的十几倍,节能空间较大[2]。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通过建筑能源审计来评价建筑能源高效利用程度。建筑能源审计可作为实现建筑节能的第一步[3],即通过对该建筑相关能耗数据、大楼运行管理及用能设备等相关情况了解和分析,实现对建筑的节能管理及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达到建筑的节能减排效果。如文献[4]在针对宾馆、商场和写字楼三类用能建筑能耗测试基础上,初步认定综合利用各类建筑节能技术,大型公共建筑预计节能30%~50%。该文针对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及节能改造方法的进行了工程实践研究,以上海某办公建筑为例,试通过对办公建筑的用能现状进行审计,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提高了该办公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这对我国同类办公建筑的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建筑概况与设备能耗分析

该办公建筑为砖混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高48.3 m,地上11层(无地下),标准层高3.6 m,总建筑面积6884 m2,其中无采暖面积,特殊区域面积为60 m2。该建筑除专供厨房消耗的天然气外,电力是其消耗的唯一能源。该文通过对其整一年用能状况做为审计周期进行统计分析,该办公建筑合计消耗电力69.5万 kWh。该建筑每月耗电量如图1所示。

图1 某办公建筑审计周期内不同月份耗电量统计

从图1每月耗电量数据曲线可看出,该建筑在1月份和8月份供暖供冷负荷最大时,耗电量最大,4月、5月、10月及11月份气温适宜时,耗电量较低。与过渡季节相比,该建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期间耗电量明显增大。该文根据该建筑使用设备状况,将用电分为中央空调用电、分体空调用电、照明系统用电及动力系统用电用电四部分,具体如下。

1.1 中央空调系统

该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分为两组制冷系统,每组均由2台51.6 kW的空气源热泵及1台11 kW的冷媒水泵构成,两组制冷系统共用一套冷冻水供回水系统。审计期间,中央空调系统年耗电量达25.1 kWh,其中4台空气源热泵消耗电量17.6万 kWh,两台冷媒水泵合计消耗7.5万 kWh。

1.2 分体空调

该办公建筑共有28台分体空调,分别用于食堂、会议室、监控室等场所。28台分体空调多为5级能耗分体空调,年耗电量为4.9万 kWh。

1.3 照明系统

该办公建筑内共投用3149盏灯具,合计总功率88.1 kW,年耗电量为8.8万 kWh。

1.4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包括生活水泵系统、消防水泵系统、分体空调、电梯、电脑、饮水机等动力及办公用电设备,合计耗电量为30.7万 kWh。该办公建筑共有两部电梯,总功率30 kw,电梯年耗电量为3269 kWh。该办公建筑各系统用能比例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动力系统用电量占建筑总用电量的44%,中央空调系统、分体空调合计占总用电量的43%,照明系统占总用电量的13%。

图2 某办公建筑审计周期内各用电系统耗电量比例

2 建筑用电设备能效诊断及节能分析

为了了解该办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分体空调、照明系统、电梯四类用电设备能效利用水平,利用运行记录调研、实地能效监测等手段,来对现有用电设备进行能效诊断,并提出相关节能整改意见。

2.1 中央空调系统能效诊断及节能整改意见

2.1.1 中央空调系统能效诊断

该办公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是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冷媒水泵及热泵机组配套风机启停台数来调节供水水温,其中热泵机组、冷媒水泵及热泵机组配套风机均未变频。该文特选取4台空气源热泵机组同时运行工况对中央空调系统能源效率进行测试。该文选取一组系统(两台空气源热泵机组和其配套的冷媒水泵)进行测试,如下表1所示。

根据表1的测试结果,经计算可知:测试工况下,2台空气源热泵平均COP为1.45,冷媒水泵运行效率为42.2%,空气源热泵机组进出口温差为2.5 ℃。

2.1.2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整改意见

该建筑现有中央空调系统控制方式不合理,设备长时间全开或全闭,轮流运行,浪费电能严重,中央空调实际运行COP远低于其额定COP值,冷媒水系统存在大流量小温差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如下方案。(1)淘汰老旧空气源热泵机组。设备老化,建议采购新型空气源热泵机组代替原有系统。新购置机组建议采用变频启动及合理的控制方式。(2)冷媒水泵系统变频。将控制方

式改为通过变频器运行频率变化来调节冷媒水泵流量及压力,同时降低设备启动电流,延长水泵使用寿命。(3)定期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经以上节能改造后,预计投资费用105万,年节约电量11.35万 kWh。

2.2 分体空调节能整改意见

该办公建筑共有28台分体空调,为5级能耗分体空调,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建议采购新型1级能耗空调,预计投资费用14万,年节约电量1.01万 kWh。

2.3 照明系统节能整改意见

该办公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潜力主要为绿色照明改造及灯具控制方式改造。(1)绿色照明改造。目前主要使用节能灯、荧光灯及白炽灯,其中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为T8、白炽灯及日光灯,预计投资4.7万,年节约电量1.61万 kWh,如表2所示。(2)灯具控制方式改造。该办公建筑走廊内灯具目前采用跷板开关控制一条走廊上的所有照明灯具,通过将走廊内的照明控制改造为集中控制,并按走廊内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区、分组控制措施。预计该项目整改费用约2万元,年节约电量1913 kWh。

2.4 电梯能效诊断及节能整改意见

客用电梯是建议加装电梯能量回馈装置,将电梯轿厢在空载向上或重载向下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进行回收、反馈、储存。该项改造预计投资2万元,年节约电量约为654 kWh。

3 结语

该文该文针对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及节能改造方法的进行了工程实践研究,通过对该办公楼的进行能源审计,分析了该建筑的能耗构成及各用电系统能耗,分别对冷媒水泵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了检测诊断,分析可知目前该建筑的年节电潜力达14.23万kWh,占年总能耗的20.5%。这不仅响应了“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而且对我国同类建筑的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J].暖通空调,1999,29(1):31-35.

[2] 李峥嵘.上海市公共建筑能耗与运行管理现状调查[J].暖通空调,2005(5):134-136.

第3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车身;轻量化;高强纤维复合材料

引言

本文主要针对可应用于车身的主要材料进行性能、成型工艺、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对,寻找出适合现代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高性能材料。

1 车身材料的种类

车身材料既要满足车身设计、生产制造、装配、维修维护方面的要求;还要满足使用、安全、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1.1 传统车身材料

现在市面上的传统汽车大都还是钢结构车身,占整个汽车行业的80%,还有玻璃钢,传统塑料(材料为传统的PE、ABS、EMA等)。

1.2 新生车身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生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到车身当中,包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为主。

2 各种材料的发展史

钢结构车身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1915年福特生产了第一辆钢结构车身。50年代-70年代出现铝合金及塑料零件,但是仅是车身上的某个零部件,20世纪80年代,高强度钢板开始广泛应用到车身覆盖件上,从此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在未来的10-20年,仍然被广泛应用。

1962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成立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制”课题组,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从此碳纤维材料这种新兴的材料被大众认知,进几年这种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到航天、方程式赛车及高端车身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成本逐步下降,不久的将来将广泛地应用到民用车身。

3 材料的特性比较

3.1 密度(重量)

从表1可以看出,新兴的材料比传统的钢材密度要低三到七倍,这对整车车身重量来说是很大的优势,但是单纯地从密度来看是不够的,厚度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综合考量,铝镁合金和塑料、高强度复合纤维材料都是替代传统钢材的主要材料。

3.2 抗拉强度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碳w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远远超出其他的材料,优势很突出。与钢材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是钢材的一半,而在碰撞中对能量的吸收能力却比钢材高出4-5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前部框架和保险杠骨架呈现塔状的溃缩柱,通过材料、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结合,使得这种溃缩柱能够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破碎成无数细小的碎片,达到吸能的效果,保证了乘员的安全。

3.3 防腐蚀性

汽车上很多零件都需要承受汽油、机油、汽车传动液等化学制剂的腐蚀以及雨雪天高盐、高碱、高温严寒等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求材料必须具有抗腐蚀性。(1)钢材抗腐蚀性一般,需要进行特殊的防腐处理,难以保证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一致性及使用寿命。(2)铝合金及铝镁合金都是很好的抗腐蚀材料,但和钢材具有相同的一致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3)玻璃钢、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好、耐盐和有机溶剂性,是很优良的耐腐蚀材料,其使用寿命也相对其他较长。

3.4 经济性

(1)单纯地从减少油耗来说,新型材料都优于传统的钢板。(2)制造成本来说,由于钢板和传统工程塑料的发展悠久,所以钢板、工程塑料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而铝合金和铝镁合金虽然没有钢板的历史长,但是加工工艺大部分可以借鉴传统钢板的冲压工艺,所以制造成本相对可以接受,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未能够达到批量生产的技术,而且加工过程中工时相对较长,所以它的成本是最高的。(3)单纯的比较材料本身的成本,每吨的价格由低到高排列为:塑料-钢板-玻璃钢-铝合金铝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

3.5 加工工艺

(1)钢板:冲压、滚压,折弯等。(2)铝合金和铝镁合金:冲压、滚压、挤压等。(3)塑料:注塑、吸塑、吹塑等。(4)玻璃钢:低压成型工艺。(5)碳纤维复合材料:长纤维缠绕法、碳毡短纤维模压或喷射成型、石墨布叠层等方法。

3.6 安全性及舒适性

汽车的轻量化发展对车身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数据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性能条件下,质量越轻,安全系数反而下降,所以对材料的本身的性能要求更高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在停留在使用上了,对舒适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体现舒适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振动与噪声,复合型材料,尤其是非金属的复合型材料的吸音效果远远高于金属材料。

4 各种材料的应用

(1)钢材:车身骨架、白车身本体等结构件。(2)铝合金及铝镁合金:缸体、缸盖、轮辋、保险杠、散热器、冷凝器等承受冲击、振动载荷和腐蚀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3)工程塑料:内饰件、外装饰件、行李架及各种电器传感器壳体等。(4)玻璃钢:前后保险杠、顶棚等外装饰件及客车车身等。(5)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碳纤维在民用车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轮毂、刹车片、传动轴等,在跑车及方程式赛车上应用广泛。

5 新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创新:新材料之所以未能迅速的应用到车身上,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的设计创新思想。新的材料诞生,新的设计理念也应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才能带动整个汽车行业乃至这个工业有个飞速的发展。(2)经济性:虽然国家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由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无法实现新材料零部件的批量生产,造成单件比较高,难以全面普及。(3)规章制度:新的材料、新的能源、新型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应该随之迅速更新,这样才能规范市场,合理利用这些新的资源。

6 结束语

随着科技及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缕缕突破,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典型的材料,还有像陶瓷、粉末金属等,通过设计的改进,结构的创新,车身材料也可以多样性。汽车机构轻量化设计需要开发设计更合理的轻型车体结构和零部件,合适的材料用于合适的部位,并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结构性能,既经济又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宏雁,陈君毅.汽车车身轻量化结构与轻质材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随年壮灸法;神经源性膀胱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82-01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但其治疗原则为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护上尿路功能,创造膀胱的尿动力学安全状态(足够的容量、低压储尿、无梗阻的完全排空),处理尿失禁,恢复可能的控尿,改善生活质量[1]。笔者遵循中医针灸理论,采用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证明能够有效的改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尿路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明确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留置尿管已拔除、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患者45例。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1±5.1)岁(17~64岁),病程(18.1±19.2)月(3~136个月)。其中脊髓损伤27例(颈段SCI 9例,胸段SCI 13例,腰段SCI 5例;完全性SCI 18例,不完全性SCI 9例),脑血管病变13例、多发性硬化症1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4例。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普通灸疗组和随年壮灸疗组各15例。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者;合并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②既往有严重肾脏疾患、有严重的肾积水、膀胱造瘘术、尿道前括约肌切开术及严重的排尿植物神经系统过反射等疾患;③检查时有泌尿系统感染。

1.2 方法:三组患者每日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膀胱功能控制训练、间歇导尿[2] ,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后两组分别给予“关元、中极”普通灸疗和随年壮灸疗。

普通灸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关元、中极穴上放适当大小厚薄、已刺数孔的姜片,将中等大小的艾柱放置姜片上施灸;施灸时间为30min,不计壮数 。每日1次,灸5天,休息2天,共灸12周。

随年壮灸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关元、中极穴上放适当大小厚薄、已刺数孔的姜片,将中等大小的艾柱放置姜片上施灸;不计时计壮数,壮数为“随年壮”,即以患者年龄为施灸的壮数,如年龄60岁,即灸60壮,灸够即止。每日1次,灸5天,休息2天,共灸12周。

1.3 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在灸疗前1周、灸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均记录7d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排尿日志内容包括漏尿事件发生次数(漏尿次数)、饮水量、24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按患者具体情况,饮水量选定在2000-3000ml,在整个研究阶段,要求基本保持不变。

1.4 统计学分析: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设定P

2 结果

随年壮灸疗患者通过尿常规检查无一例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规组和普通灸疗组各出现2例泌尿系感染。三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24h平均排尿次数、单次尿量,漏尿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三组比较24h平均排尿次数、单次尿量、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研究与探索方兴未艾,随着临床研究和时间的深入,各种常规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新的疗法层出不穷,但无论用何种治疗方法,在处理下尿路时必须重视上尿路功能的保护,改善低顺应性膀胱和降低逼尿肌反射亢进是预防保护上尿路的关键[3]。目前改善低顺应性膀胱和降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包括口服抗胆碱能药物、骶髓后根切断术、膀胱三角区注射石碳酸或A型肉毒毒素、神经最大功能刺激和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等[3-4],多为有创治疗,副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受限。

传统医学的灸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中极、关元和次等穴位可以显著缩短神经源性膀胱达到平衡的时间[5],而且越早实施治疗,患者达到平衡性膀胱的时间越短;应用尿动力学测定发现,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反射所致尿失禁并显著性增加膀胱容量[5-8]。本研究发现,“随年壮灸法” 刺激关元、中极治疗后患者的膀胱容量增加,排尿频率、残余尿量减少,尿急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状况得到改善。祖国医学认为,任脉总一身之阴脉,为“阴脉之海”;关元、中极为任脉要穴,且中极为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膀胱募穴(募穴:是五脏六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系膀胱经气汇聚的部位,可摄约膀胱,对水液代谢有调节作用。同时,关元为强壮肾阳之要穴,与中极穴所处位置在小腹,正为膀胱在体表的投射区,二穴合用,加灸法治疗,可以起到温阳补肾、益气固摄的功效,从而改善膀胱功能。灸法刺激中极、关元穴体现了经穴脏腑相关性和穴位局部治疗作用的思想,符合中医十二皮部理论,可以直接激发膀胱经气以调节膀胱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凡是对膀胱功能有影响的穴位,其附近的神经均进入了L1~S4神经节段,恰与支配膀胱的盆神经、腹下神经和神经进入相同的或相近的脊髓节段,故推测治疗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膀胱的骶髓排尿中枢,进而影响膀胱排尿功能[9,10]。中极穴下神经来源于腹下神经T12~L1,与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有同源性。这种重叠与交会的形态学证实了当灸关元、中极时,不仅激活了与储尿、排尿有关的相应神经,而且传入神经元将刺激传至脊髓并经上升束至丘脑进行整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影响膀胱功能。

“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随年龄的大小而决定艾灸的壮数。艾灸的壮数是影响灸量的重要因素。在通常灸法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掌握施灸剂量,临床上没有统一标准,大大影响了操作的规范性。随着循证医学(EBM)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来规范针灸的临床治疗。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11]。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按古今医家的经验,除由天时、地理、体质、性别、病情、病性、所取部位、灸炷大小、施灸次数定灸量以外,还常常根据患者年龄定灸量(壮数),称“随年壮”。早在《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即年几岁,灸几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圣济总录》、《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等医学要著中大量的介绍了应用“随年壮”定灸量的治疗穴位及相关疾病,被古代医家广泛应用。此种定量方法简单、兼顾到个体差异,作为灸法量化的一个方法值得探讨研究。

本研究显示,“中极、关元随年壮灸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减少残余尿量,缩短达到平衡性膀胱的时间,有效的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其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建议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廖利民,李建军.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与未来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01

[2] 临床康复学.关烨.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

[3] 本城久司.熊杰译.针刺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52-53

[4] 廖利民,李东,熊宗胜,等.经尿道膀胧壁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及神经源性尿失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9):596-598

[5] Cheng PT, Wong MK, Chang PL. A therapeutic trial of acupuncture in neurogenic bladder of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a preliminary report[J]. Spinal Cord,1998,36(7):476-480

[6] 本城久司.熊杰译.针刺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52-53

[7] 北小路博司.熊杰译.针刺中解穴治疗神经源性膀胧的适应症和界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53

[8] Honjo H.李春梅译.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4) :34-35

[9] 刘路然,蔺勇,赵节绪,等.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9):697-698

[10] 陈跃来,钟晨,宗蕾,等.针刺调节膀胱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33-34

[11] 张巧凤.论施灸刺激量对灸法补泻效应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12(1):45-47

作者单位:25000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第5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深圳市罗湖检察院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德智路,是一栋地上16层、地下3层的综合管理司法大楼。整个大楼占地面积大,区域分布广,需采用足够的照明设备,才能满足大楼日常工作的需要。但因此而造成检察院大楼照明设备过多、管理不便、浪费能源等不符合科学节能的要求。因此针对此工程进行智能化建设,在改变这些问题的同时更树立特区执法机关全新智能的新建筑形象。

设计需求

1 对检察院大楼地下室及公共走廊照明回路的闭合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控制方式主要有定时控制和面板控制,并提供与BA系统主机的集成接口。

2 电脑控制界面图形化、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化控制,且界面上能显示每个回路的工作状态。

3 照明系统根据设置自动状态转换。系统将被预先设置成若干基本工作状态(基本状态通常为“白天”,“晚上”,“安全”、“清洁”、“周末”和“午饭”等),整个照明系统将根据预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上班时间来临时,系统自动将灯打开,而且光照度会自动调节到工作人员最舒适的水平。中午部分灯光自动断电,尽量的做到利用太阳光线,节省能源。

4 网络通讯线采用带屏蔽层的五类四对双绞线电缆,将开关面板、PC监控机等各种具备独立功能的控制器件联接起来,组成一个智能系统控制网络。

设计原理

深圳市罗湖检察院采用T-bus控制系统进行公共区域照明的智能化管理控制。T-bus智能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大型建筑内,通过网络电缆传输讯号,凭借专业的网络转换设备,实现不同接口和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T-bus智能照明系统控制管理软件,配以现场多功能开关,通过T-bus总线传输和网络交换,把各种灯光控制命令和调光信息等传输到各个楼层的以太网交换机和通讯模块,交换机和通讯模块再把命令传输到各个智能控制箱。整个过程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全网络化,稳定且可靠。

系统功能

1 具有定时功能,可以控制照明时间和亮度。根据不同场合、人流量大小,不同的用电时段,进行时间段、工作模式的细分,把不必要的照明回路断掉,在需要时又能够自动开启。同时,系统还能充分实现不同工作场合下的多种照明工作模式,在保证必要照明的同时,有效减少灯具的工作时间,节省不必要的能源开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可以对设备进行软启,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对各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电流冲击太大。既能够防止电流的突增,也保护通电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T-bus分电箱,扩大设备的可控制功率,使得控制设备的电流流量可达100A-150A。强大的负载能力,使得系统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同时安全稳定程度更高。

4 通过大楼管理处的中控电脑就避免了过多的人工操作。就能实现照明系统的开关和调光功能,达到远距离控制。

5 现场手动开关方便、快捷的全弱电控制,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方案设计

1 公共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以中央电脑控制方式为主,以现场多功能弱电开关控制方式为辅。中控电脑通过T-bus智能控制软件,实行集中、分区以及定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管理。

2 定时控制应根据自然光线不同时段的亮度,对灯光控制系统提前进行预设置,尽量的利用太阳光线照明以节省能源。

3 根据大楼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管理区域的划分,每个管理分区内的T-bus控制箱数量和T-bus分电箱的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的设备回路数量、功率等来确定。

4 对于地下室等设备功率较大的控制区域:

①每个T-bu s控制箱后连接一个T-bus分电箱,用来提高T-bus控制系统的负载能力。

②需要进行智能控制的强电设备,每个回路的控制火线需要布到T-bus分电箱内。所有引入T-bus分电箱内的智能控制回路的强电布线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在地面或墙壁内。零线、地线均采用共用的布线方式布到T-bus分电箱内。

③所有智能控制的弱电布线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在地面或墙壁内,由T-bus控制箱的下方弱电入线孔进入控制箱内。

④T-bus分电箱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放置,分电箱内的强电电源由原强电配电箱引入。

5 对于设备功率一般的控制区域:

①需要进行智能控制的强电设备,每个回路的控制火线需要布到T-bus控制箱内。所有引入T-bus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回路的强电布线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在地面或墙壁内。零线、地线均采用共用的布线方式布到T-bus控制箱内。

②所有智能控制的弱电布线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在地面或墙壁内,由T-bus控制箱的下方弱电入线孔进入控制箱内。

③T-bus控制箱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放置,控制箱内的强电电源由原强电配电箱引入。

6 所有需要智能化控制的火线均需根据图纸做相应的编号,以备日后安装设备时区分。

7 各管理分区内的T-bus控制箱之间采用超五类双绞线进行通讯,使用网络交换机进行数据交换,保证讯号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主要产品介绍

1 8回路10A/路智能开关控制器

(1)8回路10A/路智能开关控制器特性及用途:8回路10A/路智能开关控制器可控制8个回路的双通道用电设备。

(2)8回路10A/路智能开关控制器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电压:AC 220V/50Hz

额定电流:≤10A

工作环境:温度:-20℃~+50℃

湿度:≤5-90%RH

外观色彩:灰色

输出线路:8路

额定绝缘电压:单相250V

安装方式:导轨式(3)控制范围:

照明控制:各种灯光的开、关控制;

(4)功能特点:

①可以通过墙面开关手动控制的同时,还可通过中控电脑等方式控制;

②可对各种灯光实现多场景组合。

2 4键多功能轻触开关

(1)用途:

①通过不同的按键控制不同的灯光照明设备:

②可控制不同的灯光场景。

(2)特点推介:

①通过弱电线传输按键操作的执行指令,无安全隐患;

②美观,大方,方便,安装于室内出门墙壁处,可以通过“一键式”场景控制来控制室内的场景灯光;

③控制对象可以随意设置。

3 T-bus智能控制箱(带电源、空开)

(1)智能控制箱结构简介:箱体、电源、空气开关等。

(2)T-bus系统智能控制箱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环境:温度:-20℃~+50℃

湿度:≤5-90%RH

外型尺寸:422mm×262mm×110mm

外观色彩:灰色

安装方式:嵌入式

(3)智能控制箱使用注意事项:

①安装和拆卸时,尽量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且必须切断电源。

②使用环境:空气中不得有过量的尘埃,酸,碱,盐,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50℃时不超过6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20℃以下时为90%应考虑到由于温度变化而可能偶然产生凝露,

③无显著摇动和冲击震动的地方。

④在没有雨雪侵袭的地方。

⑤距离地面应不小于1.5M。

系统特点

1 安全性:强、弱电分离,人体所能接触到的智能开关等部件均为弱电部分,无任何安全隐患:

2 经济性:分散或集中式控制,具备弱启等功能,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延长用电设备使用寿命,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3 兼容性:轻松组合,具备多种兼容性拓展串口,相互兼容,实现多种功能效果的同时减少元件数量,节约安装成本:

第6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活的152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主要涉及病人自身及病人家属、医院设施、护理人员医护配合这三个因素。结论:精神科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对策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l1年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可能发生的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1. 病人自身及病人家属

1.1. 病人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有些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胡思乱想,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等,进而出现一系列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异常过激行为。

1.2. 躯体疾病的安全隐患。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腹症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或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失去自我安全防范的患者,容易产生病人摔倒受伤。

1.3.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如家属将病人骗到门诊就疏于看管,出现病人冲动、伤人毁物和逃跑的现象;或陪护病人时间长,不能理解病人的病态行为,缺乏耐心出现打骂病人;有的家属,接病人出院后不能长时间监管,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导到病人不能及时服药或超量服药。

2.医院设施因素

医院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医院病区内的危险物品摆放不规范, 未设专用的躁动房间,均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3. 护理人员

3.1. 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机械执行医瞩,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护理人员压力大。由于专科质特殊,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社会偏见等,而致不能用心,热情投入工作,护士不良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护理习惯,忽视病人心理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知识,再加上精神障碍护理学深奥难学,学校又很少系统地教这门课,因此护理人员识别精神症状和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缺乏、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精神病人接触时,很多护士由于尊重病人的意识淡薄,以致言语粗暴,态度生硬,无端发脾气甚至任意侮辱病人人格而导致病情突变、产生消极观念等而发生意外。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病人送到医院后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教育.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行业规范、专科护理常规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学习,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护理安全工作。针对我们服务的人群的特殊性,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促使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病区的管理模式,将收治病种的特殊性,以及为病人提供各项诊疗护理措施而制订出专科护理常规制度、安全管理常规制度及相关应急预案等。主要涉及入院、住院、出院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流程,使各项常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 常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建立健全常规制度的基础上,狠抓制度落实,从每个班次、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着手,使得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现象。由于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作为精神科护士必须熟悉病人,在护理操作中尤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 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年终作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

5 加强沟通.杜绝安全隐患 首先是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通过语言及书面形式,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使病人家属了解并适应医院的管理制度,避免由于家属不了解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常常将火柴、刀、剪、绳索等一些危险物品或器械带人病房,给安全带来隐患;其次是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对重点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病情观察,了解病人的思维动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医护患关系,严防意外的发生。再次,与医技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的沟通,使他们对精神科护理安全有足够的认识,配合并支持各项常规制度的实施。尽责尽心为精神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有利于康复的休养环境,这样才能确保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6 加强物品管理首先是将物品分类,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把非必需品清理掉,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医护办公室根据精神科的特点,规范物品管理,做到定位管理。要求属危险物品的东西(如剪刀、缝针、绷带、保护带等)要固定放置并上锁,各班要清点数量并做好交接班

7 定期急救药品、物品检查每天检查抢救车药品、物品,确保在有效期内,无损坏,每周定期检查抢救设备,要求物品齐全,功能良好,人人会使用,保证病人在需要时立即得到治疗和抢救。

8 定期安全检查,每周一次进行安全大检查,包括病室门窗、各个角落、浴室、厕所、病人床单、床头柜等,并做登记。保证病区环境的整洁、舒适、安全。

第7篇:能源审计法范文

一是以专项企业债券形式,实现重点领域“点对点”融资支持

企业债券的最大特点是募集资金指定项目用途,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点对点”融资支持。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出台了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双创孵化、配电网改造、绿色债券等七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这些专项债券是在企业债券制度框架内“量身定制”的债券品种,主要是针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统筹各项债券支持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领域并发挥示范效应。2016年,上述专项债券核准规模达到1115.1亿元,其中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495.2亿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248.8亿元,有力支持了相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建设。此外,为积极支持企业降低杠杆率,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率先推出了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实施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债券,债券资金与债转股项目直接挂钩,解决债转股实施机构的融资难题。

二是开展融资政策巡讲,打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地推动融资政策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11月启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融资政策巡讲,巡讲专家包括研究机构、企业债券技术评估机构、证券公司负责人等,巡讲内容既包括企业债券的政策解读,也包括债券的实务操作和典型案例,巡讲对象为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分管融资工作的负责人,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企业有关负责人。截至2016年底,巡讲已覆盖17个省区市,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巡讲工作。此次巡讲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各地高度重视,平均每场参加人员超过300人,巡讲过程中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和政策答疑,受到了各方尤其是债券发行人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三是简化申报审核流程,主动探索向企业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过渡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企业债券的受理和业务接待全部在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实行阳光审批,并在60个工作日内按时办结。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探索企业债券由核准制向注册管理制过渡的有效途径,将企业债券审核中的合规性审核、财务指标审核等技术评估工作委托中央结算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两家技术评估机构负责,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评估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则集中精力负责品种创新、准入和信息披露相关规则的制定。

四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企业债券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方式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进企业债券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开发完成了企业债券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并上线运行,整理了相关机构的基础档案资料和债券业务数据。二是开展了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工作,通过案例评价、社会信用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发行人评价、技术评估和登记托管机构评价、市场机构评价、专家评价等多个评价维度,对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承销、发行和存续期管理行为进行全面评估,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纳入企业债券信用档案,以督促相关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五是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