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能源管理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行业分析

第1篇: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EMC;节能改造;风险防范

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ntract,简称EMC)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并与企业分享节能效益,以此取得节能服务报酬和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实现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升设备系统能效,同时建立企业绿色形象;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实施综合性的节能服务,提升公司业绩及市场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登陆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2003-2013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增长率高达50.45%,说明行业发展迅速。2012年,投资规模为557.65亿元,同比增长35.21%;2013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增长到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1]。随着国内、国际的能源价格都在迅速上涨,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本,而国内能源利用技术、能源产品和能源管理与使用模式的落后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节能降耗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说明了国内节能服务产业、能源管理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1]。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对合同双方“双赢”的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重大。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推广大约已有20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诸多风险点,如中国目前的信用机制尚不完善,客户信用差会带来回款困难;或是客户由于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履约困难,不愿支付节能效益款;或是节能服务合同的不完善,对一些细节规定得不够详尽,导致在合同执行过程产生纠纷及问题;或是金融和财务风险,如宏观经济运行周期、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合同期内的通货膨胀率变化、利率变化等问题导致对项目预期产生偏离;最后是技术方面,选用的节能改造技术未达到预期测算的节能效果,导致无法产生节能效益的情况[2-4]。由于缺少合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因此我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模有限。本文主要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筛选、模式分类选择,以及影响项目收益等角度出发,给EMC项目全过程风险防范的建议和方法。旨在通过这些方法提高EMC项目的普及率,为我国节能减排大事业做贡献。

1、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项目筛选原则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合同期限较长,且投资规模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前期项目选择上需要慎重,尽量选择优质的项目,从源头上避免因项目选择的不合理造成的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风险。(1)建筑规模及能耗费用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重点是“节能”,节能效益=项目收益,因此在项目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建筑面积及能耗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实施节能改造或优化才能有较大的空间,同时能耗基数较大抵御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能力更强。(2)建筑能耗强度较大且存在较好的节能潜力选择同类型建筑中能耗强度明显偏高或处于中等水平,且用能系统在效率提升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化潜力的项目。(3)建筑产权较为清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需签订长期的节能服务合同,若建筑产权不清晰或多产权人,后续合同条款的履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4)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用能企业定期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因此需要用能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5)有较好的运行数据记录节能效益预测的准确性是决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筑具有较完备的能耗账单及历史运行数据,据此来测算节能效益可大大降低节能效益预测风险。(6)建筑业态及业务量较稳定建筑业态的调整及业务量的变化会对建筑能耗产生明显的影响,若业务量大幅度提高会增加改造后能耗,使项目节能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项目选择时尽量选择业态和业务量较为稳定的项目。

2、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模式分类及适用性

根据公共建筑的建筑类型、建筑功能、采用的节能技术形式及效益分享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分类。

2.1建筑类型划分

根据建筑是否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可将其划分为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应用较为普遍,新建建筑受能耗基准和节能效益较难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较少采用,仅在照明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类型项目试点应用。

2.2建筑功能划分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每种类型的建筑又细分成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及特点,给出公共建筑EMC模式的适用性建议,表1中打√的建筑类型可结合建筑规模和用能情况考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3改造技术划分

根据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形式,可分为采用单一节能技术和集成节能技术,常见的节能技术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性分析如表2所示。

2.4商务模式划分

按照不同的商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类如表2所示,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效益分享型和保证型,以及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3、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收益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3.1用能企业的风险

(1)信用风险。项目可能存在用能企业恶意隐瞒、转移项目收益、拖延支付节能收益、提前终止合同期、企业改制或更换领导班子后新任领导不愿意履行合同等风险,建议将此类信用风险对策在合同中予以明确。(2)经营风险。项目可能存在因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改造后设备达不到预定负荷导致节能量相对下降、客户从事非法经营导致停业或关闭等风险,建议在前期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评估,对此类风险较大的项目不建议开展EMC节能改造,对于采用EMC模式的项目在合同中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对策予以明确。(3)使用权限。项目可能存在用能企业的建筑产权和租约关系的风险,建议在项目前期对使用权限和时限进行充分评估,对于产权不清晰和使用期限较短的项目不建议采用EMC模式。(4)合同风险。项目可能存在因合同条款的不完善导致的收益风险。如未考虑天气、业务量、使用习惯、不可抗力等可变或不可预见的因素;能耗基准及节能效益验证方法、付款时限和方式、设备所有权等。建议在合同中结合项目可能存在的技术、商务、所有权等风险因素,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3.2项目自身风险

(1)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国家税收政策,合同期内通货膨胀率变化、利率变化、汇率变化等风险因素需充分考虑。(2)设计及技术风险。系统设计在满足现有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设计是否经过优化比选,所选用的技术或产品的高效性和成熟度等技术风险需全面评价。(3)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在采购设备时需充分考虑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设备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运行是否可靠、售后维护是否及时可靠等风险。(4)工程施工风险。工程能否按照预定进度和预算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系统调试、操作培训、运维管理等均会对项目总体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用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介入施工过程,避免前期工程与后期运维管理不能有效衔接。改造系统竣工验收后,务必对改造系统进行节能优化调试,保证系统和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对用能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操作培训,并制定节能运营管理手册指导后续节能运行。(5)业态及业务量风险。在节能改造前后,业态调整或业务量发生较大变化会对项目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对可能存在业态调整和业务量变动风险较大的项目,不建议采用EMC模式。(6)节能量界面风险。改造前后所改造设备功能范围应完全一致,设备数量、开启规律、室内环境应基本一致,改造前充分调研评估原系统的使用合理性,并对可能发生的此类风险在合同中予以明确。(7)节能量的测量与验证风险。改造前双方确定能耗基准和节能效益测量与验证方法,前期节能量预测的准确度,以及后期评估机构和用能企业对验证标准和内容的认可度等都会对项目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节能量的测量与验证方法要尽量规避改造系统之外的因素对节能效益产生的影响。(8)原有系统或设备利用风险。节能改造可能会利用部分建筑原有的辅助系统或设备,原系统或设备运行可靠性、维护保养情况、效率衰减及使用习惯等都会对项目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改造前要充分评估考虑此类风险的影响,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9)能源价格变化风险。能源价格变化造成的节能效益变化对项目收益的影响,建议尽量采用固定的能源价格,避免因价格变化产生的收益风险。(10)投资风险回报。效益分享的比例和期限、用能企业的支付能力、政策变化(补贴等)、体制改革、领导更换等风险需谨慎评估。

4、结论与建议

第2篇: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对于保证施工在工期内顺利竣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管理,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一、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建筑市场作为其中之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带动着不同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物价上涨,监管制度的完善、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转变观念,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来提升施工质量,在合理的资源环境下、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高质量的建筑,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从而使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相关法律法规还在完善当中,建筑市场存在部分不完善的地方。各种经济成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多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为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要求,对建筑施工进行创新,从而使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法

1、建筑企业可以效仿安全责任制,建立自己企业的建筑施工责任制,将建筑施工目标责任分解到不同的人,如:项目经理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项目工程师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制定项目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执行绿色施工导则和标准。项目技术员组织相关人员按绿色施工责任要求进行实施,并进行自查讲评、落实改进措施。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生产落实工程进度计划和绿色施工措施,负责向施工班组交底。安全员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的推广,做好环境保护。材料主管对进场材料验收和数量核对,建立原材料进场和耗用台帐,逐月和分阶段统计消耗数量,与合约部门预算对比,已掌握材料消耗情况。质量员执行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动态跟踪施工质量,负责质量故障成本统计。安全员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的推广,做好环境保护。

2、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够获得优势,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的创新。加大的各种新的施工技术的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从而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由此企业可以定期定点组织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先进施工技术的学习,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部分先进技术进行试用并推广,不断地完善自己企业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中把先进的技术与施工中工程项目的实际特征相结合,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适应性,这样就能够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施工技术体系。

3、优秀的人才都是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以合理的利用,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

4、施工管理观念创新。观念一直都是行为的指导者,只有施工管理观念创新了才能够推动管理行为的创新。而观念创新的关键在于施工管理者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所以,首先要提升管理者的认识度。其次,要适当投入资金进行创新观念的教育和培训,要不断把最新的管理思维引用到施工管理中,并要树立创新意识。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就是施工管理不要再把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是要把市场的需求、工程的客观实际情况、自身的经济利益等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5、我国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绿色施工管理将是未来施工管理创新及施工企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建筑行业正在迅速发展,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绿色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过程的控制,改革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开展清洁生产尽量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现场施工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使环境资源可持续下去。

三、绿色低碳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一)加强能源、资源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能源管理。能源管理的主要目的第一,是要节约能源,第二,就是要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而具体的控制措施则需要从施工工艺和设备着手。其次,是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施工现场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止污染,把注意对水源的保护,控制用水量,要善于利用和收集污水和雨水,对这些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可以应用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施工中,这样就能够节省水资源。

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四节一环保——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和措施分以下五点进行阐述:

1、节水:采用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及设施,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加强节水管理。基础降水及雨水等进行回收利用,进行绿化灌溉、路面湿润等。

2、节能:加强机械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合理选择使用施工机械,杜绝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器具,公共照明使用节能照明工具等。

3、节材:材料堆放一次到位,避免二次搬运,安装施工与土建同步,避免后期浪费班组,对施工现场的下步施工进行“样板领路”计划,提前做样板,并通过样板总结经验,进行材料加工,减少浪费。

4、节地:在红线位置内做好材料堆放平面图及施工材料加工场地,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位置及材料加工位置。

5、环境保护:基础开挖以及后期施工定期洒水。专人处理避免扬尘,合理的进行施工场地内部道路硬化做到安全文明施工,红线内部根据施工需要设立围挡减少噪声污染,垃圾统一堆放,集中处理。施工现场所产生污水处理后通过排水沟可排入污水管网,定期记录等。建筑施工除了带来以上几种主要的污染之外还有很多我们平常关注度并不高的污染,这就需要在实际施工管理中,相关人员对现场情况要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管理多个方面进行环保施工。

(二)优选绿色环保施工材料

在建筑施工中,有一些材料价格低廉,所含有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比较多,因此,绿色施工管理也应该包括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以减少施工材料对人体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建材。在施工中,也要加强管理,要保证工程施工是严格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的,确保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比如可以采用替代的方式取缔含有污染性质的材料,可以“用有机溶剂做稀释剂、用水溶性涂料取代溶剂型涂料、使用商品混凝土取代现场搅拌混凝土等”,这样就能够真正的实现“绿色施工”。

结束语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施工管理扮演重要的角色。完善与发展绿色施工管理也是施工成本与质量的保障。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提高我国建筑质量的要求,企业的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朱慧清.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03

第3篇: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我国现在现有建筑智能管理大都采用物业管理模式,很大一部分建筑智能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着维护人员多、知识结构不全、成本高,阻碍了智能化系统功能的提升,影响了建筑智能的持续发展。分析我国建筑智能物业管理现状,存在着二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技术方面

建筑智能综合管理落后。目前,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系统越来越多,但如何统一众多系统的建设,如何基于多个子系统开发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提高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和使用效果,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二)管理市场方面

建筑智能管理行业的市场机制落后。建筑智能管理行业的市场体系缺少竞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建筑智能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信平台。建筑智能管理企业素质不高。建筑智能管理企业服务单一,大众认同度不高,规模小,人才缺乏,对智能技术运用不够成熟。

二、建筑智能综合集成管理对策

建筑智能管理系统(IBMS)是具有高生产力、低运行成本和高安全性大楼管理系统,能够把收集到的大楼内部有关资料,分析整理成有效的信息,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使大楼的运行更有效、运行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同时,使建筑物内各个子系统高度综合,做到设备控制与保安、火灾自动报警综合,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和综合服务功能。建筑智能物管理系统可对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信息、运行数据进行收集、累积、计算等,它包括建筑物管理的管理业务、保养业务、收租业务、能源管理及建筑物所有者的维持预算管理等事务的自动处理。例如台帐管理、合同管理、运行业绩管理、保养时间表管理、维修计划管理、维修业务支援、设备履历管理、预算管理、设备图纸管理、集中自动抄表、费用计算等管理业务的软件自动处理。

建筑智能综合集成管理重点是解决建筑内各个智能化设备系统的管理及向管理者提供服务的问题。简单地说,其需求为“五个面向,一个扩展”。即面向消防的集成管理,面向安防的集成管理,面向楼控的集成管理,面向设备的集成管理,面向收费的集成管理;各项管理功能在网上的扩展。确切地讲,建筑智能的各个管理与服务功能无非是针对一些重点区域、逻辑关联区域以及随着应急事件发展延伸下去的全局性区域,因此不能对整个楼宇笼统地去讨论,而应在己有的安防分区、消防分区以及其他设备分区基础上统一划分综合监控和跨系统联动分区。分区是建筑智能最小的功能管理单元,其作用就是把区域内不同系统关联起来,为管理者构建相应管理与服务手段,使整体功能落到实处。根据分区的用途可分为:自然分区。按楼层和地域划分的综合监控和联动的最小区域。在自然分区中根据防护的重要性和设备的部署又可区别出一般分区和重点分区;逻辑分区。按多系统管理的逻辑关系划分的综合监控和系统联动的最小区域。其可能跨多个自然分区。例如,在消防报警要求楼控设备联动时(如开排风机、关防火门等),所涉及的设备可能不在一个自然分区,此时可定义一个逻辑分区。原有的楼控子系统运行图以及计算机网络拓扑图都是逻辑分区的例子。全局分区。凡是所要处理的事件影响全局、要在全局范围采取措施的,则由全局性区域中展示。例如,全局性安防措施、火灾救援措施以及与外部系统(110、120)衔接关系等可通过全局分区去构建;总分区:即所有自然分区、逻辑分区、全局分区的总和。

一个建筑智能的“五个面向,一个扩展”的管理功能的需求,应在划分分区基础上落实到各分区的管理功能中。在制定划分分区需求时,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消防、安防、设备管理的要求等综合考虑。通过划分重点自然分区、逻辑分区和全局分区,并按分区设计综合监控和系统联动等功能,实现建筑智能的整体管理目标。各分区的功能,除了实现各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等图形化的综合和分层动态展示外,更主要是制定好跨子系统联动的预案,包括重点分区预案、逻辑分区预案和全局分区预案。在系统应用时,使管理者能够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及现场图像和实时采集的信息,采用点击操作简单地就能掌握情况、进行处理或上报上级单位及领导进行决策。一个现代建筑智能综合集成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日常能全面监控,发生事件时快速反应,并能支持决策处理的系统。关于重点自然分区的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应结合分区内的各系统设备情况。在火灾报警情况可包括打开周围CCVT摄像头观察、开启门禁、关闭电源等;不在一个自然分区的系统联动则用指明逻辑分区或全局分区的办法实现。应当说明,在一个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将会从一个分区转向相邻分区,从自然分区向逻辑分区和全局分区关联、辐射,从而服务于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设备维护的预案,应根据主要设备报警、调用设备子系统运行图,显示故障发生在那一个设备,并且调用设备安装位置图,显示设备位置。同时还应给出设备档案信息,如设备型号、功能、安装时间、维护情况、条件情况、维护方案、厂家联系人等。

三、建筑智能综合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实例

与建筑智能起始于楼宇自控系统BAS有关,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也是由BAS开始的。BAS扩大到集成安防和消防的部分功能后形成BMS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继续增加部分集成内容和网络功能,形成了IBMS。其实至今IBMS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原有的BAS到BMs及IBMS,从系统组成和功能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至今这些产品尚未很好地适应现代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向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因为目前的建筑智能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都是由基于子系统运行图的组态软件来设计,因此具有局限性。这些BMS系统在楼宇自控方面功能很强、很完善,但用来集成其他系统时就不理想。

楼宇智能化基本的综合功能是消防、安防和楼控系统之间的跨系统监控和应急联动及在网上的扩展。这些功能本身就不能以楼控要求为基础来设计,而要以面向消防和安防要求为主来设计。其功能的实现不能单单依靠子系统运行图组态,而要依靠基于分区的(楼层的、逻辑的、全局的)图形组态。其所涉及的信息不仅包括状态信息、图形,还包括图像。这些要求基于BAS的BMS尚无很好的办法实现。

第4篇: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 成本控制 策略

0引言

行政管理的成本是行政效率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也体现着相应的行政管理水平。这在整个管理工作运行中在反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行政成本控制的问题,提高行政开支的效率,是本文的重要议题。

1行政管理成本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

行政管理是国家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行为。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安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管理费、服务费的总和。总结我国政府机关铺张浪费,致使行政管理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行政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公共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对政府行政成本考核不够重视。

1.2政府信息制定不公开,政府建设不透明

我国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

1.3惩治公共资源浪费无法可依

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置权,缺乏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机制,这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

1.4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预算的约束刚性差

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本来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政府无权任意改变,但实际上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弹性化和容易变通的特点为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

2影响行政管理成本的主要因素

行政管理成本是由行政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各类费用支出的综合反映,因而影响行政管理成本的因素也是综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2.1社会因素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即使管理支出的范围不变,也会引起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总额的相应增加。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行政管理支出的开支标准相应提高,如出差值勤补贴标准和住宿收费标准相应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价格补贴数额增加等,这些因素都直接造成管理费用支出大幅增长。其次,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机关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精神,追求奢侈享受,相互攀比,盖高档办公楼,购高档办公设备,违控购买小汽车、移动电话等,甚至“乡下谈工作、回城吃生活”,挥霍公款出入娱乐场所等。

2.2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是行政管理支出是否能有效控制的重要方面。管理滞后是导致行政管理支出增多的最大漏洞。一是行政费用支出范围不明确,行政费用的支出单位过多,学会、协会、基金会和临时机构的开支比较庞大;支出项目不规范,“搭车”现象严重,许多本不该列入行政管理支出的也搭车列支;二是内部管理不严格,一些机关单位的各种行政费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落到实处,有章不循,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问题较多

3控制行政管理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对策

3.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关键所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行政管理体制性的障碍是最大的浪费,行政管理体制性的节俭是最大的节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与价值目标是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这就迫切要求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构建节约型政府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强调政府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是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廉价政府”的制度保证。以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3.2培养政府官员的管理成本意识和节约观念

在现行制度下,政府部门的隐性浪费严重。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缺乏“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政府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大多选择在星级宾馆,会务费开销惊人;有些政府官员偏爱大排量公务车,油耗浪费很大;有些地方政府的办公大楼、培训中心越建越豪华却唯独忽视了节能。必须认识到,政府用度过度消耗不单是经济成本问题,而且还涉及其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说我们的每一分利润,都是我们自己同胞的青春和生命凝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活动大有拓展空间,应该拓展为节约每一分可以节约的钱,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政府管理成本。这样的节约有着深厚的人道情怀,它实际上是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3.3改管制型政府为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有限政府

要在法治的前提下打造一个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有限政府,从而改变政府“什么都想管、什么都难管好”的现状。有限政府不仅要求政府的规模、公务员数量和行政成本要受到严格限制,同时还要求政府的权力必须在法律框架下透明运转,并受到整个社会的有效监督。在有限政府的体制之下,要求建立民主决策程序和法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将受到法律的限制,进而限制行政首脑一支笔的现象发生。滥建楼堂馆所、购置豪华车辆、公款宴请吃喝等奢侈浪费行为也就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我国政府管理成本从来都不考虑能源成本及能源消耗的社会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理念有偏跛和盲区。当然政府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政府与公民之间要建立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

3.4建立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建立我国政府节能产品采购制度,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政府机构的消耗浪费,尤其是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一是各级政府必须采购有节能认证的用能产品。如果同类产品中没有节能认证的,必须按照能源管理部门制定的目录选购能源效率比同类产品平均水平高25%的产品。二是各政府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应将“节能认证”能效标准纳入指导流程。从而达到提高政府采购质量,有效节约采购成本的目标。

3.5制定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建立节能奖惩制度

完善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切入点。为遏制官员滥用公款、铺张浪费,政府必须制订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量化各级别官员可以使用的公款数额、用途标准。实行对政府机构及公务员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双重机制,调动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参与节约的积极性。实施政府节约绩效流程制度,对于政府机构节省的能源费用,可留成一部分用于奖励节能工作者和购买可再生能源。我国虽已制定了对各级别官员的公款消费数额、公款用途的定性和量化标准,但仍不能扼制公款报销的变通和延迟报销现象。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设置相应的监督机构,并制定配套的监督实施细则和具体的惩戒办法。只有这样,公款吃喝和公务消费才会受到制度的制约,行政成本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3.6必须强化人大对于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

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人大权威尤其是人大决定公共服务价格的权威,是建立节约型政府在体制上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应将对财政上的监督和制约,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公共部门的定价,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等,都列入人大监督的范畴。在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离群索居而不要公共服务,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划地自限而不要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跟所有人、所有行业都息息相关,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何改进政府管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进而为经济减负,为社会减负,为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减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持久关注的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视点,我们对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活动,抱有热切的期待。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们认为建立起对政府公职人员的成本制度约束机制。建立起政府成本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实施成本目标责任制和追究制,强化对公职人员支出行为的约束,充分调动政府公职人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闫迪.高速公路运营期行政管理成本控制研究――以J管理处为例[J].时代经贸,2014(1):144-145.

第5篇:能源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开创第一炼轧厂生产管理新局面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厂党政领导班子,向大会报告今年上半年生产和建设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提出安排意见,请审议。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

20__年上半年,我们全面贯彻两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增产增效的生产组织原则,全力做好生产、建设的各项工作,顽强拼搏、扎实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克服了工程建设任务重、生产组织难度大、电力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内部改革继续深入,职工队伍保持稳定,全厂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生产和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集团公司增产增效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产量

上半年钢产量:80.7万吨

其中:电炉54.7万吨

转炉26万吨

上半年线材产量:26万吨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年初制定考核的25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19项完成目标并好于上年,其中电炉冶炼电耗、电极消耗、利用系数、作业率创历史最好水平。

电炉冶炼电耗:254.38kWh/t,比上年降低20.40kWh/t;

电极消耗1.82kg/t,比上年降低0.15kg/t;

利用系数33.41t/KKVAd,比上年提高1.25t/KKVAd;

轧钢成材率97.33,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

3、成本降低率:1.85

二、100吨转炉工程投产并达到设计能力

安钢“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100t转炉工程自20__年6月9日正式破土动工以来,我们克服了非典疫情考验和设备推迟交货给工程带来的影响,精心组织,做到生产、建设两不误;工程建设调试期间,在交叉、立体、多"兵种"作业的条件下,各专业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专业渗透,提前进入状态,人员得到了磨练;在生产准备上,先后组织相关工种到外地学习,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使岗位人员尽快适应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缩短了磨合期。

经过9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今年3月26日,100吨转炉工程胜利竣工投产。随后,我们又制定了达产总体方案,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等系统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循序渐进地推进达产工作,既保证新生产线迅速达产,又确保老生产线均衡稳产。在生产组织模式上,逐步适应多炉型、多机型以及工艺变化较大的特点,超前计划、超前组织、精心准备,积极寻找新生产线投产后的规律,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结构。生产调度人员深入现场加强组织、协调,合理安排各个炉、机的生产秩序。基层干部、技术骨干和广大职工团结拼搏,大力攻关,吸收消化先进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设备的操作要领。各专业不断优化工艺、技术参数,及时进行设备和系统的不断优化,解决了生产的限制性环节。投产仪式后第二天就炼钢33炉,计3490吨,达到了日设计能力;4月份产钢6.6万吨,5、6连续两个月产钢超过10万吨,达到月设计能力。至此,100吨转炉工程只用了284天的时间,创造了国内同类型转炉“建设周期最短、达产速度最快”两项记录。

100吨转炉的投产和快速达产,标志着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在第一炼轧厂圆满完成,安钢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100吨转炉工程的建成投产,使我厂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产钢能力会突破200万吨,长期受待料困扰的高线机组也有了充足的坯源。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第一炼轧厂全体职工能适应任何形势,在关键时候能经受得起任何考验。

三、两条生产线顺利贯通,生产组织形成新格局

100吨转炉的投产,使我厂形成100吨转炉—精炼—板坯连铸机、100吨电炉—精炼—方坯连铸机—高速线材轧机两套生产设备。原有的生产秩序被破坏,工艺需重新理顺,生产任务的艰巨性、生产组织的难度都大为增加,工作面临的矛盾非常突出。

上半年的生产,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26日100吨转炉投产前,电炉全力增产增效。100t电炉在去年创出国内最好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内大电炉产量指标的对标挖潜,决心利用前3个月100t转炉未生产的有利条件,创造生产巅峰。为此,电炉炼钢车间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抓好系统调整优化,加强生产工艺控制,推行标准化操作,总结增产经验,力保炉况稳定顺行,并成立生产竞赛领导小组,列出具体的生产计划,要求每班不得少于11炉,单炉出钢量不得小于108吨,全力挖潜增钢,促进了生产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前3个月,在100t转炉施工影响、氧压波动大、铁水量不足、限制用电,废钢、电石质量差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变压力为动力,强化生产组织,竖炉基本上没有发生一起大的责任事故,为生产赢得了时间。一季度产钢30.099万吨,同比增钢3.36万吨,日均达到3294吨以上,创历史新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改善,冶炼电耗243.95kWh/t,同比降低24.59kWh/t。高线机组克服市场疲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坯料紧张等不利因素,自我加压,对内挖潜,改进生产工艺,克服进口设备,尤其是减定径事故频繁给生产组织造成的不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公司指令性调整计划。

第二阶段:3月26日—5月31日,100吨转炉投产并达到设计能力。3月26日100吨转炉投产后,全厂工作重心转移到100吨转炉达产上。第一炼钢厂的停产,使公司内部铁水富余,为保持产能平衡,要求我们把原来供应给一炼两座6t转炉的铁水量消化完。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使100吨转炉迅速达到设计能力。这一阶段,全厂树立一盘棋思想,努力适应工艺变化,抓住生产调度的关键,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规律,特别是电炉炼钢车间胸怀全局,宁可自己产量受损失,也积极为转炉达产创造条件。转炉炼钢车间加快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加快适应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的要求,达产势头良好,班产、日产纪录不断地被刷新,5月份两次创班产纪录,6次破日产纪录,月产一举突破10万吨,达到设计能力。轧钢系统在钢材市场价格走低的不利情况下,集思广益、精心组织负差螺纹钢和负差大规格圆钢的生产,抢占市场,赢得客户订单。停产待料期间,组织职工进行现场设备 维护,加强职工的学习与教育,做到人心稳定,让停能立即停,让生产就能马上生产,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5月份的生产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转炉刚投产,职工经验不足,发生了几起比较大的事故。另外转炉钢水的流动性较差,两台连铸机经常因套眼停浇;钢水过热度太高,给连铸生产组织带来较大的困难。连铸能力不能得到同步地提升,板坯漏钢、卧坯次数较多,方坯6个流同时作业时间较短,非正常断浇频率较高。以及大包穿钢较多,钢包紧张,等包次数和时间增加,等等。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为今后的工作确定了主攻方向。

第三阶段:两条生产线顺利贯通。5月份转炉达产后,生产实现从以炼钢为中心到以连铸为中心的转移,重心转移到两台连铸机上。通过加强系统管理,优化资源流向,全厂生产组织水平在实践中也不断优化,转炉的产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提升,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部门把产量指标按班,按日分解,实行调度长承包制,制定了一套适应新的生产需要的考核制度,对调度交接班严厉考核,全面提升连铸生产能力,为两条线的生产顺行做了制度上的保证,确保了工序衔接和产能平衡。6月7日,与100吨转炉配套的LF精炼炉热试一次成功,结束了两座炉子共用一座精炼炉的状况,生产工艺得到完善,形成了两条完整的炼钢生产线,为下一步品种开发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标志着100吨转炉——LF精炼炉——板坯连铸机、100吨电炉——LF精炼炉——方坯连铸机——高线轧机两条生产线顺利贯通。

四、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实施绩效考核,推行岗薪制

建立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20__年,我们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岗薪制。岗薪制的基本要求是,增加活工资比重,真正体现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职工收入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我厂岗薪制实行半年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看不见的手,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把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个人利益联系到一起,企业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最大的变化是,工作好安排了,许多人过去是被动地干,现在是主动干,考核好开展了。“岗薪制”打破了传统观念,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营造了一种“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公平竞争氛围,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如今是一个凭本领、靠贡献吃饭的时代,只有脚踏实地的把本职工作干好,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从而增强了职工敬业爱岗意识。

五、实现工伤事故为零,重大污染事故为零,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在安全环保工作中我们狠抓安全生产“部门履责、人人履责”,强化安全生产的物防、技防和人防工作,在生产经营任务繁重、施工建设与生产紧密交叉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成绩,实现了奋斗目标。一是继续学习、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学习事故处理预案,稳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二是加大安全环保教育力度,定期召开例会,组织了“学规程、考规程”安全教育,开展了“三违现象纠正治理月”和“安全环保月”活动。三是强化了现场监督检查,重点对100吨转炉工程安全工作加强监督指导。上半年组织安全大检查32次,查出隐患41项,整改率100。四是重视特殊工种培训工作,培训特种作业人员75人。五是认真开展环保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劳动竞赛。六是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和“青安岗”竞赛活动,实现了安全互保。七是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建立健全消防制度,及时更换完善消防器材。八是积极推进爱国卫生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荣获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按照“服务与指导相结合,监督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以关键设备为重点推行区域设备承包和热停时间包干,强化设备基础管理,深挖设备潜能,搞好维护维修,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工作,建立严密的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和设备事故考核制度,促进了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上半年,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达到99.21,利用率达到82.60,可开动率达到94.38,设备作业率达到91.40,实现了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六、综合运用创新组合,技术进步健康发展

综合运用创新组合,以制度创新为根本、管理创新为重点、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优化整体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根据集团公司改革发展要求,重点对内部资源整合、劳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大步伐。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全面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三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创效成果显著。在LF精炼炉进行精炼渣的实验并取得成功,精炼炉的脱硫效率增加了将近一倍,在不增加精炼时间的情况下,使冶炼低硫钢成为可能,为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要招标降低供货价格和扩大使用。与耐材生产厂家一起开发了方坯干式料中间包,使连铸中间包的平均寿命提高2炉以上。四群众性技术攻关取得较好成绩。开展实用型技术创新活动,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总结出电炉合理的配料方案和送电操作制度,使蹋料时间提前,冶炼后期大蹋料砸断电极的现象减少;针对客户提出的螺纹盘条负差的要求,对辊环配置、孔形与进出口导卫参数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论证,通过实施,最终实现了Ø8mm、Ø10mm螺纹的负差轧制,在摩根定径机不能使用的情况下,顺利轧制Ø6.5mm、Ø10mm的产品,保证了生产计划执行,较好的满足了市场和用户的要求。钢包精炼炉QC成果“提高成品硫合格率生产优质钢材”荣获安阳市QC成果一等奖。五是按照市场和用户需求,认真抓好品种质量工作。在100吨电炉成功开发出了20管坯钢,打通了电炉——方坯——无缝生产线,为公司坯料平衡作出了贡献;以公司增效为出发点,认真组织板坯生产,生产板坯54.4万吨,同比增加10万吨;高线走品种效益型路线,产品涉及30Mi、中高碳钢、三级螺纹钢等品种,轧制总量达7.77万吨。板坯质量攻关取得可喜成果,轧后退废率累计完成0.5,比去年同期降低2.25个百分点。

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20__年上半年,我们以保工程、保生产、保大局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干部和职工队伍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内两个条例,认真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为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围绕生产经营和技改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一流职工队伍的活动,开展创建企业文化活动,继续开展“生存与发展”大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职工,凝聚职工,激发职工自觉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中,统一了全厂干部职工的思想,推动和促进了全厂总体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行效能监察,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堵塞了管理漏洞。上半年共进外购废钢39.18万吨,扣杂3152.5吨、生铁1.08万吨,避免经济损失866多万元。厂务公开进一步透明化,重大事项及时公示。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着重解决了职工反应比较强烈的厂区存车问题。劳动保护、培训、宣传、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武装保卫、综合治理等工作发挥各自优势,为保生产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半年,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干部和职工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结果,是我们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结果。各单位、各部门团结协作,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职工立足本职,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贡献了聪明才智。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第一炼轧厂党、政、工领导集体向全厂职工及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我们总结工作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工艺需进一步理顺,生产和设备事故较多;100吨转炉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100吨电炉需在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高线机组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品还属普通机组大量生产的产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随着安钢“三步走”战略规划的稳步推进,第一炼轧厂在集团公司的位置是越来越举足轻重,产量任务、品种任务的大头都在我厂。20__年公司给我厂下达的生产计划是钢180万吨、材60万吨,为实现公司本部产钢400万吨,公司提出了钢195万吨、材65万吨的奋斗目标。完成奋斗目标,只要外部条件具备,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下半年公司内部铁水不足,电力供应紧张,必然导致电炉生产条件恶化,全废钢炉数较多,压电限电时间长,因此完成全年奋斗目标的难度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集中一定的精力,在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和降本增效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跨上新的台阶,以弥补产量缺口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此外,在第一炼轧厂的两条生产线和3个工序中,100吨转炉在短期内达到了设计能力,目前在操作水平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也要象当年100吨电炉一样创造出国内领先水平;100吨电炉在20__年创造了国内70吨以上大型电炉领先水平后,在今年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开辟新的生产模式;高线机组是国内引进机组中水平较高的一套轧钢设备,但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根据公司下半年工作安排,我们厂下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稳定质量上台阶,开发品种求生存。要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厂情报告会精神,发挥装备水平的优势,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开创出一条在高产条件下品种效益型的一炼轧之路。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下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生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探索新形势下生产运行的最佳方式

全年产量目标是我厂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标尺,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案和行动措施,要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严密的生产组织、精心的操作,确保生产稳定高效。

100吨转炉投产后,生产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管理的不适应等新的矛盾、新的不平衡将逐步显现,并成为制约生产水平提高的新因素。目前我们还没有摸索出完全适应我厂生产现状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半年,生产组织部门要综合各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搞好新老设备的资源、产能平衡。面对一些不利的内外部因素,我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趋利避害,增强生产组织的灵活性。要牢固树立“以连铸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搞好各工序间的衔接,提高生产的节奏和效率;要高度重视并大力解决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努力追求生产的均衡、稳定、高效。各班调度必须统缆全局,抓住矛盾主体,灵活组织生产,逐步提高整体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和突发事故应变能力。要根据电炉或转炉出钢情况准备估计精炼和吹氩时间、上钢时间及上钢温度。要键全大班生产制度,加强本班的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保证生产指令畅通,真正做到“精确指挥,快速反应”。

下半年生产组织按年产钢180万吨、轧材60万吨的计划,还有99.3万吨钢、34万吨材任务,即月产钢要达到18.05万吨、轧材6.18万吨;按年产钢195万吨、轧材65万吨的奋斗目标,还有__.3万吨钢,39万吨材,即月产钢要达到20.8万吨、轧材7.0万吨。可以看出,炼钢完成奋斗目标还是有希望的,我们要动员职工抓住时机,奋力拼搏,下半年板坯、方坯要分别完成62万吨、52万吨;转炉、电炉要分别按月产11万吨、10万吨来组织生产,而且电炉受外界条件影响的钢产量要由转炉补回来。为此,要抓好系统调整优化,全厂思想要统一到一个目标中去。生产中要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提高连铸能力,抓好炉机匹配,使转炉和电炉两个炉子的产能充分释放。同时两个炼钢车间要保证钢水质量,控制好S、P含量,降低钢水过热度,为下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板坯和方坯两个连铸车间要瞄准目标,提高操作水平,有效提高拉速,同时降低非计划断浇次数,实现多次换包连拉。要保证连铸坯的班产量,板坯每班不少于11炉,方坯每班不少于9炉。二是减少炉子等钢包现象。转炉投产以来,钢包准备受场地及天车限制等,等包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整个炼钢生产的瓶颈。电炉炼钢车间要进一步加强钢包准备的管理,提高钢包准备质量,加快钢包处理速度,压缩生产辅助时间,减少设备热停,争分夺秒,向时间要钢。

高线机组要自我加压,对内挖潜,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在坯料充裕,市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精心组织生产,尽最大努力弥补上半年的产量缺口。由于要完成奋斗目标已成为不可能,就是完成计划也会困难重重,因此,轧钢生产组织的重点是稳定工艺,发挥自身设备优势,开发新品种。

总之,下半年生产组织的难度是很大的,生产调度系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要抓住连铸工序这一关键环节,以人为本,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内外协调,使生产管理适应完成下半年奋斗目标的需要。

二、开发适销对路品种,拓宽生存空间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新产品层出不穷。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始终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在新产品开发攻关工作中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尽管我们在品种开发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个企业来说,新产品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因此,下半年乃至今后我们要结合市场需求,适时确定重点攻关项目,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培育知名品牌,增强竞争优势。

首先要按照公司品种计划,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做到有投入就有产出,有产出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要稳固高强度板以及桥梁板生产工艺,将现有产品做精做强,形成核心产品系列。与转炉配套的LF建成投产,钢水的精炼时间将有充分保证,新品种开发的时机更加成熟。客观地讲,目前我们的线材产品市场适应性较差,生产被动,5月份的生产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高线轧机要生存,必须走品种之路,向同行业的优秀企业学习,找准差距、深挖不足,认清观念上的差距,破除自满、保守的思想。我们已经成立了品种开发小组,也考察了国内同类型设备,有关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加紧工作,早出成效。品种开发不一定贪多,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分阶段确定2—3个品种重点开发,循序渐进。这项工作,事关全年任务,事关高线机组的前途命运,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措施想在头里,定在前面,继续完善工艺,查找薄弱环节,探索最佳工艺技术,掌握最佳操作控制点,使品种与生产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下半年,需稳定工艺、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品种是高、中、低碳钢,PC钢棒,要 开发的品种是冷墩钢、PC钢棒、72A、82B等。

三、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管理,促进产品上档次

企业的产品要占领市场,主要靠价格与质量,因此,产品的质量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抓好产品质量。要从提高员工素养方面,强化员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观念,使每一个职工都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深入车间生产一线,严格生产过程的监督,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现场监控,对出现的不符合规程的不良操作行为现场纠正,不能只凭记录、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攻关,定期做好产品质量的专题分析和研究,找准对策,确保产品质量稳中有升。上半年,板坯轧后退废中边裂和表面纵裂比例仍然较大,降低退废还有一定空间;板坯中间裂纹虽有所改善,但仍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攻关,使板坯轧后退废率在上半年的基础上,继续降低。技术部门要对板坯提高拉速后的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要进一步加大对方坯角部横裂的攻关力度,使其有根本性的好转,减少高线的结疤缺陷。随着生产的正常,要加强对各项技术指标的考核,比如:精炼时间、出钢C、P的含量、成分超标、温度超标等违轨现象的处罚力度。各车间都要在严格工艺纪律上再下功夫,采取措施,抓出成效,使工序质量和产品实物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杜绝质量异议的发生。

综上所述,下半年的质量工作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降低质量异议损失;

2、降低线材协议材比例;

3、稳定板坯质量,降低板坯退废率;

4、降低钢中氧、氮和有害元素含量,稳定连铸和轧材工艺。

四、拓宽降本渠道,提升技术经济指标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也就是说,必须追求总成本领先,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努力拓展市场空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本降低幅度不大,下半年要加大成本工作力度,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成本降低率目标。一是增产增效。以稳产创高产全年产量目标;实行标准化作业,减少工艺设备故障率,加大对人为生产事故和热停时间考核力度。二是降废减损。通过加强工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减少质量异议,降低损失。严格控制中间废、事故废、成品废,减少协议材。三是降低备件消耗。完善备件消耗考核体系,实行日清、月结、旬分析制度;保证备件质量,加强修旧利废,延长备件寿命。四是降低材料消耗。继续完善材料承包制,加强考核。健全供应组织网络,各种材料要建立台帐,堵塞管理漏洞。五是节能降耗。通过技改、技措、攻关治理设备隐患,保证设备运转率。大力开展节能工作,强化检查与考核,狠抓能源计量的准确性。

降低产品成本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环节,降低生产成本。要完善钢铁料消耗的管理办法,加强钢铁料消耗动态管理。生产中要采取稳定装入量,强化冶炼控制,稳定操作,降低钢铁料消耗;提高连铸机开浇成功率,浇一炉成一炉,提高钢水收得率;开展以降低系统温度为中心的攻关和降废减损工作。

深化“对标挖潜”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要全面开展“对标挖潜”工作,对于年初制定的各项对标指标,各专业系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努力完成。要围绕目标,找差距,订措施,抓落实。除此以外,全厂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全方位开展对标,要有新的目标,有创新,有发展,有提高,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下半年厂部要制定详细的经济技术指标考核体系,加大成本指标在新的经济责任制中的考核比重。

五、强化内功,实现创新,狠抓制度落实,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科学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实现管理创新是我们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面对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全面加强基础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围绕生产中心任务,建立和完善与现有生产模式相

适应的管理体系,增强对生产的保障能力。

抓好设备检修和维护,保生产高效运行。设备管理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实现预知状态维修”管理的要求,转变管理思维模式和管理行为方式。要以全新的姿态,精细的管理,快节奏和高效率搞好设备管理,为生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车间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任,要从大事着眼,从细小处入手,严格按照标准,落实逐级责任,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严格进行检查和考核。要尽快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保证设备的良好稳定运行,把设备的故障时间降下来,要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巩固稳产高产的良好势头,减少和杜绝因设备问题而造成的各种小耽误,提高设备作业率。要以强化设备的基础管理入手,推动设备管理上新的台阶。要继续强化以点检定修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同时抓好备件管理、能源管理等,以设备的良好稳定运行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生产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安全管理要重点抓好标准化操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在全厂营造出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安全是法”的思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努力创建安全环境;继续开展全员安全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对新转岗职工学安全知识、守安全规程的教育力度,督促职工严格工艺制度纪律,遵守操作规程。要认真搞好标准化工作,规范人的行为,在重点工种开展“标准化作业技能”培训、标准化作业练兵活动,提高职工对事故的预见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要坚持不懈地推行安全工作重心下移,抓好设备隐患、习惯性违章的查找和整改,对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及危险作业现场进行重点监控,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要抓好防暑降温和防汛工作,保证安全度夏。环保方面,要抓好现场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做到生产现场整洁干净,物流有序。

各专业科室要加强和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努力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求真务实,帮助生产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生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考核办法,提高执行力,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各工序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立足岗位,各负其责,确保站好自己的“岗”、干好自己的事,坚决避免工作失误,靠每个人严要求、高质量的工作,推进并发展大好形势。

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大文明建设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