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综合能源运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能源运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能源运营管理

第1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CNG;LNG;加气站;项目开发;运营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43

0 引言

CNG/LNG加气站的开发不仅是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实现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措施。在加气站的项目开发与建设中,必须做好前期审批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中,需要完善决策系统、优化资金管理,才能够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从而保证加气站的正常运营,促进加气站的工作效益。

1 加气站项目开发要点

加气站的项目开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1)施工前准备。加气站开发项目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实地考察、按照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已有的布点规划进行选点,结合实际按照预想的功能设计出成熟的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纸要符合规范和实际,从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环境等方面充分利用优势,从设计上避免施工困难。在形成完整的图纸之后及时交给相关图审部门(一般有第三方图审单位、气象防雷部门、消防部门、规划部门)审查定稿。加气站项目的设计施工往往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四方的合作与协调,设计单位要充分结合业主的要求,按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设备选型技术工作,并及时与施工和监理公司进行沟通,以保证工程后续工作的顺畅。当然,也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使修建起来的加气站符合用户的需求,尽可能方便大众。另外,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将施工涉及的工艺设备、材料技术等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施工[1]。

(2)现场管理。加气站施工项目有一定的复杂性,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需提前制定工程四大控制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一方面,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派专人对施工的步骤、工艺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实际施工是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同时注意各道工序、各施工小组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如果出现技术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以免后期返工或者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环境混杂,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于施工人员的配置及资质要求,建设单位可在标书及合同中详细规定。一般,不仅需要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需要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识。

(3)材料管理。加气站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施工材料、设备可靠性及先进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能源的存放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性的任务,如果材料不合格,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设计单位需按照重要运行工况(如进出口压力、温度等)设计出压缩机、气化器、储气瓶/储气井、潜液泵、加气机、卸气柱等设备的技术参数,并编制技术规格书方便建设单位进行设备选型。设备制造过程中,建设单位可派设备监造员驻厂监督,设备检测合格方可出厂。除设备外,施工所需钢管、阀门、电缆等材料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料,选择可靠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商家作为合作伙伴[2]。

2 加气站运营管理要点

运营管理也是加气站项目的重要环节,有序的管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运营的安全,也能有效提高加气站的收益。结合实际,加气站的运营管理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资金与决策管理。资金问题对于加气站的运营来说非常重要。高效的资金管理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将资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也能维持加气站的良好运转。资金管理的重点在于合理的预算,即对经营中所有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大致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了解清楚哪一个环节应该占用多少资金。为此,结合实际情况编写资金计划就很有必要。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才能够保持运营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正常工作,避免财政危机,将资金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加强资金管理也是为了给决策系统提供可靠的参考,而决策的制定往往决定着加气站的运营方向。完善的决策系统应建立在大量的真实运营数据基础上,以保障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决策系统还应该积极参考多方面的综合资料,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否则就会导致决策过于片面而无法收获理想的效果。同时,市场的实际反映对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决策者需从实际出发,以符合客户的需要,才能打开下游市场[3]。

(2)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是加气站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专业的管理人才往往能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加气站应该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潜力。一方面,加气站要建立起相关的人才招纳制度,以优渥的条件和待遇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加气站一般规模较小,待遇相对不高,而专业性相对较强,这也加气站管理人员需开发思路,形成一套成熟的内部选拔制度,从内部培养技术人才。人才管理应该保持灵活性,根据人才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安排恰当的岗位。知人善任是管理者的优秀品质,也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3)提高运营安全。加气站是资金密集型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比较高,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御体系,以提高加气站的运营安全。从外部环境来说,金融市场、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都可能对加气站的运营产生影响;从内部环境来说,加气站自身的经济状况、财政管理、盈利能力等也会对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加气站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预计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前做好风险防御措施,才能维持加气站的稳定运营。

另外,在加气站的运营中涉及到的其他安全事务也比较多。合法经营是保障运营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加气站管理单位应该协调好与政府主管部门(如消防、质检、安监等)的沟通。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条例经营,及时解决各项检查及自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气站作为气源供应方,还应该保持与客户方的交流,及时掌握供气的情况。如果发生供气故障,则应该及时与上下游公司进行沟通,并联络设备维修人员解决问题,恢复供气。

参考文献:

[1]李颖.CNG/LNG加气站项目的开发及运营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0):198-199.

第2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摘 要 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具备着提供公众体育活动服务、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作用。2016年8月26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利用,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体育场馆 两权分离改革 健康

一、我国体育场馆改革现状

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不影响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和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活动,多业并举,综合开发。扩大、盘活体育设施资源。2013年10月《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体育总局等八部门推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旨在解决群众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变部分场馆资源闲置浪费的现状。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加速推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为深化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两权分离改革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指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诸项权能,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分离出去,由他人享有,大多形成他物权,有时形成租赁权、借用权等债权。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分散的产权结构作为两权分离的产权基础,是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特征之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运营负担过大,无法正常开放

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需要各种成本支出,场馆运营的公益性基本属性决定了场馆需采取低收费以满足大众体育健身的需求。但是仍以商业标准收取的高额的能源、税收费用给予场馆运营沉重的负担,场馆无法正常开放,群众健身需求得不到持续的满足。

(二)体育行政部门放权不彻底

虽然许多体育场馆运营逐渐开始由传统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型、事业型、半事半企业型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并存,但多数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仍然基本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构成,政府配置体育产品资源配置,在运营管理方面,政府仍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政府体育部门存在一定的利己主义倾向,不愿放权,使得场馆的公益本质与经营性受到阻碍。

(三)优秀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现象严重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赛事组织、策划、管理、营销等多种综合素质,在满足公众体育健身需求同时要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营。目前我国优秀场馆运营管理人才大量缺乏,体育场馆运营效益得不到很好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场馆的人员超编严重,年龄结构老龄化,工作效率低,缺乏创新,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四)体育场馆公益性事业无政策支持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正在积极推动,“以商养体”的良性循环模式被鼓励与倡导。政府体育部门只有口号无实际政策支持,体育场馆为大众健身需求的社会功能被弱化,体育场馆使用周期短,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

(五)场馆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利用效率低

社会投资在场馆建筑设计时,场馆规划不合理,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另外部分体育场馆地理布局不合理,有的选址过偏,有的区域密集,体育场馆设施利用效率低、体育资源浪费,同时场馆的日常经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建议

(一)针对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性质,制定对应的扶持政策

体育场馆属于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公共体育设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减免税收与能源费用,降低场馆运营成本,保障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可持续性发展。

(二)产权分明,减少干预

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给予体育场馆自主经营权,除非重大项目需要审批或者决策外,行政部门不要干涉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管理。与此同时,政府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与帮助,大力支持场馆体育工作,为我国体育休闲健身产业提供动力。

(三)提高人员素质,引进优秀运营管理人才

首先要引进高素质优秀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用具有中西方管理经验的创新型人才。第二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用人制度,对现有场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伟,姜红.基于收益管理视角的上海体育场馆运营策略研究[J].体育科研.2015(2):82-87.

[2] 蒋晓薇.资源配置视域下的四川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困境与出路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刘超.秦皇岛市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优化利用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黄德敏.提升广州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1-4.

[5] 宋端鸣.南京奥体中心赛后经营管理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第3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水平加速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汽车产量和使用量的增加,社会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变得越来越严重。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采,将会带来能源枯竭,造成能源危机,与此同时,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消耗会增加碳的排放量,给环境保护带来挑战。为了减少石油等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汽车行业推出使用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建设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为其提供电池充换电服务,这满足电动汽车运营的需求,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整体架构,每一层的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实际项目进行应用验证。

2 整体架构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通过智能电网、物联网和交通网的“三网”技术融合,实施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三化”管理,实现对电动汽车用户跨区域全覆盖的同网、同质和同价的充换电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按照分层设计方法将其分为终端层、网络层、系统层,其整体架构如图 1 所示。

2.1 系统层

系统层主要有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为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提供全面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的软件系统,是实现电动汽车运营的必备要件。

2.2 网络层

网络层是连接终端层与系统层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动汽车服务网络中各类站点(终端)与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2.3 终端层

终端层是电动汽车实现运营的基础支撑,主要是指构成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及设备,包括电动汽车各类充换电站(集中充电站、电池配送站、电池更换站)、交流充电桩、电动汽车及其车载终端等设备。下文将重点阐述系统层、网络层及终端层中车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3 系统层设计

系统层的运营管理系统依托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完成国网总部、省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互,涵盖总部、省、地市和充换电站等四级应用,充分实现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的智能化管理,保障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行高效、可靠、安全,为电动汽车提供智能、方便快捷的充换电服务。

3.1 系统物理部署架构

运营管理系统采用总部、省两级部署模式,能够符合总部、省、地市、站点不同层次运营管理的特点,满足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其物理部署架构设计如图 2 所示。

运营管理主要是监控和管理经营区域内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运营,汇集所辖区域的结算信息、运行信息以及客户信息等,并对这些信息提供海量存储。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负责区域内全局性业务的决策和调度。同时,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95598 供电服务系统、总部容灾系统以及 GIS 空间服务平台等进行信息交互的统一数据接口,并实现与英大智能支付卡系统的业务交互。

3.2 系统功能设计

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综合利用传感网、智能标签、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网络等资产的在线监控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包括客户管理等各项功能,提升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等相关业务高效运行。

4 网络层设计

根据各类站点(终端)的实际情况,网络层采用符合站点(终端)实际需求的通信方式,为充换电服务网络中信息数据交互提供通道。

4.1 通信网络架构

通信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城市区域、省内城际和省际城际区域无缝的电动汽车服务,覆盖总部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以及各类站点(终端)。

4.2 通信通道设计

对各类站点(终端)的部署位置、通信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设计集中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电池配送站、充电桩等的通信通道。

(1)集中充电站通信通道。集中充电站一般在 110/220 kV 变电站附近,该类站点作为电池集中充电和供应站点,数量较少,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采用自建光纤网络方式就近接入电源引入的 110/220kV 变电站传输网络节点。

(2)电池更换站通信通道。电池更换站分为城区和高速公路两种,城区电池更换站一般在交通枢纽、公共服务设施附近,高速公路电池更换站一般在服务区。电池更换站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高,应采用自建电力光纤通信网络方式接入具备通信资源的 110/220 kV 变电站、35 kV 变电站和 10 kV 开闭所节点。对确实不具备自建网络条件的站点,可临时租用公网专线进行组网,在省级数据中心实现接入。

(3)电池配送站通信通道。电池配送站是电动汽车运营的末端服务站点,数量较多,分布在社区的公共停车场、公共设施附近,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可充分利用城区 10kV 配网光纤网络资源实现接入。可采用自建光纤网络就近接入城区 10kV 配电光纤网络;在不具备接入光纤网络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租用公网专线进行组网,并在省级数据中心实现接入。

(4)充电桩通信通道。充电桩是电动汽车运营网络的末端充电设施,数量多,位置分散,分布在社区停车场、公共设施停车场等位置,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实时性要求一般。在充电桩区域不具备电力 0.4kV终端通信接入网络(如电力光纤到户网络)或 TD-LTE 电力宽带无线专网资源时,租用公网无线方式进行组网;在具备相关资源时,采用自建专网接入 0.4kV 终端通信网络。

5 车载终端设计

5.1 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部署在电动汽车内部,需要与车内整车控制系统及后台管理中心的运营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电动汽车内部网络使用 CAN 总线作为基本通信总线,采用总线型与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传感器,通过车载网络可进行汽车控制以及实现车内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车载终端可以接入整车的 CAN 网络,与整车控制系统互连,实时获取车及电池等相关信息;通过内置的 GPRS/3G 通信模块实现与运营后台系统的信息交互。

6 应用实例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已在苏沪杭城际互联示范工程得到应用,通过验收已正式投运上线。在苏沪杭互联示范工程建设中,依托苏沪杭之间高速公路配套基础设施,建成 9 座智能充换电站,其中浙江 4 座,江苏 3 座,上海 2 座。工程所涉及的上海、苏州和杭州 9 个智能充换电站全部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竣工,并具备投运条件。苏沪杭城际互联示范工程实现了华东地区和苏沪杭三地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融合运营与管理的信息通信网。工程分别在苏州和上海、杭州部署总部级、省级运营管理系统,涉及 3 个省市充换电业务的互联运营与清分结算。该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应用满足了电动汽车运营的跨城际、跨区域要求,为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运营提供强力支撑,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网络的精品工程,为电动汽车在苏沪杭地区的跨城际交通创造条件,并将推动苏沪杭地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7 结论

本文给出基于分层设计方法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整体架构,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系统层、网络层和终端层做了详细设计说明。最后介绍了国网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网络试点工程项目,该项目采用本文所述的架构和设计方法,实现了电动汽车跨区、跨城际的运营功能,目前运行稳定,为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文章针对风电场运维特点,分析目前较为流行的三种运维模式,指出了风电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靠的解决对策,为风电场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运维模式;运营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0引言

近十年我国风电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持续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我国已实现装机容量1.4亿千瓦。同时,每年有上千万千瓦机组结束质保进入运营维护期,风电业主对于何种运维模式更有效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同时风电场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大量问题急需解决,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风电场效益最大化,是各风电业主面临的共同问题。

1风电场运维的特点

运维模式多样性。风机质保期在2-5年不等,质保期开始后风机业主就需思考风电场应采取何种运维模式,并据此着手准备。目前的运维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全委托模式,业主一般会将维护工作全部委托给风机设备厂商,借助其丰富的维护经验,强大备件供应能力,优秀的技术储备开展运维工作,也可将运维工作委托给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可以有效降低业主的人工成本,此种模式优点是风机可利用率能得到有效保障,缺点主要是委托费用较高。二是独立运维模式,即风电场组建自己的检修队伍,负责开展定期维护和故障处理,此种模式优点是可有效降低运维费用,提升风电场运维管理水平,缺点是人员较多,人力成本较高,技术储备及备件储备不足时,易造成风机长时间停机。三是部分委托模式,即风机故障检修由业主处理,定期维护外委,此种模式优点是管理灵活,可集中精力开展故障处理及隐患治理,缺点是人员较少,风机故障较多时,分身乏术。业主具体采用哪种运维模式,要根据风场装机容量、机型特点、岗位定员、委托服务费用、外委队伍素质、风场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

2风电场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难度比较大风电场和其他类型的发电厂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风电场的机组数量多且分散,维护检修时需要进行登高作业,运行维护人员较少。此外,风电场所处的位置偏远、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所有这一切都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大变数,管理难度变大。

2.2优秀技术人才缺乏伴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优秀的技术人才流动加快,造成风电场优秀技术人员的匮乏,部分风电场运行检修人员多是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很难承担起风电场运行检修的重任。

2.3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风电场都已建立了生产管理制度、运行规程,但还不足以支撑风电场的正常运转,风电场管理涉及财务、采办、人力、综合等各方面工作,风电场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电场安全隐患多风险高风电设备由各种机械及电气部件组成,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如螺栓强度不达标、安装不规范、检修不到位、人员误操作、极端天气等,都会给风电场造成重大影响。近几年时有发生风机倒塌、火灾、失速、全场停电等重大安全事件,给风电场运营带来重大挑战。因此,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将会贯穿于整个运营过程。

2.5风电场运营成本逐年攀升风机出质保后,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成为每个风电场的必修课。但随着风机故障率的提高、齿轮油的更换、大部件的损坏、故障检修效率的降低、限电日趋频繁等问题,风电场运营成本在逐年攀升,制约利润率的提升。因此,运营成本的降低将是必然趋势。

3风电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比较完善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风电场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内容应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生产运营管理制度、采购及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运行检修规程、绩效考核制度等,并加强制度的宣贯,强化制度的执行。

3.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风电场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加强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的监控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及保障体系,并加强演练,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给风电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娴熟的掌握操作技术是风电场运营的关键所在,为此风电场应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以“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懂性能,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为培训目标,以定期维护及故障检修为培训重点,以理论结合实际为手段,全面快速提升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能力。风电场应选拨至少两人作为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为优秀技术人员建立上升通道。

3.4加强设备隐患排查与治理

风电场应建立季度巡检机制,编制风机季度检查表,并据此核查记录。检查的重点为风机塔筒螺栓连接、叶片噪音、传动链的振动、液压系统的漏油、油品质量是否达标、风机安全系统是否完好、电气系统异常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利用风机定期维护时机,进行集中处理,达到预防性检修的目的。此处,风电场应制定站内主要设备及集电线路的巡视制度,确保重要设备隐患得到及时处置。

3.5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在保障风机可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成本费用是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为此风电场需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采购源头管理,降低采办成本,把控好备件、工具及易耗品的采办数量和时机,将库存降到最低。二是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充分发挥备件的残余价值,节约开支。三是加强备件管理,每季度对风机备件开展统计、分析及预测工作,加强与风机厂商的协调,做好技术支持及备件供应,减少风机因缺乏备件造成的停机。

4结语

风电场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地运行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加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不断探索风电场运营管理模式,有效地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彦峰.风电场运行与检修维护管理[A].风电技术,2013,02(01)[C].2013.

第5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一)城市交通不堪重负

贵州省会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受地形限制,城市范围较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环线的建设、中心区与组团联系道路的修建、中心区道路的不断改造、公共交通发展等,极大地改善了贵阳市的交通环境。但是,近年来,随着贵阳市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市区房建速度加快、人口和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贵阳市区交通不堪重负,目前,贵阳市机动车总量已突破25万辆,年增长率超过17%,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市区交通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停车难”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造成市区交通管理不规范,占道停车现象日益突出,城市交通秩序、交通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云岩、南明两城区内长期存在交通堵塞难题。对此,贵阳市采取了道路拓宽、封闭部分路口和拆除部分路口“转盘”等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还是标本难治。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和匹配,因此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贵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区交通往地下和空中发展的模式成为首选。贵阳轻轨的建设运营将为贵阳城市发展带来新变化,同时,贵阳城市发展也给未来轻轨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岩溶地貌带来挑战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是由各个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地铁公司主导,不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使轻轨运营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以贵阳1号线为例,1号线西起金阳新区西侧,于王武监狱西侧到达本线终点。全长29.15公里,共设1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及地面站10座,5个为换乘站。贵阳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地下水分布广泛,水源离地面较浅,部分地方还有泉水流出;地下裂隙和溶洞发育比较完善。频繁的工程建设、矿物的开采及地下水抽取更加快了贵阳城区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贵阳属于西南山区,地面崎岖,人居特别集中,地面坡度的落差大,年降雨量充沛,降雨月份比较集中,容易发生地质滑坡及泥石流。这种情况下,除制定合理高效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轻轨安全有序运转外,还应积极推进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二、建立“以人为本、综合治理、节能环保”管理理念

(一)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在山区建立并营运轻轨,人是中心中的中心,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是重中之重。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轻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贵阳轻轨的高架站和地下站,除应遵守《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及相关国家强制规定的条例,尚应充分认识贵阳城区及周边区域现状,要结合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企业发展做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贵阳城区修建轻轨尚属首例,轻轨前期运营管理的任务首先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帮助市民对轻轨交通安全有明确认识。鉴于乘客文化程度不一,理解能力不一,宣传应该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实用性。要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深入人心,而不是泛泛而谈,敷衍了事。要建立培养造就一支优良的轻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队伍,不定期地组织培训,不断提高轻轨交通科学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应该组织相应的培训和设置相关的引导设施,为残疾人士和智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环境,比如:导盲图标、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售票窗口等。并对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遇恶劣的天气变化应为乘客提供临时躲避处,并能及时疏通人流。要建立健全激励和处罚机制,增强员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形成独具贵阳特色的轻轨运营文化与管理模式。

(二)树立综合治理思想

1 树立未雨绸缪的理念。在贵阳城区修建并营运轻轨,对于轻轨事故应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轻轨事故的警钟应该长呜,轻轨的运营管理不是让我们等待事故来了之后怎么去处理事故、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问题在于事故未来之前我们怎么去防止事故的发生。任何事故都不是偶然的,事故在发生前都有一定的前奏并且都有迹象可查。如地下站漏水时总是先有浸湿的痕迹然后才发展成为漏水事故,塌方总是先有松动现象才有发展成为塌方的可能。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轻轨安全管理员在事故孕育过程中发现蛛丝马迹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手段。切实提高轨道交通高架区间及地下站区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各类轻轨灾害应急事故的发生,应定时与不定时地举行演练,增加各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与默契,提升各部门单位协调能力,加大平时沟通的频率及效率,才能保证指挥有力、巡查到位、行动迅速、处置果断、配合默契地应对灾害。平时应对轨道全线进行定期安全排查,做好相关的排查记录,并注意和前面的排查记录情况做比较,如有情况应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2 做好紧急疏散工作。紧急情况下应赋予工作人员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当事故发生时,现场工作人员应首先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分析、事故处理,尽快安全有序地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要保障信息传送畅通,现场的信息必须传得出去,上面的指令在第一时间必须传得进来。

3 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贵阳冬季可能有凝冻,夏季可能有暴雨。轻轨的运营将伴随着各种极端天气进行,突发性事故有时是无法预估的。事故治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处理当时情况,而需要全面考虑、总体部署。要清醒认识事故的危害性,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轻轨运营管理企业对事故应有防范意识,应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措施。

(三)健全节能环保措施

轻轨作为城市将来的首选交通,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轻轨的运营不仅满足当前的城市交通状态,还应满足将来城市发展交通的需要。可持续的运营管理要求我们为长远发展打算,设计方案中提及的5个换乘站台均须留出未来发展建设的平台。从贵阳城市规划的角度上看,今后轻轨将继续延伸。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满足当下,放眼未来。在规划中一定要站得高,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更长远。应考虑到轻轨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为变化留有余地。节能环保方面,应采用低耗能环保材料,应用新技术、新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及物品的回收利用。比如夏天可以充分利用暴露在外的路面收集太阳能。这时候,路面就相当于是一条聚能带,在轨道梁边上设置集能装置,然后沿着道路运输,最后储藏于地下站。如下图所示:

第6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ERP系统;MRP;集团化;北京;垃圾焚烧厂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企业信息管理中采用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它其实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维理念。目前在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扩大企业势力,都纷纷采用了集团化管理模式和ERP管理思想,这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ERP

(一)ERP的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方与管理层提供各种决策和运营手段的管理平台。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是企业中极为现代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中,它强调配置优化,提高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集团化管理中,ERP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促进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精细管理改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总之,ERP技术对于企业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ERP的发展

在ERP出现之前,MRP作为它的前身在世界上已经发展运用了半个世纪。40年代初期,计算机系统还未出现。为了解决库存控制问题,MRP的理论被提出。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为物料需求计划阶段。它在人类计算机技术和系统普及之后得以广泛应用。它能够解决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的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MRP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了各类子系统,这些子系统能够集成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技术,为企业的完善管理给出了指导方案。进入90年代,由于企业竞争与发展空间的进一步增大,MRP所倡导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被升华,ERP系统理论的提出让人们开始着眼于如何利用和管理这些MRP已经整合完毕的整体资源,从而高效的发展企业。90年代初,美国的加特纳公司提出了ERP理念,依照这家集团化IT公司的运营管理理念,ERP推动了各类制造产业在信息时代中对自身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趋势和革新。

我国在1981年由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引进了第一套MRP系统,开始了MRP系统在国内20多年的探索,应用和推广。90年代以后,ERP系统被引进中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约有800家以上的企业正在应用ERP系统,这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工业企业,并不乏许多第二、第三产业的加入,尤以第三产业的加入最为受人关注。目前,在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新闻出版业、公共事业甚至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店业等第三产业都已经开始运用ERP系统,可以说,ERP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改变了社会的宏观环境,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和妥善运营管理企业运转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三)ERP的内涵

ERP的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供应链的管理。它除了具备传统MRP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以外,在管理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增加了分销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管理等功能。它支持集团化、跨地区和跨国界运行,目的就是充分的调配和平衡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飘红。ERP在企业中形成了一条供需链式的管理结构并加以完善。在这条链条中,所有的管理环节都在进行不断优化,它是随着人类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长的,ERP系统由MRP而生,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进化。到目前为止,供需链管理中的所有环节都依托计算机智能化系统来完成,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进化期,它见证了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三、集团化

集团化就是“集团公司”的俗称,通常指投资多个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化公司的优势是发挥了企业团队化的优势。由于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竞争的需求,许多企业都会进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和市场扩张,集团化的运营方式就包括了新建、资产兼并、股权运作和相关协议等,从单一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进行转化。在我国,公司集团通过合资,股权投资和合作来联系独立企业法人,而各集团在企业之间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资源的采购以及公司的管理都有联系,这种协同合作的企业运营方式就是集团化运作,集团化运作具有资源共享、低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强项、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革新快、综合竞争力强等特点。国内的联想、TCL、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是集团化管理为主的企业。集团化管理不但能运行于企业之中,也能运营于公共事业等事业单位之中,比如下文提到的北京市垃圾焚烧厂就是事业单位集团化管理的实例。

四、ERP系统在集团化垃圾焚烧厂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的进步推动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垃圾产出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在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约为2.2万吨,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提高。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均为生活垃圾,占到每天垃圾总量65%以上。为了合理处理大量的垃圾并进行回收再利用。垃圾的焚烧就成为了城市每天发展的重要一环。2009年4月,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的指出了北京市到2015年所要达到的目标,那就是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垃圾填埋的比例要达到4:3:3,实现北京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就包括垃圾的分类和原生垃圾的零填埋。为此,北京市环卫局和垃圾焚烧厂等企业和部门规划了一套综合处理垃圾的运营管理方案。在这套运营管理方案中,分析给出了垃圾分类的处理方式系统、原生垃圾的预处理及焚烧系统、垃圾填埋系统和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这些系统管理模式的共同目标就是减少原生垃圾的填埋量、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等等。而在焚烧垃圾时,控制好化学反应中有机燃烧物对于空气的污染问题也很重要。

(一)垃圾焚烧厂运营管理的整体设计

北京市现运行的垃圾焚烧厂在顺义区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和朝阳区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厂,这两家垃圾焚烧厂每天都能处理焚烧2000t以上的垃圾。在2013年9月,门头沟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正式建立,它每天能处理3000t垃圾。由此,北京市的垃圾焚烧厂形成了一个小具规模的集团化管理网络。三家垃圾焚烧厂均采用了智能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对于每日数据分析上都有相应的交流和共享,为北京市的垃圾综合处理工作带来了网状式的,立体化的管理方式。

在厂内设备管理方面,主要利用了先进的IT技术作为工具,而ERP管理系统也被同时引进。利用ERP的管理思想,主要对垃圾焚烧厂中设备的资产生命周期、物产采购、计划统计和设备运行全过程管理的稳定性进行了规划。通过ERP的管理模式,厂内的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总体运行成本有所下降,而且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在北京市的未来规划中,还会有新建的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出现,目的在于对城市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进行快速的、分流的、低污染的、高效性的科学处理。由于垃圾焚烧厂还负责为城市提供电力,所以在各个焚烧厂之间数据,信息等进行流动和共享的同时,焚烧厂运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生产目标也得以保障。

(二)设备资产的管理

在ERP管理系统的思路下,设备资产管理是一个集成系统,它包括企业资产维护与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基础是资产和设备台账,主线是工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要按照故障进行设备的处理,检修和预防。对于设备的复役、停役、异动、报废、位置跟踪、设备运行、维修规程、设备运行和维修履历等方面要进行信息库的建立以保证以上环节数据的录入和存储。所以ERP管理系统就是要实现垃圾焚烧厂内设备资产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一系列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样能够降低设备总体的维护成本,从而提高垃圾焚烧厂整体的活力。

(三)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操作日志、状态曲线、设备缺陷的管理。在设备运行中积极和准确的记录设备参数,积累设备分析数据是保障设备故障低发生率的前提,这也是ERP系统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保障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提前做好预检,避免设备高故障率的发生。所以设备的状态要做好日报、月报、年报等分析报告并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

(四)垃圾处理管理

北京市每天的所有垃圾中,原生生活垃圾占很大比例。在原生生活垃圾中总有机物含量占到80%以上。生活垃圾中含水率有70%以上,湿基灰分含量为31.8%。所以根据北京生活垃圾热值较低的特征要在处理系统运行中降低垃圾中的水分并提高垃圾热值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要根据北京的季节变化建立好垃圾质量的跟踪制度。因为在北京秋冬季节,垃圾中的渣土含量会很高,所以应该积极利用焚烧厂集团化的优势协调兄弟单位进行垃圾的分流处理,避免垃圾的集中焚烧而带来的空气高污染。

垃圾分类作为各国垃圾前端的重要管理手段,在北京市也确立了相关标准,那就是做到“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当处理”的垃圾分类原则。垃圾分类要建立完善的系统需要北京市垃圾处理部门和北京市民的共同努力,提高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利于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并减少焚烧处理所消耗的能源。同时垃圾分类系统的建立也能全面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再利用。

(五)生产项目管理

目前,北京市除了已有的三处垃圾处理焚烧中心外,还在积极的建设新的焚烧厂。除此之外,对于厂内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质量、物资和文档也要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要建立项目的核算系统,对厂内所有运行设备进行成本的预测和增盈减亏管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总结:

目前,北京市垃圾焚烧厂已经可以成熟的运用ERP系统于自身的运营管理中。通过ERP这种先进的思想理念,它切实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规范化垃圾处理焚烧厂的运营带来了思想上的启示和现实中的经验,也为国内企业管理理念软件化,智能统筹化带来了无限可能。ERP系统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材制宜的发展和促进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培燮.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4).

[2] 刘敏,吕志强,邵军等.北京市垃圾焚烧厂建设与运营问题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0).

[3] 吴建华,罗志雄.垃圾焚烧厂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4).

第7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

第8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降低空载率 节能降耗

1 概况

港口生产主要消耗电能,煤炭码头主要装卸设备为码头前沿和铁路前端的卸船、卸车、装船、装车设备;堆场堆、取料机等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为皮带机,皮带机约占总能耗的40%。随着生产发展和港口自动化进程不断推进电能消耗量日趋增大,如何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减少电能消耗成为港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经多年探索,减少流程空载时间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空载时间的统计和数据处理

2.1 空载重载的定义

皮带瞬时流量小于300吨/小时为空载,皮带的瞬时流量大于300吨/小时为重载;又把空载时间划分为启空载、停空载和运行空载时间。

2.2 数据的采集、处理

皮带开始转动后,当带速增加到大于4米/秒并持续5秒,记为皮带启动。当带速减少到小于2米/秒并持续5秒,记为皮带停止。从皮带启动到瞬时流量首次达到300吨/小时并持续5秒,此段时间记为启空载时间。皮带停止之前的那段空载时间记为停空载时间。在皮带运行过程中,当瞬时流量降到300吨/小时以下并持续5秒,记皮带从重载变为空载,当瞬时流量升到300吨/小时以上并持续5秒,记皮带从空载变为重载,在启、停空载之间发生的空载称为运行空载。如果皮带从启动到停止一直被记为空载状态,则此段时间被称为完全空载,空载时间为起止时间差。以上这4种空载只有当瞬时流量小于300吨/小时被记录的数据库中。如图1所示。

数据先被采集到皮带秤服务器,发送到管理服务器处后输出到网页上供查看。

2.3 空载率的统计方法(图2)

3 影响空载率的因素

影响皮带空载时间的可控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1)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管理力度决定员工节能意识的强弱。操作水平的高低对能耗影响较大,同一机械由不同水平的人员操作,能耗量大不相同。所以首要增强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2)运营管理水平。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高低则直接影响港口能耗。高水平的生产管理,处处体现管理的精细化和合理性,如生产计划人员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可以减少空载待机时间,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大机行走距离;若再合理安排“削峰填谷”,便取得明显降耗效果。(3)皮带秤管理和使用。皮带是否空载,是以皮带的瞬时流量为依据,皮带秤的准确度尤为重要。另外,皮带秤还为装船作业提供准确的计量依据,使指挥和操作人员对作业情况能更准确的把握,既可优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又可避免因反复看水尺核对取料量而造成取料机多次停取和皮带机多次启停或长时间空载运行。(4)设备运行完好率。若设备故障频发不但降低效率,还导致流程的频繁启动,而每启动一次都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启空载时间;即便无需停机的故障也必然造成皮带运行空载增加,因此确保设备完好率提高维修效率也是保持整体效率、降低能耗的必要条件之一。

4 减少空载的管理措施

(1)制定考核制度。根据装船、卸车作业不同的特点,分别设立取装和翻堆系统空载率指标考核,对适用人员和单位、具体奖惩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对各职能部门责任明确划分,按职责、作用设置不同权重,制定奖惩标准。(2)生产运营管理。强调生产精细化管理,首先生产计划要精细化,不管是卸车还是取垛计划,不管是靠泊还是设备维修都要细致、周到和节省生产耗能,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其次生产组织,要把计划安排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本班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案。再次现场员工作业中,要坚决执行指令同时遇特殊情况要与相关人员及时沟通,避免设备无效空转。(3)加强皮带秤管理。针对可能造成数据误差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措施,在单机上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和实物校验,在中控统计皮带秤数据,既满足生产部门及时性、实用性的要求,又为管理提供可追溯的信息数据。(4)做好设备维保,提高运行完好率。减少设备空载,对设备管理也是个促进。为减少故障,管理和使用部门及时沟通,充分利用生产间隙,单项和多项统一考虑,同类项、同一设备项统一安排,深入研究维保工艺,合理施工,向管理要维保时间,以完好的设备为降空载提供保障。

5 展望

第9篇:综合能源运营管理范文

1.1指标设立基本原则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是建筑节能评价的基本工作,为建筑节能评价提供评价依据。它在建筑节能评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评价工作是根据评价体系一步步进行的,所以在制定评价体系时需要明确一下原则:1)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精确量化,部分指标只能指明方向。评价体系的指标是一部分精确一部分模糊;2)为了便于评价工作的开展,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体系要求方便可操作;3)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全方位的评价,即要有层次性。1.2各级指标的设置本文建筑节能评价体系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定为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二级指标分为建筑结构、环境与设备设施、运营管理三个方面;本文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对应于二级指标的分类,借鉴《节能建筑评价标准》来建立,建筑结构对应的三级指标为建筑规划、建筑围护结构;环境与设备设施对应的三级指标为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给水排水、电气与照明、室内环境;运营管理对应的三级指标为设备定期检修维护、设备的控制程度。若评价对象是新建建筑,则可去掉运营管理这个二级指标,若评价对象是已投入使用的建筑,则所有三级指标都要进行评分。1.3指标的说明评价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为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主要是用于给出评价对象一个最终评价结果。方便了解评价对象的节能状态,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节能评价结果比较;二级指标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面分别为建筑结构、环境与设备设施、运营管理三个方面,主要是为了通过对二级指标的细分,可得出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简要说明,主要是简介在评价各个指标时应考虑的主要评价选项。建筑节能评价体系三级指标简介如表1所示。

2建筑节能粗糙集评价方法

建筑节能涉及的指标因素、评价指标层次多,而且评价标准或自然状态模糊,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考虑多个相关因素[1]。指标的增多不仅让评价体系变得复杂,还存在指标的评价选项中出现类似、因果情况,若采用综合分析法来评价建筑节能,因综合分析法未考虑约简冗余属性,在确定权重系数时,会出现因不同指标的评价选项部分出现上述情况而造成它们的权重系数相似的情况,这样就不能准确判断出指标对建筑节能评价的影响程度。而采用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则是在综合多位专家评分的基础上,约简出冗余属性,使得最后的权重系数更为准确。粗糙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主要处理不确定和模糊知识。本文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来应用于建筑节能这个多属性多准则的评价问题,确定出更为准确的权重系数,并通过判断冗余属性,去掉多余属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科学。2.1评价模型构建条件本文评价模型构建所需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已在前面介绍,如表2所示。2.2评价模型构建及结果说明1)确定条件属性C集合、决策属性D集合。由表1中的第三级指标记作条件属性C={C1、C2、C3、C4、C5、C6、C7、C8},建筑节能评价等级为D集合,D={1、2、3、4、5},其中1、2、3、4、5为模糊语言,表示评价状态分别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2)专家打分。组成10人的专家组,用fn来代表第n个专家。每个专家分别对条件属性集合中的元素Ci(i=1、2、3、4、5、6、7、8)用D集合中的元素(1、2、3、4、5)来打分,且还要分别对评价建筑给出一个综合评价,以D集合中的模糊语言(1、2、3、4、5)来表示。3)求正域与横向约简。正域:设U={Vij/i=1、2…8,j=1、2…10},Vij表示第j个专家对属性Ci的评价、VDj表示第j个专家对被评价建筑的节能综合评价。关于U的属性集的下进似集R如下确定:若Vij=VDj,则Ci为R中的元素(i=1、2…8、j=1、2…10);若Vij≠VDj,则Ci不为R中的元素(i=1、2…8、j=1、2…10)。通过确定R,得出关于U的属性集的下近似集,因而得出正域(正域等于得出的下进似集)。若简约属性Ci(i=1、2…8)后得出的正域与原正域相同,那么可判断Ci为冗余属性。横向约简:如果出现m位专家给出的评价结果相同的情况,那么专家总数为=10-m+1,(0≤m≤10)。4)舍去冗余属性Ci,得到其余属性对建筑节能评价集D的依赖度,由公式ri=posCi(D)/W(其中posCi(D)为每位专家对属性Ci的评价与他给出的综合评价相同的个数,W代表横向约简后的专家个数)得出每个属性的依赖度,汇总于属性依赖表中。5)根据属性依赖度,按公式αi=ri/∑ri,计算出每个属性的权重,组成模糊集合A=(αi/i=1、2…8)。由建筑节能评价表中的统计结果得到模糊关系R(具体见例子中的模糊关系R)。由模糊集合A与模糊关系集合R相乘得出模糊评价集合B,B=[b1、b2、b3、b4、b5]。最后的评价结果为bk,若bj(j=1、2、3、4、5)为B集合中最大值j,则k=j。当k分别取不同的j时,结果如下:(1)当k=1时,评价结果为b1,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很好,表示此建筑物具有优质的节能效果,为最佳的节能住宅建筑。(2)当k=2时,评价结果为b2,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好,表示此建筑物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为良好的节能住宅建筑。(3)当k=3时,评价结果为b3,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一般,表示此建筑物的节能符合国家的最低要求,为不浪费能源的住宅建筑。(4)当k=4时,评价结果为b4,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差,表示此建筑物不节能,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的住宅建筑,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号召,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节能改造。(5)当k=5时,评价结果为b5,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很差,表示此建筑物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为能源浪费严重的住宅建筑,为了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节能改造。

3实例说明

为了说明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在建筑节能中具体的应用,这里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以西华大学第6教学楼为列,此教学楼不属于新建建筑,已投入使用,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了建筑物的运营管理这个指标,该评价活动聘请了专业节能建筑评价公司组织评价,由公司邀请了3位一级绿色建筑节能监测评估师、7位二级绿色建筑节能监测评估师组成10人评价专家组,为监测评估师提供监测所需设备,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出了该建筑的节能等级。1)由表1中的第二级指标记作条件属性C={C1、C2、C3、C4、C5、C6、C7},建筑节能评价等级为D集合,D={1、2、3、4、5},其中1、2、3、4、5为模糊语言,表示评价状态分别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2)10人的专家小组,对该建筑物进行打分,下表中的fj(j=1、2…10)表示第j个专家,Ci(i=1、2…8)表示第i个属性,D表示对被评价建筑的综合评价,Vij(当i=1、2…8时)表示第j个专家对属性Ci的评价、Vij(当i=D时)表示第j个专家对被评价建筑的节能综合评价,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3)设U={Vij/i=1、2…8、D,j=1、2…10},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关于U的属性集的下进似集R如下确定:若Vij=VDj,则Ci为R中的元素(i=1、2…8,j=1、2…10);若Vij≠VDj,则Ci不为R中的元素(i=1、2…8,j=1、2…10)。将Vij和VDj一一进行上述对比,确定出R,得出关于U的属性集的下近似集,因而得出正域(正域等于得出的下进似集),正域为{C1、C3、C4、C5、C6、C7、C8}。简约属性C2后的U1={Vij/i=1、3…8、D,j=1、2…10},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关于U1的属性集的下进似集R如下确定:若Vij=VDj,则Ci为R中的元素(i=1、3…8,j=1、2…10);若Vij≠VDj,则Ci不为R中的元素(i=1、3…8,j=1、2…10)。将Vij和VDj一一进行上述对比,确定出R1,得出关于U1的属性集的下近似集,因而得出正域(正域等于得出的下进似集),正域为{C1、C3、C4、C5、C6、C7},和未去掉属性C2的原正域{C1、C3、C4、C5、C6、C7}相同,那么属性C2可以约去。根据表3进行横向约简,发现f5与f8的评价结果相同,那么专家总数=10-2+1=9。4)舍去冗余属性C2,得到其余属性对建筑节能评价集D的依赖度,由公式ri=posCi(D)/W(其中posCi(D)为每位专家对属性Ci的评价与他给出的综合评价相同的个数,W代表横向约简后的专家个数),得出每个属性的依赖度ri,汇总与属性依赖度如表5所示。5)设条件属性权重系数为αi,通过公式αi=ri/∑ri,得出条件属性权重系数集A=(α1、α3、α4、α5、α6、α7、α8)=(0.11、0.11、0.22、0.22、0.11、0.11、0.11)。由建筑节能评价表中的统计结果得到模糊关系为:式中,mij为属性Ci受到的评价结果为j的个数;ni为横向约简后,属性Ci受到的评价次数。由模糊集合A与模糊关系集合R相乘得模糊评价集合B,B=[b1、b2、b3、b4、b5]=[0.22、0.26、0.33、0.13、0.01]。最后的评价结果为bk,若bj(j=1、2、3、4、5)为B集合中最大值,则k=j。本次评价中b3=0.33,为bj中最大值,则k=3。评价结果为b3,被评价建筑物的评分等级为一般,表示此建筑物的节能符合国家的最低要求,为不浪费能源的住宅建筑。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