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第1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文化艺术修养 声乐 “品位”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的认知、把握和运用。

一、声乐的属性

从文化属性看,声乐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在它的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是对人类最先听到、最先感受到的,是人类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难怪很多教器乐演奏的教师常向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像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也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大部分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赋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遐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其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所以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源于深厚广博的文化修养。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综合体,声乐作品大都是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涉及的体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的歌唱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第2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当然,创作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在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的持续发展中,依照自然情节,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因时间的冲刷、历史的积淀,使作品的本意渐泯,而其文化与精神却能引起公众的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除此之外,由于学校环境属性的特别需求,作品形式与材质的安全性与持久性,作品内涵与题材的适当性,设计计划的教育性与功能性意义等,都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受众是通过公共艺术品的形状、色彩、质感、体量、特征等信息来理解和操作,所以,我们应该让公众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及操作方式,并以不断创造出的新的公共艺术形态及文明形式显示出校园的生命力,给人以新的感受与思考。将形式、结构变为直接表现生存空间的手段,与大自然建立联系,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段,将使校园充满活力与温馨,更富魅力。

那么,校园公共艺术要如何才能合理设计与安放?首先,我们在做文化、做雕塑、合理设计与安放艺术品,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不要盲目地跟着人家走。其次,我们的领导部门和决策人,不要为显示自己有文化修养而一意孤行,而要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凭自己对艺术问题的一知半解去发号施令,肯定会做出反文化、反雕塑的事来。试想,那些在美学上丑陋的模仿品给社会大众所造成的艺术污染会影响几代人,特别是不利于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校园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校园公共艺术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如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水体、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还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都为校园公共艺术品的合理安放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可能。诗人荷尔德林曾语:“人诗意地居住于大地上”。诗意似乎可与美学、艺术等词同义置换,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如何诗意地居住于大地上,那就要通过对公共环境进行符合人自身审美意愿的、符合彰显文化特色的、符合对环境保护的艺术改造,设置反映这种普遍审美要求———“诗意地居住”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公共环境更加人性化、美学化。

第3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需要

艺术设计首先是一门以艺术创作为基础、结合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学习者要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文学科知识素养。比如说室内设计专业,就必须要结合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物理学、美学等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室内设计作品;再如动画设计,则要涉及到计算机制作、影视、美学、文学以及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如果仅仅是单一的专业教学,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来说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2、全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方法对于艺术设计来说的至关重要的,而创新的思维不仅仅是来源自学科的专业学习,也得益于宽广的知识视野与稳固、扎实的文化基础。因此,可以说只有具备了多学科的广博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较为困难的工作,而文化素质教育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以外丰厚的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发掘潜能、开阔视野、培养艺术设计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3、提升学生的创作内涵与作品的文化层次

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的设计创作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于艺术设计元素的综合把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将这些元素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作品中去。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只承载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情感,而且还要让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作品才能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持久的、感人的内在力量。因此,艺术设计类院校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在艺术类设计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学校要必须要重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氛围。要积极鼓励教师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与目标中融入文化素质评测的相关内容;其次,要为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进修与深造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最后,加强校园图书馆的建设,为教师的文化学习创造一个优越的读书条件。此外,必须加强教师文化素质教育意识的培养,让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全面完善与整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类院在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的过程中,除了开设“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美学”以及“大学语文”等必修课程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通识课程,比如说“艺术哲学”、“西方文学”、“中国美学”、“艺术设计鉴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与日俱增的多元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他们的学美情趣,强化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3、努力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提高院校的文化品位

第4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近日,由北美文心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和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小说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主持,5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作家、国内评论家以及出版界人士出席研讨会。与会代表主要以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第一部小说集《一代飞鸿》为基础,围绕新移民作家的文化身份、人性书写以及新移民文学的成就和前景等相关问题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

“文化身份”也可译为“文化认同”,它包括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新移民作家大多在母国接受早期教育,东方传统文化观念形成了其文化身份的稳定性内核,移居海外之后,又不得不屈从于西方现代价值体系的“嬉戏”。因而,新移民作家在其创作中必然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两种文化身份。大多数学者认为,新移民作家文化身份的转变必然带来文学书写方式的变化。陈瑞琳表示,从早期移民文学到新移民文学的最重要变化是移民文化身份的转化,新移民作家也会运用新的视角叙述新的经验。陈公仲认为新移民作家具有东西两种文化身份,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全球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忏悔意识。杨文虎分析指出,以前留学生文学较多关注怎样融入西方社会,而新移民文学力求以平等而非仰视的姿态尽可能去了解对方,在创作中表现出摆脱他者的心态,在精神上有了自觉,这是叙事视角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文化身份不是文学创作惟一的决定性因素。朱小如认为,谈论新移民文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份问题上,重要的是作家是否提供了独特的个人经验。李洪华举例说明,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话语方式来看,新移民作家都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书写方式。

新移民文学的人性内涵及其表现方式成为这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与会学者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东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表现为不同的人性内涵和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新移民文学处在东西文化的交叉地带,表现了比国内文学更异样、更复杂、更深刻的人性内涵。但也有学者强调,尽管新移民作家在空间上发生了位移,但在心理上,母国文化仍然是其精神皈依的家园,因而在人性的表现上,与国内文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人性具有超越性,不应该从东西文化的差异来看待新移民文学所表现的人性问题。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补充和延伸,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最具活力的重要一脉,无论是在题材范围的拓展、主题深度的挖掘,还是在艺术手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不容忽视的努力和突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一方面,由于从事华文创作的大多是第一代移民,缺乏充足的后继力量;另一方面,虽然新移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逐渐融入居住地,但华文文学仍然只能得到少数华人群体的认可。因而,新移民文学的成就和前景也成为此次研讨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杨扬看到新移民作家创作的极大包容性,及其展示出的不一样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经验,认为这对于大陆文学是很好的参照。喻大翔指出北美新移民作家应该进入我们的研究领域。他们回到大陆,请大陆学者审视他们的创作,这是一种认同的要求。也有的学者对新移民文学的成就和前景持一定的保留态度。李平认为,移民文学题材的尺度不能始终只停留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上,而应该有更多的拓展。

第5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社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45-1

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服务体系、扩大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势在必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群众文化艺术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她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一、群众文化艺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群众文化艺术是人们自娱自乐、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植根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它贯穿于广大群众的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之中。群众文化艺术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娱乐和陶冶情操方式为主要内容,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社会历史现象或是指以广大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文化或意识形态。

二、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艺术促进社会发展是由群众文化艺术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决定的,并通过三大基本功能的发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群众文化艺术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先进、科学、健康的群众文化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是当今新形势下的一项特殊的任务。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二)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群众文化艺术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寓教于乐的功效,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因而更富有吸引力。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三)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群众文化艺术具有传播和整合效能。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艺术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社会发展的主张,使社会发展的精神深入人心。

三、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主导方向

要使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能大有作为,必须明确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主导方向,找准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重点、难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大力开展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针对此种状况,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二)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落实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公共责任,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以及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要明确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场所建设。一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争取上级和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各级政策制定中增加一些硬性指标和要求,让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二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建。首先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文化设施现代化,文化工作制度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其次要加大人员队伍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特别是要加大基层宣传经费。第三是要创新培养人才模式,通过核定编制,公开选拔等办法,既解决管理人才问题,同时又解决专业艺术人才问题。三是要建立齐抓共享。主要是解决文化成果不能共享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是各级各部门要把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帮扶活动与送文化有机结合。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必定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0、12、355.

[2]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21.

[3]侏儒楚.美育与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第6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1.让灵魂走入文化

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文化艺术的爱好,因为忙碌可能停下来了,或者冷落了,而今可以重新拾捡起来;有些老年人以往没什么文化艺术的爱好,而今可以开始培养。人到了老年都可以敞开自己的艺术大门,让灵魂走入文化。

洛阳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位离休老干部热爱摄影艺术的故事。他有一个小外孙,经常带着到外面走走,他觉得小外孙可爱,就经常从不同的角度看外孙、照外孙,洗出来的照片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艺术味道。后来,他经常与儿童为伍,与大自然为伍,拍下许多美好的照片,还办了个人摄影展。给社会一份美,自己心中也美,美得健康。这就是进入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之门了。

文化艺术多种多样,谁都有权力走入这扇大门。

我自幼喜爱绘画,后来考入军医大学,无论从医、从政,都没有失掉对艺术的追求。终于我创建了石画艺术,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它是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也是我身心健康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文化艺术最能滋养人心。

2.寻到自己那一份“美学”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持有这样的观点: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艺术和音乐到语言、文学和建筑学,都是人类大脑的产物,并遵循其规律。人大脑的前部(额前脑皮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慢慢变大,人类的艺术活动越来越增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史前艺术并不原始,而是代表了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头脑中显著存在的特征。这意味着,艺术与科学在人类形成之初就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现象如今被称为神经美学。研究过爱因斯坦的人士说:他看轻金钱、名声和礼赞,可是他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他可以得到快乐。小提琴占据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什么事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呢!这就是爱因斯坦那一份“美学”。

一位哲人说过,对艺术缺少欣赏力的民族,是低劣民族。我们民族崇尚艺术由来已久。艺术不单单是艺术家的事,而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艺术是潜在人心底的灵物,万不可自我贬低。自己动手而成的作品,置放居室,馈赠友人,可以平和心态,酝酿情操,扩展智慧,焕发机体的智慧,焕发机体的活力,那是何等的文化超然!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信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学”。

3.学习文化艺术 修养自身品性

有些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意义豁然改容,这往往来源于学习,对文化与艺术的兴趣与参与。老年应该把艺术当成是人生的事,当成提升精神境界的事,要把文化艺术与人生打成一片。我看冯玉祥传,冯玉祥60岁去美国开始学外语,10个月后用英语演讲。多么令人敬佩!

学习用文化艺术修正自己。当你要与人对立,要与社会的某个层面、某个角落、某一块路障对立的时候,应该表现得非常文化,非常轻松,甚至是温润的吟唱,使人们看到你的深厚修养和真正品质:坦然甚至是无意。

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踩着你的脚了,不同的人,将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怒道:“瞎了眼了,往人脚上踩*9选”有的人推人一把,瞪上一眼*9选有的人是这样的:“先生,你的脚心放到了我的脚背上,并且在用力。”让人看到后面这个场面,会感到真美,觉得你与文化艺术融合了,这才是文明与进步。

4.运用文化艺术来健脑

医学研究成果提示,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所以“生命在于运动”有了新的见解――“生命在于脑运动”。老年痴呆症是21世纪人类社会流行病,虽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往往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常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精神不振、脑力迟钝。以上这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很重要的是要加强脑运动,其中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应当占有主要成分。

我建议大家看些有关宇宙形成和发展的读物。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巴罗的《艺术与宇宙》,美国《时代》杂志编写的《时间与空间》,尤其是由航天器录制下的那些有关宇宙的光盘。这些文化,能改善我们的精神世界。

第7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我国在几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文化思想,以道学和佛学等其他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拥有,也是我们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对我们影响深远,且种类繁多,比如传统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的瑞兽和祥禽,如麒麟、龙、凤等,这些不仅现在还在被我们使用,同时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然而当前我们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运用上存在可圈可点的地方,不恰当的地方表现在:现代设计中只是把传统的图形照搬过来,没经过任何的处理;比较好些的地方表现在:运用传统的图形的时候能够与其他元素进行综合处理。只有有效的将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运用,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把中华民族以前所创造的一切文明保留下来。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外国文化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气”的感悟,讲究传神和表现,强调气韵、写意和修养格调;然而西方文化讲究模仿和再现,强调形体、写实和生理感官刺激。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主要是以图形符号表现出来,符号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图形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更好的将这些符号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不仅能为平面设计增添色彩,更可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结合运用的重要性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相互渗入,然而外来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必然会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冲击和影响。这个时候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以传统文化艺术作为设计思绪源头不仅能向世界传统文化彰显出它独有魅力,而且能向世界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市场与文化传播共同发展,许多企业的品牌设计、产品设计等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取得很好的成功,现代设计师正在看好消费者回归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把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设计中,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在设计全球化的当前,每一个现代平面设计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让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在国际上发挥出具有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我们照搬照用外国文化艺术必将使我们以后平面设计走向迷途。

三、传统文化艺术与平面设计结合运用

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运用,将具有中国风格的平面设计走向国际化,不仅需要我们做好当前平面设计工作,也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平面设计师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中,怀着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思想,融入我们的设计中,必然会前途一遍光明。具体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平面设计结合运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希望能为平面设计提供参考。

1.传统文化图形的运用

传统文化图形上运用是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文化运用的一种方式之一。采用截取、融合和变异等手法,将一些图形元素重新排列组合,设计出包含新寓意的图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采用了古代方孔铜钱的“形”。在现代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进行提炼与应用,不仅能够充分彰显设计所蕴涵的创新理念与时代个性,同时也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2.传统文字艺术的运用

从甲骨文开始,中国传统文字艺术经过一路辉煌的演变,不断的对中华民族影响着。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将传统文字艺术融入设计中,这样不单可以为我们的设计增添灵性,丰富我们设计内涵,同时还能把文字艺术的抽象美和形式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平面设计在传统文字艺术运用上,需要根据实际自身设计是的要求对文字的形式进行筛选,以确保有文化品位和民族特色的文字结合运用到设计中,进而发扬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字艺术的博大精深。

3.传统建筑艺术的运用

中华民族古建筑文化多种多样,像故宫、四合院、寺庙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文化,仍然为世人爱慕。像四合院,这不仅包含了中国人方方正正的生活处世态度,还包含了家庭圆满,生活美满家庭观恋。北方建筑威武雄壮,南方的温婉动人,我们在平面设计时,采纳建筑富有感情的特色,设计出最为真挚的感情的平面设计,这样必然使我们的平面设计提升一个档次。

4.传统文化精神上传承

第8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艺术工作中的作用

国内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和进步,各项文化事业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文化建设工作也在与时俱进,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各个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文化发展模式,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公益建设文化活动,对国内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明显影响,使得其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文化馆管理者要针对当地文化特色,让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主体地位展示出来。文化馆也需要将政治任务与传统的文化知识相结合,让人们在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科学理论,让人民群众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不同人群所具备的素养存在明显差异,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文化馆内应开展不同的活动,保证参与者能够全面地掌握文化。文化馆工作人员也需要定期深入基层,对当地文化展开宣传工作,帮助人民群众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知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的快速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文化馆属于一项基层的民生工程,它的出现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对于群众文化艺术的开展和实施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1]。现阶段,文化馆中的各项设施已较为完善,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起到明显的助力。大家较为熟知的文化娱乐工作室和阅读室的建立,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各种文化知识和娱乐内容,在文化馆中能阅读到各种想要获取知识的书籍,能有效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活动区域。在开展群众艺术活动时,大家相互之间可以开展交流活动,以实现文化艺术的快速传播,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文化馆的存在对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党的政策传播、文化艺术传递、法律法规宣传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化艺术平台,在这个平台内各种信息被不断传递给人民群众。随着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其中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娱乐表达方式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馆能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文化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娱乐需求,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艺术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当地的特色文化需求。文化馆中的形式能够满足大众对艺术的实际需求,较为熟知的形式如在文化馆中组织开展歌唱比赛,歌唱的类型要符合当地的特色,同时要鼓励参与群众艺术活动的大众,主动开展艺术创作,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先进的文化艺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影响。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艺术知识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加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将文化馆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文化馆改善群众艺术工作的相关策略

加强群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想要健康良性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文化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充分关注群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才能将群众艺术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群众艺术工作的质量以及艺术效率的提高。艺术馆应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场馆建设时需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的艺术知识,对现有的艺术骨干也要建立起适合其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文化馆不断深入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入发掘艺术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养,以全面提升群众艺术人才个人素质以及业务水平[2]。其次,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保证文化馆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定期参与到网络培训中来。在培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艺术水平以及综合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具备专业艺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而言,能保证他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可以更加规范,更加具备时展的气息,达到新时代的艺术文化发展需求。在对工作人员开展具体培训的过程中,文化馆将艺术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使命传递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更加丰富,并使其深刻地体会到交流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将优秀的艺术工作方式切实推行下去。文化馆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传统的民间艺术以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在社会价值、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人民群众精神层面进行建设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文化艺术的传播形式以及开展工作的方式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出传统民间艺术“传帮带”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老人和新人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出新人的优势,实现文化的互补,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型人才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展开系统交流,有效完善群众艺术工作,实现工作的顺利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艺术活动群众艺术工作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传统民间艺术,因此,文化馆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传统民间艺术系统进行开发,使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馆人员在开展艺术文化工作时,需要对传统文化给予足够多的关注;群众文化艺术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各方面共同做出努力,以有效保证传统文化艺术的一致性。文化馆系统地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展开收集工作,领会文化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要充分吸收优秀文化艺术中的经验,系统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艺术能力[3]。文化馆在对群众文化艺术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艺术的表达形式给予足够的关注,保证艺术传播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形式要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文化馆要对场馆内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保证各种资源能为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作出贡献,根据文化的发展情况,定期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灯谜会,广场舞比赛等。在表演的过程中,让群众产生参与感,使群众对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对自我的文化需求充分了解,建立适合人民群众的舞台。现阶段,广场活动属于新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在广场中可以开展社交活动,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广场活动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是公共性,因此,文化馆需要严格把控群众艺术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进行系088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馆藏建设CollectionConstruction统分析,创新现有的群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使广场文化能够对人们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以全面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加大经济投入,结合群众艺术工作与商业开发文化馆建设以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因此,当文化馆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经济上的支持是保证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以及快速发展的条件。地方政府需要将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融入地区文化经济发展中,以保证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艺术的进步。文化馆在运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表现形式,较为熟知的是群众所参与的比赛、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演出形式,对表现优异的人员也需要按照标准对其奖励,物质上奖励的形式能让人民群众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予正确把握,系统把握现有的艺术发展节奏以及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需求运用商业化的模式对艺术开展运作,保证群众文化艺术拥有合适的发展契机[4]。文化馆在对群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形式,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优秀文化艺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在建设当地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设施,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在群众艺术工作与商业模式系统相结合的进程中,需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着重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辅导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现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包含的种类较多,文化馆中的工作人员虽不能全面了解所有的艺术形式,但至少需要掌握一项艺术形式,并在掌握专业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涉猎相关的艺术知识[5]。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对人民群众持续开展辅导工作,使文化馆艺术表达得更加完美。其次,在文化馆开展工作时需要面向人民群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基层,定期组织人员到人民群众中了解民风民情,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再次,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持之以恒,这要求组织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与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促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文化馆相关人员也要对党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地学习,在艺术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保证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在促进文化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文化馆应当秉承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各项文化给予支持,实现文化艺术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均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选择合适的方式对这些传统艺术进行推陈出新,以逐渐形成适合文化馆发展的新模式。文化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将自身所具备的职能充分展示出来,积极开展对基层群众的渗透工作,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形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以及心灵的净化作用,这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是一项深远持久的工作,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这需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转变原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系统地总结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与时展对文化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切实掌握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此外,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都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保证群众艺术工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小丽.浅谈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的作用[J].参花(上),2020(09):132-133.

[2]倪真礼.浅谈县级文化馆如何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工作[J].青年时代,2020(09):87-88.

[3]彭玮.试谈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4):241-242.

[4]彭连云.浅谈文化馆如何做好文艺辅导工作[J].文化产业,2020(15):114-115.

第9篇: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如果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则必将致使珍贵的档案资源成为一种摆设。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艺术在文化传承、美学鉴赏、社会感召等方方面面的的影响,就必须把包罗万象的档案资源请出艺术馆、档案馆、文化馆,使其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焕发出更大的利用价值。

1 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

笔者认为,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增进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艺术的了解

群众性文化艺术的创作主体是社会大众,其欣赏主体也是社会大众。但是,社会大众所接触到欣赏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往往与同时代乃至同年代的文化环境、文化作品和文化素材是紧密关联的。对于许多既往的文化艺术作品,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深入了解,乃至于无从得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能够充分地原汁原味地向生活在现时代的社会大众展示原有历史时期创造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使其获得更多更大更广的群众文化体验,增进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如果说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能够充分起到对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传播,让绚丽夺目的文化成果源远流长。

1.2 深化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规律性认知

对群众文化艺术进行档案管理并加以利用,其更大的价值不在于为历史制造一个封存和缅怀的空间,而在于为总结历史的规律提供可能。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对既往群众文化艺术的研究,获取更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普适性的文化艺术财富。这一点,是与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特性紧密关联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文化艺术大类中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带有浓厚的民间性、群众性和乡土性,它除具一般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律和共性外,还具有独特的群众化个性。由于群众艺术家们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阅历、思想观念、创造理念各有不同,审美情趣和艺术思维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群众性文化艺术没有一般的文化艺术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的,因而他们的作品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们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可以充分实现对不同文艺风格、文艺特点、文艺形式的规律性研究,从中总结出带有共性的东西,增强对群众文化艺术的理性认知,把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从单纯的“草根”意义中延伸出来。

1.3 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繁荣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许多时代的艺术成就。照片、手稿、记录,通过各种相应的物质载体、技术手段记录下来的丰富的文化群众艺术档案,是各类群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历史凭证,也是群众文化艺术交流、借鉴、提高、发展的重要艺术理论基础,更是当代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活动、创作、研究和创新的源泉。因此,充分利用文化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今天的条件下审视未来的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以历史为根源,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积极地从中去寻找素材,开拓视野,获取灵感,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进行群众文化艺术上的再探索、再加工、再创造。

2 影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现实困境

客观分析,基于观念性、技术性、方法论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不充分,乃至于面临重重困境:

2.1 观念层面

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性认识不够。认识上的不充分其实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并不涉及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与否,而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的不重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档案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更是务虚的东西,如果说经济数据档案、人事档案还能给单位创造效益,或者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不得不管理一下,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实在是一文不值,只要做到不丢失就可以了。这种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忽视乃至于轻视,其实不仅仅反映出人们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也充分说明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缺乏认知,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层面的认识不足。其实,正是因为人们认识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才导致人们不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而恰恰又是因为对档案本身的不重视,反过来使得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认识上的不充分,带来的是双向的副作用以及二者之间非良性的循环。当许多场合需要使用到一些珍贵的群众文化艺术传承品时,当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发挥且应该得到发挥的时候,往往是查无此档、空迹于案。

2.2 技术层面

收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足造成价值削弱。我们说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具有价值的,然而这种价值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性,还需要通过人们的收集、加工、整理,才能得到彰显。但现实工作中,往往由于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的种种缺陷,极大地削弱了许多群众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一方面,有利用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得不到充分收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大大影响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反过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门类和种类太多,加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试实体的收集,而轻视研究和预测社会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使得很多有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没有进入档案工作者的视野,难免被遗落忽视和过滤掉。另一方面,收集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未能得到有效保存,减低了其原有的价值。很多单位在对文化艺术档案的保管中,客观上保管条件并不理想,并不完全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造成很多群众文化艺术作品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未能存在专门的库房里。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利用,失去原有的利用价值。

2.3 载体层面

缺乏良好的面向大众的公共化展示平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不同于经济档案、人事档案,这些档案要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使其充分地展示在社会大众面前。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在对外开放上,还基本上保留着一般档案管理利用的三个特性:一是原件的直接提供利用,即直接将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二是复制件的提供利用,即将档案复制品提供给利用者;三是编研成果的提供利用,即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这三种方式,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式封闭的模式上,使得社会大众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当前,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很大程度上都会与互联网发生关联,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也因此产出着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档案共享技术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原地踏步踏,那么,显然无法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与社会大众的近距离互动,使得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源最终不得不成为一种摆设。

3 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路径分析

当前,整个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焕发更大的“可利用性”。

3.1 坚持固本强基,进一步夯实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资源配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等方面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群众文化艺术单位要审时度势,把档案管理和利用纳入领导职责和单位管理目标,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财政投入,将更多的配套资金投入到保护管理和维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上来。合理引入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实加强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单位的档案室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管设施。当然,除了财力物力的配置以外,最为重要的乃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选任和培养力度,提高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全面掌握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知识,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具备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为开发利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打下坚实基础。

3.2 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价值含量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价值。要从观念入手,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的档案服务意识,转变那种认为档案材料只有保管作用的思想,变消极保存观为积极利用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要充分考虑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的可欣赏性、可收藏性和可增值性,将群众文化档案的利用者及其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在满足利用者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要以需求助开发,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与外界的联系,建立专门的需求信息反馈处理机构,不断获得各种利用需求的信息。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所收藏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制成档案加工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并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及其需求变化来确定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产品的开发范围及开发程度。充分考虑公众使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的客观条件,满足其缩短查找档案、资料时间的需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文化艺术档案的畅通性和便利性。

3.3 坚持面向网络,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传播平台

在信息网络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必须依托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电子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信息化的群众文化意识档案加以组织、整理,将以纸质、音像、光盘为载体的传统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转化为电脑可以识别的模式并上传到网络。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场所建设,借助计算机网站让更多的利用者通过先进的互连网阅读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网络化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档案服务,切实加大对利用者注意力的网络化互动式吸引,为利用者创造一个开放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分享环境。当然,对于一些年代较久远或者体积规模巨大的实体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只能是进行实物展览等,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传播模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其高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固然带来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便捷与便利,但是网络安全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在技术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传播利用必须高度重视并时刻警惕因信息技术的漏洞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宫晓东.群众艺术档案工作特点初探.档案学通讯,2005(4).

2詹锐.“两个体系”建设重在强化档案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浙江档案,2009(6).

3程茜茜.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析.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4张建洁.浅谈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舞台,2011(6).

5许天娇.网络元素融入企业 群文品牌时尚多元.群文天地,2011(4).

6田丽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有效途径.黑龙江档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