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各国礼仪文化差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国礼仪文化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国礼仪文化差异

第1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中国-东盟;跨文化;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双方在商务贸易上的交流逐渐增多,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1]。但是,中国与东盟在商务礼仪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方的贸易合作,贸易双方必须要就中国-东盟的商务礼仪进行对比。以下本文就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在商务礼仪上的差异进行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一、中国的商务礼仪

我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迎送礼仪。即在商务贸易过程中对商务友人采取的欢迎仪式和欢送仪式。中国人对于合作对象均较为重视,因此对于每一位来访的合作对象或者商务友人,中方均会派遣相关人员举行迎送仪式,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欢迎。迎送礼仪中迎宾人员的服装、动作以及程序等均是重要的内容,要求从细节上体现我国的礼仪风范[2];第二,宴请礼仪。宴请礼仪一般用于重要活动场合,礼仪内容包括决定宴请的类型、进行社会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的安排等,是表达庆祝、恭贺、答谢等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友好往来;第三,会谈礼仪。会谈礼仪包括会谈的说话礼仪、合影礼仪、程序礼仪等;第四,谈判礼仪。谈判桌上也有属于自己的礼仪,例如,谈判需要准备的相关的事物、谈判场所以及谈判的程序等。

二、东盟各国的商务礼仪

东盟国家数量较多,虽然这些国家均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一员,但是各国在商务礼仪商业略有差异。首先,从见面礼仪来说。东盟常见的见面礼仪包括两种,一种为双手握手礼,另一种为合十礼。双手握手礼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等国家较为流行,双方见面后先寒暄问候,再相互握手,最后⑹址旁谧约旱男厍啊H绻双方辈分悬殊,则晚辈需要亲一下长辈的手,然后再将双手放在胸前[3]。合十礼流行于泰国、缅甸、老挝以及柬埔寨等国家,分为跪合十礼、坐合十礼以及站合十礼三种;其次,从宴请礼仪来看。东盟各国在宴请礼仪方面均要求能够根据客人的喜好来进行菜单的确认,避免出现菜单不符合客人胃口或者与客人的口味冲突的情况。具体来说,文莱的宴请礼仪中有一点较为特殊,即文莱全国禁酒,国人不允许在公共场合饮酒,外来游客以及17 岁以上的非穆斯林允许带少量酒。但是如果外来游客到文莱人家中做客,主人无法提供任何酒品,只能提供差点。为了避免“酒事”,客人被要求至少吃一点或者轻触茶点盘子。柬埔塞的宴请礼仪中禁止食用牛肉和其他大型动物肉。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同文莱相同,同样拒绝饮酒,含有酒精含量的饮料同样不行。此外,印度尼西亚禁止食用动物的血、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自死物以及猪肉等。在印度尼西亚就餐后需要在餐盘里剩下少许食物。老挝的宴请礼仪中,主人喜欢将食物如鱼头和鸡头先给客人,客人接受即是对主人的尊重。而饮酒顺序则相反,主人需要先饮,然后依次请客人饮。马来西亚居民同样禁止饮酒,少数印度人和穆斯林人有牛肉和猪肉等的禁忌。缅甸的宴请礼仪中,时间控制十分重要。缅甸人每天只吃两顿,并且在早上九点和下午五点之间饮食。菲律宾没有禁酒的习惯,相反菲律宾人非常喜欢喝啤酒和槟榔。在宴请过程中,客人需要在主人落座之后再就座。新加坡好饮茶,泰国喜欢用吸管喝白开水和加了冰块的饮料,越南人就餐前需要先向主人表示礼貌和谢意。

三、东盟各国商务活动的禁忌和技巧

文莱人性格较为温和,在餐桌上或者交谈中不会随便打断他人的说话,因此文莱的商务活动禁忌是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者大声说话。柬埔塞人习惯通过中介来进行友好地来往和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大型的公司,或者具有令人尊敬身份的人或公司来进行引荐。印度尼西亚人非常看重名片,要求客人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将名片发给对方,否则会受到主人的冷淡待遇。有求于印尼商人时,需要带上礼物,对方接受了就表示答应了[4]。接受他人的礼物时,要表示欣喜之情但是不能当面拆开礼物。老挝人不喜欢白色,不喜欢握手礼仪,因此中国人在于老挝人交流时先不要握手,点头微笑即可。马来西亚人习惯用右手交换名片,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但是要求中国贸易方能够先看一眼名片再收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星期二是缅甸人的商务活动禁忌时间,安排交易活动时应该要尽量避免在星期二,互赠礼物也要避免星期天这一天。菲律宾的商务禁忌是,对于菲律宾人的要求,对方不能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新加坡人的商务禁忌是禁止吸烟,不喜欢大排场,提倡节约。泰国人的商务活动时间有限制,确定了之后不宜再变动,越南人在商务活动中不喜欢对方发脾气或者批评自己,并且喜欢面对面的会见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商务礼仪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东盟各国也各有各的商务活动禁忌和技巧,因此中国在于东盟各国进行商务合作时必须要根据各国商务礼仪的不同进行应对,以便实现融洽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朱倩倩.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商务礼仪对比研究[J].视听,2015,03:211-212.

[2]唐妮.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禁忌的对比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76-77.

[3]韩慧如.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1:15-16.

第2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谈判;文化差异;策略

一、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之间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差异。当我们在与外商进行商务谈判时,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是语言因素而方便磋商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想要建立长远的贸易关系,最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并对其保持敏感。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没有信用,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金钱。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说话处处被动。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

等到合同签订以后,巴西代表平静下来,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上了美方的当,但已经晚了。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关于国际的商务谈判,其中就没有在谈判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并且应该想好一旦迟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是好,如何地应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对于文化差异的表现,我们也有过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语言、饮食、宗教三方面在差异中占的比例较大。其次,谈判风格、思维方式、做事风格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表明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都会继续存在。

一般而言,我们在面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我们以地区分类,把世界各国按洲分为几大块,在每一大块地区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作为代表分析该国或地区的主要文化特征。

二、各地区的特色

1.欧洲地区,以英国、德国为分析对象

英国商人的谈判风格:冷静持重,态度灵活,自信十足;十分注重礼仪,崇尚绅士风度;招待客人时间往往比较长;交谈话题尽量不要涉及政治色彩较浓的问题;少在夏季和圣诞节至元旦期间做生意,会谈要事先预约,赴约要准时;男士忌讳带有条纹的领带;忌讳以皇家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赠送礼品是普通的交往礼节;忌讳交谈时两膝张得过宽和翘二郎腿;回避“厕所”一词。

德国商人的谈判风格:自信、谨慎、保守、刻板、严谨;谈判前就准备得十分充分周到;讲究效率,思维富于系统性和逻辑性;自信而固执;崇尚契约,严守信用,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很强;非常守时。和英国人一样,德国人约会要事先预约,务必准时到场,此外,德国商人讲究节俭,反对浪费;忌讳四人交叉握手。

2.亚洲地区,以日本、俄罗斯为分析对象

日本商人的谈判风格:事前工作准备充分,计划性强,注重长远利益,善于开拓新的市场;人际关系专家,善于把生意人性化;团队精神和集团意识;日本商人在贸易活动中常有送礼的习惯;重视交换名片,强调非语言交际;忌讳在谈判过程中随意增加人数;忌讳代表团中用律师、会计师和其他职业顾问;非常讲面子,不愿对任何事情说“不”。

俄罗斯商人的谈判风格、礼仪与禁忌:拘谨、谨慎敏感,虽待人谦恭,但缺乏信任感;办事效率较低,但在谈判桌非常精明;很看重价格,不会接受首轮报价;尊重研究过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外商;比较重视仪表。

3.北美洲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分析对象

美国商人的谈判风格有以下特点: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态度诚恳,就事论事;重视效率,速战速决;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律师在谈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喜欢全线推进式的谈判风格;重视细节,讲究包装。同时美国人在谈判时也有一些礼仪和禁忌:时间观念很强;不宜再周六日及公定假日找美国商人洽谈;忌讳数字“13”、“星期五”及私人性质的问题。

加拿大商人的谈判礼仪与禁忌:见面或分手时要行握手礼,相互亲吻对方脸颊也是常用的礼节;约会要事先预约并准时;就餐要穿着得体,如被邀请做私人访问,应随身携带小礼品或鲜花。

4.非洲地区

非洲商人的谈判风格:从事商务谈判的人员对业务并不熟悉,洽谈时应把所有问题的所有细节都以书面确认,以免日后产生误解或发生纠纷;避免与“皮包商”做生意;切忌用左手。

三、应对策略

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我们也是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1.谈判之始,良好气氛的开始

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我们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局气氛。这主要是因为一开始就谈正事显得有点太过急切。为了能够谈判更好的进行,最好先在谈判开始前交流一下,营造一下气氛。这样一次谈判才能很好的进行下去。不过这个时间却是要把握的。我们就以美、日文化差异为例,美国人在谈判桌上会讨论一些与生意无关的话题,但他们这样做更多地是出于友好或礼貌而已,通常在五、六分钟以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相反在日本文化中,却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着力于先建立舒适的私人关系,然后再谈业务。因此我们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各户时,应当根据他们国家的特色来把握时间。不然不但不会有营造气氛的效果,反而会使得客户反感。

2.直入主题,交流信息与要求

而接下来双方开始进入正题。由于有了前面的寒暄,一般气氛会比较的好,在这个时候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信息与要求,就会使得大家更能静下心来谈。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要理解对方的讨价还价的方式。比如报盘中的价格虚头就会因文化而异,美国商人希望事情迅速地完结,所以他们的初次报盘往往与他们的实际要价比较接近。而日本则是在开始的时候会给予较为优惠的价格,但是后来随着各种要求的提出,他们的价格就会逐渐升高。所以我们要对各国的特色有所了解。

3.双方攻坚,矛盾的高发区

而在了解了双方的信息与要求之后,双方就会进入攻坚阶段。每一方都想说服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也是矛盾最容易产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最应该注意文化差异这一问题。所以双方都应该尽量选择简单、明确的言语,并且坦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应避免使用容易引起对方误解的模棱两可的含混语言。在态度与方法的选择上,谈判双方也要做到不卑不亢,双方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事不对人,即使在个别问题上出现分歧,也应该坚持“和为贵”的原则。这一点在面对日本客户是显得尤为重要。在日本文化中,比较放肆或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导致丢面子并破坏重要的个人关系,这可能会破坏谈判。

4.谈判之终,收尾亦需谨慎

在我们谈判完了之后,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需要慎重。成功了,我们若是在最后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谈判破裂,那就得不偿失了。

四、总结

因此,我们对于文化差异的影响,最大的策略便是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主,在接下来的时间谨慎对待为辅。一般在开头有良好的气氛,双方总会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之后后面谨慎对待,不触犯太大的禁忌,那么文化差异对于我们的商务谈判也将无能为力了。当然,为了能使谈判顺利进行,谈判的操作者――谈判双方就应该重视对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及历史的学习,将文化差异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在谈判之前,共同为谈判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有利于双方的环境,使得双方都能够取得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1]baike.省略/view/1351245.htm.

[2]邓绍建.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J].

[3]李道魁.现代礼仪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 文化差异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活力逐渐被激发,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运行、贸易交往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同时,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一、文化与文化差异

世界各国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体地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地域内人类群体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上,也体现在它们的社会制度、政治与经济制度上。因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类群体保持思想、行动上一致的一种整体力量,它排斥与这种力量相反的任何东西。

文化差异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主要是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主观上则是人文历史因素的作用。自然地理因素,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土壤、动物和植物等。人文历史因素,是指人类自身长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技术和法律等因素。

二、文化差异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文化,就像鱼在水中畅游但却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旦离开了水,暴露在空气中时,才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死亡。相似地,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中,人们只是模糊地意识到文化的存在,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自己的文化环境以外时,才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1.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对时间、变革、物质财富、风险等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明智的做法是预先了解当地购买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并据此设计产品和组织推销。价值观不同,人们的消费倾向也有区别。西方国家许多人追求个人生活的最大自由,注重现实生活的感官享受,及时享乐,花钱痛快。而东方人则讲究节俭、朴素,为未来的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在收入相等情况下,储蓄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2.语言文字的差异。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思想最基本的工具,是文化差异中显性的部分。企业在同东道国打交道时,经常会碰到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使跨国营销出现困难。我国产品在出口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反面案例。中国的著名牙膏品牌“蓝天”直译成英文“Blue Sky”,而这在英语俚语中是“呆坏帐”的意思,与中文的美好含义大相径庭,销路自然不好。在国际贸易中,了解东道国的语言习惯必不可少。营销人员要充分了解语言文字的差异,在向顾客介绍产品以及了解顾客的需求时都要用顾客所熟悉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选择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

3.风俗习惯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们自发形成的习惯行为模式,是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消费习惯、婚丧习惯、节日习俗、经商习俗、礼仪等。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同时也渗透到国际商务活动中,这就为跨国投资与经营带来了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机会。例如,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祝形式。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欧美许多国家有圣诞节、狂欢节、复活节、感恩节;日本人有成人节、女孩节;世界各国还有五花八门的食品节、服装节等等。

这些节日期间往往是人们购物的高峰,企业应事先了解节日有关情况,抓住时机,扩大销售。中国有句古话:“入门问禁,入国问俗,入境问讳”。进入国际市场,到异国开展营销活动,也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这包括商务方面的传统习惯,也包括礼仪、信仰等,对此都要深入调查了解。

4.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非常大,宗教信仰的破坏有时候会导致民族冲突。企业要进入东道国, 必须严格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尤其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更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信仰,它是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5.审美观念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审美意识、审美方法和审美习惯。理解、把握某一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念,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对产品式样、规格、色彩、品种装潢、包装等的选择,的确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色彩的偏好和禁忌是各国文化和审美历史积淀的结果。比如,远东一些地区把白色看成是丧事的象征。摩洛哥人认为白色象征贫困,人们生活再艰苦,也不穿白色衣服,而要穿花色衣服。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坦率,是新娘结婚礼服的颜色。由此可见,若选了不合适的产品色彩或包装色调,可能会失去许多买主。

三、应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面对无形的文化差异,靠一种文化完全地压制或征服另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减小文化差异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文化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阶段,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文化的差异障碍。

1.正视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客观、普遍存在着。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 首先必须正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承认文化的异同性,并在实际贸易过程中对文化差异采取积极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另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比较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还可以把文化差异理解为一种贸易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文化环境的因素,,共谋发展。

2.文化相容策略。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却并不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 美国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巨大成功可谓是运用跨文化优势,实现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2)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虽然跨国公司中的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两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摩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3.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为了消除文化差异,最宏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文化是有传统的,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只要人们不懈努力,文化大融合的一天终究会到来。近期中国举办的几次国际性的文化展览盛况空前,充分说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可以被人类所共赏的。通过这些文化展览的成功举办,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一定会加深,更会增加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喜爱,最后带动中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销量的上升。

4.掌握跨文化商务技巧。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些能力与国际贸易的成功与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训。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务人才来说,应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课程以及实践机会。

总之,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甚至决定了销售方在东道国销售的成功与否。为了消除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采取一定的策略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海战 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5)。

[2]白玲 吕东峰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互补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 11): 48- 51。

[3]金蕊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6)。

[4]王玉平 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文化因素[M].大连: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06)。

第4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介绍:一、商务环境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参与的各类国际性事务也日益增多,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中国人民已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沟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跨文化交流。其实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要促成商业活动的成功,活动参与方就必须事先了解对方的文化,否则就可能因为一些局部细节的文化差异而产生分歧。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除了充当语言媒介的作用,还传递文化信息,达到在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而翻译更是桥梁纽带。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应当结合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技能的同时,提高商务文化意识。一般来讲,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两个主要错误。对于语音、语法上的错误,大部分人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语用方面的错误导致产生文化、心理上的歧义,就会造成交流上的失败。例如,在经贸谈判中,德国人需拟定一项清晰务实的谈判议程,严格遵守谈判时间表;美国人比较直接,会迅速进入谈判主题,避免冗长的铺垫和试探;拉美和地中海国家则先社交,后工作;在阿拉伯世界,谈判被认为是社交活动,讨价还价是他们欢乐生活的一部分;日本人却很注重言辞和行为上的礼貌,往往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谈判,容易令对手迷失方向;而中国人一般表现比较内敛、隐忍,倾向于照顾对方的情绪或“面子”,谈判会从大局出发,尽量达成双方共赢的目标。 

二、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欧美文化重视实用,而中国人更注重人际关系。欧美人认为朋友是朋友,商业是商业,投桃报李的事对他们来说事难以理解的。而在加拿大和中国,商人通常会受到VIP贵宾般的待遇,机场接送,美食款待等热情欢迎,但在欧美中国商人则得不到类似的回报,令人失落。在商务交流的过程中,受环境、气候、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交流人员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冲突。首先,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直觉思维和归纳思维,而西方人具有较强的判断思维、逻辑思维等。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但会影响到人的行为活动,还会对两者之间的沟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受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产生文化冲突,在商务交流的过程中,交流人员要尽量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和尊重的良好合作气氛。在遵守基本礼仪的基础上,了解对方的文化,包容自身与对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抓住机会向对方宣传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确保双方有效的沟通,并且顺便宣传本国文化,对商务活动的成功开展产生极大的帮助。一般来说,欧美人认为中国的文化属于“集体型”的,而他们则属于“个人型”的。 

三、跨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第一,礼仪习俗差异。例如,在英语学习中中国人习惯一些问候语“What isyourname?”和“Howoldareyou?”等,但在商务交流中使用这类句子会被外方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姓名和年龄是个人隐私,不能随意泄露而中国人却觉得了解对方姓名年龄显得更亲近些。这些不同文化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极易造成双方的误解,导致交流活动的失败。第二,象征意义差异。在不同国家,对于数字、颜色、动物等事物象征意义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比如在中国“9”代表着长长久久,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是褒义;而在日本,“9”与苦的发音相似,需避讳。又如,龙在中国是吉祥的图腾、权威等的象征,是无上的荣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然而在西方,龙是邪恶、残暴、黑暗的象征,是贬义的,正好背道而驰,与中国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在商务谈判中若不重视跨文化差异的存在,交流活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失败。 

四、商务谈判和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对策:在经贸谈判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跨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小跨文化差异对交流沟通的影响,商务翻译人员需要重视和正确对待跨文化差异。首先,在翻译传达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对谈判的语境条件有所了解,其次是交际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在利益方面,中方以谦逊为美德,贬低自身、赞扬他人。然在西方文化中,当其受到赞美时会欣然接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因此,在商务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采取谦逊的态度,避免否定方式的使用,确保彼此交流的顺畅友好。此外,汉语中的礼貌用语有些不可以直接翻译成英语,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西方人无法理解翻译的内容,进而影响双方交流。其次,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自身的喜好和习惯作为交流的基础,以至严重影响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商务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一定要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以对方的文化作为判断标准,进而体现出尊敬、友好的态度,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之,跨文化因素是不可避免的,翻译人员要合理对待双方文化上的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尊重他国文化,使其他國家在与中国商务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外贸谈判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协商沟通技巧,尊重和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习俗禁忌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结语:综上所述,在商务沟通和谈判中,跨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外贸和翻译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对双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保障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中日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政治习惯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13-01

日本与中国是近邻,同时,日本和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随着近来两国之间的交流频繁增加,因此,研究中日文化差异性就有其必要性。

1 中日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记录文化、反映文化、储存文化、传播文化。人们通过语言交流,有效地表达出文化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语言交流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文化交流。不同的国家其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中日在语言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思维和认识的差异性。由于受不同文化熏陶,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就会出现差异,进而,人们的思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认识的因素主要要有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知识能力,而这些因素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龟”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其意味着健康长寿,而且可以发现至今为此,我国的的一些寺庙中仍然饲养着乌龟。但是龟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胆小怕事”等负面意思。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则不然。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的名字中经常都会带有一个“龟”字,比如:“龟田”、“龟井”等,因为,龟在日本文化中仅仅代表健康长寿,对于日本人民来讲,龟是一个非常吉利的词。

其次,特殊文化语言表达式的差异性。所谓特殊语言也可以称之文化局限语言,简单来讲,就是不能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其真实含义,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才能加以说明。比如:“乱花钱”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主要是指导人们乱花钱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挥金如土来表述,在这里我们把钱比作了土,因为,在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所以在中国人民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土地是用之不竭的。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其把“乱花钱”则通常用“把钱像热水一样使用”,因为我们知道,在日本其火山较多,国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温泉资源,所以,在他们的思维里,热水是丰富的,也是不为奇的。

还有,中日禁忌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一样,其都有很多不吉利的语言,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这些不吉利的语言和词语,就需要改变其表达方式。在中国,人们最为忌讳的一个词语就是“死”,通常情况下,会用“逝世”、“去世”、“百年之后”、“辞世”等等来表述,另外,还有通过不同的发音来表述禁忌词语。百在日本文化中,他们也会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比如:如“死ぬ”这个词通常会被“なおる”代替。

2 中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与其生活国度与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

首先,中日饮食习惯的差异性。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是“宁剩勿少”,认为饭桌上所剩下的越多,也就越能显示也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另外,中国的菜属于美味型菜肴,其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且中国的菜系还分为炒、爆、烧、蒸、 煮、等各种做法,这也是日本料理所望呈莫及的,而且在做中国菜的时候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火候”,中国菜可称之为是种类繁多、做工精细,令人目不暇接。而日本人待客,其通常是恰到好处,既可以让客人吃饱,又不会剩下饭菜,否则的话,则是一种浪费。日本的料理讲究的是“鲜、奇、新”,注重荤素搭配, 而且其盛饭的餐具也会根据菜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择,从而来增加其自然感。由于日本人大都喜欢清淡的口味,通常情况下,其都是将生食和食物放入水中煮食,因此,“煮文化”就是对日本文化的最好表述。

其次,中日饮酒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的酒文化同其茶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正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所以中国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除了请客吃饭,还有劝酒畅饮,佳肴美酒,以示诚心。而且在中国的酒文化中,酒还有另外层面的解释,中国自古有着“诗酒不分家”之说,古往今来的诗篇中,有诸多国事、天下事、家事与酒文化的渊源。在日本文化中,其酒类也不少,其中以清酒最为著名。日本人也喜欢喝酒,但是日本的喝酒与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而且日本人在喝酒时,不会涉及到友人之间的正经事话题,所以他们在喝酒时极为表面和谨慎,这与中国的喝酒办事的世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还有,中日礼仪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其礼仪文化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礼仪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伦理,这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决定的,因为在儒文化中,其主要强调的就是社会伦理思想,而并不是治国理论,它是以封建社会伦理观作为出发点,站在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用道德意识规范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而在日本的礼仪文化中,其主要强调的是“和”,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本质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思想有着一定融合性,但是日本人更讲究的是安守本分,而中国人其讲究的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所以,通常情况下,其主要用客观陈述句来讲,这就是中日礼仪文化表达的差别。

3 中日政治习惯的差异性

如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方面,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日本文化具有吸收性的特点,所以日本文化也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与此同时,加上其创新发展,因此,造就了中日政治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人的道德意识里,其是非标准和原则非常明确,一般而言,其评价善恶的标准就是“仁”,但是,相比之上,日本人的原则和标准则比较模糊,所以其核心思想也会有所不同,其着重强调的是“忠”,因此,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面和策略,这也就决定了两国人民对战争的态度的不同。比如:日本发动的,在中国人看来,其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恶劣,认为日本应作也反省和道歉,但是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其道德观使其不愿意去真心道歉,因此,才会发生了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另外,对中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其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中国的外交政策讲究的是“和而不同”,与周边环境和平相处,但是日本人的“和”却是以牺牲首创精神和多样性为代价,强调高度同质性、强调整体划一,要求全社会人员要为国家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与个性,这就是其“和”的灵魂。

4 总结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关系的发展,这此差异性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另外,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还远不止这些,因此,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在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创新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宋秋芝,刘志海.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 文化研究,2011,(02)

第6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第7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关键词】差异;英语;中西企业;文化;交流

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的人才资源短缺(指高级管理人才),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及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三百家在中国开设分公司,都主张在中国对其使用国际一流企业的要求,而且转向利用外国高级管理人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难同国外的管理人员竞争。 这就需要商务英语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让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跨文化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明确英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当今的中国已正式步入国际化,机遇、挑战和生存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英语逐渐的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通行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国民的重视,全国全社会都在学英语,英语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者来说,英语在他们肩上的担子是不轻的。因为领导者往往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很少关注,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组织能具备全面的能力。一般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问题抉择能力,这些能力则将决定你在今后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对英语有一个重新、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和怎样更好的去利用和发挥它极大的作用。

二、如何掌握英语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的技能

我们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与合作中,应掌握的技能包括;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环境能力、建立关系能力、思维能力、礼仪端庄能力、善于交际能力和问题决策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国际贸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这些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中得到磨练和验证,实践所得经验和学习培训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可以看出的是,商务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都不是英语,这就使彼此地交流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易懂英语词汇、清晰的口语来表达,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来表达。若谈判者一方能清楚、快速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对商务谈判者来说,就非常容易的继续交流并合作下去。

如何做,我们才能更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持积极乐观、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要理解双方在文化、风俗习惯、地域差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间的差异,并关注两国文化差异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的掌握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工作交往中,理解各自文化的差异,不要拿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要求对方。还应积极的探索与发现各国文化差异的共同之处,促使跨文化商务谈判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同时,还要加强自身适应各国不同文化的本领。首次面对各国不同文化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文化冲突,一时很难理解与适应。此时,应积极的去理解并适应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尽快认识并了解其差异的根源所在,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就要求交际者在商务谈判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提前熟悉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信念,尽可能地了解并认识到双方的文化差异,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克服英语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误区

在中外跨文化的交流中,非语言性文化与语言性文化相比,不仅更直观,而且还更全面。通过实验测试得出结论,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而在不同文化体中,身势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体态语又被称作“身体语言”,意思为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说明动向的主要沟通方式,包括手势、仪态、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方式。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手势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一个“好的(Okay)”手势,在美国表示好的,而在法国却表示“为零”或者“毫无价值”。因此在中外跨文化交流谈判工作中,手势语更要谨慎使用。在中外跨文化的商务谈判工作中,他们同样也可以传递和表达各种信息。客体语意思为与人体有关的体貌、服饰、饰物、气味、字迹等所表达和传递的交际信息。例如,国际间的跨文化商务谈判工作活动中,十字形的挂件预示着不吉利的预兆。环境语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空间、时间与室内中的标识、颜色、灯光、气味等。例如,中国人对体积大小通常没有更多的要求,人们能够忍受狭小的空间,甚至容忍拥挤;而在西方人看来,根本无法接受近距离的接触。一旦发生阻塞、拥挤的情况,他们首先会选择回避一下。

另外,文化迁移也是避免预设差异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预设差异就是要保持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思想。我们必须要拥有先有观念,这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把这些观念当成是预设差异的一种假设,需认真阅读并思索接受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并随时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照这样看来,我们就能在实践中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

总之,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要做一个有优秀品质的交际者,但要求我们把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当作是第一要任,做到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把我们的创业素质充分展示出来,才能让我们的英语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也有一个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柳青军,李娟.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第8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东西方商务冲突只是两种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能以某一文化价值观念作为评判的准则、衡量的标准。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首先要克服民族中心论。如果以本国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思维模式去观察事物、评价工作、经营商务,不仅会使文化冲突难以调解,新的矛盾还会接踵而至。

在国际商务中,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和对商务沟通、合作的负面影响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著名国际商务学者David Ricks,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造成失败的事例编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ma-fional Business Blunders)一书,这些失败和教训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管理人员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应该说,大多数国际商务人士知道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总是因为身处本国文化之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此笔者将重点谈谈三种主要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沟通。

一、价值观差异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其核心价值观是“仁”,在“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主张弘扬“和为贵”的价值观,“和”的含义是承认差别,包容差别,缩小差别。这种价值观在国际交往之中,则会出现为了避免冲突,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关键。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崇尚个人奋斗,追求独立和自由,整个社会极力推崇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集体主义,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虚心”、“谦让”是公认的美德。但在与不同国家的人的商务合作中或是在外资企业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谦虚,不主动去表现个人的能力,他会被认为没自信。因此,你必须有“进攻性”(即成功欲望、竞争意识和求胜能力),要在有理的前提下坚持原则;如果无为让步,很容易失去威信。

这种价值观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有充分的体现。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果拍板者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二、思维和行为方式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而欧美人以线性思维见长,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其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从商务谈判中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反映到谈判桌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也就是说先明确谈判的总体原则,然后再对具体的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也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在细节上他们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易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接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问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比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日本的文化教化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和于服从集体的意愿。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任何聚会和商务谈判,如果是在这样的感觉和气氛下进行的,那么它将存在一种平衡,一切也就进行的很顺利。

正因为如此,日本人的谈判决策非常有特点,绝大部分美国人和欧洲人都认为日本人的决策时间很长,究竟为什么,这就是群体意识的影响。日本人在提出建议之前,必须与公司的其他部分和成员商量决定,这个过程十分繁琐。日本人决策如果涉及到制造产品的车间,那么决策的酝

酿就从车间做起,一层层向上反馈,直到公司决策层反复讨论协商,如果谈判过程协商的内容与他们原定的目标又有出入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一程序又要重复一番。

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了解日本人谈判风格,不是个人拍板决策,即使是授与谈判代表有签署协议的权力,那么合同书的条款也是集体商议的结果。谈判过程具体内容的洽商反馈到日本公司的总部。所以,当成文的协议在公司里被传阅了一遍之后,它就已经是各部门都同意的集体决定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做决策费时较长,但一旦决定下来,行动却十分迅速。

三、宗教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各国的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不同,民族历史不同,因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会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它们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事实。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非语言障碍,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正是因为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惯例,这些惯例就是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欧美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如果事先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被拜访者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

又如,象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其凝聚力的核心是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虽然对这些你不必要精通和信奉,但当你到这些国家访问洽商时,做些基本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遇到斋月,阿拉伯人在太阳落山之前,既不吃也不喝。你也要做到入乡随俗,尽量避免接触食物和茶,如果主人把这些放在待客的房间里,你也要表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习俗。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忌特别多,酒是绝对不能饮的,自然,酒也不能作为礼品馈赠。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人们相互接触的行为举止之中,如果处理不得当,也许什么生意都谈不成。我们只有了解了诸如此类的差异,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这里只略举几例。

――在很多国家,握手是最常见的见面问候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在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左手被视为做清洁工作的,因而也是不干净的,只有右手可以用来接触他人;而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

――外国人收到礼物,会马上当面打开,表示感谢的同时连声说好;中国人收到礼物,放在一旁,看也不看(怕别人说他贪心),但这种行为在欧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或者被误解为你不喜欢他的礼物,这无疑构成了一种沟通障碍。

――美国人通常用大拇指及食指环绕起一个圆圈表示“OK,没问题”;同样的手势对日本人是“钱”的意思,在商谈中,如果一个日本人使用这个手势而你点头同意的话,意味着他将等待着你支付给他一定的现金;而对法国人来说,这个手势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这个手势是极低俗的。

――在英国,把一件事情“列入议事日程”意味着把它拿出来加以讨论;而在美国,同句话却是暂停关于这件事的讨论,而且可能是无期限暂停。

第9篇:各国礼仪文化差异范文

传统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世界范围内流通最广泛的语言种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时候,必须要辅以文化教学,学习者在深入了解“以英语为语言的国家文化”后,才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英语魅力。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对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传统文化;英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在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一直非常重视。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所容纳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茶文化是英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视角,开始英语文化教学,势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以及语言驾驭能力,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都会有所促进。

1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1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语言作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首先,语言是用来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载体,是文化流传至今的工具。语言作为媒体符号的一种,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与语言紧密相连。在英语系统中,将红茶称之为“blacktea”,直接翻译成中文,实际上是“黑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由于最初红茶从中国福建武夷传入英国的时候,这种茶叶的外表颜色是黑色,故将其称之为“blacktea”,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到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英国人重视茶叶本身的颜色,而中国人则重视茶汤的颜色。所以说从语言能够看到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准。

1.2文化是语言实现价值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标志,而文化则是语言价值得以实现的载体。中国文化是经由语言记录,语言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语言记录拥有具体的记录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情感、事业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中国文化必须要借助语言才能够表现出来。同时,人们在进行交流或者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都是通过语言实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创造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以茶文化为例,它具有巨大的包容力,不仅可以吸纳众多外来文化,为自己所用。而且也可以被其他文化所吸纳,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总之,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辅助,恰当辅以文化背景,学生们的语感、语境才能够更好。

2中西方茶文化差异

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目前世界各国的茶文化都是由中国茶文化衍生、发展、变化而来的。在茶文化从中国传播到西方国家的过程中,受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西茶文化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下面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具体分析:从中西茶文化差异来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饮用方式以及社交礼仪方面的不同。首先,中国人饮茶非常简单,一般都是清茶一杯,不会添加任何辅料,有些考究的人,会使用专门的茶具,在煮茶、泡茶的顺序上十分讲究。随便什么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围坐一起,品茗畅谈,这就是最为简单的中国茶文化的应用方式以及社交礼仪。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饮茶方式各不相同,并且各具特色。我国少数民族饮茶,往往会加入一些奶、糖等辅料一同饮用。汉族居民则是以“清饮”为主,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因此“清饮”是中国大部分人饮茶的方式。如果追溯我国茶文化的起源,最初发于神农,而后兴盛于唐代,在宋代得到更加的普及。在唐宋时期,“煮茶”是最为流行的做法,到了明清两代则以“泡茶”为主,由于中国人热爱“清饮”,所以对水质要求很高。最后,中国人饮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都是闲暇之时,兴致所致。其次,西方国家以英国为代表,英国人饮茶以“混引”为主,喝茶的时候,会将奶、糖等辅料加入茶汤,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辅料。另外英国人热衷“红茶”,英国人每天都会喝茶,喝茶已经成为了他们一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他们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英国人生活品位的象征。从这些内容来看,茶文化传入英国之后,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被赋予了鲜明的西方特征。英国人也会邀请朋友一同喝茶,但是与中国人不同,英国人会准备各种点心,与茶品一同食用,他们将其称之为“茶会”。英国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茶文化,英国人对茶的坚持,主要是体现在对生活的享受以及人际交往需求等方面。最后,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在茶道精神的体现上也存在很多差异。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包容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内涵以及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内涵。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核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茶道内涵极为丰富,当代茶道精神以“和”为核心,倡导和谐、平和,以和为贵。而西方茶道精髓与中国则完全不同,他们比较重视饮茶的形式,将饮茶视为品味的象征。

3中西茶文化差异下的传统文化英语教学策略

3.1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我国教育体系中引入英语教学是在20世纪后期,英语教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是架空的教学,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后,学生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同时在语境、语感也会越来越好。以英国为例,英国是西方国家中茶文化发展最快速,体系最完善的国家,正是因为英国人热爱饮茶,视茶为时尚、最健康的饮品,因此茶叶自传入英国以来,就迅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进而形成了非常具有英国特色的英式茶文化。而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自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拥有四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其中蕴藏了太多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世界范围来看,即便是英国,其茶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难免会受到中国的影响,红茶在英国大范围普及,英国才演变成今天以红茶为主的品饮文化,而英语作为英国人的母语,在以整个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发展条件下,茶文化的渗透,必然会带给英语巨大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将中英茶文化作为媒介,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以及语感、语境分析能力等等,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这个契机,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在理论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巨大提升,才能够不断成长为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2茶文化在英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落实

为了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效率,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将文化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设计,学生在文化情境中体悟英语词汇的内涵和使用方法,语言驾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会因此而进步。首先,英语教师要以中西文化的差异作为基础,将中西文化比较分析,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由于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交际风格以及行为模式也存在巨大差异,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国与西方国家茶文化的不同展现给学生。上文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显著差异已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文化认知结构,掌握双方语言体系中交际规范、词汇使用方法以及句法之间的不同,进而解决很多实际交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以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差异为例,英语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有意识的将这些具有差异的茶文化只是引入课堂,如“听力教学”,新词汇结合茶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像blacktea,softdrinks等词汇充分反映了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通过为学生讲解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英国人的语言习惯,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和使用方法。这样在听取“听力材料”的时候,才会更准确、更快速的理解对话的意思,其次,在英语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做好文化导入设计,由于英语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属于外来文化,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吸收,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桥梁,因此文化导入就成为了文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英语教育领域的相关学者提出:文化导入分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个层次是语言知识结构的导入,在导入这个部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消除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认知障碍,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传递给学生。第二个层次是系统地导入文化知识,以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将重点、难点有条理地归纳;最后一个层次是导入广泛的文化内容,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传统等等。这些内容丰富了英语文化教学课堂,使学生摆脱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学习,尤其是各种传统民族文化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茶文化中有关饮茶习惯的对话和文学段落等等。“dishoftea”这种短语,在英国都非常常见,还有成语“foralltheteainChi-na”,这一句体现了中国茶文化对于英国茶文化的影响,也肯定了中国茶叶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影响。正是因为茶文化发源于中国,而茶叶也是从中国进口的,虽然目前茶叶已经十分普及,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国家依旧将茶叶视为比较珍贵的物品。它也象征着一种财富。而“alltheteainChina”就是代表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结束语

基于中西茶文化的英语传统文化教学,会使英语教学效率更高,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文化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差异下的英语传统文化教学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作者:廖宁芳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甄秀玲.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与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关系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5):24-26

[2]郭丽杰,金月.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12-13

[3]莫小满,王晓惠.教学技能大赛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英语广场.2016(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