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信息技术

第1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信息技术课在当今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目前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信息技术》这本教材,除了理论知识的介绍外,还大量引入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方面和Pascal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本教材,很好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网络基本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播放信息,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这门课程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一些基本技能,从而能自主运用。

从教材的内容可知,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引入了编程和操作系统等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多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及调试编译程序等。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两年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应用到的一些教学模式。

一、对教材的处理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一年级,利用上课的时间,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全校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二、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增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意识,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室之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社会实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分配给学生难易适当,符合其心理特点而又富有创意的任务,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类方法主要包括:

1.成果驱动

这是教师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展示优秀或完整的作品,使学生对有关软件、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加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能出色地吸引并指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2.情感驱动

此类任务驱动的出发点主要以某种情境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问题产生共识,自愿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理及思想。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就某种社会现象:做文明小公民、申奥等开展小报、网页、电脑绘画展示等。这些都是从他们的情感角度出发,来驱使其自主探索、学习。

3.生活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此类任务驱动的出发点也正是集中在这里,它围绕生活所需技能进行目标驱使,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有兴趣的任务,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信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良好途径。

4.讲授法教学

讲授法教学在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包含的内容就很广泛,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得很详细,毕竟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二)演示法教学

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讲授法教学,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漫画,一个已经做好的程序做演示,学生可以从紧张的讲授法教学中转移注意力,进行适当的放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角色互换式教学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讲一节课,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也能激发学生去充分地准备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四)启发式教学

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技能,

强化信息技术处理的意识和能力,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能力。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

高中信息技术重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践为主,在课堂上少讲理论知识,多引发学生参与试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旦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技能,也就会渐渐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可挑选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主流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Word中如何插入图片知识内容时,可提前预备一些学生参加的团体活动,如学校运动会、足球赛、辩论会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辑描述文字,最后将图片以各种插入方式展现在Word文档中,并组织学生对插入效果进行比较,有选择地引入不同插入图片效果的内容;在讲解Excel函数操作时,可以根据数学课堂上的有关统计函数教学内容作为例子来进行讲解,体现Excel函数计算的能力。这些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其他科目内容的理解,促进学习。通过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一种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项目教学法

模仿、灌输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不可取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会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构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果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技能,就会在社会洪流中被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创设实践项目,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指导者转变,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选定实用而且优秀的教学项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项目、导入情境、分组探究、点评过程和总结分析。首先,项目本身必须包含全部教学大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多项知识点有机结合;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项目,所选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共鸣;最后,项目实施的过程要利于考核与评价。教师要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适当的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对项目具体要求及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完整且有序,并适时根据项目进程进行点评和说明。在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项目教学法可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层,设立不同难度的项目给相应的学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保持积极钻研的兴趣和动力;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简单项目的操作巩固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保持积极主动的欲望。

三、利用高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动画、视频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参与教学,巧妙地应用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的软件资源辅助解决“学生难懂,老师难讲”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课堂体验,既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作用,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实验室、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获取更多、更直观的知识和技能。

四、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课堂,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收到评价后也会有所反思,对于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进行对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针对性。然而评价就像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当的评价则会对学生起到抑制的作用。

对学生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应该注意评价语言的优雅性、艺术性,学生尽管已经接近成年,承受能力还是不如成年人,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在积极的、正面的问题上多做鼓励,错误的问题在进行评价时应该使用温和而又富有激励性的

语言。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需要各位教师不懈努力,丰富并改善教学方案,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认真地执行兴趣教学、高效课堂的目标,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磊.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J].成功:教育,2012(8):179.

第3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以兴趣为主导授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Authorware的课程中,在太阳从山的一边升起到另一边落下的制作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下,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发现这门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Authorware这个软件在生活中的运用视频,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用心,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适度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的课程,最终的应用也离不开动手操作,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应试压力等原因,很多信息技术课程被简化成理论教学,这显然是不对的。例如,在Flas制作的教学中,关于菜单、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练之后,我事先把几个制作好的Flas源文件,共享给学生。上课时,改变传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打开这些源文件,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探究源文件,而教师就引导他们查看每个源文件有几个组件、几个图层,每一帧、每一个对象参数如何设置。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三、互助合作学习

第4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学科结合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72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经济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甚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交流也难分难舍,成为人们传播和收获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具备最新的信息意识是一位现代社会人才必须拥有的素质。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从基础做起,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脱离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接触时期,学生对于电脑和互联网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而这个时候学习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详细谈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自身有其学科特点和优势。信息技术教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拓展具有很好的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存在区别,它是既抽象又具体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如果难以理解,就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完成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具有很好的推动效果。

第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够很容易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实践,因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排斥,甚至还带着好奇心和主动性来参与,这对于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自主性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第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以及特长,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因为有不少学生本身可能不是很喜欢学习文化课,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操作以及电脑知识懂得比较多,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发展学生的个别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逐步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和空间。

第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在学校单纯依靠课本和教师来接受知识是很有限的,但是借助于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借助于网络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拓展知识范围,从而获得自身的不断提升,这是其他学科课程教学难以企及的。由此可见,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高中信息技术之所以重要还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其他学科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甚至近几年,其他学科教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一,信息技术教学和语文结合。语文学习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而这需要教师建立文学或者情感语境,有时候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是难以达到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为学生展示生动活泼或者真实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理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例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尤其是化学和物理学科,这是属于科学性和实验性非常强大学科,有些实验和探究受到时间、地点、材料甚至能力的局限,教师无法为学生展示,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或者虚拟技术的设置,学生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观看效果,加深印象,甚至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冲动,促进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还有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互相补充,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结构,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贯通,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启发作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不仅自身具有极强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整个高中学科教学都具有促进作用,不可或缺。

再者,建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真正不能缺失的原因之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内容之外,实际上此阶段学生真正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真正重要的也是最具有战略性长远性意义的是,学生此阶段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来信息意识,也就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具有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想法,这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

第一,建立信息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教学的完善,高中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而内容也获得了丰富,学生有时候在家里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或者互联网与教师和同学及时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信息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深入,信息技术发展与各行各业产生密切的关系,学生必须具备信息意识,今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求,对学生的今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信息意识对高中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今后的素质培养极为重要,这也就凸显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实践操作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凸显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课本教学,学生看看课本就能具备分析、统计信息的能力,那么高中信息技术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和挑战了,也正是实际的应用才真正富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真正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5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一、课程地位有明显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而原有的课程纲要是单独颁发施行的,只是强调“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实际上不少学校将其作为“副课”。

二、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与原课程纲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拓展与深化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五个模块。

新增部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

压缩与淘汰部分: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内容适当补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之中。

三、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四、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五、课程目标体系有变化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重心偏向注重学习过程,共同构建信息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培养锻炼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与管理的能力;对信息及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协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新思想,新理念,新标准的学习中,不免有些问题心里还存有疑惑,不甚明了,与大家一起共勉。

1、“非零起点”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免成了“空中楼阁”,这就难免事实上还要从“零起点”去考虑问题。信息技术课和其它课不同,它需要电脑作为工具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城市与农村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差异很大。城市的学生条件好,接触电脑的时间早,学校大多从小学就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农村的学生,由于自身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而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是在继承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有许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都不讲了,那么必修模块的教学在现有课时和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以学论教?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

2、教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学习课目。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选修课存在很大的弹性,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自我地学习、自我更新。仅仅依靠教师去摸索、尝试,恐怕教改质量是要大打折扣的。快速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怎么解决?

3、选修模块

课改加大了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讲课的灵活性大了,的确容易激发起教学双方的兴趣。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比如信息技术新课标虽然规定了5个选修系列,但是,每个系列的模块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考核?老师按自己所长报出的选修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时如果厚此而薄彼,学校该怎样排课和协调?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这与巩固基础的初衷有些矛盾。

4、评价方式

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将面临更大的改革。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以及模式等都需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使得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变革。而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校缺乏重视、学生基础较差等。因此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问题;策略

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基础教育资金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缺乏基础教育资金,是制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也逐渐提升了高中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教育投入的程度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资金是其改革存在的首要问题。而由于教育资金相对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还相对过于陈旧,这极大地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 缺乏配套的教育人才

在高中信息技g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配套的教育人才,也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受到了限制。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负责教育教学的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需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理念加以认识和掌握。而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意识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且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教育理念,仅有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知识有比较深刻的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 缺乏配套的教学设施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配套设施相对较为缺乏,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存在较大的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设施设备不齐全,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很好的传递给学生们,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可以看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资金、人才、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有效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改革思想。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想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信息技术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学改革思想。经过长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依靠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事、物、人全部投入进去,才能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信息化环境。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想、目标以及功能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非常多,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或者通过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都需要根据教师的认知角度、教学适用的对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适当的改革。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衡量其改革效果的唯一标准,则是能否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即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来掌握更多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原则以及教学的目标,在讲解一些操作性、过程性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般通过分层教学法、探究法以及任务驱动法等,来改革传统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质量。

(二) 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进行适当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基础性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以及发展性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不同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对教学过程以及课堂训练进行精心设计,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以及动手操作等。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适用性。

(三) 教学组织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同时对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一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个别化指导、小组学习、班级授课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以及特点等,将其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将需要讲述的知识内容等,向学生们进行认真的讲解,然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学习和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对与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或者存在较多疑问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既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三种教学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展开教学,从而促使信息技术教学获得更好的改革和发展。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信息化理念的渗透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过程中,其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教育机构对其投入和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小平,张文兰. 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3,07:108-113+120.

[2]张燕,董玉琦,王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9:34-39+58.

[3]张玉芹,于桂香,殷惠平. 科学合理进行教学改革 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93-94.

[4]翟爱章.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信息化建设,2016,02:131.

[5]姚玉婷.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109-110.

第7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教学;分层教学;项目教学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课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为原则,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以“生”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教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1.第一课要介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以及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其应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使学生能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和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抛砖引玉。教师可以找一些典型的事例作为引入,可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已也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二、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实施差异教学。分组教学具体做法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异质分组,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起联络、指导作用,且教师也因此有时间直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积极性。

三、自主探索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作你模仿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因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网络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如果学生的知识技能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的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教师仅需起贯通、点拨的作用,对难懂、易错的地方讲解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着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仅灌输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目前也是较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无疑对于信息技术课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1.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

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3.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对于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五、不拘小节

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细节,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才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相对不足,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因此,积极探索新型的、有利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夏清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

第8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当前社会实际中显得愈发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本就在于使学生回归于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追求生活的真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信息技术。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实现信息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结合,实现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因此,想要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必须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年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再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使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化紧密相连。

例如,在进行表格信息加工课程的教授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先就Excel的教学方法予以操作一遍,接着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建立表格,教师在这其中巡视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枯燥,而且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教师可以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生活化:让学生列出日常消费清单,并做出表格。这样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会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的向老师请教操作方法,教师再将课题引入到Excel软件上,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列出自己消费清单。

因此,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信息技术教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营造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必须要结合高中生实际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高中生身边的各种事物,尽量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能够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化实际提取相关素材,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之上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深入掌握信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一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利用word软件,将活动中的照片都予以加工处理,制作成精美的画报或者是电子报刊,再配以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word相关知识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予以加工处理,不仅实现了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获取教学素材,而且使学生在生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更进一步掌握技术操作技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提问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课程本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使学生成为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化的角度去进行课堂提问,而且提问也要讲求策略性,由易到难,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学生常见的问题,并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难度问题进发。

在实际的生活中,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相对较为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应用问题,又可以因此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引入的素材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设计也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而提出的问题也要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使学生觉得容易无挑战性,无法启发学生思维,又不能挑战学生极限,使学生遇难而退,这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问题中,寻求解题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教授数据库管理这样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假如学生现在是一个农场主,应该怎样有效管理的自己的农场才不会使农作物丢失?那么大家就会以农场的实际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思索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在顺势加入数据库管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实现对农场的有效管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轻松、又深入的掌握数据库管理知识。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堂反映生活。通过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索,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掌握。这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学生的生活提取课堂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的提问,使学生在生活化中学习、理解知识,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冀英明.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2(12).

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范文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仍旧受到传统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以实现教学现状的改善。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建议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都疲于应付考试,在大强度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之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高中非主干课程,很多师生忽视甚至放弃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从而让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学生也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当成是主课之后的一种放松与调节,从而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2、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相应的信息技术教材也应当及时更新,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当今世界的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但是,很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较为老化,既没有融入新的技术,也没有与当前科技发展接轨,从而导致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由于城乡差距影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进一步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

3、课程教学形式老套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一教室一教材的这种老套的模式,即仍是采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没有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化成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法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去吸收到有效信息,而学生锻炼自己思考能力的过程却被严重忽视,长久下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磨灭乃至消耗殆尽,这样一来就会严重降低教学效率。

4、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使得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也缺乏有效认知。很多教师甚至将信息技术课堂让给学生学习高考课程,有些教师虽然给学生讲课,但也不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而且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有限,缺乏创新,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最终发展成了自习课。

5、教学设施不健全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如果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将抽象的信息知识转为形象的实践操作,由此就会导致课堂教学越发枯燥,最终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虽然高中学校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相关的实践教学设备配置需要大量资金,但其又并不属于高考范围,因此很多学校都放弃了购置基础设施的想法。教师在讲课中只能够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进行实践,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改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因而高中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加强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促进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设计,应当坚持不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述书本上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应当根据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向其讲述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以便学生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此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实践课程的安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实践操作较差的同学应当从头学习,对于实践操作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指导其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不断改善学生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目的。

3、改进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其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枯燥的公式和定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用学生能够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实施者,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学校还应当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实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以促使其更好地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接轨,从而促使其具备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丰富教学评价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完善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学校应当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硬件设备,对于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实践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应当增加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出发点,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同时,学校也要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断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