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

第1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技术经济评价;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discus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strengthen the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i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technic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完善的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获得项目投资的最佳效果。工程经济的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利润的大小和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 进入新世界后,我国的基础建设力度加大,使得建筑行业一直处于火热状态,但各个企业的资金管理却是差异巨大的,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巨大的漏洞。

1.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工程合同,价值工程,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和 IS09000 系列国际标准,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监理,房地产经济与开发经营,线性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建筑工程经济总论。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价值原理及应用、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与选择、建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项同资金筹措、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后评价、项目经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等。

2.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

建筑工程产品有其自身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建筑空间和平面的布置、建筑结构和造型的选取,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等,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综合性

研究建筑产品功能如何满足社会需要时,涉及技术学科的许多内容,而对相应劳动耗费的研究则属于经济学科范围。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所研究的问题总是多因素的,在技术方面,要综合运用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管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各种知识;在经济方面,既要考虑微观经济,又要考虑宏观经济。

2.2系统性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消耗的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周期长,使用周期也长,以系统观点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非常必要。建筑工程项目最终目的不在于项目本身,而是为了投入使用后以其整体功能满足社会需要,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是从建筑物的整体上研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经济效果,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必须从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和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来考察。

2.3选优性

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从若干备选技术方案中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来。建筑工程项目与一般工业产品生产不同,受地点、作业条件、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选优增加了复杂性。

2.4定量性

技术经济学是用数量来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对任何一个技术经济问题来说,必须有量的分析和结论。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在进行对质的方面研究的同时,也要进行经济效果的量化分析,通过某些数量分析方法,解决方案效果中的一些问题。

3.建筑工程项目创新成本控制的管理

3.1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首先, 施工企业应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责任和相应的奖罚, 提高项目部门的积极性。其次,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订工程关于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组织项目小组的成员培训,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 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的责任制岗位, 定位项目小组成员在其中的作用、地位和责任以及考核奖励的办法, 还要就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 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 按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实施奖罚。

3.2明确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进行成本控制但不能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 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 材料控制 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3.2.1材料控制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一般都占 6O%左右,所以材料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材料控制主要靠减少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环节的损耗来节约采购费用。

1)要求材料采购员负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企业狠抓采购监视管理,力图采购部门购进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防止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员通过特定渠道采购材料从中获取私利的情况。并且采购的材料价格需要经价格评审小组人员询价、评审、定价再签订采购合同。

2)材料验收管理,要在规定的地点进行验磅、押车量方、查数等,实事求是地进行验收,保证进场材料质优、价廉、数目无差错。

3)材料的入库管理,对于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均应办理入库手续,保管员依据材料员的验收单办理人库手续,个别不能及时办理的,应先登记数量,尽快补办手续。

4)材料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重要来自质料用量的省,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目有控制,就必须增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材料进场后,管理职员要凭据施工筹划用量对民工队伍使用材料量进行监视,并设定超罚、节奖的相关措施,变更其积极性,以节省用量。

3.2.2质量控制

有的企业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为了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忽视了质量,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费用,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即使单从利益的方面来说也是不可取的,为了降低成本而使质量降低,也许降低了工程项目所消耗的费用, 但是也降低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名誉, 明显是涸泽而渔的做法。而有的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快而好的发展: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人力物力的浪费。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新技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效率,从而节约了成本。

3.2.3费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精简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 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它费用。

4.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前期费用、建安成本、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既是构成建筑经济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数据。而相对于会计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评价和分析。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论证的主体是项目本身,而不是其最终的具体运作情况,所有的数据都要是在已知的前提下,对未来进行猜测和推算所得。考虑到建筑工程投资周期普遍比较长,资金量大,不确定性多,因此在分析中要准确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否则得出的结果就可能与现实相去甚远。 因此在多方案的分析、评价、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突出主要评价指标,分清主次,权衡其重要性程度的大小 具体程序包括:

列出建筑工程项目备选方案中具有可比性的各项评价指标。

根据项目方案不可计量的各项指标的效果进行量化打分。

3)引入相对权重系数,充分考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在方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反映各项指标的主次。

4)采用数学方法将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指标转化为无纲的综合评分。其计算式为:C=∑ CiWi,式中 C为某方案综合评分值;Ci为某方案第i 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值;Wi为某方案第i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评价指标总数。

5)根据指标体系的综合评分结果评价出方案的优劣,提出改善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案。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基建工程;现场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剧烈,施工部门为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意生存及发展,在对工程项目施工当中,施工部门为了完成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建筑施工时间,减少工程造价,一定要对工程项目实施总体的经管。一项工程是历经决策、规划、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多阶段形成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对整体工程质量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应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 加强人的掌控

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由于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队伍行列,这些人的素质较差,对建筑队伍的整休素质有较大影响。有的承包单位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以一个口径说话,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3 严把工程质量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直接与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息息相关,也是整个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应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关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认真进行图纸汇审施工图纸凝聚了设计人员的大量心血,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到各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应系统有联系地将不清楚负责对照,有疑问和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汇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方领导一起进行细致的汇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集思广益的修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开工前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的施工方案及方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详细计算施工机械、劳动力用量、主要材料用量、设计总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对于工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对方案应该认真审阅,对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使工程的施工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

3.3 严把材料关目前投机商多,伪劣产品多,一些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其产品质量多半是不合格的,有的甚至是劣质的。就是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材料厂,其中有些厂家的产品质量也是不合格的,这些不合格的建筑产品充斥着建筑材料市场。材料购销中,运到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前的样品不符是经常遇到的事。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

3.4 勤检查,严管理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做到勤和严,“勤”就是深入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工作面,按图纸的材料、规格作认真、细致的检查和验收。和施工队的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工地的实际问题。

4 做好工程的工期管理,按时交付使用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屋建筑较为紧张,所以从开工到验收交付使用的时间紧迫,工程的工期管理至关重要,作为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重视如下工作:

4.1 检查实施工组织方案检查和督促施工队落实施工组织方案所需的机械、人力等,及时纠正不切实际的安排和作法,检查材料及半成品的进场情况,及早发现偏差,尽早督促解决。

4.2 及早做好装饰材料的选定作为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提醒有关方面人员,尽快确定,有关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施工队才能尽快的作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定购材料,合理安排劳力和机械,做到胸有成竹,确保工期。

4.3 适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加强与工程周边的联系,尽力解决施工的有关纠纷。同时及时提醒施工队人员。各种管道和配电线的位置及走向,督促各班组的分工合作,按图施工,以免日后造成返工而拖延工期,确保按期保质交付使用。

5 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工程项目在竣工以后,一定要对施工质量实施全方位、切合现实状况的验收评选,正式的验收评定,往往是短时间的、仪式性的、走马观花地看一下,真正的质量验收评定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并且是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来鉴定单位工程的质量,因此,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是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对此,现场施工管理应认真、仔细、严格把关,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应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督促施工单位返工,返工合格的方可签字,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能予以验收。这样,一方面控制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又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实际经管对于提升工作者的科技水准、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展情况,为人们提供较为安逸舒适的生活及工作氛围等实施合理、科学的施工经管。针对实际施工经管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吃苦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工程在一定的投入资金下获取最大的经济及社会利益,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章: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98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99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002

第3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静压桩;施工技术;桩机选择

静压桩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自重及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由于适用范围广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少。目前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1 静压法沉桩机理

静压预制桩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在沉桩过程中,桩尖直接使土体产生冲切破坏,伴随或先发生沿桩身土体的直接剪切破坏。孔隙水受此冲剪挤压作用形成不均匀水头,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扰动了土体结构,使桩周约一倍桩径的一部分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发生严重软化(粘性土)或稠化(粉土、砂土),出现土重塑现象,从而可容易地连续将静压桩送人很深的地基土层中。

2 静压法适用范围

静压法通常适用高压缩性粘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当桩须贯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夹地,必须根据桩机的压桩力与终压力及土层的形状、厚度、密度、上下土层的力学指标、桩型、桩的构造、强度、桩截面规格大小与布桩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终压前的稳压时间与稳压次数等综合考虑其适用性。

压桩力大于4000KN的桩机,可穿越5—6m厚的中密、密实砂层。中型压桩机(压桩力≤24000KN),穿越砂层的能力较有限,所以对其情况需进行压桩可行性判断。

静压桩也适用于覆土层不厚的岩溶地区。在这些地区采用钻孔桩很难钻进;采用冲孔桩,容易卡锤;采用打入式桩,容易打碎。只有采用静压桩可缓慢压人,并能显示压桩阻力,但在溶洞、溶沟发育充分的岩溶地区,青压桩宜慎用,以及在土层中有较多孤石、障碍物的地区,静压桩宜慎用。

小型压桩机(压桩力≤600KN)用于压制预制小桩,适用于在10m以内存在持力层(如硬塑粉质粘土层、粉土层及中密粉细砂层等)。

3 静压桩施工

3.1 桩的类型

用于静压桩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RC方桩、PC管桩、PHC管桩和PTC管桩,还有的地区采用外方内圆空心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3.2 桩的沉设

静压预制桩的施工一般采用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其施工工艺为: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装喂桩——桩身对中调直——压桩——接桩——再压桩——(送桩)——终止压桩——切割桩头。

3.2.1 测量定位

通常在桩身中心打人一根短钢筋,若在较软的场地施工,由于桩机的行走而挤压预打入的短钢筋,故当桩机大体就位之后要重新测定桩位。

3.2.2 压桩机就位

经选定的压桩机进行安装调试就位后,行至桩位处,使桩机夹持钳口中心(可挂中心线陀)与地面上的样桩基本对准,调平压桩机后,再次校核无误,将长步覆(长船)落地受力。

3.2.3 吊装喂桩

静压预制桩桩节长度一般在12米以内,可直接用压桩机上的工作吊机自行吊装喂桩,也可以配备专门吊机进行吊装喂桩。第一节桩(底桩)应用带桩尖的桩,当桩被运到压桩机附近后,一般采用单点吊法起吊,采用双千斤(吊索)加小便担(小横梁)的起吊法可使桩身竖直进入夹桩的钳口中。当接桩采用硫横胶泥接桩法时,起吊前应检查浆锚孔的深度并将孔内的夹物和积水清理干净。

3.2.4 桩身对中调直

当桩被吊人夹桩钳口后,由指挥员指挥司机将桩缓慢降到桩尖离地面10cm左右为止,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并将桩压入土中0.5~1.0m,暂停下压,再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时才可正式压桩。

3.2.5 压桩

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程的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行程因不同型号的压桩机而有所不同,一般为l.5~2.0m,所以每一次下压,桩入土深度约为1.5~2.0m,然后松夹具——上升——再夹紧——再压,如此反复进行,方可将一节桩压下去。当一节桩压到其桩顶离地面80~100cm时,可进行接桩或放人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

3.2.6 接桩

静压预制桩常用接头形式有电焊焊接和硫磺胶泥锚固接头。电焊焊接施工时焊前须清理接口处砂浆、铁锈和油污等杂质,坡口表面要呈金属光泽,加上定位板。接头处如有孔隙,应用锲形铁片全部填实焊牢。焊接坡口槽应分3~4层焊接,每层焊渣应彻底清除,焊接采用人工对称堆焊,预防气泡和夹渣等缺陷。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好接头自然冷却15分钟后方可施压,禁止用水冷却或焊好即压。硫磺胶泥锚固接头,施工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

3.2.7 送桩

如果桩顶已接近设计标高,而桩压力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力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

静压桩的送桩作业可以利用现场的预制桩段作送桩器。施压预制桩最后一节桩的桩预面达到施工地面以上1.5m左右时,应再吊一节桩放在被压桩的顶面,不要将接头连接起来,一直下压直到顶面压至符合终压控制条件为止,然后将其上面的一节桩即可。但大吨位(≥4000KN)的压桩机,由于最后的压桩力和夹桩力都很大,有可能将桩身混凝土夹碎,所以应制作专用的钢质送桩器。送桩器或作送桩器用的预制桩侧面应标尺寸线,便于观察送桩深度。

3.2.8 终止压桩

当桩被压入土层中一定深度或桩尖进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且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时,便可终止压桩。

3.2.9 压桩施工注意事项

(1)压桩施工前应对现场的土层地质情况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使用可靠。

(2)压桩对程中,应随时注意使桩保持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调整。

(3)接桩时应保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尽可能地缩短接桩时间。

(4)量测压力等仪表应注意保养、及时检修和定期标定,以减少量测误差。

(5)压桩机行驶道路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必要时需作处理。

4 压桩机的选择

静力压桩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桩的规格(断面和长度)、被穿越土层的特性、桩端土的特性、单桩极限承载力及布桩密度等因数,可通过以下途径合理选用:

4.1 按经验法选用。根据终压控制条件选择适用的静压桩机。一般情况下,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不宜小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当遇上砂土层或砂隔层时,宜选取大一级甚至大两级的压桩机。

4.2 经现场试压桩选用。特别是在厚软土层中用最大压桩力小于桩的极限承载力的压桩机施工时,更需作现场试桩。

4.2 按当地选择压桩机的参考表选用。

第4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途径

Abstra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includes two main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the work practice of many years experience, focusing on a simple discussion of several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way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建筑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等方方面面,一旦建筑工程发生某些安全质量事故,势必将产生极为严重后果。因此,国家于近几年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与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众所周知,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技术施工处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是没一个建筑承包单位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强化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已成为影响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现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现代建设项目施工是一项系统程度、复杂程度较高、且工种协作多、使用建筑原材料及工序繁杂的综合工程,其过程都包括图纸会审、制定施工组织及其方案设计等;同时施工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做好质量检核、施工阶段监理监督、及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并且这些工作的执行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全程,因此,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应用工作,其现实意义重大,具体体现为:

(1)综合工程。现代建筑产品在施工阶段有着它的特殊性质,众所周知,在产品实际建设中,其建筑结构类型多样、使用功能繁多,规模大小各有不同;同时在施工周期中,还要受自然条件(如天气因素影响)、交叉工序施工条件、各式技术衔接影响等。总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种类多样,需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保证各项工序有序进行,进而达到建设工程质量所需,使建筑产品最终功能与质量得以保证,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成本目标。

(2)时势所需。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技术等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都在不断涌现。另外,对于现代工程,随着建筑市场的再度开发,施工单位所承接的工程结构愈加复杂,功能也更加多元、装修也更加新颖,从而要求施工技术水准务必要提升,也就是说,加之当前施工设施与设备等愈加先进,所要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准的需求程度就越高,这样也充分显现了施工技术管理的地位愈加重要。

(3)质量决定施工企业资本经营成果。技术管理工作执行质量好赖,在很深程度上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企业的信誉、经营资本、生存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当前建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先进管理技术、施工条件、设备与施工技术支持。

二、强化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举措

(1)落实责任制管理效能,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准。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首要条件。建立起技术组织机构,对各项施工技术加以明确,是施工技术的前提保障条件。因此,施工阶段要建立起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及落实责任管理机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责、利、职;组织好在建工程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尤其是监管人员的职能范畴;同时要求监管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验收规范、项目需求,熟谙各项分部施工技术规范、质量建设需求与标准等,进而才能合理地组织人员标准施工;做好检核、评价、验收等工作;施工阶段管理机构与技术部门,必须要熟悉施工图纸及其会审制度、施工技术交底机制、施工阶段的质量建设监督机制、分部工程与隐蔽工程的检核验收机制、项目测评机制;另外,还要落实主要施工技术负责人,不论是工程技师,还是技术管理人员在内,都要明确出其各自职责,并要充分结合业务设计意图,把设计图纸需求充分体现在施工过程,同时要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

(2)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可以说,现代建筑产品的业内工程技术资料以及在施工阶段形成的各项技术性、管理性文件等,是准确衡量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根据。因此,为了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要加强对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细化程度,按照施工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和专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做足、做好技术投入工作。所谓技术投入,就是指施工阶段的人力基础保证、技术资金的支持、基础设备设施等的投入工作。在技术人力方面,施工企业应当拥有一批文化程度、技能素质、专业技术水准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和综合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在基础设备设施方面,除了要在原有的办公设施的基础之上,还要完善各建筑实验室、技术资料室等,配备完整的技术规范、章程、标准、技术参考阅资料及工程应用类软件等。另外,要加强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科学控制,尤其是一些对放射性材料,如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也就是说,现代建筑工程产品,不仅要保质保量,还要做民心工程、绿色工程,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4)做好质量检查分析工作。测定施工阶段的分项工程、隐蔽工程、以及分部工程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评价指标与工程质量建设标准所需的结果进行对照,进而对工程作出最终的评价、判断。其一,度量,主要利用计算手段进行测量;其二,对照,把所得评价指标与质量标准进行对照;其三,即根据最好的对照数据,评价产品是否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所需;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结语

总之,对于现代工程建筑而言,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发挥越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还因为其能够决定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是工程施工之本,企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招伟鹏.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08(02).

第5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技术经管;建筑工程;质量掌控;进度掌控;成本掌控;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个优秀的建筑单位,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经管办法。相反,如果单位只有坚实的物质根基及科学技术能力,如果经管体制不完善的话,那么这个建筑单位不会再竞争之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程技术经管是建筑行业经常遇到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加强工程技术经管,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经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经管模式,提高经管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技术经管的意义

技术经管的关键性工作,是采用经管性能及合理的方略,来促使科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中严密的沿用国家的技术制度、法律规章体制和上级主管单位相关科学技术工作的标准及决策,合理的组织每一项技术工作,创建良好的科学技术秩序保障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用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经管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经管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二、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经管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经管

①完善贯彻技术经管工作标准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经管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二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三是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四是施工质量经管制度;五是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六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七是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②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经管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总平面与施工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

③明确责任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 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掌控,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掌控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掌控、经管的范围。

2、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经管

①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掌控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②关于工程质量的经管

工程质量目标的掌控经管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掌控。施工中因经管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③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经管

技术经管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3、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经管

①合理检验与评定

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建筑,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检查后予以加固或补强;合乎优良标准的,评为优良品。因此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②健全评比制度

评比制度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鼓励先进的效果。对于复杂的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评价,寻找出其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经管是建筑部门质量掌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单位存活的关键,同样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为了实现建筑单位的良好进步规划,为使得建筑单位的实力及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需要我们将合理科学的技术经管融入建筑工程经管当中。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经管是对提升有关工作者的技术素养、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切实的经管。针对施工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经管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吃苦耐劳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投资达到最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一)界定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指的是在项目的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消耗的物质、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等进行的指导、监督、控制和调节,从而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有效控制其实际费用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以此确保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物力、人力以及财力,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增加工程建设的收入,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水平,并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就应该确定成本的控制目标,并且要有详细的费用支出计划;在具体的计划实行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将那些费用支出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把实际的支出费用同计划中成本费用支出相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值,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从而寻根究底找到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确保成本控制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控制的原则,包括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与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两个方面;2)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原则,也就是说当发生了一笔较大金额的成本费用开支时,就应考虑其是否有对应的预算收入,若有的话则应该对比一下是否支出大于了收入;3)将施工的过程控制作为重点的原则,在具体的投标中,建设单位往往提供的工程没有具体和详尽的特征,加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很难预料在具体的施工中会出现什么情况;4)节约原则,节约是企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在成本控制上更应该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因为节约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之一,同时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一个主要原则;5)目标成本的管理原则,此原则属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实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及目标管理的具体实践体现。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一)项目相关负责人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开工前并未制定详细的成本计划,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也没有重视。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在意的是企业的利润,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漠视成本开支问题,有的甚至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在缺乏科学健全的成本管理体制下,将成本管理越管越乱,比如用工无定量、领料无限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由于相关负责人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导致了成本的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出现亏损却未找到原因,也没有好的对策。

(二)成本控制主要环节缺失

就目前来看,一些项目工程在成本控制上主要的环节缺失,比如缺乏事前、事中的管控,相关负责人以为只在项目结束后进行结算即可或者工程进行到了一定的时候才开始展开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缺失,使得建筑企业在费用的开支上就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若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轻则造成企业的财政亏损,重则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应把握好成本的管控,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则更应该高度重视。

(三)质量与风险隐患并存

从目前我国建筑事业来看,工程质量往往是项目开展成本控制的关键,如果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就很难有一个完整的工程成本控制,从而造成资金、人员以及进度、质量等方面管理的失控。此外,不确定的风险出现,往往会对工程成本控制造成阻碍,同时也会削弱工程建设项目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探析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降低项目的成本开支而实现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但这需要先进的技术、高效的施工方案与工艺作为辅助,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优势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而言,就要做好以下几点:1)应确保施工方案与工艺的科学与严谨,这就需要解决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以及流水作业的组织四个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具体的施工之前,还应该将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做好检查工作,以此提升施工现场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准,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工期的缩短以及成本的降低。2)在施工中应不断创新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以此增加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必须确保这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切实可行且有降本增效的特效。3)相关的监管部门或人员应该做好施工中技术的质量检查力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合格,因此必须严把质量关,若有问题应及时督促返工或整修,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惩处,以此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降低相应的成本开支以及不必要的浪费。

四、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探析

(一)人工费用的控制

建筑工程在确定施工队伍的时候,一般要根据招投标的方式决定,当签订了合同之后,应该根据其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的范围来确定人工费用的开支。为了更好的控制人工费用的开支,应该做好统筹管理,一般采用按照平米包干或者定额定价一次性包死的方式最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的支出应该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最好每月结算一次,若出现了超支现象也好及时做出调整。此外,应该严格控制合同外用工的现象。

(二)相关材料费的控制

对于相关材料费的控制而言,当前有两种方式:进场价的控制与消耗量的控制。要做好这两方面的控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施工之前必须准确确定材料的所需量,也就是做好预算计划;2)严格控制材料的领用,主要是要对领料进行限额使用,其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工长控制出班组签发领料单,其二为材料发放时控制工长签发的领料单;3)材料的具体所需量控制,比如有些水泥超用情况严重,往往会由于混凝土、配筋等方面的计算失误造成的,从而导致了资源的超标与浪费,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的计算工作,确保准确,实现材料所需量的精细管理;4)要做好工序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工程建设中其中一道工序所需的材料量往往是由前一道工序的质量决定,也就是说前面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那么后面的工序在材料所需上就能更好的控制。

(三)工具与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

在具体的施工中,往往会借助一些周转工具与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这些方面的使用必将增添工程费用的开支。因此,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的方案进行计算或按照相关的施工图预算来确定在这些周转工具与机械上的费用开支。在目标成本控制中,周转工具的使用费用往往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施工方案的细化或详细结构来加以核定的,而在实际的使用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租赁的周转材料与自购材料。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应该与周转工具使用费的控制相互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可以借鉴周转工具使用费的控制。

(四)现场施工中的开支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开支主要包括奖金、交通费、业务费及临时搭建的一些设施所使用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往往会造成具体施工过程的超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造成超支的原因主要在于现场人员因素的不可控性与多变性,使得控制难度加大,因此为了控制好现场开支,就应该根据现场收入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贾小红.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经济措施刍议[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0(9):166-167.

[2]张原.浅谈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26-27.

[3]钟豪崇.基于经济分析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探索[J].科技资讯,2011,(36):127-127.

[4]任利锋.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1,30(19):76-76.

第7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 建筑 给排水 节能 技术 途径

建筑给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建筑节能水平。要想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技术,高度重视多样化的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途径,这将为建筑的节能降耗做出贡献,对建筑节能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新技术

(一)、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依据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主要节能措施、热工性能指标、能耗指标限值,考虑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主要所依据的法规、规范、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199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等。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涉及建筑给排水方面的节能标准并不多,但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将逐步得到提高,标准也将不断完善。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传统技术

1、节水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重要传统技术。

综合节水技术是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技术的重要传统技术,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潜力很大。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是相互联系的,在节水的同时往往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是重点降低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节水是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材是重点研究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对生活水池的大小尽量按经济、节地、节能的原则设计,从节水的角度出发,生活水池内采用釉磁涂料涂刷或采用不锈钢材料,确保卫生、减少水箱的污染和换水次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是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一项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在实际运用中,被放掉的那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进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新技术

1、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0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底层用水点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给,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中高区用水点宜采用(无负压供水)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从供水管网直接吸水,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能耗。

相对于传统设水池水箱的供水方式,无负压有以下优点:1.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可取消水池及水箱,节省投资;2.可减少污染;自来水在水池及水箱内增加停留时间,水中余氯余量低,微生物含量高,使用新型设备后水质同自来水;3.可节省大量能源;无负压变频设备完全利用原有市政管网压力供水,降低了能耗;4.可减少水资源浪费,由于传统方式中,水池、水箱均为混凝土结构,渗水、跑水、漏水、蒸发不可避免,而且水池、水箱需定期清洗,需要大量清洗水。因此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无负压设备。

2、大力发展并完善建筑中水设施及回用水水质标准

中水道,顾名思义输送的既不是上水道清洁的自来水,也不是下水道污秽的脏水。把一个地区居民洗脸、洗澡、洗衣服等洗涤水和冲洗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除油、过滤、消毒、灭菌处理,输入中水道管网,以供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非饮用水之用。所以,中水道又称为杂用水道。用一立方米中水道的水,等于少用一立方米清洁水,少排出近一立方米污水,一举两得,达到节水近50%。因此,中水道已在世界许多缺水城市广泛采用。

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现有的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时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而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提高了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所以应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推动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的主要途径

(一)、合理设计给水系统

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达到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主要目的,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

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 台或2 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 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

(二)、在建筑物上设计收集雨水的设施,以充分利用雨水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我们可以学习德国、日本等雨水利用的先进技术,从而充分利用雨水来补给生活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经过雨水利用系统解决的雨水,就是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了,则可再利用了。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三)、合理循环利用冷却水

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

(四)、设置建筑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温度设定与控制、水池、水箱的报警和监控)。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如道路浇洒用水、汽车冲洗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或采用红外线、脚踏开关)来用水。

第8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从目前的建筑行业状况看,静压管桩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尤其是一些高层、大型建筑中的运用更广泛。建筑行业现采用的管桩直径在300、400、500、600 (mm),壁厚为70、95、100、105、125 (mm),类型为A型(抗压)、AB (抗拔)型,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80,桩的长度在8m~12m或5m~7m。另外,在桩尖形式上也有很多种类,这些都给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 工程实例

某建筑工程高度在92m左右,主要组成部分为主楼26层、附属楼5层、圆形裙楼2层,整个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静压Φ500mm预应力C80管桩,设计承载力:抗压2 800kN,抗拔600kN;极限承载力:抗压5 080kN,抗拔990kN。桩端持力层为7-a层的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桩长为15 m~25 m。附楼的桩顶设计标高为6.5m,主楼的桩顶标高为7.5m,局部达9.7m。

2静力桩施工技术

2.1压桩顺序

压桩顺序的选择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超过30根的群桩承台则要对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给予重视,施压之后再压群桩附近的承台;对于深度不一样的桩基,在施工时要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顺序;防止桩机多次行走对地面土层造成的破坏,以免出现沉陷;压桩方案的选择要考虑成本投资,以保证施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此工程分4个施工区段,如图1所示。A、B区管桩采取逐排压桩, D区(圆形裙房)采取自圆心向周边压桩(螺旋式),C区的核心筒下的2个承台的桩较密集,每个承台在12.6m×19.2m平面内的桩数为98根,横纵桩距为3.2D、3.6D (D为桩径),采取由中部向外间隔逐排的压桩方法。

2.2压桩技术

2.2.1桩机、管桩就位:(1)桩机:将桩机放置在压桩处,对桩机进行调试处理,保证设备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用桩机上的吊车将最近的管桩吊起,管桩在插入桩机的夹持箱内时,压桩机操作人员要配合施工人员操作,将管桩放入夹持箱内。(2)管桩对中方法:先把将钢筋调整为Φ500 mm的模具,再将其布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对桩位中心。管桩对中之后将管桩向上提起,经过桩尖焊接处理,C区主楼群桩采用无桩尖的压桩。

2.2.2压桩:(1)压桩操作中必须控制好首节压桩操作,这对后面的压桩施工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施工人员必须确保首节压桩的质量,对定位、垂直度等情况加以控制。压桩过程中要结合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把经纬仪或吊线锤设置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对下桩垂直度实时监控,桩身垂直度偏差需控制在0.5%内。如果检测发现桩身的垂直度偏大,则要重新拔桩处理。(2)对管节长度适当控制,防止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管桩接头数控制在4个以内。(3)因强风化岩面情况不一,管桩终压后的桩长各不相同,施工人员要对地面的管桩应严格控制,截至地面以下300mm~500mm,这样可以防止桩机操作时出现异常。如果存在超送桩,则要根据具体的长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人工挖孔、四周挖土接桩等。(4)在压桩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测量,确保压桩的垂直度与标准要求一致。(5)对桩头高出地面的结构要及时清理,机械设备在操作时不得碰撞桩头,对压桩遗留的孔洞要尽快回填处理,这样可以防止路面出现沉陷。(6)此次工程在压桩施工时对相关操作标准进行记录,特别是压桩时间、深度、速度等指标,对后期的施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2.2.3接桩:此次桩接头选择CO2气体保护焊,CO2纯度控制在99.5%以上,这样可以防止焊缝机械性能受损及形成气孔。(1)若施工中要求加长管桩时,则要保证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比地面高出1.0m左右,为接桩焊接提供足够的空间。(2)接桩过程要确保上下节桩段的有效连接,错位偏差控制在2mm内。(3)在对接管桩之前应做好端板表面的清理,让管桩之间的配合更加顺利。(4)通常管桩接桩选择 “U”形坡口,主要选择JM-56型的Φ2或Φ215焊丝。焊接一般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点~6点,然后根据结构要求逐层焊接。(5)焊接过程中要求层数在3层以上,及时将内层焊渣清除干净,然后才能焊外层,整个操作过程必须连贯完成。 (6)对接桩时间的控制越短越好,焊好的桩接头则要在彻底冷却之后才能继续压桩,一般冷却时间在8 min以上。

2.2.4送桩:此次送桩的长度在5.4m~7.0m,局部为9.5m,施工人员对于送桩时机要把握好。通常在桩顶压至接近地面后应尽快送桩,且对桩身的垂直度、桩顶等结构严格控制,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

2.2.5 终压:在压桩操作前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对桩机设备调试无误后才能正常操作。根据国家规定的工程标准,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包括: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参照选择使用的桩机类型,终压分持荷复压和非持荷复压,680型桩机终压值在18MPa(5212 kN),持续完成3次复压,总沉降量要控制在10mm内;700型桩机的终压值在20MPa(5 540kN),持续2次复压,时间间隔在6min。

2.2.6截桩:截桩是压桩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关系着整个管桩结构的质量,对于后期施工安排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桩头截除过程中要选择锯桩器截割,不得用大锤对截桩横向敲击、强行扳拉,这样容易造成断桩现象。桩顶标高偏应控制在10cm内。所用的锯桩器一般包括自制分抱箍、电动切割机等结构,抱箍则是2个半圆形抱箍用螺栓连接而成,抱箍则是2块钢板、横向短筋连接而成。施工人员在操作电动切割机时要做好设备的固定工作,避免切割产生的震动而影响到切割精度。切割操作时可根据管桩情况适当调整切割位置,以免给其它结构造成损坏。

第9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范文

通过剖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借鉴加拿大外语教学“浸入式“教学法概念,分析了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与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具体方法。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始终处于建筑施工现场学习理论知识,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研究;浸入式教学,直接实践;间接实践

“浸入式”教学是指用非母语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革新,这种教学法创始于加拿大,至今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和全球化的影响,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传播和发展,其实质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始终置于第二语言环境之中,使传统的、孤立的第二语言教学向第二语言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1]。

借鉴外语学习中的“浸入式”教学法,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构建“浸入式”的教学环境,改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即通过直接和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建筑施工现场学习理论知识,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一、建立浸入式教学实验环境的必要性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讲授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原理、方法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对复杂施工工艺过程及组织管理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把握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理论枯燥,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内容多、学时少、教学目标高,课程讲授难度较大。课程中大量的施工工艺实践知识主要以

教师

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只听教师讲解、只看图片资料,而不亲临施工现场观摩,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教

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教师而言,有些机具、构件言语表述费劲,学生也似懂非懂。因此,让学生接触施工现场意义重大。

(二)建立“浸入式”建筑施工现场教学环境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建筑施工现场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投入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实践教学是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的主要手段。一种是带领学生直接接触施工现场,另一种是引导学生通过间接实践接触施工现场。在该课程中,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现“浸入式”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二、构建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建立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实践得以实现。在直接实践体系构建中,除了通过课内实验环节获得直接实践经验之外,更要从构建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高度,系统地整合专业资源,将课外实习、生产实习、产学研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的机会。

一是,到施工现场进行短期实践。教师需精心选择典型工程的典型施工阶段,对重点工序、重点工艺或者课堂理论讲授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现场实习,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重点知识点的认识。

二是,与专业课外实习相结合。与专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相结合,教学计划中将生产实习安排在课程结束后

进行,通过理论教学环节为生产实习奠定基础,进而通过生产实习及后期课程设计等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是,利用暑期产学研实践活动机会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产学研实践一般历时1~2个月,时间较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多次实践活动。因此,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学校应积极对学生的产学研实践进行规划、安排、引导和控制,通过单位推荐、教师参与指导、问题反馈等

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增加实际工程经验。

为了改进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必须充分发动社会资源,与工程建设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办学模式培养良好的院企合作关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受课时及其他多种因素的限制,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构建相对较难,学生参与直接实践的机会较少。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扩展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构建的范围,从整个专业建设的高度系统地考虑学生“直接实践”经验的获得;另一方面,应重视构建大量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即采用大量的“间接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观摩大量已有的工程实践资

料,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知识学习间接接触工程实际。直接“浸入式”与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构建可使学生

获得更多面对施工现场的机会,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解决学生直接实践机会少的关键在于,将有限的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实践推广扩展,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达到间接实践的目的。

(一)通过建设多媒体资料库培育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收集、整理大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工程图片、录像视频、动画等是多媒体资料库建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达到以丰富的图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缩短认知进程,使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一种“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取“间接实践经验”,弥补课时较短,实践时间不足带来的缺憾。

1.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

(1)收集整理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图片、录像等。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经验,收集整理这部分资料极具优势。教师由于亲自参与,讲解更具针对性,学生积极性、参与度较高,在课堂中展示相关施工技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收集工程施工的图片,并配合不同课程内容模块,包括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吊装工程等进行整理分类,建立与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应的图片库。

(3)收集、整理、优化各种音响视频教学资料,包括录像、视频、动画,以备教学所需。

(4)调研并购买部分建筑施工专用录像、视频资料。

(5)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课程所需动画,制作现场施工录像、视频。

(6)编制多媒体资料库使用手册,方便使用。

2.通过“建立联想法”,促进间接“浸入式”教学

当前,大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停留在图片、动画等浅层印象上,许多施工间接经验由于没有实际体验,无法建立与直接工程实践的联系,更不能加以利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媒体资料库进行间接“浸入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将讲授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人的实践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而非仅仅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料。可以采取“建立联想法”,即采取“间接—直接—间接”的步骤,使间接实践与直接实践逐步转化,增进学生对施工现场与多媒体资料库之间的联系,强化知识转化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某一施工工艺之前,教师先展示施工现场图片,播放录像或视频(间接方式);然后利用课内直接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现场参观(直接方式);之后,再回到课堂,展示现场曾经看到的图片(间接方式),并进一步通过讨论促使学生建立施工现场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对于接触工程实践少的学生,应通过反复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将间接实践转化为直接实践,进而将他人的经验适量转化为自身实践经验的能力。

(二)通过开展扩展学习,丰富“浸入式”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式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外扩充性资料,包括课外参考书、专业期刊,网络资源等。

(1)网络资源。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浏览和关注施工技术相关网站,了解大量典型的施工案例, 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施工管理经验等。

(2)推荐相关辅助自学教材和杂志。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录,并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推荐相关书籍与专业期刊。如建筑施工类刊物《施工技术》《建筑技术》等,鼓励学生阅读, 增加知识面,间接接触工程实际。

(3)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在网站提供相应的规范规程与工艺标准链接,如(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等,供学生下载学习。

在引导学生使用扩展性资料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逐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三)实施讲座教授模式,补充间接式“浸入式”教学环境

聘请具有相当理论知识,特别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 以此补充扩展间接式“浸入式”教学环境, 巩固学习效果。

四、结语

“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建立,让学生感觉始终置身于特定的施工现场教学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增进对建筑施工的感性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2] 付铅生,朱海荣.经管类专业浸入式教学实验环境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6-18.

[3] 宁宝宽,鲍文博,黄志强.信息化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 李晓光.多媒体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建峰,张艳,袁卫宁,等.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C]//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6]徐淑红.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化改革思路与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 2010(04):133-13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mmer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YAN Xiaoli

(Management Institu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P. R. 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