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法:对本院过去三年中手术室的管理资料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
结果:手术室实施消毒隔离的优化管理模式后,我院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方面的管理工作进展显著。
结论: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有效促进了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有关管理工作。
关键词:手术室 消毒隔离 优化管理 培训 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83-01
手术室是否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操作将直接影响到病患的康复进程,如对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造成影响等。全面落实并认真严格履行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对医院内部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避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严格进行手术室的清洁管理工作,将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对手术室的优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这三年内的手术室的管理资料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并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
1 实施方法
1.1 基础管理措施。
(1)所有需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应更换成手术室专用的口罩、帽子、鞋和衣裤。非医护人员严禁入内。
(2)应时刻保持手术室的清洁,每天进行室内拖地、擦灰,且要做到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开启层流装置。手术完成后,还应将墙角和地面清扫干净,并坚持用消毒液来拖净地面,擦净手术室的一些物体表面、室内设备上遗留的血迹与污物,手术床单也应及时更换。
(3)应将手术室严格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并配有醒目的标志。在手术的安排中应充分考虑手术的性质以分手术间来进行,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4)各室的拖把、扫把应该专物专用并做上标记以防弄混,最好分别放置。
(5)每周应该彻底清扫一次手术室,每月对其空气细菌进行培养一次。
(6)采用一次性的针头、手套与注射器,使用过后需毁形处置。如果是金属针头则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冲洗干净。
(7)污物桶、橡胶管、吸引器瓶等物品在每次使用过后都应该洗刷干净,并需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再使用。
(8)内窥镜在使用后应经过专门严格的清洗后灭菌备用或置于专门的柜内。
(9)不宜水洗的物品(如电源线)可先用湿纱布擦干净表面血液,经过消毒、熏蒸备用。
(10)乙肝患者及一般感染手术后,所有的手套、注射器、纱布及其布类敷料、器械等都需先在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再进行清洗。手术台、地面和推车都应用消毒液仔细擦洗,使用层流装置来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处理。
(11)手术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保证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低于1.5%。
(12)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因该分室放置,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各类物品应该注明名称、包装人、有效期、消毒日期等,消毒包开启后24h不可继续使用。
1.2 优化管理措施。
(1)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及其防护意识。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手术室的清洁工进行交流,让其充分意识到手术室中的卫生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向手术室的清洁人员说明灭菌、隔离、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及生活垃圾的处理的实际意义,对其配置和使用消毒液的方法进行培训,严格区别使用感染区和清洁区的刷子、抹布和拖把等洁具,严格遵守手术室中消毒用品的放置和使用要求,提升防范医院感染的知识技能与意识。
(2)手术室中空气的消毒质量和净化效果应得以有效保持。采用有力的消毒隔离措施,切断所有易于引起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严格执行手术间的空气净化操作,确保其空气的无菌特性,手术室中人员进出时应及时关门。严格根据消毒制度进行消毒处理,每个月对室内物体表面及其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1次。护士长应该随时监督检查,并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到人。
(3)手术室的管理需权责分明、分工合理。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严责遵守规章制度,分工具体,着装整齐。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排版,照章安排夜班和白班,明确清洁人员的工作流程及职责。
(4)对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工作范围与自我防护的方法。向其发放肥皂、橡胶手套、防水手套等清洁防护品,并宣教其正确用法,特别是手部的卫生方法,让其明确交叉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对手术室内钝器进行处理的方法。
2 评价方法
对我院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这手术室实施消毒隔离的优化管理后的三年内手术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部微生物的按规程进行检测,检测。依照《消毒管理办法》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及进行评价管理实施后的效果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3 给果
对手术室实施消毒隔离的优化管理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关指标的病原菌检测的合格率也不断上升,结果见表1。
4 讨论
在手术室具体的消毒隔离工作汇总,要严格分装污物并及时清除。一般的废弃物使用黑色塑料袋包装,而使用黄色塑料袋来包装感染性的废物,采用专用的锐器盒包装锋利的废弃物,同时需防止泄露,废弃物定点存放并定期处理。保持手术室的物品清洁,手术平车应每周使用消毒液擦拭一次,且内外分明。每周清洗手术室回风口处的过滤板2次。根据手术具体的性质来管理室内清洁卫生,湿式打扫器械台、麻醉机、无影灯等。即使空气净化系统在运行,术前术后的仪器设备应在清水擦拭过后再用消毒液擦拭。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指责明确、合理分工,手术后应及时清理手术垃圾。
参考文献
[1] 赵桂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3-104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乙型肝炎;防护
1建立消毒隔离严格的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是进行手术时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人员安全。为了提高消毒隔离工作,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因素引起的医院感染,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管理上,严格训练,定期检查,并制定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强化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化。
2强化基于不同类型的仪器的消毒,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用物品如各种敷料、常规仪器的硅管的消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式;消毒包内需放置指示卡,若显示为黑色则达到消毒效果。显微外科器械,内窥镜器械中,为了防止损坏,以化学消毒剂灭菌为主,通常使用2%戊二醛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为3~11 h确保所有物品被浸泡在消毒液的表面之下,打开器械轴节,存在腔隙的器械还要注意将消毒液浸入腔隙内。还要注意的是浸泡、洗涤设备时,为了防止残留消毒剂,常使用无菌盐水洗涤3次,直至洗涤干净才能使用。其他一次性无菌用品在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齐全,是否发潮、批号和有效期。
3加强对对 HBV的污染管理
3.1术前加强监测 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检查HBV的5项常规标记物。督促HBsAg阳性患者进行皮肤的清洁,患者服在之前进入手术室更换,急诊手术的患者要询问详细病史,可疑阳性以及阳性患者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对医生的手术的通知要标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安排手术患者到指定的手术室,手术室门口应挂有黄色(红色)隔离标识,有专门的巡回护士。术前准备好一切手术用品,包括手术器械浸泡盆、刷子、医务人员浸泡洗手液。
3.2术中注意隔离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要穿隔离服、鞋套,无特殊情况不能离开手术室,添加物品请室外工作者帮忙,谢绝参观手术。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中针刺伤害居职业危害风险指数首位[1]。医疗工作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通过对所需要的设备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锐器刺伤自己;若不慎刺伤,立即挤出局部血液,用0.5%碘伏消毒并在24 h~1个月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然后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 d后再次注射乙肝疫苗5 ug。 3.3术后做好消毒 医务人员离开手术室时应用高效消毒剂,0.2%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双手。未受污染的医用敷料室,器具重新包装,进行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手术治疗后所有被污染的物品都是未经处理不得带出手术室。
3.3.1器具、布类等的消毒,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布,都要妥善包装,送焚烧。器具需要用1%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 h后无菌冲洗再送去高压灭菌。医护人员参与了手术的脱去手套后,先用0.3 %过氧乙酸擦洗手和手臂8 min,再用肥皂清洗双手,清水冲干净。所有手术室器械、地面、低于1 m的墙、平车等用0.8%过氧乙酸反复擦洗。
3.3.2吸引器和污物桶用0.8%过氧乙酸溶液冲洗浸泡3 h后清水冲洗干净备用。手术室的设施,如手术台,血压计,输液架,脚踏板,麻醉床,地板,墙壁等用2%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拭,手术室使用指定的拖布,用0.8%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后3 h后清洗干净,使用前干燥。手术室空气消毒用35%甲醛2 mL和高锰酸钾1 g/m3化学反应熏蒸12 h,用紫外线照射2 h后,开窗通风后方可使用。术后所有手术、麻醉用物均按"消-洗-消"处理。
【关键词】控制管理;医院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30-01
医院感染事业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改革发展,各医院均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医院感染问题逐渐被人所重视,手术室的管理也必须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正常运行,使环境保证手术的病人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侵袭和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和降低手术室医院内感染。
1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1.1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真正认识到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和愈合,也可造成社会和个人在内的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因为手术室护理与医院感染是不可分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使用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护理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大作用。通过办学习班和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教育,提高对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以控制护理原因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1.2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紧迫性的认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放疗、化疗及抗生素应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致使感染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医院感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这将对医院感染控制在内的医院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立即加大力度,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1.3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长期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是日常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诊疗活动中,因此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经常地对护理人员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按照正规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工作,熟悉和了解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理论和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监测方法及各种消毒、灭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使手术室的人员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此外,还要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作为手术室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做到常抓不懈,才能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内感染,保证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1.4 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系统性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既包含有技术因素,又包含有管理因素。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必须加强监测,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要有效在控制医院感染,不仅管理程序要完善,管理措施要落实,而且监控手段要到位,学术水平也要提高,这样医院感染控制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2 健全体制,严格消毒
2.1 健全组织,落实职责: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在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主导,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监控。同时健全和落实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了由专职护士为主的医院手术室感染监控组和层次分明的三级管理体制。一级管理为手术室兼职护士长和护士;二级管理: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三级管理:医院感控科,各级管理组织均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2.2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深化医院改革中,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制,我院也在逐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大大地提高了专业队伍素质,形成各施其职,责任落实,保证质量的良性工作机制。我院感染控制管理科还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及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促使医院各科室把医院感染控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院手术室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和感染质控指标体系,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都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对于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奖惩措施。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益制度化,减少了人为的失误。
健全制度,制订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最近几次医院的定期检查中,手术室的院控指标均达标,其余的各项管理水平都有普遍提高。控制医院感染不仅要靠制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中,只要人人努力,院控工作定能收到成效。
2.3 严格消毒管理措施:手术室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要保证,我院的手术室布局合理,设施也较完善。我们制订了整套有关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的具体措施,使全科人员有章可循,自觉执行。
手术室的无菌手术区和非无菌手术区进行严格划分,并有醒目标志。通过“三基”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全科人员消毒隔离概念,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改进了不符合消毒隔离等方法,使手术室的消毒管理做到了制度化、规格化。并能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本职工作中。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列为医院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不仅要经常性的强化监控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更要适应手术室医院感染特点的变化,不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监测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才能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轨道,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质量,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孟国静.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06):864-865
[2] 陈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21):200-201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到院后发生的感染,患者本身无感染或无潜伏期感染。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残疾或者发生死亡。手术室是院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疾病的场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最重要科室,一个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医院社会效益及患者的预后[1]。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降低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到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愈后的重要保障,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
1手术室感染因素
1.1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未及时定期消毒,手术室内空气为消毒,手术间内的人员的流动过大、手术台接台时消毒未完善,手术次数过多,手术结束时回收废物品时护理人员为注意,将污染物品再次暴露或将其他物品污染,可使手术室内的细菌总数上升,对下位手术的患者产生污染的机率增大。甚至出现清洁区及无菌区分区标志明,在进行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时未严格隔离。
1.2物品管理因素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清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由于各种一次性手术用品以及器械和敷料为进行严格消毒或者出现质量不合格等均会导致手术感染的发生,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未及时清除器械上残留的污物或者血迹等,以上物品和操作均使院内感染无形的增高。甚至出现未消毒的器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将会引起严重后果[2]。
1.3人员自身因素由于学习,进修的人员较多,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增加,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同,有些人员甚至对无菌观念不了解、违反科室的规章制度。由于实习进修的人员未经岗前培训,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或离手术台距离过近,均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护理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做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我院的院感染科室的规章制度,并由感染科室的人员定期到手术室进行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感染检测与感染评估,对潜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汇报,并详细分析讨论,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终止感染的发生可能性。科室内专门派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手术室的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发现有关感染的因素及问题应向领导汇报,采取有效地纠正的护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
2.2环境管理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合理的应分为感染间、洁净间和污染间,洁净间放在污染手术前做。具有感染性的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常规处理将房间内一切物品处理妥当。②严格手术室消毒管理: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在每台手术结束和两台手术接台间期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此时减少人员流动。③手术室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分析可能诱发感染的各种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进行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发生的感染机率,消除和降低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无形中使手术成功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科室内建立关于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每个人严格执行,并建立详细的消毒登记本。感染科室随机抽样,每月对手术室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手术前刷手、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必须在合格以内。
2.3加强手术室内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手术室内规章制度及手术室对的感染内容。对于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限制人数,严格执行感染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以及帽子等,针对手术室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根据感染科的手消毒流程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人员必须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意识要强,对于污染及怀疑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次使用。
2.4手术的物品管理在手术室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期进行查对有效期、灭菌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等,如有疑义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手术后的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手术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对不能使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采取低温等离子进行灭菌,使用前注意观察无菌包的有效期、潮湿、破损现象。
3总结
手术室应严格制定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经过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的规范、加强物品管理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控制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使手术失败,甚至导致残疾,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其任重而道远。
手术室的感染的来源主要有空气粉尘、手术物品、手术人员和患者。针对不同感染源,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控制感染发生,是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学习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定期组织手术室人员学习有关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严格监测空气:手术室术后及每日必须进行清洁卫生消毒,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60min,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h,每周1次用95%乙醇纱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其强度;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手术室物品表面2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2套使用,用后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
(3)手术物品严格灭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对于基层医院,有的在急诊手术时把一些器械用酒精灼烧、沸水煮等处理,这是很不安全的。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严格灭菌。
(4)严把手的消毒: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手术人员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 普通洗手,用肥皂按六步洗手法搓洗手掌手指,再流动水冲洗。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可先用消毒剂洗手泡3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用电动感应热风机吹干,减少开关、水龙头及毛巾对手的污染。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 外科洗手, 诗乐诗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分钟,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如有诗乐诗过敏者,可用肥皂水刷手酒精浸泡法,刷手过程为10分钟,浸泡5分钟,待酒精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5)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每个手术间除与手术有关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其参观人员不得超过2人,不得乱窜手术间。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手术室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
(7)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8)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执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实践证明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则远远超过空气感染,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予以重视,只要在一个工作的细节上违反了原则,就会造成感染的机会。手术室护士的无菌技术非常重要,所有手术区的用物均需经过器械护士传递,他们有熟练的无菌技术,才不会造成污染。
(9)隔离与处理: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手术用过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手术用敷料、布类及手套焚烧,手术室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和水是甲醛的半量熏蒸,密封24小时后通风。
(10)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手术室成立由护士长、监测员组成感染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 体会
作为手术室的一员,要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把好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感染,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在创“二甲”医院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
我院在创“二甲”医院时已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有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手术室也成立了4人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正副护士长、监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pagebreak@
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由护理人员定期轮转(一年轮转一次)。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3.1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0.5%巴氏液拖擦地板,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分钟,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小时;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一次星光指示卡监测其强度,每周用乳酸按每100立方米12ml加等量水熏蒸一次。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以保持一套在外风吹日晒使之干燥,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有条件可采用垂直或水平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立方米以内[1]。
3.2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可用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放入熏箱熏蒸保持手术物品灭菌。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可用2%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4小时以上,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一般要求在1.5%以上)[2]。
@pagebreak@
3.3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3.3.1外科洗手: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分钟,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如有对碘过敏者,可用肥皂水刷手酒精浸泡法,刷手过程为10分钟,浸泡5分钟,待酒精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3.3.2普通洗手:用肥皂洗手,流动水冲洗2分钟,两手搓洗手掌手指约120次[2]。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可先用消毒剂洗手泡3分钟以上,洗后避免擦手巾共用,最好用一次性无菌纸巾沾干,有条件的可用电动感应热风机吹干,减少开关、水龙头及毛巾对手的污染。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1]。
3.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3.4.1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4.2一次性灭菌物品的贮存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立方米,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4.3一次性物品回收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浸泡在1∶200巴氏液30分钟后,回收后全部送供应室进行无害化处理。
@pagebreak@
3.5手术后污物处理:
3.5.1非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器械先消毒(用1∶200巴氏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洁擦干上油备用。手术后必须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1∶200巴氏液擦拭手术单位血迹。污物桶内及吸引瓶内的污物配制成1∶200巴氏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
3.5.2HBsAg阳性手术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0.5%过氧乙酸10分钟,清水冲洗煮沸30分钟擦干上油备用,布类用红色编织袋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单位用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5%过氧乙酸刷洗,污物桶和吸引瓶内吸出物及手套配制成0.5%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后倾倒处理,手术间按8ml/m3用0.2%过氧乙酸喷洒。
3.5.3特异性手术处理:手术用过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手术用敷料、布类及手套焚烧,手术室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和水是甲醛的半量熏蒸,密封24小时后通风。
4小结
1996年我院手术室在创“二甲”医院以来,改善手术室布局,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有菌区,有专人负责把好“三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有具体的消毒隔离办法与措施,建立登记制度。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样,科室每月定期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前刷手、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高压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浸泡物品)、消毒液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均在合格以内。每月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1次,如<70uw/cm2以下,超过1000小时及时更换。几年来我科无一例感染发生,无发生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手术室;保洁人员;培训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国家对其环境保洁净化有着严格的标准,保洁不仅仅是保持环境的清洁,更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保洁员是手术室工作人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手术室的卫生清洁工作。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管理、全面提高保洁员素质及工作能力,在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保洁人员的管理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手术部保洁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及要求,各项工作流程,保洁员奖惩制度。
1.2 严格管理、专人负责 由保洁公司负责人、护士长及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管理、培训及指导工作。根据保洁员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制定常规的手术室保洁员培训计划及教程,并根据培训效果及国家规范要求及时改进培训计划。授课老师由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培训及考核。
1.3 培训的目标 知晓工作规章制度及保洁员岗位职责,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求及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要求,掌握污染物品的处理要求及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1.4 培训的形式 因保洁工作实践性强,普遍以女性为主,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培训时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根据情况采取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可通过详细讲解、实物展现、实际操作等形式培训。培训内容编印成册,发放至每位保洁员手中,做到人手一册,随看随学,对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文字、醒目的相关标志和工作流程图,在其工作场所粘贴明示。通过灵活的培训方法达到培训的目标。
1.5 培训内容
1.5.1 手术室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手术室环境、布局及管理要求,保洁员工作职责及流程,手术间管理要求,手术室卫生清洁制度,标本送检制度,手卫生相关培训,指导保洁员掌握七步洗手法及洗手要求。
1.5.2 消毒隔离知识 使其理解消毒隔离概念,改变不良习惯,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5.3 卫生清洁培训 介绍卫生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保洁员的卫生清洁意识,对手术间的卫生清洁工作要彻底,不留任何死角。卫生洁具分区使用及摆放,保持卫生洁具干燥卫生,不同区域保洁物品切勿混放混用。
1.5.4 含氯消毒液配制及注意事项培训 掌握各种浓度含氯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制成图表粘贴明示。
1.5.5 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培训 掌握医疗垃圾分类知识及处置要求,如何做好封扎及打包收集方法,进行医疗垃圾交接运送登记,避免在处置过程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污染,做好防护工作。
1.5.6 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掌握各种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接触血液、体液时的防护,配制消毒液时的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树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
1.6 培训的安排及考核 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日常定期岗位规范化培训两种。考核形式通过口头提问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能够正确完整回答问题或操作规范者视为合格,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操作不规范者视为不合格。并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能够符合医院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要求者视为合格,不符合者视为不合格。对不合格人员要再次培训考核,如仍不合格者要对其进行解聘,保证手术室清洁工作及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
2 体 会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与医务人员相比,保洁员是弱势群体,是手术室管理者实施培养和给予关怀的重要对象,他们大多存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自身工作没有认同感,责任心不强及流动性强等问题,而且手术室工作专科性很强,工作要求要比其他工作岗位的保洁员高。因此,根据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引导教育护士要尊重、爱护保洁员,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设立保洁组长,发挥其积极作用,根据手术量弹性合理排班,工作中尽量多鼓励指导,少批评,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体现其工作质量,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集体归属感,增加工作的积极性。
2.2 工作有章可循 手术室保洁员的管理非常重要,健全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保洁员培训计划,加强保洁员培训管理,使保洁员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手术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3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承担医院外科系统所有手术的配合工作,是一个消毒隔离要求非常严格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控制预防管理的重要部门。保洁员需要承担许多基础而重要的清洁消毒工作,他们对手术室工作环境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面对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心理更紧张。因此,对手术室保洁员的培训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保洁员在临床工作中有牢固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感染管理规范,保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学感染学[M].长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77-011 前言
医院感染指的是在住院过程中,或是出院48小时之后出现的感染。门诊手术室作为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的场所,由于需对大量的患者进行手木操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加大了手术室管理的难度。外加患者复杂的病情,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大多潜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可直接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医院需加强对潜在感染因素的控制,进而制定完善的手术室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时,未按照相应的规范在手术室佩戴口罩、护目镜、帽子和手套等,导致自己处于职业暴露当中。所以在手术过程中,若是患者的体液和血液等喷溅在皮肤上或眼睛上,则极有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出现医院感染[1]。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接触各类锐器,包括手术刀片和缝合针等,若是操作缺乏规范性,则较容易被伤到,造成医院感染。
2.2 未严格执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 门诊手术室当中的医疗器械属于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故对消毒灭菌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将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处理,还需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但目前大多医院在处理手术器械时,通常未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清洗消毒工作。同时,由于未及时发现一次性物品过期,或是包装破损等也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感染性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手术患者的分泌物、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均为造成院内感染的关键性传播源。但由于目前的大部分医院未严格进行分类处理,未将手术刀片、缝合针和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及时的放到锐器盒当中。尤其是对于疑似存有传染病,或是传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体液等,若是不及时的进行分类处理,将会加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4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手术间相对较少,具有较高利用率,外加出入手术间的人员较多。但存在部分医务人员由于缺乏对医院感染的认识,通常出入正在消毒的环境当中,导致空气污染的几率增加。同时,由于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无菌操作意识,通常认为手术小且操作的时间也短,所以即使手套污染或破损也不会及时的更换,部分人员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或是过期物品,该类行为均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
3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术室管理措施
3.1 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为促进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的提升,医院应加强相关的安全教育。促使工作人员在手术室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规范处理各项手术操作。若是需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应佩戴手套,严禁双手操作回套针帽。在完成手术操作之后,应将锐器放到锐器盒当中,若是不小心被划伤,需采用相关的预防措施,将刺伤部位的血液挤出之后应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2]。同时还需完善卫生检测操作制度,规范手术室的卫生管理。
另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且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注意伤口敷料的干爽和清洁,进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强化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和手术器械的管理: 为减少手术器械中的医院感染源,医院应强化对手术器械和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手术包应统一的从消毒供应中心领取,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将其关节打开,之后应用加酶清洗剂进行彻底的清洗,将残留的有机微生物和残留的血迹去除之后,还需采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操作。同时,从消毒供应中心领取的灭菌包应附带有相关的灭菌指示胶带和灭菌指示卡,并在使用时确认有效日期,禁止使用过期或破损的一次性用品。
3.3 规范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 为强化门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医院应加强无菌操作理念的宣传,让医务人员意识到无菌操作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同时,还应注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选用,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综合护理水平,包括护理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等方面。
3.4 强化门诊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 手术室的布局、消毒管理等均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医院应规范手术室的布局,将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等进行详细的划分,并给出明确的界限标志。尤其应进行隔离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的设置,其中无菌手术间主要进行无菌手术,而隔离手术室主要进行感染隔离手术。在手术室消毒方面,较为重要的是空气消毒管理,由于手术间走动的人数较多,开门的次数可直接影响到空气细菌的污染浓度和尘埃的粒子数,所以应关好手术室的门门窗,窗户尽量的使用双层玻璃,以便将空气当中的微生物减少[3]。同时还需通过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消毒,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需持续1小时,以减少空气当中的各类微生物。
4 结束语
对门诊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将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大大的降低。为此,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关于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以强化其安全意识,同时还需完善门诊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香菊,赵冬梅,丁翠青.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9(180:254-255.
关键词:切口感染 护理 措施
现就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2000例手术患者的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l.临床资料
本组200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l372例,女62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9岁,平均43.7岁。手术部位包括头颅、胸部、腹部、四肢等等。
2.手术室感染因素
2.1人员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过多,衣着不规范,患有感染性疾病。实习进修人员未经岗前培训,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观看手术时距离无菌区域过近。参加手术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洗手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擦手巾灭菌后管理不妥,手术过程中被锐器刺伤皮肤黏膜,可导致二次感染。
2.2手术器械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若器械使用后清洁处理不彻底、灭菌不严,尤其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消毒包的布层数过多、消毒包大小不规范以及消毒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未检查消毒日期和时间,过期使用,误用未消毒的器械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进行检查,包装破损。
2.3手术间环境 手术间内的物体表面未定期用消毒液擦拭,进入手术间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手术间接台手术过于频繁,术后处理房间及物品不及时,地面和空气消毒不彻底,造成空气洁净度降低。
3.预防措施
手术室要建立: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手术人员职业道德。
3.1术前准备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患者,针对可能发生感染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消除隐患,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法与步骤,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准备要充分,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污染机会,手术室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保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同时加强手术组人员洗手情况的细菌监测。
3.2术中管理 对手术间环境要严格管理,禁止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及串岗,污染手术谢绝参观,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应仔细检查有效期,有无漏气及破损现象,杜绝外源性细菌污染,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术中污染,切口周围保持干燥,保护手术视野不受伤口周围皮肤污染,缝合切口时更换手套和器械,减少污染细菌数,提高手术技能,加强配合默契度,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手术医生止血彻底,减少组织缺血、坏死,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动作迅速准确,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3.3术后处理 手术完毕,保持切口及周围皮肤干燥,无菌纱布覆盖切口,维护切口周围无菌状态,术后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