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于思乡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思乡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思乡的诗

第1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就业指导 思想关 实践关

自高校扩招以来,国内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激增。与之相对应的,全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并计入学分,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二是学校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统筹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三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或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三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专业课老师主要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就业指导课大多流于形式;就业指导的中心侧重于大学生就业的程序性工作,难以针对学生本身进行就业指导;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讲座成本高昂,而且时间短、频率低,并不能实际解决学生在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随着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一、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优势

首先,辅导员更易于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一方面,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其年龄、阅历等与大学生比较接近,没有代沟,容易沟通。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过长时间和多角度的接触,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理解,这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辅导员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大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相比之下,无论是任课老师在就业指导课堂上专业性的讲解,还是专家突击性的讲座,都因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较少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辅导员的日常性工作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全面、长期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误区就是在临近毕业之际才给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也给了学生误导,致使他们到大四要毕业求职时才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大学生一入校的就业生涯规划,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到临近毕业时求职技巧的集中训练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通常都是将一届学生从大一带到大四,在这四年的日常学生工作中,便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出合乎自身条件的就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关注就业信息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最后,辅导员更易于对大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外,辅导员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深层次的接触使得辅导员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综合素质和就业倾向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便于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理性就业和择业。

二、抓好就业“思想关”和“实践关”

所谓抓好就业“思想关”,就是指辅导员要做好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由于与社会的脱节,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对社会职位要求也知之甚少,在求职过程中不能结合自身特点理性选择职业,只是一味追求高薪、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期望值过高,就业盲目。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正确就业观,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政策,了解社会就业环境现状。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人才竞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辅导员要教育学生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大众化的趋势,脚踏实地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不要仅仅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看做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很多国有企业、私企、外企存在更多的就业岗位空缺,在这些岗位上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部分学生就业受挫后,容易自我否定、心情急躁,甚至产生极端情绪、心态失衡,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就业理念、面试技巧等,提高竞争力,既不要盲目自信又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悲观放弃,而是要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另外,辅导员还要引导有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新理念,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自主创业。辅导员要鼓励和引导积极学生校内外举行的创业设计大赛,在此类比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职业选择、求职竞争和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相关的创业辅导和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增加,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一切,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谓抓好就业“实践关”,就是指辅导员应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能力。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生,而是应面向所有学生。从大一新生一入校开始,辅导员就应对新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新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分阶段地考察学生的执行情况。针对大学生求职时所应具备的素质,辅导员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提高就业能力。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等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就业准备,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人力资源专家的视频讲座,拓宽学生的求职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作用。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阔眼界、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不但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可以走出校园,开拓与社会联系的渠道。只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就业打下基础。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不断丰富学生社团的形式和内涵,使其真正发挥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提高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另外,辅导员还应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工作,将学校和院系的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校园招聘,让学生亲历求职过程,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尽快确立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实现就业目标。

三、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就业工作也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辅导员不仅应在思想政治上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还要给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停留在统计毕业生数据、向学生传达就业信息、就业协议书的发放与收取、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等程序性的工作,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心理辅导、就业能力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专业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学习和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和素质的基本保障。

辅导员自身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就业观念、劳动法规和制度、应聘技巧、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上不断学习,增强就业指导的能力和效果。辅导员还要不断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运用网络等新手段密切联系学生、传递就业信息、收集信息反馈、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海琴.辅导员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全程指导模式初探[J].知识经济,2011(06).

[2]周璐.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1(12).

[3]陆玲.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服务能力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第2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该局紧密结合管道工程建设实际,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不断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强化理论教育引导,促进思想和谐统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

一是开展思想主题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配合中石油工作安排,确定每年的教育主题,先后组织开展自我对比启示教育、业务教育、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量、凝聚共识、凝聚人心的作用,为管道局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提供坚强保证。

二是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即开展自我算账的爱岗敬业廉政教育,认真进行自我评估与打算,引导职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影片,引导广大职工珍惜岗位,奉献企业,回报社会。

三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增强教育的引导性。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让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学有样板,赶有目标。

第二,实施人文情感疏导,促进情感和谐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一是积极办实事、办好事,注重人文关怀。一是“访谈”工程:在思想教育上,变“训导型”为“对话型”,通过谈心家访,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反映,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办实事”工程:进入基层单位和项目进行调研,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围绕中心、融入生产、服务发展,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二是实施需求性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能力。在全局统一实行“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举办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培训班、专题视频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三是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增强归属感。扩大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参与面和参与度,让职工全程参与、公开透明、民主表决,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

第三,实行工作实绩促导,促进人员和谐进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力。

严格目标管理考核,注重工作实绩性。全面量化工作指标,根据目标分解情况进行严密的考核,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无形变为有形,全局上下形成了讲正气、干实事、重实际的工作风貌。

二、取得的实效

一是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二是单位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和谐氛围得到巩固。三是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启示与思考

第一,结合实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立足实际,与各项施工工作紧密结合,注入符合时代的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

二是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等多种功能,通过文化建设途径,建立一种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不但是浓缩思想政治工作的“写照图”,更是提炼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座右铭”,能够体现一个单位的整体个性,也能表现这个单位每名干部职工的个体个性,进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要与解决当前问题紧密结合。抓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职工最关心的具体事情抓起,把思想、道德、规范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办实事的有形过程之中,将教育与服务统一起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理顺机制,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解决好“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政治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抓好领导机制建设入手,逐步建立与企业体制相适应的党组统一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保证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良性运行,迎接各种可以预料的和不可预料的挑战,必须建构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包括调控机制、考评机制、反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始有终,取得实际成效。

三是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开拓创新,关键在于人。要重视队伍的培养和配备,采取建立人才库、储备后续力量等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调整、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并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第3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史

“思想文化史”作为历史学科下面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都在历史专业设置了这个方向,虽已为学界熟知,但深究其命名理由,也别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经历心存疑惑到茅塞顿开的心路历程中,不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更重要地是,尝到了思索的乐趣,并从中收获了踏实上进、勤于思索的治学理念。

一、感性认知与现实经历

自从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笔者便有些不知所措。这里先要说明我所学的是中国近代史,具体方向是思想文化。这也正是我一度十分疑惑的地方:“文化”为何要与“思想”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在最初选专业时,就为此迷惘了很久,因为中国文化和社会风俗都是我所喜爱的,但一看专业只有“经济社会史”与“思想文化史”,两相权衡,还是选择了后者,即使对“思想”充满了忐忑不安的心理。因为潜意识里一直认为“思想”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唯恐自己难以吃透这个专业,但又割舍不下从小酷爱的“文化”,所以也只有迎难而上,希望通过学习交流能够在这片领域有所发现与贡献。

后来,慢慢了解到,各大高校不乏以“思想文化”命名的研究所,像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湖北大学的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略有不同的是,华师偏向于思想史的研究,如五四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碰撞等等均涉及较多;而湖大则侧重于文化史的梳理,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用力甚深。而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并非以思想文化史见长,并没有形成一种明显的研究团体及风格,尽管这里也不乏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

二、书海泛舟与层层深入

不过是在老师推荐的书海中遨游时,在翻阅资料室史料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民国学人对此早有阐述。“张其昀回忆刘氏(刘伯明)的教诲,认为刘师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主张哲学与史学应互为表里,人类文化史应已思想史为核心” 。这是我在查找有关《张其昀先生文集》的论文时发现的,后来我又在研读文集本身的过程中找到了张先生的《我的历史观》一文,令我茅舍顿开。文章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先讲宇宙间任何一事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律,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而“因人类能用思想,故为万物之灵” ,接着提出“思想之可贵,在于审度当时此地的情势与需要,真知力行,继往开来,具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志愿与宏效” ,最后阐明思想家的责任。关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描述:“人类在宇宙中,虽至为渺小,然有其尊严与圣经。因人类能用思想,故为万物之灵。思想创造了时代,每一新时代都有思想为之鼓荡。凡是人类宝贵之思想,都是不朽的作品,而永存于天地壤间。思想为历史的灵魂,亦为时间的尺度。思想史乃文化史的中心,即谓思想史涵盖了全部文化史,亦无不可。” 当然,目前我只是为前人的说法所折服,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需要进一步地学习和实践。

学习中的无意发现激起了我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并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又找来一些综述和书评仔细研读,在了解学术前沿的同时更好地认识“思想文化史”这个专业。由于现在依然还只是积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不想把范围太过局限,又因时间有限,必须抓紧消化,于是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大致浏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探讨了如何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未来人类和平发展的事业,《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从中西交流的视角考察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影响的研究综述――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从三个阶段系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近代思想文化进行梳理,《社会转型与思想先导――“社会转型时期的世界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探讨转型时期世界,《跨学科研究思想与社会的新尝试――“中唐以来思想文化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展示了跨学科的新的研究模式。

三、回顾与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或无意或有意中,我对思想文化史这门学科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相信假以时日,量变必能转化为质变,我将会在这一领域内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我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俗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方昱.学人、媒介与国家:以〈思想与时代〉月刊创刊(1941―1948)为中心[J]史林,2007,(1).

第4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蕾丝;材质;隐意之美

蕾丝,这个美轮美奂、层层叠叠的繁复花边,从诞生之初,便代表着细腻、浪漫的精湛手艺。从欧洲而来,以高贵典雅的外观,曾只被西方宫廷中的贵族所享用。那若隐若现的材质带来的美感,犹如中国古诗中描述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似是而非、若有若无的感官遐想,无疑将性感带入最高的境界。

1对蕾丝材质的认识

蕾丝(Lace)原指花边,是服装的装饰材料,如今成为最重要的时装面料之一。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产生于14世纪前期。在新式内衣的女式无袖衬衣上通过绣饰来装饰的领口和袖口。到了16世纪,才产生了独立生产的针绣蕾丝和梭结蕾丝。

高档蕾丝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极耗时的过程。它按照一定的图案,用丝线或棉纱线手工编结,并加以绣饰而成,就如我们中国精美的刺绣,需要花费数日乃至数月才能完成一幅上等的作品,以威尼斯“蕾丝皇后”(Alencon)蕾丝为最,1小时只能缝出1cm2大小的图案。而最古老而尊贵的蕾丝莫过于列维斯花边(LeaversLace),又称利巴花边、里巴花边,素有花边中的“劳斯莱斯”之称,其生产过程却像交响乐一样,由1600根纱线同时工作,编织出一曲华丽的乐章。其蕾丝产品甚至采用全球限量手工生产的方式,每一批蕾丝制品都须经过注册,卖完了,就不再生产。其独一无二的尊贵感,深受贵族喜爱。

路易十五时期,庞巴杜夫人(MadamePompadour)所引领的蕾丝奢华潮,极尽可能的繁复华美,连男人都被打动,在领口、袖口用花团锦簇的蕾丝点缀铠甲。纹饰华丽、造型丰富的蕾丝元素成为当时贵族男女服饰上的最华丽点缀,这就是蕾丝史上最辉煌的洛可可时期。

到了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风潮,在塑造S型轮廓的礼服裙上装饰了如瀑布般的华丽花边,成为浪漫的代表。到了20世纪的尾声,蕾丝突然成为时装舞台的花旦,因此也被称为“花边黄金时代”。2014春夏季蕾丝元素再度成为面料届的时尚Icon,并以新的审美设计成更加洗练、实用而又极具个性特色的日装版本。

2蕾丝与服装设计

蕾丝向来是设计师们爱不释手的材质。无论是传统印象中新娘礼服的裙摆、欧式窗帘内衬或是餐桌上的陪衬,还是设计师对蕾丝进行的再处理,从蕾丝材质的不断更新、独特的表面肌理、手感、图案等特点进行构思设计,将各种元素巧妙地、创新性地、恰当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以准确表达对当季流行理念的把握。AlexanderMcQueen蕾丝「蕈菇状的奇想华服、Erdem耀眼的荧光蕾丝、Valentino融合民俗与皮革元素,为蕾丝注入中东气息,而一向前卫的Burberry推出极具未来感和浪漫主义的铆钉蕾丝风衣。

在传统的印象中,蕾丝是用来妆点服装的,是点缀之物,而如今却成了主角。设计师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创造活动,将蕾丝覆盖于全身,打造成一个装饰与极简并行,美感与个性共存的蕾丝新风貌。现代的服装设计不仅要利用流行的词汇重新解读蕾丝图案的语言,也要敢于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制造出一些新鲜的服饰,如神秘的蕾丝斗篷、运动感的蕾丝牛仔外套、野性的蕾丝皮革上衣、俏皮的针织蕾丝T恤等等。

3诠释蕾丝的审美语言

蕾丝曾昂贵而稀有,不仅欧洲宫廷贵妇,贵族男性也在袖口、领襟和袜檐儿装饰着大量的蕾丝,迎合了当时人们华美繁缛的装饰追求。蕾丝材质上的美感也多种多样:绵质感散发着田园气息,真丝质感高贵娇美,纯化纤的呢,妩媚妖娆!

蕾丝中花卉和几何图案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半透明的华丽、线条的流动性、装饰和结构间雅致微妙的关系,揭示出蕾丝真正的美。2012~2015年艾莉·萨博(ElieSaab)高定秀上,那些极尽奢华、气势磅礴而又行云流水的蕾丝礼服是每一个女人心中的梦:白色蕾丝清丽淡雅,黑色蕾丝性感深邃,红色蕾丝热烈艳丽,金色蕾丝尊贵奢华,裸色蕾丝低调内敛。半透明的材质,繁复而细腻的细节令人称奇,又美得如痴如醉。

蕾丝的美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细腻极致的结构、精美绝伦的形态,运动时的律动,以及构成其体面特征的形、色、质等。蕾丝与服装设计的关系,不仅表现在设计师对蕾丝的独特处理上,还表现在它和不同材质组合之后所产生的情感韵味上。例如,在厚重雅致的羊绒上出现手工缝织,高贵的丝绸上出现浮雕的痕迹,金属与薄纱,透明与密实,闪光与哑光等各种材质组合在一起,在厚与薄,透与密,凹与凸之间显示出独到的设计理念,给蕾丝来了个“七十二变”。

4蕾丝与身体的隐意美

在快节奏的、机械化的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容易使人感到厌倦和疲惫,同时在刻板的世界里生活,人们也会失去想象的乐趣和生活的激情。因此,当世界需要yulu.cc骚动和无序时,服饰是最好的诠释,设计师和消费者一起打破传统的服饰秩序美感,在得到破坏的的同时也得到了重组的成就感,这个过程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色彩。例如,出现在蕾丝上的珠片、铆钉、动物羽毛、珍珠、贝壳等,不仅美化了生活,增强了服装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人的浪漫情怀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充分表达了当代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风貌。

蕾丝作为一种服装材质蕴涵的隐意之美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神秘感,需细心地去品味和发现,而不同的人对此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感受。设计师将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等不同的材质转化为美丽的镂空花布,而消费者穿上自己喜欢的服饰展现独特的品位与对服饰语言的理解,人们的欢乐、忧愁、生活情趣等都通过服饰宣泄了出来。服饰与材质肌理的关联是繁杂的、隐忍的和多变的,而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的寓意以及人们在着装方式、着装观念上的改变,又常常使人领悟到衣不在衣而在意的道理。设计师与消费者无论设计、选择、穿着什么样的服饰,其实都是在以物寄情,以物表达时尚精神,以物表达科技进步与自我实现的理想。

5结语

当今的服装设计师对材质肌理的深度挖掘,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最有利的物质要素和观念要素,也极大地丰富了服饰美学。对这些新材质的诠释和运用,不但体现了服装设计师的灵气、才华和个性色彩,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和对服饰形象的想象力。服装设计师需要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关注时尚潮流以及潮流背后的诸多因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人们隐藏在薄薄衣衫下复杂而又细腻多变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沈雷,吴小艺,陈赟银.蕾丝角色的转变——从辅料到面料[J].丝绸,2012(11):51-56

[2]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2736/11117765.Htm.

[3]张雪.浅析蕾丝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审美性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2):52-53

第5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一、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具体操作中的若干问题

(一)部门预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预算经费管理实行“一刀切”。这是影响四项改革成效的普遍性也是根本性的问题。由于财政的财力不足,实行部门预算后存在较多的财力缺口。财政部门在经费使用管理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一刀切”,实行当年预算当年用完,不能结转到下年使用的原则。这种管理虽然比较适合全额拨足的行政单位,但对于一些差额拨款而独立承担责任的事业法人单位会严重影响其储备、积累和持续性发展。(2)财政内部协作不力,缺乏有效沟通。部门预算改革要求从传统的按功能编制预算改变为按部门编制预算。但是,财政部门现有的内部机构还依据功能进行设置,部门上报的预算按照资金盼性质由相应的处室审核,经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也同样按照资金的性质由相应的处室管理,这样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分离,容易造成预算编制不统一,影响了预算的公平性。(3)执行预算的滞后性。目前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一般是从当年9月份开始布置,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到下一年度3月份提交人代会讨论,各单位预算经人代会通过后,实际下达到各预算部门往往都已近年中了,形成归垫资金量大和审核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在每一个预算年度里,财政收支在近半年时间里是在预算“真空”的状况下运行,存在着“预算先期执行”的问题。(4)预算编制难以执行。目前预算编制基本上采用“基数加增长”法,这种编制方法虽然较为简便,易于操作,但明显不太合理。有些单位的不可预见因素太多,预算编制容易造成测算预算收支指标时信息资料掌握得不完备、不准确。出现预算执行困难。

(二)国库柴中支付问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账户,进行归口管理,所有财政资金的收支都通过这一账户进行集中收缴、拨付和清算。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所有资金由财政国库拨付,财政成了所有单位的大出纳。这种运行模式的主要影响有:

(1)相关配套的会计制度缺乏,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无所适从。如对收到和使用一笔专项资金,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拨人专款”科目;借记“专款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通过国库支付的账务处理不需经过“银行存款”科目,直接借记“专款支出”科目,贷记“拨入专款”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这必然引起账务处理的重复。但若只做第一笔分录,预算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数额和财政部门无法对账,若只做第二笔分录,又不符合专项资金的核算要求,会计核算出现两难境地。

(2)单位系统内部转账和代扣款项问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前,账户间可以划转资金,垫付资金问题很好解决。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一问题便显露出来了。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大量已垫付的资金沉淀在零余额账户中,另一方面各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由于垫付了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大大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开支。如后勤服务中心承担的大量后勤服务工作,这些服务结算在以前分散拨款实有资金的体制下,通过内部转账即可,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后,明确规定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按照这个规定,各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不能向后勤服务中心的账户转拨资金,应由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中支付给后勤服务中心的劳务等结算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后无法办理。这样以来,不但给工作分配带来困境,也给二级预算单位和后勤服务中心的资金核算带来麻烦。

(3)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加强。在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改革过程中,信息系统与网络体系建设十分关键。当前的信息支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库集中支付软件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衔接不够,尚未达到改革方案设计的要求,存在部分业务报表取数有误、大批量的支付业务经常出现过超时需重新输入;用款额度信息有时出错,额度到账通知单和银行支付凭证反馈速度太慢,影响到预算单位资金的及时核算与对账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软件功能单一,为预算单位服务的系统建设考虑不够;对数据应用开发不够,缺乏进行综合分析的功能;银行清算系统建设进展缓慢等。

(三)政府采购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政府采购手续复杂,程序过多,技术参数过多,审批购买时间过长。有些单位采购的资料存在季节性和地域性,采购科研仪器有专用性等特点。各预算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根据预算下达需要一系列程序,下来就到下半年,采购时间所剩无几,各预算单位为避免当年采购任务完成不了、预算指标被收回的窘境,经常会出现年底突击盲目采购,浪费资金的现象。(2)政府采购招标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渠道,信息系统的滞后,导致政府采购机构不能获得最优的市场资源。(3)政府采购范围的规模狭窄,项目单一。从2007年政府采购来看,集中在货物类别,尤其是计算机、公务车等标准商品,而工程类和服务类则相对较少,给预算单位带来许多不便。(4)专业性采购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采购管理队伍未经系统培训,有关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偏低,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政府采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工作上形不成合力。

(四)收支两条线管理问题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人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有些科研事业单位的收入并非代行政府职能所收取的收入,若这种收入被定义为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后,部门组织预算外资金没有积极性,部门不作为,经费空缺和沉重的包袱无法解决,对事业单位发展后劲影响很大。

二、完善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具体操作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配套制度“无缝对接”建设实施财政制度改革对会计法律制度等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纠正会计制度缺位的问题,研究和制定配套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确立事业单位在分配资金、管理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财务会计主体地位和重要责任。会计法要明确财政制度改革后的会计法律责任,除了用款单位的法律责任外,对财政制度改革后财政部门在财务会计方面的责任要加重。另外,财政四项制度改革要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人事与机构改革等各项改革构成一个层次清晰、形式规范、内容全面的系统工程,这些改革相互联系,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用制度予以保证和规范,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才能确保各项改革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增进理性化制度激励现行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权集中后的制度激励不足,部门和单位自过小,最终容易加剧财力的不足。因此要在完善中增进理性化制度激励,在财政实力增强的基础上要逐步增加部门的财力。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管理在改革要求和方向选择切忌完全一致,管理模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当前财力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要适当扩大部门和单位的自,允许部门有适当的流动资金和资金调度权,有适当的政府采购自。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要明确收费性质,改进征收方式,进一步对其资金性质归属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确定相应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身负包袱的事业单位自谋发展的积极性等。

第6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97-02

1 前 言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之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文化软实力是一国文化影响力、凝聚力以及吸引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起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文化发展方向、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凝聚力成为我国今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传播实践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提升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密切。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丰富的精神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影响人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在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内涵的基本体现,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的看法,几乎影响到人的所有行为,因而在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局面也将长期存在。人们面对复杂多样的文化氛围和思想环境时,将面临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具体到我国而言,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转型期,这使得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并在价值追求上易产生犹豫和困惑。在此背景中,加强本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进行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干预,本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便会湮没在众多的非主流价值观中,这不仅不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还将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

而在树立核心价值观、防御其他价值观念的侵蚀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其天然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国家进行的精神文化的教育,是精神文化传授、认同、运用、创造的活动。一元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元主导性使其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使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元主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价值观中处于支配地位,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可使人们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

2.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文化认同的形成

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人们形成了纷繁复杂、风格各异的文化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使社会出现了对文化的选择和遵从,即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是人们对文化所形成的归属感、信任感。文化认同可使人们形成一致的价值观、理想与信念,并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达成一致,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凝聚力。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对社会成员的文化选择会形成冲击,进而影响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程度,从而使本国文化影响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并影响到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加强。而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没有强有力的被民众所认可和遵从的文化体系,则会缺乏民族精神支持和前进的精神动力,而缺少精神动力的国家是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的。此外,“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通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者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之间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正在增长……”,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来自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将决定文明间竞争的成败。

在文化认同形成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流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辨别和鉴赏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的传播、宣传以及同化的活动。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还能够了解其时代价值,因而更加热爱本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共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出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并进而有利于人们形成文化认同。

3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3.1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素质的实践活动。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不论是理论灌输、还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媒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人类文化的承载。离开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生动、丰富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才能真正打动人、说服人、影响人,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空洞的言语说教,并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因此,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挖掘文化的核心价值及优秀内涵,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要求。文化的不断发展开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空间和新平台。

3.2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抵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负面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上。西方国家在加强自己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加紧向他国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实现文化霸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大学的演讲中强调,美国国务院的核心使命就是冲破中国互联网壁垒,用美国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侵入是我国安全稳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抵御价值观的侵蚀,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除加强积极的正面引导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味着本国文化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通过加强我国本土文化的吸引力,而不是依靠强制力去约束,有助于引导人们自觉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抵御文化霸权以及其他文化的消极影响。

3.3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并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文化内容的丰富、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必然营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文化氛围,由于受到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悄然发生了改变。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的影响是缓慢而深远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成的有力支撑。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动影响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第7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进度;质量;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章编码:

前言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而市政工程的组织机构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中的综合性质的管理工作,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1、市政工程的特点

掌握市政工程具有的显著特点,对工程的管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1)工程环境复杂

在城市内,市政工程的施工场所比较多样,有城市立交,跨越河流的桥梁等高空作业,也有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作业;市政施工作业有改造,也有整治等维护;施工部位有主体,也有配套。因此,市政工程所处的环境相当复杂,对工程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

2) 高处施工作业难度大

市政工程中,高架桥梁等项目施工,除高空作业,还存在施工过程中下方车辆、行人仍在通行,造成管理方面的问题难度加大,安全性要求高。

3) 施工作业方法多样化

因为地理、地质条件的不同,相同的作业在不同区域也会用到不同的方法,这对管理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4)施工环境较差

市政工程建设中,露天施工的情况比较多见,因此天气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对施工作业都造成很大的困难,在管理方面也比较艰巨。

5) 工程分包问题

市政工程分包现象较多,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施工作业人员水平有限,这给工程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造成较多的问题。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在市政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只有对工程特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保证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使项目管理更加适合工程建设需要。所以,市政工程的现实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控制进度、质量和成本是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2.1控制进度

在市政建设工程项目上,控制进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按照合同或者是上级的规定来按要求完成工程建设,控制进度就是按施工计划合理有效的进行施工。在施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精确到周、日甚至精确到小时,为了保证按时竣工,必要时也要对施工计划稍作改动或者补充。

项目计划阶段,施工项目计划中的一级计划的目标就是总的施工目标,就是最后的交工期限,为主要的施工部分设立开工时间和最终交工确切的日期,计划一经签订就成了建设中的纲领性文件,工程涉及的各方都要严格遵守、施行,同时在合同中还应该有明确的、对应性的奖罚措施。施工单位要明确确立施工各个分部所有的施工阶段性的工期计划,阶段性的分部工期计划必须符合总计划和总进度的要求,同时阶段性工作计划在实施之前要报告有关上级部门审核通过,这是施工项目计划的第二级计划管理。第三级是总的包工单位要制定的周计划,周计划也要上报相关的上级审批通过,作为施工的最终的依据,施工后每周都要进行进度的调整和制定新的施工计划。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干扰,出现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不一致的情况,就要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协商调整,紧急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出现较大天数的偏差时,要认真分析偏差原因,找出根源及时修正、调整。

2.2控制质量

保证质量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高要求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如何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已成为建设领域里重要的研究课题。

1)对施工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控制。

在市政工程质量控制五大要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的高低对市政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就是他们的工作质量,因此,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为此,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上岗前必须通过岗位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树立项目经理部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实施技术练兵, 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工程质量、个个重视工程质量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最终达到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目标。

2)对市政工程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需原材料和构配件是形成市政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确保原材料按质、按量供应和正确使用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制度,就是材料采购和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把关;检验材料品种、检验规格、检验质量和检验数量。

3)对市政工程所用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在确定市政工程施工方案时,应选用先进的、适用的、符合本工程技术要求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这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及加快施工进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附有计量仪表的机械设备,更应正确使用和定期进行检查及维修,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

4)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工序质量的控制,而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质量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设法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工序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无法事先确定某些工序。因此,要控制好每道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细小部位都要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相结合的综合管控方法。

2.3控制成本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施工建设中对使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通过对各分项成本的控制,确保工程整体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通常采用的是:控制人工、材料和机械设备费用。根据承包合同对成本的要求,计算人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费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严格用料制度,抓好材料进货渠道,减少进货环节,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专人包干,及时归库;对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这样能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机械购买费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把质量关。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不断探寻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总结经验并形成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应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以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情况。

结语

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其它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建设项目实施者将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纳入正规化的管理,使施工项目各环节顺利进行。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应不断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就一定能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特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致富导,2011(21): 5 4 .

第8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城市工程;规划建设;相关思考

前言: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能够确保城市中设备设施的布局与配置,且利用指导的手段来发展城市。所以规划人员应当要结合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来美化城市。且进行城市基础社会上工程规划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还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重点集中在了道路交通、资源与能源、环卫与自然灾害的防治上等。

(一)建设完善的交通系统

在城市中,只有拥有了完善的交通系统,才能满足市民的正常出行,同时能保证出行的便捷与安全,所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交通系统。在对外交通运输上,大城市对于水、陆、空的交通需求格外重要,且急需效率高的航空站、公路交通枢纽以及水上中转站。

另外进行城市基础实施规划建设还要求要保证城市中的交通系统的通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交通工具也开始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人均车量数值也在不断攀升,相应的人们对于加油站以及停车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所以完善城市中的交通系统是十分重要的[1]。

(二)建设完善的城市水系统

城市中的供给水与排水工程共同构成了城市中的水系统。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供给水是向大自然“借水”的过程,排水工程则是向大自然“还水”的过程。现如今,人们对于城市中的供给水的需求则在不断增多,对水质的要求也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这样人们也就要求饮用水的质量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水压,以此来满足生活与生产上的需求。在城市排水上,则要求要规划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及时收集到城市中的降水,这样才能确保城市的安全。另外,在处理污水与收集污水上,也要具备一套完善的处理体系,只有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才能真正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中的供水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排水工程、周边环境与地势地形等因素的限制,使一些城市中很难用最为直接的方法来达到人们对水的需求,所以就采用了分质供水的办法来实现城市供水,在水质不高的前提下要优先保护饮用水的质量。在城市中采用分质供水其实就是设计出专门的饮用水管道以及净水站等。在水资源不充足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中水系统来满足人们对于水质的需求,如将生活用水进行循环处理后,来保证城市中的用水需求。而在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分区分水的方式来进行供水,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水质量的需求。如在沿海地区,可以将咸淡混水进行综合处理以后在作为水源等。

(三)建设完善的能源系统

现如今人们对于电与供热燃气等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市中的需电量也在不断增多,这样也就造成了相关设备设施的负荷也在不断增多,同时也需要维护电源的稳定性。对于燃气类的能源来说,就需要来源稳定与热值较好的燃气气源,还需要性能高的气化站与储备设施等[2]。

(四)建设完善的环卫与自然灾害的防治系统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安全的重视在不断增高,这样也就要求在抗震与防汛、防火等工作上要不断提升专业的防灾能力,要确保防灾生命线的安全。注重平战结合,处理好相关的防灾设施,并在需要的范围内,协调好相关的设施建设,同时还要确保人们居住区的安全。

另外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的垃圾与废弃物也开始在逐渐的增多,所以处理好城市垃圾就成为了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就需要建设能处理能量大、无害化与利用率高于垃圾处理厂。此外还应当要建设出满足城市规模与需求的设施[3]。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未来发展

(一)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着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道路交通与电力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区域紧密相关,所以应当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规划建设。首先针对城市中的水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时,要注意做好协调工作,由于城市供水会受到河流等水系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供水、排水与防洪抗旱等工程的规划设计上,就应全面进行考察,明确城市中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完善的水源工程与管网系统,并做好后续的污水处理工作与相关的排放工程。另外要协调好这一流域中的各个城市中的相关工作,同时针对自己流域内的水系统工程做好规划与建设工作,建设好引水工程与污水处理厂等。另外对于由几个城市共同建设的引水工程或是污水处理厂,就要求这一设施要保证为各个城市进行服务的功能。

另外对于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来说,需要这些运输枢纽需要具有区域性的功能。对于航空港来说,都应当在布局上与区域范围的统筹上等进行考虑。对于交通运输上也要综合考虑到是否能做好与其他交通设施的衔接等工作。

在电力资源系统上,则要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区域性。不论是从城市中的用电上,还是在电厂上都与区域电网分不开。所以,在对城市电力资源的规划与分布上都要考虑到区域电网与城市中的地势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城市中的发电厂与变电所要结合好区域电网[4]。

而在电信工程上,则应当要规划好电信干线的接力与衔接工作,同时还要确保电信枢纽的部位。另外为了增强城市中的燃气的质量,所以在一些沿海部位应当要规划好气源。此外在对城市气源工程进行布局的过程中,应当要结合好区域送气的网络布局,处理好气站工程设施。

(二)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着同步综合的方向发展

想要更好地完善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要考虑到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以及用地规模等工作。并以统一阶段与层析来规划好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达到协同规划的,联合开发的目的。

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工作还应协调好上下层次之间的规划,并及时进行指导与优化。并且还要协调好各个系统之间的专业工程规划建设。在城市中的供水与排水上,要协调好净水工程与污水处理工程,做好雨水与污水的排放工作。

在能源系统上,这要做好供电与供热系统的规划,协调好能源中各个专业的配比,明确城市中的电源与热源工程的容量与布局,尽量避免产生干扰等问题[5]。

在交通系统上,还要明确水、陆、空中各专业工程的规模,并做到好布局管理工作,协调好道路工程与其他的交通设施之间的联系。

结语:对于城市的规划来说,要坚持城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付林.郑忠海.江亿.狄洪发.李永红.戴威.基于动态和空间分布的城市能源规划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8(01):67-68

[2]王岱霞.孙奇.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现象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234-234

[3]陈立定.欧阳安蛟.试论城市地价动态变化与城市动态规划的互动关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5(01);45-46

第9篇:关于思乡的诗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相似性

现代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创新拓展提供方向与动力,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现代的知识管理简单实现提供路径与基础。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两者管理对象重叠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文件、档案,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分为外源显性知识和内源显性知识。中国台湾学者杨舜仁说:“知识管理顾名思义:为知识者,才纳入管理,而―般能够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的知识,不外以电子型态或书面形态存在”,因而,“知识存在的形态与文件管理之形态相同”。可见,文件、档案是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共同的管理对象。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密切联系主要源于这种管理对象的重叠。

(二)两者管理目的的相近

档案界一直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作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贯穿于企业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档案管理过程的运转和发展。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知识管理必须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将为用户提供档案或知识服务,实现档案或知识的价值,作为其最终目的,正如德尔斯泰思教授所言:“文件管理的目标在许多方面都与知识管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让人们能够得到所需的有关信息。这一共性意味着两者具有合作的基础。”

(三)两者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或“八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分散的管理对象(文件、档案或知识),予以收集、存储,使之集中化;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接着对其进行鉴定、评价,使之优化;最后将其提供利用,使之实现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两者管理技术相同

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的文件、档案产生、流转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对于非数字化环境下产生的文件、档案,为了使其适应数字化环境的要求,也必须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因此,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需要应用的具体技术或工具包括:元数据、数据库、文本挖掘、搜索引擎、电子邮件、门户系统、信息、信息推送、信息安全技术等等。可见,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有着共同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差相异

从管理层面来看,档案管理主要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还介于价值观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范畴。从管理深度来看,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档案实体(载体)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对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知识)的管理。从管理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的对象限于文件、档案;而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文件、档案这种内源显性知识,还要管理图书情报之类的外源显性知识以及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从管理侧重点来看,档案管理更侧重于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文件、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与保存价值;知识管理则更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可用性,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从管理特点来看,档案管理更强调对文件、档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知识管理则鼓励―种较为宽松、便于创新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关注自身的良好定义的政策和可审视的程序,而知识管理致力于以一个不受约束的组织的创造力和知识交易的方式,从而忽视组织传统。

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鲜明的相似性,两者既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互动性

(一)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传统的档案管理拘泥于历史记录的保管,而不是为现有工作服务,脱离了价值创造过程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发挥作用的领域。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这样,档案管理就被融入一个更广阔的活动领域,而与组织的发展战略、业务活动直接相结合,成为企业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知识管理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通过查卷、借阅、复印等落后的阶段,被动地提供简单、浅层的档案服务,不能充分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知识管理强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手段,主动地为用户提供高级、深层的信息、知识服务,最终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对知识服务的强调和价值创造的关注,使得知识管理专家能够增强文件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和知识利用的理解,促进文件、档案的开发利用,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管理机构与人员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三)档案管理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

隐性知识占知识资源的大部分,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是隐性知识存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难于管理。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有两种途径:一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二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部化”。但是,隐性知识“社会化”之后还是隐性知识,仍处于难于管理的状况,而且当员工流动率较大时,组织的隐性知识资源就易于流失。因此,―些学者质疑“社会化”的其次有效性和普遍适用性。档案管理强调企业在各项活动中产生必要的文件,客观地记录企业各项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防止组织记忆的丢失。员工在工作中会自然地运用其隐性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对员工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形成文件,就可以将其隐性知识部分“物化”于文件之中。这些文件被归档保存下来,就实现了组织知识的沉淀。

在各项活动中都会不断产生新的文件,如果这些文件不被集中起来,处于分散状态,就会容易丢失。文件的丢失即是知识的流失。档案管理强调对文件进行归档,使之处于组织的集中统一控制之下。这个文件归档的过程,就是―个积累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强调产生文件、进行归档,强调文件、档案的完整齐全、集中统一,有助于知识的沉淀、积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知识资源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