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能源管理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模式

第1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能耗监控

当前,国家倡导“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体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方面技术及经验比较薄弱的医院来说,与专业的合同能源公司合作,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不失为一个良策。

一、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一)医院零风险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公司可对项目进行全权运作,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了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医院无需承担节能改造的任何风险。

(二)医院零投入

医院在无需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从项目启动起即可节省节能改造、能源消耗等费用支出,并且在合同期满后还可得到节能服务公司所投入的节能设备,继续享受项目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节能收益,同时节能改造落实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三)节省设备管理

相对于自主聘请节能专家设计节能方案、采购节能设备、督导施工、聘用工程师操作维护、自主运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但避免医院自主进行节能改造和管理带来的繁冗工作,还可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医院也能享受到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服务,进而可集中精力建设好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

(四)保障节能效益

相对于医院自主进行分期分散的局部节能技术改造,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拥有专家团队,并且综合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以及稳定高效的节能设备进行项目整体运作,可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使整体节能收益更有保障。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与某能源科技公司历经近9个月,通过对节能改造项目的前期策划、方案论证、节能设备的比较,以及节能项目的实际测试及节能效果的理论预测等步骤,经双方多次讨论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科学分析,最终双方确定签订了为期7年的节能效益分享型能源管理合同。

(一)项目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位于沪闵路3210号,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300张。整个医院由24栋单体建筑组成,全院共有19个病区,其中普通精神科病房11间,老年病房4间,传染病房2间,康复病房1间,戒毒病房1间。

院区内的A、B、C、D、E 5栋新建建筑,全部采用风冷热泵系统满足建筑的全年冷热量,每栋均设置2台风冷热泵;闵行院区老病房楼L1至L10建筑采用VRV进行供冷供暖,其余建筑采用分体空调满足冷热需求。全院的供热水及供蒸汽系统采用2台燃油蒸汽锅炉进行集中供热,其单台额定蒸发量5t/h,额定蒸汽压力1.0MPa。全院的供热负荷主要包括各类病房洗澡用热负荷、衣物消毒用热负荷、食堂用热负荷、医疗器械消毒用热负荷等。由于医院常年存在热负荷的要求,锅炉常年要运行,导致医院每年耗油量较大,运行费用高;医院门诊楼、新建5栋病房楼,以及食堂、后勤楼、行政楼、老门诊楼、宿舍等处仍广泛使用普通荧光灯和白炽灯,并且每栋楼均配有电加热开水器,共有32台功率均为12kW的电加热开水器提供饮用水,开水器基本未采用节能手段,有一定的节能潜力。综合上述医院的情况,项目组针对该院进行了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电加热开水器节能改造及能耗监管平台的建设等节能措施。

(二)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集中供热系统简介

医院供热系统采用2台燃油蒸汽锅炉,单台额定蒸发量5t/h,额定蒸汽压力1.0MPa,锅炉房设于地面一层单独房间内。全院的供热负荷由各类病房洗澡用热负荷、衣物消毒用热负荷、食堂用热负荷、医疗器械消毒用热负荷组成。其中,食堂、衣服消毒、医疗器械消毒为直接用蒸汽的形式,其余为通过板换提供热水。根据锅炉操作人员介绍,2台燃油锅炉最多运行1台,目前采用自动控制,控制参数为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当蒸汽压力超过0.85Mpa时燃油锅炉卸载,当蒸汽压力低于0.53Mpa时燃油锅炉再次加载。由于医院常年存在热负荷的要求,锅炉常年要运行,导致医院每年耗油量较大,据统计2009年2台燃油锅炉年燃油耗量为381t,2010年为401t,2011年为375t。

2.节能改造措施

根据医院要求,结合现有能耗数据资料及多次现场踏勘、综合分析,本次医院供热水系统改造由更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代替,而医院消毒、厨房等蒸汽较小的需求则改为小型燃气蒸汽锅炉和小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方式满足,这样既满足了院方正常需求,又避免了继续使用燃油锅炉供蒸汽严重浪费能耗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能耗,减轻了能耗运行费用。

通过对医院各栋楼宇的热水需求量、热水供应时间段、屋面承重、管网铺设,以及每次使用时放空部分冷水对使用者造成不适而可能发生投诉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改造中各栋楼宇利用了原有管路,改造机组安放于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位置。本次改造中根据每栋楼宇的热水及蒸汽需求量,供热水系统安装了空气源热泵21台,循环水泵27台;供蒸汽系统安装了15台小型燃气蒸汽锅炉和3台小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3.节能改造效果

合同能源公司实施了对集中供热系统两台燃油锅炉的节能改造,改造系统经过3个多月的使用,系统运行正常,节能效果明显,并且通过能耗监管平台对改造系统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耗电量进行了监测。改造前燃油锅炉年耗油量为375t,其运行费用为312.6万元,而单月平均运行费用为26万元。改造后2012年3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5.3万kWh,耗气量为1.2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9.5万元;4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3.9万kWh,耗气量为1.4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8.9万元;5月份的空气源热泵、电蒸汽发生器及小型燃气蒸汽锅炉的总耗电量为3.5万kWh,耗气量为1.2万平方米,而运行费用为7.5万元。依据上述数据,该改造系统预计年节省运行费用212万左右,节省标煤180t。

(三)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1.照明系统简介

改造前,医院门诊楼、新建A、B、C、D、E病房楼,以及老门诊楼等处仍均广泛使用普通荧光灯,单管功率为36W,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节能改造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型的节能灯管,新型节能灯管要比传统灯管具有更高的照度和更小的功率,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荧光灯T8灯管+电感式镇流器更换成T5节能型灯管+电子镇流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次节能改造共更换1311支28W的T5节能灯。

3.节能改造效果

项目组为了实测出新型T5节能荧光灯的节能效果,通过分项计量电表对原有36W的T8荧光灯和28W的T5荧光灯进行了48小时不间断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项目组通过对1311支新型T5节能荧光灯的节能改造,效果明显。根据医院照明开启时间(医院每天平均开启10小时)和上述测试结果,预计年节约6.7万kWh,节省运行费用6万元,节标煤20t。

4.电加热开水器节能改造

(1)电加热开水器

改造前,医院每栋楼均配有电加热开水器提供饮用水,共设有32台,单台功率均为12kW。电加热开水器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2)节能改造措施

依据医院引用水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开水器的运行能耗,本次改造将原有的12kW传统开水器替换成为12kW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共更换32台。本次改造中所选择的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可24小时连续不间断提供开水,从而解决了普通开水器一次仅接出可饮用开水约6~8瓶后,再等待7~10分钟才能再次接出开水的问题。同时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考虑,选用的即热式节能开水器可杜绝阴阳水和千沸水。

(3)节能改造效果

项目组为了实测出即热式开水器的节能效果,通过分项计量电表对原有的普通电加热开水器和即热式节能开水器进行了168小时不间断测试,测试结果见表4。

项目组通过对32台新型即热式开水器的节能改造,效果明显。根据医院开水器的运行情况(每天平均运行10小时)及上述测试结果,预计年节约10万kWh,节省运行费用9万元,节标煤31t。

5.能耗监管系统

(1)能耗监管系统

此次改造,为医院建立了一套能源监管信息平台,可对建筑的耗电系统、设备进行分项、分设备计量;同时对各耗电系统、设备实施在线监测、实时计量、及时汇总、分项分设备动态能耗信息。建立了网络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医院的能耗数据和能耗标准,为科学管理、合理考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通过能耗监管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医院的能源管理水平。

(2)医院能耗监测

医院能耗监测按照不同的监测需求,可以监测建筑总体能耗、建筑的能耗模型、建筑动态能耗等,分类分项监测建筑的能耗,界面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来监测能耗数据,支持逐时、逐日、逐月、逐年能耗监测页面之间的自由导航。支持按照区域、建筑功能、分项、分类来监测建筑的用能情况。

(3)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监测

可以监测重点用能设备的运行能耗、状态(停止、运行、故障等),设备运行安全等,利用图形化界面对重点用能设备如热泵机组、空调设备、照明、电梯等实行动态监测,掌握重点设备的用能高峰期、用能超标点、设备起停情况等。

(4)配电系统监测

显示配电线路监测情况,可根据各条件,定位查看监测情况及安装方位。系统提供配电监测模型,可以根据配电线路的实际情况组态配电监测界面,监测各低压配电回路三相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并且系统还可以通过组态配电监测界面,监测配电线路的损耗,计算线损率。

(5)节能改造效果

当前,能耗监管系统已经投入运行,通过对医院用能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开展管理节能工作。同时,结合监测数据平台,可有效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提升医院的用能水平,形成节能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医院2011年用电费用在480万左右,根据安装能耗监管系统后双方约定的节能率计算,预计年节约6万kWh,节省运行费用5.4万元,节标煤17t。

四、结束语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集中供热水系统、照明系统、电加热开水器以及能耗监管系统等,年节约总费用232.4万元,节标煤248t,投资总费用为46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年左右。由此可见,合同能源管理不但符合医疗系统后勤社会化的趁势,而且有利于深入挖掘系统的节能潜力,在享受到专业化节能服务的同时,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为医院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益。

参考文献

[1]路宾,曹勇等.上海医院建筑用能状况分析与节能诊断[J].暖通空调,2009.4

第2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节能环保 BOT BTO EMC 轻资产 资产证券化

目前全球的能源及环境问题都趋于紧张,我国已把建立节约型社会及减少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国家的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革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十二五计划中也把节能减排纳入重中之纳入重中之重的工作。由此可见未来节能减排市场将蕴涵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环司”)作为政府在环保节能领域融资和资金运作平台,也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城市环境能源投资管理公司经营项目

根据环司的市场定位,环司的经营项目大致可以分为:

(一)投资节约(电、煤、燃油)能源类:

1、空调源热泵改造及余热回收(暖通工程类)

2、公共电梯变频智能化节能改造

3、公共(LED)照明及城城市亮化节能改造与建设

4、智能化城市公共照明节能系统推广(电流载波控制系统)

5、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与投资(保温材料、热学材料)

6、大型工矿企业电机、锅炉、水泵、空压机与空调余热回收减少锅炉使用(机电节能系统)

(二)开发新能源类

1、太阳能发电

2、地热发电

3、风力发电

4、垃圾发电

5、风光互补转化发电

(三)环境保护投资类

1、工业、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2、工业废气的防治

3、灰霾的防治

二、公司盈利模式设计

考虑到环司所经营环境能源项目大部分具有投资大、收益低、回收期长、但现金流相对稳定的特点,为了实行公司的良性循环,理顺让投资项目在长、中、短进行有效组合,环司除了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主营业务以外,还可适时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实现节能环保业务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投资业务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量池,可为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为公司的稳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股权投资业务在积极发展中快速积累资本,其投资收益又可反哺节能环保业务。节能环保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相辅相成,这样,环司的盈利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节能环保项目收益,具有以下特点

资本沉淀性强、收益率较低、回收期长;但市场风险小、现金流入非常稳定、发展前景较好。

(二)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收益

与节能环保项目形成互补,若项目选择得当,则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将高于节能环保项目收益。除了财务投资方式以外,环司还可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入股能源管理公司、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公司等,适时将被投资公司推向资本市场,扩充环司的融资渠道,并且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通过节能环保项目以及股权投资两大类业务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共同做大做强环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资产收益水平。

三、投融资模式创新

城市节能环保项目大多投资额巨大,项目回收期长,因此环司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借助应付帐款、商业汇票等商业信用方式外,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投融资方式:

(一)灵活运用BOT、BTO、EMC等模式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BOO (建设-经营-享有)、TOT(转让-经营-转让)、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模式,充分运用市场资金进行项目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EMC模式,将为环司提供一种无风险的项目建设方式。但此类模式一般对能源管理公司的资金要求很高,因此可协助能源管理公司采用保理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二)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来充实公司的资金来源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使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节能减排项目中,并分享收益。例如国际水务巨头威立雅曾通过中国平安信托融资1.56亿元。

(三)适时开展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BS)可有效降低融资门槛,为企业建立股权、债务融资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并且可以盘活企业资产,降低资本成本,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例如可以在房屋节能改造中以改造后可以产生的现金流为依据,构成资产池的基础资产是房屋改造后所能节约的能源费用,将这部分收入卖给SPV,从而快速回笼资金。

(四)借鉴 “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源于威立雅在中国投资水务项目中的商业模式。威立雅为了充分发挥其在运营方面的技术优势,将项目投资和项目运营两职能一分为二,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并巧妙安排合作伙伴在项目公司中占大股,分担大部分投资成本,而自身在运营公司中占大股,又通过灵活的外部资金杠杆,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溢价”。此种融资工具降低了巨额的投资成本,增加了投资收益。

(五)融资租赁

在环保节能项目中,设备往往占到了投资额的绝对比重,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承租时间和租金依节能效益而定。租赁期满后,灵活选择留购、续租或退回出租方。

(六)成立项目公司,打造投融资子平台

对于大型项目,可考虑成立项目公司,利用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通过成立项目公司,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隔离。

此外,在开展城市节能改造项目中,可尝试积极争取城市资源,确保项目资金。这些资源如城市公共物业、城市空间资源等等,同时还应针对各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旧居民楼节能改造上,可采取如对部分旧居民楼拆除重建,新建住宅除用于回迁外,扩建增加的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补贴未拆除建筑的节能改造或者在结构安全许可条件下,对旧的居民楼的顶层实施加层节能改造,增加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用于补贴节能改造等等。

总之,环司要健康发展,需要培育收益性城市环保节能项目、增加城司的现金流量、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创造性地、多种方式融资,尽量减少环司的负债比率,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第3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1.1串联式平面布局

利用交通走道(直线型或曲线型)将规模、形态各不相同的观众厅空间和休息空间及其他附属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空间序列,如图1所示。各观众厅可接触排列,也可相互分隔,由单独线型空间加以联系。观众厅外墙面和内部空间视觉特征一般呈现重复、渐变、类似、交替或个性等特点。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具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组合方式简单,交通流线明晰。但由于观众厅疏散口一般直接面对交通走道,在观众人数较多时,空间交通负荷过大会影响观众通行。针对串联式组合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交通面积,将线型交通走道设计成街道的形式,通过街道宽度、墙体曲直或颜色等的变化,形成层次感及趣味性十足的交通空间,再基于信息、生态等技术的应用,形成电影文化临时展地,供人们休息交流;二是在两个观众厅之间设计交通通道,直接与室外相连,成为退场人流的疏散口,观众可根据自身需要,既可直接退出影院,又可回到大厅进行其他活动。此外,为诱导人们的消费活动和观影行为,串联式组合一般将交通走道设计成直接面向公共场所的玻璃盒子,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例如英国建筑师蒂姆•福斯特设计的三环电影院(图2),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场所之一,设计时将门厅设计成伸向街区的玻璃透明空间,并且用一个高悬的门廊屋檐来遮阳,门厅内设计酒吧和休息厅。无论是门厅内的经营内容,还是其朝向周围社区开放的姿态,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被认为是最具感染力的电影院之一。

1.2集中式平面布局

将影院各功能空间通过中厅、交通走道加以组合。中厅面积较大,为主导空间,其他部分则围绕中厅展开(如图3所示)。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空间向心性增强,方向性弱化,中厅承担人流集中和疏散双重功能。集中式影院空间组合的信息流具有明确的控制中心(中厅),信息的传达须经该中心的疏导,影院信息呈现出网状发散的特点,增强了对影院内部事务掌控的能力,对内部人员行为具有较强的指派性,增加了影院效能和安全性。由于观众厅空间方向各异,放映厅、办公用房等其他辅助设施位置不如串联式组合那样明确,空间流线也较为复杂。对于规模较小的影院(观众厅数量小于4),可将中厅和休息厅结合起来,设售票区、卖品部、电影衍生品展柜及开放式餐厅等,由于观众数量较少,不需要另设观众厅而设直接对外的人流疏散口。但对于较大规模的影院,由于人流量大,需根据影厅特点将其分类组合并加以标示,例如儿童放映区、老人专场、好莱坞放映区、VIP区等,并且需将休息厅围绕每组影厅加以分散布置,且必须根据人流量特点设计相应的人流疏散口,其设计方法可采用串联式组合中两影厅之间设计出入口的方式,也可为每组休息厅都设计直接对外的出入口。此外,规范要求每组休息厅必须设计相应的卫生间、办公空间等辅助空间。

2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相较于传统影院,信息时代影院建筑既要创造舒适的空间氛围,又要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性,因为大众不仅在使用空间,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因此,通过扩展影院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影院成为多种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满足使用者的多种行为需求。通过建筑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创造更加宜人、个性、多元的空间环境,在观众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建立起对话机制[1]。

2.1公共空间的生态化

影院长期一直被认为是与“阳光”绝缘的建筑,被设计成封闭的黑盒子,内部大多使用人工照明方式,既浪费了能源,又降低了影院空间质量。信息时代的影院建筑已成为活力十足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其氛围的轻松舒适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观众的吸引力,而自然生态环境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休息停留空间。因此,阳光、植物等被引入到影院设计之中。北京长虹影院通过立体共享大厅内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光线投射进来,除增强室内明亮程度之外,也可大大节省照明能源,同时,阳光照在室内,形成奇特斑驳的光影效果,使室内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图4a)。国外也不乏重视绿色生态化的设计实例,如加拿大蒙特里尔魁北克实验电影院,设计了露台咖啡店和花园院落,把空气和蓝天带给了这座建筑,使公共空间沐浴在自然光之中,并随太阳的移动而千变万化,这里的树木和露天空间如影院的肺部,驱赶了大多数现代影院建筑里出现的人造天气(图4b)。

2.2观影空间的多样化

信息社会,观影人群逐渐多元化。而影院作为面向各类人群的一种休息场所,需要考虑在静态建筑中融入变换的风格,动态适应不同观影人群的需求,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开放。近年来国内外建造的多影厅影院,重点应在观众厅空间处理的细节上加以改进。根据观众厅的使用人群,按照其相应的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选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形态、结构等元素处理引导空间、装饰墙面或顶棚,实现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渲染。如中国木偶剧院的小星星影厅(图5),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喜好、心理特点,突出“童趣”这一主题,运用绚丽夺目的颜色和活泼的图案来装饰空间,座椅采用明蓝、正红色,顶棚上镶嵌星星图案的照明灯,配合墙面所绘的降落伞和五颜六色的储物格,营造出活泼可爱又带有梦幻色彩、符合儿童喜好的观影空间。

2.3空间装饰的电影文化

影院是大众文化场所,其环境气氛应具有电影文化特征,强化文化氛围的视听觉表达,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公众场所环境气氛的重要方面。因此,内部空间的塑造一方面应加强电影海报、明星照片等与电影文化相关元素的运用,另一方面应灵活采用多媒体屏幕等信息技术成果和现代艺术表现媒介,增加影院文化的表现力,使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获得视、听等不同感官体验空间的艺术特点,尽快融入电影文化氛围。北京长虹影院的网络咖啡厅的主墙面绘有早期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宣传画,瑰丽的色彩与咖啡厅红色的沙发相互辉映,与咖啡厅的“网络”主题恰当匹配,营造出个性、年轻、时尚的休息空间(图6a)。又如由菲奇设计公司设计的特拉福德中心UCI影城,通过电子流的投射和图像、声音的展现,无形中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电影文化氛围(图6b)。

3风格化的外观设计

3.1表皮的通透性

信息时代的影院已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活力点,更加注重影院对城市的开放性。传统影院的封闭外形,与城市空间对立,不适用于信息时代。因此建筑表皮大多采用电、玻璃、不锈钢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光亮材料等呈现交互构成的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营造通透性与变幻性的视觉感受。菲奇公司和德国冯•格坎马尔格事务所联手设计的UCI基诺维尔影院,基于内部街道的理念,采用双层表皮的设计手法。玻璃外墙与影院内部结构相分离,使用复杂的拉索和杆件加以支撑和牢固,使观众在未进入影院时即被建筑物内部的绰绰人影和复杂结构营造的虚幻影像所吸引。夜晚时,明亮的楼梯主宰了沿街建筑,内部艳丽并极富动感的色彩使影院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巨大招牌(图7)。

3.2造型的变异性

信息时代虚化的空间观对建筑造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打破了传统影院造型审美定式,不断追求扭曲、变异和不确定性,建筑形态千姿百态。并且,随着人们多元审美情趣的出现,对奇特、个性和视觉刺激的追求日益强烈,要求影院设计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北川原温设计的位于东京涩谷的莱兹电影院,屋顶呈波浪起伏,在弯曲盘绕中上升,搭在屋顶上的闪亮的金属镀铝帷幕被拉向一侧,露出入口上方粗糙、缩进的墙角,俨然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整个外观如一出怪诞舞台剧布景,戏剧性十足,似乎时刻准备将路人引入电影梦幻世界之中(图8)。

3.3外观的信息化

电影是可视的、可听的、可阅读的,它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文化信息,影院不仅是电影的容器,也是表达电影信息的载体,深究之下,同样具备可视、可听、可读的可能。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影院外观中的应用,交互构成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实现了影院建筑表皮与电影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和信息符号的虚拟化。美国AmphibianArc公司设计的重庆山城电影院投标方案(图9),电影的场景和思考方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这座建筑被定位成可以透过多种知觉感受的实体。电影婴儿期的“拉洋式”盒子作为影院外形回溯的参照,意在引发直观的联想,借助电子看板使得建筑本身如同电影般可供实时观看,但同时又是视觉效应强烈的建筑表达,不断向人们呈现着多样性的影像。在设计过程的终点,生成的是电影之建筑,或建筑之电影,而非建筑自恋的表演。建筑所表达的信息量的增加提高了建筑的可读性。

4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第4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多元智能;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0-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设计,是以物流职业能力要求为载体,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为基础而构建的。同时,由于人类智力的培养也需遵从一定的规律,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智力要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霍姆斯在其比较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根据智力变迁规律,人的智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初级的智能,亦是第一层智能指的是直观的数据或信息的收集的能力;其次是运用已收集到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即第二层智能;第三层智能则更进一步,要求在前两个层次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因此,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智力变迁规律,使工作任务能与不同的智能相结合。

第一层智能:物流项目设计——背景资料阅读、课外收集项目相关信息

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由教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方案和时间限制,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收集项目的有关信息。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以锻炼学生的第一层智能为目的,同时也是后面两个阶段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第二层智能:物流项目分解——项目背资料处理与分析

本阶段是在前期资料已收集的基础上,由项目组成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取得对项目完成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理或是定性的分析。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取得有用的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符合第二层智能培养的目标。

第三层智能:评估与反馈——项目完成情况预测与评价

在本阶段中,教师在已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根据改进之后的项目进行项目实施结果预估,并制定控制的程序。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管理相关的评估、控制等相关内容,还要求能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想象与预测,锻炼了学生第三层智能。

二、案例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以某高职院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职务》课程中的“编制采购计划”这一项目为例来加以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根据采购流程,将采购过程分为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等模块,并设计相应项目。“编制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前的关键步骤,在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应用。

1.提出问题: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企业每次采购的商品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由此展开后续内容。

2.情境设计:教师设计情境,小杨作为某服装公司的采购经理,为了下一年度的采购任务,他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情况,并且制定采购计划。

3.项目设计:假若你是小杨,请设计采购计划制定的方案。

4.项目分解:根据项目要求,分解采购计划编制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即收集各部门采购需求、分析各部门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表三大子项目。

5.项目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分组完成收集和分析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任务。

6.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分别从对任务的认识程度、团队协作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

该项目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是在对采购项目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锻炼第一层智能,即信息收集能力;项目分解则是对编制采购计划项目作出计划并分解成基本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采购计划编制与填写则是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完成项目,主要也是第二层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采购计划反馈则是锻炼了第三层智能,即信息预测与项目评价能力。

1.采购需求信息收集(第一层智能)。此阶段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动态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重在锻炼学生的交流、观察和协调能力。部门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需求信息表述与交流完成的。

2.采购计划项目分解(第二层智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解,重在培养信息处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采购计划编制(第二层智能)。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采购需求分析,并制定采购计划,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4.采购计划表反馈(第三层智能)。根据采购计划编制要求,应用信息进行采购计划检查与反馈。此阶段主要运用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其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更加深入,为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流相关知识分析和理解职业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11.

[3]伯曼(Sally Berman),著.多元智能与项目教学——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4]James Bellanca,等,著.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6.

[5]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7-89.

第5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第一次将环保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挂钩。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国营企业,企业有职责贯彻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率先承担并推广新能源低碳环保战略。而作为公交企业下属营运单位,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承担着集团公司新能源战略部署中的车辆维保业务,也是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最基础、最基本环节,关乎着新能源战略在企业推行的成败。本文将结合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三年多以来累计经验,研讨新能源车辆在公交行业维保管理。

关键词 公交;环保;新能源;维保模式;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34-02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战略实施,公交行业发展新能源战略顺应时展趋势。受社会公共资源、技术共享资源、配套设施、专业维修技能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其管理经验处于摸索期。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工作方案,深圳巴士集团于2009年6月率先投放营运新能源公交车(目前有386台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大巴,占运力总数23.23%),走上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探索之路。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一条适合公交行业发展的新能源公交车维保管理模式。

1 积极心态认识新能源,危机意识学习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应用综合体,受知识普及和社会资源局限影响,自投放之日起,技术线人员对其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新能源汽车应用三年多来,通过深入接触,原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早已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电池系统技术(电动单车)、高压电子及电路集成(电视、洗衣机等)、电机驱动技术(遥控玩具、电梯、电动单车等)、程序控制技术(电脑、电饭煲等)等。作为营运维保单位,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相信自己,以积极心态并结合日常生活认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帮助我们克服畏惧心态,更好营运维保这类车辆。

能源汽车中电子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大量应用颠覆了常规燃油车动力传递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使企业原先具有汽车维修技能的员工进入技术初始学习阶段。但如果还沿用老一套机械维修技术去维修新能源车,可能要面临岗位淘汰,因为新能源汽车已没有多少机械部件可供维修。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期,一是要增强员工岗位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新能源结构原理,掌握理解《电工学》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学》等基础知识,学会新能源车辆基本维修和故障诊断技能,实现机械维修向电子技术维修转型;二是开展实际就车维修技术学习,逐步摸索熟悉技术应用,通过点滴知识积累,掌握基本维护维修技能;三是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学习,多看、多思考、多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掌握新技术结构原理,提升维修熟练程度和经验值。只要我们在处理新能源故障时,克服新知识畏惧心理,做到事前安全防护,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通过实践性操作和理论性技术培训,循序渐进,完全可以很容易掌握维修保养和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实现技能技术转型,处理常见故障和保修。

2 转变保守观念,探索维保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促使维保模式改革转型。本文认为新能源维保模式可从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模式一:专业自主维保模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能源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差异,对检测设备、诊断调试仪器、维修技术和场站设施要求专业化。在推广初期,设立专业化维保车间,按照新能源汽车维保要求配置诊断设备仪器、基础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便于新能源车辆集中维修管理、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快速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特点,利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普及推广积累保障管理经验。但公交行业受场站资源紧张限制,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新组建车间或现有车间转型投入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现有维修工知识技能结构逐渐转型,会集中造成大量富余人员。

模式二:常规与新能源混保模式

利用现有车间人员设施,通过增配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新能源车辆维保作业。开展常规车辆和新能源车辆混合维修,渐进式向维保新能源车辆过渡。通过格式化实操培训和周期性三定维保(定人定岗定标准)作业轮训,以点带面和言传帮带,促使现有维修工逐步掌握简单新能源汽车维保技能,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实现大多数维修工知识结构和技能转型,有利于提升整体人员的维修素质,缩短新能源维修技能的普及周期,不会集中造成富余人员。但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和专业化管理,受技能结构和文化水平影响,初期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需增加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维修经验和管理经验积累沉淀周期长。为降低不利影响,可通过引进外脑弥补专业技能不足问题。

模式三:自主维修与购买服务混合维修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检测设备缺乏统一标准,实用维修技术仍掌握在汽车研发单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维修过程中,衍生出的维修技术和故障判断排除技能仍难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动力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项目,采取向专业厂商购买维修服务模式(或外包),由厂家提供整套维修保养,解决企业无法实现专业维修的困境。有利于解决目前维修技术、场站、专业人才紧张困境,快速保障新能源车辆维保需求,减少大量检测设备仪器投入和专业人员配置,缓解现有人员技术转型压力。但购买服务不利于使用单位新能源维修技术及经验积累,不利于新能源车辆自主维修能力提升,成本质量控制较难。

模式四:自主修理为主、委外修理为辅维修模式

在新能源车辆推广初级阶段,其维修技术受核心技术保密影响,主要分散在生产企业少数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队伍中,缺乏专业综合性维修技术人才。

一是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对员工维修技能进行培训和现场作业指导,通过实操性反复动手操作,可使大部分现有员工掌握格式化保养作业技能,掌握基础性的自主维保技能。通过1-2年质保期内实践性学习摸索和培训,逐步掌握维修保养和判断故障技能,实现替换型自主维修。

二是通过挖掘引进外脑,取长补短,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性维修和日常故障诊断排除问题,专业性较强的总成故障实施互换。

三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总成及电器管理模块,与专业厂商协议委托修理,实现技能互补。

3 优化维保业务管理体系,强化一线保障管理

当前公交行业维保体系基本上以维修车间为中心,以车队机务临修为延伸,车辆大修为辅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大量应用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维保类型由机械维修向电子控制兼顾机械维修转变,重体力型向智慧诊断型转变,维保技术保障重点也需随之变化。

3.1 将故障类型和处理向一线转移

新能源车辆大量应用汽车电子电路技术、电机技术、程序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常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重型部件机构取消。作为基本单元电子元件和电路,其故障特性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故障类型向轻体力智慧型电子故障转变,周期性故障减少,随机性故障增加。故障特性转变促使技术保障重心向一线车队机务转移。

为做好一线技术保障,可通过强化培训一批具有汽车电工维修基础的人员,重点针对新能源故障诊断、控制电路原理、电机维修进行强化培训,使之掌握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充实到营运一线;对现有机修人员进行单项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某部位或模块维保作业技能,通过熟能生巧方式提升一线保障能力。

3.2 将故障诊断由经验型转向专业测试型

常规客车大量使用机械传动控制技术,辅以简单程序控制技术,其结构设计决定其故障诊断排除需要维修诊判经验,其故障因素较固定,可视性高,基本上通过经验积累和简单仪器辅助即可满足故障诊断维修需求,对检测仪器依赖度不高,通过定期拆卸检修保养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取消了重型机械传动机构,大量应用电子集成技术、程控技术和CAN通信技术,故障特性呈现抽象化和虚拟化,经验难以准确诊断故障,必须借助专业仪器和反编译程序将故障编译为可视性文字及代码,要求作业者熟悉电子电路及程控原理,而电子原件故障具有难预见性和随机性,难以通过定期拆卸检修消除故障隐患。必须借助专业仪器进行解读和参数比对准确判断故障,对专业仪器依赖度越来越高。

3.3 将保养维修由拆检型转向测试诊断型

影响保养间隔里程主要因素机械部件磨损周期,通过周期性二级保养和解体检查等方式保养,做到预前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而新能源车辆机械部件大幅减少,影响其二保间隔里程的因素主要是传动机构、转向系及盘式制动器磨损周期,该类部件通过周期性换油检查消除隐性故障。电子模块应用使故障很难通过周期性检修消除,必须借助检测仪器频繁对车辆运行参数测试比对诊断查找故障,以往作业模式无法适应汽车电子化应用需求。频繁回车间进行测试检查将直接影响车辆营运效能,车队机务常规性测试将成为日常检修项目,诊断仪器将成为车队标配。测试诊断故障和更换故障模块将是车队维修保养作业主流。

新能源车辆大量使用新技术,各机械部件寿命周期延长,按照以往方式保养将引起资源浪费,根据新技术对车辆保养周期和检修项目进行评估,尽可能利用周期性保养消除机械故障和可视性电子故障。

车间通过加强故障诊断培训和实操性拆装作业,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甄别能力,学习使用仪器甄别故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新能源技术故障处理效率。

车队机务通过强化使用仪器甄别参数变化和数据分析故障能力,利用专业检测电脑及仪器,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通过采取车队模块互换,车间旧件修复实现新能源车辆快速保障。

4 规范驾驶员操作,掌握提升应急处理技巧

新能源时代,大量电子技术应用,带来的是大量隐形故障及突发性故障,故障及隐患可视化降低,要求驾驶员三检工作更加细心、对电子部件功能、味觉和异常敏感度要求增加;常规应急处理方法难以应对电子故障处理,要求驾驶员改变以往习惯和认识,掌握电子部件应急处理方法。本文认为,在新能源车辆时代,驾驶员必须掌握望闻问诊技能。望即多看,对各控制模块及线束要多看细看,查看有无破损松动及碰磨,运行中多观察路面通过性和状况,提早应变;闻即多利用嗅觉感知电池电器部位有无异常异味;问即发现异常多向维修技术人员问,掌握基本故障特征及应急处理知识技巧,确保及时发现故障;诊即掌握对车辆故障报警含义掌握及车载仪器诊断应用,知道哪些故障属于重大隐患故障,哪些属于一般故障,该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5 优化车型配置,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充电设施、维修设施、技术支持等后勤保障公共资源,国家缺乏统一标准,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充电设施投入、维修设施的规划和维修技术储备及培养滞后,该类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回收资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以致充电难、维修难等制约新能源车辆普及推广将持续较长时间。本文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级阶段,优化车型配置,统一车型和技术配置,减少配置标准多样化引起的维修设施和充电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充电、维修和维修技术积累和培养工作,最大化利用投入资源效率,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便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

6 结语

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行业未来势必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新能源车正符合国家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将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行业——公交企业推行新能源发展战略属于职责所在,因此我们需将上述的探讨思路付诸实施,在维保实践管理当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完善。

第6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P键词】IT;管理模式;职业能力

【Keywords】 IT;management mode;profess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73-02

1 引言

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而企业管理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纵观当今国内IT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IT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为IT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企业管理模式与员工职业能力紧密相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才能留住人才,并且不断提升人才的职业能力。目前,IT企业蓬勃发展,但IT人才严重不足,而且部分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带走了市场、技术,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是其获得人才、提升员工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3 我国IT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IT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充满了各种问题,如何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利用率,促进企业发展,是IT企业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3.1 传统IT企业管理模式

首先是直线式组织管理模式。顾名思义,这种管理模式,是直接从高层经由多个管理层向下传递职权的相对古老的模式[1]。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职权分明,对于员工能够进行有效的直接管理,但也因为过分地依赖高层,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其次是事业部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依照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在企业最高层的领导下拥有自己的一定权限,这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协同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但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统一战略。

3.2 创新型IT企业管理模式

矩阵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是IT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巨大飞跃,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综合了直线式组织管理模式与事业部式组织管理模式的优点,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员工的利用率,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使得员工的职业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模式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利,且因为对员工的工作质量缺乏相应的奖惩,影响到工作效率。但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有效规避这一弊端。

4 IT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种类

IT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技术,IT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IT人士为了适应这个行业的特点,必须具备以下四项基本素质,职业才能永葆青春。

4.1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IT企业员工在职场上获得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今社会,IT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IT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需要,避免被时代淘汰。

4.2 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所有企业员工必备的能力之一。交流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述能力、谈判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交流能力,才能与客户无障碍沟通,更好更快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4.3 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执行的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以清晰的思维去分析和寻找难点,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最科学、最合理的手段去化解难题、解决问题。

4.4 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IT企业员工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在开发项目时,往往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一组,按照项目的功能模块,每个人做一部分。互相配合比较好的组,最后完成的项目就非常出色,文档规范,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配合不好的组,就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于整个项目都完不成。

5 如何通过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提升员工职业能力

一个成功的IT企业,会将人性化管理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何为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爱护员工、激励员工。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以物质利益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一个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建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5.1 调整IT企业组织结构

目前IT企业的主要管理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按照职能划分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幅度设置管理层。这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势在必行。IT企业应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由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模式向网状模式延伸,如此一来,普通员工也可以以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资本参股,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通过分享企业利润,起到物质激励的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提升工作能力。

5.2 做好员工职业能力培训

提升员工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强学习培训。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做好本单位员工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划。选择理论知识过硬,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讲师,定期给员工进行职业能力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可以适当调整培训方式,比如讲座式、实操式、训练式等。培训结束后,要及时跟踪员工的实践操作情况,了解员工参与培训的心得,收集整理员工对于学习培训的建议,做好反馈工作。适时开展专题或竞赛活动,使得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5.3 创建现代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文化塑造人才,是当今IT企业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当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观真正吻合,员工才会将企业当做家,才会真正做到对工作负责,将工作看成事业,并会积极主动让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5.4 制定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

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IT企业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员工充分发挥职业能力的积极性。激励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平性,一定要建立一个被多数人认可的激励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绝不徇私舞弊;其次,激励制度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将外部的物质激励转化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潜能;最后,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精细化,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改变相应的政策。

5.5 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淞?榜样

IT企业最高领导者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将利益据为己有使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怠工心理。企业负责人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经常与员工交流,听取员工内心诉求,尊重员工,对员工不吝赞美之词,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此外,企业领导者自身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职业素养,也对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起着直接的影响。领导者通过从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以增加员工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第7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global energy Internet concep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New clean energy, UHV power grid and smart grid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terne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nergy Internet trend, the subsequent impact on the photovoltaic grid a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ower companies.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光伏接入电网;管理模式

Key words: energy Internet;PV access grid;manage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26-02

0 引言

随着火力发电的发展,各种化石性燃料被大量消耗,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储备日益减少,能源紧张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瓶颈,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已经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得以产生和发展。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投资成本小、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特点,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源互联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它对我国能源产业的改革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对国内能源产业的能源再生规划发展、加强能源的充分利用、促进能源市场的开放和能源产业的优化升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在全球化进程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开发领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光伏接入电网系统并予以运行,技能解决能有持续利用问题,又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光伏并网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已经得到初步实验应用,但是由于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波动性较强,对电网继电保护、供电质量、系统调控管理都会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1 光伏接入电网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尽管太阳能就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优点,但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力系接入常规供电网络系统,在带有优势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负面作用。

1.1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首先,依照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小规模的光伏接入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大容量光伏系统接入低压极有可能导致类似短路抗组这类的参数变化,一旦出现系统故障,由于光伏电源的影响,短路电流会产生不能预期的变化,进而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继电保护的灵敏性以及选择性。另一方面,是对继电保护系统配置的影响。因为在未来发展阶段,随着能源互联网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接入光伏的电力系统会越来越多,对继电保护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好协调配置,而且要做到保证不同电源的顺利接入以及特高压电网的正常运行,在继电保护系的智能性和灵敏性方面不断优化更新。

1.2 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影响和措施 太阳能由于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其能源供给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对光伏系统也会产生干扰,从而使供电频率和电压等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电能质量不达标,对生活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造成影响。如果光伏接入常电网,利用类似电力电子逆变器这样的手段可以对供电网络电能质量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在未来能源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时候,这些措施就很难再起到作用,“源-网-荷-储”将成为供电系统保证供电稳定的首选,因为通过它可以有效降低光伏接入的负面影响。

1.3 对电网调控管理模式的影响和措施 调度管理系统关系到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光伏系统接入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影响更为直观显著,由于电压和调度范围的变化,光伏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在电网的建设、调整、运行等方面都会造成困扰。因此,在新的能源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应顺应时展潮流,对自身的调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合理创新,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融合能源互联、智能优化以及集成协调,创立新的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的电网调控模式。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原理和接入电网方案

第8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脑卒中;神经功能;肢体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206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崩裂或者血管阻塞后大脑血供不足所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1]。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影响,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是由临床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模块所共同构成的一种整体康复护理模式, 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 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上述内容, 本次研究围绕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5±4.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者;②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者;③无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标准:①无自主意识或严重意识障碍者;②新发梗死或出血点者;③四肢功能障碍者。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入院后即可开展与脑卒中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着重向患者强调病症致病原因、发病机制、风险因素等。指导患者于病床之上开展康复锻炼, 如翻身、肢体摆放、关节、肌力训练及生活能力锻炼。

研究组接受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与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展开良好的沟通工作, 强调病症治疗与护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预期取得的成果以及该护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配合程度, 降低负性心理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②肢体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姿势, 持续保持患肢处于拮抗状态, 预防肌肉痉挛或萎缩。定期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开展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 如肩关节 /膝关节屈伸、内外旋转、腕部及指关节的活动锻炼等[3]。借助拐杖等工具开展平衡、行走锻炼, 医护人员在其锻炼过程中纠正错误步态并于每天固定时段开展上下楼活动, 增强其肌张力。

③积极鼓励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可由健侧逐渐向患侧过渡, 以掌握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自理能力。对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可酌情给予其脉冲磁疗法、直流电场法、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 促进神经再生、感觉功能恢复[4]。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 NDF评分、A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 尽早开展系统性的康复锻炼与护理工作以提高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和预后, 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和首肯。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将康复锻炼、物理治疗、临床护理等学科综合为一体, 通过临床医护人员日常引导与督促, 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临床工作开展[5]。相较于常规护理, 该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 注重患者的身心护理, 系统、全面的开展护理工作, 使得患者在感受到临床医护人员浓浓的人文关怀下更乐于与医护人员相沟通交流, 表述自身的主观意愿, 为其各项功能的逐步恢复以及脑卒中症状的消除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经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护理后, NDF评分为 (15.65±2.45)分, AS评分为 (16.25±5.77)分, Barthel指数为 (58.75±3.50)分, FMA评分为 (84.68±3.50)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20.15±2.37)、(20.42±5.85)、(46.78±3.32)、(77.38±3.38)分(P

综上所述,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可以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毅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5, 10(2):128-130.

[2] 张述辉, 罗欣.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 15(14):120-122.

[3] 夏军, 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1(5):297-298.

[4] 李晓红.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7(18):26-27.

第9篇:能源管理模式范文

北京的供热事业已历经50余年发展历程。“十一五”期间,全市供热面积从2005年的4.3亿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6.3亿平方米,供热面积增长了1.47倍,城市热化率已达到9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供热城市。自2002年华通热力在北京地区首家推行供热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单位共同推进北京市供热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市容委将采取多种渠道的推广活动,积极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重要意义和可观效益,提高全市供热行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围。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1](――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二、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比较及优劣分析

EPC模式根据节能改造投资者的不同和节能设施所有权归属的不同,基本可划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四类类型。实践中,也有部分合同能源管理由以上4种基本类型的任意组合形成的合同类型。[2][3]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博士表示,“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有利弊,节能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多种多样,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扶持多种模式,让节能服务公司选择最适合的服务方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在项目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按照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合同约定的比例共同承担。项目验收合格后,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并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效益分享型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模式类型。但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受企业的诚信、经济效益、企业产量变化、能源价格变化等约束比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能源系统的能源费用交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类型。发展障碍表现在奖励标准偏低,按照《关于开展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按照36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向节能服务公司一次性拨付实际财政奖励资金。而工业领域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奖励达到600元/吨标准煤,非工业则高达800元/吨标准煤,与之相比能源费用托管型的奖励标准偏低。另外,还存在着政策竞争问题,国家和北京市都拥有相关的节能技改奖励政策,用能单位可以申请节能改造,并获得财政奖励,这也挤压了实施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操作空间。

3.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改造工程的投资由用户承担,节能服务公司向用户提供节能服务并承诺保证项目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项目实施完毕后,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若达到此前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效益,用户一次性或分次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如达不到承诺的节能效益,差额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于项目周期短,有能力在短期内支付节能效益的项目类型,且合同中约定的节能量价格一般为固定价格。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但是仅仅靠主观历史经验确定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承诺的节能量及额外节能收益分配比例是不合理的。如果想要专业、科学、精确的界定基础能耗、节能量等相关数据,就一定要引入第三方能源审计公司,而这一点在目前的国内恰恰是非常欠缺的。

4.融资租赁型

此类型特点为引入第三方融资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设备由融资公司投资购买,融资公司再出租给用户,依据合同约定,用户定期向融资公司交纳租赁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能源系统,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测量验证节能量,负责确保达到约定的节能效果。合同到期后,节能设备的所有权转移归用户所有,以后用户继续使用所产生的节能收益也全部归用户所有。

三、影响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因素

1、资金方面――融资难是首要障碍

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项目合同周期长,这就会影响到节能服务公司短期的获利能力,从而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然而在国内,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最早都是以技术力量为基础筹建起来的,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实力的同时却并没有雄厚的资金能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作为新兴产业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节能服务公司基本处于快速增长期或者成立初期,规模普遍都较小。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业务,每个供热项目的一次性投资额都较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供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狭窄,多采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单一渠道,普遍面临融资压力。融资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供热行业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深,行业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潜力认识提高,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到合同能源管理的领域、意识到这一商业模式将会带来的收益,并相继推出了各自人性化的服务。

2、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为有节能需求的企业提供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涉及设备管理、法律法规、金融融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需要一支具有强大技术研究能力、过硬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的员工队伍。而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多数公司还面临着规模偏小起点偏低、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局面,这使得很多节能项目并不能获得预期收益、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一模式的态度,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政策方面――与现行制度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和推广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外,国家节能专项贷款、行业需求管理专项基金等财政支持是合同能源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很多诚市尚缺乏系统性的适合本地市场的财务管理、财税减免、金融支持、政策性奖励等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缺乏时效性。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小城市对EPC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还不够及时;奖励资金申请流程繁琐、不规范。另一方面,国内财税方面的制度问题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