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心理疏导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第1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 创新服务;提升质量;满意度

1情况介绍

我疗养区,主要担负一般性康复疗养和优秀基层军官健康疗养任务。

2做法

2.1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意识,

并不断增强全体护理人员相应的认同感,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一是进一步教育、引导护理人员牢记疗养院的服务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疗养保健服务[1]。围绕如何为疗养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疗区护理骨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教育和培育,并到兄弟疗养院参观学习。二是在疗区开展了“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大讨论;进一步强化“把每一名疗养员当作尊贵的客人”的服务意识,特别是通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疗养员”讨论,引导护理人员“进入疗养员角色”,从中体会服务和被服务的亲身感受,让护理人员深度体验被服务者现实或潜在的需求。三是组织护理人员吸纳“细节决定成败”等新观点,将细节服务运用于护理实践,大力倡导“用心,就能想到,就能做到”等理念。随着护理团队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疗区的护理服务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2将满意服务升华为感动服务我们通过与疗养员座谈和派员走访基层部队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军官的生活、工作及家庭情况,体验他们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使护士们把尊重和爱心充分体现到为基层军官服务上。针对优秀基层军官前来疗养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实际,我们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正常的疗养设施外,还特别购置了幼儿学步车、微波炉、电吹风、电熨斗、小药箱等儿童及家庭生活用品。每当疗养员入院,都送上一封亲切的慰问信,让疗养员倍感温暖。疗区曾收治了一名军官,其三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我们特请大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为其会诊;为保证不间断治疗,我们在其出院后多次进行电话回访,及时给予护理指导,最终使患儿痊愈。为把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录制了3张与部队健康相关的DVD盘,赠送给每一位疗养军官,引导他们树立大健康观,并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为了方便疗养员的疗养生活,从清晨为疗养员排队送诊,到雨天为疗养员取晾晒衣物;从治疗护理到心理疏导,疗养员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疗养员想到的,我们做到了。

2.3强化疗养院流程控制,实行人性化护理我们坚持通过控制疗养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实现护理质量控制。疗区除接受上级机关和质量控制机构的检查外,还单独成立了疗区二级质控小组,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季度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进行评析,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年终给予总结和奖励。在流程管理过程中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循环法,不断改进不合理的流程。如:护理原工作流程要求护士在固定的时间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测试,实施中,经常与疗养员的休息产生冲突。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流程,将“四测”时间改“固定”为“适时”,使得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2.4建立学习型机制,实现持续质量改进一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正规成人教育。疗区分别制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的继续教育规划。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人员脱产学习或到治疗医院进修。针对基层军官携爱人、子女疗养的实际,疗区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了保障,专门培养了儿科和妇科的专科护士。目前,疗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已达到56%。二是积极把握上级部门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院内外培训。三是利用“军队远程教育信息网”提供的护理新信息,举行读书会、小讲座、业务查房、“三基”考试、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填充。四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护理人员多为近两年招聘的文员护士,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军队护理的先进事迹”,举办“护士素质的培养”、“慎独”、“护患沟通技巧”等教育和讲座,促进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注重心理护理,在细节上不断进取我们特别重视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其以健康、轻松的心理面对工作和生活。一是团体心理疏导与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我们发现大多数基层军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共性。为此,我们在疗养员中开展了“相互认识”、“走向信任之旅”、“经验分享历程”等形式的团体心理疏导。通过倾诉,宣泄了消极情绪;通过倾听、类比等得到了安慰;通过经验分享,大家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而对于偶发的心理困扰,则采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疏导,对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则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二是家属的情绪调控与军官的心理护理相结合。基层军官家庭的主要负担都压在其家属身上,为此,基层军官常感到愧疚。而家庭又是基层军官最密切的单元,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军官的心理。因而,我们通过“赞美妻子”、“一个军礼”、“军嫂座谈”等形式,积极做好家属的情绪调控,使其以平和的心态给基层军官以安慰和支持。三是儿童的身心愉悦与家庭的轻松氛围相结合。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家庭的幸福。疗养期间,我们为基层军官的孩子开设了儿童乐园,少儿特长班,使基层军官的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顾。还增加了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喂养、儿童心理成长的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家庭的和谐。

3结果

护理质量的高低,应由被服务者作出评价,疗养员满意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让我们信心倍增。2007年,接待优秀基层军官的疗养科被评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护士长被评为大连市模范护士。

4讨论

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程,把“以疗养员需求为起点,以疗养员满意为目标”作为服务宗旨,坚持疗养员满意是衡量服务优劣的唯一标准,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我们力求做到使疗养员感知的服务等于或大于预期的服务,提供超出疗养员期望值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对疗养生活的满意度。实践证明,必须不断更新理念,在护理服务上以疗养员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满足疗养员多层次的需求,在疗养员对疗养服务的特殊需求方面进行认真剖析,从中找出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摸准疗养员的脉搏和需求,进而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

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

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

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

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

(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

(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

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三、面对疫情,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一)劳逸结合,做好假期计划

延长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

(二)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三)保持联络,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心情

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拜年,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包包饺子,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四)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

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的咨询师陪你走过这一段路。

四、面对疫情,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由于各地延迟开学,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但这不等于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为。

(一)开展在线心理辅导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个人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各种服务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电话、QQ、微信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在线读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群或更小的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当然,还可为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热线和平台,把电话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随时拨打。当然,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流程专业规范,避免对受助者的二次伤害。

(二)关注重点学生心理

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

(三)多措并举做好防护

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

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第三,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内容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工作也在深入开展。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疏导、预防和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我们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心智不断走向成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班会的意义。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探索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手段之一,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倾听引导、疏导、互动性等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对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功能。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开展、对学生的心智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外界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从而端正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于形成健康健全的班集体,正确的思想言论、发展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自我减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心胸狭隘。

有些学生不懂得礼让、自私自利,有利益时相互之争互不相让,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相互推诿缺乏担当责任意识。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建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同学的指正有时动口,有事拳脚相加。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让老师和学生很头痛。还有学生“眼里揉不得沙子”受不得委屈,否则就会大吵大闹,没有容忍之心。这种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我们现在中学生所缺乏的一种博大的胸怀。

(二)攀比和嫉妒心理。

在校内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某同学买了一款新手机,某某这个周家里给了几百元钱,穿的衣服多漂亮等,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互相攀比。负面性的攀比心理会使人意志消沉,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面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见不得他人成绩比自己好,见他人学习好一些,总是想办法去捣乱。还有的同学争强好胜,自以为是,见别人比自己表现好则妒火中烧,恶言挖苦,忿恨暗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类学生不但没有向有才德的学生看齐,而是妒忌,将自己的心灵烧的一塌糊涂。于是乎,搬弄是非,欺压他人,和同学之间形同路人,同学之间的友谊荡然无存,让别人避而远之。

(三)烦躁心理和性格孤僻。

此类同学很少“安分守己”,总是焦虑烦躁,上课不认真听讲。坐立不安不知所以。下课在教室胡闹,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蹿。手脚不闲,比如我班胡某同学就是这种学生,不安分守己,总是欺压同学,仇视老师和父母。对老师的批评轻则横眉冷对,重则当面辱骂顶撞,让老师非常头痛。还有我班李某同学,不苟言笑,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沉默寡言,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总感到孤独无助,让人很难接近。

(四)早恋现象

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关注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许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胡思乱想,课后传纸条,互诉爱慕之情,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我,同学之间谈论的都是吃喝玩乐等,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荒废了学业。

(五)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家长的品行影响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品质需要家长的支持。而学生很多行为习惯不是在学校养成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现在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忙于工作,而且留守儿童较多,在家娇生惯养,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我校王某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只要孩子要钱,要物品,都是尽最大能力满足。一学期给儿子买了三部手机,每个月给孩子1000元零用钱,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从来不让受委屈,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的文化娱乐设施成为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街道上的网吧,对未成年人开放,周末时候上网的学生很多,很多学生在网吧玩游戏,观看暴力不健康的影视片,接受不良的信息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下降。不思进取,玩物丧志,造成心理健康的缺失。

针对学校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利用班会课,为学生们心理健康做好正确的引导和疏导。

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一)加强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和疏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任课教师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外,班主任是实施心理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辅导和引导非常重要。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学习培训,能够掌握心理知识的技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帮助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从而获得成效。

(二)开展班团活动,增强团结意识。

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开展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都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学会交流和交往,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

(三)提高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物质上的需求,而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引导家长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识,引导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到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便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既是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引导和疏导,是学生走出误区,摆脱心理阴影。班主任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平等交流,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3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习管理探索实践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旅游企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了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但由于在旅游企业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角色的变换、环境的差异、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等,使学生在实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必然影响实习效果。

在组织旅游专业实习中,笔者探索并体会到,实施立体化管理,做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技能、身体共同进步,是规避和处理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化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施立体化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工作流程、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从教师进行实习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制度。

如《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一是使学生通过实习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工作标准等有较深刻、实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管理、操作、服务技能;在实践中思考、提炼和形成毕业论文的初步研究范围或课题;培养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为未来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二是强调我们已将“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实习并坚持到底,以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三是明确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形成激励机制;四是规定整个实习全过程———从实习的准备和动员、实习中的管理考核,到实习结束后的实结会、实习材料的立卷归档———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以使有关人员心中有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二)从实习生的角度制定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针对实习中学生应遵守的纪律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端正心态、吃苦耐劳、服从领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学习、写好实习日志和实结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允许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允许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以期学生在实习伊始就能用实习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或减少违纪现象。

二、加强心理疏导。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也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心理疏导主要分实习前和实习中两个阶段:

(一)实习前的心理疏导。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高职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实习生”这一角色的特殊性。一方面旅游企业和游客都会把实习生当做企业员工看待和要求,所以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工;另一方面,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临时性,又使他们在待遇上与企业员工有差别。要正确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珍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实习中就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集体荣誉相联系,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从事体力劳动和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二)实习中的心理疏导。

1.倾听倾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宣泄情绪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际矛盾,因为实习纪律要求和集体荣誉感的约束,实习生遇到一些事情,往往会选择忍受下来,但是委屈不满等情绪仍郁积在潜意识之中,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利用到企业巡视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正确的疏导。一般学生倾诉之后,心理的委屈就会缓解,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2.真心关爱,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在实习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严格要求,更应真心关爱,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习基地遇到生活问题、明显不公平对待等,我们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指导老师到实习基地巡视时,尽可能逐个地和实习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真心关爱,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实习动力。[]

三。赢得家长的支持。

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都没有干过家务。到旅游企业实习,让他们由别人为自己服务变成自己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而如果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就会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阻力。所以应把家长工作提到实习立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把阻力变成助力。

(一)新生入学时的工作。

新生接待在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注意灌输高职层次办学特点、学校的实习成果等信息,使其对学校开展实习、实训工作的必要性有所认识,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在组织实习前,向所有实习生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写明组织学生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时间、地点、待遇,实习纪律及要求、奖惩规定,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增强透明度,提高家长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请学生家长配合,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征求家长的建议。《致家长的一封信》要让家长阅后签署意见,返还学校存档。

(二)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时,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在实习中个别学生在工作辛苦或身体不适时,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正确对待,曾有家长对孩子说:“你在这儿行,以后到哪儿都行;你在这儿不行,以后到哪儿都不行。”给了孩子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也会编造理由帮孩子逃避实习。出现这种情况要着重与家长讲清两点:一是提高家长对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认识;二是强调如果无特殊情况不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任务,按奖惩条例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希望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经历风雨,走上成才之路。

四、抓好实习动员和总结工作动员和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抓好这两个环节对于提高实习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一)实习动员。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实习成功的有力保证。每次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动员中要重申实习目的、意义,进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公布实习协议,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实习纪律及奖惩规定。

(二)实结。

实结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个人实结,班级召开总结大会。

1.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理性的回顾、规律性的概括。

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都是感性的,实习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来认识,找出自己能在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取得成绩或有所收获的原因,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负面的东西。

学生在实习中也会遇到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可能也会看到实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在总结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让学生懂得顶岗实习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3.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下次组织实习创造良好氛围。

在实结中,根据企业鉴定和反映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按一定比例把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出来予以表彰,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处理,有奖有罚,营造出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下一届实习的学生树立榜样。

五、与企业合作育人。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校企联手、密切配合、共同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让企业充分认识校企合作育人的意义,提高其育人的主动性。

在建立实习基地时,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育人也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要让其意识到实习生身份和其劳动目的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要把他们作为旅游企业后备力量来培养;要让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知晓,接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仅是解决自身劳动力问题,更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此外还要积极和企业协商实习细节,尤其是为学生争取实习补贴,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合理的报酬能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

学生进入企业后,要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技能比赛,引领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丰富学生实习内容。

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与企业协商有关学生劳动安全方面的协议,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顶岗实习安全、稳定、有效。

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榜样效应作用,是保证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学生干部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在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教师或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每次实习前,最好专门给学生干部开会,教育、嘱托、激励他们,让其知道自己在实习中的管理职责,希望他们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班魂”。

(二)指导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能力。

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实习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与企业各级领导沟通,如何处理一些事情。根据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适时指点迷津,提供有益的意见,使学生干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得到升华。这样使学生干部在实习中又多了一分收获,即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第4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一、基本情况简要介绍

*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中部,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居民3.2万人。主要管辖*、郎茂山两个我市最早拆迁安置的老居民小区和泉景四季花园、卧龙花园、天润苑、山水家园等中高档次的新建小区;老居民区存在“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特困家庭多”的三多特点,新建小区呈现“白领阶层多、省市直机关干部多”的特点。无论从居民构成还是社区建设水平,*街道基本涵盖了我市新老社区的各要素,因此在我们办事处开展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点突出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上至区委组织部,下至街道办事处,对此次试点工作都非常重视。组织部的领导多次到办事处督促指导,帮助我们出谋划策。街道党工委将社工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专门成立了“*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街道处以上领导干部、各科室负责人、各社区党总支书记组成,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试点工作开始后,我们在社区内以黑板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工工作,还充分利用科普大学、党员活动日等时机向居民介绍社工人员、宣传社工知识,让居民逐步认识和接纳社会工作者,现已初步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氛围。

三是科学设置,注重实效。为了能够将岗位设置得科学合理,切实做到符合群众需求,我们走访入户36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520份,采集信息185条,为顺利开展社工试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寻求新的创新和突破,在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采用了“1+X”等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三、认真落实试点任务,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在努力实现社工“四化”方面狠下功夫。

(一)努力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依照群众需求,在办事处设立一个社会工作总站,在社区设立五个社会工作分站,成立“春红心理咨询室”等五个专业岗位,设立一个外联中心,形成“一总、五分、五室、一中心”的岗位体系,实现“指导有方、保障有力、服务有效、外联有为”的全方位、多层次效果。

“一总”:*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总站,由社会事务科科长任站长,负责我办社会工作的全面指导,对社工人员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策划活动开展,负责对社工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

“五分”:按照服务对象的属地,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分站,设立七东社区社会工作分站、七西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五社区社会工作分站。在各自辖区内,负责宣传社工工作,帮助联系社区居民,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搭建桥梁。

“五室”: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设“曙光”就业服务室、“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金色夕阳”工作室、“春红”心理咨询室、“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分别为辖区居民开展就业、早教、为老服务、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工作。

“一中心”:设立外联中心,由社区党员义工担任。负责联络辖区内,从事专业化服务、便民化服务的民间团体、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机构等单位,协调共同做好社会工作。

(二)努力实现人员配备的合理化

按照区里的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调剂的方式在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拔了五名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专业社工。

5名社工均具备了较高的基本素质,基本达到了社工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努力实现义工服务的全员化

社工人员配备实行“1+X”模式,即一个专业社工与若干个义工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率先行动,积极充当义工,社区党员义工、团员义工、大学生义工也积极参与,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目前,我们已经与*大学科技协会、自行车协会、电脑协会等志愿服务社团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学生义工服务队伍。

(四)努力实现社工服务的专业化

在发挥五名社工专业特长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培养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行为方式,以发挥他们近距离接触居民、了解居民需求的直接优势,努力开展好助老爱老、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工作。

四、发挥岗位优势,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小摇篮”育婴指导室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通过对社区0-3岁的婴幼儿及家长普及早教知识,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母子感情、提高婴幼儿智力,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配有4名有育婴师证的义工,专门负责入户随访、早教训练和开展亲子活动。

试点期间,“小摇篮”育婴指导室共介入“付倩女儿学走路”等个案4个,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小组”和“意外伤害处理训练小组”两个小组活动。

“付倩女儿学走路案”是“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介入的第一个个案,也是最能体现“小摇篮”育婴指导室社工专业价值的个案。

案主付倩于2007年11月3日,向社工师姚怀琴咨询“孩子都一岁两个月了,可还一直不会走,该怎么办?”

通过会谈,社工师了解案主夫妻双方工作忙,孩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老人对孩子细致入微,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让孩子乱爬乱动,致使孩子学走路落在了同龄孩子的后面。社工师得出这是中国典型的祖父母带孩子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运动量方面得不到充分锻炼的案例。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1月5日、11月25日、12月15日三次与案主的母亲张女士进行了交谈,从让她接受科学育儿的观念入手,手把手教给张女士如何正确帮助孩子,从爬行--到扶腋站立--到学走路的正确方法。经过近2个月的不懈努力,孩子现已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蹒跚走路,通过体格智能测评,已经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老人也接受了科学育儿的理念,案主母女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小组活动中,“感觉统合训练小组”主要是通过让家长学习亲子操和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加强婴幼儿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以增进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平衡能力。整个小组活动历时1个月,进行了2次家长亲子操培训,开展了“宝宝爬行比赛”、“宝宝串珠比赛”、“骑木马比比看”等4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提高了宝宝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家长普遍反映婴幼儿的社交能力也明显提高。

此外,“小摇篮”育婴指导室还对35位婴幼儿家长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亲子感情培养、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咨询服务;对新生儿及3岁以下儿童进行入户随访,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体格智能训练,已有105名孩子的家长,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早教随访服务;每月开展2-3次早教知识培训,已为45位准妈妈开展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新生儿护理等课程培训,为75位婴幼儿家长讲授了婴幼儿营养、语言开发、学做好妈妈等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有力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二)“金色夕阳”工作室

“金色夕阳”工作室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协助老年人充分认知老年、接受老年,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帮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金色夕阳”工作室由一名社会工作者负责,并由其邀请一定数量的义工协助工作。试点期间,“金色夕阳”工作室共开展“剪纸课堂”等15个小组活动,介入“李爷爷走出孤独”等个案2个。

“剪纸课堂”是“金色夕阳”工作室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活动。选择开展剪纸课堂作为“破冰”,因为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而且社区的老年人学会以后接着就可以派上用场,装点家园,活动开展后深受老年人喜爱。

“包饺子比赛”、“体验科学健身”等活动,培养了老年人的协作精神,锻炼老年人的全身协调性,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一些趣味性,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社区是我的家园,我要维护它”、“我环保,我自豪”、“情系灾区,我们在一起”等活动,拉进了老人与社会的距离,体现了老有所为,发掘了老人的潜能,使老人有一种“老有所为”的能力感,提高了他们的身心素质、社区参与程度和社区归属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了社区生活。

“写春联、送春联”、“元宵佳节共欢乐”等活动给予了老人春节慰问和精神的安慰,为组员营造了温馨热闹的环境,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小组成员带来的欢乐,培养了小组凝聚力。

“关注听力健康”、“为老人上门义诊”“夏季健康行”等活动,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养生知识,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帮助老年人建立了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

“参观*战役纪念馆”活动,采取“缅怀”的工作方法,通过带老人参观*战役纪念馆,带老人回到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去,回想曾经勇于奉献、不怕牺牲、顽强不屈的精神。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

在介入的个案中,通过会谈,社工了解到李爷爷的儿女都没有在他身边,一个人生活得很是孤单,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此社工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采取了怀旧和生命回顾工作方法。鼓励李爷爷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

通过三次会谈,李爷爷情绪明显好转,开始与家人、邻居往来,重新建立了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曙光”就业服务室

“曙光”就业服务室在掌握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再就业援助等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试点期间,“曙光”就业服务室共介入“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等个案3个,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贴心行动小组”、“明天会更好小组”等3个小组活动,同时凝聚集体智慧,设计出“曙光”就业服务室的图标。

个案“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在大学生普遍找工作难的今天具有典型意义。社工师了解案主小王有理想、成绩也很不错,可找工作屡次碰壁,加之案主家里经济拮据以及旁人的错误思想灌输,令其产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能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偏颇思想,从而也就不愿意再去尝试找工作了。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2月5日、12月25日、2008年1月18日三次与案主小王进行了交谈,从寻找共同语言、建立信任基础入手,让其详细描述两次面试的经过,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一些贫困出生的成功者的事例以及社工师自己的实际例子扭转案主的偏颇想法,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承认个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的。经过近2个月的工作,案主已决定再次参加工作招聘,并显示出较强的自信心。社工也根据案主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协助就业。如今小王已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积极投身其中。

此外,协助*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同辖区内51名“4050”的失业人员签约社区公益性岗位;推荐公益助学人员名额2人;积极宣传《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两部新法律;每月入户随访就业困难家庭,及时为他们带去最新就业信息;全力通知社区内有需求居民参加金融知识讲座及各类招聘会13次,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春红心理咨询室”

“春红心理咨询室”以关爱社区居民个体心理和谐,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宗旨,把维护和增进居民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用心理学专业知识,随时随地对广大居民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疏导,对严重的心理疾病进行干预与建议。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共介入个案10人,计17次;团体讲座4次;黑板报2期;调查问卷2次;咨询宣传活动2次。在社区逐步形成“心理健康为了人人,人人需要心理健康”的氛围。

个案“王女士邻里闹矛盾”情况是这样的:王女士因收水费的问题与一楼的女教师发生矛盾,心感郁闷。社工师在于其交流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王女士在文化部门退休后心理落差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冲突,当收缴水费事件触及到她这一心理问题时,矛盾就发生了。

通过交谈,找到了王女士的心理症结,使她客观地认识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促进了邻里和谐。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进行四次不同专题的团体心理讲座与辅导。2008年3月14日请劳教所的心理专家对辖区居民进行了有关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对居民如何掌握防骗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月28日对居民进行了“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指导”讲座,对维护家庭和谐,创建和谐社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月16日针对辖区老年人举办了“老年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受到了辖区老年朋友的欢迎。

汶川地震发生后,“春红心理咨询室”围绕灾难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心理疏导工作。居住在辖区的四川成都籍打工姑娘,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因牵挂家乡和家人,情绪一直十分低落,社工师获悉此事后,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联系家人,一方面到其家中对其跟踪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半个月的疏导,小姑娘顺利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中走出,积极参加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并为家乡捐款捐物,贡献力量。

此外,李春红还以小组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汶川地震使“春红心理咨询室”更加认识到了心理关爱的重要性。

(五)“指南针”帮教指导室

“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试点期间,“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共开展个案3个,座谈、入户走访11次,开展“爱我家园”公益劳动、“3.13”义务植树和社区矫正对象家属支持3个小组活动。

案主李某2005年3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通过与案主座谈、家访,社工师重点强调对其思想和心理矫正,注意沟通,利用每周一次的电话汇报和每月的公益劳动机会,了解其心理历程和心理变化,并注意掌握李某的学习和就业情况,了解到李某有求学的意向后,积极鼓励其参加学习培训。通过近一年的指导帮教,李某现在已经顺利回归社会。在山师东路经营了一家服装店,虽然刚刚起步,但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

由于社工试点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试点初期对如何开展工作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去年9月,区委组织部对社工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及时举办了培训班,使我们领会了文件精神,初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协调会,大家统一了思想、消除了分歧,确保了试点工作如期启动。因此,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很难保证试点工作如期进行;没有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很难保证各社工充分发挥功能,圆满完成试点工作。

2、合理设置社工岗位,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

满足居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困难群体最基本的权益,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核心。我们在设置社工岗位的时候,充分考虑以贫困居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问题青少年等为重点,优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婴幼儿早教服务等领域推进,设置的岗位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3、“1+X”模式的应用,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工作中,我们实施了社工与义工联动的“1+X”模式,即一个社工,带着若干义工一起从事社工工作。目前,“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义工是固定的4个具有育婴师资格证和早教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人员;“金色夕阳”等四个工作室,义工人数是根据每次活动需要,临时确定。有了这些义工的参与,社工就有了强有力的帮手,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工活动的影响力。

社工与义工都是“助人”,社工的特点是“助人自助”,义工的特点是“助人为乐”。义工的壮大需要社工的带动,社工的发展更离不开义工的参与。社工和义工的有机结合,为社工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居民寻求社工帮助的意识不够。社工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被居民接受、认同并主动参与,需要一个过程。通过10个月的试点工作,5个社工岗位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回顾一下,大多是社工主动开展的小组活动,由居民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不多。今后,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更大范围内扩大宣传,是社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社工专职化程度不够。在社工人员队伍配备上,现在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调剂机关干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队伍素质高,工作主动性强。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社工承担“社工工作”和“本职工作”双重任务,很多情况下社工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后,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从事社工工作的,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社工工作上,因此专职化程度不高也是这次试点工作中比较遗憾的方面。

第5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 情感 教育管理 儿童 福利院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儿童的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来说,每个儿童的心理发育都会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知、情、意。福利院的儿童教育管理不仅关系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与层次的问题,也牵扯着每个孩子一生的基础。培养出一个身心发育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孩子,福利院教师所要付出的远比一般普通学校教师要多得多。因为这些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敏感脆弱期,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疼爱,但父母的缺位只能靠其它方面的付出去弥补。教师应深入理解这一阶段孩子心理与生理需求,抓住其“情感—意识—性格—行为”这四个因素的相互关系,从情感入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其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

2 情感角度的教育管理重点

2.1 感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情感的领会来自于直接的感性认知。也就是说,低龄阶段的儿童,还处在情感体验的初级,情绪起伏大,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具有不稳定性。教师应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入手,正确引导儿童建立起世界观的基础。从主观上来说,教师应让儿童感觉到其情感的真挚,满足福利院儿童对于情感的强烈需求,让其感受到情感的温度与持久度。这一阶段的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与爱心,对于儿童的情感表达予以重视,关注其情感波动与心理,与孩子建立起密切而牢固的情感联系,让教师的爱填补孩子在亲情上的需求。让孩子正确表达其情感、开放而诚实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心理基础。在客观方面,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硬件设备与环境,尽量打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孩子能体会到家的感觉。从生活、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实行家庭化管理,让孩子可以在安宁的家中,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2.2 理性

从单纯的情感体验阶段进入道德层面,则进入了情感的理性阶段。心理学范畴中,这一发展是代表着情感开始从道德层面上来进行调节体验,体现出一种社会道德标准。这一阶段的发展决定着情感的提高程度。老师在这一阶段要顺势而行,因势利导,对儿童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调节性体验,正确转化为社会化体验。对于调节性体验来说,这种是以情感纯度为标准的,也就是儿童在与同学同伴的相处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反思自己在这种情感体验中是否有对错,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取舍。老师应在此阶段让孩子进行伙伴的有意识选择,通过情感的不断完善与合理化,从单纯的相互间情感依赖,提升成有意识的是非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一方面,老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与课程,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中去体验去积累情感经验,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队协作,学会进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处理。提高其承认错误与正视自身缺点的品质,让孩子知事明理。

社会化的体验实际上就是拓宽儿童的情感路径,不让孩子局限于自身情感,而是学会融入团体,融入社会,作为福利院的老师,应明白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立足社会。基于此,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就不能只一味进行分数管理,而因考虑到生活、性格等各方面的培养与完善。要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要进行多方面的视野开拓,正确认识与理解自身的环境,在团队中体会帮助同学帮助同伴带来的快乐,体会感恩,学会感恩,从各种小细节逐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情感入手,让孩子能够快速找到社会化体验的感受,并从个人情感培养出理性、负责、思想端正的品格。

2.3 升华

在这一阶段,是指让孩子可以把情感与理性充分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为人处世上,不仅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还有着理性的意志。这种升华不仅意味着其情感上升到了一种高层次,更意味着孩子在价值观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在这一方面的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对儿童心理意志的培养,对审美的训练。不仅要让孩子有着坚强的意志,培养其对于社会化生存的优秀心理抗打击能力。还应考虑到福利院儿童的生存情况,不能把孩子作温室花朵,只管着呵护,不着眼未来。应把儿童对于亲情的渴望,有意识地培养成自立自强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学习中,老师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意识地去解决困难,激发其斗志,培养其坚强意志。只有这样的培养,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让孩子成长起来,做生活的强者。

3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

3.1 师长热线

为了增加情感的交流,开设师长热线,让孩子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可以直接和信任的教师一起来沟通与得到帮助。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开设,目的也在于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心中困惑,帮助其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3.2 细节关爱

设立服务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而生活部、健康体质保障部、心理疏导部、学习辅导部、安全部、活动策划部、德育部等,都是从各个细节上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关爱。如举办集体生日宴会,让孩子们在策划的一系统活动中得到开心与快乐,也能在温暖的大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情感的呵护。

3.3 生活服务

教师与孩子同吃同住,帮助孩子整理床铺、被条、清洗衣物、打扫寝室,指导孩子养成规律性洗头洗澡的习惯,晚上指导他们洗脚,剪指甲等。深夜为他们盖被子,催喊有尿床的孩子起夜。饮食上,在菜品和花样上花心思,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进行营养搭配。保证孩子有着良好的身体基础,带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在教师亲力亲为的情感倾注下,孩子们与教师的心贴得越来越紧,笑容越来越多。

4 结束语

情感的角度入手,在儿童的教育管理中,不仅意味着要与孩子心贴着心,去认真理解与倾听。也意味着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尊重其情感需求,理解其心理动机,因势利导,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正确人生观的培养。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系着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一生基础,因此在日后的教育管理中,应更多地丰富方法,提高认识,为儿童创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春兰.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促进福利院儿童同伴交往的团体辅导方案[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7).

第6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一、加强员工心理疏导,构建员工和谐心理的必要性

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人们压力增大。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就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导致思想情绪波动,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这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企业、社会和谐的重大任务。

二、影响员工思想波动的因素

第一,工作环境是否相对稳定。大规模调动、人员频繁变动,那么员工就会产生不安心理,思想波动。

第二,公正公平机制是否健全。岗位竞聘、职称评定、调资晋级是否公开、公证、公平,也会影响员工思想波动。

第三,个人发展空间是否尽如人意。个人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受到重视、个人晋升空间是否畅通。

第四,民主管理渠道是否畅通。员工有好的意见是否有表达的渠道,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领导重视,或是将其束之高阁,不予认真落实,使员工有着被愚弄感甚至奴役感。这也是影响员工思想波动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第五,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人、员工与朋友,特别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经常闹别扭,甚至紧张、对立,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思相波动。

第六,员工感恩意识的强弱。有些员工感恩意识弱,企业给他们回报得再多,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并有不满足感,进而容易产生思想波动。

三、做好员工心理疏导的方法。

第一,建立规范、民主的劳动关系。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其有其充分的话语权、民主管理权,尤其是吸纳参与重大事项如绩效分配、岗位竞聘、奖惩制度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还有利于改变员工的心态,激发员工对参与管理或决策事项本身的结果承担责任的义务感,从而大大减少员工的心理不适。

第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一是积极宣传企业改革方针和发展目标,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和谐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发展变化,认识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休戚相关。二是寓教于乐,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三是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为员工排忧解难。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的热情激发出来,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把握员工的情绪波动规律。一般来说,员工的情绪波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一是岗位绩效分配与自己愿望相差甚远时;二是在竞聘落岗或岗位调整没达到自己愿望时;三是在生产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难保障时;四是家庭发生变故如亲人离去、孩子教育受挫时;五是与同事关系僵化而得不到理解或支持时;六是领导作风粗暴、自己难以忍受时等等不大寻常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员工心理变化,并表现为情绪的极大波动。在上述情况出现时,管理者就要及时跟进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以确保员工心理正常。

第四,提升员工个人发展空间。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和谐发展。在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企业应根据新员工、中年员工和老员工三类人员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新员工一般希望能较快地做出贡献,想通过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给他们机会和创造空间,使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中年员工一般能独挡一面,对于他们,企业要充分信任,大胆地将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新的工作任务交予他们,要通过提拔晋升,使其职业通路畅顺。老年员工处于职业后期阶段,退二线和退休问题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大量事实表明,退二线和退休均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在这一部分人的职业规划上,要注意做好细微的思想工作,既要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优势,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又要对退休等事宜给予细致周到的计划和管理。

第五,大力培育员工的感恩意识。引导员工要感恩社会、感恩组织、感恩同事,特别是要感恩自己的家人,因为在自己常年忙于外的情况下,是家庭其他亲人承担了一切家务和抚养孩子的重任,进而使员工感到是组织给了自己一个好的职业和一份不错的收入,从而使员工保持一种感恩的情怀。

第六,搭建有效的心理沟通平台。一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系统,如在企业设置:“情感交流站”、“心理宿舍”、“阳光咨询室”等,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二是健全员工心理疏导组织网络、扩大疏导阵容。三是要注重疏导的载体建设。四是企业还要适当地加大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疏导技巧或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心理疏导的技术含量。

第7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心理问题;人格塑造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一个家庭的4个留守儿童集体服毒自尽的事情,震惊了所有人,4个孩子中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正是天真无邪、青春烂漫的年纪,却戛然而止,只留给世人无尽悲伤。2012年,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毕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据警方调查,5个小孩系躲进垃圾箱避寒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5个死亡的男孩均在10岁左右,最大的约13岁,最小的约7岁。真是令人感到无限惋惜和痛心。此类案件屡见不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令人堪忧。2015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及心理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张静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建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群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关心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人格塑造、心理疏导、素质培养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1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由于诸多原因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猛,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地区偏僻,生产力较为落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家庭收入,改变生存现状纷纷外出务工,由于户籍限制及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由家中老人代为看管。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进城务工劳动力约为1.3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人,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29%。该数据呈逐年递增趋势,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据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分为“母亲外出”,“父亲外出”,“父母亲均外出”三种情况类型。对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共计2032名学生(占全部学生95.4%)。从总体上看,“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数据显示充分让社会感受到压力,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由谁监护和看管?谁来承担起“启蒙教育”的职责呢?孩子的心理情感缺失和精神空虚将由谁弥补?对74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230名是托付祖辈照管,占38.7%;有23名托付亲朋好友照管,占29.7%;有344名是由母亲在照管,占43.2%;由127名是由父亲照管,占18.1%。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看,父母未能承担监护教育职责,“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凸显,导致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多方面缺失,不利于其全面健康成长,不能较好的适应集体。

2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其成长成才,是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奠基石,亦是一项长远目标,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然而仍不完善,亟待解决。就完成家庭作业这一项展开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在非留守儿童中,40.3%做作业0.5小时,35.8%做作业0.5~1小时,12.6%做作业1~2小时;在留守儿童中,33.1%做作业0.5小时,40%做作业0.5~1小时,14.6%做作业1~2小时。留守儿童每天做作业的时间略多于非留守儿童,而学习教育质量却无明显提高。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在家长监督方面处于劣势,没有家长作为很好的向导,他们也许会成长的更加艰难,作业无人辅导,疑惑在家无法解答甚至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相同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家长引导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留守儿童学校大多位于偏远农村和小城镇,师资力量短缺,教学物资匮乏,尚未健全寄宿制,无法客观地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引导,教学效果质量便停滞不前,效果不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而言,家庭引导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教育效果对认知水平、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影响,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向导作用尤为关键,缺失了父母的引导,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父母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失去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亲引导他们认知世界,待人接物,对待问题,在这方面启蒙教育缺失将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不良影响,日后孩子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多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任课老师同时扮演学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员,无奈关注不够,还是易于引起留守儿童心理偏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过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一个孤儿周某家中,出现了不曾预料到的情形,也略微挫败我们的自信心。周某听说我们来了,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拼命地躲。他一直攥紧拳头,低着头,反抗着我们的关心。掏出一颗糖,给他剥好,却被他扔到路边草丛。我们很想帮他,却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没想到他的心理竟会抵触到这般,他的奶奶77岁了,聊到周某的父母,她哭得很伤心,谈及周某,她说:“这孩子很内向,话很少,不愿多说。”据邻居透露,周某从不跟其他小孩玩耍,见人也不打招呼。也许,周某的心理状况是现在贵州乃至全国的留守儿童或孤儿心理状态的一个缩影,负能量与心理缺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很难想象这一批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及心理会怎样,他们不屑于沟通和表达自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社会上的人或事不遵从他们的内心了,他们会怎样处理,会不会很极端……虽然事态尚未发展到如此严重,但至少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3嵌入“关怀因子”破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加强管理和服务。全国妇联2013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郑惠强指出,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内心孤僻、教育缺失等问题,导致很大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甚至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且情况还有恶化的趋势。长期以来,造成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父母未能引导,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家长理应以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作为先决条件,国家政府重视与关怀,才能使得问题更为明朗化,得以切实解决。

3.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首先,要重视、支持、引导留守儿童帮扶事业。以贵州省为例,目前在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新建了800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其中毕节市270个、遵义市95个、威宁县80个、六盘水市80个、黔南州76个、安顺市50个、黔西南州45个、黔东南州42个、铜仁市36个、贵阳市21个、贵安新区3个、仁怀市2个。通过这些措施将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居住问题,此外,贵州省教育厅对建成并运行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按每个2万元标准进行奖补,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留守儿童帮扶事业。其次,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沟通机制。例如,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三关”工程活动,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亲情视频、设立亲情邮箱,为留守儿童搭建亲情沟通桥梁,使得留守儿童与家长亲密沟通,缩小情感差距,培养亲情,使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

3.2健全法制,落实保障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也将视角投向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在今年全国“两会”,郑惠强提交了题为《关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体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保障。目前,关于我国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的针对性、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切实有效保障留守儿童根本利益。与此同时,理应着手加快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地方相关条例的修订。有效保障相关条款的实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益、人身权益和财产安全,维护其最大利益。

3.3社会参与,奉献爱心

了解到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生活状况堪忧,社会爱心团体自发组织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仅在贵州省遵义市,就有很多这样的爱心团体,各种志愿活动开展频繁。笔者和自己的一些同学也加入志愿者行列,尽绵薄之力关心留守儿童,走访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奔赴贫困小学支教,引领他们积极健康面对生活。留守儿童心里缺失总是存在的,通过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爱心团体和自愿服务队,汇聚成大大的爱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3.3.1爱心基金会的成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贵州省遵义市首个以留守儿童为资助对象的基金会成立当天,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小学、娄山关中学及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分别获得10万元资助金。遵义市聚银爱心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陈建华称,该基金会以学校或村寨为单位,用于教育投入和基础条件的改善。

3.3.2社会志愿者奉献爱心,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志愿者们自发组织来到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为留守儿童们在家门口举办一次特殊夏令营活动。“兔子舞”、“气球接力”、“巧贴鼻子”……龙潭小学的部分老师、12名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志愿者们还以绘画、音乐、自然科学、安全等主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培养留守儿童多方面兴趣,缓解内心孤独。

3.3.3立足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2015年10月3日我们自发组织志愿服务,在国庆期间留校,开展“国庆送温暖———定点帮扶”活动。清晨,我们买好生活物资、学习用品,前往遵义市新蒲镇中桥村留守儿童周某三姊妹家中,他们最大的10岁,小的才8岁,三姊妹因爸爸患有痴呆,妈妈弃家远走,全靠爷爷奶奶抚养,家住砖厂房,破败不堪。我们将从市区买回的蔬菜、米、油等做成午饭供她们一家人享用。我们还给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心理疏导,陪伴他们玩耍。

3.3.4走访家庭,送去温暖。2014年12月,我们曾到遵义市新浦镇贫困单亲家庭罗丹家中,她是一名刚进高中的留守儿童,她从小受到别人帮助,在大爱中长大,心里缺失得到及时弥补,整个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教育及心理上,她感恩于大家的帮助。

3.3.5携爱赴教,向阳花开。我们志愿者主要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偏远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中桥小学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一对一帮扶、课堂辅导、道德讲堂、史剧表演、安全知识讲座、爱心助学、艺体殿堂、爱心募捐、文艺汇演都是我们开展的主要项目,旨在培养留守儿童多方面才能,加强其学习文化素质修养,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假期,我们还自发组织到遵义市新蒲小学,为学生们开展少年宫项目,其中主要包括:古筝、绘画、舞蹈、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希望能为该校留守儿童带去欢乐,陪伴他们成长。各级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增添多一份乐趣,让他们少一份孤独。

3.4家庭尽责,学校温暖

3.4.1学校注重教育,加强管理。学校应当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日常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学校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学校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艺活动,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释放压力,充实业余生活,填补精神空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与家长共同努力疏导留守儿童,使他们得到充分关爱。

3.4.2家长尽职尽责,履行义务。长期以来,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多的是从社会环境、政府责任、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其实,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关爱的缺失而导致孩子情感的残缺,家长应引起重视,承担责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多与孩子沟通,纠正孩子的错误心理和行为,尽职尽责,才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走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张理甫 袁野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亦菲.拨开留守儿童心灵的“迷雾”[N].光明日报,2015-07-04.

[2]王达梅,魏满霞,李秀河,等.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5(4):52-56.

[3]谢红.浅谈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视界,2012(10):109-111.

[4]马灿.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研究—以某团委支持下的自组织行动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2):53-57.

[5]胡颖.贵州新建800个留守儿童之家覆盖9个市州年底前建成[N].贵阳晚报,2014-04-03.

第8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同一片蓝天下,心手相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

二.活动目的:

破坏性地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安定,对于闭塞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于放防灾减灾知识知之甚少,为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xx区志愿者协会天使助学服务队在五一节假日到xx祠堂小学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同时,发挥医学志愿者专长,教孩子们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洗手、刷牙等。此外,陪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的五一假期,和孩子们一起做饭、进行团队游戏,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悉心观察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感受,对孩子进行心理调适,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时间:xx年4月29日

四.活动地点:xx区xx镇祠堂小学

五.活动流程:

8: 20----8:30 xx区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集合

9:00----12:30 与孩子们一起做午饭,包饺子

13:00----14:30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医学常识(如何洗手、刷牙、蚊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14:40----15:10 防灾减灾演练

15:20----17:00 团队游戏

17:00 活动结束,送离家远的孩子回家,志愿者返回

六.活动人数:

社会人士不限,学生志愿者8人(学生志愿者要求参与协会志愿服务活动3次以上,擅长与小朋友沟通,会做饭,能独立带领小朋友做团队游戏)

七.报名方式:李x 187x7131

八.物资征集:

1. 募集爱心资金500元,用以购买肉、饺皮、蔬菜、水果、矿泉水等食物及防暑药和纱布、创可贴、酒精等.(食物由服务队统一购买,以保障食物统一、安全)

2. 征集爱心车数辆,搭乘志愿者到达学校

3. 募集儿童牙刷、牙膏75套,用于送予学生

九.温馨提示:

第9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

1.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1性格孤僻,不适应集体生活。

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面对家长,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能与孩子很好交流,导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谈,不愿与人交往或不善于与人交往,对集体生活出现严重排斥心理。

1.2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

现在的孩子一方面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形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学校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处处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1.3逆反心理严重。

有的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一切,自傲心理严重,听不进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对老师及家长采取敌意态度。有的孩子不能够正视别人好的成绩或优越的家庭状况,即使是好朋友,他也会想方设法攻击他们,挑拨同学之间的关系。

2.心理健康教途径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以预防和纠正。预防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有效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小学生的人格目的?

2.1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帮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影响。指引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2.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穿于学校教育中。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除与教材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以借助活动课、班队活动、专题讲座、具有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2.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里困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和研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服务。缺少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也就谈不上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2.4引导学生悦纳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灰心丧气和郁郁不乐这类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并针对各种不健康心理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学生们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悦纳自我,坚定意志,增强信心,摆脱压力,保持平和、愉悦、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2.5引导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自我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个人的潜能以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水平。学生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影响,造成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和个性品质的差异。,

2.6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自控。

交往使人多知。学生生活在集体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人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在社会和集体中友善地和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发出各种正面信息,抵制各种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努力提高学生鉴别美丑、善恶、真伪的能力,并在班集体中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格受到尊重的喜悦。

2.7发展学生的情商。

情商指的是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如意志、兴趣、情感、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情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用情感驱动学习活动是现代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把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努力找到心理训练的对应点,并巧妙地应用到各个教学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