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管理;持续发展;机制;路径分析
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城管”是狭义的城市管理,即:为满足广大市民生和工作需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城市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公共事务、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方面的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当前各方面比较关注的焦点。以往我们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习惯于运动式、行政式的管理方式,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的庞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持续发展的机制路径是复杂的、动态的,管理方式、流程等机制都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实需要来看,以下4个机制的建立和优化最为迫切,即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城市管理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1建立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
1996年美国巴尔的摩市首创311市民服务系统,97年美国联邦电讯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将311预留为非紧急救助号码。后来有多个城市陆续建成311市民服务系统,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交流、改进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2000年,巴尔的摩市的市长MartinO'Malley提出并实施了城市管理的CitiStat(由城市city和统计statistics组合而成)模式,强调以公众服务为导向、以数据统计为手段、以问责制为核心的城市绩效评估和管理方式,是信息化运用到城市管理中的较为成功的案例[1]。国内外的众多实例说明,现代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保持高速、高效的运行状态。“效率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尺度中的头号公理”[2]。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建设部推广的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最初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即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城管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监控;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库支撑的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建立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是指挥、调度、协调系统,一个是监控和评价系统。基本建立起了由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组成的城市管理流程。研制并运用了配有输入网格地图的“城管通”(具有电话、拍照、录音、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专号13910001000。东城区的城市管理运用了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和网格技术,搭建了一个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探索和创新[3]。划小范围、摸清家底、快速发现、数字定位、明晰责任、及时处置、科学考核、体制新颖、机制顺畅,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特点。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有“物件”管理,也有了“事件”的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范围有了新的推广和拓展。朝阳区数字化城管模式(Citi-PODAS)的运作流程则是反映问题社会化、确定问题标准化、解决问题责任化、监督过程公开化、分析问题数字化、组织机构权威化[4]。现在看来,在一般城市的数字化城管的建设上,还应以物件管理为主,核心是发挥平台作用,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真正解决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工作流程中各个部门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定期通报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情况予以奖惩。对于系统的拓展,一个是面向应急的响应问题,即针对当前城市防汛等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发现、指挥和协调作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生产过程的监管,如城市供水排水的水质监管、集中供热的服务质量监管、环卫作业车辆的监管等等。三是向下延伸,即向建制镇拓展,实现城管工作的地域延伸。
2建立城市管理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
“……伊拉克战争、SARS危机,这一连串打击全球经济、震撼全球社会、严重破坏我们生活秩序的事件,揭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我们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风险社会’之中”[5]。城市管理是典型的公共管理,内容宽泛,涉及面广,问题也复杂,风险点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管理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存在不同的风险。在众多的城市问题中,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美国真正的城市问题是种族和经济分异,这在许多美国主要的城市地区都产生了所谓下层社会阶级”[6]。在我国城市,社会分化问题在城市管理中也有表现,人们的很多不满情绪会在城市管理中发泄出来,这一类的风险最为突出。就一般的管理工作来说,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就是风险点,就是隐患,必须要进行问题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心中有数,尽快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就现象抓现象,就问题抓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上找原因加以解决,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才能使管理取得明显和持久的成效。再就是,城市管理中有关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等,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要进行风险评估,及早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另外,舆情动态也透露出一些风险点,要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做好舆情判断,制定防范预案,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对城市管理的关注程度很高,信息量很大,传播速度和范围惊人。要关注网上声音,科学研判,及时应对,防止工作出现被动。常见的风险还是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演化成风险点。中国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认为;城管形象具有暴力执法、执法失当、行政不作为、内部管理失当、违法违纪等5大类高危风险。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大“效应”:窗口效应-城管队员的不当言行可能随时被现场直播;放大效应-个别问题被夸大为整体常态行为;变异效应-便民服务往往被视为“别有用心”。越是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开展工作,越要注意把握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做到解决事、不惹事。应当把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多些“大禹治水”的管理举措,不要一味地堵、赶、罚,而是更多地去帮、疏、导。针对当前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占、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问题,抓紧组织编制集贸市场、停车场、广告设施等专业规划,按照规划建设相关设施,让广告有地方贴、车辆有地方停、摊贩有场所去,真正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方需求。再比如,马路摊点不一定都要取缔,在不影响道路、不影响群众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一些便民摊点的存在,每天限时经营,这类由“堵”变“疏”的尝试对管理部门和市民都有利。可以通过编制城镇道路摊点设置导则,规范摊点管理。对现有街头摊点,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规范,明确设置摊点的道路路段、摊点种类、经营时间和保洁要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严重干扰交通、影响城镇容貌、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予以取缔。在摊点经营人员上,对失业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予以照顾。建立处理突发事件和化解危机的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暴力执法引起的社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此类事件,必须迅速平息事态、化解矛盾。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科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注意发挥领导小组、活动办公室等各类“任务型组织”的作用,虽然这类组织“因任务的出现而设立,又因任务的完成而解散”[7],但在应对危机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完善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及12319、12345热线等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和克服危机。加强宣传和社会力量动员,走群众路线,把危机管理体系“整合到更广泛的社区领域中,必须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8],构建起政府-社会联动机制。
3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和运作关系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共利益”[9]是城市管理行业亟待研究的问题。国外实践表明,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城市把市政园林环卫、广告物业灯光停车等行业的运行维护,通过政府合同外包、服务外包等方式,引进私人资本参与,缓解了了资金压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每个地方政府都通过竞争性招标将年度预算的一半项目承包出去;丹麦多数城市和一家私营企业福尔克(Flackcompany)签订合同协议来提供消防和救护服务[10]。19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以法的形式规定6种基本市政服务必须经过竞争性招标来安排,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收集、街道清洁、公共建筑清扫、车辆保养维修、地面维护和饮食服务等(金舜,2007)。城管行业的维护和运行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工作生活、城市的运行安全。现在看来,所有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都由城市政府大包大揽不行,效率低、资金不足是共性问题;全交给市场也不行,这些行业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可以花同样的钱,让市民得到更好、更多的服务,但政府的监管责任仍要落实好。基本的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干管分离的原则,在部分行业或者环节引入市场机制。“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11]。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主要承担规划、组织、调控、监管职能,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破垄断,放开市政公用行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设施的养护维修等可以由市场承接的都交市场来运作。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经营运行机制。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发展产业化、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目前,可以在一些较为成熟的行业来推进,如城市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作业市场,就可以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作业企业或作业人,签订作业合同。在落实养护经费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实施以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4强化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个新型的社会共同体,往往是在与传统结构相决裂的变革力量作用之下促成的。这使得我们在强调价值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利益’,考虑不同利益力量之间社会冲突的固有因素[12]。”城市是由人组成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是城市管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城市治理就要研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如何建立城市主体间的新型运行规则,以形成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城市本身的发展[13]。”如何让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都是城市管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多方利益协调机制。比如,汽车进入家庭之后,城市交通中很明显地分出了有车族和无车族两大群体,在无车族里还有步行者、骑自行车和公交乘客等多个类型的交通参与者。在城市交通组织、设施规划和建设上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小车优先、公交优先,还是步行者优先?有的城市把机动车道加宽,取掉了行道树、绿化带,压缩了人行道,就是突出了机动车优先的理念,忽视了行人的基本要求。有的城市完善了公交车专用道系统,使公交车跑的比小车还快,这就是公交优先的体现。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香港就实行了政府物业停车场对外开放,效果很好。诸如此类的利益协调还有很多。再如摊贩管理,对摊贩自身来说,约束越少越好;对购物群众来说,越方便越好;对多数居民来说,卫生、秩序、食品安全更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中,规划部门关心的是城市总体的布局、景观的协调等大的方面,项目四邻的业主关心的则是自身的采光、交通、私密性等切身利益,哪一个更重要?北京市朝阳区拆除72座报刊亭引起热议,各地取缔三轮车、老年代步车引发,说到底都是一些利益的冲突。现在看来,以人为本是一个大的原则,真正落实起来却十分困难。人以群分,以人为本是以哪一部分人为本?立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着眼弱势群体的实际应当是基本的原则。在城市管理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应该使决策更加民主、透明,最大可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充分兼顾多方的利益诉求,防止政府包办带来的“好心办错事”;更加积极主动地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多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手段,以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程序正义、手段正当。建立并完善沟通机制,上下、左右、内外都要做到信息畅通、目标协同、行动协调。
参考文献
[1]徐林.城市管理:问题、体制及政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74-75.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
[3]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20.
[4]叶裕民.数字化城市与政府治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22.
[5]刘廷.风险社会与全球治理[J].社会科学家,2004,(2):35-38.
[6][美]戴维鲁斯克.没有郊区的城市[M].王英,郑德高,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7]张康之,李圣鑫.任务型组织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49.
[8]田松青,张德耀.构建多元参与的危机管理体系:北京市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初探[J].北京观察,2005,(2):32-33.
[9]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10]戴景斌.现代城市公私伙伴关系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3-115.
[1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所,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3.
[12]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7.
[13]踪家峰,顾培亮,城市公共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及其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358-361.
[14]张淑敏,张宝雷.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地域扩展的效益评价:以济南市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6):156-160.
[15]苏雪串.城市群:形成机理、发展态势及中国特点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45-49.
[16]李华香.世界城市建设的比较与反思:基于北京与上海的创新能力的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5-123.
二〇〇八年,全市城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为主线,按照省委*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叫板世界一流,媲*际名城为城市发展定位,借鉴*、*等先进国家和城市的管理经验,落实“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管工作方针,在巩固发展*-*城市管理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二〇〇八年,全市城管工作的思路是:四大整治,四大行动,四个推进。具体的工作任务是:
一、抓好四大整治,全方位提高城市优美度
(一)高标准完成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年是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的最后攻坚年,要继续坚持标准加速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环卫保洁、完善基础设施、整顿广告招牌、规范架空管线等,提高城中村和社区的环境卫生和村容街貌水平。*年年底前,在特区内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和*区90%的原自然村和90%的社区要创建达标。对全市已创建达标的,今年要对其中的10%予以复查,复查不合格的要重新创建达标。此外,在达标村中积极引入规范的物业管理,*年年底前,达标村的物业化管理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二)继续强化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在严格禁止楼顶广告的同时,*年将整治重点转移到未经批准违法设置的落地广告上来。同时严把审批关,控制户外广告增量。此外,积极协助制定户外广告设置的区域性详规,继续推进户外广告公共用地使用权的拍卖工作。
(三)大力推进街景营造与整治。认真总结和推广中英街、深盐路、人民南、华强北、滨河路、创业路、南海大道、沙河西路、107国道新安段、清林路营造与整治的成功经验,将以“穿衣戴帽”为主要内容的街景营造与整治工作扩展到全市。营造与整治的重点内容包括屋面“平改坡”、绿化和美化屋顶平面、改造建筑立面、建设灯光夜景、整治架空管线、清理广告招牌、清洗粉刷外墙、更新完善市政设施和沿街绿化、设置通透式商业橱窗、规范临时设施设置等。*年年底前,特区内各区至少完成1条城市主、次干道或商业街沿线的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和*区各街道办事处每年至少完成1条城市主、次干道或商业街(道路长度不少于300米)沿线的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
(四)开展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整体水平。*年是为期4年的市政设施综合整治行动的关键一年。根据整治计划,各区要继续开展断头路整治工作。*、*和*区继续对未达到标准的市政道路进行整治改造,进一步提高特区外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标准。继续对特区外“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进行整治。继续对已承担市政道路功能的小区道路进行整治,重点对*年接管的小区道路分批进行整治改造,并抓好日常管养工作。整治改造人行天桥,对一些重要路段、繁华地段中具备条件的人行天桥逐步进行加盖(顶棚)改造。在开展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继续完善道路、桥梁和路灯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逐步向全市推广使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道桥、照明的规范化管理。特区外在三年过渡期后,要全力以赴,切实抓好对原由股份公司管理的社区市政设施的接管工作,确保特区外社区市政设施管理得到加强。尽快出台全市道桥、照明设施管理养护监管办法,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在全市开展市政设施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抓好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继续以人性化的设计、绿色环保的技术措施大力推进皇岗路、深南路二期、*路、八卦二路、贝丽路、田贝四路、笋岗路、春风高架桥等道路修缮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南大道上步灯光景区、文锦路灯光景区以及滨河滨海大道灯光长廊和春风高架桥景观照明建设,努力营造深南大道灯光长廊、滨海大道灯光长廊“双龙起舞”的城市夜景景观。
二、开展四大行动,促进城市管理全面升级
(一)开展城市美化行动,努力营造堪与世界名城媲美的国际花园城市
1、启动两个规划的制定工作,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全市公共绿地和各类公园管理现状,启动《*市公共绿地和各类公园布局规划方案》及《*市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继续打造“公园之城”。加快儿童乐园、安托山、罗芳、红岗、银湖山、布心山等市政公园筹建工作。特别是*、*、*区要积极筹建新的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打造公园之城。全市计划筹建各类公园30个。
3、大种市花簕杜鹃,彰显城市特色。全市计划种植簕杜鹃350万株,形成市花特色景观。其中,*、*两区各负责种植100万株,南山区、*区各负责种植50万株,罗湖、福田、盐田三区各负责种植10万株。局直属单位种植20万株。
4、积极改造和丰富城市绿化景观。加强绿化改造。坚持自然生态的原则,推广深南—新洲立交绿化模式,绿化养护和绿化改造向自然生态方向转化。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积极推广屋顶和垂直面绿化,大力整治黄土,提倡见缝插绿,增加城市绿量。根据不同区域对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方面的功能需求,选择和配置植物物种,增强城市绿化的生态服务功效。大力推进停车场绿化,建设生态停车场。
5、加快园林绿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大*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大*半岛国家地质公园要成为充分体现*生态、旅游、滨海三大特征的国家级景观区。加快梧桐山风景区建设,重点抓好梧桐茶海、山樱花景观、十里杜鹃长廊等景观生态林建设,让梧桐山“绿宝石”发出璀璨的光芒。加快*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景观长廊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前期筹建工作,将*湾滨海休闲带打造成为大众欣赏*城市滨海景色的“观景台”。加快建设仙湖植物园苏铁保护中心,努力建成集苏铁保育、科研、生产及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二)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努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1、尽快解决环卫设施设备不环卫问题。环卫设施设备的卫生管理要向*、*看齐。市区环卫各单位要限期通过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创建达标。各区要落实环卫设备、器具定人、定时的卫生清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容环卫杯”竞赛方案,提高环卫设施设备管理评分权重,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情况要纳入环卫招标条款。
2、实施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新制定的质量标准和作业规范。增加道路清扫的密度和冲洗频次,消除道路泥沙、扬尘多,人行道污垢厚重等现象,提高道路清洁度。特别对深南大道、华强北、东门步行街、人民南等一些重点公共场所和重要主次干道,要实行更高清扫保洁标准。继续强化落实连续性清扫保洁制度,保洁配员及保洁时限一定要达到要求,继续推行夜间垃圾清运制度。积极整治门店、住宅小区侧后及小胡同等易忽略的卫生区域,大力清理屋顶、雨蓬、铁皮顶等长久积存的垃圾及杂物。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清扫保洁经费,按标准配足清扫保洁人员,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加大公路、铁路、待建地、建筑工地、市场、河道、山边地带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3、建成完善先进的垃圾收运系统。已建成的垃圾转运站要尽快投入使用。规范新建垃圾站运营管理,完善市场化垃圾收运系统。逐步改变以手推车和垃圾桶收运垃圾的模式,推广车载桶装密闭式的垃圾收运模式。大力推广坂田模式,尽快解决一些片区运力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4、着力突破环卫管理难点问题。积极协调建立环卫清扫保洁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全面核算道路清扫保洁作业任务量,科学测算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价格标准,为逐步提高环卫作业外包单价提供科学依据。努力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全市快速路、主次干道要以机扫为主,街巷道路条件具备的要逐步实行机扫。加强公厕建设与管理,认真解决市民入厕难问题。有效控制余泥渣土污染,对沙河西、中心区、北环路、泥岗路等重点路段严格把守,继续加强梅林关口、布吉、龙华等薄弱环节的整治。认真执行《*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先规范收集运输,再推进综合利用的思路抓好餐厨垃圾管理工作,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区要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把握好农村城市化过渡期以及大运会等契机,大力提高特区外环卫管理水平。
5、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工作,*年底要完成总数达479座垃圾站的建设任务。推动大运会体育新城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老虎坑垃圾卫生填埋厂二期扩建工程、老虎坑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白鸽湖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坪山垃圾发电厂等工程建设。加快水径渣土受纳场、粪渣处理厂、新卫生厂建设进度。特区外各区要尽快制定本区域范围内渣土受纳场设置规划,解决渣土出路难问题。
6、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把爱卫工作重点放在特区外的基层社区及特区内的城中村。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开展“四害”防治设施建设达标验收活动,制定完善设施使用及维护管理制度,努力提高除虫灭鼠专业化、市场化覆盖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灭蚊、灭蝇、灭鼠“三项”达标成果,切实做好“四害”高峰期的密度控制,严防登革热、流行出血热等媒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加强务工人员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继续开展国家、省、市卫生村和行业卫生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创建的试点工作,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三)开展街道执法规范化建设行动,提高城管执法执行力
1、以落实执法巡查制度为重点,加强执法过程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严格执行《*市街道综合执法巡查管理规定》,落实三级巡查制度,将巡查队伍设置、人员配备、巡查线路、巡查时段、打卡登记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实现街道综合执法巡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市街道综合执法量化指标体系》,每月检查和考核,并将结果向各区、街道通报。落实《*市街道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在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队容风纪、文明执法、办案质量、执法成效、社会监督等方面按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2、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机制。完善综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定期的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街道执法队与各相关部门的执法合力。建立完善严格科学、操作性强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督察权威,完善督察手段,通过落实黄红牌警示、执法考核等制度促进执法单位文明执法和高效执法。注重督察效率,抓办案质量及反馈率,有重点地对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执法监督。加强对街道执法队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完善公安协同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暴力抗法等。
3、建立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求每年每个队员至少接受一次脱产培训,各执法队每月组织一次政治思想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召开业务分析会,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执法培训制度。组织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到国内专业院校进修,分批组织业务骨干到国外先进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以创建达标执法队和标兵执法队活动为载体,抓典型、抓样板,激励各街道综合执法单位全面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形象。
(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1、积极推广节能措施和技术。积极探索使用太阳能;协助相关单位加强广告照明管理,科学调控广告亮灯时间;大力开展城市照明节能工作,合理配置路灯供电设施,在道路照明改造工程中采取使用节能型箱变、高效光源和灯具;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在景观照明建设中推广使用符合绿色照明标准的产品,体现“绿色大运”理念。
2、积极推广园林绿化节水技术。在园林绿化管养中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采用并推广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减少广场、停车场的硬质铺装面积;利用中水浇花草树木、冲洗马路,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因地制宜分步建设储水窑、注水井等雨水利用设施,创造雨季蓄水灌溉绿化的自然条件,建立雨水回用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沼气发电、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料、氨尾气制肥等技术;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继续优化推广沥青再生技术;扩大树枝粉碎制肥产能;积极开展用市政污泥生产绿化用肥的相关研究。
三、加快推进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打造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平台
(一)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城管的执行效率。建立完善设计合理、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讲究效率的数字化城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结果制度,会同监察部门,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长效监督机制,将监督指导职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
(二)初步建成数字化城管综合执法系统。建立覆盖市、区、街道三级的统一的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平台,实现全市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综合执法业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三)继续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技术平台。积极开展自助技术创新,全面开发系统拓展应用潜力。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移动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监督举报社会化以及内外部信息交换网络化,大力提高我市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认真处理市民投诉,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作用,提高受诉、处理和反馈水平,做到有诉必复、复必及时,使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时时有人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五)继续加强数字城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各区要重视操作员、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制定方案,分批组织落实。
四、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一)推进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合同化管理。大胆研究和探讨市政业务合同化管理问题,积极稳妥推进道桥维修养护业务从目前的计划性管理向合同化管理的转变,进一步理顺管理主体和养护主体的关系,建立监理制度,全面加强对养护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管养效果。
(二)筹建公园管理中心。打破“建一个公园成立一个管理处”的传统模式,组建公园管理中心,继续将公园管理可社会化的职能逐步全面推向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三)加快全市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南山区部分社区及特区外各区,要加快推进环卫作业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环卫作业质量。继续坚持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标段末位淘汰制,稳定和提高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四)探索数字化城管监督员队伍管理的新途径。在条件成熟的片区,探索建立城管监督员队伍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五)为解决行政执法对违法自然人处罚难问题逐步创造条件。深化课题研究,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营造舆论氛围,达成社会共识,为解决行政执法对违法自然人处罚难问题逐步创建条件。
五、加快推进城管科研,探索现代化城市管理发展对策
(一)开展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管理对比课题研究。按照*叫板世界一流,比*际名城的定位,开展全方位对比研究,在管理理念、管理设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寻找差距,探索现代化城市管理发展对策。
(二)提高城市管理科技含量。围绕生态物种配置、节约型绿化、循环经济等重要课题开展技术研究,为城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认真做好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经费核拔和科研成果的验收管理工作。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城管宣传;策划系列蕴意隽永的公益广告,并组织指导各行业在包装及印刷品上的环境公益宣传,提高市民环境意识;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确定不同主题,通过“百名市民走近城管”、公园文化节、梧桐山登高节等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继续推广城管形象标志,将全市城市管理、执法、服务、宣传等纳入统一的识别体系中,方便市民了解和监督城管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遵守城管法规、维护城市环境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加快推进城管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全力铸造和谐城管形象
(一)落实党的*大精神,深入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多形式开展学习党的*大精神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贯彻省委市委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催生大举措,推动大发展。
(二)全面推进绩效评估和绩效考核工作。拟定科学严格可行的工作目标,制定客观可行的指标体系,健全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工作制度。与此同时,继续开展和谐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和妇代会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13-02
引言
国家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1984年开始设立经济开发区作为促进区域快速发展的主要形式,其后相继设立了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由此全国各地出现了大批由民营和政府合办的产业园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吸取对方经验,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发展的平台,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研究我国智慧园区概念、发展要素是十分必要的,对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积极引导作用。
一、智慧园区的概念
“智慧园区”是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提出的,智慧园区的建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智慧园区的发展有其历史过程,也有其发展方向,更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智慧园区的概念主要有以下观点。百度百科上对智慧园区的定义为:一般由政府规划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仓储及其他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主要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科技园等。张擎[1]、张凯书[2]都认为,智慧园区是借助新一代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及智慧响应的方式,改变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互方式,将园中分散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有效连接起来。吴君[3]则认为,智慧园区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应用多种技术,服务于多个对象的多维立体的复杂系统,强调“公共管理、基础配套、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安全保障、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模式。太极总经理洪劲飞对智慧园区的理解是以园区为平台,由政府或企业规划建设的,通过对园区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部感知和互通互联,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4]。综上所述,智慧园区是以智慧城市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其核心也应该体现“智慧”,即智能化,主要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合理配置园区内的资源,时刻感知园区动态,提高园区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建立在数字化园区基础上的智能化园区。
二、智慧园区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和基础
(一)传统园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但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我国产业园区建设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园区的建立是为了落实国家政府,增加政府业绩,没有将园区的建设落到实处,仅仅是照搬照抄国外园区建设的模式,没有体现中国特色[5]。
2.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园区整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整体的网络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园区内的网络设施存在多网并存,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园区的企业效率。虽然大多数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缺乏整体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共享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资源利用困难[1]。
3.园区服务功能薄弱。传统园区强调简单的物业服务,注重公共领域的管理与服务,对企业、政府及入驻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而且其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也单一落后。
(二)智慧园区助推传统园区转型升级
智慧园区建设更加强调“智慧”,是在数字化园区基础上,全面实现网络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人性化、经营管理协同化和产业结构集约化。
1.智慧园区是以泛在网为支撑平台。园区内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为主,实行三网融合,通过信息管道网络、无限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接入网等基础设施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园区的智能化,使得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结合更加密切,更加智慧化。这种网络设施一体化的建设,为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联合创造了便捷条件。
2.园区智慧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效率。智慧园区通过建立完整统一的网络系统,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园区进行智能管理,实现园区内信息互通互联、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从而提高信息交换、信息、信息综合利用、信息应用与服务等智能。园区智慧化建设将更有利于集中管理,避免重复设置,节约成本。
3.智慧园区服务更加人性化、智慧化。智慧园区是一个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产业园区,以实现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智慧园区的服务方式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及社会的需求,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而且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互动。
三、智慧园区建设的意义
智慧园区的建设是国家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具体表现,对促进信息化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智慧园区统一、协调的建设将利于传统园区改造升级,转变传统园区管理和服务上的发展方式。
第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园区经济牵引智慧场所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内动力,提升产业层次,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作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区,有效改变了传统产业“单兵作战”的发展方式。通过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布局[6]。
第二,智慧园区的建设有助于智慧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推进城市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发展核心要素集、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效应。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作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方式融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真正实现城市管理模式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 张擎.智慧园区:源于数字化 高于数字化[J].中国高新区,2011,(9):128-129.
[2] 张凯书,张怡,严杰.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J].信息通信,2012,(6):118-119.
[3] 吴君.关于智慧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141-142.
[4] 洪劲飞.智慧园区建设解决方案――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2):30-31.
关键词:数字城市 GIS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99-02
1 数字城市的概念及发展演变
“数字城市”是新兴的城市概念,二十世纪末期,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后,数字城市的概念也开始出现。“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从各个方面以多种形式融入城市日常的生活和发展中。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就是使城市的各部分数据和信息有效地整合,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达到快速反应、全面管理的目的[1]。综合来讲,“数字城市”即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日常管理以及城市常规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的高科技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使海量的城市信息与相关数据发挥出更大的潜在功能和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化,使城市的建设规划更合理、科学,并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划,有力的提高了城市的综合实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群面提高,意义深远,利国利民。但是,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繁杂浩大的工程,涉及到政府事务、公共设施、交通安全、公共场所规划等多个方面,有大量的数据采集、统计、归档,城市日常情况的监测、分析,突发事件的反应、处理等工作需要处理。我国自引入数字城市概念后,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努力进行数字城市建设。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广泛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并逐步得到了发展。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城市信息的查询、更新、监测和控制等,下文我们将会对GI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做出介绍。
2 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优势及相关问题
GIS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文名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种先进的,综合了计算、输入、集中、存储、测绘、查询、分析等多重功能的,能够运作和处理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2]。GIS是具有信息系统空间专业形式的数据管理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合称为3S系统,能够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该项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1)消防规划方面。城市的消防建设关乎广大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责任重大,GIS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城市的消防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GIS的地理检测能力能够客观全面的评价城市的消防现状,对整个城市的整体消防状况作出整体把握。其次,其灵敏的监测功能还可以有效的对消防工作进行预测分析、预警,并迅速反馈,做到快速反应。所以,与传统模式相比,GIS技术更快速、灵敏。(2)抗震救灾方面。GIS技术能够同时处理空间与属性的具体数据,这也就为城市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GIS技术对图片和图形的分析处理,能够对受灾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给出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决策。出色的图形展示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城市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分析[3]。(3)城市公共场所的选取和划分。城市公共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和建造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位置的选择和布局的安排至关重要。利用GIS技术的综合空间分析能力,可以直观的对城市进行规划。例如对商业区的规划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对象应当地形,走向进行分析,并综合该地的具体经济数据、人流量、交通状况等,确定出最佳位置。(4)三维可视功能的应用。GIS技术中有地形模型建立的相关功能,我们可以结合城市规划具体区域的地形,利用GIS技术制作出相应的三维模型,将地表的物体以三维立体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实现地下工程管道、线路和地质环境的可视化。为相关规划和施工人员提供立体、详实、直观的规划资料。(5)市政建设。数字化的城市建设将会带来更加方便、快捷、透明度更高的城市相关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城市建设工作和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工作中来,起到监督和提醒的作用,也为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然而,虽然GIS技术应用广泛,也比以往的分析手段精确和快速的多,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1)城市基础建设不足阻碍了GIS的应用。受限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现状,一些经济条件、地域条件较差的城市根本无法满足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基础网络建设和基础空间数据产生等相关内容的要求,GIS技术无实施的足够空间。(2)GIS 的功能问题。当前以城市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功能为主的GIS,不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到GIS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生命力。(3)GIS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GIS模型是按照计算机的方法对客观世界的地理空间进行的分割,使得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知模型与计算机中形成的数据模型不能达成良好的对应关系,难以表达复杂的地理实体。随着GIS应用需求领域的不断拓展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力不从心,逐渐暴露其应用弊端[4]。(4)三维GIS模型及可视化问题。目前应用的GIS软件的图形显示大多是基于二维平面的,即使是三维效果显示也是采用DEM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以表达出地形的起伏,但涉及到人工现象显得无能为力。
3 对GI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不可否认,GIS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融合了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单纯依靠一项技术来解决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各种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过分的依靠GIS技术进行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是不可取的。而且,虽然有GIS技术这样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城市规划的其他相关技术和实施等都相对处于一个较低的技术水平,各方面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配合不够紧密,也就难以实行城市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另外,因为起步较晚,以及发展时间不够长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我国GIS技术的发展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始终不够快速。所以,为了最大程度挖掘GI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上的潜力,使其更好在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要加快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并做好相应的基础建设工作。(1)做好城市的基础建设,建立信息化有关标准,为GIS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加大对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合理进行数据管理,为GIS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保证其在城市建设中对相关数据的及时整合、利用[5]。(3)积极进行技术整合,将GIS技术与其数字城市建设相关信息系统及网络进行结合,弥补GIS在技术上面的一些限制和不足,提高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效果。(4)成立专门的空间数据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相关基础数据,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并加大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4 结语
目前,GIS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的数字化建设中来,而将来,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GIS的应用将会向着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对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GIS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建设数据库,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等,为建设更好的数字城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石.城市规期中GIS技术的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2006,8(3):89-92.
[2]王净,江刚武.GIS在数字地球时代的新发展[J].地理空间信息,2005(04):13-15.
[3]常虹.基于GIS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02):02-03.
关键词:城市规划;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36-03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介绍
1.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近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项新兴技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直观性很强,能在电脑上进行模拟仿真,比平面图像更能说明问题,并且更具有经济性,即省时间由省人力,能够广泛的为各个领域所运用。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便捷将使其能够大显其道,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按照维度虚拟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维虚拟技术和全维度虚拟技术。全维度虚拟技术是目前国外在虚拟仿真领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是使虚拟技术完全脱离三位维度而向一个全立体虚拟环境发展。中国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维虚拟技术。而三维虚拟技术的运用正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三维虚拟技术属于三维图形技术行列。三维图形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三维虚拟技术;二是三维动画技术,两者都用于模拟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由于两者的应用原理不同,其应用领域也大不相同。
三维动画技术采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机动画,采用关键帧的方式制作,先进行三维预渲染,得到了完整的三维动画视频之后利用播放器将动画播放出来,所以三维动画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影、广告等预先设计好的演示。
在此我将重点论述三维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之所以以此作为论题是由于三维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上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社会的概念不断加强,三维虚拟技术能够更好更便捷的为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服务。这种技术适应了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使虚拟仿真技术很好地运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上,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且能更加全方位思考。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虚拟操作可以从各个方位多个角度思考规划方案,能从早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三维虚拟技术的虚拟仿真性,使其更多运用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中。这一技术的扩充性和延展性很强,通过我们的不断研究能使其在城市建设领域以及城市建设的其他领域起到的作用不断加大,为城市建设事业带来更多收获。
2.三维虚拟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维虚拟技术属三维行业领域。三维行业在中国的起步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自98年看是到现今其经历了一个扩张时期,这是三维行业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目前在中国的三维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1、电影、广告;2、游戏;3、电视包装;4、城市建筑,其中以城市建筑领域的运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最早的三维技术实现平台是由美国的Autodesk公司开发的3d Studio Max软件。此软件是一款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早期的三维技术在中国建筑领域的运用由于技术原因有很大的局限性,三维技术只能实现建筑效果图的绘制以及部分简单的跑相机似的建筑动画。随着3D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创作手段的出现,三维技术在建筑业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增强。目前实现三维技术的主流软件主要有:3ds Max、Maya、Softimage/XSI、Lightwave3D、Cinema4D、PRO-E、Rhino(Rhinoceros犀牛)等。由于三维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它所带来的强大的经济效应,三维虚拟技术的概念也日渐成熟。
三维虚拟技术是三维动画技术的一种,与三维动画技术的区别在于三维虚拟技术还具备三维动画技术所没有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三维虚拟技术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种,是局限在三维空间之下的一种虚拟仿真,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另一种全维度虚拟仿真也被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出现在20世纪末期,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正在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我将在国外研究部分做出论述。
3.国内在虚拟仿真领域的研究以及存在问题
三维虚拟技术目前在建筑领域的运用有城市漫游动画、建筑漫游动画、房地产漫游动画、小区浏览动画、楼盘漫游动画、三维虚拟样板房、楼盘3D动画宣传片、地产工程投标动画、建筑概念动画、房地产电子楼书、房地产虚拟现实等动画制作。
三维虚拟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由于三维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既能带给观赏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模拟尚未实现或准备实施的项目的完成效果。从单一的几何模型到复杂的动态形象,不论是道路、桥梁、隧道、立交桥、街景、夜景、景点、市政规划、乡村规划、乡村形象展示、数字化乡村、虚拟乡村、乡村数字化工程、园区规划、场馆建设、机场、车站、公园、广场、报亭、邮局、银行、医院、数字校园建设等都可以通过三维虚拟技术得以实现。
由三维虚拟技术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带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正在不断壮大;由它们所带来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虚拟空间将成为21世纪的信息主流源。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1.城市规划简述
城市规划指的是一个城市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计划的设定,它研究的是一个城市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动向,这其中包含了对城市地区的合理布局、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的合理部署。它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一个城市的三个重要管理阶段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而城市规划则是三个管理阶段中的龙头。
2.城市规划领域使用三维虚拟技术的必要性
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科学技术,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它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领域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在城市规划领域使用三维虚拟技术的必要性将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是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来看对三维虚拟术应用的必要;②是从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来看对三维虚拟技术应用的必要。
①是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来看对三维虚拟技术应用的必要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城市规划建设在设计上的设计内容。城市建设设计内容主要有:城市宏观设计、城市中观设计、城市微观设计三个层次。
城市的宏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的格局和形态的设计,具体为城市的整体分布、城市的功能组团、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城市的关键性特征和自然景观构成。在进行城市宏观设计时,评估的重点是看能否创造高素质城市环境和优美的城市视野,以此来鉴定城市宏观设计的成功与否。
城市中观设计是指设计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有:用地布局、建筑设计、地标物建设、街道分等等,也就是城市的连接度与整体性、城市的体量与高度的设计。城市中观设计的内容与宏观设计的内容相辅相成,是中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的视觉质量、人工建造物的城市角度和适宜度、城市整体轮廓与体量的协调、具体环境的设计与美化等。
在计算机运用上要解决城市建设视景的要求就必须要能再计算机上感官看见以上所说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一是三维地形的显现;二是城市密度、容积率的显现;三是大面积三维建筑的显现。四是能速重绘画面进行实时仿真。而针对以上的要求,三维虚拟仿真技术都能够一一实现,文章在前面具体分析了三维虚拟技术的技术性能。并且可以看出,目前来看运用三维虚拟技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适应了时代性和科技性的趋势。
下面我们看看三维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具体应用。
三维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具体应用按地形而分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局部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二是大范围城市问题研究;三是区域规划研究。
一是局部地区城市设计研究
城市设计的核心是研究建筑形体和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从对城市的环境表现、具体建筑形体刻画、整体模型处理和后续功能研发等方面来看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制作时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针对城市商务中心区的设计研究来具体说明问题,城市商务中心区设计是属于典型的城市局部地区设计,由于范围不大,我们在选择计算机种类时可以选择中高档PC机进行制作。
然后,我们再根据现有照片、地形原有的平面、立面等图纸资料进行交通设施、环境小品的建模,在三维虚拟技术环境下能够高仿真建模,并且设置VEGA的漫游环境、添加动态模型等工作,最后将制作出的模型文件调入VEGA完成漫游。
二是大范围城市问题研究
以新城区建设为例,新城区的建设规划范围更加广泛,在建立三维仿真时重点应在规划功能的设计开发上。
针对新城区三维仿真的主要功能应该有:方案替换、模型修改( 高度修改、位置调整等)、矢量规划数据叠加分析、日照阴影分析。其中还包括目前的仿真软件无法实现在漫游过程中的动态阴影的实现。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内的以遥感为基础的仿真软件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运用此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在固定观测点上表现建筑在不同时间阴影变化的功能,而且也能够实现地理属性查询。
三是区域规划研究
在进行区域规划的仿真时我们将遥感应用和三维仿真技术结合运用,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建立以卫星影像为数据的城区漫游,在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地区漫游的制作,这样既不影响对区域原有面貌的观看,又能再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建设和改造,并且能实时对比,运作时即高效又准确,这样的技术结合给我们的城市规划提供了直观而又客观的分析手段。
②是从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来看对三维虚拟技术应用的必要
三维虚拟技术已经运用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城市规划作为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其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三维虚拟技术提供了非常直观、准确、现时性强的城市规划资料,这为城市建设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依据。
可以说,在城市规划领域对三维虚拟技术的应用是时代的召唤、是技术的支持,三维虚拟技术是城市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技术。
三、从上海世博会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来看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展
1.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简介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区别于往届世博会的最大不同就是此次上海世博会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网络同步的网上世博会。通过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中国的建筑漫游动画创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次使中国的建筑漫游动画得到发展和创新的机会。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伴着世博会的推广,中国的建筑漫游动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使其得到飞速发展。更由于此次世博会的一大亮点是首次举办网上世博会,通过网上媒介,全面引入互联网的传播方式,采用交互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这更加体现出当下互联网的强大以及建筑动画漫游的进步神速。
2.网上世博会的缘起与构架
网上世博会,全称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它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过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把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内容呈现于互联网上,搭建出一个能够进行网络体验和实时互动的世博会网络平台。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世博会的导引、补充与延伸,是上海世博会的两大亮点之一。
能够实现网上世博会这样的创举是由于网络科技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三维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和三位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给予上海世博会全新的展现舞台,使全球公众突破了时空界限,使他们能够全面参与世博,使我们中国的上海世博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首届网络世博会的三大主要特色是:三维展示、互动体验以及全球共建。通过网上平台吸引全球公众参与世博会,使无法亲临食博会现场的观众借由网上平台体验世博会的精彩以及希望将上海世博会的盛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保留,是举办此界网上世博会的三大原因。
网上世博会的架构由基础平台和网上展馆两部分构成。基础平台由组织者搭建,内容包括门户网站、网上园区、基本功能等,网上展馆则分为浏览型和体验型两类展馆。浏览馆具备基本浏览和展示的功能,它是以实体展馆为原型,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三维展示,浏览型展馆由组织者为需要援助的参展方免费开发。体验馆是浏览馆的增强版,浏览型展馆在以浏览和展示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其它更加丰富的功能和特效,网上参观者可以得到更生动的互动和体验。参展者还可以建设实体世博会中不具有的虚拟拓展空间和展项,利用更丰富的虚拟技术及手段延伸和拓展参展方网上展馆所希望表达的意境和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完美呈现网上的世博会。
与普通网站相比,网上世博会的区别在于它能够提供给观众全面的三维视觉体验,网页游客能够主动操控三维图像的角度。网上世博会的整个展示内容其中包括,世博园区、世博园片区、展馆外观、展馆内景以及主要展项等都将进行三维数字化的制作。
与普通网站的最大区别在于网上世博会可以将组织者的建设内容和参展者的建设内容二者共存于一个平台之上。也就是说网上世博会具有“全球共建”的特点。
3.三维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网上世博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先进性,使实体世博园区中的建筑、道路、绿化、设施等通过三维虚拟技术在网络上实现了虚拟再现。在网上模拟的天空、云彩、太阳、灯光、装饰、材质等效果通过CG技术在制作,使模拟效果很好地接近真实场馆的场景。展现在网上游客眼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参观者只需要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就能够轻松实现旋转、升高降低的操作,在进行鸟瞰时也也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来调整的场景范围,获得全方位的空间体验。展项展示是网上世博会的有一大亮点,通过网络,游客能够进入场馆和展项发生近距离的互动,游客可以多角度观察或“触摸”展项,特别是一些实体世博会现场不能触碰的展项,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参观者的触碰愿望。参观者还可以自由的旋转缩放感兴趣的物品,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动画、FLASH等多种数字媒体形式了解到对展项的知识性介绍。不仅如此,游客可以在C/S上通过系统提供的部件,组装个性化的展项,让其它游客看到自己的作品,并且发表点评。
网上世博会的虚拟拓展空间可以由参展者根据自己的意念记性无限制的设计开发,由于不受现实空间的限制,参观者可以延伸和拓展实体展馆所希望表达的理念和意境,虚拟展项为参展者的主题演绎提供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网上世博会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作为包装,它展示了数字化技术神奇的魅力,也使我们的实体世博会区别以往世博会的不同,使其大放异彩,网上世博会成为上海世博会乃至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至高点。
四、结论和展望
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场馆设计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网上世博会亮点的产生,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朝向越来越先进的领域发展,特别是它在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上的运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广泛,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突出。以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为例,悉尼在2000年时为了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以及加强对城市的推广,悉尼市建立了全市三维仿真平台,目的用于城市的信息服务、交通分析指挥、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由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能够顺利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加拿大的多伦多城市也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进行管理和规划。
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在利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城市建设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利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方面是辅助城市重要地段的建设以及大范围的城市设计研究。例如在北京商务中心区、上海浦东开发区、深圳福田中心区的规划中均进行了城市三维仿真技术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以城市现貌为基点,融合规划方案后模拟项目实现后的城市景观,并且能够进行多角度动态审视,全面评估城市设计的规划方案,这为城市规划建设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更为直观、可靠、科学的技术手段。
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优点与好处在于:
①提高了城市设计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修正效率;
②丰富了城市问题的研究角度;
③提高了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估质量;
④提高了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能力及效率;
⑤提高了为市民公开展示宣传城市形象的效果。
目前,国外虚拟仿真技术显出其极大的优势,国内正在迎头赶上。从目前我国对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而言,可以看出我国的三维仿真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有相当不错的程度。从三维仿真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上的运用的效果来看,三维仿真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我们相信,三维仿真技术会使城市规划产生技术性的革新,会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城市规划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陆亨立.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科技导报,1999.
[2]陈友华,城市规划概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杨保民,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申蔚,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
关键词:低炭经济;物联网技术;系统;LED节能特性
中图分类号:TM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38-02
1 概述
现阶段能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必须遵循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降低能源消耗、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标,在发展能源节约型经济中,公共照明系统的节能是一项重要内容,实际工程建设中工遵循设计节能、使用节能的原则齐抓共管。
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主流路灯监控管理系统是基于监控中心――控制柜模式,最小监控单位为路灯控制柜,只能达到对某一段道路上的路灯统一开关调控的水平,同时管理软件功能较单一,节能效果一般,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需要。以信息感知、组网、智能化识别、智能控制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给公共照明监控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安物联网公共照明智能管理系统即以单灯控制为核心的软硬件集成系统,兼容目前主流的城市照明灯具,如高压钠灯的单灯智能控制,又可与新兴的革命性照明产品LED灯相结合实现控制中心对每个单灯进行控制。
三安物联网公共照明智能管理系统能实现远程对任意单灯的开关灯操作,任意时段的亮度任意调节,单灯电流功率数据统计,损坏报警等,系统节能可比目前提高50%以上,是国内领先的城市公共照明服务物联网平台。
系统符合国家新兴产业支持方向,顺应国际路灯监控管理的发展趋势,大幅度节电环保,降低维护费用,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并可兼容或扩展为城市物联网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2 物联网公共照明系统的核心优势
2.1 国内领先的高智能化城市照明控制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真正将单灯控制从简单的模块产品发展成完善可靠的智能系统产品,从中控室到监控柜直到单灯3级控制体系,整个城市所有单灯的开关灯控制和电流功率检测、故障报警等均在中控电脑上实时显示,集中控制,一目了然。同时可实现Web查询,支持智能手机控制,是城市照明管理工作的换代产品。
2.2 系统可扩展到城市物联网应用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其他方面,或与已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兼容组网
该系统具备物联网技术的所有核心技术特征,模块自组网,无线通讯,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浏览器查询和管理等,只要换装不同的传感器件和对系统软件进行调整即可改造为其他类型的城市物联网管理系统。同时系统基于通用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构建,通过接口便于与其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兼容和组网。
2.3 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成熟性
三安物联网公共照明管理系统的研发建立在本公司多年路灯控制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开发经验教训,并经过多个城市试用改进后成功的,采用了抗干扰和实际通讯距离最远的无线通讯模块,耐低温和抗高温性能良好的硬件模块,保障了可靠性;系统软件的开发历经多年的用户反馈和需求分析完善,确保了成熟性。
2.4 系统软件功能丰富强大
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效可靠的单片机程序和最适合用户使用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的单灯控制软件,可统一开关、集中控制,实现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可灵活设置开关时间及组合,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自动报警功能、所有路灯数据保存查询分析等,支持最先进的Web访问查询,可运行于中控室电脑或其他任意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同时也开发了可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监控软件,并全部兼容本公司原有的路灯监控系统。
2.5 可靠的单灯通讯及自组网技术
经过多年研发和实践经验采用的短距无线通讯自组网技术和多种软硬件措施保证了实际道路使用中的通讯可靠性,同时工作时不需要申频段,功率微小,运行成本极低。该技术是核心物联网通讯技术之一,便于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物联网应用。
2.6 适合LED灯、可调光节能灯等新一代光源的匹配要求
三安物联网公共照明控制系统在设计时考虑了与未来城市照明发展趋势兼用的需求,即可控制目前主流的高压钠灯等照明灯具,又在各层次软件上开发了与新型LED灯、节能灯的通讯接口和相关控制管理程序,可无级调整LED灯功率,检测温度,开启温度上限保护等功能。
2.7 超值的投资回报
在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电网过欠压、节能的精确及细化控制,用户原始使用的控制系统不同,其节能效果也存在差异,但总体节能效果可达到25%-60%;并且有效的保护措施可延长用电系统的使用寿命,灯具维护、更费成本也有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节省电费的直接效益结合保护光源的间接效益可缩短用户回收成本时间,并可持续创造节能效益。
3 LED节能特性
3.1 LED光源发光效率高
发光效率比较:白炽灯光效在10-15流明/瓦、卤钨灯光效为12-24流明/瓦、荧光灯50-90流明/瓦,钠灯90-140流明/瓦,大部分的耗电变成热量损耗。LED光效:可发到50-200流明/瓦,而且发光的单色性好,光谱窄,无需过滤,可直接发出有色可见光。
3.2 LED光源耗电量少
LED单管功率0.03-0.06瓦,采用直流驱动,单管驱动电压1.5-3.5伏。电流15-18毫安。反映速度快,可在高频操作,用在同样照明效果的情况下,耗电量是白炽灯的万分之一,荧光管的二分之一,同样效果的一支日光灯40多瓦,而采用LED每支的功率只有18瓦。
3.3 LED光源使用寿命长
白炽灯、荧光灯、卤钨灯是采用电子光场辐射发光,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减等特点,而采用LED灯体积小,重量p,环氧树脂封装,可承受高强机械冲击和震动,不易破碎,平均寿命达3-5万小时,可以大大降低灯的维护费用避免经常换灯之苦。
3.4 LED安全可靠性强
相比其它光源,LED为冷光源,其无热辐射性、发热量低,触摸安全,不仅光型可被精确控制,而且发光角度、光色也可精确调控,且并不含汞、钠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3.5 LED光源有利环保
LED为全固体发光体、耐冲击不易破碎、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减少大量二氧化硫及氮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可称“绿色照明光源”。
3.6 LED光源更节能
采用LED恒流电源来给LED灯具供电,由于在电源工作期间都会自动检测和控制流过LED的电流,因而,不用担忧在通电的瞬时有过高的电流流过LED,也不用担忧负载短路烧坏电源。LED灯有高效、环保、寿命长的特点。采用铝制外壳的LED灯具,容易散热,外观精美,重量轻巧,LED采用铝外壳可以增加灯芯的寿命,使LED灯看起来更美观。所以,一些高质量、中质量的LED灯会采用铝灯壳。LED灯泡比省电灯泡更省电,若散热合宜,寿命长达30000小时。热炽灯一般都只有1000小时寿命,省电灯泡亦只有大约8000小时。故LED灯泡能使用大约25至30年,而且光度随年月衰减很少。LED灯泡都是无汞的,亦有不同颜色的选择。售价虽然较高,但电力和维护费用较低,可互相抵消。
4 结束语
我国在新时代物联网公共照明智能管理系统节能设计领域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国外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环保和节能。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就要选用合理的照明光源,合理的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才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宏毅,金磊.建筑工程电气节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M].电气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4]李峰.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节能[J].大众用电,2007.
[5]李树洪,宁永璐.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减排[J].科学观察,2010.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节能专篇[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 ;开发利用
城建档案对于社会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记录这个城市发展,带给我们思考,带给我们启发,所以说加强城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是刻不容缓的。城建档案真实客观的记录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它反映了城市已建工程维修、改建、扩建的历程,它作为记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有关活动的重要科学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的奠基石,在当今社会快速而复杂的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城建档案的现实意义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资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
(一)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建设是对城市各种要素的综合评价后,经过分析论证、构想设计、最后付诸实践的过程,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历史资料数据的载体,可以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依据,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二)为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城市建设必然要涉及非常多的内容和资料数据,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历史资料,它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在城市拆迁、修建、扩建工程各方面的工作中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三)为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手段
城市管理关系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城市网络中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而城建档案可以提供非常真实客观的数据作为参考,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手段。
二、城建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城建档案管理是指:城建档案资料的规范,整理,立卷,存档,保管和利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的地域管理一般包括有大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中小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以及小城镇的城建档案管理。城建档案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信息资源。
(一)城建档案不够丰富,利用率和利用范围低下
在城建档案馆中,城建档案的收集的内容不够丰富,分类不齐全,一些房屋建设的档案较多,而对一些公共基础建设的档案很少,如桥梁、天桥等,而且档案多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如音频、视频档案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利用城建档案者的需要,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城建档案的利用率也不高,利用人次及卷次与国外相比相去甚远,使用的人大多数都是政府机关公务人员,普通民众几乎很少利用城建档案为自己服务。
(二)社会公众对城建档案的认识淡薄
普通民众对于城建档案几乎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城建档案的名字都从未听过,对城建档案的性质和工作职能就更加无从所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城建档案的重要性,没有想要利用城建档案解决难题的积极性。
(三)城建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
作为城建档案利用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服务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人们对于城建档案利用积极性和效率,当前我国许多城建档案馆大多采取被动服务,只有当有需要者需要查阅城建档案时才提供服务,服务形式单一,一般都是只做简单的引导工作,数字化管理仍然只是空口白话,并没有行之有效的主动服务措施,而且在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过于低下,利用者想要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程序,而且落后的设备和嘈杂脏乱环境浏览也大大影响了利用者的效率,城建档案编制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展太慢,虽有一定的量,但却多而不精、多而不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利用范围过于狭窄、利用效果不显著。
三、制约城建档案管理及利用开发工作的几个因素
(一)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强
城建档案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建设工程前期准备,比如地理位置的勘察、计图的制成等,也有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数据,如施工单位的资料、施工设备的介绍等材料,还包括竣工验收后的文本、声像资料等内容,它收集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内容的连贯性和综合性非常强。
(二)内容涉及时间长,联系紧密
建设主体经历立项、规划、决策等先期准备工作,再到施工、竣工验收,这中间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建设主体的周期长短就决定了城建档案的周期,而工程的档案资料在每一个阶段,既要独立,又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过程中形成的城建档案客观、连贯、整体地记录工程的建设进程。
(三)信息来源渠道广,涉及单位多
城市建设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牵涉的面非常之广,从地下的给水排水到土地的规划使用再到空中的通信电力系统无不了囊括其中,城建档案作为记录这一过程的载体,内容势必要涉及到其中的单位,其资料内容来源非常广泛,且非常复杂,难以掌控,对城建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带来不少难题。
四、城建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
(一)进行现代化的城建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管措施,还是不能解决档案管理的落后性与档案发展的先进性之间的问题。构建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体系,在库房建设,温湿度控制,防火防盗报警,虫霉防治,档案装具方面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以微缩,光盘等现代技术进行抢救,提高重要,珍贵的档案保管质量,转好计算机运用工作,注重档案数据库基础建设,有条件的档案馆要建立局域网,向数字化档案馆、网上档案馆发展。
(二)城建档案管理内容的分类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方,文化不用,那么城建档案的内容整理方向显然是不同的。我国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北方有北方的文化,南方有南方的文化,西北有西北的文化,有大山的文化,有水的文化等等。有大城市的建设经验,有小城镇的特色保留等等。
(三) 优化工作体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的创新
流动性和共享性作为信息的两大特点,在城建档案上也需要得到充分体现,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拓展全方位的信息交流渠道和通道,现在,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通畅,各行其是,经常发生摩擦,,如电力部门施工毁坏通信部门的光缆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先进的城建档案网络,形成市馆、县馆、部门档案馆三级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围绕城建档案馆,指导、开发城建档案业务,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的创新。
(四) 做好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
城建档案价值具有多元化,加强编研力量,为编研工作提供充分的外部条件,确保编研工作的有序的进行,不断提高编研工作的水平,开发一些质量高的产品,开发出不同类别,不同范围的城建档案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具有鲜明个性的利用者,用突出特点来建立城建档案信息的品牌效应,以专题、研究、分析、汇编等多种方式,通过网站、电视、报纸、专题研究信息、期刊等多种渠道提供给利用者,既可给现有的利用者提供信息,也可以激发潜在利用者的利用需求满足,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城建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它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我们必须要把握机遇,改变观念,优化体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和人开发利用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让它为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敏.关于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城建档案,2011(9).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发展脉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503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病”越来越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公众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幸福感,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城市管理者尝试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十二五”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城市政府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城市的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宁波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中明确,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争取在国内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使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畅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利、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镇)不断推广普及。本文通过查阅和检索大量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文献资料,试图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目前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进行介绍,为今后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1 概念内涵
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概念外沿宽泛,至今并无权威和统一的定义。欧盟2007年10月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从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Caragliu(2009)认为智慧城市是这样的城市:通过参与式管理,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智慧管理的同时,对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投资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Harrison等(201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广泛连接物理、IT、社会和商业等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城市。除了相关学者对智慧城市理念的研究外,IBM公司(2009)依据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认为“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伴随着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2009)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理论的研究。国内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上的智慧城市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广义上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涉及空间、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等全方位革新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
2 战略和方法
2.1 基本战略
依据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传统城市管理改造提升与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相互适应阶段;
阶段2: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逐步孕育出新的管理方式,两者之间培育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融合;
阶段3: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新兴项目和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态势。
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崛起一般都是在传统产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之间衔接比较容易,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承接问题尚未真正提上议程,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在很多城市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也应因地制宜,目前有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战略以供选择:
(1)缝隙型战略。尽管智慧城市是未来的潮流,也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能全面推开;可以采取缝隙型战略。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项目,使这些项目融入整体城市管理中,为全面推开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2)圆弧拱顶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智慧城市提供一个新型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统产业、即将孕育的产业尽可能地共享信息价值,使信息对称,使沟通畅通。因此实施该战略的城市政府不仅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致力于构建并维护一个平台,使新旧两个模式能够很好地交融,从而使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
(3)主宰型战略。支配主宰型战略是指政府通过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或者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智慧城市平台直接控制和管理整个运营系统,将传统的产业和智慧城市孕育的项目很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可以主宰、引领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成本,提高效率。
这三种战略,并不互相排斥,可单兵推进,也可混合使用。地方政府在使用过程中,可自发的组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机制组合的过程中成的战略。
2.2 诊断和评估
国外对智慧城市的诊断和评估方面,欧洲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六个方面分别是指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其中每个维度包括了33个要素,具体细分共有74项指标,其中48项为国内指标,26项为国际指标。另外,国际智慧社区较早定义了智慧社区的五个关键成功要素,即:宽带连接、知识工作者、数字包容、创新、营销与宣传。它认为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社区在宽带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按照评选程序,国际智慧社区要求申报“年度智慧社区”的城市或社区就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说明,更加偏重于定性的说明。
国内方面,2011年5月,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如果一座城市的两项指标达标率超过80%,那么它将迈入“初级智慧城市”的门槛;如果核心指标100%达标,那么将被称为“成熟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诊断和评估指标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3 国内城市的实践情况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解决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交通、耗能、污染、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关键。智慧城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新一轮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正逐步迈进智化发展的快车道,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上海。
上海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国内较为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且《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为其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目前,在“光纤到户”、无线互联网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宽带等方面,上海领先全国。在卫生领域,市民在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预约全市34家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交通领域,由于有了覆盖全市的路况信息采集系统,市民出行前能通过手机、网络、电话等规划行程,尽可能避开堵车;在教育领域,正在建设覆盖全市高校、中职学校和区县教育机构的教育网络,它将把原本分散在各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输送到百姓家里,帮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
(2)宁波。
2011年4月19日,宁波市出台《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根据已排定的实施路线图、计划书、时间表,未来5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共包括31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约为407亿元 。截止到目前,宁波已斥资100多亿元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已建成“区域影像集中诊断系统”,覆盖了宁波八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与此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16家二甲、三甲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宁波已在全国率先建起生猪、水产、蔬菜、牛肉、家禽等10类大宗食品的数字化“购销路线图”,至今年底,将完成建设宁波肉菜流通追溯系统。
(3)北京。
2012年3月16日,北京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城市智能运行行动计划、市民数字生活行动计划、企业网络运营行动计划、政府整合服务行动计划、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智慧共用平台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应用与产业对接行动计划、发展环境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同时,作为拥有全球家喻户晓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故宫等的城市,北京在智慧旅游领域也上马了一批示范工程。5月10日《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年)》,同时“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和“智慧旅游乡村”四个建设规范也即将启动。
(4)广州。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力推“无线城市”建设,已建立近万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同时部署“天云计划”,拟建亚太智慧城市。2011年4月17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现场工作会,部署加快推进包括一页(市民个人主页)、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台(公共支撑平台)和一城(天河智慧城)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建设。作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天河区将建设63平方公里的“天河智慧城”,目前着眼于低碳、生态、智慧、宜业、宜居五大元素的天河智慧城建设方案也初步确定,按照方案计划,天河智慧城将在一年内建成智慧广州示范基地,三年内完成主要小区、街道和CBD智慧化改造,五年内形成智慧产业聚集区,十年内力争成为国际智慧城典范。
4 总结
通过感知设备的充分感知和数据获取,利用网络互联,在云计算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各个领域,涵盖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总体来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地称之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如何实现真正地造福于民才是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之处。本文仅仅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加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Giffinger,Rudolf;Christian Fertner,Hans Kramar,Robert Kalasek,Nata,a PichlerMilanovic,Evert Meijers “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R].Vienna,Austria: 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 (SRF),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
[2]Caragliu,A,C.Del Bo,et al.[M].Vrije Universiteit,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9.
[3]Toppeta,D.The Smart City Vision: How Innovation and ICT Can Build Smart,“Livable”,Sustainable Cities[R].The Innova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2010.
[4]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J/OL].http:///cn/services/bcs/iibv,2009.
关键词:智慧城市 信息化 试点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8-184-02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迅速增长,人口在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城市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使城市的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
在过去的10年中,信息化在推动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城市都把信息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报告中有19处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等,这充分说明信息化已成为“新四化”的加速器。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
“智慧城市”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美国IBM公司的“智慧城市”定义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它体现的是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互联互动的特征。它的表现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自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后,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城市——迪比克,美国中西部的小城,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将其完全数字化并把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可以预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1}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先后制定出台了符合自己国家情况的战略规划并实施。目前全球共有60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化城市。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最早是从地理信息系统开始的,经历了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时代,也是应用信息技术来装备城市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能和内涵,更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打造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的智慧城市,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器。{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目标是“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民生,在于更好地解决政府、企业、百姓关心的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2年12月,已经有69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占据智慧城市总数的59.4%,另外还包括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这些在建的智慧城市都呈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色,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如“智慧深圳”、“生态沈阳”、上海的“云海计划”等。
201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省有太原市、长治市和朔州市平鲁区入选。这些试点城市需要经过3~5年的创建期,然后由住建部进行评估,评定等级。它的建设不仅仅重视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强调这些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于我们的城市,支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以及服务于城市里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二、山西省的智慧城市建设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由于长期对煤炭的过度开发、过度依赖,以资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差,经济大起大落。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包括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生态建设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过两年多的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在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
2013年山西省的11个市将全面完成数字城市的建设,并努力实现向智慧城市的升级。在“三网”融合方面,太原市和阳泉市将分别依托“三网”融合试点和百度云计算中心,推动“智慧太原”和“智慧阳泉”建设,争取在今年使山西省信息化指数在全国排名前移两位,推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
太原:2009年以来,太原市作为全国首家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地级市,已在公安、国土、环保、应急等21个部门开展了成果推广应用。如:山西省测绘局的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城管监测系统。现在全市438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共管理空间分成2万多个单元网格,对71万个部件和地形进行全天不间断的监控。太原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后,年平均处理各类城管问题80多万件,2012年的结案率为94.06%以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太原市积极组织实施“智慧太原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项目已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申报的“统一时空体系下的多源信息实时接入与异构信息自主加载技术”和“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两个项目也已列入国家863计划,获科技部批准。
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是山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结束山西省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历史,标志着山西省有了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地。山西绿云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解决万余人就业,创造百亿元产值,每年可上缴利税10亿多元。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将成为全省物联网产业集群化发展、云计算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与罗克佳华达成入驻协议。
朔州市平鲁区:作为山西11个省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先行试点区之一,率先在全省提出智慧城市——“智慧平鲁”的建设方案,将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主题确定为区域信息化建设,将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着眼点放在信息产业发展上,并将信息资源高效融合共享作为该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核心举措。
“智慧平鲁”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项目。到2015年建成后,平鲁将成为山西省内首家智慧化运行管理的区域城市。真正实现“产业智能发展、城市智能运行、政府智能服务、居民数字生活”的目标。2012年平鲁区已初步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视频治安管理系统、社会管理创新信息平台等四项信息工程。
作为“智慧平鲁”最重要的建设项目——物联网系统,将给市民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例如,智能交通诱导分散车流。到2015年,还将建成覆盖所有居民的健康电子档案,实现农村、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并面向农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三、山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是城镇化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建设目的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建设模式不可持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如山西省的晋城旅游,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已成为山西综改区建设的典型样本。晋城旅游业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的同时,严格遵循文化规律,不生搬硬套,完全按照文化轨迹设计运行整合资源获得发展加速度。2012年,晋城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在“晋善尽美·尽在晋城”旅游形象口号下实现联动共赢。区域旅游一体化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管理职能,积极引导各景区差异化经营,通过资源整合、集体营销方式,促进区域内旅游市场主体的深度合作,实现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品牌一体化。各景区在发展旅游上要以规划优先、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务实创新为四大原则,坚持发挥生态优势,在更大的空间中优化配置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打造“美丽”名片,奋力走出一条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3}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应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民生为导向,重点关注老百姓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因此,山西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充分利用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应用水平,从而使我们的城市生活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注释:
{1}金江军.国外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赛迪网,2011.6.2
{2}仇保兴.推动由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中国信息界,2013.1
{3}马慧英,王新广,王翠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中国旅游报,2013.3
参考文献:
1.李伯虎.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需要注意5个原则.国脉物联网,20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