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企业的营销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营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营销案例

第1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网络营销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可以处理各种数据信息,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将生产的产品通过网络的形式将信息传达出去,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产品的信息,再进行交流,用这种方式来跟商家达成一致,最后通过网络支付完成交易。简而言之,网络营销就是企业利用网络这个大众化的平台,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之消费的一种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1.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性

在网络上交易的时候,买卖两方没有时间和位置上的拘束,不管在哪个位置、在哪个时间,只需要有网络和电脑,就可以和卖方在网络上24小时无障碍沟通,买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全天候消费。

2.网络营销具有互动性

通过网络营销,买卖双方就会从以前的单方面促销的形式,发展成为如今的双向沟通,这样的话,对于商家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营销具有便捷性

通过网络营销,客户不用受到地点的约束,很便捷地随自己的心意在任意地点网络交易。

二、网络营销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其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每年都会因为网络安全的原因,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网络营销主要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安全管理的问题更是成为了多方所关注的重点。网络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参与者的权责、义务以及利益之间的关系,网络营销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分析企业在经过过程中,网络营销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网络基础设备薄弱

网络营销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方式,其安全性和网络的基础设备有很大的关系,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就是因为受到了资金上的制约,在发展网络营销的时候选择了一些价位偏低单功能有限的设备,缺少安全性能的保障,毋庸置疑,这样的条件给网络营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缺乏网络安全人才

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今网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网络营销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大,但是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却很少。网络安全维护包括的内容多样且复杂,各种机器零件之间的交换配置以及专用软件的使用等等,这些都是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而且短时间之内很难掌握。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安全锁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网络安全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靠日常处理事故的经验累积下来的,很多初学者是很难完成的。

3.网络营销安全意识淡薄,存侥幸心理

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更多的是关心生产产品的过程,他们觉得这种网络营销的方式没有太重要,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就更少了,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管理者在建设网络的时候,心态上出现投机取巧的情况,在安全管理投资上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实际所需要的安全保障。其次,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相应地制定网络安全的相关规定,就算是有规定,员工的执行力度也有问题,通常为了省事就忽略不计,所设下的规定也成了一个形式。

三、企业加强网络营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网络营销当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应该要引起企业的注意,所以,企业不但要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总结问题出现的经验,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在市场上保持竞争的优势。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及时在网络营销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是交易双方识别彼此身份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传输重要的网络数据的时候,特别是对于网络营销来说,经常涉及金钱交易,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身份识别利用密码即时,采用多种形式的保密,取得电子商务的技术认证,在网络营销中担任第三方的角色,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健全网络营销法

为了使网络营销可以更加健康地发展,我国应该抓紧时间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法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网络营销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行为准则,以及一个和谐统一的法律环境,保护交易双方的安全,使竞争保持公平,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隐私权。

3.加快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

在处理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问题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开展网络营销安全管理的培训。我国在培训安全知识方面的对象应该包括: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普通的消费者以及信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网络营销专业教师和学生,网络营销所涉及的不同领域的人员,如计算机、网络通信、金融、物流、会计、税务、法律、外贸等等。在高等院校网络营销系开设网络营销安全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网络营销安全方面的人才。这些都是保证我国网络营销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2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如何让企业移动互联起来,成为美的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头号经营问题。2014年底,美的开始使用微信企业号,接连打造了“移动营销门户”、“海外订单查询”、“家用O2O”等应用,尝试重塑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让业务经营与用户需求之间能实时响应,最终让企业的内外部管理及日常经营变得可视化。

移动营销门户——干掉夺命连环call

“移动营销门户”应用全面覆盖事业内销总部、分中心、商几大用户群体。其首先能帮助美的实现订单透明化,企业号打通多套业务系统,查询订单进度不再使用传统的夺命连环CALL,销售订单端到端全流程透明。

其次是实现财务可视化,轻松查到各额度组的可订余额,各项账务明细清清楚楚,月底对账不再烦恼。另外还有政策公告推送、商品展示平台等等功能,协助产业链伙伴掌握最新最全的营销资讯。

M-Track海外订单查询——省掉业务员的六成协调工作

美的供应链伙伴遍布全球,以往与国外的客户或者供应商沟通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上线“M-Track海外订单查询”应用后,方便海外大客户对OEM订单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企业号,客户可以实时了解到订单的排产、生产、配送等情况。

以前业务员60%的工作需要用来协调工厂生产进度和客户问题,有了企业号之后,客户通过自助查询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业务员花在沟通及协调上的时间大幅下降,能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开拓新业务上。

家用O2O直销——活动管理利器

第3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了解,多数民营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疏于档案管理工作,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不重视、档案材料收集不全、过程性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材料保管不安全、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有通过社会利用,才能实现间接效益,同时,从档案收集到开发利用,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单位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利润最来得实际。这种隐蔽性和滞后性的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对档案工作的评价,对档案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工作的宣传,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也影响着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2、管理部门监管力度小,主动及时介入少

由于受办公经费和人员限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到民营企业进行建档调研、监督评价和业务指导不能常态化,经常化,在民营企业建立初没有及时介入,即使民营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主动介入,指导各民营企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规范和标准,让民营企业档案的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3、岗位培训不到位,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据了解,我县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大多身兼多职,对档案工作的业务生疏,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具备单独开展工作的能力人员少之又少,就是在岗人员接受过专业岗位培训的人员也只是占少数。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历史、法律等相关的基本知识的储备及运用能力也比较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极少针对民营企业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很少对民营企业档案人员进行宏观的业务指导,这使民营企业档案人员不能便捷、系统、高效地地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

4、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少数企业只建有档案员责任制等几项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档案规章制度,工作就不扎实,不规范。一些民营企业建立之初,没有对档案工作进行建章立制,让档案工作随之科学规范建立并与之同步发展,是目前困扰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难题。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对档案工作有了重视,也有专业人员管理,但是在管理上依旧存在着档案分散,易丢失,不利于查找利用的倾向。尤其是大民营企业让下属部门分门别类管理、保存档案,造成档案的分散管理,不利于查找利用,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二、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措施

为了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民营企业的领导、档案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目光、立足民营企业工作实际,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深化研究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来强化档案工作。

1、沟通协调,明确工作意义

各档案行政和各民营企业要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领导层的档案意识必须增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舍得投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从不同角度宣传、指导档案工作,主动与企业沟通交谈,提出档案工作中的一些意见或者建议,帮助企业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规章制度的执行,档案设备购置,人员的配备等,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企业年度计划。民营企业也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各种活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和基层员工的档案意识,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档案工作。

2、稳定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针对档案工作性质,民营企业要认真选定专人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针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举办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企业领导要支持档案人员参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各企业要稳定档案专业队伍,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过去档案工作的任务只是“保管”档案的思想,树立档案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的宗旨。企业档案部门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及时、准确地领导提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地方的法规性文件资料。企业档案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各部门所需的档案信息。而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为企业广大员工服务,让大家全面地了解相关的方针、政策,对相关的非性文件进行开放,如社保、医保、工资、福利等涉及个人切身的政策性文件材料提供调览服务。

第4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专营;制度变革;信息不对称

Abstract: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position change ofICBC Jining branch in small business credit market and process of the business franchise from failure to success,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developing small business market is the endogenous demand of big banks which has the interest-driven nature and matur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is process, the basic element is system transformation. Hence,the logical line of big banks developing the small business credit market is that,as credit system changes,the bank-business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mproves and finally realizes communication Pareto improvement and the bank-business contract efficiency enhances.

Key Words:small business franchise,system transformation,asymmetric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43-04

一、引言

信息不对称是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根源。现实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问题远比大中企业突出,这可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二是银行信贷制度的缺损使得其信息获取成本偏高。(高正平,2004)。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治理对策研究也大多遵循上述观点展开,不少学者从金融机构或金融制度创新视角出发,主张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民营金融(郭斌和刘曼路,2002)、合作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02),通过组织创新在金融机构与小企业之间建立信息对称的主体关系。这类从金融机构入手的小企业融资理论被称为“金融机构观”(罗正英,2003)。

当前,各地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正是基于“金融机构观”的理念开展的。尽管关于小企业专营的研究诸多,但大部分仍倾向于对小企业专营机构运作模式和成效的简单介绍,对于大银行开拓小企业市场的动因分析、变革过程以及专营机构的运作逻辑较少涉及。本文拟通过对济宁工行小企业专营的案例分析,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大银行做好小企业市场的基本要件是什么;二是何为小企业专营机构运作成功的逻辑主线。

二、济宁工行小企业专营发展历程

(一)“内忧外患”下的必然选择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市分行(简称“济宁工行”)试探性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当时大部分客户经理认为小企业市场风险大,单户金额小,占用人手多、不赚钱,业务开展积极性不高。认识上的缺位致使其拒绝了不少优秀小企业客户。但近年来信贷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该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位小企业业务。

1. 垒大户,信贷集中风险上升。山东省济宁市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大中型能源企业一直是各行信贷支持重点。诸多银行一起“垒大户”造成能源行业风险集中度上升,行业贷款余额也超过风险预警限额。2009年初,某大型能源集团由于管理体制变化经营出现问题,致使工行5.7亿元巨额贷款形成不良,给该行形成巨大经营压力。

2. 金融脱媒日益突出,业务发展压力渐增。随着兖州煤业、山推股份、山东如意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上市,传统优质信贷客户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2009年初兖矿集团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前后共置换银行贷款合计达22亿元,使得工行前4个月短期工业贷款净下降4亿多元。济宁工行意识到,随着大公司客户的逐步成熟,金融脱媒现象将愈加突出,传统客户关系维持难度也将加大。

3. 为给谁钱发愁,收益下降。2009年上半年,尽管工行充分营销了一批大中型客户,但仍有大量资金剩余,不得不投向当时利差很低的票据市场。仅前两个月该行票据净增10亿多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42%。随着同业对济宁市为数不多的大公司客户竞争日趋白热化,工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议价能力逐步下降,对兖矿集团、山推股份等贷款利率要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才可能抢到客户。

4. 小企业迅猛发展,信贷市场潜力凸现。截至2008年6月末,济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达2692家,占比95%,经济贡献度逐年提高,实现工业增加值占比40%,吸纳就业人员40余万人,占比67%。济宁工行曾经不重视的小企业信贷市场格局也悄然改变。济宁市城商行在2008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0.5亿元。另外,设在济南、青岛的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也纷纷到济宁拓展小企业业务。济宁工行在“后知后觉”中已错失业务发展先机。

(二)尝试专营的挫折

内忧外患使得济宁工行对小企业业务有了深刻而全新的理解,“得小企业者得天下”,但该行对能否做好小企业业务心存疑虑。尽管济宁工行2005年初就成立了中小企业部,尝试以专业分工方式提供小企业金融服务,但业务拓展一直裹足不前。在多次调研和对先进地市考察的基础上,该行剖析了制约小企业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传统大型企业的授信审批模式与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不匹配。由于支行没有贷款审批权,每笔贷款均须上报省市分行审查审批。等走完流程批复下来,往往会贻误客户商机,与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特点契合度差。二是小企业金融业务市场大,风险高,贷后管理工作复杂,需要专职的客户经理,而当时大部分支行并未建立独立的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客户经理数量也严重不足,管理幅度过大。三是小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高,展业成本大,如贷款出现问题,往往要承担严厉的责任处罚,挫伤了小企业信贷人员展业积极性,必然出现“以大挤小”的局面。四是针对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思路不够清晰,缺乏与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足相适应的信贷品种。

原先尽管设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但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经营机制、产品设计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处在简单的“换汤不换药”机构设置层面上,注定不会在小企业业务方面有大的作为。

(三)制度变革赢来专营成功

为改善这一局面,济宁工行抓住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政策机遇,于2009年4月份完成1个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5个分中心、8个专业支行的建设,边经营边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企业专营模式。

1. 专职的客户经理队伍。济宁工行单独建立了一支小企业信贷营销及管理队伍,健全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资格认证等机制,市区支行平均7个小企业就配备了1名客户经理,并将客户经理本土化,充分发挥其“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够了解到一个企业主的道德品质、资本积累、经营状况等信息,低成本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

2. 独特的激励约束制度。2009年,济宁工行重新制定了《小企业金融业务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将工资费用总额与小企业业务挂钩,做到逐级考核、逐级奖励;并设置个人贡献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专项奖励。并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小企业营销激励远高于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另外,在二级支行行长及相关人员竞聘时增加了小企业业务考试和面试内容。

3. 全方位的信用培植及贷后服务。济宁工行结合全市推广的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率先利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采取客户经理负责制,根据小企业经营特点,建立了一套小企业信用提升规划。2009年济宁工行成功将50家小企业的信用培植到A级,完成计划的192.31%;培植对象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另外,还通过理财等业务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升客户忠诚度。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表示:当前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贷款,更需要的是贷款“售后服务”。2010年上半年,在工行理财顾问的指导下,该公司通过远期外汇买卖节省40多万元人民币。

4. 独特的调查和风险防范机制。工行针对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了调查和防范风险的“三个机制”。一是“三包”和“四只眼睛”机制,即实行小企业客户经理服务AB制。两名客户经理既要“包调查、包发放、包收回”,也要互相监督防控。二是在贷前审查中,坚持“三看三重”。看企业,更看重产业;看财务报表,更看重水表、电表;看产品数量,更看重技术含量。三是在贷后管理上实行“六盯”,即“盯用途、盯流量、盯回款、盯担保、盯法人代表、盯融资总量”。截至目前,济宁工行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一直控制在2%之下。

5. 有别于大客户的小企业信贷管理新模式。在新的小企业管理模式中,审查审批流程均被适度简化。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标准化操作模式,小企业贷款在3个工作日内的审结率超过70%,最快的甚至一天即可把一笔贷款办理完毕。

6. 小企业信贷产品专业化创新设计。针对小企业不动产有效抵押不足的现实,济宁工行推出了互助联保、钢结构质押、股权质押和汽车动产质押附加汽车合格证监管等适合小企业的信贷产品。某客户经理对某品牌汽车经销商考察后,发现该行业短期融资需求旺盛,但普遍缺乏足值的抵押品。他针对该行业资产特点,制定了汽车动产质押附加汽车合格证监管融资办法,一举解决此类小企业融资难题,一年内累放该类贷款4.26亿元,占小企业累放额的16%,此项业务获得工总行“小企业信贷产品获奖方案三等奖”的嘉奖。

(四)专营的成效

大银行也可以经营小企业信贷,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正是济宁工行独到的六大制度变革,摆脱了初期的困境,保证了工行小企业的专营成功。2010年1季度该行小企业信贷增量居于山东省工行系统第二位。2009年末,济宁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4.5亿元,比其他三家国有大型银行合计数高出6.2亿元;同比增加5.3亿元,在四家国有银行中排名第一。该行荣获工总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一类行”殊荣。2010年以来小企业贷款实现利息收入1.39亿元,占全部公司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收入的31%;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348万元,占全部公司流动资金中间业务收入的43.5%。

三、大银行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驱动力和基本要件

(一)专营的驱动力

通过工行从初期的不重视,到尝试性经营再到坚定开拓小企业市场的变化,可见在信贷集中度风险上升、流动性过剩、利润考核和同业竞争加剧条件下,开拓小企业市场已是大银行的内生需求,而小企业的自身健康发展和经营技术的变化等外在条件的成熟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大银行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建立是内生动力和外在环境成熟驱动下使然。而济宁工行的成功也表明大银行可以通过小企业信贷业务增长,解决信贷集中风险、流动性过剩、利考核润压力等问题。以济宁工行为例,2009年企业贷款前五大行业中(占比均超过10%),采矿业、电力等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均实现同比下降;同时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和存贷比等指标,在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均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

(二)大银行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基本要件

济宁工行从初期小企业专营机构遭遇挫折再到成功说明,小企业专营机构的运作建设不是机构设置层面的简单变化,大银行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专营机构下的制度变革。其基本要件包括以下六点:专职的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对职能部门和客户经理的激励与风险考核机制;体现效率的信贷授权审批机制;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新型风险防控体系;小企业信贷客户评级授信体系。

2009年,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众多银行也纷纷开展了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建设,但在分支行的人员配备、信贷审批等制度方面,仍未实现相应的变化,甚至部分专营机构仅是在公司业务部外单挂一块牌子,这样的“形似神不似”的专营很难在拓展小企业业务方面大有作为。如2009年济宁市某两家大银行也在同一时期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但是经调查,由于在贷款审批、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机制方面的欠缺,业务发展相对缓慢。

四、小企业专营机构制度变革的逻辑主线

(一)小企业专营改善信息机构,实现信息交流的帕累托改进

由于大银行典型的金字塔管理结构和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和成本巨大(苏南宏,2009)。而当前基于小企业专营机构调查、授信审批和激励约束等制度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大银行信贷制度的下移,各管理部门纵向层级减少,组织结构简化,决策迅速,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的传导半径缩短,客户信息在中心内的传递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降低了信息的漏损,改善了银企间信息传递结构。同时,客户经理对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也充分利用了关系型融资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收集企业易于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还能得到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甄别成本,提高了监督效率,实现银企信息交流的帕累托改进。2009年济宁工行共调查小企业客户428户,建立小企业信用档案409户,收集采纳非银行信用信息3千多条,给予345户授信支持,小企业贷款成功率达到80%,同比提高了16%,并将50家小企业的信用培植到A级。

(二)信用资产挖掘,小企业抵押担保约束软化

在有效监督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下,抵押担保可以减轻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张博,2001)。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而无法提供不动产等容易监督的抵押品,只能提供联保或者存货等价值易变、不宜监督的抵押品,这就对银企信息的对称程度和监督小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先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很难做到。小企业专营机构的成立能使银行相对容易地监控企业的经营运作。因此基于信息的对称化和监督效率的提高,小企业信用资产得到挖掘,抵押担保的硬约束逐步软化。2009年济宁工行小型企业信用和保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16.9%和193.1%,占比分别上升4.3%和3.3%,而抵质押贷款占比下降7.6%(见表2)。

五、结论

综上对济宁工行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大银行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基本要件是专营机构下的制度变革,而非机构层面的简单变化;二是小企业专营机构运作成功的逻辑主线是基于组织结构创新和制度变革――牵引信贷制度下移――改善银企信息对称――实现信息交流的帕累托改进――小企业信用提升――抵押担保约束软化――银企契约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苏南宏.破解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障碍的策略研究[J].当代财经,2009,(4).

[3]郑立君.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情况分析[J].青海金融,2010,(2).

第5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论文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概念和优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案例教学法逐渐在医学、商学、教育学等领域推广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1]。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模式,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对复杂情境的体验和学员间的互动,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情境呈现的真实化。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举例佐证来说,营销案例能够同时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营销环境、不同的人员角色、冲突性的决策矛盾设计,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营销决策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2.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课堂教学比较,营销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熟悉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学习变得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并展开争辩,可使知识来源更加广泛而多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营销知识。

4.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在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在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3]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市场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优秀本土案例少

案例不同于举例,好的营销案例能够很好地呈现营销决策的情境,而这样的案例编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外的营销案例居多,但由于营销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等均受到一些本土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国外的营销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国外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案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选择不恰当

好的营销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恰当。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经常对案例的选择不恰当,无法在典型性与知识点宽度上很好地把握,导致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案例,无法较好地涵盖理论知识点,案例情境的可迁移性较差。

(三)学生参与度低

虽然营销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和点评,但是由于案例讨论的考核方式单一,分组讨论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参与讨论或者很少参与讨论。

(四)优秀师资缺乏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考核和点评,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教学的技巧与经验。然而,由于国内案例教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多数教师的技能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具有优秀案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师资较缺乏。

四、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本土营销案例库建设

把本土营销案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推进案例大赛,提高奖励力度。特别是学校层面,划拨专项经费推进案例库建设,并把优秀案例与科研分相关联,提高优秀案例的科研分值和等级;鼓励MBA学员通过挖掘所在企业的优秀案例完成毕业论文,多方面推进本土营销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打造

组织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观摩、培训和学习,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案例教学经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案例企业参与案例讨论,交代企业情境并进行讨论。

(三)案例教学过程控制优化

优化营销案例讨论过程,特别需要解决学生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通过小组内匿名评分或者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案例讨论的参与度。

作者:孙洪杰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王雅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79-80,

第6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件;企业危机管理;购买意向

一、 前言

通过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企业做出的危机处理后消费者态度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不同危机处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程度。从而给企业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及应对提供一个参考平台。毋庸置疑,自从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会产生负面心理并影响到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由此我们想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等做出危机处理后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让社会了解到这类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力大小,向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达到提前预防,促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理的目的。使人们对此类事件有更系统、专业、全面的认识。因此,本文重点讨论食品安全事件企业危机管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及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欧盟委员会(EC,2000-2001)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几乎70%的消费者关心食品安全。Janneke de Jonge等学者(2007)提出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那些会增加消费者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会给食品工业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也会给食品监管和食品消费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消费者减少消费、价格波动等等。在影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的因素中,人口统计特征中性别、年龄、婚否、收入、家庭规模、对安全食品的关切度等变量均影响了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被调查的消费者家庭规模越大,被调查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程度越差(笔者的统计结果与周洁红(2005)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越关注安全食品的消费者及愿意购买安全食品的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都较高,这符合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

国外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接近零风险是广大消费者一个愿望。汉森(1996)给出了他的意见:客户愿意支付一定价值来改善食品安全。其中女性和年轻消费者最愿意以支付一定价值来减少食品中毒的风险。国内研究表示,因为食品安全事件的“涟漪效应”会导致消费者在短期感知风险迅速上升,消费信心下降;消费者为了降低感知风险而采取减少购买的预防性措施(Dowling & Stealin,1994;Robert & Weaver,1995)。而购买行为恢复是购买减少变化的下一个阶段,消费者在购买减少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和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加之消费者自身对事件的了解, 其感知风险水平下降,消费信心回升(Kalogeras et al.,2008),由此导致购买行为恢复。

2. 食品安全事件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欧洲某知名的CSR研究机构(CSR Europe)报道称,在其访问的欧洲12个国家的12 000多名消费者中,70%的消费者表示企业是否进行危机管理措施对他们购买决定时起到重要作用的;58%的人表示愿意为企业食品安全保障多付钱,20%的人表示非常愿意;66%的消费者表示已经因为相关的食品问题原因而抵制(拒绝购买)某产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积极做出危机管理措施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企业声誉是消费者对企业所持有的各种印象的集中表现(Gray & Ballmer,1998;Mudnane,2002),依赖于企业的识别项目、企业业绩以及消费者群体如何感知企业行为。良好的声誉会强化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也是接连不断发生:英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爆发的疯牛病;比利时1999年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韩国2000年爆发口蹄疫及欧洲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还有随后源于荷兰并且蔓延至比利时和德国的禽流感。对于大多数外国企业来说,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可导致声誉受损、利润损失、扰乱生产力,在严重的情况下更会使该企业实体完全结束。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须具有较强的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定期检讨和修改其方案和风险状况,使管理能够跟上必要的变化。冒多大的风险,什么类型的风险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当正确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时,它可以为组织提供利用风险更好地展现企业自身,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并成为拥有质量和安全为象征品牌的市场领导者。

在国内,企业主要采取的方案有: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快速相应,道歉先行;确定危机性质,制定危机处理战略;声明或者澄清;进行问题产品追踪,回收;未企业制造舆论,恢复声誉形象。无论从哪个方案出发,企业都是立即跟观众取得联系,并且告诉公众企业心得工作进展和经营状况,以过硬的产品智联感和一流的服务以及迅速的处理危机措施重新征服公众,只有当消费者接受了你的说法,并且再行购买你的产品,危机公关才能谈的上功德圆满。

3. 研究现状简评。国内外对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现有的文献也对研究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大多定位于政府的危机管理,关注于政府如何监管食品企业以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制定等。对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企业采取的危机管理研究以及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研究较少。综上所述,该领域的研究还以进行以下的补充和完善,使得食品安全对消费影响研究的框架更清晰:研究企业不同危机管理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企业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必定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何种方式对消费者最为有益、最能使消费者接受并且能使企业快速化解危机产生有利的效果是最值得研究方向。

三、 研究背景选择、研究假设与调查问卷

1. 研究背景选择研究假设。通过调查发现,当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会有两种大类反应:作出反应和不做回应。具体分类如下:

企业及时做出反应,可细分为以下九种应对措施:一是企业道歉,并且声明,具体事件有2012年4月,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2011年3月,“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2011年9月,俏江南“回锅油”事件;2010年5月,“伪紫砂”事件。二是企业宣布立即召回、撤出有问题食品,具体事件有:2012年4月,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毒胶囊事件”;2009年1月,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事件;2007年4月,“水饺问题”事件。三是企业同意消费者退还或者交换其他产品,具体事件有:2011年8月,“问题血燕”事件(英特怡年大药房、燕之屋文三路店)。四是企业立即收回食品进行销毁,具体事件有:2011年11月,“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事件;2007年8月,“奶粉问题”事件。五是企业提高工业流程,重新上架,具体事件有:2009年2月,“咯咯哒”问题鸡蛋事件。六是企业进行危机公关,利用媒体消息,具体事件有:2011年11月,“可口可乐中毒”事件;2010年7月,“麦当劳麦乐鸡”事件;2009年11月,“雪碧汞毒门”事件。七是企业承认,但未采取进一步措施,具体事件有:2011年8月,味千“猪骨汤精”事件。八是企业邀请专业人员做出解释,具体事件有:2010年3月,“地沟油”事件(齐鲁医院药物监测)。九是企业予以买家、消费者或爆料人员私了,具体事件有:2011年5月,“雨润问题肉”事件。

企业没有做出回应,具体事件有两种:一是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但一直否认,2011年10月,“速冻食品病菌门”,“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的速冻食品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11年8月,“问题血燕”事件(李宝赢堂(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还有,企业否认,最终经调查确属误传,具体事件有: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含砒霜”事件。

综上所述,我们把所有的事件进行分类、分析、统计,最终将企业面对食品安全事件做出的危机管理措施进行分类,以便问卷设计以及调查访问。初步共分成五种措施(不包括企业否认)A.企业道歉,并且声明;B.企业立即收回食品进行销毁;C.企业同意消费者退还或者交换其他产品;D.企业进行危机公关,邀请专业人员做出解释,并利用媒体正面消息;E.企业提高工业流程,重新上架。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消费者认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最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B占比38.7%,其次是A占比34,22%;消费者认为企业最有效的措施是B占比41.62%,其次是E占比17.77%,然是D占比17.26%。

鉴于以上的讨论,我们选定三种企业危机处理形式,一是主动告知消费者型管理措施(相当于A企业道歉,并且声明与D企业进行危机公关,邀请专业人员做出解释,并利用媒体正面消息结合):企业通过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同时利用媒体公开道歉、正面消息等危机管理措施。二是主动召回并保证型管理措施(相当于B企业立即收回食品进行销毁与E企业提高工业流程,重新上架结合):企业通过主动下架撤回销毁、不断加强自身的生产、运输环节等措施。三是不做回应。

本课题依据已有研究和消费者访谈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

H2:企业通过主动告知消费者型管理措施相比较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愿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H3:企业通过主动召回并保证型管理措施相比较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向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H4:企业通过主动召回并保证型管理措施相比主动告知消费者型管理措施,消费者购买意向恢复情况更为明显;

H5:企业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采取主动告知消费者型管理措施相比企业不给予任何回应,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更加明显。

2.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本文从发生食品事件后,消费者对于企业采取不同危机管理措施,消费购买意愿的不同程度变化,采用已有的购买意向问项共四项。PI1-PI4是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以前,原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INTA1-INT4是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INTB1-INTB4是主动告知消费者型管理措施购买意向;INTC1-INTC4是主动召回并保证型管理措施购买意向;INTD1-INTD4是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企业不给予任何回应,购买意愿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6份。其中,性别构成:男性占比例32.85%,女性占比例67.15%;年龄比例:22岁以下占比例70.5%,22岁~35岁占比例4.9%,36岁~45岁占比例16.9%,46岁以上占比例9.2%;学历情况:本科以下占比例58%,本科占比例41%,硕士及以上占比例1%;每月食品消费情况:500元以下占比例22.2%;500元~1 000元占比例57.5%,1 000元~2 000元18.4%,2 000元以上占比例1.9%。

采用均值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具体分析如下:

1. PI-INTA,从表中分析得出,均值差值大于0,即企业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相比较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其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明显下降,P值小于5%,符合假设。

2. INTA-INTB,从表中分析得出,总体平均值是 -0.767,即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立即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公开道歉并且正面消息等危机措施相比较企业发生危机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所回升,P值小于5%,符合假设。

3. INTA-INTC,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总体平均值是-0.937,即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立即下架撤回销毁、不断加强自己的生产、运输环节等工业流程的危机管理措施后相比较企业发生危机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所回升,P值小于5%,故符合假设。

4. INTB-INTC,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平均值小于0,由此得出,在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恢复在企业进行实际的行为措施比仅仅进行口头说明承诺更加有效。P值小于5%,符合假设。

5. INTB-INTD,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平均值大于0,企业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不给予任何回应相比较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采取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同时利用媒体公开道歉、正面消息等危机管理措施,消费者购买意愿又进一步的有所下降,P值小于5%,符合假设。

四、 结论

在企业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当企业不给与任何回应的时候,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对于企业采取措施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其他品牌的产品或者继续等待,观望其是否真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下来,企业的信誉度以及美誉度都会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假若消费者转而买其他品牌,对于这个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即使企业立即做出危机管理措施,不同的措施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恢复也有不同的影响程度。相比较而言,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发生事件后,企业积极采取立即下架撤回销毁、不断加强自己的生产、运输环节等工业流程。其次是企业立即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公开道歉并且正面消息等危机措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危机处理措施。对于有实力及经济基础的企业,建议在食品危机事件发生后首选召回销毁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是改善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影响购买意向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征.食品企业如何应对安全危机.科协论坛(下月半),2009,(1):190-192.

2.张莉侠,韩亮亮.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鲜食品消费的调查.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50-54.

3.Jim Maurer ,Warren Stippich.Don't Risk It,Food & Drink,2011:136-138.

4.滕雪.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企业导报,2010,(1):15-16.

第7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营销课程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型、互动型的新型教学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就通常情况下而言,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经过非常周密的课程策划和准备,要教师寻找到适合课程教学的案例并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还要在课堂中指引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课堂中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特点,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便于可以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来提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师就已经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当时法家、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通过大量引用民间或者历史故事来进行教学。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授学生时采用了启发式的方法,不断让学生向其提问或学生间互相提问,再让学生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教学中苏格拉底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能力,他要求学生对当时现有理论进行发问,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前人的观点或理论。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批判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教育的发展。而后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整理成书,用简单生动的故事来阐述复杂的道理,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案例教学的创始人。

现代的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率先使用的。在1910年,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法学院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案例记录了事发的起因以及作案的动机和过程,法庭中律师的陈述、辩论和法院的判决情况以及判决后社会公众态度等,学生依照这些真实的犯罪再现过程及法院判决结果展开讨论,仿佛学生至身于整个案子的调查审理中,极大地提高了法学院学生审理分析的能力。此后,哈佛大学的其他学院在授课中也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体系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运用来自于商业领域的真实案例进行授课,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94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通过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使用和完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得到了许多发达国家认可和借鉴。现如今,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授课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堂中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市场营销授课中,教学效果的要求也必须要表现在提升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虽然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由学生讨论完成,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搜集适合课堂内容的教学案例,如果不能搜集整理到符合授课要求的案例,教师要自己根据客观事实编写案例,营销案例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由书本知识变为实践的转变。

案例教学在许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质。首先,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扮演管理者、决策者或者产品销售者,要求学生对产品进行成功营销,这使得学生从书面知识接受者转换为了积极实践的参与者,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案例教学中真实的企业活动把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生动真实的企业活动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案例教学是把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融合到活生生的案例之中;再次,教师在给出学生营销案例后,学生按照教师要求会对营销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分析,选择营销策略等,这些环节的参与训练了学生的市场营销思维,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使用市场营销的逻辑思维处理问题;最后,营销教学的讨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都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的结论也是以组为单位阐述,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素质。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

在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库建设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大量的市场营销案例,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能体现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案例就选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贴近性、启发性、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兼顾性。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能让学生以相对更直观、具体地方式来了解和学习知识,以便于营销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提升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运用能力是市场营销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授课质量的关键要素。首先,教师应在理论加强学习,扩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营销实际运作过程;其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案例项目研究,及高标准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培训班;再次,组织学校内部和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经验;最后,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市场营销案例选择评比活动,获奖者可获得一定奖励。

3.建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案例库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优秀的案例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哈佛大学作为现代意义上案例教学的鼻祖,清醒的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授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建立了自己的案例库。对于国内授课而言,国外市场营销案例数量非常庞大,因此,国内教师多数都会采用国外的市场营销案例,但在教学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许多案例对于中国学生的启发性有限。许多学生只是知道少数几家知名企业,如:沃尔玛、花旗银行、戴尔电脑等,绝大部分公司他们并不了解,甚至于很多老师都不了解,学生很难对案例产生兴趣。因此,针建立适合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案例库将会极大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同时,建立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库后,也能为教师减轻一定的量备课负担。案例库的建立需要全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师通力协作,分享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不断更新案例库,使营销案例能与时俱进。

四、结论

市场营销是实用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案例教学恰好可以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很显然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现在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而且市场营销在我国经济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高职院校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也积极发挥了教师的指引作用,还体现了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聂鑫.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0-64.

[3]徐其东.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03:150-151.

[4]吴雪.浅析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6:50+69.

第8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 体验式方法; 市场营销; 教学; 案例; 仿真实习市场; 营销体验作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66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17- 01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类学科的关键分支之一,其区别于其他科系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由于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类学科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未能够同步发展,从而导致市场营销教学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当中: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主动性表现不够充分,知识整合与构建能力低下,应用性能力素质低。很显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作用之下,针对市场营销教学应该作出何种改革与创新才能够构造一个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兼顾学生情感陶冶与实践应用能力均衡发展的高效性市场营销教学课堂,正是现阶段相关研究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一种充分特殊性、自主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方法无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体验式方法究竟是如何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的,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以上问题作出详细分析与研究。

1 体验式方法下营销案例选取分析

对于市场营销学科教学而言,有关市场营销案列的研讨一直以来都是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深化与升华的关键途径之一。这是由于:营销案列能够针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营销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为同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对于市场营销学科教学而言,学生投身于实际案例当中,分别从营销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角度对案例所涉及的营销观念与营销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秀之处与症结所在,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营销案例的研讨当中逐步培养一定的沟通与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于市场营销实际作业而言是极为关键的。

具体到体验式方法下的营销案例选取角度而言,教师在针对营销案例进行筛选的过程当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案例应当具备综合性、专业性、时效性以及趣味性。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所选营销案例应当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方便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在营销案例研讨过程当中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体验角色,强化案例研讨的现场感与参与感,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营销案列研讨过程当中真真正正的感受营销,体会营销,从而创新营销。

2 体验式方法下仿真实习市场的构建分析

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单单依靠校企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仿真实习市场的构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频繁应用的实践场所。校方及市场营销学科教学工作者应当为学生构建一个模拟现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极富创造性的模拟环境当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战,以市场营销总监、市场主管或是市场员工的角色参与到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在模拟环境当中体验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市场调查市场竞争环境分析市场营销战略制订市场营销战术决策市场营销战术组织市场营销完成。

3 体验式方法下营销体验作业的设计分析

在体验式方法作用之下,营销体验作业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①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学生始终是整个学习的主导者与参数这。营销体验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遵循学生个性的发展规律,旨在通过营销体验作业使学生能够具备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进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营销体验作业设计应当具备一定的自主开放性;②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营销体会是无法脱离于生活实际体验而存在的。生活化的营销体验作业能够使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当中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体验营销,这也就是说,营销体验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体验生活化。

4 结 语

总而言之,将体验式方法引入市场营销教学当中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它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于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加速了市场变化背景下营销课程的革新进程;另一方面,体验式方法的引入使得整个市场营销教学课堂成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效课堂,以此推动着整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作为市场营销学科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在体验式方法与市场营销学科教学实际不断融合的过程当中,体验式教学势必会成为新时期市场营销学科的发展潜力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 曾小彬.模拟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ERP实验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式之创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

[2] 孙金梅. 谈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1(12).

第9篇:企业的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 小案例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市场营销理论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可以糅合这些理论知识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的基本类型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案例,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并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2.市场营销案例的基本类型。市场营销案例是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容、情境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

市场营销案例有着众多的类型,一般来说,市场营销案例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小、中、大三类。小案例的篇幅短小,一般指2000字以下的案例,案例所反映的矛盾单一,层次比较简单,线索清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单的市场营销活动问题;中案例介于2000―5000字之间,案例反映一组矛盾,结构、层次比较丰富,情节线索也显得复杂,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多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大案例在5000字以上,案例容量较大,矛盾多样,层次复杂,线索繁杂,情节错综复杂,综合性地反映了市场营销活动行为。

二、小案例教学的优点

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大可小,大小案例各有优缺点。大案例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展示和说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案例虽然小,但在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上,毫不逊色,用得恰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1.小案例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案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有些还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小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案例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把重点的内容讲清讲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借助小案例突出重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重要概念和原理。

3.小案例教学有助于击破难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小案例篇幅较小,矛盾单一,层次清晰,学生更愿意、更有信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小案例的难点上,并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击破难点的目的。

4.小案例教学时间容易掌握,适合于经常使用。小案例短小精悍,目的简单,线索明确,学生容易整理信息,把握重点,教学时间容易把握,课堂节奏可事先安排,适合于经常使用。

三、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案例能够使市场营销学教学愉快地进行,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为了充分展示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必须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的案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即不仅要弄懂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选取案例时,优先选取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尤其是发生在国内或者大家身边的例子,这样更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了解和分析它的兴趣;再次,在选取案例时,对同一个原理最好是同时有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原理的把握。

2.从课时出发,安排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案例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因此,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应该根据课时的安排,在保证理论知识讲授时间的基础上,安插小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理论。通过师生共同对小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市场营销理论,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一方面,通过小案例分析归纳出的理论知识,相比课堂讲授得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记忆更深,理解更为透彻;另一方面,小案例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描述具体的情况与事例,对于很少接触社会的学生,是一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小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针对小案例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恰当的评价,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再次,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加以提升,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4.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体系。小案例短小精悍,矛盾比较简单,单个小案例得出的理论知识往往是简单的、独立的。为了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每堂课的最后教师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把本堂课所有的小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史予英: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J].成才之路,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