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第1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机;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而智能化农业机械很好地满足了这些理念,符合时展的需求。它不但可以改善条件到精耕细作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强生产能力。智能化农机是现有最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同时更是国际农业生产技术竞争的热点,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机智能化,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1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设备中的意义

农机可达到耕种播收以及植被保护的现代化农业标准,而智能化技术可使其很大程度上实现智慧数字化农业的发展。

1.1农机智能化技术的解析

智能化农机装备是指装有CPU和各种信息化通信系统的农业机械,在动态环境下,可通过电子信息传送、逻辑运算等达到做出对应动作,实现农业生产和智能化管理。现在,农机设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正在逐步完成,很大意义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1]。智能化农业机械代表着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改善人工生产条件到精耕细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工劳动,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直至达到农耕效率化、作业标准化、劳动舒适化的特点。

1.2农机智能化技术的优点

由于农机装备可实现智能化控制,所以不仅可以有效的完成耕作、收割、害虫防治等人工劳动力可实现的工作,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工作,比如环境信息采集分析等。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工作,可根据情况改变判断基准和动作顺序,完成不同要求。跟以往传统农耕不同,智能化系统可对农机进行系统调整和控制,代替了以往人工操作,降低人工劳作强度,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智能化系统有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配合着农机工作,随时反馈工作状态,可根据不同工作环境进行自身系统的调整,使农机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随着农机智能化的普及,很多传统耕种的人只需控制机器进行工作,甚至人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通过信息化设备监控工作情况。大幅度的保证了资源合理分配,减少人员疲劳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农耕效率。

2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中的应用

传统农业工作中,农机装备是可以实现耕种播收以及植被保护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如今,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计算机智能系统,使农机设备可实现智能化耕种播收以及植被保护。

2.1新能源技术应用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农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趋势,而且农机的设计与利用新能源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对新能源的应用也会有所改善。目前来讲,农机装备主要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新能源。新能源为现代农机设备提供主动力以及害虫防治、灌溉农田、种植播收、养殖家畜等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及收获的效率,减少了农业污染。例如:建设光电温室大棚,采用新能源技术,能给蔬菜、花草、家畜等种植养殖类产物提供电能和热能;利用太阳能诱虫灯等农机设备,可有效的解决农药残留、害虫危害农田、农业废弃物增加等严重问题;利用风力发电和电光水泵系统,进行更细微的浇灌等工作[3]。

2.2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农机装备应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实现了用机械动力和电力代替人力和畜力,用智能化机械代替手工劳动力。现如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普遍应用在各个国家农机设备当中,并且更加趋于智能化及信息化。例如:在农机设备中安装电子监控和控制系统,同时在农机驾驶舱安装智能显示屏,可对收获农作进行实施监控。众多发达国家在农机系统中安装农作物检测与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可使农耕温度、光照强度等指标符合生长要求。其系统利用传感器测量实时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数据,再进行分析处理反馈至调节装置,实现自动化农耕调节。

2.3CAD技术应用

在三维的设计系统下,通过设计软件可对实际设计进行优化,对农机设备装配的变型进行理论设计。智能CAD在农机装备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模块化变形设计,明确模块位置以及装配步骤来进行预先设计,这样可对实际使用范围进行明确化处理。由于早先计算机的配置性能不高,使用成本低廉,所以在传统农机装备设计上存在很多不足。然而智能CAD系统可进行参数化三维设计,实现了易修改、易理解的设计初衷,从而达到了农机设备工程化设计目标。在农机设备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智能CAD系统,可直观的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清晰地呈献给客户,在设计的精确率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例如底盘的设计,可利用CAD技术通过三维模拟进行基础设计及设计变形。可根据零件的位置,建立坐标系,根据坐标点进行装配。提高了农机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和操纵性,在细微的数据下进行设计,可达到更加准确的效果。

3智能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实施标准,农业机械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根据我国智能化农机的研发制造情况,应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对提高农机操作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3.1积极发展农机智能化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然而目前国内农耕人员仍存在对“智能化”理解存在偏差,更注重眼前的利益,对农机智能化发展存在质疑。然而农业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农机设备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农机装备的更新也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处于合作共赢的关系。为此,更加需要强化农机智能化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人们对智能化发展的认知,使农耕人员及企业认识到这是一条必然发展的道路,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总而言之,积极完善农机智能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技术向更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前进,是我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的历史使命[4]。

3.2加强现有技术成果和推广

“十二五”期间,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设备已取得了众多成果,我国地域辽阔性、农作种类众多性决定了对农机设备需求的多样性,需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农业发展的前提,农机智能化的未来前景可以说是十分广阔。我国已在秧苗速插与精密播种的技术上有所突破,菜园田间的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与农业发展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对此,各部门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农机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对农业生产中急需而短缺的智能化农机装备进行研发,对其进行技术推广,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第2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农业机械深松深翻作业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良土壤,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深松超过30cm,土壤在1h内可接纳300~400mm的降水,比不深松的土地每hm2多蓄水400t左右,且抗旱抗涝能力显著提高。深松后的土地其透气性和保肥性好,地温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使之更趋发达,为农作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力提倡和推广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一改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状,对于保障粮食的稳定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层把失去养分的表土翻下去,使尚未被破坏的土壤翻上来。同时还可以将杂草及作物根茬埋于地下,减轻次年杂草危害。

2、土壤结构通过深翻使土壤结构松碎,同时把有机肥料深埋于土壤之中,经过发酵腐烂,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使耕地土壤形成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秋翻整地,恰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

3、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秋翻整地,可以把病虫深埋于地下窒息而死亡,使病菌由于环境改变而不能继续存活。同时还可以使地下害虫暴露于地表,或被冻死、,或被鸟类啄食,从而减轻来年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二、作业机械深松深翻的技术原理

1、机械深松技术的原理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是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打乱活土层的条件下,有效地打破多年来犁耕或灭茬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通水、透气性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防旱耐寒能力,从而达到农作物高产、低耕、环保的目的。同时,该技术还有利于农作物根系深扎,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机械深翻技术的原理深翻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状况,有效地打破了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可以有效地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高孔隙率,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提高抗旱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还能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基数,减轻病虫草危害;深翻技术作为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的配套措施,提高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应用效果,是实现粮食作物持续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三、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的适用机具及注意事项

1、机械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施农业机械深松技术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2种。深松常使用的机械有通用型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则是用杆齿、凿形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工作状态可分为超深松状态和全面深松状态,前者耕深可达35~50cm,后者耕深为25~30cm。

2、用机具一般深松机由机架和深松工作部件构成。工作部件由铲柄和深松铲组成,深松铲有凿形、箭形和双翼形3种,铲柄有轻型、中型2种。由于牵引阻力较大,这种类型的深松机一般要与大功率的拖拉机配套。深松机的机型有:IS~370型、IS~3.0型。

3、深松注意事项机械深松技术的实质是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土,不打乱土层。注意通过疏松耕层以下5~15cm的心土,应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的三相比例,使耕作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4、农业机械深翻就是利用机械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害,降低土壤盐碱度。深翻要把握好土壤适耕性,一般以土壤的含水量来表示土壤适耕与否,以其含水量为10%~25%为宜,按照农时要求,适时进行。耕深为25cm以上,深浅一致。开畦要直,耕幅一致,避免漏耕,实际耕幅与规定耕幅偏差小于±5cm。作业地块内重耕率小于3%,漏耕率小于2%。耕后地表平整,犁底平稳,地头横耕整齐,犁到头,耕到边,垡块细碎,翻转良好,立垡率和回垡率均小于5%。开垄宽度小于30cm,深度小于15cm,闭垄高度小于10cm。深翻适用机具深翻作业一般利用58kW以上履带式拖拉机或轮式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双向翻转犁进行。常用铧式犁有:IL-330悬挂中型三铧犁、ILQ-425轻型悬挂四铧犁、双向翻转犁等。

第3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模拟仿真技术;液压传动系统;维修;教学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追求极致性能的当下,汽车零部件结构越来越复杂。高校在开展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系统维修实操教学时,学员操作上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零部件损坏,造成教学成本的提高。同时,实训设备数量的缺少限制了学员的练习次数,导致其基本技能水平不能有效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部分高校将模拟仿真技术运用到了汽车维修教学中,学员在使用仿真软件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各种训练环节进行真实模拟,切实体会汽车修理的整个过程。农用机械本质是复杂机械的组合体,近年来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农民老龄化严重,在操纵机械时不能很好地应用机械出现操纵不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使机械故障频发。通过模仿汽车维修模拟仿真技术解决农机维修可视化问题,对农机技术状况进行诊断,根据结果进行调整、更换、优化,全面恢复农机使用性能,大大降低维修教学成本。目前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在农用机械液压控制元件上可分为如下几类:1)对实体液压系统或元件进行数字建模,仿真模拟,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理论研究准确度,通过数据校准,使仿真数据接近理论设计,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依据。2)对于已完成设计系统,通过仿真试验调整参数,结果作为理论依据,进而缩短调试周期。3)对于新一代元件设计,仿真元件各部分指数对动态性影响,进而确定结构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4)对于新一代系统设计,对控制方案进行验证,研究整体参数对动态性能影响,以此获得最佳控制方案[1]。同时液压系统结构复杂,可视程度低,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液压油污染。液压油作为传动介质,受流动性、压缩性、粘稠性及温度、压力等环143境因素影响,故障表现往往比机械传动复杂,容易出现噪音、振动、爬行、渗漏、冲击等异常工作状态,且故障原因不易寻找,在课堂中难以呈现[2]。本文将对农用机械液压维修模拟仿真技术展开探讨分析,以期该技术在教学中能得到广泛应用。

1模拟仿真技术在农用机械液压维修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以武警士官学校教学实际为例,农用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维修(以下简称农用机械液压维修)主要依托报废件拆装和实车拆装开展教学活动。报废液压件的拆解教学,优点在于可以加深学员对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其缺点也相对突出,即缺乏与整车结合,不利于学员掌握农用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液压元件的实车拆装,可以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但学员操作不规范极易造成精密部件的损坏,使整车不能正常工作。同时,实训设备的短缺不能满足大量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运用模拟仿真技术就体现出了其优点。1)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农用机械全车液压系统及其零部件以动态图和三维图的形式展现出来[3]。学员在仿真平台既可以实现对液压零部件的拆装,又能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对全车液压系统进行诊断排查。2)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满足高技术人才培训的需求[4]。模拟仿真软件只需要一个电子平台就可以实现教学资源重复利用,有效解决了实训教学需要大面积的场地问题;有效缩短了实训教学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校接收学员的数量,使学校能够以较少的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学员。3)采用模拟仿真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校节省近10%的教学成本。模拟仿真软件可以实现零部件的无限次拆装,学员熟练掌握模拟拆装以后再进行实物拆装,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操作失误率,从而减少配件购买次数降低教学成本。

2模拟仿真技术在农用机械液压维修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根据已有经验,模拟仿真技术在农用机械液压维修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为:创造三维模型、进行场景模拟构建、建立故障诊断数据库、搭建考评系统。

2.1创造三维模型

农用机械整车液压系统及零部件三维模型的构建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其主要利用力学、结构学、运动学、物理学等理论知识,对于各零部件进行模型构建。同时,采用动态的形式模拟各个部件的整合分装等。这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对所研究的液压元件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构造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深厚的数字建模能力。三维模型技术开发的第一步需要查阅农用机械产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保证模型数据的精确,包括各零部件的外部尺寸、内部构造、油路连接、装配位置等。第二步需要利用3DMAX、SolidWorks等专业的三维造型软件,建立农用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各零部件的数字模型,统一建模格式后装配形成模型。农用机械液压系统通常包括工作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先导控制系统,其中主要零部件包括工作泵、转向泵、控制阀、液压缸等,应分别对各个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建立各总成模型组,最后装配形成各系统数字模型。第三步需要对农用机械整车进行建模。工程师除要根据实车数据建立整车外观模型,还要考虑模型与液压传动系统的适配性,严格按照实际将液压元件与外观模型进行装配。

2.2进行场景模拟构建

三维模型创建完毕后,需采用3D技术对农用机械整车液压系统的维修场景进行模拟。模拟的场景包括整车液压系统组装和分拆以及零部件的维修和调整。液压系统场景应包括以下功能:1)模型接受驾驶舱操纵指令,仿真液压系统功能,发送信号到与液压系统连接的装置;2)模型应包括发动机转速及主泵流量、排量特性;3)响应模型所有变量,例如时速、牵引力、操作质量、燃油消耗率等;4)模型应能反映原始液压系统性能,并遵守建模规范;5)液压系统应能提供提升、下降、侧倾、卸载、制动、转向等功能;6)模型应包括失效情况下紧急预案[5]。建立复杂系统模型模拟仿真一般采用自内到外的建模方式。首先建立功能复杂核心动力装置,然后根据所模拟液压系统的特性,将所有功能区域有效结合,逐步完善整个模型。从整体到部分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最终工作技能。除此之外,场景模拟软件应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学员在操作时系统能根据输入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对错误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并在结束时对学员的技术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场景模拟技术开发的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对三维模型进行交互式处理。首先将三维模型导出为STL格式;然后将其导入3DSMAX进行贴图、煊染和动画制作,并导出为C3D格式;然后将渲染好的C3D格式的三维模型导入到安装有Cult3DExporterfor3DMAX插件的Cult3D软件中,就可输出为具有交互功能的三维模型了;二是利用3DVR技术将模型嵌入虚拟场景并进行交互编辑。该过程需要将具有交互功能的三维模型导入OpenGL中,在VC++环境下进行模型的可视化交互控制[6]。

2.3建立故障诊断数据库

在三维模型和场景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对农用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存储的数据包括故障点、故障表现、排除和解决方法等。教师可以在仿真软件中调用已有数据对液压系统设置单个或多个故障点,学员则可以在软件中根据故障现象,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查,准确发现故障点,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故障问题。可开展各类故障模式分析,如液压系统多元件故障模式识别试验研究;故障树分析法;液压缸内泄漏特定故障模式[7]。

2.4搭建考评系统

在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增加考评系统,构建“实模结合—数据融通—量化评估—即时反馈”的考核方式。教师可利用软件考评系统组织模拟考核,并通过系统收集学员成绩,随时掌握学员技能水平,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该技术的开发需要工程师与一线教学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对操作步骤进行逐项分解,并确定分值。

2.5软件结构

图1为农用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模拟仿真软件结构图。

3结语

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刺激学员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切实有效地帮助学员提高农用机械液压传动系统零部件拆装调整、整车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农用机械液压维修教学中存在的实训场地面积大、耗费人力、培训人数少等一系列问题。在未来模拟仿真技术一定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更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秋敏.模拟仿真技术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机械,2005(5):34-36.

[2]苏乃权,周瑞强,蔡业彬,等.基于动网格的液压缸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仿真[J].装备制造技术,2017(5):4-6+11.

[3]黄永亮.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9):234.

[4]赵海宾.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15(15):187.

[5]姚志超.基于工程模拟器的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开发与应用[J].软件导刊,2017,16(7):140-142.

[6]薛志斌,张倩.基于OpenGL的3DS模型的可视化与控制的实现[C].∥第21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CSSTA21st2020),2020:212-215.

第4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手段;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基础的支持,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也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使农机设备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在农业的生产中使用高新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机相关机械的正常运作。

1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技术

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这一技术最早被运用在农业机械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运用的是计算机技术中的视觉技术,利用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对农产品的品质质量进行分级别检查。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以图像处理为基准,随着图像处理以及视觉模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检查农产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用来对农产品进行播种、收割。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际的使用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必将会改变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2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农业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病虫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然后根据定位系统来进行田间作业。

1.3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工业传感技术,在数据的采集上,运用液压技术主要完成的是能量的转换和匹配,其目的是为了让农业机械的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机械设备的相关系统特征可以得到完善,让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升,这也很好地符合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要求。而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原动力,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工作负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电液控制手段来完成负载与原动力之间的匹配情况,尽可能地减少功率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

1.4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端技术不仅在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中被运用,在农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有成果的就是美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激光拖拉机、机械的内部导航装置,等等,这些装置可以对拖拉机的运行方向及所处位置进行实时的测定,在了解地区土地信息之后,再制定合理的土地种植方案、农药及种子的数量,等等。

2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推广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上,已经开始运用机电智能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使得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科技含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而且也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2.2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只有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才能够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如回收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普及无害化的处理设备,运用无害化技术来处理废水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料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大力发展节能型动力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3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水平

要想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要从规范设计的基本要求出发,全面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农业产品的整体造型和外观,农机设备的耐久性也要经得起考验。选用与农机设备相配套的发电机及元件,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在农业机械设备完成安装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试运行,只有保证了设备各项指标都正常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投入使用,这也是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前提。

2.4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做好农业机械的培训工作。国家还要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作为农具购置补贴的关键,普及农业机械知识。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5确保农业机械技术的安全生产

关注安全监督管理及装备的创建工作,加大农业机械的安全投入,以便更好地满足农业机械工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将农业机械的安全检验工作纳入到各级县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正在逐渐地被运用到农业的机械设备中,这些机械设备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也必定是智能化的,所以要求操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全面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的智能化。

作者:徐家亮 刘晓鹏 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参考文献:

[1]陶乐然.长春星宇小区新技术应用[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2]刘蒙之.传播新技术与国家发展———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观察[C]//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3]张仁江,田莉.制造业企业新技术采纳:动因、路径及障碍分析———基于T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

[4]胡札进,姚尚斌,徐七三“.双低”储藏与四项储粮新技术的综合应用[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5]柳旭.浅析电视空间新技术对审美体验的影响[C]//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2010.

第5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应用;特点;难点

近年来,农业机械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尽管农业机械的普及程度更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农机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程度仍比较落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明显不足。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其与机械设备进行了广泛的结合,对于自主农机技术而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业质量。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农机未来发展的必备技术,应该在先进农机装备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应用特点分析

1.1促进农机网络化控制

将电子信息技术的通讯与控制功能同传统农业机械相结合,通过在农业机械中设置计算机控制终端(EUC),使农业机械内部结构与功能能够通过EUC进行控制,此技术同时需要丰富先进农机装备的控制总线功能,利用电子通信协议实现标准接口及相应控制功能,保证农业机械各个部分能够被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机械内部结构及各个系统功能之间的连接与交流,从而实现农业机械的高度智能化要求。

1.2增强农业机械的通信功能

农机的通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在生产过程中获取环境、农作物产量、地形地况等数据信息时,能够通过无线通讯功能将数据准确、快速的传递到接收端,可供农业管理部门预测产量、规划未来农业生产趋势;二是远程支持与作业检测,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农机管理部门能够检测先进农机装备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对绿色农机、绿色农艺的农业生产实践给予工作量评估,并提高作业补贴的合理性,当农业机械作业遇到故障或疑难时,能够通过通信功能及时联系维修机构或技术专家,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不同问题。

1.3优化农机操控技术

尽管农业机械已经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进步,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先进农机装备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高度融合,驾驶条件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和改善,驾驶员在驾驶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农业机械的实时状态,还能通过网络获得地形、作业方案等多种有用信息,使驾驶员对工作状况的了解更为深入,间接帮助农业机械进行更合理的生产。驾驶员利用人机接口技术,提升人机配合程度,使农业机械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

1.4使农业机械具备数据统计功能

为提升农机作业的合理性,采集农机作业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产量、病虫害、土壤状态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所得出的结论及统计的参数变化是农业管理工作决策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2应用难点分析

2.1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足够重视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十分局限,仅限于预测、数据共享以及基本数据传递等,而其与农业机械的有机结合始终缺乏有效途径,主要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对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优化作用并不能快速的显现,农业机械研究及管理人员没有对电子信息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农机装备缺少必要的接口和应用环境,农民也很少能够接触到具备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农机装备,导致该技术不能被广泛了解,这不利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发展。

2.2缺乏有价值的应用成果

尽管现阶段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针对于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研究仍显不足,目前来看,农业机械仍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很多研究成果很难应用到传统的农业机械上,导致了先进技术成果与实际应用存在脱离的问题。无论技术研究如何超前,无法进行有效的推广使用也难以产生实际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保证科学研究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践有机融合。

第6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1 农业机械化的概述

我国的县制发展拥有悠久的历史,县域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要素。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聚集之地,更是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有效保障。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整体的来分析,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的地位仍旧是主导的。因为农业在其中的无可取代的作用,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虽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在政策和方针方面对农业的发展一贯也是极度支持,农业机械化由过去的单项作业向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复式作业的发展方向迈进,但是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机械化水平还存在极大的差距。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的活力因子,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农业实现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够合理。尤其是和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机械化成为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次是我国农民的自动化的意识不够强,比较欠缺实行现代农业的想法。由于县域农业的主导者是广大农民,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实现机械化操作的意识不强。再次是农业的机械工具还比较单一,只能让一部分的机械参与到农业的生产活动。

2 我国农业机械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把县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县域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在机械化的应用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严重的阻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出研究,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精准农业方面的技术不够纯熟。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过程中都开始注重采取机械化的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操作,这对农村人力资源的节约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技术都还不够纯熟。首先,对精准农业的种植和对相关规律的总结还需要时间。其次是适合精准农业生产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备,达不到应用标准的需要。

(2)机械设备的价格很高,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装置,为保证自身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都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还有,机械化的成本很高,导致使用机械设备的价格昂贵,从而导致机械使用的价格过高。价格问题就成了制约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开发和减低农业机械化的成本,是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机械的操作过于复杂,这也是制约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 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

3.1 积极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

县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而农业自动化机械的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就阻碍了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要使县域农业走上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就必须提高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加大政府工作的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3.2 努力拓展农业机械自动化领域

不仅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自动化,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自动化,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不仅要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自动化,还要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自动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自动化水平。

3.3 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

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水平,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节约能源、提高安全性等为标准,正确评价不同自动化模式在这些方面的效果,再按顺序选定自动化模式,阶段式推进自动化进程。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机械通常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对它的后期服务也比较困难,所以产品的耐久性非常重要,特别是自动化装置,由于使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等电子产品,所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尤为重要。

3.4 不断完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机制

研发推广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自动化机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效益促发展的新机制,努力让农民在农机作业中实现增产节支,让农机手在农机作业中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3.5 加快农业机械自动化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农机自动化关键技术创新。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二是推进农机自动化科研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农机自动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6 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促内需、保增长的大事。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实施一批增强农机化发展后劲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争取中央和地方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站设备设施建设给予补投资扶

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生产企业加盟,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3.7 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要造就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要造就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人才队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要造就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

4 结语

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县域农业要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发展机制等措施,推进农机自动化在县域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翰如、孙凤楼等.农业机械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 田丽晶.中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第7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应用;研究

0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而如何打造出高质、高产且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格局,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阻碍。而实现农业生产这一目标,就需要给予农业机械以充分重视,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完善的融入到农业机械中,能够为提高农机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奠定基础基础。

1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1.1电子装备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农业机械内部的,比如在机械内部加入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以大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拖拉机为例,在实际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对于机械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实现分布式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完善应用。对于大型的现代农业机械设备而言,在实际应用电子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融入ECU,即计算机控制终端,以通过智能化的实现来落实自动化控制,通过网络通信协议的设置与标准接口的设计来提升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准。

1.2管理决策技术

这一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保障,通过计算机与机械设备的相连接,能够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媒介来实现相应管理系统的实时传送与控制,进而为实现管理的动态化与实时性奠定基础,并为全面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中心控制的计算机,相应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远程数据的调度与处理,在强化信息收集分析与整理效率的同时,为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信息提供了保障。比如:在实际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管理者而言,能够以计算机来实现对相应信息的操作与处理,并实现科学生产方案的制定,进而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媒介,将相应的信息传输到作业设备上,在机械设备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问题,通过这一管理系统下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够第一时间明确故障所在点,进而及时落实解决对策,以避免耽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3人机接口技术

对于农业机械的操作而言,都需要以人的控制来进行配合,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监视仪逐渐取代了仪表盘,进而以智能化显示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显示,这就为人际交互界面的全面升级奠定了基础。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需要以人机的良好互动为基础,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应用这一技术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实现人机接口技术的完善应用。当前,这一技术的应用趋势是将智能化显示终端设备进行应用,进而构建出完善的人机交互界面,也就是以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对农业机械的控制。s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操作控制界面,能够按照需要提取不同系统下的信息内容,并且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显示与存储,为各项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1.4总线通信技术

为了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标准化与通用化设计,在实际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在机械驾驶操作平台上使用智能显示终端设备,按照相应机械类型来明确这一终端设备的型号,并以光纤电缆来实现相应通信线路的搭建。以CAN总线技术来实现这一设计内容,能够通过串行结构的搭建与相应标准接口的设置来实现。基于这一技术的应用下,在机械内部所安装的ECU都能够与总控制器实现信息的交换,并以实时控制的实现来确保自动化操作的准确性。在通用化设计上,主要是为了确保信息化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能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以总线通信技术标准为出发点,能够为达成这一设计目标,实现设备的通用性奠定基础。实现通用标准的构建,对于相应的制造商而言,其在实际解决接口配套问题的过程中,只需要抓住重点即可,可以是ECU用户侧,研究其与相应设备控制的设计问题,或是实现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关于这一标准的制定从上世纪末国际上就以已入大量的精力,目前,在拖拉机这一设备上,相应国际标准的制定则是以DIN9684为基础。

1.5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

在管理农业机械设备数据信息时,可以使用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而该系统主要由三层结构构成,即业务数据服务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和应用服务管理层。其中,业务数据服务层可以实现对所有农业管理数据的统一处理,从而使各种异构数据源保持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业务应用服务层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即使用Web服务方式进行用户所需数据的传输,并且进行开放的应用功能的访问。利用该层别,可以完成对农机统计数据任务的下达,并且完成对农机统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此外,系统的应用服务管理层可以完成对各种系统资源和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在异构平台中进行服务的部署和重用。因此,利用该系统可以协助农机化办管理农机统计数据,并且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农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继而可以为促进我国的农机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6PLC技术在播种机上的应用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3,是世界水稻种植大国。但就目前而言,水稻播种机的播量难以随着设备同步变化,以至于无法实现精密播种。而应用PLC技术,可以按照程序进行播种机的播种量的控制。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的编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相应的逻辑运算、计数、和算数运算,从而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出进行设备生产过程中控制。而可编程控制的硬件结构与微机相似,包含了存储器RAM、ROM和中央处理单元CPU,并且含有I/O扩展接口、接口电路和外部识别接口等附属结构。使用该结构进行水稻直播机的控制,可以利用单片机技术完成对设备行驶速度和播种量的检测。而根据设备性能,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判断播种量是否符合装置的要求,并且进行播种量的自动调节控制。

2结语

在电子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与保障,为了进一步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距,需要积极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并针对当前阻碍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实现完善应用的因素,实现有针对性的解决,以确保在深入实现技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实现理论成果的有效转换,为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宫晓琴.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13,04:57-58

[2]麻树芳.电子信息科技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08:31

第8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村建设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相关概念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行业的集合形成了机械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生产具有自动、高效、连续的特点。机械自动化可以降低人力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加快了原料的流动速度和工艺流程,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机械自动化在如今很多的产业中都得到很好的应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还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组成

机械自动化包含的学科很多,由程序单元、作用单元、传感单元、制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运行。其中,程序单元针对的是系统中的“怎么做”;作用单元针对能量和定位的准确操作,归于自动化系统中的前期方面;传感单元主要的作用是检测系统工作的状态和性能是否正常;制定单元作为最核心的部分,这个单元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然后发出相应的信号;控制单元是自动化系统的保障,对各个单元之间进行协调。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当今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农业种植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农业种植、生长、收割的环节都用到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解放了繁重的生产劳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统一的标准减少了次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的应用使得农业可以实现大规模耕种,从而扩大了原有规模,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偏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农民借助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通过扩大规模,减小劳动强度,实现了经济收入上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农业智能化种植技术的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智能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契机。最早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机械主要包含拖拉机、耕地机等,这些机械的使用实现了我国农业种植的半自动化,缓解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其后期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维护和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农业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提升,网络程序技术和智能化感应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比如在进行水稻种植时,自动化操作程序可以实现对水稻水位高低、水稻种植间距等设备进行调控,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二)农产品生长自动化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产品后期生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对于农产品整体的监控,通过机械检测程序,形成了农作物的集成化管理和分层管理,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反馈,比如将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进行划分,实现农作物的整体划分和分层划分。虽然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平均占有量却不多,如果对水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调配,很容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资源是否充足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灌溉中,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从以前的大水漫灌方式转变为喷灌、滴管等方式,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为这一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农产品产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是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农产品收割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农产品的收割中,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最要分为“收”和“存”两个方面,一体化管理是农产品收割的主要趋势。农产品收割自动化技术在农作物收割中的应用是以农产品类型进行划分的,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收割方式,收集程序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农业产品收割,例如玉米机可以实现对玉米粒自动的收割;在进行农产品存储时,不需要进行多余的处理,因为自动化机械在收割时可以实现自动烘干处理,例如玉米收割机处理直接收获玉米粒外,还可以将秸秆进行粉碎,形成农田营养和牲畜饲料,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种植技术的发展。

四、结论

新时代下想要增强自身的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道路。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农村农业的种植产生影响巨大,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田世龙,田甲春,葛霞.中国马铃薯贮藏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15:6.

[2]刘洋.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现状和推进模式探讨[J].化工中间体,2015(11):11-19.

第9篇: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

增强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化农业中重点项目。为实现数字化农业目标,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使用,农机生产厂家也要注重技术突破,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机结合,满足我国生产需求。信息技术是新时期发展方向,可以根据耕种环境调整农业模式,推动自动化生产管理,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1农机中信息技术运用分析

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近代计算机产业而逐渐兴起的,通过研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按照程序下达相应指令。伴随互联网兴起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当今人们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巨变,在农业生产领域也在积极寻找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点[1]。通过在农业机械中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智能化,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有很好适应性,通过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分析种植现场信息,按照相应方案发出运行指令,可以实现科学生产与自动化生产,是近代农机方向研究的热门问题。

2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我国针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研究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实用性不强、故障多等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问题,及时调整。

2.1农业机械信息化技术落后

我国在基层设立了大量农业机械站点,但在数量基础上缺乏相关技术与质量提升,单体站点规模小、掌握信息技术程度低,普遍缺乏复杂机械维修能力,这造成了我国农机生产落后现状。目前使用中农业机械只限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的机械设备,难以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运用的需求。针对现代化大型机械故障时站点人员不具有专业维修能力,这限制了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大型机械推广运用。基层缺乏相关维修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限制了农机的进一步发展。

2.2农机推广人员对信息技术了解少与使用人员文化程度低

在农机推广过程与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维修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系统性相关维修与操作知识学习,不能发挥相应机械全部潜力。在维修故障机械过程中,更多维修方式是当地师徒间传承,导致面对新技术新型号维修难以下手,并在处理信息技术机械化问题时没有相关专业能力,影响农业机械实际使用效果[2]。我国农民普遍年龄较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低,习惯采用传统农业方式,导致新型农机机械推广难度大,面对我国国情更应注重农业机械设计时的操作便捷性。

2.3整体农机生产信息化网络发展与管理不完善

针对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运用来看,当前发展严重不足,目前在农业中信息技术只用于浅显的天气预测和有关农业知识网络宣传,农业信息化生产网络尚没有建立。当前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投资不足,农业机械实际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难有显著突破。并且针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管理不到位,没有清晰的责任分配与现场管理体系,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对于权力缺乏合理制约阻碍了技术进步与发展。

3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运用的有效优化措施

面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运用的热潮,有关部门应当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深度使用,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保养维修知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目标。

3.1完善政府相关扶持政策

为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使用,政府农业部门必须实行积极的推广政策,在制定信息化农业生产目标基础上,合理规范农机推广环节。在推广农机使用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使用农用机械生产,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示范使用信息技术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基层人员与农民参加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方式与对机械故障维修要点,提高使用农机生产的专业水准。

3.2积极引入国内外针对农机的专业技术

想要提高相应农机实用性必须加强农机研发技术革新,引入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使用的专业成果,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自身技术,实现科技机械化生产。在研发步骤中可以针对当地生产量大的农业产业研发相关机械,并针对当地地理环境与生产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加强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将生产现场工作更多的交由机械完程,构建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3]。

3.3强化信息化技术下农业生产机械的技术讲解推广

在推广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建立相关产业信息机械化生产实验基地,推广优秀技术示范,在基地中展示先进自动化生产模式,对农民有针对性的讲解生产环节。宣传工作需要深入实地,在当地实际从事生产人群中组织农业生产讲座,现场演示相关农业器械操作步骤,帮助农民深入了解机械功效。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中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操作要点培训,使生产者熟悉相关器械操作平台,保障信息技术生产推广。加强对现场推广工作管理效果,保障相关农业机械能够切实解决当地生产难点,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