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其它学科的基础,针对当前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在加大,职业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与日俱增,这必然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较以往有所下降,在当前形势之下,如果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个高职高专学校所要面临的问题。
高等数学为其它各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在文中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正视学生的现状、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别,有很多学生分数刚好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就被录取,再加之许多院校有个别专业,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全部招取,没有分班现象,一个班的数学水平相差悬殊,文科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同一班级中,若有部分理科生,由于理科学生相对反应较快,而文科学生较慢,这种非常不利于文科生的学习与成长,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简单的题不会做,也不想做,这为教师教学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再加之,高中阶段,学生是在老师的严格督促下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环境相对宽松,使得部分学生还在没有自制能力的状态下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不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基于上面的原因,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自身的特点,基础的高低,兴趣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应分班对待,在备课,布置作业方面应区分对待,对差等生给予鼓励,课后及时辅导,帮他们建立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只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的去探索和研究,广泛搜集相关的知识。
二、合理选用教材
以往选用教材,只体现“共性”,没体现“个性”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结合性不强。老师认为“讲的越多越好”,而教材的许多定理及其证明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性不强,且难理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用教材上应注重,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应选用一些简单,易理解,定理以及证明相对较少的教材,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数学教学采取的模式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跟着老师转,习惯于“照葫芦画瓢”。教师往往用固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或多或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是书本内的东西,自己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书上有,这样就在教师讲解重要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错过,影响和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导入—讲解—巩固——作业”这五个环节教学模式稍加改动,改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提出新问题—练习创新”。教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的预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对所要讲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课堂提问,针对同一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通过教师讲解新课要点,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分析所问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老师加以点评。在通过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做练习,随机抽取学生上黑板做题,同一个问题,学生从多角度着手,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总结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连续而整体的认识,布置作业,布置预习下次课的内容,给出必要的提示。这样就能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共鸣”状态。
四、考核制度的改革
以往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限时笔试,以客观试题为主,题型标准化,内容教材化,理论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因此,很多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从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应改变以往的考核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改革考试方法,将纸质闭卷考试,平时考察,作业,奖励等几方面综合评分。平时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到课情况等,还可以加以奖励。
五、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士官学员 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士官教育充分从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需求出发,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可以说士官教育在我国正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后面,我们却忽略了或者说误读了“高素质”这一概念,我们必须看到“高技能”并不等于“高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正一点点被“技能”“专业”所掩盖,加强当前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当前士官教育迫切须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人文素质相对贫乏的士官学员中,更是需要通过人文知识传授、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真正成为我军的未来骨干,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首先,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在意识领域多样化的现实面前,教育无疑要担负起人类精神领域向导的职责。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许多发达国家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的教育要想与世界齐头并进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不能把学校单纯地当成一个技术培训基地。特别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士官院校,更不能把自己的办学封闭起来,在人文教育方面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彰显人性,完善人格,实现和促进学员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为目标,其核心是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对促进学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再次,必要的文学艺术修养、文化底蕴,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获得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根本。一个人的事业前景是否顺利良好,仅有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是要减少专业素质教育,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素质教育。士官学员是否掌握做人的道理,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关系到我军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升。
二、士官学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士官院校人文教育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总起来说就是重视不够、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传统教育理念重技能、轻人文。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士官教育就是使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往往偏重学员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甚至关闭了人文课程。这种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学员自身对人文素质的认知,误以为学好专业技能就万事无忧了,放松或完全放弃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2.对人文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从当前军队院校的现状来看,学生的人文教育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方面,大声疾呼要重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却在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方式上依然保留着太多的应试教育的痕迹。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偏低的大学生的确有不少,不少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3.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整体状况偏低。目前,士官学员普遍存在文学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历史知识较为贫乏,对哲学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艺术修养爱好比较肤浅等情况。学员对政治思想品德课学习不够热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对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过于悲观,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
三、如何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没有理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导致科学教育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支撑与补充,使科学教育缺乏人文文化的根基。因此,应该确立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战略。
首先,要树立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要明确面对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继承、传授知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良好理解能力,等等。
其次,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要特别重视抓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除了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例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这样的选修课,使学员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和加强,让这些课程成为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使学员在整体上提高素质。
第三,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原有的办学思想影响,一些学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具体实现的,这些方面的师资在士官院校的配置还十分薄弱。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士官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然,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员在教学中,也要进行适时地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员的自觉意识。
第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还应结合士官学员的特点。士官学员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与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同时,由于士官教育具有学员在校学习时间短,实践课程较多的特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事实上并不容易。我们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以适合士官学员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文素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还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提高学员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只有采取学员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最后,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由于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是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所形成的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所倡导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所营造的良性竞争的学术文化氛围以及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于无形中陶冶学员,给学员于归属感,在学员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人文烙印。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成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成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而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活动不论是从研究数量、研究质量还是研究人员队伍来看都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人员队伍的逐渐减少、研究经费的逐年下降、研究条件与设备的简陋等等,都是制约成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瓶颈。实践表明,无论是社区教育,企业的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各个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教师教学的实践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都迫切需要成人高校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创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创新。
一 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成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成人教学改革的关键。
1、“三角支架”模式
现代成人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在成人教育区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角支架”模式,即以职业教育为追求,以学校教育为平台,以教育者教育为主导模式。在这三方面的良性互动下,成人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原有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暴露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新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形成,它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生教育为追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以受教育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从以职业教育为追求向以人生教育为追求的教育理论的转变,将使成人教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职业取向,而是转而以职业教育为其立足点,形成一个终身的、全程的、多层次的全方位新型教育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是一种大教育的教育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教育载体平台的转换将为大量的成人提供学习准入的场所和机会,是先进的终身教育理论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旧的“三角支架”模式已经不适用时代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只有在新的“三角支架”模式的良性互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成人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能,为成人和整个社会服务。
2、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Teaching Model),它强调以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引导学员学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带着疑惑问题来学习的,因此特别渴望能学以致用,起到提高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竞争的作用。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显著的实用性特点,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用结合,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技巧。
3、三维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简称三维教学模式)是北京市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三维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以“教育效益”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员的理论学习、生产实践与教育效益联结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在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坐标系的原点上,建立起教育效益坐标轴,形成具有立体系统结构的三维教学模式。三维教学模式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成人学员个体发展的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有效选择。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把效益作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共内涵是指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教育效果和收益。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
1、“双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或称“两栖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高教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创造“独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生存、发展,不单纯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鲜明个性。成人高教即是从普通高教脱胎而来,必然拥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垒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成人高教必须发扬、承继普高优势,创造自我,开创普高所没有的特色,磨砺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亮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孕育自身内在的强劲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应是洞悉各自的特质、表现型态,从而扬长避短,创造自我独特的优势,赢得自我生存的价值。
3、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
成人高教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
4、关注国际性
经济的垒球化、国际化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表明我国已进入垒球经贸体系,教育亦随之出现垒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成人高教面对全球化、国际化,虽有挑战,然却有着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终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国际公认为“顶点教育”,正如《学会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能是无关紧要的活动部门了,我们必须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预算中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而滚滚奔涌进来,成人教育的地位、舆论环境及至相关政策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成人高教无疑会由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借此机遇,乘势而起,大力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瞄准国际化市场,迅速提升层次、品位,开拓成人高教独有的无限空间。
一、小学语文教师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优势
(一)良好的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表达能力。而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其他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语言是进行沟通和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语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做到灵活、委婉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针对班级中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总是喜欢在班上乱扔垃圾,有时候还喜欢拿粉笔当玩具扔来扔去。正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引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这样的古训来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充足的相处时间
小学语文相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说,课时安排的时间会更加的多,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就比较多,这也为语文教师的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小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发现和了解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有的喜欢古诗词,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绘画。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勇于的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
(三)丰富的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都是经过反复的挑选和斟酌后才确定的,都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的。这些内容不仅仅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具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的一些德育素材,来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还着非常多的文学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班主任管理中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都知道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要树立平等的观念,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样才不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管理产生反感。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两个同学在班上打架,而且打的非常的激烈。当我了解到情况后,将他们叫到办公室以后,并没有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而是让他们坐下来仔细的说一下事情的原委。刚开始他们谁也不开口,我耐心的跟他们解释和引导,他们终于说出了打架的原因,原来是甲同学不小心将乙同学的文具盒碰到地上了,乙同学要求甲同学道歉,甲同学不肯所以乙同?W就动手了。我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进行耐心的教导,最终甲同学道歉了,认识到自己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应该道歉的,乙同学也认识到自己动手打人是不对的,最后两位握手言和。通过这样的一个平等交流,比批评惩罚会更加有效。
(二)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和小学生接触机会是最频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够用高尚的品德、得体的言行、出众的魅力来给小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比较调皮和难管理的学生,但是他们对班主任的管理还是比较认同的,班主任也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就必须经常去阅读一些新颖的、优秀的书籍和资料,所以对自身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都比较高,这是班长人进行班级管理时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以前我是一个时间观念不太强的人,喜欢卡着时间点进教室。但是每当我在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时,许多的学生都不愿意听我的,因为我平时在这一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做到,这样的管理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开始要求自己,注重守时,上课提前进入教室,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也改掉了他们的坏习惯。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在一个心理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非常的大,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也有时候并不适应所有的小学生。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性格特点等因素开始着手,进行“爱”的管理。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律,从而不断实现自强和自爱。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将班级管理的权限下放给学生自己,比如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监督、自觉约束自己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从而做到班级管理的全面化和差异化。同时,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选拔出班级的管理员,具体的负责班级的学习、卫生、安全等工作,使得更好的将相关的管理能够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能够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约束自己和管理自己。
英语课与其他科目相比有他自己的风格。英语课上可以设计对话师生交流比较多,英语课的内容较丰富比如购物,做水果沙拉等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英语课注重交流合作,情感目标易渗透。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较其他任课老师较多,但也是有限的。每天接触学生,最大块的时间就是上课。如果想开展好班主任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那么如果利用好每堂英语课,就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好的开展,这对年轻老师来说便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也是一名英语班主任老师,工作几年来,渐渐也学到了,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第一,在课堂上用精湛的专业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学生刚开始接触都是在观察,老师是否严厉,是否能管得住他们,这是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如果起始阶段只是安排任务,严厉说教,学生可能暂时接受,但时间久了就会排斥。如果对学生只是温柔宽容学生可能会很喜欢这个老师,但时间长了,就会不在乎班主任的管理,有时甚至上课都会较困难。所以此时要做的就是认真准备课,在课上流利悦耳的英语,准确的总结,有用见效的方法,都会赢得学生的敬佩,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的老师,不但课教好了,与此同时在组织班级活动及管理工作时就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即使有时会出一些小错误,学生也会理解的。这种专业知识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第一节英语课上,送给学生的见面礼就是流利的英文自我介绍。这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能做到和想到的,只是做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还有一些简短的口诀,很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这些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经常上网查阅就会有很多可以用到的信息。比如be 的用法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他,她,它; 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 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 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 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学生学起来轻松,同时他们会感到老师很用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心底尊重老师。
第二,用严格的上课规则,让学生了解你的做事风格。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一些原则的事情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给学生分等级,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不然有一次做不好,就会给学生留下不公平的印象,以后的工作都很难开展。如果在班里还没有发生一些事情就让学生先知道了老师的做事原则,那么有很多事情都会避免,无疑给老师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那么上课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领会老师的意思呢。英语课上可以设计许多的比赛,如Pair work的小组接力赛,风险抢答的小组积分赛,单词连连看的小组接龙赛,每天都可以口头练习的单词拼写赛等等。首先在赛前要宣布规则,比如时间,内容,有几个优胜小组,获得什么样的奖励等。其次在比赛的过程中严格组织学生按照要求去开展,犯规者按规则处理。最后比赛结束后要按照之前的要求一一落实,特别是学生惦记的奖品,一定要按时按质量发。这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比赛规则是选择前两名,但结束后发现第三名和前面的成绩差不多,学生就会要求都获奖,这是老师觉得孩子很努力就发给他们鼓励,这样第四第五都会要求得奖,而且前两名也会觉得不公平。所以老师一定要带头按规则去执行,说到做到。让学生知道老师定的规则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关于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意见
区人民政府:
为了不断推动我区学前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水平,10月25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艳在区政府副区长周卫军及有关部门陪同下,带领区人大常委会部分专职委员、区人大代表及相关委室,对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深入瑶曲镇中心幼儿园、瑶曲镇童馨幼儿园、耀州区第一幼儿园以及南街幼儿园,对幼儿园软、硬件设施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多措并举,科学布局,注重校园建设与保教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于2014年11月顺利通过了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评估验收,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区。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集体)幼儿园18所(审批民办园15所、注册登记集体园3所),无证幼儿园1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6所、一类幼儿园6所、二类幼儿园7所、三类幼儿园8所、未定级幼儿园2所。全区共有3—5周岁幼儿6694名,在园幼儿6509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2%。
针对视察过程中发现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师资队伍素质不够高、保教质量整体较低等问题,视察组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今后要切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事业投入。
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偏远地区幼儿居住分散、入园不便以及大型住宅小区缺乏公办幼儿园的现状,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战略“八个一批”中教育支持脱贫一批的精神,加大学前教育事业投入,合理规划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完善有效扶持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园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扶持民办的良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格局,确保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 进一步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从正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招录幼儿教师,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通过转岗等方式,有效补充幼儿教师短缺问题。注重宣传教育,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着力解决重教育轻保育、重知识传授轻智力开发等问题。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区、镇、村幼儿园互学互帮互助帮教活动,鼓励骨干幼师送教下乡,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水平。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实用为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首要目标。基于当代隐喻认知理论,高职英语教学应强调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认知能力三驾齐驱,共建“三合一”能力,共同构建高职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功。笔者通过总结分析三种能力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影响,提出三种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的设想。
一、三种能力的提出
1、语言能力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在研究语言的结构认知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乔姆斯基前的时代是对语言的结构的认识。强调语言能力是生来具有的,并着重研究如何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形式。乔姆斯基的理论是研究了结构的产生机制,是语言研究的革命性的变革,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交际能力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的社会语言学为交际法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土壤,海姆斯提出了语言的目的性,即语言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需要语言的使用者在相应的语境下(大语境和小语境)用恰当的形式表达恰当的内容。它强调的是语言的使用机制。以交际为导向的理论研究,和以交际为目标的语言教学占据了当前外语研究和外语教学的天下。
3、认知能力
20世纪80年代,随着Lakoff的《Metaphors We Live By 》[3]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认知语言学。语言中大量隐喻的存在揭示了认知与语言之间的 密切关系。认知能力是认知世界的机制,并把认知结果转化为语言的能力,即人类通过思维把世界框架化。认知能力的提出开始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语言教学。
二、三种能力的语言学突破和外语教学的割据
每一种能力的提出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语言。语言能力的提出把语言研究的目光吸引到了语言的内部机制;交际能力的提出更强调的是语言功能的具体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出使我们的语言成为认知的结果并对认知进行表述。
(一)三种能力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及影响
1、语言能力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但因为只强调内部机制而无法对具体的语言教学提供指导,语言能力盛行时期的语言教学仍然是结构性的。其主要特点为: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教学;充分利用和依靠母语;反复进行母语和外语互译。
2、交际能力的提出,完全改变了语言的模式,以结构—功能为理论基础的教材层出不穷,使社会出现了压倒性的认识“语言就是为了交际”。 其主要特点为: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材料真实、自然。以语段为教学基本单位;(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3)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4)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容忍的态度。[1]
3、认知能力的提出给语言教学的启示是语言的认知是有创新性的,语言的产生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其主要特点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操练;重视语言知识;听说读写并进;不排斥使用母语;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二)语言教学不能只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语言教学应该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融合到语言教学中去。
所以语言教学中既要强调认知还要强调功能、结构更要注重产出。使认知—结构—产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实现三种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运用的设想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的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高职英语教学中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境知识,学习策略,共建“三合一”能力,共同构建高职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功。
1、利用语言能力促进语言结构的学习
这意味着促进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要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放在重要的地位。扎实的基本功可以防止外语技能的明显缺陷。Wilga Rivers在语言教学方面也有这样一番经验之谈:“语言学生在没有牢固掌握语言结构的情况下,要想自由地表达思想时,不正确的交际手段会过早地定型。他们以后再要修正错误,即使他们原来有学语言的天才或动力,那简直就不可能。因此,要流畅地用外语表达思想,让使用该外语人士理解,语言结构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2]可见,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言知识,具备了准确理解和造出句子(话语)的能力,才谈得上使用语言的能力。显然,语用能力的前提是掌握语法和词汇。因此,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脱离语言能力去培养交际能力的做法将是缘木求鱼,没有语言能力作为基石,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流于空谈。
2、利用交际能力加强语言的产出
语言交际能力也包含着语言能力,是检验语言能力的基础。离开了语言交际,语言能力便成了无源之水;离开了语言交际,语言能力又成了空中楼阁。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语言知识的提高,但掌握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会使用语言。语言能力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这些技能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自然结合的过程,交际训练无疑是学好语言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意义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提高,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
3、利用认知能力(隐喻能力)加强语言材料的学习
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一样, 隐喻能力也是可教的,利用隐喻知识强调词汇教学。中国的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词汇记忆任务。多数学生抱怨英语词汇众多,词义复杂,很难记住并灵活运用。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目前学生们普遍缺少隐喻意识,理解、记忆词义大多依靠机械记忆,头脑中没有建立“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与“熟知的、具体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词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由此可见,隐喻意识对于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与记忆(尤其是高级阶段的词汇学习)非常有帮助。正如胡壮麟(1997:49)曾指出,“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新颖性大多来自隐喻。隐喻性语言的创造在人类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4]事实上,有关在词汇教学中增强隐喻意识的必要性已有充分的论述。试验也已表明,提高隐喻意识能明显地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果。
三、 结束语
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的教学法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基础阶段应侧重语言能力,适当借助语法教学、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来培养语言能力并兼顾交际能力。从基础阶段到中级再到高级阶段,侧重点应逐渐从基本句型向复杂句型和篇章结构,语用原则转移,从培养语言能力向培养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转移。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做到: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加强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妥善处理测试与教学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江西.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我们中学英语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04期.
[2]花蓉.外语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关系探讨[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年第12期.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67-03
一、研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大学生的身体[1]。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模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病因[2]。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快节奏,很多职业人员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心慌、气短、全身乏力、头疼、头晕、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症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其中15%的人患有疾病,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大学生群体中患亚健康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应该引起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3,4]。本文分析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旨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的膳食方法,引导大学生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营养观念;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其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对营养需求量大,同时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学业的完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5]。如何在教学中通俗易懂地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营养学基本理论,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将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2年9~12月,对选《营养与健康》课程的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18~22岁的大学生,其中男84名,女92名。
2.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7]自行设计《饮食与健康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习惯,另一部分为健康状况。共设置34个问题。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回收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分别在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前和结束该课程后。共发放问卷176份(选课的大一和大二同学),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资料和数据输入Excel,对数据进行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4.结果与讨论。第一步是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7.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果
1.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生活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作息时间、运动情况、大便是否规律等5项内容,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与教育前相比,学生熬夜习惯和大便不规律情况大大减少,作息时间不规律现象也有显著性的降低。
2.营养教育前后学生对营养认知情况。表3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前后,女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都要优于男生。
3.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饮食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不吃早餐、饮食搭配不合理、经常吃零食、吃夜宵等。从表4可知,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吃早餐的人数明显增加,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吃夜宵和零食的同学大大减少。
4.讨论。首先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开夜车”,早上起床晚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近60%大学生健身安排有一定规律,每周保证3次锻炼,并且每次运动30分钟或以上。其次,大学生不讲科学饮食,习惯于馒头、咸菜等,根本没有考虑到每餐的质量。并且饮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大多数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不仅造成大便不正常而且使得摄入的各种营养不均衡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的食物更为多样化或食物摄入不规律等造成[8]。再次,教育前对于疾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了解不全面,不确切,营养与健康教育后对大学生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有一定的影响,对疾病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提高。
通过对比调查可知营养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讲必不可少,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注,从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以及有关学者进行的大学生调查中,都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凸显了营养教育的重要性。而高校恰恰是扮演教育者的最好角色,营养知识的普及是解决大学生营养缺乏现象的根本。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基础[9],整治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环境。关注并注重促进大学生的膳食健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营养习惯对于其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通过他们向整个社会传递正确的营养健康习惯,为减少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做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6,(6):61-62.
[2]Kant AK. Dietary pattems:biomarkers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J]. 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0,(35):199-206.
[3]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Whiting P,Bagnall AM,Sowden AJ,et 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1,286(11):1360-1368.
[5]刘翠格.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6]曾翔云.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解析[J].中国食品,2004,(3):42-43.
[7]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6.
[8]Store KS,Radechi-SV,Moshfegh AJ,eta1.The number of 24h dietary recalls us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automated multiple-pass method required to estimate nutrient intak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Public Health Nutr,2011,(18):1-7.
[9]李源晖.安徽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6):83-8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基金(2012)资助
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41人的调查中,问及关于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有111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只有30名学生选择的是教师以外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热爱并充满信心。热情和信心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了这些,音乐基础课程就有了内在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就业前景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希望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环境较为宽松。一方面,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由城市普及到农村,这就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人才的产出,尚未满足社会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与众多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列为就业前景的“金牌专业”[4]。据调查,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班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学前教师近300人,每年就业率均排全部专业的前茅。2006—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2006年90.48%,2007年92%,2008年100%,2009年100%,2010年94.59%,2011年92.1%,而且就业单位95%是幼儿园或者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为音乐基础课程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的问题与不足
音乐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也是涉及音乐理论知识面较广的一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并运用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常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使音乐基础课程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动力。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音乐基础源于人们对音乐的长期积累,包括对音乐的认识、兴趣及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大学生对学前音乐的认识、爱好兴趣,并使其掌握学前音乐技能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笔者在对钦州学院2011届14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广西各地的农村,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不足,音乐专业教师、音乐教学设备欠缺,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培训,只有极少数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接受过短期的音乐辅导。当调查到关于“目前音乐基础课程学习是否感到困难”时,在141名学生中,有128名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学生音乐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种现状必然制约着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二)学生对本专业兴趣淡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淡薄问题令人担忧。在摸底调查中发现,高考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是110人,其余28人是从其他志愿录取而来,3人是入学后申请从其他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当问到学生们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有58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有52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考虑到家人的意见、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而选择这个专业,有31名学生是因为报考了其他专业未能录取,而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只有58人。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不感兴趣或兴趣淡薄。(三)音乐基础课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音乐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声乐、舞蹈、器乐等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的基础”,在整个课程结构中,起到奠基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学前教育的音乐基础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课时安排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如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琴法基础、绘画基础、音乐基础等8门主干课程中,音乐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里课时最少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仅在一年级开设,两个学期共64学时,每周2学时。可想而知,按这个课时安排,教师要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视唱练耳等教学内容,时间显然不够,即便教师“教”得完,学生也“授”不了,又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教材不适用。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新的专业,教材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本、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教材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制约着对教材的选择。目前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的音乐基础教材是《视唱练耳修订版(一)》从教材内容来看,这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是高师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修和教学的参考书。这本教材并没有和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相适应,显然不利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