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第1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管理,创新

施工人员的管理是质量目标管理的核心。在工程目标管理中首先要注重对人的管理。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生产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来加以完成,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保证,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由专门的人员来对施工中的每个人员加以管理,另外还要通过制定管理目标和建立项目协作小组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协调,这样也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能够按照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来进行。

建立高素质的质量目标管理团队。建筑工程中质量目标管理任务的制定和落实还需要通过专门的部门来加以控制,目前工程项目的管理还需要通过实际的质量控制以及按照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团队,其中对于管理团队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需要有着较高的要求。

质量目标管理任务的制定。质量目标管理任务的质量首先要符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其中对于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技术等内容都需要有清楚的了解,同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来制定出相应的任务目标。其次还要以我国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来对任务进行规范,同时还要掌握和了解其他建筑企业的资金情况以及工程合同的基本要求等,再由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来进行领导,这样才能够最终的对任务目标进行确定。通过以上步骤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计划目标的出现纰漏,也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合理的分解目标。在计划目标制定完成后,还要对目标进行由上而下的分解开展。建筑企业依照计划目标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数学小论文每一个机构之间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联系,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来做好每一项工作的质量。其中不同的机关、分包单位、分组以及个人岗位都要明确的落实责任,而每个个人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也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来执行。

质量目标管理作用的发挥。质量目标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在目标管理时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发挥质量目标管理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筑企业在进行质量目标管理时,需要通过加强管理以及提高质量来加以实现,保证质量求信誉、保证质量求生存、保证质量求发展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将其贯穿始终。

有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必须有科学技术作保证,领先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中,质量目标才能实现,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创品牌工程、名优工程。

有利于工程成本的降低。质量目标管理的推行、实施,对工程质量目标确定,项目班子配备、管理人员责任、过程质量控制、各种材料管理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尤其对质量返修、返工均明显得到控制,把质量隐患与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降低了质量成本的支出,从而达到工程成本的降低。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求我们将不断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2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内容分析

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是科技研发水平的竞争,是科研人员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之间的竞争。建设工程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和判断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加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质量,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入科学创新机制,成为有关单位、公司企业和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机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能够提升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展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实力,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持续加强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为有关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1.1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促进施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优化

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房地产建设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迎接考验,面对生存危机加强竞争意识,积极调整内部建设施工管理制度,规划自身发展道路,迎接新经济时代中的机遇与挑战,而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入创新机制,能够有效为施工单位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产生升级,促进科研技术的进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强化施工单位的竞争实力,并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1.2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市场上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数量庞大,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和缺陷,需要引起有关单位重视和注意。如何保证经济市场汇中建设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是各公司企业及其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在经济市场上实现良性竞争,并展现自身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打破市场经济中的不合理现象,从人员管理、法律法规制约等方面,加强施工管理创新机制在建设项目工程中的发展。

2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内容分析

2.1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理论指导创新机制

在严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关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决策人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创新机制在施工过程中的引进和应用,从建设资金成本管理、经费支出入手,增加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推动开发创新科技研发的项目和课题,引进新科技和新机制理念,指导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从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的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结构的优化,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对创新机制的正确理解和深入认识,并利用创新机制的科学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2.2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方法创新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新技术的投入应用,从建设工程的施工准备前期、施工进度管理、施工监督检查等各阶段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提高创新施工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有关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需要重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一方面选取新型建设原材料、创新施工设备,一方面加强创新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运用,培训施工人员学习和熟练使用创新技术,以实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利益的目标。

2.3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管理责任创新

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建设承包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到从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规范、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部分建设工程单位认为工程项目是以合同鉴订和结束的时间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造成项目部所承担的责任不能够明确,施工中遇到问题后,难以解决。此外,项目经理具有的权力较广,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是施工企业对于项目经理只有一份责任书需求,没有更专业全面的制约。这些问题都是在建筑项目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机制改革的方面,既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化,并确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这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发展和变化进行人员结构的变更、内部资源的整合、管理机构的精简等,实现管理机构的扁平化。另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借鉴其他企业和国外相关企业的管理经验,吸收其中的先进手段,对自身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更新观念,用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武装企业。创新管理方案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契合市场管理的最优化办法,而且在以后的生产中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管理模式的创新,还需要能够按照市场的经济需求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管理层、劳务层和作业层的关系理顺,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机制的建立能够帮助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施工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帮助施工单位优化内部组织管理制度,促进施工单位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引进新型技术项目、使用新型设备和新型原材料,推动施工单位建立合理、科学的运作管理机制,为施工单位顺利转型,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建益.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J].广东科技,2011(06).

第3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对项目工程管理缺乏认识。现阶段一些主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对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使部分地区没将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起来,而一些地区也在慢慢适应此管理办法,虽然不够完善,但也不断研究探索中,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甚至有些建设单位还有排斥心理,不愿接受项目管理,在生产构建中也不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很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而且还会阻碍管理工作的使用和完善,对建筑工程会有很大的影响。

2、工程管理与技术不健全。实质上工程项目管理属于技术工作,因为它涉及的是整体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它需要在前期工程项目开展前做工程策划,企业招标,工程进行时进行施工管理及购买所需材料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总结起来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核心,它必须掌控全面完整的项目信息。这就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定要有较强的工作管理能力,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工程施工管理长久的管理经验,以及控制工作人员与组织的协调能力。从目前来看,国内的一些企业工程的技术不过完善,一般来说都是传统方法,没有开创新颖技术技能,这样会使我们国内建筑工程企业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发展。

3、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一向具有施工项目繁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技术较难、施工材料极多等等特点,也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部分施工单位在没有严格对照建设单位的建设要求以及当前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下就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必然造成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施工单位由于节省资金和时间,缺少对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实地勘察以及绘制成图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造成设计图纸与具体施工现场情况不同的问题,也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造成相当大的问题。

4、工程安全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管理一向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然而在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有关安全管理部分的管理内容不够重视、对安全管理的条令条例贯彻不够及时或者深入、对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的不够长久等等,都造成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未经检验就立即使用、施工现场场地不够清洁、施工所用电力设施摆放杂乱、施工现场周围没有树立相关的警告标志等等,这些都属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的方法

1、构建项目工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现如今已经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必要工具及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也绝不例外,随着社会发展大工程逐渐增多,跟微型企业工程相比,大型项目的技术就更为复杂,施工时间也较久,管理起来也是麻烦的,但是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项目管理中就会得到很大的转变,不仅可以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也减轻里负担。

2、积极组建“工程项目管理”结构。由于工程项目比较广泛,所涉问题颇多,因此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项目管理组织,这样内部工程也能得到更好的开展,建设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也是需要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具备一定管理经验、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有完整同意的模式跟程序、有较强的技术等等才能构建此类公司。这种公司一定是有资质与经验的,可以为企业带来优质的服务,也是建筑工程公司全能的管理公司。应该极力开拓项目管理公司,可以把一些设计院变换成管理公司,以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组织管理建设机构,来有效开展个各种工程施工业务。

3、深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水平的接轨。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也不段更新完善,要做到开拓国际市场与世界同行国际竞争,需要全方面的提升,合同、施工、质量、报价等管理方面与国际靠拢。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工程企业,业务繁多投资额偏大,个方面情况多为复杂。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国家也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承包商,企业的施工单位,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管理要求。完成项目施工工作通过监理师的审查监督,以保证工作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都是符合标准的。由于社会脚步不断加快,竞争市场也越加激烈,作为本国的我们只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制度法律法规,才能逐渐与国际接轨,受国际上法律的保护。实际上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是十分繁多的,因此包括的内容也居多,所以我们在管理方面一定要细致全面科学的运用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工程项目管理也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业重点关注的课题,将着重发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也相信在我们不断完善管理的过程中有所成绩,帮助建筑工程完成施工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行业先进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综合设计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设计以及要求,综合设立一个科学、标准、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应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工程和分项工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的人员管理以及建筑工程的不同工作岗位等等都作出清晰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应该根据建筑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不同,对施工质量监控重点部分进行确定。在对分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当先拟定一份较为详细的技术较低,并严格按照要求对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每个人的具体职责。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查验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内容的强化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国家法律的规定标准。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措施,首先应该在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过程中,应当坚持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等检查原则;验收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上道工序检查、本工序保障以及为下道工序做基础等,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达标;检查验收过程中,应当对分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加强控制,以保证工程项目、实测项目等符合要求,以免出现返工现象。

3、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施工单位应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工作素质培训,培养工作人员优秀的专业施工技术能力,建立工作人员严禁的工作态度,树立工作人员负责的工作素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服从意识的和质量管理条令的宣传,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要求严格、执行复杂、目标严谨的工作内容,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性,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深化质量控制,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升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肖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6):153-155.

第4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一、土木工程管理中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土木工程建设不同于其它生产活动,具有一次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特定的、成套的施工设备,施工的环境也不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在土木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偶然的、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一般情况下都是露天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天气条件对其施工管理的影响是比较大,项目工程施工的时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延期现象是比较常见。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就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工序以及中间产品,施工现场比较凌乱。如果对于一些细节的地方不加以勘察与检测,那么将会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土木工程竣工之后,发现一些不合格现象将无法像其它工业产品一样,进行随意更换或拆卸,发现问题也只能做有限的加固与维修。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项目施工单位要积极做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做好防范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降低土木工程项目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要对项目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施工图纸以及项目细节结构进行充分的审查与管理,充分了解施工人员的技能,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规划,明确项目工程内容,有效达到控制与防治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目的。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管理与控制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材料与设备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是人为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资金因素。在土木工程的管理中,有些人以权谋私,擅自利用自己的职权,对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在资金成本方面,由于项目资金成本投入的有限性,资金供应不足,在采购的时候只能选择资质比较低的一些材料生产厂家,所以,土木工程管理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对于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选用,首先要保证所选用的材料与设备符合项目施工的要求,与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其次,要保证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以及利用率,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在材料与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之前一定要进行质量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严禁进入施工场地,保证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高使用效率,减少工程项目的资金成本投入,提高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施工过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整体素质,有利于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让施工人员对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树立质量为先、预控为主、为业主服务的意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尽职尽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施工人员职能的不同作相应的培训,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培养其管理意识,培养较强的目标管理、质量规划、组织施工、质量检查等多方面能力;对于项目工程施工人员,培养其精炼的施工技能,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于服务人员,应培养其良好的服务意识,为业主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完善的生活服务。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以及良好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对土木工程施工环境和方法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周围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天气条件都会影响到项目施工的质量。施工地址的选择、通风情况、天气、温度等都会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通风工作做得不好,那将引起很多安全问题,比如有些建筑材料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下容易自燃,下雨天或其他天气不好的时候,都会耽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与质量。因此,要保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就需要控制项目施工的环境以及方式方法,项目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必须要与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对施工环境所发生的意外情况需采取策略进行及时处理,做好通风工作,及时关注阴雨天气。天气太冷或者太热的情况下,对于受天气影响比较大的建筑材料进行妥善的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工程项目成本的投入以及提高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有利于保证并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新型技术以及工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科学技术在员工培训方面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新型工艺在项目施工中的使用,可以节约项目成本的投入、提高项目工程经济效益。

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相关人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增加科学技术的投入等多种措施,保证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第5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益服务;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35-02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逐渐从以政治权威、计划体制总揽全部社会事务的“大政府一向国家、市场、社会三元分离的格局转化。这一转化延伸至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就表现为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宏观调控和社区自治。从2003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很多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现象,政府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来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提升社区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达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实质上是政府转变亲力亲为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科学化、效率化的重要标志。

一、社区公益服务的内涵

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公益”在新华字典中被解释为“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词源中意为“公共之利益”。基于对公益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公益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服务指为社会大众或社会中某些人口群体的利益而实施的服务或计划,既包括政府部门发起的农业、环保、水力、教育、扶贫、交通领域的公益服务计划,如国家教育部门的“211工程”、科技部门的“863计划”,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人才建设工程”、“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计划”等,也包括民间组织发起实施的扶贫、妇女儿童发展、教育等服务。

本文所指的社区公益服务是狭义的公益服务,是一种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为更好地达成公益目的而在社区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的各种公益服务或活动。社区公益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照顾、社区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社区治安、志愿服务等等。

二、我国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益服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公益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公众活动日益多样化的产物,我国社区公益服务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也相对缓慢,对于规范公益组织及公益计划方面的配套法律建设十分匮乏,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虽然都有对公益组织的财产处理的相关规定,遗憾在于这些规定流于笼统和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在社区公益服务方面观念滞后和法律规范缺位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有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束缚社区公益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申报审批程序过于繁琐

目前在城市社区公益服务方面,各地区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即使设置了相关服务机构的地区也往往是采取由各相关岗位人员兼任组成联合办公机构的方式,没有实现专人专岗。这一方面使得岗位职责不明确,降低公益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将原有的行政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式带入社区公益服务的过程中,不利于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及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近几年,虽然政府也力图以社区公益项目申报的方式为社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但繁琐的程序往往让居委会成员疲于应付,让社区自助组织的负责人望而却步。

(三)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公众监督

从当前调研情况看,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公益服务相关活动参与度普遍不高,经常遇到组织的一场社区公益讲座准备了一个月,结果只有十几个居民来听,不仅打击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对社区公益资金的浪费。不仅如此,据有些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大概只占到居民总数的5%左右,而且集中与老年人群体。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居民公益理念有待提升和服务或活动本身的形式过于单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缺乏公众监督。在一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中,居民与组织者之间有“委托-”关系的性质,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公众难以监管公益组织的行为。公益组织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暗箱操作,在资金使用、项目操作中为组织或个人牟利。公众不会去参加自己不了解的活动,不会去选择自己不信任的服务。

(四)城市社区公益事业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保障

近几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陆续在这个领域投放了很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来源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来自政府部门和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慈善机构,而且这种公益资金往往更多应用于宏观层面,而对于社区层面的公益事业投资是相对较少的。即使有些关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项目也往往采用由政府或全国性的慈善机构间接投放资金于社区公益事业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容易被机构挪作他用而造成社区公益基金的流失,而且也可能因对社区需求的不了解而使公益资金很难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探索直接安排专项资金,由社区基层组织直接运用于社区公益服务的提供和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但是作为一种探索与尝试,这部分资金普遍水平比较低,远远不及西欧和美国政府对的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

(五)城市公益服务缺乏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近几年,我国也逐渐认识和接受了这种专业的助人手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工作社工化的情况相比,我国社区层面社会工作应用的领域和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窄的,社区公益服务和活动都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对于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经验的人来说,让他在策划的整个过程中完成进行社区需求评估、服务目标筛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选择等内容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导致当前的社区公益策划普遍存在的格式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服务目标不明确等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关于完善我国社区公益服务的建议

(一)要出台政策或法律,加强对社区公益服务的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的特征主要为:对象的特殊性、管理的系统性、组织的临时性与高度柔性、管理系统的目标性、管理方法的开放性。目前我国对于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运作处于尝试阶段,很多政策、制度都没有相应配套,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相关管理还不成熟。本文建议: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或法律对公益慈善等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进行明确定义;二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或法律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公益服务中的作用,保证专业人员的岗位及薪酬;三是政府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架构、制度体系时应该尽量向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倾斜,对于社区公益服务的资金来源及使用、项目的申请、审批及评估参照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二)设置独立的公益服务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及审批程序

笔者认为,为了更有效的促进社区公益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在民政系统设立一个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的社区公益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审批与评估。在设立方式上,它应该在省市一级设立,各区县设分支机构,不需要每个社区均设立管理机构,只需以派驻专业社工的方式进行即可,这样便于资源的整合以及项目经验的推广;在部门职责上,这个部门负责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资金的筹集及管理、项目的审批及评估和发展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工作;在人员构成上,除少数的财务及技术岗位外,应全部雇佣专业社会工作者,以保证社区公益服务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运行。

(三)加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科学化评估

对于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评估来说,在评估内容方面,笔者认为既应该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调查、策划、申报、执行、结束各阶段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过程评估,也应该从目标完成情况、服务对象的改变等方面进行结果评估;在评估形式方面,笔者认为,可由项目管理机构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居民代表、资深社会工作者组成评估小组对各完成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第三方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与奖惩机制相关联;在评估方法上,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评估会、焦点小组等多种形式,力求客观程序项目的完成情况,总结宝贵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促进社区公益服务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卡佳.“购买服务”——政府的钱不好花[J].社区,2005,(5).

[2] 徐永祥.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海银.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第6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局党组高度重视这次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及时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确定了今年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以“走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法管理水平、建设美丽”为主题,并在会前做了充分准备:一是深化学习“立标准”。班子成员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工业提速、农业转型、城镇上档、三产升级”战略、“密切联系群众”和“反”精神,廉洁从政有关制度规定等,边学习、边剖析、边整改。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二是征求意见“照镜子”。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全局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及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归纳,及时反馈给班子成员个人,为班子成员反思问题、正确剖析自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开展谈心“亮思想”。本着“谈得广、谈得透、谈得深、谈得拢”的原则,开展多层次的谈心活动。班子主要负责人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与班子成员分别谈心,全面掌握班子和成员的情况。班子成员之间也相互谈心,沟通思想,并制定整改措施。四是深入剖析找“根源”。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实际,注意抓住问题的实质,深刻自我剖析,并写出了自查报告和发言提纲。

二、围绕主题,查摆问题。

2013年12月11日上午我局在局会议室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同志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深刻剖析了个人在党性修养、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局党组是实践党的十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是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集体;是厉行节约的集体。特别是今年,我局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通过艰苦的努力,城市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创新,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城市面貌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整体上档升级,为我县今年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通过验收考评提供了优良的城市环境支撑。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大家也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系统学习理论不深入,在思想认识上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科学性不强,集中学习和自学时间少。在内容上,往往针对工作上的实用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二)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难点顽症问题反复治理,屡治屡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三)创新城市管理新思路,联系群众和服务民生的措施还不够完善。表现在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城市管理工作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还未真正实现,执法工作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

(四)领导班子对职工关心不够。表现在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较少,对中队执法和办案工作指导不够,解决职工实际困难较少。

三、细化措施,积极整改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统筹谋划、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二是法律法规学习;三是加强业务学习;四是加强对前沿知识、新方式、新方法的学习;五是加强开阔视野方面的学习。通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支撑。

(二)明确重点,进一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实现三个重点突破:一是实现城市管理整体规划的新突破。把城市管理领导机制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纳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范畴内,力争县委、县政府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职能优化、综合执法创新等方面对我们有所倾斜。二是实现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强化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尤其是要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三是实现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新突破。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向常态管理要效率,向长效管理要效能,力争实现城市管理文明、规范、有序。

(三)加大力度,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难点顽症。围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我们工作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如市容违法反复性问题,违章建筑禁而不止问题等等。我们要狠下决心、团结一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迎难而上,通过实施高起点筹划,大力度整治,逐一解决一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难点顽症。

第7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 城市 规划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city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which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4.2.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2.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4.2.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4.3.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4.3.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4.3.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3.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4.3.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小结

第8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陪护对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120例孕妇,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全程陪护,对照组实施传统服务模式即分段管理,观察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出血量、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陪护 ;全产程;分娩镇痛;腰硬联合阻滞

Whole distance accompany to produce a distance waist to all of the implement hard consociation Zu Zhi give birth to baby town pain pregnant woman physiology and mental state influence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Qiu Xuejuan Gao Siming Zhou Chaoming

【Abstract】Purpose: The study whole distance accompany to produce a distance waist to all of the implement hard consociation Zu Zhi give birth to baby town pain pregnant woman physiology and mental state of influence.Method: Choice hospitalization give birth to baby 120 pregnant woman, press know what happened approval, independence choice of method, random 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set and matched control 60 for each.2 set all for whole produce a distance waist hard consociation Zu Zhi childbearing town pain.Observation set implement the whole distance accompany, matched control implement tradition service mode namely cent segment management, observation two sets of pregnant woman of worry anxiously degree, town pain effect, produce distance time, bleed quantity, give birth to baby way, new born Apgar grade point etc..Result: The worry anxiously degree, town of two sets of pregnant woman pain effect, produce distance time, bleed quantity, the Pou temple produce, new born suffocate etc. circumstance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have already shown Zhao.(P

【Key words】Accompany;Whole produce a distance;Give birth to baby a town a pain;Waist hard consociation Zu Zhi

分娩疼痛被认为是人类一生中必然经历的一种自然现象,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为孕妇提供无痛苦、对母婴影响小、安全而清醒的分娩镇痛技术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成熟和新药的不断出现,使分娩镇痛的安全系数逐渐增大,为了适应围产医学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产科全方位服务模式,我院自2008年10月起开展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并在分娩镇痛中实施全程陪护人性化服务和分段管理两种不同服务模式,观察其对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中自愿接受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全程陪护组)和对照组(分段管理组)。孕妇选择22岁~30岁,身高155 cm~175 cm、体重55kg~80kg、ASA I~II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无明显产科病理因素,足月头位单胎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在分娩镇痛开始前签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两组初产妇在年龄、职业、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初产妇均在入院待产时首先向其宣传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优越性,以征得孕妇的配合,让孕妇了解分娩的机理及基本知识,减轻焦虑,全身心放松,在严密观察宫缩、胎心、产程进展及生命体征的同时,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观察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变化,产后2小时送回病房,与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

1.2.2 镇痛方法。两组孕妇宫口开张至1cm~1.5cm选择L2~3或L3~4为穿刺点,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25G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舒芬太尼6μ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l)于蛛网膜下腔,退出腰麻针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用胶布固定硬膜外导管,取平卧位,硬膜外接光达生命卫士323镇痛泵。当孕妇VAS≥3分时开始硬膜外腔给药,硬膜外腔用药均为0.143 %甲磺酸罗哌卡因 + 0.3μg/ml的舒芬太尼,负荷量5 ml,维持量5 ml~8 ml/h,PCA 3 ml~4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开始常规开放静脉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h,并鼻导管给氧2 L/min。

1.2.3 观察组临产进入产房后,由助产士施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分娩过程实施传统的服务模式,由8小时工作制的助产士实施分段管理,分娩镇痛方法和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

1.2.4 观察记录指标及标准:① 连续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宫腔压力、胎儿心率;② 观察各组产程时间(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器械助产、剖宫产);③ 观察不良反应(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瘙痒评分标准:1分:无瘙痒;2分:轻度瘙痒,无搔扒动作;3分:中度瘙痒,有搔扒动作;4分:严重瘙痒,持续搔扒;5 分:极为严重瘙痒,搔扒也难以忍受; 尿潴留:产妇分娩后属非产科原因出现排尿困难,需采用措施(如插尿管等)帮助排尿或恢复正常排尿功能。④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1],测量孕妇的焦虑情况, 250分以下为轻度焦虑,250~350分中度焦虑,35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由专人发放问卷,由孕妇自行填写。⑤镇痛效果评估参考Mulleerr镇痛强度评分法[2]加以改良:0级:无痛,心情平静,面部无皱眉等表情,宫缩时无移动,能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I级:轻度疼痛,极易忍受,心情尚可,面部有皱眉等表情,宫缩时有移动或诉腰部胀感,随产程进展,自觉疼痛减轻,能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Ⅱ级:心情不安或轻微躁动,面部表情痛苦,宫缩时手抚腰骶或腹部,宫缩时移动,随产程进展自觉疼痛无改善;Ⅲ级:烦躁不安,自觉随产程进展疼痛加剧,不能忍受,面部痛苦表情明显,宫缩时腰痛明显。

1.2.5 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种服务模式对孕妇焦虑程度和影响。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两种服务模式对孕妇镇痛情况比较。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6.70 %,对照组为76.67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表2 两组镇痛效果评估情况①[例(%)](X±s)(n=60)

2.3 两种服务模式对产程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有8例和12例行剖宫产术,故不列入总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计算例数。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其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3 两种服务模式对总产程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①(X±s)

2.4 两种服务模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剖宫产率观察组为13.33 %,对照组为2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4 两种服务模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qr评分的影响〔例(%)〕

组别例数分娩方式①新生儿Apgar评分(分)②

2.5 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两组的孕妇均未出现头晕、乏力; 观察组有2例和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副反应。皮肤瘙痒两组均有出现,发生率为22.50 %~23.75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孕妇在产程中均有血压、脉搏增快,对照组增高辐度大,但产后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例(%)](X±s)(n=60)

3.讨论

3.1 分娩时全程陪护的优越性。全程陪护分娩是一种全新的分娩服务模式,由指定的助产士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提供一对一服务,持续地给予孕妇心理及情感上的指导和支持,针对孕妇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主观心理的不同,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有效沟通,并讲解相关知识。在宫口开张1cm~1.5cm前,指导孕妇在宫缩时深呼吸,适当分散孕妇的注意力,给予精神性无痛分娩;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孕妇感觉疼痛减轻或消失,缓解了紧张、恐惧心理;辅以饮食,指导休息,鼓励孕妇多饮水,定时排尿,使孕妇体力得到保存。宫口开全后,积极指导孕妇正确运用腹压,并给予鼓励,增加其分娩信心,积极配合分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除密切观察孕妇血压、脉搏及呼吸等一般情况外,还要观察胎心音、宫缩、宫口开张、先露下降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全程陪护分娩不仅为孕妇传授了分娩经验和提供精神支持,还随时为孕妇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也避免了1名助产士要照看多例孕妇和1名孕妇要经过多名助产士处理等弊端。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孕妇心理、感情上的支持,使孕妇在整个产程中在无焦虑、充满热情、关怀、鼓励的氛围下分娩,加上椎管内用药,使镇痛有效率达到96.70 %。由于疼痛减轻消除了孕妇的恐惧心理,从而减轻了焦虑,改善了大脑皮质下中枢的调控作用,使子宫收缩协调,盆底肌肉放松,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同时,由于疼痛缓解,产妇体力消耗减少,在第二产程能有效用力,促使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明显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产科质量。

3.2 分娩时分段管理的不足。分娩过程中的传统护理模式,是由1~2名助产士监护多个孕妇,1名孕妇要经过几个班的助产士交接班,即多人分段管理,有可能造成对孕妇护理不连贯或不负责任的推诿,延误产程。在分娩镇痛中按传统的服务模式对孕妇护理会使医务人员机械地按常规行事,由于缺乏沟通,孕妇对分娩镇痛表示怀疑,产生焦虑情绪而影响镇痛效果。孕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3],从而难产机会增加和出血量增多。

3.3 全程陪护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优越性。有研究表明,98 %的孕妇对分娩存有恐惧感,82 %的孕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4]。这种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加;同时,紧张和焦虑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及改变胎心率,导致胎儿宫内窘迫[4]。腰硬联合阻滞综合了腰麻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完善以及硬脊膜外麻醉可持续给药的优点[5-6]。本研究显示,通过采取全程陪护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顺产率83.33 %;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发生;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经调整药量得到缓解;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作用有关。同时,注意严格掌握分娩镇痛时机即宫口开张至1.0cm以上,有明显规律宫缩时施行分娩镇痛最为适宜[7];过早施行镇痛可能抑制宫缩,使潜伏期延长;施行镇痛过晚则失去无痛分娩的意义。在施行分娩镇痛前,最好行阴道检查和人工破膜,及早发现羊水Ⅲ度、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面先露及额先露等异常情况,继续阴道分娩可能会造成母儿危害者,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施行剖宫产。本临床观察显示,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产程、阴道助产率、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此种分娩镇痛管理模式能减少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使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没有痛苦,始终维持其尊容,并能够充分享受分娩得子的欢乐。同时,孕妇有精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分娩全过程,使孕妇能经历安全、健康而愉快分娩历程。

4.结语

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全程陪护可明显缓解孕妇焦虑情绪,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理想的以孕妇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时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远贵,张茹英,孙长生,等.临床护理科研原理与方法.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分公司,1996.222.

[2] 张曦.无痛计划分娩.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1-224.

[3] 乐杰,谢杏,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9.

[4] 袁筑华,梁峰冰,胡岩英,等.163例Doula分娩的临床意义[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35.

[5] 王会军,卢兰琴,周春莲,et al.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浙江医学,2006,28(1):68.

[6] 赵普文,施永平,余大松.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38-40.

第9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复杂性

前言

城市的治理是一件任务繁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如何有效对这些人口的流动,生活工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治理,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考验。智慧城城市及治理是一项需要多个学科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体系,数据信息化体系等多个方面。智慧城市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利用标准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地集成起来,这是智慧城市能够运行起来的基础。

1智慧城市中标准化的应用

标准化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中各种复杂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如果信息和数据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管理,这将会给后续数据的处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工作量,同时对于计算机来说标准化的数据才能够进行识别和处理。其实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我国提出了,提出这个概念的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钱学森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后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基础,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

2城市管理,标准化及标准体系

2.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的对象就是这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虽然它拥有众多的组成要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人在其中的流动。这个城市的管理依赖于城市的基本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包括城市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决策引导从而规范协调和服务经营行为。在城市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这是城市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然后通过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的互动来进行管理。传统城市治理一般指的是市政管理,但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引入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智慧城市的治理已经呈现出市政管理和社会服务高度融合的趋势。

2.2城市管理的标准化

对于一个智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这是实现城市管理最佳秩序的重要前提。标准化的城市治理有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工作?一方面要对管理的对象进行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进行固定下来。最后将这些制定成标准化的东西贯彻实施,并且在整个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城市的标准化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治理经验来看,这种标准化要达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要求才能称之为标准化。实现这种标准化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开放化的设计,这种开放主要在四个方面。①数据标准的开放,数据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信息支撑,标准化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大型计算能力来进行处理。②平台接口规范开放,开放的平台接口规范可以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的互通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2]。③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的开放,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④建设复杂系统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应付复杂的城市治理环境。

2.3城市管理的标准体系建设

城市的管理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城市治理的有序而设定的,这种有序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管理领域中按照城市管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建立城市治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方便以后的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进行体系结构组成的分析。城市的标准规划和标准管理都需要标准的治理体系来提供依据,这些都是建立在理清法规和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实际需要来进行具体的编辑和制定。只有加强城市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长治久安。

3智慧城市的标准化

3.1创新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治理

新技术融合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现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创新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推动创新民主化进程。今天的所有创新治理始终要以服务人为核心,这是城市治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城市形态的不断演进,智慧城市的出现加速了城市向智能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服务转变,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之处。

3.2标准化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

今天的城市发展正处在数字化城市向着智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是以标准化作为支撑依据的。今天的智慧城市发展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全面透彻的感知,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城市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城市运行的各方面信息,让管理及时掌握城市的动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3]。②宽带化的互联,网络建设的发展使得城市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而且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这为城市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③智能融合应用,城市管理引入更多的智能应用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居民更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化创新,城市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城市的治理也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源不断。

4结束语

西安市莲湖区也在城市管理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四方面的有益尝试。标准化执法体系,服务体系,服务管理体系,效能监察体系的建立使得西安莲湖区的城市面貌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任冠华,宋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初探[J].标准科学,2014(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