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教资综合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资综合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资综合素质

第1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三自”教育 综合素质 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三自”教育的必要性

主体性是人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人的价值在于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和主体潜能的开发。“三自”教育突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确立学生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中职学校开展“三自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认识自己,在“自我管理”中规范自己,在“自我服务”中提高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搭建“三自”教育平台

1.突出自我教育,让学生自我发展

(1)荣誉申报制度。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荣誉申报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推出标兵班委、优秀团队、文明守纪团队、仪表规范团队、卫生整洁团队、“两操”标兵六项集体荣誉和孝敬父母标兵、学习标兵、尊师模范、劳动模范、进步学生等20多项个人荣誉称号。在学期开始时,教师指导班级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自我实施、自我协调和控制,使外在约束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

(2)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团委根据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拟主题,进行设计、准备、实施,使学生参照相应的主题内容,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

(3)校园文化。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举行技能大比武,让学生在技能比拼中找到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要求和愿望。

2.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自我管理体系

自我管理即让学生转变角色,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班级及学生会的作用,建立学生—班级—学生会的三级自我管理体系。学生个体根据自身情况申报进步学生等个人荣誉称号,确定学期个人奋斗目标。班级根据班级建设管理情况申报标兵班委等多项集体荣誉,建立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对班级多层次多系列的目标进行管理,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学生会负责校一级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参与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及学校活动的策划、组织,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定期检查。

3.创设条件,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1)开展文明服务周活动。文明服务周活动是在学校学生科、团委、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我服务教育的活动。全体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为期半周或一周的文明服务岗工作,各岗位有明确的职责要求,主要职责为各岗范围内的清洁、保洁和学生违纪情况的检查,以及协助教师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上岗时间为早操和早自习时间段、上午第四节课、下午第三节课和其他课间时间(每节课推迟五分钟上课)。文明岗学生要配带文明岗标志,班级值周情况每天由行政值日干部和学生督察负责填写工作考评表送学生科备案,在考核栏中公布各班成绩。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我服务意识和劳动观念。

(2)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承担着各种公益劳动与社区活动任务,如参加“交通指挥岗”“社区服务队”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协作和沟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将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监督管理和培训体系

第2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125-01

一、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 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可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英语专业的教与学一定程度偏离了原先的轨道,把各项能力与素质分裂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所述的综合素质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生重读写、重词汇积累、忽视实际应用以及语用失误等问题的现状。

(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短板及原因。英语专业在很多高校被工具化和边缘化,对外语专业内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其中,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设置并不能覆盖学生日后学习、工作中英语运用的全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难免也存在同样的疏漏。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个体来说,在学习中很容易会出现以下两个短板:1、由于语言环境限制导致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2、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而导致的实际应用能力匮乏。

这两个短板不仅仅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高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1、国人的羞怯心理。羞怯是中国人的通病。从懂事起,我们就被告知要谦虚、内敛、谨慎。而能言善道、不加掩饰、率性等外向的性格为我们所不提倡。长此以往,我们语言交流能力退化,结果造成表达能力低下,影响自身的发展。谦虚是必要的,但羞怯可能就是缺陷了。2、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我国独生子女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日益加剧,这无疑使国人不善交流的欠缺变本加厉。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原本就存在缺陷,他们从小独处,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得不到较好的管理,与社会甚至与父母疏于交流。再则,由于长期与电子产品为伴,加之近年手机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网上聊天、人机对话、短信交流成了他们每日必做的功课,而真正的人际交往则愈加少得可怜。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很多要素,涉及很多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一般来说,这里所述的能力涉及三个层面:情感、认知和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增加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对异域文化的正确心态。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根源,在某一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注定要表现出与其他文化不同的意识与行为。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中外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去了解这些不同,它们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把自己的文化和异域文化相比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做出明智之举。2、克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的产生不是由于潜在的病理因素,而是由于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储备所造成的。对于初次出国的人,“文化休克”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加以减轻或缩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掌握与异域文化交流所必需的能力知识,如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文化常识。第二,具备以多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考信息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思想开阔,适应性强。

三、以跨文化交际作为手段,实现综合素质的自我养成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大程度上,跨文化交际可以作为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手段。对于综合素质教育来说,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而其根本目的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活动安排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学生的身理心理需要,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一)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开展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一系列交换生项目、建立地企(外企)合作、中外文化宣讲等活动,学生能从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上文中提到的素质与能力,弥补综合素质的短板。

(二)把技能的训练和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学分设置上应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使英语语言知识达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3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用人单位 综合素质 职业素质 共赢

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常常引导毕业生要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实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要了解毕业生的意愿,积极引导观念,更要贴近市场需要,倾听用人单位的声音和要求,只有不断与用人单位互动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不断完善,毕业生才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毕业生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可以方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引,并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调查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各用人单位的想法。

1.调查背景

通过对到校参与招聘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期望值及对毕业生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调查对象:在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到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这些用人单位大部分已经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样本:普查。2008、2009、2010年参与调查的企业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62份、188份、262份,回收率均达80%以上,企业需求基本能对应我校毕业生各专业。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有公有制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体制企业,所占比例为:11%、69.76%、10.30%和8.99%,与录用我校单位的体制比例相近,能较准确地反映问题。

2调查结果

2.1 对毕业生在面试中的表现满意度

面试在整个应聘过程中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事关成败,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面试表现评价不低,其中公有制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最高,民营企业和其他体制企业满意度稍低。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建议毕业生在面试前应该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做好公司背景、职业和岗位要求等方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2.2 对毕业生的要求

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只注重学历,而是更为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实干精神、沟通能力要求已经相当普遍。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会有些差别,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体制企业首先,看重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实干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排在第三位;民营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较高,公有制企业则侧重团队精神。三资企业首先看重实干精神,其次是专业知识,人际沟通能力要求也较高。

2.3 用人单位认为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最能吸引毕业生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时候首先会关注员工是否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愿意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有99%以上的企业认为给员工发展空间是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能开出较好的薪酬福利是留住毕业生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这与毕业生希望到能发挥自己才能、有发展空间、薪酬合理的想法也较符合。

2.4 薪酬情况对比或可以解释毕业生选择意向的问题

每年毕业生刚开始寻找工作是均是雄心壮志,把自己的期望值定的较高,希望自己能到政府机关、三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用人单位工作。这类型的单位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声望较高,在薪酬方面也相对较有吸引力,比较受毕业生追捧。

试用期工资相对低些,大部分企业都把试用期月薪定的较低,约在1200元上下,转正后,不同的体制的企业变化较大,作为主要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试用期和转正后工资变化幅度不大,而其他类型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这类型的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受到毕业生的追捧。

从2008年到2010年,用人单位开给毕业生的实际月薪情况逐年改变,低薪情况有所改善,大部分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个相对较合理的月薪。可以看出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还是能考虑学生的期望值,并给出合理的工资范围。不过用人单位负责人也希望毕业生先谈付出再谈回报,有了真本事,为企业做出贡献,才有资格与企业讲价钱、谈待遇。

2.5 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不断提升

综合素质是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保障。用人单位首先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次是实干精神,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有实干精神,能在工作中不断观察、思考、总结,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目前仍有些毕业生对实干精神并不十分看重,认为毕业后就该坐上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做清闲的工作。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应受到关注,并不断得到提高。

2.6 正确看待证书和实习两个问题

有些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反映在招聘过程中,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甚至高级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对实际操作过程并不了解;实习过程盲目性较大,缺乏指导。事实上,有些技能鉴定机构为了简化鉴定程序、收取鉴证费,没有严格把关;毕业生考证跟风,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导致考取了相关证书,却没有掌握真正有用的技能。在毕业生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师生互动少,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马虎应付;或者有疑惑和问题找不到解惑的渠道,让企业认为毕业生的能力不足,学校没有尽到教育教导的责任。

3.思考与对策

3.1 通过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在到校招聘过程中虽然对毕业生满意程度较高,但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综合素质仍有待加强,学校应该更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也称综合表现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或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学识、技能、品格和为人处事、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综合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进行提高的:学生本人在学习中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注意运用知识,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校应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的教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综合素质培养,多方面、多渠道搭建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素质训练。

3.2 关注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职业的人自身所具备的各种综合条件,职业素质越高,能力发挥程度也越高。职业素质是个人处理和面对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往往受到个人职业素质高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认同和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除了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在校生还应该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国家和时代的需求,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诚实正直、团结合作、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人才,在校期间应该密切关注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完善自我。

第4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素质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是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立于竞争不败之地,发展强劲动力的源泉。如何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下面从国有企业员工素质,提升素质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目前员工素质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也已初具规模,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技术学校、员工夜校等等,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员工的素质培训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这几年国企大力加强员工素质提升,也为员工的学习培训观念定下了基础。

首先,破除了员工素质提升非生产性的旧观念,树立了经济建设依靠教育的新观念。员工的教育培训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迅速、最直接、最有效的中介和桥梁,生产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员工素质的高低是竞争取胜的重要基础。其次,破除了单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旧观念,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第三,破除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局限,树立了综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的观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学历、职称未必等于称职。目前,许多企业已摒弃了普通教育式的理论化教学,而以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制定各类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际能力相结合,着力于实践,锻炼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第四,破除了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树立了终生学习、全程教育的新观念。把一次性学历和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观念已被社会所否定,实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成趋势,如技术工人接受培训、考试取证等专门实践考核项目已是员工的实际技能的体现,并已和工资奖金等挂钩。

今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紧迫感、危机感,将给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带来新的动力与压力,员工职业意识的增强,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企业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使培训与任职、提升、工资逐步协调,形成员工素质提高的内在需求。

二、员工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企中提升员工素质的措施已有较大的成果和较成熟的经验,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仍是严峻的,员工素质提升的渠道不是很畅通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管理者重企业利润轻员工培养。随着改革改制的深入进行,许多单位人员只出不进,员工的老龄化,一线操作人员的紧缺化越来越严重。经济效益指标的严格考核,使得企业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产量、抓效益、拼设备、拼人力,甚至竭泽而渔,目光短浅没有看到人员素质给企业带来的 长远利益,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二)学用脱节追求文凭成风。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应着重于使其安心于本员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为本岗位的优秀工作者。但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现有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将很大一部分员工努力方向导向了单纯的追求文凭、学历,从而导致学用脱节、学非所用,影响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三)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办学者的积极性而无学习者的积极性,员工的素质培训是办不好的,上级摊派、奉命学习的培训很容易走过场。由于接受教育的人各种各样,个人的学习目的不同,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工作环境、条件、节奏不同,很多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急功近利的短期观念的影响。近几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过快,过于急躁,使一些企业的长远发展观念被冲淡,一些具有发展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被一些短期行为所取代,员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和素质提高的建设性工作受到很大影响,而由于人才培养、员工教育的效果只能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工作改善,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短期很难见到显著的成效,所以一些人就认为员工素质的培养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经费。

三、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

(一)因人施教,抓教育培训

一是要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要下大力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注重引导管理人才进行品德情操训练,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要注重人才的层次性和类别性,提倡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适应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别要求的人才,使各种人才形成互补,培养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体察民情、具有公仆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注重经济性的教育引导,使管理者能够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做到勤政廉洁,有所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只有具备上述能力,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重视科技层教育培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兴衰,企业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科技培训和教育,为各类技术人才成才提供资金和发展机会。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人才成才,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三是抓好一线员工层的教育培训,主要方法有:第一实施全员培训,一线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低的,因此通过强化培训,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实施全员轮训,是提高整体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正像中石化在进行的员工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一样,要求人人持证上岗,人人上岗有证,这必然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对症下药”培训同生产经营相结合。企业在对员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应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不能抓此失彼,否则会导致员工素质不升反降,事倍功半,达不到期望目的。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兼顾整体,如抓思想素质不忘业务素质,搞业务培训不忘员工观念转变教育,才能成功的实现员工队伍素质一时一变化,一年一台阶的不断提升,为企业不断创造生产经营的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培训教育实行多元化

这是基于员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而提出的员工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从对象上看,高级管理层的培训教育、中层管理层的培训教育和一般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教育。而工人的岗位技能,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别。从层次上看,有大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后的知识更新继续培训教育。从内容看,有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员工教育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一专多能),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期与短期结合、业余和脱产交替);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培养规格的多质化(多种考试、多种证书)。多元化的培训教育体系,又决定了员工培训和社会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推动员工综合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

员工教育不仅是为了储备,更是为了应用,这是成人教育的应用性的实践性决定的。从宏观上说,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不在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而是劳动者对知识的应用程度,应用科学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从宏观上说,这是由我国企业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我国大部分企业新近或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急需管理者及操作人员水平紧紧跟上与之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操作、安装、维修等适应性培训,急需受训者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适应生产。我国企业老设备要更新改造、老产品的换代,迫切需要一批集设备设计、工艺管理、现场操作、产品检测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这就是岗位培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契机。岗位培训为技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反之,员工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又促进了岗位培训的开展。目前,企业和社会办学的员工教育都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转换产品之前,都需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技能的培养。能力培养要有超前性、延续性,对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应有长远的打算。把目前需要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工种培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做学习型员工创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机制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全体员工的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识上,争做学习型员工,制定提高素质培训计划,这样,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第一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第二建有多元化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第三,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第四,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第五,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所谓工作学习化,是将一项工作视为一个最好的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而学习工作化则是指将学习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每天不断的学习并培养出终生学习的习惯。像齐鲁石化公司,自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来,企业的面貌大为改观,员工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素质教育和各种培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激发员工的上进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但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实事求是,常抓不懈,开拓创新,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方法:收集从2011年01月到2012年01月我院5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教育,同时收集我院未实施风险教育的5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缺陷、护理事故、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风险教育应用于低年资护士管理中,有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士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教育 低年资护士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6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84-01

低年资护士是指工作经验少于5年,缺乏临床经验的护士。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中所占比例较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很容易造成护理事故与护患纠纷的发生。发生风险的关键在于低年资护士没有过高的心理素质、操作技巧、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1]。为了分析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2011年01月到2012年01月期间,我院对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从2011年01月到2012年01月我院5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教育,其中男护士5例、女护士45例。年龄在20岁到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24±2.44)岁。其中大专以上的34例、中专16例。对照组中男护士8名、女护士42名。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24±2.82)岁。其中大专以上的31例、中专19例。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对比。

1.2 方法。

1.2.1 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护士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耐心、爱心,才能满足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需求。为了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定时邀请护理界的权威人士来院举办讲座,结合相关的沟通、交流、护理操作技巧的案例与护士学习交流。培养护理人员全新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护理技巧,改善对待患者的态度,做到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愉人的就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减少护患纠纷。

1.2.2 开展多种护理风险教育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护理风险教育方法,比如:案例重演方法、多媒体方法、讲座方法等[2]。收集与整合典型病例,对个体的护理案例进行分析。利用各种护理道具到现场操作进行示范、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断落实与完善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消毒隔离、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并将每项工作目标都落实到每位工作岗位上,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为实现科室的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院方也可以定时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项目,要求全体人员都掌握相关的操作标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从而形成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的风险控制意识。

1.2.3 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加强护士实践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日趋严格。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不断丰富护理知识,才能熟练地操作现代化设备,减少一些不必要护患纠纷的发生。院方可以鼓励低年资护士积极接受新设备、新理论、新技能的学习,各个科室定期举行业务学习、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等,提高护士的理论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因为技术问题而引起的护理差错纠纷。另外组织护士开展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使护士规范护理行为,增强责任感以及发扬职业道德精神,减少护理差错出现。

1.2.4 使护士的书写护理文件更加规范化。护理人员常常会因为工作的繁忙或者疏忽,而忘记了记录,或者是记录内容不完整,被任意地篡改等,提高了医疗纠纷发生率。组织低年资护士对《病历书写规范》[4]进行系统的学习,指导护士做好手术过程中的详细工作记录,以方便日后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核查,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治疗病人。工整的手术记录是每台手术的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作为解决相关医疗纠纷的依据。将规范化的书写护理文件纳入低年资护士的重点考核内容中。

1.2.5 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在每个区内成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极高、操作水平高超的工作队伍,完善三级质控的管理模式:“护士长-责任组长-护士”[5]。①护士长每天都需要检查护理文件是否规范,护理工作人员当天的工作是否落实完成、工作人员是否严格遵循各项制度等。监督护士人员的交接工作,遇到紧急事件,及时做出处理。②护士组长需要负责每天流动的病人,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做好当天护理记录等,尽力解决每位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③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护理技巧,积极完成当天所接到的任务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等。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缺陷、护理事故、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各级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话题,护理风险管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技术设备、护理环境、护理制度等。在每项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都会存在相应的护理风险。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或专科操作技术、低年资护士没有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不重视健康宣教、操作前的告知;低年资护士没有形成强烈的职业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等。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开展多种护理风险教育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规范护士书写护理文件等风险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观察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缺陷、护理事故、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风险教育,有利于增强护士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秋秀.护理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6):85-86

[2] 苏妮.护理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07):678-696

[3] 曹妙君,杨云.低年资护士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4(05):39-40

第6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工作1年内的护士培训3个月、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培训1个月后,由护士长出题进行理论考试,由带教老师进行急救技能考核后护士长再抽考,考核合格才能独立上班,考核不合格绩效奖只能领同级护士的70%。

2评价方法

以20名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及合格率作为评价标准。技能考核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编制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试行)进行评分[4],合格率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08年9月编制的《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试行)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要求[5]:理论考试80分为合格,技能考核90分为合格。护士的预见性思维和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等通过护士长现场观察护士处理病人及与患者沟通的过程进行评价。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表1理论考试、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情况(n,x±s)时间n理论考试(分)技能考核(分)培训前2082.58±5.0490.70±2.67培训后2089.58±5.1395.35±2.16t值4.3516.046P值0.0000.0002.2培训前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0%、85%,培训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100%。

4讨论

4.1综合素质培训增强了护士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感

通过教育,让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提高自律性,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主动巡视病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救治每一位病人。我院120经常接回一些无家属的昏迷或神智模糊的病人,这些病人清醒后对家属讲起自己在朦胧中得到医生、护士为他输氧、输液等紧急抢救,家属知道后非常感谢,并与护士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4.2综合素质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能

通过有计划地不同方式的培训,使年轻的护士能在有限时间内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以及基础技术。经我科培训后的护士转到其他科工作后很快就能独立上岗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护理部考核其成绩都在95分以上,连续2年在医院举行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医院的奖励。

4.3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培训,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问,提高了他们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对各种危重病人的观察能抓到重点,能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请教高年资的护士或医生,在病人突遇病情变化时能及时给予施救。同时通过观看本院制作的图文并茂录像,看到所识的人、所知道的事增加了护士的感性认识,使其印象更深刻。

4.4护士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第7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图书馆是收藏书刊资料的重要机构,是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信息基础设施和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它是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来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图书馆学侧重于技术方法的研究,后来越来越侧重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如今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已经逐渐转向文献、文献信息和情报交流,使它从社会学科扩展为综合性学科。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这个时期要发展图书馆事业主要要培养图书馆馆员的现代化意识和配置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提高图书专业人员待遇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图书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世俗偏见,好多人认为图书馆是一个“清水世界”,在这里没有什么权利、没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和更高的工资。好多专业人员不安于现状纷纷跳槽转行追求高工资、高待遇,这样不但造成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极大流失而且在岗在职的图书馆员也会不安心工作,从而影响图书馆事业的有利发展。

做为国家首先要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必要的时候当地的财政部门应该给图书馆给予一定的关照和支持。在图书馆可以设置几个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刺激那些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到图书馆来工作,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图书事业的发展。对于职称、职位偏低但对图书馆作出成就的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应该考虑对这些同志低职高聘,实行高工资待遇。做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的馆长要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魄力的馆长不会只等靠于国家的拨款,可以依托当地的有力特色创办第三产业为图书馆增资建馆、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不断提高图书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图书专业人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财富,是图书馆信息库存的建造者和使用管理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图书馆馆长应该定期组织全馆人员学习文化知识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狠抓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全馆人员有爱馆如家意识。对有责任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下大力气培养,使他们的一技之长为馆所用。一个有责任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馆员会想馆长所想、急馆长所急,把自己的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在图书馆工作中。图书专业人员在专业技术上要不断充实自己,学历高的人员应该主动帮助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低学历人员,使全馆的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只有这样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事业才能蓬勃向上发展、壮大。

2 配置现代化的设备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书刊、报纸上,人们针对自己特定的需求会进入网络进行索取。所以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的馆藏不在局限与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刊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会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

图书馆为读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就读和工作环境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馆员和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两大主要活动因素。一定意义上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读者的成就是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图书馆因读者存在而存在,为吸引广大读者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丰富馆藏而且要加大资金为读者营造一个好的就读环境。为读者配置舒适的桌、椅等必要设施,减少他们因长时间就读引起的疲劳,让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到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是馆员每天工作的场所,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会让馆员工作热情增加。图书馆工作是一种奉献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馆员除固定的工资外,在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基础上每天要微笑面对读者,这就要求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一个温馨的场地会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与依赖,让读者真正把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乐园,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应配置现代化的设施 图书馆是收藏书刊资料的机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互连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图书馆应配置现代化设施。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环境的发展,因特网是当今最具发展前途的生产力。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因特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图书馆的服务局限性,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配置计算机设备。

第8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通俗 歌手 素质 文化 艺术

素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与增长的学识与修养的总和,是个人行为的基础,也是人们创造力的支点与智力支撑。同样,通俗歌手的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也必须以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与前提。表面看来,这种综合素质是“虚工程”“软系统”,但实际上,它却是“基础工程”与“智力支掌系统”,万万不可小视。具体而言,通俗歌手的综合素质,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扫描。

一、文化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文化热”,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系统,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说:“在精神文化中,又包括着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所有这些子系统,都处于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一方面它们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它们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除此之外,精神文化还应包含政治、思想、法律、习俗、知识,信仰等内涵,正如18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所言:“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通俗歌手的社会形象、公众印象、艺术造诣、歌唱水准,而我国历代的艺术理论与艺人传统中,都强调“艺如其人”“德艺双馨”“要学会从艺,先学会做人”“人品决定艺品”等,毫无疑问,这些话都是前人艺术经验的结晶,因此文化素质是通俗歌手的“地基工程”。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我国通俗歌手丛飞,身患绝症,心系孤儿,捐出所有积蓄,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从而成为“感动中国”的通俗歌手。又如通俗歌手刘欢、韩红等,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捐出巨资,情系灾民,受到各界好评,凡此种种,都是通俗歌手上佳的综合素质的充分展现。不可否认,在这方面,也有反面的教训,某些通俗歌手,或因道德的缺失,或因法律观念的淡薄,或因人生目标的迷芒与困惑,都做出了令人遗憾之事,表现出文化素质的欠缺。由此可见,文化素质对于通俗歌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二、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也是通俗歌手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是“中介工程”和“桥梁工程”。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艺术知识,诸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园林、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的基本知识,都要掌握。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能力、主要是艺术表演能力。因为素质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即是由知识转化而成的能力。一是要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通俗歌曲的演唱过程,离不开音乐形象这一媒介,也就是说,歌手要通过演唱塑造音乐形象,并以此调动听众的联想、想像,重塑这些音乐形象。二是要具有情感表现能力,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和灵魂,也是通俗歌曲的生命和灵魂。通俗歌曲的演唱,更加注重感情的真挚、自然、强烈。要具有这种情感表现能力,又必须以情感体验能力为基础。通俗歌手一定要倾情投入到艺术创造之中,通过自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

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通俗歌手必须具有舞蹈表演能力,其中的现代舞,更是应该熟练地掌握。因为有许多通俗歌曲,都是载歌载舞的,特别是其中的“狂歌劲舞”,更是当代通俗歌曲最普通,也最受听众欢迎的演出样式。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费翔、周杰伦、孙悦等人的演唱,舞蹈性特征就异常鲜明、突出。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通俗歌手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中的核心与关键,是“塔尖工程”“刀刃工程”。

通俗歌手的专业素质,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第一,歌唱素质。包括发声、呼吸、语言、共鸣、视唱(主要是识谱)、听音等能力。

第二,表演素质。包括表情、眼神、手势、身资、步法,也包括气质、风度、台风、台缘等。

第三,创作素质。包括歌词、歌谱、配器等创作能力。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要求更多的通才型、复合型的新的音乐人才,通俗唱法亦然,例如通俗歌手周华健,兼词曲创作,通俗歌曲《我愿意去等》就出自他的手笔;李宗盛也是词、曲、唱三位一体,《真心英雄》是他的代表作;冯晓泉、韩红、庞龙等,也都是善于词曲创作的通俗歌手。

第四,演奏素质。通俗歌手融演唱与演奏为一体,也是一个新动向,例如冯晓泉与曾格格,一边演唱,一边演奏民族乐器锁呐与竹笛,融通俗唱法的洋气与新潮气和民族器乐的土气与传统气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

综上所述,通俗歌手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是必需的!”

作者_刘臣

Author_Liu Chen

单位_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教资综合素质范文

一、我所辅警现状

我所现有辅警40人,参与套改辅警的有31人,未参与辅警套改的有9人,其中男20人,女11人。93%左右的人从事一线警务工作。

二、我所辅警队伍管理现状

面对新时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要求,本单位对辅警队伍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定期学习培训、体能训练等。为进一步提高辅警工作效率,完善辅警绩效考核,规范辅警日常行为,我所对辅警实行考核,严格遵循省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每月由主管所领导和中队长根据辅警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三、辅警队伍管理改革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

(一)辅警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岗前培训时间短,后续教育专业性培训较少,辅警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队伍稳定性不够。一方面,有些辅警缺乏对职业的热爱,工作没有热情,仅仅将辅警工作作为“跳板”,一些素质较好、业务精通、工作认真的辅警,都通过各种渠道,另谋出路,这使得辅警频繁进出,人员不断流失,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辅警待遇偏低是流失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三)待遇低,晋升空间小,表彰奖励方面未与民警同步。目前辅警待遇偏低,辅警工资定级后,按照工作年限涨薪的幅度较小,基本上没有晋升空间,使辅警岗位逐渐失去吸引力。

(四)招录周期长,辅警进出机制不灵活。在上一批辅警招录过程中,周期过长,致使部分比较优秀的辅警思想产生动摇,并且如果有辅警离职现象,不能做到及时补充。

四、关于辅警队伍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把关辅警招聘,缩短招录周期。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辅警招录办法,通过多种形式面向社会招聘公告,统一招录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切实选拔高素质辅警人才。二是缩短招录周期,做到能够及时补充。

(二)提高辅警工资待遇,表彰奖励方面应与民警保持同步。目前辅警工资待遇偏低,工资待遇随工作年限增加,增资幅度应加大。

同时,应让辅警享有一定的待遇,如定期体检、伤病慰问、带薪休假等善待辅警举措,努力地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好地关心辅警,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三)做好辅警的后勤保障。关心辅警思想、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并尽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