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设计与艺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与艺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与艺术管理

第1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1课题引导型

目前,我们环艺专业课题组承接了20多项纵横向课题,主要涉及室内装潢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小品创作、绿化设计、现代生态农业规划等。我们采用课题引导形式,即环艺实训室在每周开学第一周公布本学期的课题项目,引导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环艺行业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掌握从绘图员到设计师的各个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能减轻教师科研的负担。

2学生设计创作基地型

实训室作为我院大学生设计创作活动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设计竞赛、设计汇报交流、设计模型制作、设计论文竞赛、设计作品布展等。

3对外服务型

目前,环艺实训室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对外社会服务,主要包括:1)电脑绘图与设计(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Vray)技术服务;2)手绘表现(马克笔、彩铅)技术服务;3)助理景观设计师培训;4)室内设计员培训;5)模型制作培训。

二、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管理与建设

1开放式实训室项目实训教学组织

在开放式实训式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咨询、计划、实施、检查、评价5个过程来组织实训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完成项目实训,包括项目的前期调查、分析、设计、汇报、布展、总结等,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训的总体情况。

2加强开放实训室设备管理

我院十分重视本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于2009年~2010年花费40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实训设备、实训材料以及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室通过建立电子门禁系统和摄像监控,实现实训室的合理开放。目前,环艺专业的4个实训室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实训课程教学,其实训室设备和材料各不相同,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各自的课程情况建立设备运行维修、维护记录档案,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

3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

具体管理制度有:《实训室负责人职责》《实训室固定人员职责》《实训室客座人员职责》《实训室学生守则》《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实训项目工作流程》《实训室档案管理制度》等。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

实训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基础,实训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施、学生的技术水平。所以要培养合格的能很快融入企业工作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加强实训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因此,培养出一批知识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优秀实训师资队伍是刻不容缓的。

5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训成绩要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如以景观植物设计实训课程为例,采取实训教师评价与团队小组成员评价和学员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体系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实训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评价。在进行考核评定中,从知识点的应用(20%)、技能点的应用(20%)、设计成果(30%)、设计思想与方法(20%)、工作态度与实训纪律(10%)五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并对有创新的设计、承担组长工作的学生有鼓励加分。

三、开放式实训室教学效果

1)学生熟练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创新意识。环艺专业开设的课程如手绘效果图、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植物设计与应用、景观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课题、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等课程都包括实训部分,这些实训课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紧密。通过开放式实训教学,学生可以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选择实训项目,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譬如,由老师担任设计总监角色,同学们做设计师,根据课题的内容、设计任务、学生兴趣特点、认知和技能基础、性别和性格差异等情况,将学生组合成5人~6人的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设计室主任,每组同学要分工明确,依据设计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来参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课题任务布置后,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共同利用实训室资源。

2)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成果显著,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环艺专业课题组教学团队中包括16名教师、3位教授、6位副教授;15位具有硕士学位;50岁以上3人,40岁~49岁5人,30岁~39岁7人,30岁以下1人。团队中有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5人,优秀先进个人4人。累计50余篇,累计科研30余项。团队中白艳萍老师主持的景观设计项目于2012年入围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王伟、蒋哲萌、周晓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作品获中国建筑艺术“最佳指导教师奖”。

3)增强环艺专业自身建设。环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实训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我院环艺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发展、对外的社会影响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我院环艺专业已于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苏教高[2012]23号)。

四、结语

第2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高校内部的实验室是师生们完成实验教学的有效场所,与此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一定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有力的塑造学生的品格,提高了学生们的创造性能力,重点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很多高校的校园中,实验室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建设,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本科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我国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批独具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顺利开展实验室教学。因此,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效益,权利发挥人才在实验室的带动作用。

1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创建的原因和目标

1.1 创建原因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也取得了快速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落实好“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目标,加快速度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的国家。近几年,教育部又提出了“高等教育工程”,这一工程对高效的实验室建设和改造方面提出了新的内容。创建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多建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管理层次人员的最高水平,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科学的培养出一批批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条件。

1.2 创建实验室的目标

高校管理人员都是充分的认识到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创建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长期以来把难以开展的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形成了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保证了人力与物力的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因此,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

2.1 实行主任负责制

实验教学中心是新型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单位,在高校校园内实验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的统一管理。在合理的进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承担起重要的任务。全力实现部分公共基础实验课、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实行的是主任负责制度,在实验中心内部设一名主任,副主任两名,主任的设置均由学校来任免。主任的候选人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在实践中也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任。通过竞选这种方式,来决定上岗的人员,并且在实验室还会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

2.2 实行岗位责任制

教学中心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定期对学生们进行民主考核。经过考核之后,表现优秀的人员适当的给予部分奖励措施,经过考核之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适当给予批评。实验教学中心由教学部的主任负责,加上副主任的全力协助。主任与副主任还要负责协调与布置好整个教学中心的布局。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要交给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并且要按照规定来实行有效的管理。

2.3 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

高校的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如果在高校内,只是具备了先进的实验条件,良好完善的实验环境,但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实验室也会因为缺乏管理而使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全面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环境,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坚持好“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实验室的环境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应该以建立良好的秩序为基础,维持环境的整洁,合理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使用过仪器之后,合理对仪器进行保养和为维修相结合。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注意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广大师生都参与到保护实验室环境当中来,不断的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工作人员既当起实验室的管理者,还是实验室的主人,在工作中不断贯穿保护实验室环境的意识,自觉的维护整个实验室的环境。加强对实验室的保护,促进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实验环境,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最迫切的需要。与此同时,努力保护好实验室的环境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3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机制

高校在艺术与设计实验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体制改革,合理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并且在艺术与设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配备了一批极具现代化特征的教学设施,并且敢于采用最现代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内配备精确良好的仪器,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先进实验室的环境,建立一套与之相关的合理的运行机制,将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变成一个全新的实验教学基地。

3.1 开放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心要开展积极开放实验室的工作,并且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的原则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的开放的原则,并且在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的时候,做了具体合理的要求和注意项目,学生们可以高效利用实验室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学生们还要重新补做课内的实验项目,尤其鼓励学生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艺术与设计实验室从实验的内容到规定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对实验室进行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开放的模式,为本科生能够早早的在实验室内部进行实践活动,培育昂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的能力。

3.2 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成效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这种灵活又开放的形式大大增加了我校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营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实验室内部能够自主进行实验。个性化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根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自从实验室开放以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广泛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课内教学做出了合理的补充,成为课内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显著的得到了提高。

3.3 加强实验中心的队伍建设

通过调整实验中心的队伍结构,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鼓励高层实验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加入到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中。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全面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校内部成立实验室的目的是,支持更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的顺利运行。从整体上提高了实验中心的效益,提高了实验中心对人才的培养能力。充分调动了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实验中心秉承着“开放性”的原则,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效。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要全面做到以学生为本,支持与加大对专业学科的建设力度,优化实验中心的资源配置。加强与整合实验室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促进课程的改革。全面优化实验室内部的体系,优化实验室的开放环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真正的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高其运行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实验中心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等与之相关的部门要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的监督力度。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体质,无论怎样改革都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实验中心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实验教学中心条件的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建设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前,我国的实验教学中心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有些薄弱环节更是有待加强,因此,高校要提高实验中心的利用率,加强保护实验室的力度。保护整个实验室的环境,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就会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明.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4):46-47.

[2]李红艳.改善实验室环境,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8):56-57.

[3]赵文武.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2011(07):76-77.

第3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设计管理 设计 设计师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

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

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和设计师

何谓设计?它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还同时肩负着把制造产业与尖端的软件产业一同吸纳进创造磁场的重任。”①而设计师,则是从事设计这一职业的人的一个统称。

设计师,是特殊的族群,与设计师们的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胸怀,改善环境的渴望,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提高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品位,去帮助或改变这个社会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设计师们的世界是很“窄”的。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一样的。有些知识分子大多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多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出发,这对于整件事情和整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狭隘的。而有些艺术设计师,将自己圈在一定的小文化背景里,其认识和境界或许就停留在较窄的层面。

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应面向社会。对于社会,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相应来说,艺术设计教育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教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推动的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比教技法更重要。

三、设计和设计管理

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简称RSA )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 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

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

四、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

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

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

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三,设计程序管理。

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

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

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4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认清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发展,对艺术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并打造教育品牌,使艺术设计教育及其品牌管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只有认清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及其品牌管理的现状,才能找到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发展艺术教育,实现艺术设计品牌建设的目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艺术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任然有较大差距,要与国际接轨,首先要从艺术设计教育入手。

我国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专业设置与布局不合理的混乱局面,专业方向与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适应。在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问题,这些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像这样的发展,不是对艺术教育品牌的科学发展,也不是对艺术设计人才的优质培养,而是对艺术设计毁坏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1.采用综合型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专业的特色

教育思想与观念常常体现为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而教育的价值,在于启迪人的思维,促进全面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以突出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注重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应具有先导性、超越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起点。

2.运用优化的手段,构建合理的艺术教育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建设应体现出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要求改变艺术设计方面教育的理念,同事不能忽视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上,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做人为目标。

3.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的作用,发挥育人的功效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以道义的权威,职业的权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传播艺术设计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设计潜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水平,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品牌建设

想要艺术设计能在如此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推动艺术设计不断走向成功,就必须塑造品牌的意识,打造出品牌优势,从而提升品牌竞争的实力。

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不高是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较大缺陷,这些缺陷给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要提升自身、师资力量、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并与社会开展合作、与国际进行交流,从而打造品牌专业。打造教育品牌是高校在当前形势下获得连续不断的竞争力所需的最重要策略。而作为品牌专业,需要在多方面突出鲜明的特点和它的竞争力所在,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课程体系建设上、教学质量提高上、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学名师培养上、教学实践设置上等等。

1.品牌建设实施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方面的建设

其中包括这些条件: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相关产业政策,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高校自身需要的一些条件,如:地理位置,院校声誉,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

2.艺术设计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创建应有层次,才能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通识类和专业类的课程体系是现在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模式,而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又是对专业类的细分;这些课程从基础一步步提升至专业、从专业慢慢入手从而引导方向,像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并层层深入,照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习的进度和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

3.艺术设计品牌建设中的支撑条件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本科生在实践和沟通方面能力的形成、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塑造等方面关系到培养的专业人才素质的高低、高校教育能否被社会接纳和承认的关键点。而这些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有注重实践,用实践来更好的培养所欠缺的能力。改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建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如基础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设计展示实验室等,并能在其中建设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实验室,对其重点建设。于此同时,图书馆与资料室在艺术设计上的建设也要得到重视和完善,每年都扩充一些专业上所需的各类书籍资料、声像光盘等,以充分发挥品牌教学中这种可利用资源的辅助作用。还需创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场所。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多个校内外实践场所,为培养全方位人才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三、品牌原则

总所周知,品牌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而艺术设计品牌的建设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

1发展原则 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应随经济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需处于这种因社会的需要而变化的状态之中。

2创新原则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更是它的本质所在。艺术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诞生发展至今,曲折向上并一步步走向成熟,其中创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5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涂鸦 平面设计 创新 文化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存在便有存在的理由。”涂鸦,这种草根艺术形式的存在,正是多元化城市下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关注的涂鸦艺术,给人们的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涂鸦元素,以其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特性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变得无处不在。

一、涂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涂鸦,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涂,指的是涂涂抹抹,涂画;鸦,指的是颜色。“涂”和“鸦”加在一起指的就是随意地涂抹色彩之意。涂鸦艺术史20世界60年代中后期地下作品的产物,和我们熟悉的波普艺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是继波普文化之后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它们所占的高度不同,涂鸦艺术是来自城市随意的大众文化,而波普艺术则是对大众文化的思考和审视。涂鸦绘画中的的各种颜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觉描绘出一种图形、文字、色彩相互搭配的特殊风格。在信息化资源更新换代的今天,社会学家认为涂鸦不纯粹是个美学问题,而是吸引注意力的重要问题。

二、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

涂鸦艺术就是随感而发、热情直接、简洁明快的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它的张扬,不受约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涂鸦艺术最初正是以“反叛”著称的文化艺术逐渐变为一个真正的艺术的分支,成为与传统绘画拥有一样性质的艺术类别,从最初反对主流文化逐渐成为商业文化艺术的主力军,它地位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单一的平面化的视觉感受

从最初的街头艺术慢慢成为一种流行的绘画风格,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热爱涂鸦艺术。涂鸦特有的艺术效果被大胆的设计师广泛的使用在服装、广告设计、产品包装上。

涂鸦作为一种新的造型艺术,就是利用对比强烈、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和观者进行直接交流。由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迎合大家的审美习惯,涂鸦的出现对死板、压抑的生活进行了有活力的补充,巧妙的迎合了当下年轻一族的喜爱,对这种轻松随意的艺术形式颇有好感,而涂鸦正是在这样一种空白中发挥了自己特有的魅力。我们最常见的涂鸦一般都是墙体涂鸦,它直接、大胆、图形富有极强的延伸动感,图形、符号、字母的巧妙结合,透视感极强,很有张力。

(二)二维的视觉艺术三维错视

在达达主义和波普艺术理解的基础之上,涂鸦设计师也大胆的将涂鸦的元素和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在街道某个角落利用平面的涂鸦表现手法绘画各种近乎三维的真实场景,将思想的表达和环境进行结合,视觉冲击力很强。由于这些图像都被创作在本身就带有交流性的公共空间,涂鸦的图像和空间里真实存在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开阔了人们对单一涂鸦艺术的新理解,这种带有互动的视觉感受在开启的人们的想象力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涂鸦艺术家大胆的使用综合材料,制作出的涂鸦作品更像是某个场景的再现,大到一种空间的装置。

三、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涂鸦艺术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扩张渗透到了流行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时尚、设计、音乐、甚至纯艺术领域,从而使涂鸦产品成长为一种新的产品。

涂鸦艺术作品不再是我们了解到的户外墙体创作,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大胆的将涂鸦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商业进行结合。充分的利用涂鸦本身草莽、张扬、怪诞、狂野与众不同、反叛的性格与很多知名的潮牌进行结合,从中扑捉灵感。比如,我们熟悉的可口可乐、里维斯、知名的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在产品的设计以及包装上都吸取了涂鸦设计的设计元素,打破以往陈旧的形式表现。吸引了很多热爱收藏的朋友,纷纷购买。如今,涂鸦与商业结合的范例举不胜举,越来越多的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都谋而和的与涂鸦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也有很多品牌策划利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环节,举办各类的涂鸦比赛,收集年轻人的涂鸦创意点,对产品进行设计改良,让消费者本身参与其中,李宁运动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个性化的创意宣传方式就是在涂鸦创作本身灵活、随意、大众的特点下进行的。还有很多的平面广告也是以涂鸦设计为元素通过印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这种商业形式的涂鸦最大优势是覆盖面广、传播快、制作周期短、发行量大等。比如产品的包装、各类广告的招贴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运用十分广泛。

设计者巧妙地将涂鸦艺术运用在室内房屋的墙面彩绘、服装、鞋子等等,逐渐将涂鸦艺术变成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流行的风景线。

四、结 语

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涂鸦与纽约喧嚣放肆的风格相对应,是一种乱涂乱画,色彩丰满,节奏断裂,笔触,刀痕,指印或污渍的大杂烩。”这样一种源于自由、即兴以及富有个性和原创个性的绘画,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不受任何风格的约束,为了就是宣泄情绪,张扬个性,获得一种纯粹的。

涂鸦,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并体验这种“玩味”十足的视觉运动中去,在超越现实社会的广告表现之外,呈现出一番新的视觉形态。涂鸦的出现带领平面设计有了新的力量,成为视觉传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新鲜的观念和富有生命力的力量,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表达,让一切宣泄的情绪看起来更加的合理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刘隽编著.涂鸦变迁[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2]吴双翼.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第6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 Mobile智能手机平台 XML文档 学生管理

1.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其管理方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了各种BBS论坛、班级群、飞信、博客等,这些管理方式顺应了当前信息时代的主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大帮助。辅导员一般面对较多的学生,在特殊情况身边不一定携带电脑,也不可能准确记住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相貌,而纸质信息表格不方便携带和查找。智能手机在现实生活中已普遍拥有,因而在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做到能时刻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2.系统框架与相关技术

本系统选择基于Mobile智能手机平台进行开发,利用Mobile智能平台高效与智能的特点实现即时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辅导员在PC机环境中使用含有学生基本信息的Excel文件或Access数据库导出一个XML文档,然后使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对XML文档中部分数据加密,保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外泄。系统使用XML文档在本地存储数据信息,整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信息User.xml文件加密粒度为整个文件加密;学生信息Student.xml文件加密粒度为部分加密,只加密身份证号、手机关键元素节点;学生照片存储在系统目录./Pic内,照片没有加密。

2.1XML加密和解析

由于系统在本地存储用户登录信息,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合法性,系统封装了DES算法,将账号、密码信息加密后作为XML文档的节点值,然后对整个文件XML文档加密。分别采用CEncry::Encry_Encode和CEncry::Encry_EncodeFile两种方法,对系统中字符串、文件进行加密处理[1]。

本文通过加载开源库CMarkup对XML文档进行解析。Cmarkup基于“压缩”文档对象模型(EDOM:“Encapsulated” Document Object Model),EDOM只定义了一个对象:XML文档,避免读大量的DOM和SAX文档。Cmarkup库具有移植性好、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Mobile等智能终端解析XML[2]。

2.2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是用户与系统后台交互的平台,友好、合理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改善用户的体验度。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系统重载了Mobile平台中相关的函数使其全屏显示,并将屏幕等分,同时支持硬件系统触摸屏和键盘操作[3]。主界面如图2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1)获得终端屏幕大小

CRect rctClient;

GetClientRect(&rctClient);

int cy=GetSystemMetrics(SM_CYSCREEN);

int cx=GetSystemMetrics(SM_CXSCREEN);

(2)按比例划分屏幕

int y=cy/270;

int x=cx/200;

//计算位置,放置按钮

for (int iv=0;iv

{for (int ih=0;ih

m_BodyRect.rectImage[iv*3+ih]=CRect((ih*75+15)*x,(iv==0?rctClient.top+TOOLBAR_HEIGHT+4:m_BodyRect.rectText[(iv-1)*3].bottom),(ih+1)*75*x,((iv==0?rctClient.top+TOOLBAR_HEIGHT+4:m_BodyRect.rectText[(iv-1)*3].bottom)+65*y));

m_BodyRect.rectText[iv*3+ih]=m_BodyRect.rectImage[iv*3+ih];

m_BodyRect.rectText[iv*3+ih].top=(m_BodyRect.rectText[iv*3+ih].bottom+1*y);

m_BodyRect.rectText[iv*3+ih].bottom=(m_BodyRect.rectText[iv*3+ih].top+15*y);

}}

3.相关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分成登录验证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查询显示模块、辅助模块等,系统将各模块编译成动态链接库dll文件,使用::LoadLibrary函数动态加载模块,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3.1登录模块

当用户登录时,系统首先判断User.xml文档是否存在,不存在则由系统生成一个带有默认登录信息的文档,内容包含系统初始登录信息;存在则进行验证判断。

3.2查询显示模块

系统支持学号、身份证号、姓名三种关键字查询方式,以学号为例介绍系统查询显示模块。系统使用while语句循环查找符合条件的学号,代码如下。

while (xml.FindChildElem(″Student″))

{

strxh=xml.GetChildAttrib(″xh″);

if(strxh==″m_xh″)//学号未加密,直接对比

{m_xm=xml.GetChildAttrib(″xm″);

......//对其他变量赋值

} }

系统使用IImage组件显示图片,IImage是WinCE5.0之后加入的COM组件,支持JPG,GIF等多种类型图片。图片显示主要由始化COM环境、得到IImage接口对象、加载图像文件到IImage接口对象中、得到设备环境并定义绘制位置和尺寸、释放系统资源几个环节[4]。系统查询及显示界面如图3、图4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hr=pImagingFactory->CreateImageFromFile(szFileName,&pImage);

int cy=GetSystemMetrics(SM_CYSCREEN);

int cx=GetSystemMetrics(SM_CXSCREEN);

RECT rect={cx-89,5,cx-5,103};//限定照片的大小及位置

//绘制图片

pImage->Draw(pDC->m_hDC,&rect,NULL);

4.结语

由于手机终端资源比较紧张,系统采用VC++2005非托管语言代码开发,使用动态链接库动态加载、卸载模块,提高系统访问速度;使用XML文档存储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易交换性。在手机终端实现学生信息的基本管理,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携带方便性和智能化,帮助辅导员随时查询到学生的基本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只具备基本的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模块化设计,在以后的升级开发中可以加入其他模块,方便对学生信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柯于义,夏士雄,汪楚娇.XML加密数据查询方法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4:1099-1103.

[2]刘念,周亚建,钮心忻,杨义先.XML数据库的加密与密文检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105-107.

[3]徐宝磊.基于Mobile的移动物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 2010.

第7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变电检修技术;运维管理;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15-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各项基础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关键因素。在电力供应中,对各种变电设备设施的检修是日常变电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变电检修能预防并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故障,降低电力供应风险程度,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运维管理则是在有效的变电检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可以说,变电检修和运维管理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导致电力供应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产生电力供电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一、 变电检修和运维管理概述

变电检修是指对变电设备设施在运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及时的检查以及维修,从而保障电力供应的有效、安全和稳定。变电运维管理是指采取各种风险规避和维修管理措施提高供电系统和整个电网的运行稳定程度,保障变电运行的安全。变电检修和运维管理对电力供应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解决可能发生、即将发生的故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电力设备和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 变电检修技术分析

(一) 变电检修工作中常见故障

在现代电力供应系统中,变电设备设施采用的接地方式多为将危险电流导入至地下的负载式,当负载接地情况过于严重时,变电设备设施极容易出现短路情况,电流流过处发生绕组变形,导致用油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电压、电流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变电设备设施变压器内部出现短路状况,此时电流冲击设备两端的高低压,使绕组发生变形或压缩,对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变电设备设施在电力供应工作过程中反复多次地拉合,使用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开关处灰尘、杂质的堆积,导致变压器出现异常,跳闸情况频繁发生,从而产生变电故障。

变电设备设施缺少保护、遮挡装置,当受到外界作用力和自然状况的影响时,极容易发生设备设施损坏、损毁的状况。

(二) 变电检修技术应用

1、 断路器检修

断路器有时会发生拒动、误动、过热、着火、爆炸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改变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将合闸线圈接到正确的线路上;提高合闸接触器线圈电压;解决远动回路故障。

2、 互感器检修

互感器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出现绝缘热击穿或局部放电损坏等情况,解决措施有:增强互感器底部密封性,增大U型电容芯棒与油箱间距离;降低互感器工作环境温度,防止热损耗增加;放松U型卡,防止电容屏承受场强过高。

3、 隔离开关检修

隔离开关经常发生的故障有:载流回路过热、触头过热等,解决措施为:增大载流接触面积,避开过热现象主要出现的触头和接线座部位;拧紧接线座、触头部位的螺母,防止出现螺母松动或导电带接触不良等现象。

4、 变压器检修

变压器主要故障有分接开关故障、引线故障等,解决措施有:增强触头弹簧压力;保证分接头位置切换正确;增强绝缘材料性能;降低过电压温度;提高引线间焊接牢固程度;防止接线柱和引线连接出现松动。

(三) 变电检修技术要点

在对变电设备设施进行日常检修维护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对于经常出现的连接点过热的情况,通过肉眼观察便能发现,当连接点温度过高时,表面颜色变深,并逐渐失去光泽感。同时,要采用电力复合脂对设备接头进行防氧化处理。为防止铝制母性弹性系数较小的螺母在压力值增大时出现表面隆起和变形,在进行拧螺栓操作时不要拧得太紧,避免接触电阻过大。

在对变电设备设施进行带电检修操作时,选用吸水性小、绝缘系数高、耐腐蚀性强的绝缘材料,并依照电压选择操作工具的有效绝缘面积,完成对相关工具的绝缘测试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检修工作必须在专人陪同下完成,带电作业人员须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在工作前由相关负责人确保其健康程度和精神状态,如出现疲劳状况,应立即停止变电检修工作。在工作现场,变电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全套安全防护装备,工作现场铺设绝缘材料,工作工具不得与地面有任何直接接触,在工具传递过程中,相关人员须戴上绝缘手套,杜绝一切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行为发生。在作用环境和气候的控制上,尽量选择在无风状态下工作,当天气出现异常状况时,立即停止作业。

三、 运维管理分析

(一)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

变电运维管理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转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变电运维管理机制,将运维管理纳入变电维护的总体工作制度中。有关领导和人员要通过制定年度、季度、月、日运维工作计划,细化运维工作内容,改善运维管理方式,学习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二) 加强运维阶段管理

相关领导要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变电运维管理工作,明确运维人员职责和义务,约束其行为,并加强操作规程的细化工作,使运维工作得以有根有据地进行。在技术管理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通过有效手段吸引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管理才能的人才资源。在日常操作方面,可督促工作人员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相互交流技术手段和日常经验,及时排除设备设施故障,保障供电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三) 完善运维控制体系

根据国家颁布的《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考核标准》、《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条文,进一步加强变电运维管理控制工作,将运维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行至每一个日常工作流程中。在对运维控制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已出现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提高工作内容的执行力度,逐步完善运维控制体系。

结束语:

电力供应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民生工程、命脉工程,变电工作是电力供应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变电检修工作是电力供应和电网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变电检修不仅能提高变电设备设施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更能保障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安全和稳定。而变电运维管理是变电稳定维护工作的系统展开,变电运维管理能切实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事故,提高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电力供应安全、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肖寒.电力系统一次设备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4:89-90.

第8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蓝牙4.0;指纹识别;CC2540

1 概述

早在2015年,由TalkingData的《10亿说:行业精细发展,O2O热度空前》分析报告就已经指出,全国平均每部移动设备上安装的应用软件高达34款。如何安全便捷的管理繁多的应用软件账户已经成为困扰移动设备用户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运用蓝牙4.0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离线账户管理器(以下简称管理器)旨在解决该问题。

2 总体思路

管理器的整个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具备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APP(笔者以安卓手机为例),一部分是管理器终端。管理器终端硬件上主要由电源管理、控制及存储、蓝牙通信、指纹识别、显示及按键部分构成。整个系统工作主要有三个状态:(1)初始化状态:完成管理器终端首次使用的一些设置,如:用户指纹录入、权限建立等。(2)账户信息写入状态:管理器终端通过蓝牙与移动终端中的APP进行互联,但为保证安全性,APP仅能够完成对账户信息的编辑和下发,管理器终端也仅能够完成状态信息的上报和账户信息的存储。(3)离线账户查询和删除:管理器终端完成指纹识别、账户查询、信息显示和账户删除等。

3 硬件设计

3.1 电源部分

采用锂电池供电方案,电源管理芯片以TP4056为核心完成对锂电池的充电管理,具体电路如图1所示。TP4056是一款单节锂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器,能够提供1A的充电电流,并且具备智能热调节和再充功能。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1和R4的阻值需要依据电池端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3的特性以及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来确定,具体计算如下:

设电池工作范围为-15℃~+80℃,当-15℃时,R3阻值为RL=55.7K;+80℃时,R3阻值为RH=1.6K。设输入TP4056的TEMP管脚电压为VTEMP,当+80℃时,VTEMP=VTEMPH=K1*VCC;-15℃时, 再由TP4056数据手册知,输入TEMP管脚的电压VTEMP范围为45%~80%VCC,故K1=0.45,K2=0.8,将K1、K2、RH、RL带入上式,计算得出R1=1.6K,R4=7.239K。

3.2 控制及存储部分

微控制器(MCU)采用STM8AL3189作为管理器终端的控制核心,但由于MCU内部存储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大量账户信息的存储,因此需单独的存储器来完成账户信息的存储。本设计存储器采用M95M01-DF,该存储器是一个SPI接口的存储容量为1Mbit的EEPROM存储器,若以一个账户12个汉字和24个密码为例,该存储器可以存储超过2600个账户信息,能够远远满足设计的存储需要。在此仍然需要注意的是STM8AL3189是不具备LCD接口的,因此按照ST公司提供的数据手册第18脚必须接到VDD,另外低电平的复位方式也可能和其它型号的MCU复位方式不同,因此在电路设计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3 指纹识别部分

采用R301电容指纹识别模块,该模块采用先进的指纹传感器和高性能的DSP处理器,并且内嵌完整的指纹识别算法和协议,小于0.1%的拒真率、小于0.001%的认假率的特点,同时提供USB和USART接口。但由于R301采用5V供,因此不能直接用锂电池供电,需要通过升压后才能给R301供电。为此,笔者选用5V输出的升压芯片MAX751完成升压供电设计。同理,R301的IO电平也需要进行转换才能和STM8AL3189电平进行匹配。为此,笔者选用NLSX4373完成IO口的电平转换,该芯片为安森美半导体推出的带推挽输出的自动感测双向转换器,只需要简单的电路即可完成双向电平转换。完成电源匹配和IO电平匹配后,仅需R301的RX与TX通过NLSX4373后与STM8AL3189的PC3和PC2连接即可。

3.4 显示和按键部分

显示器采用点阵为128*64的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具有轻薄、体积小、像素点密集、功耗低等特点。由于STM8AL3189的SPI接口有限,因此对OLED的操作采用普通IO口模拟SPI通信协议即可完成对OLED的操作。按键部分用四个按键组成4路外部中断输入,分别与STM8AL3189的4个外部中断输入端口连接即可。

3.5 蓝牙通信部分

采用CC2540蓝牙通信模块,该模块内嵌蓝牙4.0协议,具有I2C、USART接口,15*24.4*1.8mm的超小体积,能够嵌入PCB板等优势,同时提供完备的蓝牙抓包分析工具和仿真调试工具。硬件上仅需将STM8AL3189的PG0、PG1和PG2分别与CC2540的TX、RX和RESET连接即可。

4 软件设计

系统整个软件由移动终端APP(andriod手机APP)和管理器终端软件组成,上位机软件借助谷雨电子提供的开发工具包和Android蓝牙应用实例可以快速完成编写,并实现上位机的蓝牙管理、数据通信以及人机交互。而管理器终端软件则需要以STM8AL3189为控制核心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来进行,通过外部中断、SPI、USART等接口完成对蓝牙通信、指纹管理、信息读存、账户管理、信息显示。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账户管理器利用蓝牙4.0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配合上位机APP既能够与各种蓝牙设备互联,又能够安全、方便的管理用户的各种账户信息,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RFID;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R197.324;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017-04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早已进入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信息化发展给医疗行业带来诸多便捷,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临床诊疗效率,给群众就医带来诸多便利之处。

医疗设备早已成为患者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因为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将各种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已经受到各级医院的广泛重视。如今医疗设备管理已从手工登记发展为数字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医院在设备管理中使用条形码技术,仅有小部分医院利用RFID技术对设备进行管理。

1 RFID概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从雷达技术发展而来,这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这种技术通过空间电磁耦合进行通讯,所以无需直接接触就能获取数据,也无需像条码识别轮流扫描才能获得信息。

在RFID系统中,被识别的对象上必须通过粘贴、挂配或植入等方式安装相应RFID标签,当标签进入RFID读写器读取范围内时,读写器通过无线方式同标签建立通讯链路,标签将自身数据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接收数据后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进行下一步处理。

1.1 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是由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1],见图1。

标签又称标签、应答器、射频卡等,它是整个系统中识别信息的载体,它通过天线电路同读写器进行射频载波信号传输。

读写器以射频载波的方式向标签传输能量和查询信号,获取并处理标签传来的数据,完成与系统之间的通信。

数据管理系统从读写器获得信息后,将其有效的整合起来,提供所需的管理和服务。

1.2 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e工作的,根据射频耦合方式不同分为电感耦合和反向散射耦合。

电感耦合利用电磁感应定律以空间磁场的方式进行耦合[2]。这种方式采用的标签几乎都是无源的,主要工作频率为13.56 MHz和小于135 KHz的频段,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 cm,这种方式具有干扰小的特点。

反向散射耦合利用雷达工作原理,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物体时,由物体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通过物体散射至各方向,散射能量中有一小部分反射至雷达被其接收 [3]。这种方式适用高频RFID系统,工作频率分别有433 MHz、915 MHz、2.45 GHz和5.8 GHz[4],识别距离大于1 m,典型作用距离为3~10 m。它具有功率大、传输距离远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传输距离较远干扰大、成本较高的缺点。

1.3 RFID技术数据传输方式

在RFID系统中根据通信距离的远近和工作频率的高低,将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分为两种: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1.4 RFID防碰撞技术

当有多读写器和多标签共存的情况时数据之间会相互干扰,目前常用的解决数据干扰的方法有四种:空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码分多路法、时分多路法[5]。

目前绝大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中使用条形码技术,故对条形码和RFID这两种技术主要特点进行对比,见表1。

通过表1的对比,可以明显发现RFID技术仅在前期成本方面较条形码技术偏高,RFID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成功应用。例如对高温高压消毒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如果在消毒完成打包结束后要对包内的设备进行清点就必须拆包,采用RFID技术无需拆包就可以通过读取挂配了耐高温高压材料封装的标签进行清点,这就避免了设备的污染和重复操作。对RFID技术加以合理利用势必会改善医疗设备管理现状,提高医疗事业信息化程度。

2系统总体设计

2.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系统设计目标

随着医疗设备不断的向大型化、高精化方向发展,因此开发相对独立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缓解医院信息系统压力,完善设备管理的不足之处。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对设备的管理还是工作人员将实物和清单逐件确认后,把信息录入系统,管理者通过系统可以看到使用情况,利用系统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这种方法依然存在人工管理的众多环节,因此可以利用RFID技术无屏障读写、多目标识别、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改进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减少人工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率。

另一方面,目前现有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大多数只提供对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使用和报废的管理,对设备的购置、维保等方面信息管理不够重视[6],所以在本系统的研究中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让决策层能更及时、直观、全面的看到全局情况,使医疗设备管理能够跟上医疗行业高速发展的脚步,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契机[7]。

2.2系统架构模式

目前主流的软件架构模式为C/S和B/S两种,随着各种跨平台开发软件的成熟,系统开发难度和资金都能很好的控制,因此选择B/S结构进行系统开发。

2.3 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把用户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转换为具体的需求规格说明,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后才能确定适合用户的功能模块等[8],经过对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分析得到如下六项功能需求:①系统管理员的功能需求;②设备管理部门领导的功能需求;③临床科室领导的功能需求;④设备管理员的功能需求;⑤临床科室人员的功能需求;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功能需求.

2.4系统功能及模块设计

通过对实际需求和工作流程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RFID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要实现设备申购采购管理、设备验收信息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维保管理、防盗报警功能这六项主要功能,其功能结构,见图2。

在设备或耗材入库时将标签通过粘贴、悬挂等方式附着在设备上,在后续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只需通过阅读器将各类信息直接读取至系统内即可,无需人工清点、录入。

3系统数据库设计

3.1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根据对应用系统具体数据的研究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是软件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9]。由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信息不仅涉及到设备本身的信息,还牵涉到很多其他信息,因此信息量大、数据类型复杂、相关性强,因此在设计数据库之前明确应用目的,切合实际需求出发。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描述的是问题域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10]。结合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需求分析内容,利用数据库概念设计常用的实体-联系模型(E-R图)对本系统的数据库概念进行设计,见图3。

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将E-R图进行转换,成为与数据模型符合的逻辑结构。利用PowerDesigner[11]软件得到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图,见图4。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及逻辑结构设计,为设计数据库表提供基础。

4 结论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后展开的,由于RFID技术能够较好的利用到医疗设备管理中,虽然现阶段在国内医疗机构还未能大规模的推广,但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决定了其未来巨大的市场。

本文针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需求对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将医疗设备管理过程当中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了模块化分解。不仅将RFID技术加入医疗设备仓储管理之中,还在设备申购、审批、合同信息管理和设备验收方面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将过去不受重视的设备维保信息管理加入到系统中。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保障了信息更安全的保存。

对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来说只有不断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进,才能让整个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从而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作需求,才能更好的为医疗设备管理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建国.智能RFID标签芯片理论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0:11-13.

[2] Klaus Finkenzelle著,陈大才编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孙雪凤.RFID天线场强的测试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理工大学,2011.

[4] 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0-43.

[5] 王福昌,熊兆飞.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7-268.

[6] 任凯,顾慧,沈炜.全过程医疗物资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17):4-5.

[7] 康东,石喜勤,李勇鹏.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8.434.

[8] Roger S.Pressman著,人杰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5-89.

[9] 王珊,陈红编著,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