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化;大学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3-0085-04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通讯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引发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学数字化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在这种世界性大潮的推动下,法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创建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实施《大学自主与责任法案》改革、创建校园规划之后,又推出了2012年数字化规划,投入1600万欧元,提高无线校园的覆盖率,铺设进行课件制作与传播所必需的支持性材料,创建现代化、学习化校园,以便学生在大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教师、研究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地区吸引力。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平等可持续性发展。
一、法国大学数字化的兴起与发展
建立学习化校园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法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一直到21世纪初期才开始实现从物质到技术、再到精神观念各个层面的飞跃。法国大学数字化发展历经了从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到深入教育内核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推出无息贷款购买手提电脑政策,普及数字化工作环境。广大学生拥有手提电脑是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前提。2004年6月,法国政府召集IBM公司、各大企业和出版商等社会各方力量,对大学生购买手提电脑提供经济资助。从2004年秋季开学时起,法国开始推行大学生“一台手提电脑每天还贷1欧元”的无息贷款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在学生能够承受的经济购买力范围内,让他们提前拥有使用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受到普遍欢迎。根据2006年9月30日调查,35%的大学生拥有了手提电脑。到2008年初,法国通过该政策在两年内共卖出了45万台手提电脑。手提电脑普及之后,网络建设成为创建数字化工作环境、实现学习化的重点。
第二阶段,铺设WiFi无线网络,搭建学习化之路。为了使所有的人在大学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上网,2004年,法国在大学内广泛铺设WiFi网,到2005年,将近200所大学参与WiFi无线网络建设,大部分费用都是当地企业提供。到2006年时,96%的法国大学实施了数字化建设,70%的校园可以无线上网。11%的大学生食堂和25%的宿舍铺设了WiFi网络,两年时间内增加了4000个端口,受益学生高达80万。充裕的资金和设备是法国大学数字化、构建学习化校园的必要条件,成为这个时期法国创建“大学校园计划”、学士助成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普及信息通讯技能,使数字化进人大学内核。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字化资源、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技能,这是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才能够从数字化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利于适应日后职业生活。此外,政府和大学相关部门还要确保网络安全。
数字化在大学教学等各个层面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让学生掌握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技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2007年9月开始,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12个小时的数字化学习技能培训。其次,数字化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法国各个大学设置了许多无线端口,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副耳机,学生通过这些端口可以上网,免费查询多媒体教学光盘,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观看教学光盘。这样,传统的大型阶梯教室教学被分解为许多小班教学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惠及更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小教室里进行问答式教学,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互动,课后分组辅导学生,这些授课方式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同时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提供了可能。
大学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分步骤、有计划、自上而下实施,从资金、技术和观念各个层面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到2009年时,虽然配有WiFi网的大学之间及其内部,无线网接口的分布尚不均衡,但85%的大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任何一个地方免费进入互联网。
二、法国大学数字化的措施
2004年,法国教育部在教育文献中心成立了全国教育技术使用中心,在教育部通讯信息技术局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其网络遍布整个法国。设置区域网,在每个学区都有其特派员,专门负责地区网络传播,观察、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网络的运营等三大核心工作。在政府的资助下和专职部门的领导下,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得以按照全国规划统一实施,教育部、学区和高校共同合作创建数字化空间。
1,建设地区数字化大学(Universites Numeriques enRegion-UNR)
这是实施教育技术信息化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地区数字化大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工作环境(ENT),还可以为大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各种数字化资源和技术培训,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领域权利下放、促进大学与地区的紧密联系是一致的。巴黎一法兰西岛大区是法国最重要的地区数字化大学,现由17所大学的400万学生和7万教师参与。实现大学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播客(Podcast)的发展,是2009-2010年地区数字化行动中的两大重点。
2,开发播客(Podcast)设施,促进教学资源的传播
播客(Podcast)实际上就是开发教学资源,把教学内容转化成电子数据,并通过互联网远程传播。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常由学校提供设备,组织任课教师将授课内容、辅导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录制成音频、视频课程或幻灯片的形式,通过加载的方式上传到学校公开的互联网站或者内部数据库平台上,供学生通过网络下载到计算机、Mps、baladeur或者移动电话上来贮存,并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大学内联网通常是限制性的,需要密码识别才能进入。通常选择何种模式是由所提供课程内容的知识产权的性质决定。例如,巴黎五大的课程通常加载到i-tunes上,学生自由下载收看。大学希望教师在课堂内使用播客设施,使其成为课堂互动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此增加这种媒介的教育价值。播客除了传送课程之外,还播放大学内开展的一切科学活动,如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全体会议、重要事件、法国大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与遗产评估等。大学要系统地记录这些事件,并把相关文件上传到学校网站
或者专门的播客上,如iTunes podcasts、wikio.fr等。这样不仅方便了信息的传播,还为访问者提供了有关该校的情况,提高了该校的知名度。
运用podcast的方式进行课程传播,其目的并不是替代教师,而是为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使得听课与记录可以分离,有助于个人复习。尤其是重新聆听那些没有理解的课程点,并且可以使位于偏远地区的、残疾的以及在职学生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促进学习机会均等。同时,这种新技术在带来教学方式变革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教师除了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之外,还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通讯技术知识。为此,计算机技能成为教师资格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校出资,每个学年伊始都要对使用这些资源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从2009-2010学年开始,法国培训了2000名教师,有10万名学生使用播客;到2011年,将有10%以上的大学生使用播客(现在只有2%的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所有学科、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将使用这种方式。
Podeast设施的费用通常由国家提供,该规划总额为600万欧元。根据每所大学的规模、规划及涉及得学生数量、现有设备以及预设的Podcast解决方案,投资30到150000欧元不等。为了真正推动在线课程的发展,podcast规划提出,要求帮助所有大学以教师为中心安置播客设施,以便于他们使用。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把这些大学所使用的播客设施的发展规划列入学校与国家签署的四年发展合同内,对之进行评估。此外,还采取了一些辅助措施,例如提供信息交流日、良好实践与经验指导手册、地区数字化大学建设、podcast用户法律指导手册,以确保知识产权。
3,主题数字化大学(Les Universites Numeriques Thema-tiques,简称UNT):创建高质量大学的特色名片
数字化只是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工具,大学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与质量。所谓的主题数字化大学即按照大学,在某一个领域的突出特色,确定主题,通过数字化建设,创建该主题领域的品牌大学。根据主题的性质,目前法国主要有体育与健康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语言和艺术、法律与政治科学和基础科学等七大类主题数字化大学。
主题数字化大学的使命是:采用大学教师及其合作者所指定的高质量、连贯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尤其是学士阶段学生学业成功;增加大学内各种课程教学资源的可视性,通过在线资源传播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鼓励、联合并支持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的新产品,作为合作机构的教学目标,同时确定质量标准、修订适应传播、重新利用以及定位的准则;通过教师――研究者经验共享、工作组集体组织以及网络,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内数字化应用的发展。透过这些使命,可以看出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数字化提高大学的质量,这是法国大学立足当今世界竞争行列的根本。
为了确保在线教学资源的质量与价值,主题数字化大学配备了各个领域具有知名权威地位的教师――研究者,并且在一开始就采用灵活的结构,逐渐地确立起与职业界、研究组织、法国以及外国培训结构的合作框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在教学过程和机构运营中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因此,主题数字化大学促进了教育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通过通讯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开展集体活动,以实现大学的整体目标――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所有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此外,主题数字化大学通过开展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合作获得发展。
4,证书制度――证实学生数字化技能的参考框架
在大学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关键。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能,法国政府推出了计算机能力证书制度――高等教育阶段计算机网络证书(C2i)一作为考核学生数字化技能的标准。
C2i(Certifieat Informatique et Internet)网络信息证书是教育部推出的面向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等级证书。该证书共分两级,一级C2i证书旨在使学生进入大学时,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的基础技能,为继续进行高级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而言,一级C2i是获得学士学位所必修的。对于教师而言,C2i的资格考试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将C2i(教师)证书考试列为教师资格之一将是必然的趋势。二级C2i证书旨在使学生硕士毕业时,能够掌握进入职业生活所必需的专业电脑操作能力。当前,在教育、法律、健康、工程师、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等五大领域内已经实行这种证书制度。其中教育领域的C2i2e证书尤为战略性,将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师教育中是教育制度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它涉及到数字化政策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能力的发展。根据小学教师培训手册,所有教师在毕业就职之前,必须接受了通讯信息技术等教学法的培训,掌握了C2i2e证书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今年法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招聘的硕士化不仅意味着对教师专业文凭要求的提高,其中还包括对教师教育信息通讯技术的要求。
计算机等级证书制度的推行,为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运用数字化资源和接受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日后进入职业、适应职业要求提供了保障。
三、数字化促进了学习化,提高了教育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制高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降低大学生学业失败率,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加,提高国际知名度,成为各国立足世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杠杆。2007年《大学数字化报告》中提出,法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要为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保证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法国大学数字化的目标、措施以及结果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促进学生学业成功,这是通过大学数字化、学习化校园建设,提高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数字化建设完善了法国大学校园建设和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现学习化校园的基石
根据法国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59%的大学生已经拥有了手提电脑,85%的大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网学习。在17个地区数字化大学(法国共有22个大区和4个海外省),80%的大学生都可以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中学习。这促进了法国大学现代化,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现代化学习条件。
2,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促进师生形成学习化意识与习惯
大学数字化建设在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感和学习化意识,尤其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2004年开始,法国大学每个院系都安装自评系统,这是一个测评表,通过入学伊始的培训,学生在每个月都可以使用这个系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自评结果不
好,可以向教师发出警报,教师可以马上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联系。自评系统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保持联系,确定指导时间。这为学生了解自己、降低学业失败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3,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
大学数字化打造了学习化的校园环境,个别辅导、互动式教学的发展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计算机证书制度的推行从制度层面上提高了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便于学生接受教师的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如,Grenoble大学数字化和远程教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导师辅导制和学生实习制度的发展,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向老师咨询问题,学校通常聘请本专业最好的教授网上授课。这种新措施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钥匙。此外,根据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估,数字化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30%的课程已经使用教学信息技术。两年时间,学生学业成功率由5年前的8%提高到18%。可见,大学数字化确实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工具上和方法论上的变革,这个影响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
成绩与问题并重,机遇与挑战共存。政府在大学数字化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备建设,人员费用需要大学提供,特别是教师员工的培训费用很高,这是由大学来支付的。即使法国大学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多数法国大学普遍财政贫困,管理上缺乏自治,经营理念较保守,因此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发展战略方面。法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致使这些数字化资源很难真正融入刘大学教学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方面,大学缺少系统的规划与协调;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技术层面掌握数字化技能的合格教师。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中的重大障碍。数字化是建立学习化校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一个技术性变革,需要政府和高校建立协调一致的政策给予积极的引导与支持,这些值得我国引以为鉴。
四、对我国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启示
1,政府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校园无线覆盖
在法国,大学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直接隶属于国家教育部,国家通过与大学签署发展合同的方式向大学划拨经费,其中涉及固定资产、购买与维修教学设施的费用、教职员工的工资等。法国政府在大学数字化建设中主要担负硬件设施的经费,设立专门部门,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构建校园无线网络。此外,政府还通过评估的方式监督大学在数字化建设中的成就。法国政府通过斥资1600万欧元“筑巢引风”实现校园无线覆盖的举措,说明了数字化建设不仅在提高大学知名度、提高大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是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我国数字化大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型经济社会的兴起,使得大学数字化成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引擎,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地监管机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立场来发展大学数字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我国大学校园的无线覆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也可利用电信企业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投入机制。对于大学而言,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提议在大学中建立CIO机制,专门设置CIO岗位负责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在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利益均沾为原则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大学开源。笔者看来,这个建议适合我国当前状况,是一项既具前瞻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举措,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集中力量进行数字化建设。
2,鼓励企业介入,在学生中推广无息贷款普及手提电脑
法国在金融危机、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推出对大学生实行无息贷款普及手提电脑的政策,这种“借鸡下蛋”的举措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一方面,政府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的形式鼓励IBM公司和其他出版业等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手提电脑,刺激了企业生产,加快了商品流通,企业通过这种类似公益性的资助活动,获得了政府的政策资助和用户免费宣传,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另方面政府作为桥梁促进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以损失部分国家税收的代价减轻了政府支付大学固定资产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其中,大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他们有限的支付能力内拥有手提电脑,可以便捷地上网学习、获取有用的数字化资源。
法国的经验为我国在大学生中普及电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需要政府的决心与努力,出台对企业有利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大学数字化建设。鉴于我国学生人口多、资金有限的情况,国家可以鼓励、引导企业投资,优先资助一些特殊生源,比如免费师范生等,为他们免费配备手提电脑,鼓励他们带着电脑去支教,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能。
3,开发特色数字资源。构建主题数字化大学
电子课件类资源的逐步丰富以及数字教材的更多出版,为教育打造专属于本社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奠定了基础。现在出版的一些纸质教材上,常见二维码或增值服务码,读者购买教材后,通过这些数字标识便可实现课堂学习资料与课外资源的下载、试题库内容的提取以及延伸阅读的电子书试读。此类延伸服务资源的建设便是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布局上更进一步的标志。
时下在社会舆论和资本圈都炙手可热的教育话题,非在线教育莫属。在K12领域,已经有诸多在线教育产品开始了群雄逐鹿;高等教育领域内,也有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高频使用的产品。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大社等专业社亦参与了在线教育平台的运作,开始探索发展之路。
教育资源数字化 优势与短板并存
教育出版社做教育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内容。内容,是包括在线教育产品在内的所有数字化产品得以开发、运营并实现盈利的基石。
(一)四大优势
优势一: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便是教育出版社做教育产品数字化的动力来源。对教育出版社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社不能原地踏步,死守传统纸质教材出版。
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多方投入、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三项在经费投入方面的落实意见。这意味着教育出版社在今后开展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只要项目优秀,便能够得到来自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优势二:自有版权的内容资源
以纸版教材的标准化、精准化内容为核心,出版社便可设计出各种适用的立体而多维的数字化资源产品。通过纸版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新形态的教材产品既能发挥出纸质教材体系完整的特色,又能呈现出多样化及个性化的数字产品的特点,形成相互支撑的知识与教学体系,提高教材服务教学的能力。
优势三:庞大的作者资源
出版社在教材出版中积累的不只有内容,还有庞大的作者资源。这些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作者,多数为高校的优秀教师,而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出版社在开发数字产品及开展在线培训业务时最为宝贵的资源。
优势四:渠道优势
教材出版社借助纸质教材的发行网络,能够将营销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的院校和经销商,这为数字化产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院校,将成为数字化产品营销中的重要资源。从纸质教材到数字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过程中,教育出版社除了是内容提供商外,还承担着服务商的角色。如何为每个院校、每个专业,甚至每个课程订制符合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均需要出版社利用院校资源,深入学校、课堂,进行个性化服务。
(二)两大短板
短板一:技术和专业人才不足
对从事内容生产的教育出版社而言,即便较早地参与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对比互联网公司、技术提供商仍有很大不足。特别是在新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出版社很难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层面的缺陷,说到底也是由于专业人才储备的不足。和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传统出版社在吸引人才方面普遍缺乏竞争力,难以招揽到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原有人才队伍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和学习实现对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产生跨越式推动。
短板二:短期难以盈利
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是销售产品和服务。就产品来说,对比巨额的投入,单一的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对出版社来说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而服务,目前仍主打纸质教材的增值服务。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盈利模式仍然并不成熟,读者为教学内容消费的习惯仍没有形成,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市场仍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期与成熟期。
优质资源+最新技术 布局四大产品
发挥自身优势,用外部力量以补足短板,是教育出版社参与资源数字化生产与运营时采用的运作思路。资本、技术、人才的全面引入,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引进来”“招进来”,还面临出版社在体制机制以及企业制度上的全面改革,以及思想意识上对数字出版、互联网思维的透彻理解。
做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出版社需要有技术人才,更需要有懂内容的技术人才。由出版社发起成立的独立数字出版公司能够更好地调配懂内容和懂技术的人才,利用好在纸质教材出版中所积累的资源,发挥自身在内容领域的特长。
而出版社在寻找“外援”时,如果仅简单地将技术外包,而忽略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是不够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如何表现内容、如何做精细化产品、如何为产品提供延伸服务等等问题,都是需要出版社来策划的内容。优秀的数字化教育产品既搭载有最新、最适合产品表现的技术,又将出版社的优质内容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
纵观本次新华智库1937监测的24家出版社,涉及的高等教育重点数字资源共计46个。由于各家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战略路径、资源分布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出版社的数字资源在呈现形式上,边界较为模糊,内容有所交叉。既有针对某本教材开发的电子教材、有配套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库,也有时下较为热门的在线教育平台,更有包含数字教材、教育资源库、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平台等等。
根据数字资源的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用途将它们主要细分为六类,分别为:①在线教育平台,是出版社聚集自身优势,并且联合知名讲师,开发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平台型产品。②数字教材,既包括纸质教材数字化,即将出版社原有的教材进行数字化呈现,不仅包括单一的纸质转电子,还有教材多媒体开发;又包括出版社彻底脱离纸质教材,全新出版的纯数字教材。③教学资源平台,这是配套于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库或教学平台的搭建,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综合解决方案。④教育资源数据库,是出版社依托数字化教材而产生的专业数据库,具有强大知识发现、语义分析、内容重组等功能。⑤技术平台,出版社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利用新技术完成从出版到发行的升级。⑥综合服务平台,在大型出版社的战略规划中,全方位的综合平台必不可少,其中既有数字资源,也有教学资源库,还有在线教育等等,以此构建智慧综合服务型平台,形成多层次的内容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
1.大学社聚焦优势学科,重点布局在线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给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内容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只有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有机融合发展,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出版社,才能够真正赢得未来。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平台虽不如K12、职业教育、语言教育等阶段教育火热,但随着用户对于在线教育形式的接受度越发提升,以及在线教育产品的愈发增多,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必提话题,利用在线教育,我们可以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出版社纷纷以此契机,借助教材切入在线教育领域,如表2所示,近年来各出版社成功推出的在线教育产品更是标志着出版社在主动应对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的道路上与学校优势学科合作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 数字教材建设受关注,呈现多媒体融合趋势
纵观表1,紧随在线教育平台之后的是数字教材,占比为19.57%。这与目前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相符合。数字教材这一概念被提及多年,随着近年来各相关部门的日趋重视,数字化已成为各出版社企业战略中必不可少之项,近年来出现不少精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纸质化转电子化,升级为更多样式,呈现出多媒体融合的趋势。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M+Book移动学习平台”别具特色,M+Book即Mobile Multi-MediaBook,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通过图像识别与增强现实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中的多媒体素材有机融合,使学生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是一种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型出版物类型。该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四项技术让读者可对图书内容进行立体化的阅读。技术一,全能阅读器,不仅可以阅读图文和影音,也可读取带有材质、灯光、动画、物理属性的原生三维格式并实现交互。技术二,兼容技术,Flas在Android和iOS系统兼容技术。技术三,双重防盗版技术,除了对数字资源采取DRM保护,M+还在数字资源采取DRM保护,M+还在纸质书上采用了“一书一码,扫后即毁”的保护机制。技术四,图像识别与AR技术,基于ISLI编码规则,自动研发图像识别算法并完成图像识别模块,打造出适合出版界的轻量化三位引擎。
3.重视用户需求,服务平台成出版社新关注方向
随着互联网思维愈发深入人心,寻找用户需求、做好服务等理念也越来越被出版社所接纳,在拥有了大量的专家、院校、教师和读者资源后,出版社也在摸索如何用好资源,如何让用户满意,在本次统计中服务平台的产品数量颇多,充分体现了出版社对于服务平台建设的高关注度。清华大学出版社较为重视服务平台建设,本次新华智库监测的48个产品中有2个服务平台产品入选。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清华大学出版社参与控股了兆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制作,创新研发了集数字内容和资源库的采集、出版、数字化互动教学和三维仿真训练为一体的智慧出版教学平台。2014年更是推出了书问平台,成为出版业领先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平台,走的是一种“互联网(搜索)+图书信息”模式,以此来逐步搭建服务型云平台。
4.布局教育资源数据库,走好差异化道路
一、信息化教育的现状
1.学历学位教育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并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类专业的在校生总数已超过334万人,包括专科层次219.4万人(占65.7%)、本科层次104万人(占31.1%)、硕士9.1 万(占2.7%)、博士1.5万人(占0.4%)。
目前已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根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高校设有信息类专业点总数10711个,其中本科专业点2914个、专科6501个、硕士点981个、博士点315个。2002至2006年,信息类专业的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生数分别以平均每年11.6%、43.8%、17.2%的速度增长。
为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的精神,实现我国信息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关键行业的战略性和紧缺性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立了36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立了20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40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并在数字媒体与动漫设计、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制造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专门化人才培养领域,积极推动信息人才培养。
2007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将软件、微电子、信息安全、动漫等信息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培养规模,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健全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2.信息人才社会培训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信息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仅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就培训68万人次。其中,有21万人次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以上参考人员获得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有27万人次参加信息技术领域的自学考试;19万人次参加其他各类培训认证考试。
信息产业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建立了50个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全国建立了109个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发并颁布了39个国家职业标准。目前共培训考核技术工人、职业学校学生及各类从业人员32万余人,26万余人通过考核取得了各个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省(区)、直辖市一道,分别组织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数已超过200万人。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格证书已成为学生就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在我国境内举办证书考试,如微软专家认证、SCO资格认证、CISCO资格认证考试等。国内开展培训认证的知名企业有北大青鸟、清华万博、大连华信等。
此外,有15万人参加了平面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制图等单项基本技能培训,对推动全民信息化普及,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也为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据统计,2006年,1200多所普通高校和444所独立成人高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夜大、脱产)在读学生455万人,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近950万人次,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50万人次。截至2006年底,67所试点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累计注册学生540万人,毕业人数260万人,在读学生280万人,年招生100多万人。教育部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经面向农村招收学员5.6万人;面向军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招收士官学员6万多人。
远程教育资源不断丰富。2006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设网络教育课程近2万门,约30%的课程参与校内或校际共享;投入使用的各类网络教育学习资源2万多个,使用超过2000万人次。“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注册教师16.3万,覆盖21个省,建立183个教师学习中心,开发了近600门网上课程,帮助建设30多家地方网站,中央电教馆资源达1200G。
4.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覆盖全国的200多座城市,联网单位1800多个,用户2000多万人,国际出口带宽超过3G,与国内其他互联网互联带宽超过10G。逾90% 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基本建成校园网。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截至2007年底,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1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工程基本覆盖中西部的36万所农村中小学,使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各高校陆续建立的学生就业服务网多达300多个,每年数百万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初步建成了18家大学数字博物馆,数字化藏品资源总量超过10万件。建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100多家大学图书馆参与了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数字化支撑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与数字资源建设,后者已形成以数字化图书期刊为主,覆盖所有重点学科的学术文献资源体系,资源总量超过180T字节。实施了“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数字化100多万册中英文图书,并提供互联网上的共享服务。建成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过百家。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进展顺利,56所高校的561台仪器设备信息上网。
论文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加快,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正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渗透。本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作了阐述,并时其如何与高校课程进行整合作了初步探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人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人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图书资源数字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输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全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同样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利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随即全国各地也分别提出了重点实施计划,如北京市政府提出重点实施电子政务提升、数字化学习创新、基础设施优化等几大信息化工程,包括建设数字校园示范校等,提升了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为逐步实现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推进了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培养具备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间仅过去两年,今年是万众瞩目的2008奥运之年,信息化建设产生的巨大影响,每个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无论是“科技奥运”无处不在的创新科技,还是万众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时的迅及应对,我们都真正体会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科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认识体验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因此,在信息化迅速提高社会生活、科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具有专业背景信息化人才培养效率,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重点。其中各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开发教育资源最为关键,需要有效整合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效能,从实质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毕业生多层面就业率,减少高等教育成本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差异。这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需要整合利用,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提升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水平是培养专业创新的基础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使学科渗透交叉日益广泛和深入,国内外高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各学科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
现代信息化充分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历史进程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渗透到高等教育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不断推动探索出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决方案,才能不断推出新的科技成果,实现专业领域的创新。以今天的发展现实可以肯定,信息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使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地、全方位地向新一轮社会变革演进。
因此,随着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网络更加普及渗透,并日趋融合,高校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使目前发展迅速、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蕴涵着更新的重大突破,教育信息资源会随之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所以,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是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研究建设的核心。
2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是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与交织,推动着全球性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具有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竞争将会决定着这种格局的优势,所以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教学服务资源,有效划分职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肩负起这种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资源以往在不同时期主要是按资源的阶段需求分期分段建设,均有相当高的投入,甚至是巨大投入,不同程度分散在各高校不同的资源管理部门,解决了按部门应对的学校发展需求问题,也及时发挥了阶段性作用,一般按人员编制改革为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需求的提升,按人员编制部门管理使用各自的资源,实际断开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闭合回路,于是现有资源得不到互补利用,出现了部门间资源互为缺失,出现重复低效率投资,使资源部门间占有资源的需求失衡,如目前高校中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果在某部门某一方面存在着冗余、在另一方面就严重缺少,因此比较普遍存在着共享资源总有短缺,有设备资源的部门技术资源短缺;而信息技术资源需要开发利用的部门,正好是信息资源拥有一方,即不能跨越行政部门利用现有设备资源,也不会有设备资源的投入,造成信息化资源不能利用,才有出现数字化校园有车无货、公共机房作网吧经营等资源浪费,以及按资源编制部门重复低水平投入等等情况出现。
高校现有的信息化、数字化,包括一类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不断创意共享的教学资源,构成了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服务资源体系,这个资源体系分布在不同的编制部门,各自占有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实验机房等实体或人力资源。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就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整合高校管理机制及资源编制,构建数字化校园、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管理等综合信息化建设平台,形成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教育资源体系的多级递阶控制反馈系统,如图1所示。
高校现有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资源体系,经整合后是一个多级递阶控制反馈系统。系统由控制器子系统、接收器子系统、分级执行机构子系统和系统检测器子系统组成,整个系统与各层属子系统形成闭合回路。其中:
“管理机构”子系统起着系统控制器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管理者、领导者,可统筹和提高系统效能。主要负责综合资源信息和系统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与处理,提出新的资源需求并提升资源的利用。然后制定目标、选择方案、做出决策、分层实施管理并控制管理。对于执行结果,不仅需要定量分析,而且需要定性分析;不仅需要客观分析,也要主观分析,这是学校管理复杂系统中的一种智能型控制器。
“资源需求”子系统起着系统接受器的作用,为系统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可以是信息资源库,资源信息是随社会经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与更新的,是符合高校实际发展所需的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而接受的迫于解决的资源需求。
“执行机构”子系统负责落实和执行决策任务,整合为信息技术中心比较合理,由不同的资源部门及下属职能部门组成,部门之间资源互补、互相制约,为同一个系统目标服务,共同完成统一决策任务。
“研究分析与处理”子系统起着系统检测器的作用,也可提供现行系统资源利用和需求信息,可制约整个系统平稳有效地发展。
“子对象”包括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研发人员、资源共享者,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对象,他们本身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目标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合作联系与配合,需要层级沟通,而沟通既需要传递信息,也需要理解信息,最后一环就是反馈。
以系统的观点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必然会使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部门资源也会面临着结构体系的调整、改革、开发与利用。
信息化长远发展需要有效开发和互补利用整体资源,目前高校信息化资源受限于编制归属的限制,各自独立运作比较普遍存在,因此教育改革首先要整合高校现有资源,提高总体资源综合效能,才可以不断应对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才能提升人才资源培养水平,提高整体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3合理设置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还需要对学生增强个性化、多途径培养。基于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了现代多元化教育技术实践环境,在增强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技能方面,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最能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力求循序渐进,掌握新技术系统理论,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已掌握的新技术,系统快速地把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深理解和认识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理论,提高综合应用技能。
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开发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网络互动教学系统,强化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应用操作技能,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按教育部教指委指导性方案,各高校结合自己学科发展,在大学一年级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制定学科培养方案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相关软硬件技术平台的操作与使用,以为后续自己的专业创新、继续其它计算机选修课、辅修课、双学位课程等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指出,要实现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共课教学建设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统一建设,才能保证和提高改革后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包括建设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学大纲、统一实验教学内容、学方案等,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学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必须要构建好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才能发挥“基础”其功能和效率。各校可根据各学科群生源、整体师资、实验技术条件等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避免不应有的不同课程内容重叠或交叉现象出现,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学习者群体的知识层次在逐渐提高,仍然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知识需求选择不同的知识单元,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习者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颖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也符合不同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目标,容易适合社会的发展,是现代人才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学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不能保人终生,需要给予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其中也包括计算机教师本人不断学习、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继续教育。
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无论是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培训,乃至终身教育,信息化教育与人才竞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大学都在不断扩展各种教育模式,人们在探索综合性人材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推动着全球性信息化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现代化的教育,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将有助于形成各校学科与专业创新培养特色。
4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整合
国务委员陈至立任教育部长时曾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育部也不断组织专家学者讨论,推动新的教育改革,明确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面向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需要根据资源科学有效整合,通过把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结合各高校具体学科的发展特点、学生培养方案、机房实验基础条件和人才社会需求,把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学科人才资源、教学建设资源、实验环境资源等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为保证整体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学规范与要求,变革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叠设置、使课程内容为学科群服务,以便有效培养并指导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精神,提高具有自己专业背景的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等教育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并特别强调教育信息化,例如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传统机制和思想观念,而不在于技术应用本身。
1、重视技术运用,忽视理念转变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应用,而较少领导和教师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这样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就与真正的信息化教育相去甚远。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
2、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完善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动态探索和实践过程,需要有有力的支持机构和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应该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高校的宏观战略中来,明确其实施的强有力的队伍,确定符合实际的资金支持,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工作实施小组来对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3、应用不集成,数据不共享,形成大量“信息孤岛”
由于建设校园信息应用系统时,缺乏整体架构观念,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独立建设,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研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软件技术,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应用系统各自独立,同时由于没有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从而导致校园内己建成的应用系统形成大量“信息孤岛”。例如学生管理部门中的学生信息与教务管理部门中的学生信息存在数据格式不一致、无法共享等问题。
三、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从高校现阶段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来看,建立统一的信息与应用规范、消除信息孤岛、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的服务,应该是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个重要目标。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1、建立完善的网络运行环境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与服务组织体系,保证校园信息化的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实,营造“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目的,管理是保证,经费是保障,领导是关键”的网络运行环境。具有完善的管理维护体系,细致周到的信息技术服务、严格的日常管理,灵活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管理数字化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教学数字化
构建包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4、产学研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
5、学习数字化
以相关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自主协作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究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构建数字图书馆,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读者与图书馆零距离接触。
6、生活数字化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主要消费流通、学生入学缴费、身份认证及门禁管理等。
7、建立高效的信息门户
建设成一个统一的门户平台,利用先进的门户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的内容访问,建立高效的信息门户,按用户的逻辑提供内容服务。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和管理规范体系,实现信息的分级分类;完成信息的权限确定与规章制度建设;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字校园的各种信息;实现系统间的单点登录,大大加强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利于信息化的推广和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实现信息集成,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学校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师生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去。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利益,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来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
2、加强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培训
师生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使用者,数字化校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这取决于全体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因此要采取措施进行强化培训。使教师不仅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科研活动、开展网络教学,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3、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门人才建设队伍。只有保证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它需要有统一的建设规划、统一的组织管理以及统一的实施方案和足够的资金保障。它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实施数字化校园一定会触及到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胜任的。在数字化校园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数字化校园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
参 考 文 献
[1]赵国栋.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
[2]杨字涵.浅析数字化校园的组建[J].教育信息化,2007,(2)
[3]路春辉.数字化校园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1,(7)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 信息化 大数据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05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相应的配套硬件,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学校的管理部门、 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也要密切配合和参与,最后还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 。
1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现阶段发展状况
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实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缺乏信息整体化的布局结构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各个学校的各个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些高校没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而是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因此就建立各种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的高校按照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规划,构造的是部门业务流程电子化建设,都不是从全局、全面、全程、全员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就可能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长期缺位。
1.2欠缺对大数据时代带来变革的足够认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发生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而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实有很多未被我们注意到的巨大金矿 。
2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法
2.1整合学校内部及学校之间的信息资源
在高校内部设立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机构部门,根据各个学校实际的教育规划、教学特色、办校宗旨,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使学校信息化的总体方向一致,避免重复建设,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保留各自信息化特色,从而做到总体布局统一,但各专业特色化。
另外,高校的专业虽然种类繁多,但中国高校也多,有很多高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都是自己教师独立教学,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都鲜有交流,但如果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够在各高校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高校教师可以推出自己的精品课程视频,其他教师就可以有机会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专业技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2以大数据为背景推动个性化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的越来越个性化,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由教学者逐渐转变为助学者。在逐步到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更多的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要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人们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建立教育的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实验工作,设立各种“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开发“微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一对一的“E课堂”教学实践等举措。要充分做好“螺旋式”上升的准备,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和理念超前。学校里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2.3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网络课堂预习教学+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在网络课堂预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在网络中寻找,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了解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借助于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及熟练的操作和应用,最后提出更深层的难点。
1.1英国1995年,英国就创设了学习型城市网络组织(LCN),与教育与就业部、成人和继续教育国家研究所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英国政府1997年以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体系的投资已超过百亿英镑。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总体来看,有如下特点:第一,制定资源质量标准,保障资源开发品质。第二,儿童阶段开始抓起,注重终身学习运动。第三,建设优质资源平台,促进终身教育应用。第四,提供多种基金资助,支持学习资源采购。
1.2美国美国政府重视和推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利用政府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营机制,带动了整个资源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并积极促进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之间的多方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优势,共同推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形成联合各级院校、文化传播公司、新闻媒体、图书馆、学术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体系。美国在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和完善,特别是资源请求服务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如:“金字塔表现性模型(PerformancePyramidModel)”、“eThemes信息化教育资源”项目都引起了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关注。在理念研究、技术实现、教学应用、发展展望等方面的“基于标准、反应性支持、用户参与、动态长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3欧洲委员会2006年欧盟资助的旗舰教育培训项目欧洲终身学习项目启动。该项目是早起数字化学习项目苏格拉底、达芬奇等项目的后续项目,项目总预算为69.7亿欧元,实施周期为7年,即自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底。资助资金将被用于资助数百万个人在线学习、培训、教学的项目与活动,以及用于促进教育与培训机构和欧盟内部各体系之间交流、合作,加强事务处理的机动性和发展。同时,2007开始,欧洲委员会启动的eTwinning数字化学习项目融入了终身学习项目。eTwinning门户网站利用通信技术促进欧洲学校之间的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有关学校对活动的建议、帮助和资源。五年中,有17000多个会员单位和超过5324个学校参与此项目。
1.4亚洲泰国于2005年成立了泰国网络大学(简称TCU)以解决高等教育危机。TCU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并以门户网站的方式呈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近500门课程和十几个在线资格认证培训。与国内外28所大学和6个机构有了合作交流。在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JOCW的成员从开始的6家大学,发展到2010年的42个成员,课程数量也从开始的150多门发展到近1500门。
2国内学习资源整合和共享现状调查
2.1上海上海市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非常成功。上海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了教育电视台、电大教育馆以及十余家国内外供应商的资源,以基础资源为主体,同时涵盖了学前、职业、高等及继续教育领域,构建了较完整的平台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制作、管理、应用和服务的支持平台。
2.2天津天津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包括党员培训、滨海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红十字会远程培训网、中小学课外教育、社区教育、幼儿教师培训等10大方面的远程教育应用,整合课程3105门,视频资源长度达到100万多分钟。
2.3长春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与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超星、奥鹏学习中心及十三所城市电大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学习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生活课程、学历教育等等;开通了“全民学习接待中心”、“市民学讲堂”等服务系统。3.4广州以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广泛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创建了以“SSRCS+T+P”为核心的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3学习资源整合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学习资源整合的现状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数字化终身学习方面进行了研究与项目实践,很有成效。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已趋于成熟,并且有大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和相关质量控制机制。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终身教育基本还集中在学历教育层面;而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已经在终身学习的开展方面做了大量的项目实践。很多终身学习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习者被其全球优质资源共享、免费、互动体验等特点吸引;设立了数字化学习中心或社区,很多终身学习项目都很重视国际合作。我国的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成果较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终身学习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好用的资源缺乏;资源有效利用共享水平较低。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良性建设模式尚未建立,资源开发体制单一,市场力量参与不足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有益的工作:
3.1政府主导学习资源的整合①政府注重投入,夯实全社会信息化基础,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在全国展开。无论是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还是社会公众信息化的建设投入稳步加大。②注重全国一盘棋战略。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整合全国各地终身学习平台资源,提供丰富的非盈利性的优质资源共享。③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量高新企业参与,主持选定平台和资源制作的专业团体,通过投入、引导、制定标准,保证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高校要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这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各类型高校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较好,“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比较普遍。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技术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重当前轻长远等问题,忽视信息化人才建设规划、缺乏统筹管理等问题。高校信息化建设至少是三个方面的立体结构:信息化器材――物的要素,体制结构――制度要素,以及实施一切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人的要素。立体结构之外,高校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一单位在某一个时间定点,或许已经达到了信息化要求,但设备会过时,人才会流动,制度会出现运行障碍,真正的信息化高校,必须有持续性。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到这种持续性。
2 全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人才要素培养
重视信息化人才建设中人的要素培养,有利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高校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必须具备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开发自身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和发展自己。
其次,全面建设与各方协调。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思维观念下的高校人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引发了高校人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深刻变革。但是,信息化人才建设管理,越到具体和细微的子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必将越来越错综复杂。可以说,每个子目标的工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第三,根据情况细化目标。专家指出,信息化人才建设与管理要作顶层设计,即发展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作为发展战略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战略目标(包括远景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弄清实现目标的途径,弄清未来的全球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社会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多大的能力。在发展战略指导下,才能建构技术框架、数据链接。作为系统设计,就要考虑到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运用大系统思想和大系统方法进行设计。处于顶层的各部门领导机构立足于本部门的业务分工所搞的规划,都有指导性。
3 高校信息化建设 “人才要素”的开发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高校的人才工程建设要明确,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是善谋划、会分析、能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高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是被视为人才的输出者,其输出人才的方式,主要是指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信息化思维的人才。
显然,“输出人才”优先,因为它是更高层级目标决定的,整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在这个思路上。输出应是什么样的人才。由前述可知,我们所应致力于输出的,不仅是“信息化人才”,而是更为广义的“信息化建设人才”。包括其他一切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但更为基础的,是探索信息化建设的“人的要素”的开发,具体就是,便所有人都能够适应“输出信息化建设人才”这一任务的需要并日渐成长,而这在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各方面各有体现,简言之,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4 高校信息化建设 “人才要素”的管理
高校本身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人才工程建设。但如何实施“人才要素”建设的管理,与开发思路的关系如何把握,这都是顶层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的行政机构是为了大学生获得知识和接受教育,教师们更好地创造知识而派生出来的服务系统。也就是说,高校的行政机构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特殊机构。因此,在信息化迅速程度发展的现在,高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学生营造成为创新信息人才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