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药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評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关键词】 喹诺酮;儿童;安全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它抗菌药作用点不同之处在于将细菌的DNA作为靶点,它能抑制DNA回转酶,阻碍DNA合成,从而造成细菌染色体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细菌死亡。这种对细菌选择性的毒性,决定了它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
近几年来,随着喹诺酮类药物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抗菌谱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也更趋广泛。就我院而言,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其它抗菌药相比,名列前茅。然而,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1 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5年全年总出院人次1 125例,其中男632例,女493例,患感染性疾病748例,占总例数的66.5%。其中列前4位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351例,占46.9%;急性支气管炎116例,占15.5%;支气管肺炎98例,占13.1%;婴幼儿腹泻57例,占7.1%。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共81例,占10.8%。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8.2岁。所用药物主要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迪诺新)31例,占38.3%;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23例,占28.4%;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12例,占14.8%。
1.2 不良反应
81例患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皮疹5例,占6.2%;恶心、上腹部不适3例,占3.7%;头痛、失眠2例,占2.5%;髋关节酸痛2例,占2.5%,所有病例停药后症状在短期内缓解消失。停药随访半年,患儿发育未见异常。
2 文献复习
2.1 医药书籍
笔者查阅了有关医药专著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的阐述。《小儿感染病学》认为,氟喹诺酮类在动物实验中可能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孕妇及婴幼儿应慎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动物实验中所用药物剂量显著高于人类应用的剂量,并且对儿童骨关节副作用未见报道,因此应用于儿童是较安全的[1]。《实用儿科学》认为:早年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对小动物骨骼发育有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在小儿临床应用多年并未发现类似小动物的骨骼障碍,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不应超过10~15 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2]。《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3]。《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喹诺酮类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阐明,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乳汁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5]”。但新近出版的《药理学》指出,该类药物因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中阐述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2.2 药品说明书
笔者查阅了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结果见表1。在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宜使用: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2)避免使用:本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应避免使用本品;(3)禁用: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害而跛行,在其它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18岁以下患者禁用;(4)无警示语。表1可见,对于同一种药物的说明书,警示语有的却不尽相同,如诺氟沙星,存在“不宜使用”、“禁用”、无警示语的情况;左氧氟沙星存在“18岁以下患者禁用”、“16岁以下患者禁用”等。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存在不一致性,从而使得临床和患者用药无所适从,因此亟待规范。
表1 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略)
注:*在警示语中阐明“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呈现敏感时,权衡利弊后小儿方可应用本品”。
3 讨论
笔者认为,不同的药品生产厂家,不同的书籍,应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慎用”、“禁用”、“避免使用”,虽仅几字之差,含义却不同。“慎用”指提醒患者应小心谨慎,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慎用不等于不能使用。“禁用”就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属于绝对禁止使用的药物,一旦使用该类药物,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而“避免使用”则是最好不用,提示患者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某些患者服用此药后可能带来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作为医药工作者,在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其用药依据主要来自专业著作和药品的说明书,而患者能看到的仅是药品的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具法律效力。而在本文所引用的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喹诺酮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警示,有“安全”、有“慎用”、有“禁用”、有“避免使用”,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对该类药物甚至该类中的同一种药物的安全性警示不尽相同,让医药专业人员无所适从,患者无所适从。尽管新近出版的一些权威医药专著,认为喹诺酮类对儿童是安全的,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上仍然注明“禁用”。 由于药品说明书的不一致性,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哪怕是与影响骨骼发育完全无关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样有可能向医院交涉,从而给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更是该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法律上的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在其它抗菌药物无效或由多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呈现敏感时,小儿可权衡利弊,慎用该类药物,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同时密切注意短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作随访,相关问题可向患者家属说明。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患者应禁用。
如何使不一致的观点得以统一、协调,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是有关部门在收集、研究大量资料后必须首先做到的,这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宫道然, 吴升华. 小儿感染病学[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45.
[2] 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78892.
[3] 陈新谦, 金有豫, 汤 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043.
[4] 李俭春.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 江苏: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64.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59.
1.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济南 250016;2.济南人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济南平阴 250000
[摘要] 该文概述了中医药博物馆在医药类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及展区分布,并从确定建设目标,优选项目负责人,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己动手采集制做标本与市场采购相结合,多渠道收集药材,加强技术创新,改进制做标本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并对如何建好中医药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效益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54-03
1中医药博物馆在医药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医药博物馆(或称中药标本馆)是设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医药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实验、实习及实训的大平台,它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中医药相关学科的授课、实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职业医药院校中,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公共大课堂和实验实训基地。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已经建成展出面积达1 200 m2,有各类中药材及中药饮片7 800余瓶,药用植物浸制标本800余瓶,腊叶标本1 000余号,分为名贵药材、道地药材、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等展区大型的中医药博物馆。是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大课堂;是中医、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大课堂;是《中药鉴定学》、《本草识别》、《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程实验课的大型实验室;是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药药剂员、中药调剂员资格考试的一个考点(考场),特别是实验技能操作课程考试是在中医药博物馆进行的,也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一大窗口。
2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做法
2.1学科带头人的选定和团队建设
建设一流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需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深的学术水平。因此,选定一位中医药界知名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是关键,李建秀教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是《山东药用植物志》首位主编,是山东省优秀教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专家,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退休后被聘请为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担任中医药博物馆馆长,主持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工作。由他带领的中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负责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照片1)。
2.2目标明确,高标准建设
中医药博物馆开始于2005年,以“中药标本馆”为起步,开始就是高标准高起点,以《中国药典》[2]、《新编中药志》[3]为标准,临床用药1 200味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为主要内容,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以创建全国职业医药院校“一流”为目标。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经过近10年的辛勤努力,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了预定目标。
2.3多渠道收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①名贵药材。名贵药材展区中所收藏展出的药材,如天然麝香、天然牛黄、冬虫夏草、西红花、人参、高丽参、西洋参(美国、加拿大进口品);东北长白山、山东文登、北京怀柔(国产品)、羚羊角、玳瑁、鹿茸、川贝母(松贝、青贝、炉贝)、三七(14个等级)、天麻、蛤蚧(进口品和国产品)、全蝎、蟾酥等名贵药材是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精心挑选购进的。
②道地药材。全国200味道地药材及其等级基本俱全。分为:关药:人参、北五味子、北细辛、关木通、关防风、关龙胆、关黄柏、鹿茸、麝香等20多味;北药:地黄、金银花、北沙参、酸枣仁、党参、北山楂、丹参、蔓荆子、瓜蒌、香附、黄芪、黄芩、阿胶、全蝎等20多味;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四大怀药为代表,还有密银花等;浙药:白术、杭白芷、玄参、延胡索、杭、麦冬、温郁金、浙八味为代表,还有浙贝母等;川药:川贝母、川芎、川黄连、川郁金、川白芷、川白芍、川麦冬、川乌、附子等20多味;广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四大南药等;云药:三七、茯苓、云木香等;
西药:当归、大黄、党参、中宁枸杞、甘草、软紫草、麻黄、肉苁蓉等。
除少数种类由学生赠送,大部分是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等地精心选购。
山东道地药材60多个品种,其中植物药40多个品种:灵芝、昆布、海藻、太子参、白芍、白头翁、北沙参、徐长卿、丹参、黄芩、地黄、天花粉、桔梗、香附、半夏、薤白、三棱、牡丹皮、白鲜皮、侧柏叶、玫瑰花、槐花、金银花、济菊、白果、银杏叶、柏子仁、马兜铃、芡实、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瓜、北山楂、猪牙皂、皂角刺、大枣、酸枣仁、连翘、蔓荆子、菟丝子、瓜蒌、牛蒡子、薏苡仁、老鹳草、茵陈等;动物药有:全蝎、阿胶、蟾酥等。大部分自己采集加工制做,少部分为药材市场购进或学生赠送。
③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医药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7 800多瓶中药材及饮片中,其中包括中药,中药中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中又分为根和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还有民族药和民间药。多数从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和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精心挑选购进(照片2),也有少部分是甘肃、宁夏、东北、四川等地学生赠送。有正品,也有少数的代用品和伪品。
山东地产药材350味[4]:如丹参、蔓荆子、祁州漏芦、蛇床子、黄芩、马兜铃、地榆、金银花、槐花、女桢子、石竹、瞿麦、紫参、白头翁、白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杜仲、龙牙草、苦杏仁、木瓜、北山楂、委陵菜、翻白草、皂角等,大部分是自己动手采集加工制做,少部分是从药材市场精心挑选鉴定购进的。
2.4自主开发和科研创新,制做药用植物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
①药用植物浸制标本800余瓶,如桔梗、蔓荆子、丹参、紫参、石竹等,是李建秀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爬山涉水从山东的蒙山、泰山、胶东半岛、济南南部山区亲手采集制做的。特别是2008年8月份正是雨季,蒙山的考察采集行程7 d,当时连降大雨,李教授不顾70多岁高龄,带领年轻教师冒雨爬山越岭,登上悬崖峭壁采集标本(照片3)。在野外克服种种困难,采集制做了600多号浸制标本。浸制标本制做时间都在8年以上,长者10年,仍保持绿叶鲜亮,枸杞果实桔红,像在野外生长状态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瓶瓶都如精致的艺术品,不仅对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本草识别》等课程观察药用植物浸制标本有很好的效果,加深印象和理解,对外展出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参观者喜爱和赞赏,同时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取得创新性成果[5-6]。
②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同样是李建秀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亲手采集压制,每份标本都经李建秀教授亲自鉴定,特别是他发现的山东贯众、山东耳蕨、山东石竹、山东丹参等新种的模式标本,中医药博物馆均有收藏展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照片4)。
3讨论
3.1选好团队学科带头人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关键
李建秀教授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主持带领中医药博物馆团队,从设计到建设,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才创建了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所以选好学科带头人是关键。
3.2自力更生、创新技术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成功经验
在标本馆的建设中,好多山东地产药材,特别是800瓶药用植物浸制和腊叶标本都是李建秀教授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多次从蒙山、泰山、济南南部山区采集和制做的,既突出了山东地产和道地药材的特色,节省了资金投入,又让年轻教师和学生学到制做标本的技术,并且在制做过程中创新了多项技术,培养了人才。所以自力更生、创新技术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型中医药博物馆的成功经验。2012年被山东省民政厅注册命名为“中医药博物馆”[7]。
3.3为教学服务是创建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心任务
创建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中医中药相关学科课程授课创建一个大课堂,及其实验课的大型实验室,为学生毕业实习创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服务是它的中心任务。
3.4 “开放式”的中医药博物馆能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
中医药博物馆建成后的几年中,以“开放式”管理,不仅对校内老师和学生全天开放,成为有关课程上课的大课堂和大型实验室、学生自学的学习室,对社会也是全天、全年开放,一年365天从不关闭。每年迎来国内多批名流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中医药学者及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博物馆在教学、实验、学生自习、对外传播交流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效益(照片5)。并在2014年9月被中国癌症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授予教学基地。
[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鲁教高学(2012)9号]2012年8月7日,序号:74 山东力明科技学院中药专业教学团队.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0-361.
[3]肖培根.新编中药志(5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80-1182.
[4]李建秀,周凤琴,张照荣.山东药用植物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7.
[5]李建秀,周凤琴,李晓娟,等.山东贯众属(鳞毛蕨科)两新种[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1): 17-21.
[6]李晓娟,韩建萍,李建秀,等.基于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鉴定山东丹参为新种[J].药学学报,2013,48(8):1338-1344.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1],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因此,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灵活运用理论课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过程。
1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中药鉴定实践教学项目单一,内容不全面 目前鉴定实践基本以性状鉴定实验为主,显微鉴定实验为辅,性状鉴定实验主要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鉴别课上所学的300种常用中药饮片。显微鉴定实验则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理论课所讲的中药粉末特征。
1.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学生不能很好的将鉴定术语与药材实物特征进行联系,如黄芪在课上看到的是横切片,在见到纵切片时很多学生就含糊了,不知道是什么。正品药材也有质量优劣之分,平时看到的百合个比较小,肉质薄,当看到个大,肉厚的百合时也不敢认了。再有实验室的伪品有限,很多都只能局限于图片进行讲解,看不到实物,无法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
2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2.1加强中药标本馆建设 我校标本馆内设有生药标本区、人参标本区、浸制标本区、经典方剂区、动植物、矿物标本生态园区等十二个展区。其中有生药标本1200余种,生药伪品200余种,蜡叶标本50余种,动物药标本20余种,经典方剂60套。有些药材除有正品、伪品外,还有地方代用品,如川贝母,除有不同性状的松贝、青贝、炉贝外,还有新疆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等。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药材进行展示,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如讲到人参时,引导学生参观标本馆不同年份的园参和野山参,了解相关术语,比较正品药材和伪品的性状特征,找出二者的性状区别,理论联系实践,增强鉴别药材的能力。标本馆建设是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中药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应与时俱进,做好正品、伪品、地方用药等的收藏。
2.2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4]。改善现有实验室条件,如使用专业显微数码的显微镜和电脑的连接系统,把在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结构特征,通过主电脑屏清晰地显示出来,并投影到大屏幕上[5]。教师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生动形象易于掌握。积极开展理化鉴定实验,购买仪器设备,适当将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薄层色谱等引入鉴定实验中,开展灰分测定、含量测定,如槐米中芦丁的含量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实验、微量升华实验等定性实验,使学生会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中药理化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3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中药文化以数字化方式展示出来,采用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为学习中药知识提供一个新途径[6]。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网络中药标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快捷,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药性状特征的平台。
2.4药材市场实践 目前中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多,地方习用品、代用品各异,中药混淆问题普遍。不法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硫磺熏制枸杞子、西洋参;以水半夏充半夏、以芍药根充牡丹皮、以生晒参加工后冒充西洋参、以光皮木瓜冒充木瓜,将未成熟的杏、山杏、桃等加工做乌梅用。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加强学生对伪品、混淆品的鉴别能力,弥补了学校现有药材伪品有限的不足。了解不同商品规格的药材,如三七、西洋参,加深了对中药商品规格的认识,巩固中药商品规格知识。不同来源的药材,如花鹿茸和马鹿茸的饮片,根据其性状特征判断质量优劣,学生可以获得形象直观的认识。还可以了解书本上学不到了一些冷背药材,如一叶、七里香、一碗水、百草霜、九层塔、玉蝴蝶、西河柳、过江龙、桃胶、刀豆壳、积雪草等。药材市场的药种类多,进行教学实践,丰富了学习内容,弥补了学校实验室、标本馆药材有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鉴定药材的水平。
2.5参观药园,上山采药实践 常用中药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类药材,叶类中药、草类中药如紫苏叶、艾叶、蓼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莶草、墨旱莲、薄荷等干燥后都比较皱缩,性状特征不明显,学生鉴别时容易混淆。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药园,引导学生将叶类、草类药材与原植物进行对比,提高鉴别药材的能力。北京地区车前草、地黄、败酱草、黄芩、桔梗、丹参、柴胡、苍术等药材较常见,上山采药,使学生对药材生长环境、原植物特征、个子货有形象认识。学生经过采药、观察特征、制作标本,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7]。
2.6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保证中药的质量,我国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实行规范化管理。如西洋参、太子参、三七、人参等种植基地,中药鉴定的任务是鉴别真伪优劣,通过对药材GAP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走进中药生产的第一线,了解中药的种植、采收、质量控制等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7医院中药房实习 中药房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直观的教学方式[8]。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其指导下,熟悉上药、审方、调配、复核等环节,对中药炮制品、毒性药材、贵重药材的鉴别技术及理论知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3 小结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和中药专业岗位培养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钦德.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峰,刘丽,张元桐,等.《中药鉴定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8-99.
[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9-120.
[4]刘丽,翟延君,康廷国.《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53-254.
[5]王海燕,袁艺.数码互动多媒体系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53-54.
[6]孟凡红,万芳,张早华,等.关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2011,13(3):461-46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2、同声传译专业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水利专业
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4、能源、交通专业
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5、建筑专业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6、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7、电子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8、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10、外贸专业
关键词: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传统药物;专利情报;信息平台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结晶,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是保护我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拓展世界医药市场的有效手段。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旨在为中国企业提供世界传统药物研况及最新科技成果,使其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提高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天然药物技术创新的国际交流,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及国际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WTMPD收录了20余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的30余万专利信息,是目前世界上收录天然药物专利最全的数据库,数据库还提供了强大、专业的检索分析功能,使得WTMPD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资源研究及中药治疗复杂疾病研究方面得到较充分的应用,为中药研发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中药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利于发现治疗复杂疾病的新方法。
1 数据库简介
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涉及世界各国天然药物专利的中英文双语种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1985年以来世界上以中药为核心的所有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方面的专利信息,是世界上收录天然药物专利最全的数据库[1]。截止2015年5月份,WTMPD总数据量35115条,其中中文数据255793条,外文数据88369条,深加工数据283250条,涉及了中药方剂、制剂方法、新治疗用途、药物活性成分提取方法、药物种植方法、药物分析方法、兽药、有治疗作用的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等诸多方面。表1为近五年WTMPD数据更新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总量不断增加,而且每年的增加量也在不断上升。
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包括专利题录数据库、法律状态数据库、专利说明书原文数据库、方剂信息数据库、化合物登记数据库、天然药物登记数据库、主题词(含同义词)库、专利权人词表等八个数据库。因此,除了传统的检索入口还可进行更专业的检索如扩展检索、天然药物检索、化学物质检索、化学结构图形检索、方剂检索、方剂相似性检索,图1为表格检索界面。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对检索结果进行查看专利原文、下载专利原文、保存或收藏专利等操作。WTMPD可对检索结果或保存的专利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包括默认统计和自定义统计两部分,默认统计包含申请(专利权)人分析、技术领域分析、区域分析、其他的如主题词分析、治疗作用统计等。自定义统计包括优先权日、申请(专利权)人、发明人、国际专利分类号、主题词、主题代码、治疗作用、药物登记号、CA登记号、申请国家/地区、公开(公告)日、职能符等字段,并且两两字段还可进行交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的展现形式有表格、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形式,为用户提供直观、形象的统计结果,有利于专利检索结果的深入应用。例如,以“肥胖”为检索词,进行简单检索,共检索出文献8722篇,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申请趋势分析,结果见图2,结果输出的形式有多种,在此选择了折线图。
2 WTMPD新发展
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数据更新对于数据库至关重要,目前WTMPD中中文数据的更新速度基本与国知局的数据更新同步,外文数据的更新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确保了数据库的时效性。目前,我公司正致力于数据库的升级,未来新版本的数据库将强化数据的检索功能和统计分析功能,其中检索功能中有望实现对检索结果进行编辑如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删除某些记录、对记录中字段内容进行修改等;增加了专利的监控功能,通过设定监控条件及时掌握重点关注的专利信息变化,了解该专利最新动向。统计分析功能将更加强大,将增加自标引项目、专利类型分析、PCT进入中国申请分析、法律状态分析等,有望实现技术和申请(专利权)人组合分析、专利申请趋势和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
目前使用WTMPD的主要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中药企业,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天津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湖南九芝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基于WTMPD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基于源头创新的中药孵化基地建设和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7日,我公司与马来西亚知识产权局签署了出售《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的协议,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信息产品正式走出国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正从专利大国逐渐走向专利强国。
3 WTMPD的应用
3.1 WTMPD用于中药新药研究 美籍华人科学家徐峻博士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及其所独有的专业化检索分析功能,从研究抗甲流感小分子药物与N1蛋白的结合模式开始,对有效信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挖掘,提出了新的抗甲型流感中药复方“东方1号”。经军事医学科学院P3实验室动物实验确证,新的中药复方具有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作用。
目前,传统药物专利的数量不断增加,承载着中医药产业的创新成果,利用WTMPD对传统药物专利进行检索,结合使用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等,有利于科研人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新知识,实现更大的创新。这种不用验方、不用古方,而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得的新药方成果,为我国药物研发机构和制药企业探索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药物设计新途径,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2,3]。
3.2基于WTMPD的中药及疾病相关专利信息分析 马运运等使用WTMPD及《Espascenet》数据库对刺五加进行专利检索[4],共获得3250件专利,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申请区域分析、刺五加功效及配伍情况分析,发现刺五加相关发明专利的申请主要来自于中、韩、日、俄、美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的临床应用主要为全身保护/抗毒剂、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代谢、免疫或过敏性疾病等,多与补虚类中药特别是补气药联用。文章通过解析刺五加相关发明专利,为刺五加的加工与开发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
目前国内对中药专利及中药治疗疾病的专利尚无系统的统计分析,利用WTMPD中的数据对中药专利进行专题分析有利于了解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推进中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疾病治疗相关专利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为复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案。
4 总结与展望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开发,经过深加工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集专业的检索及专业的统计分析于一体的专业数据库,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中药创新研究、传统药物的深度开发以及中药治疗复杂疾病的研究,为企业及科研单位提供了可靠的专利信息平台及专利情报。而与马来西亚知识产权局签订的WTMPD出售协议更是打破了过去我国专利数据库单纯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信息产品正式走出国门,实现了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的突破性跨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的建设将会更加完善,为中药科研人员提供更全方位的专利数据支持和咨询服务,最终为我国传统药物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撑[5]。
参考文献:
[1]刘延淮,刘晓波,孙志一.深度标引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应用[C]//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2009.
[2]霍晓乾,贺昱d,乔连生,等.基于药效团技术与专利检索的降脂中药发现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24:4839-4843.
[3]贺昱d,孙志一,张燕玲.基于醛固酮拮抗活性和专利检索的降压中药组方设计[J].中国中药杂志,2014,22:4411-4417.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就是有名的“十八反歌诀”。所谓“十八反”,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指的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十九畏”是目前中医药界普遍使用的配伍禁忌。其中“相畏”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 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不可合用。
但是,遍览中国古代医家的经典医籍,我们却惊奇地发现,诸多名医大家所创制的方剂,却不乏剑走偏锋、独出心裁,用相反相畏的药物配伍所制成的方子,用于临床各科疑难痼疾的治疗,留下了发人深思的“以毒攻毒”的经典医案。
沉疴用猛药,“反”“畏”不绝对
在《神农本草经》问世后不到二百年,东汉时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中,就用了不少相反相畏的组方。比如在治疗寒气厥逆一症时,张仲景用了“十八反”中的半夏与乌头同居一方,名曰“赤丸”;在治疗顽固性痰饮时,他又用了甘遂与甘草相反的药物配伍,制成“甘遂半夏汤”。
到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创制的由反药或畏药组成的的方剂有146个,比如治疗全身浮肿的“大豆汤”,就将甘草、甘遂、乌头、半夏两组反药同用,取其大吐以去湿,相反相激,取得良效。
此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仍不时地大胆采用“反”、“畏”之药组方。例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丸”,甘草与海藻相伍,用于治疗瘰疬之症;清代医家吴瑭《温病条辨》中载“化症丸”,人参与五灵脂同用;《红楼梦》中所载的贾府常备中成药“十香返魂丹”中,就用丁香与郁金组方。而明代朱棣的《普济方》中则收载了248个反药方剂,可谓是中医反药畏药方剂的集大成之作。
“有毒”似“无毒”,用药有玄机
既然相反相畏之药合用可能有毒性,上述医案又何以能够救人呢?
中医自上古即有“大毒去病,十去其六”之说,认为祛病愈疾的药物即为“毒药”,而补虚扶正的药物看作“无毒”。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过:“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恶也。”
因此,中医专家如张文元、林通国等提出了药物配伍“拮抗学说”的新的学术观点,认为相反相畏之药并用,彼此拮抗而缓和了毒性;另外,两毒相激,有协同和化合的作用,从而增加了临床疗效。他们提出相反相成、相反相夺、相反相激、反畏相激等新的学术观点。这种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的观点和临床经验,是对中药配伍毒药攻邪的古典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浓缩中医药千年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这里不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却展示有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里遗留下来的食物;这里不是陶器艺术博物馆,却陈列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蛋壳陶;这里也不是植物园、地质馆、动物园,却收藏了各类植物、矿物标本共几千种,还有真实的老虎标本虎视眈眈……
这就是浓缩了中医药千年文化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简称中医药博物馆)。
在路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侧的中医药博物馆。由于当天恰逢闭馆,所以这里显得格外的安静。一件件世代流传的药用器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植药标本,一幅幅细致入微的名医图画,无声地诉说着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疾病不懈抗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重达1公斤的马宝
在博物馆三层中药综合展厅入门处的展柜里,一块圆滑光润、蛋青色附有丝丝杂纹的石头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一块马宝,直径达到11厘米,重达1150克,非常的珍贵和难得。
整个展厅的总体是按教材《中药学》中所讲授的近600种常用中药,1500余份标本,根据其主要的功能主治进行分类排列。除常用中药外,展厅中还陈列了许多贵重中药标本、动物的剥制标本和保色浸制植物标本近300种。展览以彩色图片、文字说明、实物对照为主体,使中药综合展厅内容丰富,色彩明快,错落有致。既能系统地学习中药知识,了解中药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同时又能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仿宋针灸铜人
步入四层的中国医学史展厅,记者立刻被门口复原的民国时期老药铺所吸引,牌匾、柜台、桌椅,还有店门口挂着的两串药幌,都显得格外精致。
中国医学史展厅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同时以中国医学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概括了中医对生命、疾病、诊法、治疗、药物、方剂、针灸、养生的认知与实践等内容,馆内陈列设计主要以版书、图表、绘画、照片的方式再现,并配有大量相关的文物及部分雕像、模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人们在战胜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医学家在此过程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
位于展厅中央的仿宋针灸铜人,你绝对不能错过。这座铜像高1.8米左右,全身所有穴位均做有记号,构造也别具匠心,由四个部件拼接而成,分散开来可以方便搬运,组装之后立即浑然一体。据医史部主任郗效介绍,这是一具针灸铜人的复制品,是南京博物院按照清代光绪年间太医院的铜人复制的。历史上此具铜人曾经随着国家的命运几经辗转,先后于1925年移交故宫博物院,1933年春又随同第三批文物南迁,移交南京博物院。1958年又回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据说这具铜人是仿制北宋著名医家王惟一铸造的天圣铜人,但世事沧桑,王惟一亲手铸造的两具铜人,在朝代的更替和纷飞的战火中,最终不知去向。
漫步在中医药博物馆的展厅里,你会感悟到中医药文化的恢弘和深邃。也许汉代画像石上扁鹊行医图带有传说的色彩,但那些沙盘模型、仿宋针灸铜人、中医白铜外科用具、少数民族医药器具,以及各种医药书籍,则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崛起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当你还在为这些馆藏珍品啧啧称奇的时候,你也许还不知道,中医药博物馆已经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博物馆。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移动鼠标和敲击键盘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百科全书――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实物见证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专业博物馆,也是为文物爱好者和中医药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借鉴的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目睹再现的清代御生堂药铺景观,欣赏御生堂珍藏的数千件珍贵中医药文物,了解神农、扁鹊、华佗、李时珍以及历代医药名人,一览中华医药文化宝库的精华。从药具药械、医书医案到中药标本,上溯战国、近至现代,一件件不可多得的藏品,向我们讲述着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走进大厅,高大的门楼映入记者眼帘,中间匾额上书“御生堂”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据博物馆馆长柏杨介绍,这就是清乾隆皇帝御赐的匾额,意为:“御为普济,生乃永盛”。 此外,馆内还藏有御生堂御医给皇帝开的御药方、御医专用的呈匣、包针筒的刺绣手帕以及清代朝廷为御生堂医师赠送的贺锦。
绕过门楼,迎面是复原了的御生堂老药铺。红色棋格门窗衬着乾隆亲笔题写的黑底金字“御生堂”匾额。门前挂着木色斑驳的幌子,幌子以三角形和方形木块组成,木块上有圆形和半圆形图案,据说代表的是丸散膏丹四大中药类型。挂幌子的铁钩状似仙鹤,意为长寿。幌子最下方坠着鱼形木饰,取其谐音为“愈”。
“御生堂”鼎盛时期分号达百余家,遍及京、津、晋、冀、内蒙古等地,地方官员曾把御生堂的杏林美德作为地方吏治的政绩上报朝廷。在博物馆内,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民间赠送和官方嘉奖御生堂的各种牌匾,如“妙手回春”、“神医扁鹊”、“杏林在望”“医人医国”、“功同良相”等。透过笨重的老药柜、精致的金银药器和厚厚的老账本,依稀可见御生堂当年声誉良好、生意红火的景象。展厅的醒目位置还放置着一座线条简练却生动传神的明代石质神农雕像,神农手持灵芝作品尝状。经专家鉴定,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的神农像。
在博物馆内,记者还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展品。从《内经》时代的九针、砭石到宋代的黑釉大药缸,再到明清老药铺医方广告包装,无不述说着中医的源远流长。从带有甲骨文的龙骨、汉简、给同治皇帝开的宫廷御方到有百年历史满墙的老草药标本,这些绝世珍品无不展示着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现状,明确《中药炮制学》教学不足之处,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通过逐步探索,总结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方式。
【关键词】 中医药大学 中药炮制 课程改革 社会需求
Abstract:According to demand of the society of the cours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by review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shoing defects of the course in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we have brought up feasible reform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moreover,and summarized a reasonable way of course setting to train practical talented people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course reform;demand of the society
中药炮制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体现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祖国医药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中药炮制学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而且为现在和将来发展中医中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改变其化学性能提供有力线索。
中药炮制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需要对教材的编排系统做较大的调整。但对中药炮制来说,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炮制方法比较原始,工艺比较简单,理论阐述亦较简略,对于已具备本专业多方面知识结构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将“掌握炮制知识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紧密结合”是炮制教学中重要的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对学生掌握具体的炮制工艺较为有利,但如果按照教材现有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激发不起学习热情。因此,处理好讲课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对炮制教学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要使讲授内容上跟现代科技发展的形势,就必须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删减陈旧的内容,适当增加与本门学科有关的新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更系统完整地贮存起来。
对中医中药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医药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对现代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中医药在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中药炮制只是去粗取精、淬、烩、煅、炒、炮等形体上制作,中医中药现代化要从广义上研究其炮制理论及炮制技术,对中药的服法、用法、制作技术、炮制辅料、工艺流程的革新以适应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用药是取各种化学成分的综合利用。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传统制药技术,采取化学、药理及临床多学科系统地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中药的加工与炮制研究。
中药炮制实验研究自从80年代以来逐渐步入正轨,开展了对炮制机理及工艺等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科水平相对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陆续完成,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科研质量出现了较大飞跃,从思路、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中药炮制实验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现状分析
从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药炮制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科研思路更加活跃。同时,与其他学科在思路及方法上的交流借鉴不断加强,例如在分子水平上开展炮制机理探讨、利用模糊方法进行分析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等,促进了炮制实验水平的提高。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化学或药理实验仍然沿袭六七十年代已趋陈旧的方法,药理研究中对实验动物的选取仍停留在低等级、大量重复的水平上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使《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设备落后制约了《中药炮制学》科技含量的提高
目前《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仍然按照二十一世纪教材进行系统课堂教学,就国内其他中医类院校相比,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时数明显少于其他同类高校,实验设施落后,无法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中药的加工与炮制研究,这对于继承优良的中药炮制精华,提高中药炮制的技术含量造成了很大困难。
1.2 学科存在交叉,没有达到有效资源效益最大化
《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开课于四年制本科的第五学期,使得这门课程与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制剂学等多门学科存在交叉现象,这与学校资源紧缺,与国家建设集约型社会是相违背的。
1.3 课程特色不明显
《中药炮制学》的开设不仅是学生专业培养的需要,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炮制学是密切联系生产、联系临床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炮制研究是从实践中来,经化学、药理学、临床等基础研究又回到临床实践中去的过程,促进炮制方法的改革,工艺流程的统一,不断地提高中药质量,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中应有的作用。
1.4 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据统计浙江中医药大学从1986年培养中药专业毕业生以来没有一名学生从事中药炮制工作,这与人才培养的初衷和目标是相矛盾的。事实上中药炮制中相当多的部分是与日常生活保健密切联系的,因此只有将中药炮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增加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5 中医专业毕业生存在“医不知药情,药不知医用”现象
只有将中药炮制普及到中医药领域才能提高中药炮制的认知度;近代,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中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但中医各专业没有安排开设中药炮制学的学习,仅在第一学年的《中药学》介绍部分药物炮制品的应用,由于每门课的课时有限,因此在中药学的讲授中不可能对中药炮制的理论方法和重点药物详细讲解,故学生印象不深,达不到系统掌握。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熟练运用炮制这个手段,不了解处方应付的一般规定,甚至不能恰当运用炮制品,更不能主动进行中药炮制的研究,逐步造成了“医不知药情,药不知医用”的现状。
2 改革内容
2.1 调整现行《中药炮制学》实验大纲,将目前临床常用中药列入实验内容,适当的增加课时,建设《中药炮制学》实验室,将传统实验教学中占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对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应用性,对掌握炮制知识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紧密结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精选教材内容,整合《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内容,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积极协调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并相应的调节教学时数,使各门相关课程有机的结合,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
2.3 对课程的改革调整提出建设性意见,密切联系生产、联系临床,应用科学技术;使得改革后的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增强传统课程的吸引力。
2.4 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增加毕业生实习的时间。
2.5 对中医专业学生和社会中医临床人员进行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的调研。因为给中医专业学生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既不同于给中药专业学生讲授中药炮制学,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炮制作用,又不同于中药简单介绍炮制品应用。
3 改革目标
将传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增加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实验改革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用。通过课程的有效合理整合,突出《中药炮制学》课程的特色,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有效地组织中药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使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社会接轨,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必定探索出一条既能继承传统中药炮制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能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知识面拓宽,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