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品牌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品牌 措施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施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通俗地说,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把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围绕由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决定的主导产品,建立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龙形”生产经营体系。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
在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急于解决的问题,如农户的主体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行为不规范、缺乏信息和管理水平低下、专门人才不足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普及面不尽如人意,其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未能彰显出来。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经营能力,特别是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就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是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发展的依托。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经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才能有效解决品牌创立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满足品牌产品覆盖市场的需要,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品牌的内涵及品牌战略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市场营销理论,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时期,可以说它是关于一切产品经营销售规律的总结。对农产品,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们将围绕品牌战略谈它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品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的标志,代表着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作为抽象的企业文化和标识,已经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创建农产品名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名牌的创立可以使农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的可替代程度降低,具有相对市场优势。这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品牌能有效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农产品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农产品稳定的销量和畅通的渠道。农产品品牌有利于推动订单农业发展,促使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德国麦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既减少农户盲目决策,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其均衡经营,持续发展。
2.农产品品牌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性、地域性明显,其采收以后必须经过包装、保鲜、储运等工序才到达零售终端,进入消费领域,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消费者在宣过农产品时,很难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如营养价值、农药残留含量、添加剂含量等指标情况。信息不对称使农产品在划分等级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导致农产品“同质化”问题出现,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危机。农产品品牌集中体现了农产品在质量、价格、特色乃至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有效“市场信号”,较为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3.农产品品牌拉动农产品消费需求。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由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及不易储存性明显,当农产品供给增加时,“谷贱伤农”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恩格尔定理可知,当社会购买力水平提高时,农产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反而下降。相对无品牌农产品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品牌农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通过农产品品牌定位,实现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通过农产品品牌延伸,实现农产品产品组合优化,更好的满足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可见,品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甚至,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和高级形式。
三、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优良、稳定的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由农户分散进行,能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企业并不多。对这一状况,必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行专地生产、专仓收贮、专机加工,才能确保质量。只有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并培育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为创立和发展品牌奠定基础。同时,必须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力度,进行标准化生产与品牌的结合,共同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农产品的品牌化。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绵阳市农业产业化起步较迟。1997年,市委、市政府开始把实施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着重抓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规划和建设了产业和13个农产品商品基地,短短几年时间,产业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05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10个,其中龙头企业60个,”专合”组织50个,年末拥有固定资产2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总额4.1亿元,为农民创商品收入25亿元,已建各类农产品商品基地178万亩,带动农户150万户/次。实践表明,绵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要与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和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主导产业过多,重点不突出。全市确立的粮油、畜牧、丝棉、林果、水产等主导产业共4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绵阳市农业产出的所有方面,多而杂,小而全。布局分散、零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产业化的一条重要思路就是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创始地山东潍坊市已完全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如寿光的80万亩蔬菜,临朐、安丘70万亩优质果园,安丘20万亩姜蒜,昌乐20万亩西瓜,高密5万亩酿酒葡萄等等。而绵阳市规划的13个商品基地,除奶牛、蔬菜相对集中于城郊外,其余的都几乎分散在所有乡镇、村社,多的上千亩,少的几十上百亩,很难形成优势产业带、产业片,规模效应难以产生。
2.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走出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都想自给自足,市场配置资源的观念、比较优势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还未打下深深的烙印。现有规划的制定没有充分把握准绵阳市的资源优势和潜在优势,缺乏对国内外市场前景的客观分析和科学论证,往往被动地适应现实,过分依赖现实,缺乏前瞻性和战略高度。使目前产业化经营活动多以县域、乡镇范围为主,难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跨区域的规模经济,难有1-2个优势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
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绵阳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1.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名牌产品迅速发展。农业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业名牌的创造速度及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规模偏小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龙头企业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能引导和带动一批农户,在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搞好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业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在技术进步上下功夫。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产学研联合,运用科研单位雄厚的科技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培育成自己的品牌产品。
2.注重品牌整合传播。现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销售观念已经落伍,优质的产品要靠科学的促销手段才能扩大知名度,树立名牌地位。一个农产品品牌的创建,首先要考虑产品有一个新颖独特的名称,容易记忆的标识;然后采用现代的营销手段和方法进行整合宣传。企业要根据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及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找准切入点,宣传名牌产品。农产品的宣传应当采用多种方式,除传统的媒体外,也应利用网络做宣传。
3.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需求、价格等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依托网络营销技术,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可以使农业生产者通过因特网及时了解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营销信息,以便制定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计划。
4.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包括资金、技术、信息、贮藏、保鲜、加工、运销等系列化服务,特别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服务能力。
5.要更新观念,增强品牌意识。这是农业创名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名牌就无从谈起。消费者的行为正在由过去的无品牌偏好向名牌消费转移。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认清形势,加强品牌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才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赵建朱弋玮: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品牌战略.商业研究[J].2001(5)
[2]张光辉张蓓:农产品品牌的理论与策略探讨. 品牌与营销[J].2005(6)
[3]蒋筱翡: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 2006(3)
[4]查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J].2006(3)
[关键词]皖北农产品;地理品牌;营销战略;符离集烧鸡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70-03
1引言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六市,土地面积39214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8.1%,其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由以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太和香椿、阜南黄岗柳编、符离集烧鸡、亳州中药材、淮南麻鸡、八公山豆腐等最为知名。这些由于受产地环境限制或生产者在特定区域集中而形成的“地名+产品名”的称谓模式被界定为“地理品牌”(牛永革和李蔚,2006)。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但是其产业化发展水平却是相邻区域的低洼地带。虽然一些地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以地理品牌为基础的区域性支柱产业,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较为落后,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名优产品少等(程宏志,2011)。地理品牌战略营销思路的滞后是制约皖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戴维(2006)认为战略是实现长期目标的方法。营销战略作为企业的职能战略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业务层战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科特勒和凯勒(2006)指出营销工作过程是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开发供应品的价值定位,其公式是“细分(segmentation)、目标(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STP”,它是战略营销的精粹。因此,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研究皖北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并进而为其突破区域限制提供策略指引,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2符离集烧鸡及其产业发展
符离集烧鸡是宿州市北符离镇的特产。符离集烧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精制而成的烧鸡,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雪白、肥而不腻,肉烂有丝连,嚼骨有余香,1956年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行销海内外。历史上,符离集烧鸡一直是以手工作坊制作。直到1998年,符离集烧鸡软包装保鲜技术试验成功,烧鸡当天生产当天销售、不能外运和易过期变质的局面得到改变。从此,符离集烧鸡的手工作坊加工逐渐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代替。资料显示,符离集烧鸡发展至今已有烧鸡食品有限公司20多家,个体烧鸡加工户30多个,外出经营符离集烧鸡的人员达200多人,年生产销售符离集烧鸡2000多万只,年销售额过亿元。已有两家龙头符离集烧鸡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两个商标成为省著名商标。与此同时,“符离集烧鸡”已经进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3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3.1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人员怎样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营销反应等方面,群体内的消费者相似,群体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格雷厄姆·胡利等,2007)。基于对符离集烧鸡产业及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选择地理、产品用途与收入作为市场细分变量。
首先,采用地理因素将符离集烧鸡市场分为核心市场、传统市场和其他市场。由于符离集烧鸡是地方特产,其地理品牌的知名度由原产地向周边呈现出阶梯减弱的差序格局。因此消费者对其有没有认知,认知的程度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而对符离集烧鸡的不同认知、认知的程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符离集烧鸡核心市场是其原产地市场宿州市,核心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最高,对其具有独特的感情和偏好。传统市场是指合肥以及宿州周边的徐州、阜阳、蚌埠、淮北等城市,传统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比核心市场次之,仅为知道或听过。其他市场是指全国其他有待拓展的城市市场,基本不知道符离集烧鸡。
其次,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符离集烧鸡的用途主要有自食和作为礼品赠送两种,这进而又会引起购买时对产品属性侧重点的细微差别,用于自食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因素,而用于赠礼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包装、价格、企业品牌知名度等“面子”因素,因此将产品用途作为细分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新鲜和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都可用于自食或礼品赠送,但用于自食的购买主要是新鲜符离集烧鸡,用于礼品赠送的购买多是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
最后,收入水平很显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烧鸡与否,购买什么品牌、价位的符离集烧鸡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应在细分时有所考虑。
3.2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综合地理因素、消费者收入和产品用途作为符离集烧鸡市场进行细分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其他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特征。具体市场细分如表1所示。
4符离集烧鸡的目标市场选择
吴健安和郭国庆(2007)指出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综合考虑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的传播现状、产业资源匹配以及对各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其应选择M11、M12、M21、M22、M31、M32、M41、M42、M61和M62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其中,M11、M12、M21、M2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核心市场,消费者不仅对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有较高认知而且对其有天然的情感联系,同时市场快速成长。虽然竞争激烈,但却是产品口碑向外传播的发源地,因此必须进入并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绝对优势地位。不选择M13、M23细分市场原因在于,首先从自食角度看,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低价位卤制肉食产品会形成对符离集烧鸡的直接替代,其次低端赠礼需求更趋于务实和更高的价格敏感性,不利于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溢价空间的获取。M41、M4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传统市场,市场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因此选为目标市场。M31、M32细分市场因新鲜符离集烧鸡更能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过去由于物流技术和交通运输的限制基本处于空白,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向其覆盖的可能性,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进入这两个细分市场。短时期来看,向M51、M52细分市场提供新鲜符离集烧鸡产品的成本过高,因此暂时放弃。根据具体情况,符离集烧鸡可以有选择地开发和进入M61和M62细分市场中的若干城市市场(见表2)。
5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
定位(positioning)一词,是由艾尔·里斯(Al Rei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菲利普·科特勒指出: 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供应品和形象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的行动。根据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禀赋与认知现状,其定位可以从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情感三个角度进行。
5.1产品利益点定位
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可以从产品利益点的角度进行定位。某一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是依托区域的特色资源而形成的,与区域内的特定自然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产品往往在某一属性上,比如各种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可以利用其产品属性的突出利益进行定位。就符离集烧鸡而言,可以从其使用的本地特有鸡种“淮北麻鸡”、长时间积淀而成的“制作工艺”以及制作过程所用辅料“中药材”作为独特的产品利益点进行定位。定位思路一:“特有鸡种,绝佳美味”。《地理标志产品符离集烧鸡》国家标准(GB/T 20558—2006)指出淮北麻鸡产于中国淮北平原,鸡体健壮、肉质细嫩。李雷等(2007)研究指出,淮北麻鸡胫长、善飞翔,且数量少,加工而成的符离集烧鸡光亮美观,骨酥、味美,口感佳。因此,稀缺的鸡种与绝佳的口感可以成为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定位思路二:“传奇工艺,回酥留香”。符离集烧鸡生产工艺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其中“回酥”技艺不仅特点鲜明,也成就了符离集烧鸡“肉烂有丝联,脱骨有余香”的产品特点。传奇性的工艺形成极具冲击力的产品特点,易于获取消费者的通感与共鸣,从而易于实现对消费者认知的塑造。定位思路三:“地道药膳,养生佳品”。鸡肉对身体有益具备广泛的消费者认知基础,本草纲目上记载鸡肉“甘、温,补中益气 ”,在此基础上,符离集烧鸡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十多种中药材更强化了其“温”、“补”利益点。因此,塑造与传播符离集烧鸡“温中益气、养生佳品”的差异化定位不仅具备现实的价值支撑点,也符合当今大众消费的趋势与潮流。
5.2地理形象地位
“地名+产品名”的构成模式本身就赋予了地理品牌以区域地理形象作为定位点的优势。王海忠和赵平(2004)通过1005个样本测量出消费者对欧、美、日、中的原产地评价,实证结果支持原产地对消费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的显著性作用。许基南和李建军(2010)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区域形象维度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认知价值最高的部分,其差异性是区域特色农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此强调原产地域的独特魅力并以此形成差异化可以作为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思路之一。符离集烧鸡的原产地符离镇位于黄淮平原,多丘陵地带。古符离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水草丰盛,有考古证据显示其养鸡烹鸡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千年烹鸡历史及技艺传承的文化小镇。鉴于此,符离集烧鸡可定位为中国烹鸡历史最悠久、技艺传承最绵长小镇的文化智慧结晶,其差异性与价值感知不言而喻。
5.3情感定位
定位是一场位于消费者心智中的战争,于春玲和赵平(2005)研究指出赋予品牌独特的情感内核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体验,更容易被记忆,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强,也具有更大的延伸空间。与此同时,大量的地理品牌购买行为是以赠礼为目的的,Belk(1979)研究指出赠礼者的自我形象包括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影响着礼物的选择。Belk 和Coon(1993)进一步研究指出赠礼者选择的礼物象征着其延伸自我。因此,赋予地理品牌以情感内涵,诉求建立其与目标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联系是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路径之一。符离集烧鸡的情感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拟人化,符离集烧鸡拥有悠久的烹鸡历史传承,以西汉著名学者韩婴在《韩诗外传》提到的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为基础发展品牌的个性内涵;二是增强消费者感知到的自我关联,举例来说,“千年传承、徽菜经典”的诉求就可以增强安徽消费者对符离集烧鸡的感知关联度,“中国四大名鸡之一”的诉求就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增强消费者的感知关联度,从而形成较强的情感认知。
6结论与研究展望
皖北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塑造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以及农业增效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的经典理论分析探讨了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市场定位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通过“地理”、“用途”、“收入”细分变量将农产品地理品牌市场分为18个细分市场,进而对选择其中10细分市场作为目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和情感三个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定位思路。但是,符离集烧鸡作为一种加工农产品,由于产品的异质性使得研究结论对其他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借鉴意义降低。与此同时,不是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能够拥有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完全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企业发展和塑造地理品牌的行为就有可能面临成本过大和其他企业“搭便车”的风险。单个企业如何规避这种风险,企业品牌在地理品牌的背景下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理解和协调企业品牌与地理品牌定位的关系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牛永革,李蔚.基于共享地理品牌形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6(2).
[2]程宏志.科技推动皖北农业产业化的成效、问题及思路[J].安徽科技,2011(6):20-22.
[3]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格雷厄姆·胡利,等.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吴健安,郭国庆,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李雷,王厚朴,等.淮北麻鸡(符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家禽,2007,29(16).
[7]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4(1):78-86.
[8]许基南,李建军.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10(7):71-77.
[9]于春玲,赵平.谈品牌的情感定位[J].商业时代,2005(17):46-47.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培育;措施;广东中山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88-02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对“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作出重要部署。2014年底,农业部首次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专家认为,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走出去”迫在眉睫的需求,而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以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以及不断更新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借品牌化加快其“出海”步伐。
1 中山市实施农产品名牌培育战略的具体措施
为加强中山市品牌农业建设,让品质过硬的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促进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山市已有不少农业类企业(下称“农企”)探索电商之路。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的生产和创建,逐步树立了中山农业品牌形象。中山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农产品名牌培育战略。
1.1 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制定包括石岐鸽、神湾菠萝在内的22个农业地方标准,引用国家、省及行业农业标准、技术规范达130项,建立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0个,其中番石榴、香蕉、神湾菠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被提升为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1.2 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中山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这种产业化发展模式为农产品名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加强监测与监督抽查,扩大农产品检测机构网络覆盖面,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供一定的质量安全保障。
1.4 做好名牌、“三品一标”培育工作
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增加产业扶持资金,抓好申报和认证服务,组织企业开拓市场,名牌、“三品一标”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分别有农业类省级名牌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35、67、 16、 2个,以及“放心菜”基地19家。
2 中山市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农产品介绍
2.1 宝平牌草鱼
广东省中山市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水出集团)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宝平牌源自于绿色养殖基地,中山水出集团积50多年专业养殖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独创“平衡养殖法”。一是打好基础,在源头上,精选健康鱼苗,引进优质水源作为养殖基水;二是水质平衡,在养殖过程中,实时监控水质变化,调节酸碱平衡;三是生长均衡,以橡草喂食为主,饲料科学配比,定时定量喂养,让鱼体营养均衡;四是安全第一,养殖过程全自动监控,采用生物技术防病治病,无药残;五是严格把关,历经多道出口标准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出口卫生标准。造就出安全健康、优质美味的“宝平鱼”[1-4]。
宝平鱼鱼身修长,无肥肚,富含多种营养;无泥味,少腥味,天然鲜美;肉质结实,口感细腻。宝平鱼每年销量1万t,其中销往港澳市场9 000 t,宝平草鱼售出时规格为1.5~3.5 kg/条。宝平鱼与一般塘鱼的对比见图1。
2.2 潮兴牌沙栏鸡
中山市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的潮兴牌沙栏鸡(活鸡)又名三角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沙栏村,有着近 200年的饲养历史,是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被誉为广东特有的四大名鸡之一,载入《中国禽类遗传资源》《广东家畜家禽志》《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2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年产量约80万只,年产值约3 600万元,其中每年销往港澳地区占 30%左右[5-8]。
中山沙栏鸡个体较小,多为直立单冠,6~7个冠齿,体躯丰满,胸肌发达,120 d后上市体重1.4~1.6 kg/只。肉质鲜美、皮脆脂薄、肉滑香。公鸡多为黄色和枣红色,主翼有黑色。母鸡多为黄色和麻色,以麻色居多,背部有麻黄、麻褐、麻棕色3种。鸡脚部颜色有黄色、白玉色之分,以黄色居多。皮肤有黄色、白玉色,以白玉色居多。年产蛋70~90个,蛋壳呈褐色或浅褐色(图2)。
2.3 石岐鸽
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白石鸽场是中山市最大规模的鸽场,也是正宗石岐鸽的主产地。石岐鸽原产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一带,是我国较为大型的名优品种之一。据资料记载,石岐鸽出现在1915年,毗邻港澳的中山市前身香山县的旅外华侨由国外引进优良的种鸽与本地肉鸽进行杂交培育的一种体型如芭蕉蕾形状,生产性能高,肉质鲜美,耐粗而声名远播的品种,后经养鸽界人士及鸽场的不断改良,成就了著名的中国石岐鸽。石岐鸽是中山市最早培育成功的肉鸽优良品种,由于大量集中产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故名为石岐鸽。
在国家资源品种委员会2012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石岐鸽是唯一入选的肉用鸽品种。目前,中山市存栏石岐鸽种鸽12万对,年出栏乳鸽200万只,产值约2 000万元,其中销往港澳的80%左右。石岐鸽养殖成本大,市场价比其他鸽子贵15%左右。
石岐鸽体型长,形如芭蕉蕾,平头光胫,鼻长嘴尖,眼睛较细,胸圆,是鸽中的“贵族”。石岐鸽大小与王鸽相似,毛色多样,以白色为主,瓦灰、雨点多见,红绛、花鸽也不少,以白色为佳品(图3)。石岐鸽繁殖力强,年产卵25~28只;就巢、受精、孵化、育雏等生产性能均良好;适应性很强,耐粗饲料,只食用玉米、高粱、小麦等天然谷物;性温驯,毛质好,肉嫩,骨软,,味美,带有丁香味。成年鸽体重一般为700~800 g,乳鸽体重600 g左右。石岐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消费者欢迎。
3 结语
近年来,中山市围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狠抓农产品名牌培育,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农业的社会效益。随着中山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加快,中山市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也将日益提升。
4 参考文献
[1] 焦伟伟,董谦,梁俊龙.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2(4):412-414.
[2] 柴俊文,周发明. 提升品牌农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148-149.
[3] 董谦,刘宾,董海荣.河北省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的调查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196-197.
[4] 陶冶,于俭,张世龙.关于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流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9(16):35-36.
[5] 王俊杰,吴芳.我国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消费导刊,2008(16):14-15.
[6] 陈霞,李彦苇.赣榆县品牌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87-388.
[7] 王凤山,任雪芬.要重视品牌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基于奉化市的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6):1-5.
[8] 岳柳青,胡俊彦.品牌农产品生产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45-34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要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并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离不开品牌建设。为此,在今年江山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祝朝国等多名代表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议。
代表们认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市场化速度不断加快,具有地区性品质和特色的农产品数量逐步增多。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民的商标品牌意识十分薄弱,许多农产品因没有商标而出现无名无姓、包装简陋、不易识别等问题,极大影响了这些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少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虽为农产品注册了商标,但也只是徒有其“牌”。
代表们建议,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与保护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商标品牌意识以及开发利用商标的观念。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办理农产品商标注册,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地域品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从而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办理结果:力推“品牌兴农”铺设富民之路
对祝朝国等代表提出的建议,江山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办理。市政府及工商、农业部门组织人员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确定要通过实施“品牌兴农”工程,以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效益农业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切实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积极发挥品牌效应,为农民群众铺设一条品牌富民路。具体做法是:
一是深入宣传,强化意识。市政府有关部门狠抓商标法的普及宣传与推广实施,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4.26”知识产权日等时机发放宣传材料,并在市级主流媒体上定期组稿、系统宣传,从商标常识及驰名、著名商标的认定条件、方法、商标维权等进行系统介绍,着力提高广大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
二是分类指导,提高质量。按照“普遍指导、重点扶持、注册保护”的原则,江山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发展规划。依据规划,采取分类指导、循序推进、依次提升的方法,引导迅速崛起的绿色食品产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变无牌为有牌;对有一定规模、产品有一定知名度的,鼓励其逐步做大品牌,变小牌为大牌;对已获得省市著名商标的,实行跟踪指导,帮助其创造条件,变大牌为名牌。根据企业特点和规模,筛选了40余家规模大、经营效益好、产品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创牌、树牌重点帮扶对象。制订了品牌联络沟通机制,专门列出挂联企业人员名单,实行定期不定期上门走访措施,从创牌、树牌、护牌三个不同层面,为企业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征求意见建议,进行重点扶持。
三是立足市情,注重特色。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一系列商标使用合理化建议,引导企业善于运用商标、提高商标质量,在产品外包装上突出使用商标,广告宣传围绕商标搞好创意,让商标变成产品的核心。培育和组建农业企业,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组织种养大户按照要求统一种养,组织经纪人统一按商标注册名称对外销售,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政策扶持,营造氛围。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品牌,市政府奖励每只10万元;对新被农业部认证中心确认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被农业部认证中心确认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新被省农业厅确认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
关键词:新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建设;对策
品牌是一个地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1]。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以来,我国产品品牌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2013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注册商标达6423件,累计核准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商标59件,其中,昌吉市累计注册商标2513件,居新疆各县市前列,表明企业产品品牌主体品牌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注册商标成为目前我国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3-4]。2014年9月,科技部等4部门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联手推进一路一带战略[5]。实践表明,实施品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6]。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的必由之路。
1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现状
被誉为“西北现代农业硅谷”的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2年5月成立,总体规划面积34000hm2,核心区面积2800hm2,示范区31200hm2,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的核心区域。园区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基地和平台作用,集成、转化科技成果,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推广,推进农业产业化,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7]。例如,“永春华”的品牌影响力逐步遍及全疆,而随着园区企业吉瑞祥、泰昆、西域、新实良种和慧尔等品牌效益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园区培育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1个,新疆著名商标6个,新疆名牌企业7家。但整体来看,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建设多局限于企业品牌及地方区域性品牌,自治区内乃至国内、国际品牌较少,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园区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农业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也非常注重发挥现代园区的品牌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当地及周边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品种,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当地的农业综合实力,有力带动了当地乃至整个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园区只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与内地其他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相比差距很大,大多数农产品仍属于自治区级名牌。这多半是由政府主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体制决定的,导致园区建设缺乏正确的市场化引导及运营,一方面,企业忙于追求扩大自己产品的销量,缺乏对产品品牌及价值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参与品牌建设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农产品销售利润得不到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
2.2缺乏品牌核心,品牌竞争力不足由于园区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缺乏品牌文化的构建和传播,主题文化定位背离产品和行业特征,无法达到培养消费者忠诚的目的;缺乏准确的品牌定位,创新能力明显偏弱,品牌潜力挖掘不足,未能有效地提炼出企业产品的独特卖点和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品价值增值模式,致使品牌辐射带动能力弱,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的作用,产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2.3品牌发展规划重视不足品牌规划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一个品牌的前途和命运,园区内很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从品牌诞生开始就不太重视规划的重要性或者没有进行品牌规划的意识,而是过度依赖政府宣传,或在炒作上做文章,搞不切实际的宣传,一味追求品牌短期利益,实际品牌推广动力不足。
2.4品牌管理人才匮乏、宣传不到位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园区虽然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内地一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相比依然比较落后,产品品牌专业管理人才极其匮乏,未能形成专业化管理。同时,园区企业自有资金规模有限,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恰当的“投入—产出”分析,往往省去或压缩了大力度、大规模和持续性的宣传活动支出,导致农产品品牌宣传难以到位,品牌知名度亦难以提高[8]。此外,政府品牌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也是品牌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2013年,我国财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仅占GDP的2.08%[9],有调查显示,我国有过半的企业没有得到过政府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基层政府对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仍然偏低,这对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影响较大。
3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的对策
3.1加强政府分类指导建议园区成立商标品牌指导站,挂靠在园区工商局,旨在开展设立注册商标台账和数据库建设,协助制订和完善创建商标品牌计划,及时为辖区企业的商标注册及保护提供商标咨询服务,宣传品牌建设奖励政策,做好商标维权工作,推动“三品一标”标志的应用与推广等工作,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管理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农产品质量商标、集体商标和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切实推进园区商标战略方案实施[10]。
3.2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建议园区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引领示范推广,以品牌战略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一是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为突破口,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立足区域优势,提升园区农产品、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发挥优势产品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园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挖掘、开发和建设,加快“泰昆鸡”、“天康猪”和“”系列产品及小麦、玉米、棉花和番茄等特色名牌产品建设,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做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引领区[11-12]。
3.3重点培育园区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化是园区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才能把质量较突出的产品转化为市场上畅销的名牌,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优质优价,使企业增加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截至2013年,园区共入驻各类企业5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建议园区继续扶持西域、泰昆、慧尔和永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引进扶持纽优新型建材、雪山果园农产品加工、洽洽食品和金天山小麦研发中心等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和综合实力强的示范企业、品牌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基地和产业联动发展。
3.4推动“商标富农”工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契机,继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同时,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制订特色农产品商标培育计划,挖掘、培育和整合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抓好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产权保护[13],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使园区力争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3.5实行品牌奖励制度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技术研发和质量保证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质量提升步伐,培育和认定一批质量好、效益高、知名度广、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以及驰名商标。通过推动设立“政府质量奖”,执行《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品牌战略奖励办法》等方式,实行政府奖励制度,鼓励企业重质量、讲诚信和树品牌,发挥品牌产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3.6搭建有效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有效畅通的营销渠道是品牌农产品实现价值的必要前提,也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建议园区以大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省新疆农产品展销平台,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积极开拓内地和中西亚市场,占领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同时,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为主体,引导知名农产品进卖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拓宽营销渠道。3.7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园区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科洽会、博览会、招商会和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形式宣传推介当地农业品牌,提高园区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园区品牌的强势地位。
4参考文献
[1]刘英杰,吴良.新阶段农业品牌化战略研究与探讨——新疆的实践与借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68-75
[2]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EB/OL](.2011-08-09)[2015-06-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管理总局.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4)[EB/OL](.2015-04-20)[2015-06-16].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中国已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情况表(截止2014.12)[EB/OL].(2015-03-11)[2015-06-16].
[5]余晓洁,杨.科技部等4部门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EB/OL].(2014-09-17)[2015-06-16].
[6]邱小文.福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7]刘辉.走进西北现代农业硅谷——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EB/OL].(2014-07-01)[2015-06-16].
[8]王溶花,朱倩.中国出口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86-88
[9]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14-10-23)[2015-06-16].
[10]范莹莹.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11]骆志敏,张剑帆.广东农业园区公共品牌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6):3-4,6
[12]曹长省.国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启示与中国创新[J].世界农业,2013(5):18-22
关键词:农垦品牌战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江苏农垦集团弶港农场实业有限公司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支撑、产业的思路”来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和品牌农业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占有率,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2003年以来,弶农”牌西瓜、西兰花连续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名牌”产品称号,“弶农”牌西瓜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
一、品牌农业建设方面的成效
1、农产品品牌化销售比例逐年增长。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农产品品牌化销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销售率逐步提高,目前90%以上的西瓜、西兰花和20%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了品牌销售。
2、具有一定知名度、竞争力的“弶农”牌农产品渐露头角。近年来,凭借科学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弶农”牌西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品牌。2006年以来,公司大棚西瓜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三膜”全覆盖设施栽培西瓜种植面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的比例达0.8%,占江苏省西瓜设施栽培面积的6.6%,占东台西瓜种植面积的22.5%。产品在上海及苏南各市占有11.5%的市场销售额,深得苏、浙、沪等地大中城市消费者欢迎,销售市场延伸至湘、粤、鄂、赣等地城市。
3、 “弶农”牌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确立了应有的品牌地位,实现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大大增强了公司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量,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弶农”牌西瓜普遍比以前增加了每公斤0.2元,每亩增收近800元,按人均种植10亩计算,每户可增收1.6万元。
4、实施品牌农业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经过品牌战略实践,广大干部群众以及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经纪人已经认识到,“弶农”牌农产品已成为高质量的“身份证”和代名词。质量好、包装精、信誉高的“弶农”牌农产品,不仅销路不愁、而且还能卖出高价钱,向品牌、品种、质量、信誉要市场,要效益的做法,得到较好的推广。
5、以江苏名牌产品——“弶农”牌西兰花为主体的公司外向农业发展迅猛,优质西兰花种植面积已达万余亩,初步建成布局连片、订单规范、产品优质的高品质西兰花生产基地。在培育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公司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强国有资本在蔬菜生产和加工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与生产基地规模相配套的加工储藏能力。场域西兰花储藏加工能力达到种植面积的50%以上,建成省内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形成以西兰花为主,品种系列化、加工精深化的蔬菜加工出口产业发展格局。
二、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具体做法
(一)、打造品牌基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基地是品牌农业的依托,是品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核心。因此,该公司把标准化基地建设放在品牌农业的首位,作为基础来抓。目前,全公司所有耕地全部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及产品认证。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公司确立了以西瓜、西兰花产业为特色产业和优先推进的优势产业来培育和建设,是省内市场影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绿色西瓜核心生产基地。。
该公司成立绿色农产品生产领导小组,在创建品牌过程中 把规模经营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确立了“统一规划、稳定面积、改进技术、提高产量、标准生产、主攻品质、打响品牌、增加效益”的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西瓜、西兰花等优势农产品三年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区域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科学布局主导特色产业,促进了品牌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保证西瓜优势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加大科技支撑,提高名牌农产品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品牌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更影响着品牌农业的发展和前景。所以公司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始终把技术进步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 依托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世界知名企业台湾农友种苗公司,使“弶农”牌西瓜、西兰花始终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全公司有98%的西瓜、西兰花种植户告别了采用传统营养钵育苗的方式,实施基质穴盘工厂化育苗,提升了西瓜产业化经营水平,从种子、种苗源头上保证品种原有特性,保证“弶农”牌西瓜、西兰花的产业特色。
(三)强化质量管理,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品牌的出路在于标准,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名牌的重要标尺,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使之成为名牌的技术基础,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名牌进程。因此,在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过程中,重点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制定汇编标准化技术规程。通过进一步完善西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种植这行为。二是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借力打造强势品牌,谋求品牌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三是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安全规范。实行绿色农产品管理 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品牌运作。。
(四)、扩大品牌效应,加强品牌农产品推介力度
发展品牌农业,开拓市场是关键。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该公司十分注重品牌农产品的运作,成立了专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实行专人负责。把品牌农产品的推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推介活动,全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增强宣传效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先后参加了中国北京、上海、江苏省各类农业博览会及全国一村一品发展研讨会。每年有关人员赴苏、沪、浙走访各大果品交易市场,邀请市场供应部门经理到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召开“弶农”牌西瓜产地与市场、生产者与经营者座谈会。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设想
打造品牌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实施整体战略,把它当作一项战略性任务统筹安排、持久实施。
1、明确目标,加强品牌发展规划。为加强对品牌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公司将立足实际,高起点地制定品牌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2、搭建招商平台,强“龙”促基。通过加快培育品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农产品基地发展,形成产供销链条,增强打造知名品牌创造积极因素。
3、进一步促进品牌农产品大流通,积极探索发展超市、专卖店等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加强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培育。
4、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做强品牌。充分发挥“弶农”牌品牌的带动作用,实施一牌多品、品牌共享,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标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加速打造“弶农”牌品牌产业链。
5、实施有序管理,加大对品牌的保护。按照“质量、诚信、效益”原则,加大对“弶农”牌品牌“保驾护航”力度,积极营造诚信经营氛围,减少毁坏“弶农”牌品牌形象的事件发生,稳步推进品牌农业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一、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四个结合,打开注册商标工作新局面
我国加入WTO后,注册商标这一知识产权,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商标注册与产品名牌化已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一旦进入市场,经营企业所有努力的全部价值都落在自身的产品商标上,没有注册商标,产品就无名气,产品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如乌衣、黄圩苗木种植已发展万亩规模,由于无品牌在地头销售,产品价格要与一河之隔江浦汤泉苗木价格低三分之一;如沙的紫玉米种植,前几年,因市场种植少、价格高,农民大量地扩大种植面积,由于没注册使用商标形成品牌效应,超市进不去,农户大多是东奔西跑摆地摊,结果形成价格上不去、农户卖货难问题,种植面积也大大减少。这充分说明,商标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产品推向市场的纽带,是企业参于竞争的有力工具。
当前,我区各类市场主体商标意识还比较薄弱,商标注册总量与我区各类市场主体注册数相比极不相符,特别是农产品商标,还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经营企业缺乏商标意识,只顾生产不顾商标注册,这就需要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座谈相结合;二是街头法规咨询与多媒体宣传相结合;三是深入企业宣传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四是法律法规的讲解与印制书面宣传材料相结合。通过商标知识宣传和商标法规的培训,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从开拓市场需要出发,认识商标注册的特殊作用,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认识商标的巨大价值,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认识商标在树立企业形象中的综合作用,提高企业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增强农产品经营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动我区农村特色经济在“品牌农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如南谯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从前几年起步种植普菜发展到种植深加工精菜,从几个农户试探性种植发展到大户带小户的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蔬菜产品也远销南京、上海等地并有较高市场信誉,但是,由于企业商标意识不强,蔬菜产品没有使用商标,附加值较高的超市市场进不去,只是将统货蔬菜在当地农贸市场销售,企业蔬菜产品销量和效益受限,去年七月,通过宣传动员,该企业认识到注册使用商标的意义,申请注册了“美中之玉”、“尔兵”牌两个蔬菜商标,企业使用商标后,不仅产品进入南京、常州等地超市,企业效益也明显增加,不到一年的时间,为合作社社员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商标注册宣与动员工作,辖区各类企业商标意识大大提高,申请商标注册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我局商标注册工作被动局面也得到初步扭转,**年发展商标注册**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年发展商标注册**个,其中农产品商标*个;今年新发展商标注册**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抓好已有注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效应。
商标一但注册后,要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制订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和实施商标战略计划,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商标信誉,扩大防御性商标注册,增强企业品牌保护和防御能力,帮助企业在调整实施商标战略中,以商标为工具,塑造企业形象;以商标为商战利器,求生存,求发展,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近年来,我局结合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和辖区商标监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注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一是结合专项整治、企业年检、市场巡查等,对辖区所有注册商标使用进行检查规范,查看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是否桉核定的商品正确使用,是否自行转让商标,是否扩大保护范围,是否改变注册人名义,许可他人使用是否按规定办理备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指导企业制定实施商标使用与管理制度,加大企业商标品牌的保护力度和防御能力;三是及时规范商标用行为,正确处理地产名牌商标使用争议问题,为“品牌农业”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施集茶叶在皖东享有较高的信誉,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年,南谯区政府在对原国有施集茶场进行改制的同时,又新发展了永太、金鹰、云峰三家茶叶加工企业,使当地茶叶加工能力增加了近两倍,新成立的制茶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纷纷使用或者挂靠使用“施集”品牌,由于施集茶场****年就注册了“施集”牌商标,当时已获得市知名商标,新成立的几家制茶企业商标使用问题,严重损害和影响了“施集”这一品牌的健康发展,施集茶场因此也与周围几家新成立的制茶企业发生了较大矛盾,并强烈要求工商部门予以查处。我局针对既要保护“施集”牌注册商标权益,又要扶持发展几家新兴茶叶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几家企业进行磋商调解,又组织几家企业的负责人,到市局商标科、省局商标局进行咨询和说服教育,几家新兴茶叶加工企业,观念得到转变,商标意识和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改正了涉嫌商标侵权行为,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去年八月,我局会同施集乡政府,及时规范、协调了施集茶场与永太茶厂商标使用问题,规范了永太茶厂注册商标使用行为,又协调两家因商标使用发生的不和解问题。“施集”牌注册商标,在我局大力帮扶下,****年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施集茶叶也在这一名牌产品的带动下,茶叶种植加工总量和产品效益日益扩大,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三、前移服务方位,实施跟踪帮扶,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注册商标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崛起的基础性条件,引导帮助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引导企业站在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一是前移服务方位。在腰铺工业园、南谯绿园蔬菜种植区、黄圩苗木种植水产养殖区、沙河西瓜嫁接育苗等重点乡镇设立“红盾咨询服务站”、“红盾进村走近三农服务站”,接受法律法规咨询,宣传商标法律、法规,指导、帮助企业申办商标注册,由坐等服务方式变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二是对商标注册重点帮扶对象实施跟踪帮扶,对有能力申办商标注册但商标意识不高的企业,实施上门宣传、动员,一次不行就两次,直至做通工作获得成效为止。如乌衣、黄圩安江园林工程绿化有限公司、国友苗圃场等苗木种植大户,其经营规模及信誉度较高,但商标意识不强,乌衣工商所多次宣传动员他们注册商标,提高苗木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一开始几家苗木种植大户也同意申办,但等到乌衣所带着商标事务人员上门为他们办理申办手续时,几家苗木种植户又变卦了,乌衣工商所的王忠所长和分局王玉东分管局长又多次上门动员做工作,终于注册了“安江”、“国友”、“养心”牌三个商标;春洲木业、朝友木业、杨天汽车、施集茶场等企业,通过宣传动员,在原有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又申报注册多个商标,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为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填写申请商标注册的各种表格及商标注册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去年以来,上门指导、帮助商标申请企业填写商标注册申请各种表格及申请材料***余份,帮助商标注册申请企业设计商标图样**件,组织商标注册机构上门为企业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手续**多件,只要商标申请企业要求工商所人员培同去商标单位办理商标注册的,工商所均能及时无条件的派人培同办理,为商标注册申请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辖区商标注册及农产品商标的新突破。
四是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商标一但注册后,我局就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当企业产品有一定信誉和知名度时,我局就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和效益好信用高的企业树品牌创名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目前,江淮杨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杨天”牌、施集茶场“施集”牌注册商标已获得省著名商标,快乐防水有限公司“喜旺”牌、春州木业有限公司“春洲奥德”牌、格锐矿业有限公司“格锐”牌注册商标已获得市知名商标;当企业注册商标受到他人侵权时,我局积极维护企业商标专用权和合法利益,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保驾护航。如上海新超门业有限公司滁州公司“百乐门”牌注册商标,被浙江永康一家企业侵权,企业因顾虑省外侵权,怕地方保护难以维权,于去年十一前夕,向我局投诉,并要求我局派人前往浙江永康协助其进行投诉,分局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向市局、省局进行汇报,得到省、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分局分管局长和商标监管人员随市局商标科张科长,前往浙江金华、永康市工商局投诉维权,当地工商部门迅速行动,当场查扣侵权非标门**档,商标标识*****多套,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处,有效地维护商标专用权人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该企业“百乐门”牌注册商标今年已申报市知名商标,企业产品信誉和经营规模也在日益提高。
四、建立有效地商标监管机制,促进“品牌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商标监管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转变服务观念,提高认识,把品牌兴农、富农作为工商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积极引导、支持辖区各类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品牌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商标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两小两少”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施了商标监管机制:
一是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机制。在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中,分局采取每年对各类企业集中培训一次,统一编制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工商所每年举办*期辖区生产加工型企业和农产品经营、种植企业商标使用管理座谈会,并利用庙会、乡镇集市、乡镇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商标注册跟踪帮扶机制。各工商所要结合商标普查、验证等情况,于每年*月底前,对辖区内所有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无商标产品企业,进行深刻细致的调查,科学地确定商标注册帮扶对象和创名牌商标帮扶对象;在重点乡镇设立“红盾咨询服务站”或“红盾进村走近三农服务站”;对商标注册、创名牌重点帮扶对象实施跟踪帮扶,全年不少于*次以上的上门跟踪帮扶;为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填写申请商标注册的各种表格及申报材料,帮助商标注册申请企业联系商标注册单位;工商所今后发展商标注册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五以上;按照年初商标重点帮扶对象和事项,积极开展名牌商标的培育和帮扶工作。
三是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机制。根据市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文件精神,结合辖区监管实际,每年开展一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保护注册商标,制订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和实施品牌战略计划;加强商标印制管理,从源头上切断商标侵权行为;每两年开展一次商标验证工作;标本兼治,综合执法,坚决遏制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崛起保驾护航。
四是考核与奖惩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度,考评良好以上单位才有参加当年评先、评优的资格;实行季汇报、通报制度,每季度未,各工商所以书面形式汇报当季度商标监管任务完成情况,分局根据各工商所当季度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商标注册帮扶奖惩制度,根据帮扶工作成效,年终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或处罚。
一、领导我市品牌推进工作
*市推进品牌战略办公室设在我局,2月16日,全市推进品牌战略联席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明确了部门职能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制订了实施意见、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育目标;3月召开了行业协会(商会)推进品牌战略工作座谈会,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平面媒体、户外、网络等公共资源的品牌展示宣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加强法规宣传,提高公众的商标意识
为实施商标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紧紧围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开展了一系列的商标法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品牌服务进企业”活动,广泛听取企业的需求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培训、指导和培育,已走访重点企业260余家,提出品牌发展建议600余条;多渠道、多层次地举办集中培训辅导,市局先后组织了全市品牌企业座谈会两次、品牌培训会两期,各区(市)县均举办了企业品牌培训讲座1—2次。
三、健全维权机制,加大维权力度,品牌合法权益保护更加到位。
一是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体系,开通品牌企业维权绿色通道,快速处置各类侵权事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困。较好地处置了“白家”与“白象”商标纠纷,积极争取国家工商总局的大力支持,为我市企业赢得了难得的整改机会和时间,“白家”公司自行召回了1000余万元的商品,24个城市工商部门对其免予近700万元行政罚款。快速、有效地处置了*蓝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玫瑰”系列洗涤产品被侵权事件,有效地保护了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构建异地维权协作网络,协助企业异地维权。主动出击,跨省打假,查获假冒“郫县豆瓣”证明商标标示64650件套、成品400件,切实维护了我市品牌产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三是加大防范力度,提升企业维权能力。举办了两期企业品牌合法权益保护培训会,对130余家企业近300名负责人及品牌管理专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品牌管理和保护的实战能力,受到广泛好评。同时,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指导,加大监管整改力度,切实纠正企业品牌运作不规范、使用不合法的行为,消除侵权风险,防患于未然。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执法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商标权利人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商标违法行为。开展以保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重点的执法活动,对展会、商场、专卖店等零售企业进行商标巡查117次,对商标印制企业巡查66次,查处商标印制违法案件2件,罚款3.5万元。
今年一季度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4件,其中一般商标案件2件,商标侵权案件42件,没收侵权商标标识3950件(套),罚没金额22.75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22件。有力地打击了商标违法行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四、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经济发展
(一)指导企业商标工作,注册商标拥有量持续增长。指导440户企业进行商标注册,提出注册建议511件,指导企业完善商标转让、许可、变更等法律手续38件;帮助企业整合商标、确定主次品牌、理顺品牌关系25件次。上半年新增注册商标6897件,是去年同期的2倍,目前*市拥有注册商标63054件,有效注册商标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 ;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49-02
1 农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的国际经验比较
从1844年世界第一个公认的农业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业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如日本的农协、西班牙的蒙德拉贡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兹合作社等国际知名合作社。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在品牌战略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差别。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法国、美国、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这里,主要就这三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展开分析。
(1)美国。美国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共同销售为主。美国政府为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美国国会于1922年通过了“卡帕――沃尔斯坦德法”,把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对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政府帮助成立了农业信贷合作体系,专门为农场主和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这为合作社品牌培育提供了资本支撑。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设立了农业合作局,专门负责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工作。与法国相似的是,美国也对合作社实行低赋税,并积极开展社员教育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为促进机制创新,在扶持新一代合作社品牌战略实施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日本。日本农协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为主,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推动农协品牌化,在两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一是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日本颁布了一个“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业的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规定了1万多个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下发到各个农协严格执行。二是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如日本在新品种推广、农业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如为确保农协资金来源,日本政府提供贷款贴息、无息贷款及农林渔业金库贷款等支持。此外,日本也在税收方面对农协给予政策优惠。(3)法国。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即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等。为了推进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法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目前,法国有4种国家级官方认可的农产品标识认证:原产地命名控制认证、红色标签认证、生物农业标识认证、产品合格证认证;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品牌经营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③政府积极支持,实行了一系列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政策。如一般企业需缴纳赢利后30%的利润税,而合作社免征;④重视科研。法国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将科研成果在社员中推广,并给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来统一质量标准;⑤重视对社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合作社开办各种长短期培训,为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和新技术。
2 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启示
(1)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经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排除贸易技术壁垒因素,农产品质量无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夯实合作社品牌化的基础。
(2)培育合作社文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关键前提。国外的许多合作社品牌之所以发展良好,在于它们重视合作社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把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人文精神等贯穿到农民教育中去。我国有部分合作社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文化根基而无法永续发展。这是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进程中需要重点防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3)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从发达国家的做法看,政府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在投资、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合作社品牌规模偏小,影响力弱。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4)完善合作社立法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凡是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的帮助和指导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合作社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合作社产生160 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品牌保护和发展问题上依然任重道远。
3 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战略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①资金约束。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短缺,不利于品牌的打造;②人才约束。合作社普遍缺乏较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品牌运作水平不高;③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不规范。相当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在制度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①政府扶持不利。在扶持上,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况并存,无法有效解决合作社普遍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实际问题;②合作的文化基础薄弱,合作水平低。由于缺少合作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目前的合作教育培训还不能普及。各种合作社大多处于孤立经营的状态,区域性的合作联盟较为少见,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③品牌的保护和淘汰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和农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有的假冒别人品牌,影响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农产品品牌数量过多过滥,形不成品牌优势,浪费了资源。
4 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战略
(1)明确品牌个性定位,塑造鲜明品牌形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调鲜明的个性,强调特色的品牌,使产品更具个性, 更具有传播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积极引进合作社形象识别体系,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2)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对品牌管理的长远规划工作,加快建立品牌管理机构、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此外,一个品牌要想获得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文化”,这是一个品牌实现更大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是品牌的根。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培育一个在顾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亲和力的、满意的品牌,就应该通过品牌传播培育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
(3)注重品牌整合传播,加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整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 农业合作社把品牌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立合作社旗帜品牌上, 明确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 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社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进行品牌扩张。文化营销就是在农产品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文化营销模式可以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依托当地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合作社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 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4)加强品牌自我保护,科学进行品牌延伸。农业合作社要在品牌设计、注册、宣传、内部管理以及各项品牌运营中加强自我保护, 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延伸。任何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品牌,都离不开其赖以成长的农业背景和农产品土壤。因此,在向其他行业和产品延伸时,合作社必须考虑品牌已经形成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是否符合准备进入的行业和产品的特性。
(5)建立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品牌经营形成规模。2006 年11 月全国第一个合作社联合会在浙江温岭成立, 这个名叫“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组织总共由76 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由于运行得当,效益明显,不久之后浙江的台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联合会。借助联合会的力量,原本依靠单个合作社无法实现的品牌经营可以因为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得到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中华,曹春燕,辛德树.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王爱芝.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0(2).